绝密★启用前
2024届江西省部分中学高三下学期2月一轮复习验收考试(一模)
历史试卷
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据历史记载,商朝时期在诸侯的封地“四土”,设置管理机构,并以此为建设单位,下辖营、城、堡、社、店、镇、屯、织锦坊等组织。这表明商朝( )
A. 社会治理体系非常健全 B. 不断加强对王畿的管理
C. 商业贸易遍及周边地区 D. 地方管理机构相对完善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朝(中国)。根据材料,商朝在“四土”设置的管理机构及“营、城、堡、社、店、镇、屯、织锦坊等组织”,与夏朝相比,还是比较完善的,因此在地方的管理机构上相对完善,D项正确;商朝主要实行的是内外服制度,从商朝“四土”的内容看,还没有形成十分健全的体系和系统的管理制度,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诸侯封地属于外服区域,并非王畿,排除B项;材料只体现出商朝地方管理机构,且商业管理只有“织锦坊”,不能说明贸易已经遍及周边地区,排除C项。故选D项。
2. 观察下图可知,当时( )
A. 政治中心完成了南移 B. 社会政局的变动
C. 南北交通不断发展 D. 世族游历的风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北朝(中国)。从示意图中的信息可知,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经济重心和政治重心南移,中原世族向南迁移,B项正确;世族迁徙不等于政治中心南移,排除A项;地图并未显示交通业的发展,无法体现南北交通的不断发展,排除C项;材料中的世族南迁并不是出于游历的需要,排除D项。故选B项。
3. 723年,唐玄宗将政事堂改名为“中书门下”,并设置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作为其具体的行政机构,这实际上就是将尚书省管辖的六部迁移到了政事堂。这一调整( )
A. 推动了相权再次集中 B. 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度
C. 造成了官员冗余现象 D. 导致了六部职能丧失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唐玄宗调整尚书省的做法,将“尚书省管辖的六部迁移到了政事堂”,中书门下的权力扩大,尚书省的权力减小,表明相权再次集中,A项正确;材料只是削弱了尚书省的职权,并非完善三省六部制度,排除B项;唐玄宗的做法,并未出现官员冗余现象,排除C项;从材料看,六部的职能只是调整到政事堂,并未丧失,排除D项。故选A项。
4. 柳永在《望海潮·东南形胜》中描述道:“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这些描述( )
A. 讽刺了南宋政府偏安于江南 B. 肯定了政府放松对社会控制
C. 佐证了北宋杭州的繁华富庶 D. 彰显了作者对宋金战争的不满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影响题,时空是北宋时期。根据材料“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及所学可知,柳永是北宋词人,这些描述体现了北宋时期杭州繁华与富庶,C项正确;柳永是北宋词人,“讽刺了南宋政府偏安于江南”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政府对社会的治理,排除B项;该词作内容未涉及宋金战争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5. 明代中前期已经确立了程朱理学的至尊地位,天下臣民百姓崇尚“君子”“圣人”。可是,明朝后期有些学者对此却不以为然。其原因主要是( )
A. 内阁制的逐渐衰微 B. 阳明心学对程朱理学的冲击
C. 反封建文学的盛行 D. 批判君主专制思想成为主流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阳明心学主张平民也可以成为圣人,冲击了程朱理学的主张,使有些学者淡化了“君子”“圣人”之说,B项正确;内阁制衰微是在清朝,此外,内阁制与程朱理学并无必然关联,排除A项;反封建专制的文学,在当时也未能形成潮流,排除C项;明朝晚期,虽然一度出现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主张,但是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反对君主专制的学说影响十分有限且并非主流,排除D项。故选B项。
6. 1872年7月,李鸿章改轮船招商公司为轮船招商局,招商局总局设在上海,分局设在天津、牛庄、烟台、汉口、福州、广州、香港以及国外的横滨、神户、吕宋、新加坡等地。这一布局( )
A. 促进中体西用思想全新发展 B. 成为晚清走向全球化的标志
C. 凸显出通商口岸的经济价值 D. 体现民族工商业现代化特征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关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可知,轮船招商局采用股份制形式,并在国内和国际上进行布局,这是晚清经济现代化起步的表现,体现了民族工商业具有现代化特征,D项正确;洋务派发起的“中体西用”思想并没有发生质变,排除A项;晚清并没有走向全球化,轮船招商局的布局只是在亚洲,排除B项;轮船招商局不仅在国内通商口岸布局,也在国外设局,C项表述片面,排除C项。故选D项。
7. 近代以来,洋布、洋火、洋油、洋灯、电厂、电灯、电报、电话、电台、电影、话剧、自来水、洋灰、洋楼等各种各样的西洋产品,逐步出现在中国的城市和乡村。这种现象的出现( )
A. 猛烈地冲击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 B. 直接推动中国社会转型升级
C. 大大加快了近代中国城乡的发展 D.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西洋各种各样产品的输入,电报、电话等物品逐步出现在中国的城市和乡村,这不仅瓦解了自然经济,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冲击了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A项正确。直接推动中国社会转型升级,该说法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近代中国的城乡发展进程是缓慢进行的,排除C项;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8. 下图是创作于1940年的木刻画《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由此可以推知,当时( )
A. 军民重视经济和民主政权建设 B. 多阶层积极参与地方政权建设
C. 民主联合政府已广泛建立起来 D. 减租减息得到根据地民众支持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0年(中国)。从图片中可以看出,抗日民主政权得到了广大民众的积极响应,反映了多阶层积极参与抗日民主政权建设,B项正确;木刻画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根据地民主政权建设的情况,没有反映经济建设的信息,排除A项;民主联合政府只是在根据地建立,并没有在国统区广泛建立起来,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及减租减息的相关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
9. 1950年冬,中共陕西省岐山县委结合土改运动,在变工组的基础上,在邢家沟、鲁家庄、渠头等3个自然村建立了邢家沟邢克广、鲁家庄王琪、渠头王得本等3个常年互助组,并把邢克广互助组树立为一面旗帜向全县推广,使互助组迅速普及。这反映了( )
A. 土地改革运动基本完成 B.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主流 D. 社会主义改造的尝试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50年(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在农民土地所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前提下,陕西省岐山县推广互助组,是一种向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过渡的举措,这已经不是单纯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而是社会主义改造的一种尝试,D项正确;土地改革运动基本完成于1952年,排除A项;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于三大改造完成后,排除B项;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主流”与题意及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0.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对我国外交政策做出了相应调整:提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强调不结盟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确立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这一调整( )
A. 终结了中苏同盟互助的约定 B. 与工作中心的转移相适应
C. 旨在推行新型的区域内合作 D. 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外交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目的题,时空是1978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作出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的决策,这要求一个安定的外部环境,为此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调整思路,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终结中苏同盟互助的约定,排除A项;新型区域合作建立于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中国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外交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11. 玛雅文明盛行于公元前15世纪至公元15世纪,发源地在今天的墨西哥、危地马拉、伯利兹、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等地,是中美洲古代文明中最杰出的一个。这个“最杰出”表现在( )
A. 社会制度的最为先进 B. 天文历法的世界领先
C. 科技文化的成就突出 D. 浮动园地的巧妙高产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15世纪至公元15世纪(美洲)。根据所学知识,玛雅人非常擅长天文学、数学、建筑学、雕刻、书法等技艺,且留下了丰富的文字、建筑、艺术和宗教遗产,是中美洲古代文明中最杰出的一个,C项正确;此时期印加文明已经出现专制制度,而玛雅文明仍是奴隶制,排除A项;玛雅文化并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排除B项;“浮动园地”是阿兹特克人的发明,与玛雅文明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2. 1477年,佛罗伦萨的地理学家托斯堪内里绘制了《世界地图》,并把中国、日本和印度绘制在大西洋的西边对岸,得到许多人认可。这一作品( )
A. 刺激了西班牙的航海活动 B. 反映了意大利的绘图技术高超
C. 得到了欧洲民众普遍接受 D. 促进了葡萄牙的率先殖民探险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77年(意大利)。根据材料,1477年托斯堪内里绘制的《世界地图》,后来成为哥伦布、麦哲伦进行探险的工具,为后来新航里的开辟提供了条件,刺激了西班牙新航路的开辟,A项正确;当时意大利处于分裂状态,《世界地图》也不能反映当时意大利绘图技术高超,排除B项;《世界地图》反映地圆说得到部分人士接受,并非民众的普遍接受,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及葡萄牙的率先殖民探险,排除D项。故选A项。
13. 19世纪,欧洲谷物市场逐渐扩大到整个欧洲范围内,如普鲁士、波兰、俄国等东欧国家,也开始将谷物面向市场,进行粮食的交换。这使得经济作物相互传播,作物种植地区范围有所扩大。这一现象( )
A. 体现了美洲作物传入的影响 B. 说明当时粮食存储水平提高
C. 反映了欧洲市场争夺的激烈 D. 表明欧洲耕作技术进步明显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欧洲)。根据材料,欧洲粮食作物种植地区范围的扩大,谷物更多地走向市场,经济作物相互传播,作物种植地区范围有所扩大,是工业革命之后耕作技术进步的结果,D项正确。谷物并不产于美洲,无法体现从美洲传入谷物,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史实,与当时粮食存储水平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欧洲经济作物的传播和粮食大量进入市场,无法体现市场争夺的信息,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4. 1924年,斯大林在《论列宁主义基础》一书中系统地论述了列宁主义,并把它定义为:“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这一论述( )
A. 正式宣告列宁主义的诞生 B. 指导俄国革命走向胜利
C. 肯定了列宁主义的科学性 D. 总结了苏联模式的经验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4年(苏联)。根据材料,斯大林把“列宁主义”定义为“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列主义学说,尤其是对列宁主义学说的总结,肯定了列宁主义正确性和科学性,C项正确;列宁主义诞生于1903年,排除A项;俄国革命在此之前已经取得了胜利,排除B项;苏联模式的提出与题干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5. 一战之后,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一度风平浪静。然而,进入20世纪30年代,苏台德地区“德意志人”极端民族主义思想开始盛行。这表明( )
A. 苏台德民众对一战结果不满 B. 德国法西斯加剧了地区动荡
C.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影响深远 D. 美国经济改革举措深入人心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欧洲)。根据材料,进入20世纪30年代,苏台德地区“德意志人”极端民族主义思想开始盛行,这与当地的极端民族主义思想相关,与德国法西斯加剧地区动荡有密切联系,B项正确;对一战严厉处罚结果不满的,主要是德国人,排除A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并非苏台德地区极端民族主义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美国罗斯福新政没有在苏台德地区产生直接影响,与极端民族主义泛滥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6. 阅读下面的漫画,这一漫画反映的主题是( )
A. 霸权主义行为已经被取代 B. 金元外交愈演愈烈
C. 金融危机损害亚非拉利益 D. 单边主义受到谴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当今(世界)。根据漫画信息可知,反映了美国运用美元操纵国际金融市场,转嫁金融危机,损人利己,这种单边主义行为遭到新储备货币国家的谴责,D项正确;美国的霸权主义行为经常有所表现,排除A项;漫画反映的不是金元外交,排除B项;材料中的“新储备货币”的国家,不仅有亚非拉,也有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排除C项。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较早使用“担当”一词的文献,是程颢、程颐弟子整理的《二程遗书》。如“大抵上意不欲抑介甫(注:王安石,字介甫),要得人担当了”;“和叔(注:吕大钧,字和叔)任道担当,其风力甚劲”。朱熹使用“担当”一词最为频繁,粗略统计有30多次,《朱子语类》《晦庵集》中都多次出现。需要指出的是,“担当”一词在南宋时期得到普遍使用,不仅理学大师们接受、使用,而且士人、大臣也经常援引。如文天祥在给皇帝的奏折中写道:“天下有事,凡能担当开拓排难解纷,惟其才耳。”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 明末清初的实学家主张“勿事空言”,注重“事功”实践,强调知行合一,从而使儒家“担当”思想进一步勃兴。如果说原始儒家强调“内圣外王”并重,孔子之后子思、孟子直至唐宋儒家更多强调“内圣”倾向;那么,明清之际的儒家则更多地强调“外王”倾向,注重担当实践。顾炎武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任。王船山也呼吁:“匡维世教以救君之失,存人理于天下者,非士大夫之责乎 ”
——摘编自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代士人、大臣“担当”的主要内涵及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末清初的实学家们对“担当”的发展。
【答案】(1)内涵:为国家排忧解难,承担起自己应有的责任。
积极作用:强化了道德规范和社会秩序(或答:促进人们的理论思维;教育人们知书识礼;陶冶人们的情操;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或答:为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发展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
(2)发展:经世致用,知行合一;注重实践,“匡维世教”;从突出士人、臣子的历史责任,发展到强调普通人的历史责任。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时期。第一小问内涵:由材料“需要指出的是,‘担当’一词在南宋时期得到普遍使用,不仅理学大师们接受、使用,而且士人、大臣也经常援引。”“天下有事,凡能担当开拓排难解纷,惟其才耳。”可得出为国家排忧解难,承担起自己应有的责任。第二小问积极作用:由材料“不仅理学大师们接受、使用,而且士人、大臣也经常援引”及所学可得出强化了道德规范和社会秩序(或答:促进人们的理论思维;教育人们知书识礼;陶冶人们的情操;维护了社会稳定);由材料“朱熹使用‘担当’一词最为频繁,粗略统计有30多次,《朱子语类》《晦庵集》中都多次出现。”及所学可得出促进了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或答:为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发展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结合所学可得出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
【小问2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末清初。由材料“明末清初的实学家主张‘勿事空言’,注重‘事功’实践,强调知行合一,从而使儒家‘担当’思想进一步勃兴。”可得出经世致用,知行合一;由材料“明清之际的儒家则更多地强调‘外王’倾向,注重担当实践”“匡维世教以救君之失,存人理于天下者,非士大夫之责乎 ”可得出注重实践,“匡维世教”;由材料“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及所学可得出从突出士人、臣子的历史责任,发展到强调普通人的历史责任。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本书作为一部研究晚清西南社会发展的区域史著作,以法国人来华考察笔记等史料为依托,通过外国人视角,展现了这一时期西南地区丰富有趣的社会细节,如妇女“天足运动”、富商生活、马帮行旅、近代教育等,介绍了当地独具特色的种植业、丝绸业、盐业、采矿业等,从多个角度展示晚清时期西南地区富有地域特点的社会发展与变迁,让我们得以一窥西南社会和平发展的热闹景象,对全面认识晚清西南社会具有较高历史价值。
——摘编自屈小玲《晚清西南社会与近代变迁:法国人来华考察笔记研究(1892-1910)》
根据材料,以法国人观察西南社会的变迁的视角,写一篇游记。(要求:题目准确,联系材料,内容充实,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答案】示例一
标题:中国西南地区游记。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西南地区,受到东南沿海近代化的影响,以及马帮行旅的传播,已经有了很浓厚的近代化气息。比如:妇女“天足运动”,思想解放和女权运动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此外,近代教育也在西南省份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在西南地区,既可以看到富商巨贾的生活状态,也可以看到当地特色的农业、种植业,以及丝绸业、盐业和采矿业等手工业和工业的近代化进程。虽然这些变化与法国的现代化程度还相距甚远,但实实在在地发生着变革。
在中国西南地区旅游的所见所闻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一个缩影,必将成为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化的历史见证,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示例二
标题:中国西南地区的近代化进程。
1892年以来,我同许多法国人一样,来到中国的云贵川等所在的西南地区旅游,看到了滇池、丽江古城、名山大川,深深地为西南美景所折服。这里不仅有美景,社会也正在发生着变迁,“天足运动”反映了女性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富商生活见证了商业近代化进程,马帮行旅,则反映了商业的覆盖范围;近代学校的创办,反映了当地人们尊师重教的传统以及教育改革的特点。更重要的是,这里的农业、手工业和采矿业,也步入近代化的范畴,反映了当地社会和平发展的气息。
这次旅游将成为一段珍贵的记忆,也将会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社会变迁和近代化的重要见证。
【解析】
【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题干要求,以法国人观察西南社会的变迁的视角,写一篇游记。首先要有题目,可围绕“晚清西南地区”“游记”“社会发展与变迁”拟定题目,如“中国西南地区游记”“中国西南地区的近代化进程”。接着结合妇女“天足运动”、富商生活、马帮行旅、近代教育等、产业发展等材料内容,描述西南地区的社会发展与变迁,比如:妇女“天足运动”反映思想解放和女权运动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富商生活和马帮行旅见证了商业近代化进程;近代学校的创办反映近代教育也在西南省份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丝绸业、盐业和采矿业等的发展反映工业化进程。最后总结:在中国西南地区旅游的所见所闻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一个缩影。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57年,钟表的发展出现了一个历史性转折,当时荷兰人惠更斯继续了伽利略早期的工作,在钟表里发明了钟摆,大幅度地提高了钟表的准确性。1675年,惠更斯又发明了螺旋摆轮游丝,新的游丝从过去一天45分钟的误差减少到只有几分钟。18世纪中后期,这让制表师大大提高了制表效率,同时很多制表师也在这个时期大量涌现,不仅将钟表机芯的发展推向更现代化的标准,同时也对机芯的生产方式进行了更加机械化和标准化改革。
——摘编自萧治平《钟表技术》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手表开始流行。因为这种计时工具比装在怀里装饰的目的更强,而它的目标客户只定位在女士身上。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参加运动,并开始驾驶汽车。手表也被越来越多的男人接受。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士兵们开始佩戴手表,认为手表佩戴起来比怀表更加实用,这便让手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很多实用的手表功能被制表师设计出来,像防水、自动上弦、潜水表等。因此,佩戴手表成为一种普遍的行为和时尚。
——摘编自李流范《时钟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世纪至18世纪钟表制造进步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佩戴手表成为一种普遍的时尚的社会条件。
【答案】(1)表现:准确性、机械化、现代化、标准化程度增强;钟表逐步产业化,制作效率提高。
(2)社会条件:更方便使用;更多实用功能的开发;具有装饰和美化作用;女性社会地位提高,购买力提高;战争对科技的推动;生活和工作的需要。(答出四点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7世纪到18世纪中后期的欧洲。根据材料,“ 荷兰人惠更斯继续了伽利略早期的工作,在钟表里发明了钟摆,大幅度地提高了钟表的准确性”,“ 惠更斯又发明了螺旋摆轮游丝,新的游丝从过去一天45分钟的误差减少到只有几分钟”,可以得出中标制造的准确性、机械化。 “18世纪中后期,这让制表师大大提高了制表效率,同时很多制表师也在这个时期大量涌现,不仅将钟表机芯的发展推向更现代化的标准,同时也对机芯的生产方式进行了更加机械化和标准化改革”,可以得出钟表制造的现代化、标准化程度增强。根据所学知识,工业革命之后,机械制造逐步产业化,制作效率提高。
【小问2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根据材料,“认为手表佩戴起来比怀表更加实用,这便让手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可以得出这一时期手表更方便使用,更多实用功能的开发。“手表开始流行,因为这种计时工具比装在怀里装饰的目的更强”,可以得出手表具有装饰和美化作用。“ 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很多实用的手表功能被制表师设计出来,像防水、自动上弦、潜水表等”,可以得出战争对科技的推动作用;根据所学知识,这一时期女性社会地位提高,购买力提高,再加上生活和工作的实际需要,这些共同促成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佩戴手表成为一种普遍的时尚。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年来,欧洲的文化遗产面临着许多挑战。表现在,文化遗产的过度开发和商业化,可能导致其价值的损失。有些景区为了吸引游客,过度商业化,使得原本静谧的文化遗产变得喧宾夺主,丧失了其本来的意义和美感。此外,欧洲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着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的风险。一些古老的建筑物和文化遗址正在腐朽和消失,需要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和修复。人为破坏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例如:涂鸦和偷窃,使得文化遗产遭受了无法挽回的损失。还有就是投入的资金和人力不足,使文化遗产保护的力度明显不够。
——摘编自王瑞珠《国外历史环境的保护和规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近代以来欧洲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遭遇的两大核心问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保护文化遗产”提出相应对策。
【答案】(1)核心问题:自然原因,如:自然灾害,建筑物和文化遗址腐朽;人因素:过度商业化、过度开发及涂鸦和偷窃,资金和人力投入不足。(说出主要原因,列举一个事例)
(2)对策:政府建立健全相关保护文化遗产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任何损害文化遗产的行为;建立文化遗产保护基金,通过政府拨款、社会捐赠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确保文化遗产得到充足的保护经费;通过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制定合理的商业规划,确保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开展科技保护工作,把科技保护作为文物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文物保护的国际合作等。(任答四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给分)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的欧洲。根据材料,在核心问题方面,“欧洲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着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的风险”,可以得出自然的原因,例如自然灾害,建筑物和文化遗址腐朽。在人为因素方面,“文化遗产的过度开发和商业化,可能导致其价值的损失。有些景区为了吸引游客,过度商业化,使得原本静谧的文化遗产变得喧宾夺主,丧失了其本来的意义和美感”,可以得出过度商业化、过度开发及涂鸦和偷窃,“投入的资金和人力不足,使文化遗产保护的力度明显不够”,可以得出资金和人力投入不足。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的欧洲。根据材料,围绕上述问题,可以得出首先从法律制度方面,建立健全相关保护文化遗产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损害文化遗产的行为。在资金方面,建立文化遗产保护基金,通过各种方式筹集资金,保障文化遗产经费。另外,通过宣传教育 、商业规划、科技和国际合作层面,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绝密★启用前
2024届江西省部分中学高三下学期2月一轮复习验收考试(一模)
历史试卷
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据历史记载,商朝时期在诸侯的封地“四土”,设置管理机构,并以此为建设单位,下辖营、城、堡、社、店、镇、屯、织锦坊等组织。这表明商朝( )
A. 社会治理体系非常健全 B. 不断加强对王畿的管理
C. 商业贸易遍及周边地区 D. 地方管理机构相对完善
2. 观察下图可知,当时( )
A. 政治中心完成了南移 B. 社会政局的变动
C. 南北交通的不断发展 D. 世族游历的风气
3. 723年,唐玄宗将政事堂改名为“中书门下”,并设置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作为其具体的行政机构,这实际上就是将尚书省管辖的六部迁移到了政事堂。这一调整( )
A. 推动了相权再次集中 B. 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度
C. 造成了官员冗余现象 D. 导致了六部职能丧失
4. 柳永在《望海潮·东南形胜》中描述道:“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这些描述( )
A. 讽刺了南宋政府偏安于江南 B. 肯定了政府放松对社会的控制
C. 佐证了北宋杭州的繁华富庶 D. 彰显了作者对宋金战争的不满
5. 明代中前期已经确立了程朱理学的至尊地位,天下臣民百姓崇尚“君子”“圣人”。可是,明朝后期有些学者对此却不以为然。其原因主要是( )
A. 内阁制的逐渐衰微 B. 阳明心学对程朱理学的冲击
C. 反封建文学的盛行 D. 批判君主专制思想成为主流
6. 1872年7月,李鸿章改轮船招商公司为轮船招商局,招商局总局设在上海,分局设在天津、牛庄、烟台、汉口、福州、广州、香港以及国外的横滨、神户、吕宋、新加坡等地。这一布局( )
A. 促进中体西用思想全新发展 B. 成为晚清走向全球化的标志
C. 凸显出通商口岸的经济价值 D. 体现民族工商业现代化特征
7. 近代以来,洋布、洋火、洋油、洋灯、电厂、电灯、电报、电话、电台、电影、话剧、自来水、洋灰、洋楼等各种各样的西洋产品,逐步出现在中国的城市和乡村。这种现象的出现( )
A 猛烈地冲击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 B. 直接推动中国社会转型升级
C. 大大加快了近代中国城乡的发展 D.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8. 下图是创作于1940年的木刻画《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由此可以推知,当时( )
A. 军民重视经济和民主政权建设 B. 多阶层积极参与地方政权建设
C. 民主联合政府已广泛建立起来 D. 减租减息得到根据地民众支持
9. 1950年冬,中共陕西省岐山县委结合土改运动,在变工组的基础上,在邢家沟、鲁家庄、渠头等3个自然村建立了邢家沟邢克广、鲁家庄王琪、渠头王得本等3个常年互助组,并把邢克广互助组树立为一面旗帜向全县推广,使互助组迅速普及。这反映了( )
A. 土地改革运动基本完成 B.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主流 D. 社会主义改造的尝试
10.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对我国外交政策做出了相应调整:提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强调不结盟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确立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这一调整( )
A. 终结了中苏同盟互助约定 B. 与工作中心的转移相适应
C. 旨在推行新型的区域内合作 D. 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外交
11. 玛雅文明盛行于公元前15世纪至公元15世纪,发源地在今天的墨西哥、危地马拉、伯利兹、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等地,是中美洲古代文明中最杰出的一个。这个“最杰出”表现在( )
A. 社会制度的最为先进 B. 天文历法的世界领先
C. 科技文化的成就突出 D. 浮动园地的巧妙高产
12. 1477年,佛罗伦萨的地理学家托斯堪内里绘制了《世界地图》,并把中国、日本和印度绘制在大西洋的西边对岸,得到许多人认可。这一作品( )
A. 刺激了西班牙的航海活动 B. 反映了意大利的绘图技术高超
C. 得到了欧洲民众普遍接受 D. 促进了葡萄牙的率先殖民探险
13. 19世纪,欧洲谷物市场逐渐扩大到整个欧洲范围内,如普鲁士、波兰、俄国等东欧国家,也开始将谷物面向市场,进行粮食交换。这使得经济作物相互传播,作物种植地区范围有所扩大。这一现象( )
A. 体现了美洲作物传入的影响 B. 说明当时粮食存储水平提高
C. 反映了欧洲市场争夺的激烈 D. 表明欧洲耕作技术进步明显
14. 1924年,斯大林在《论列宁主义基础》一书中系统地论述了列宁主义,并把它定义为:“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这一论述( )
A. 正式宣告列宁主义诞生 B. 指导俄国革命走向胜利
C. 肯定了列宁主义的科学性 D. 总结了苏联模式的经验
15. 一战之后,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一度风平浪静。然而,进入20世纪30年代,苏台德地区“德意志人”极端民族主义思想开始盛行。这表明( )
A. 苏台德民众对一战结果不满 B. 德国法西斯加剧了地区动荡
C.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影响深远 D. 美国经济改革举措深入人心
16. 阅读下面漫画,这一漫画反映的主题是( )
A. 霸权主义行为已经被取代 B. 金元外交愈演愈烈
C. 金融危机损害亚非拉利益 D. 单边主义受到谴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较早使用“担当”一词的文献,是程颢、程颐弟子整理的《二程遗书》。如“大抵上意不欲抑介甫(注:王安石,字介甫),要得人担当了”;“和叔(注:吕大钧,字和叔)任道担当,其风力甚劲”。朱熹使用“担当”一词最为频繁,粗略统计有30多次,《朱子语类》《晦庵集》中都多次出现。需要指出的是,“担当”一词在南宋时期得到普遍使用,不仅理学大师们接受、使用,而且士人、大臣也经常援引。如文天祥在给皇帝的奏折中写道:“天下有事,凡能担当开拓排难解纷,惟其才耳。”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 明末清初的实学家主张“勿事空言”,注重“事功”实践,强调知行合一,从而使儒家“担当”思想进一步勃兴。如果说原始儒家强调“内圣外王”并重,孔子之后子思、孟子直至唐宋儒家更多强调“内圣”倾向;那么,明清之际的儒家则更多地强调“外王”倾向,注重担当实践。顾炎武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任。王船山也呼吁:“匡维世教以救君之失,存人理于天下者,非士大夫之责乎 ”
——摘编自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代士人、大臣“担当”的主要内涵及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末清初的实学家们对“担当”的发展。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本书作为一部研究晚清西南社会发展的区域史著作,以法国人来华考察笔记等史料为依托,通过外国人视角,展现了这一时期西南地区丰富有趣的社会细节,如妇女“天足运动”、富商生活、马帮行旅、近代教育等,介绍了当地独具特色的种植业、丝绸业、盐业、采矿业等,从多个角度展示晚清时期西南地区富有地域特点的社会发展与变迁,让我们得以一窥西南社会和平发展的热闹景象,对全面认识晚清西南社会具有较高历史价值。
——摘编自屈小玲《晚清西南社会与近代变迁:法国人来华考察笔记研究(1892-1910)》
根据材料,以法国人观察西南社会的变迁的视角,写一篇游记。(要求:题目准确,联系材料,内容充实,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57年,钟表的发展出现了一个历史性转折,当时荷兰人惠更斯继续了伽利略早期的工作,在钟表里发明了钟摆,大幅度地提高了钟表的准确性。1675年,惠更斯又发明了螺旋摆轮游丝,新的游丝从过去一天45分钟的误差减少到只有几分钟。18世纪中后期,这让制表师大大提高了制表效率,同时很多制表师也在这个时期大量涌现,不仅将钟表机芯的发展推向更现代化的标准,同时也对机芯的生产方式进行了更加机械化和标准化改革。
——摘编自萧治平《钟表技术》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手表开始流行。因为这种计时工具比装在怀里装饰的目的更强,而它的目标客户只定位在女士身上。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参加运动,并开始驾驶汽车。手表也被越来越多的男人接受。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士兵们开始佩戴手表,认为手表佩戴起来比怀表更加实用,这便让手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很多实用的手表功能被制表师设计出来,像防水、自动上弦、潜水表等。因此,佩戴手表成为一种普遍的行为和时尚。
——摘编自李流范《时钟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世纪至18世纪钟表制造进步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佩戴手表成为一种普遍的时尚的社会条件。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年来,欧洲的文化遗产面临着许多挑战。表现在,文化遗产的过度开发和商业化,可能导致其价值的损失。有些景区为了吸引游客,过度商业化,使得原本静谧的文化遗产变得喧宾夺主,丧失了其本来的意义和美感。此外,欧洲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着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的风险。一些古老的建筑物和文化遗址正在腐朽和消失,需要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和修复。人为破坏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例如:涂鸦和偷窃,使得文化遗产遭受了无法挽回的损失。还有就是投入的资金和人力不足,使文化遗产保护的力度明显不够。
——摘编自王瑞珠《国外历史环境的保护和规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近代以来欧洲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遭遇的两大核心问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保护文化遗产”提出相应对策。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届江西省部分中学高三下学期2月一轮复习验收考试(一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