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练习
一、单选题
1.“我们必须把苏联描绘成地球上最富有掠夺性的帝国……我们必须在苏联控制的傀儡国中煽起民族主义的火焰。”美国元首的这一份备忘录
①说明里根政府对苏联展开了意识形态上的宣传大战 ②严重歪曲了社会主义的本来面目
③说明里根政府创造了冷战的新手段 ④说明美苏的冷战气氛有所缓和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下图为关于20世纪80年代初美苏军控谈判的漫画“扯皮比赛”。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当时
A.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遭受挑战 B.新兴力量的崛起冲击了两极格局
C.美苏在对峙中都注重策略运用 D.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攻势地位
3.下图为1962年苏联安置在古巴的中近程导弹打击面示意图,对此描述正确的是
①这次核危机是冷战背景下两大阵营第一次对抗
②苏联在古巴部署的导弹威胁了美国全境
③虽然核战争一触即发,但最终美苏双方理性战胜了冲动
④这次事件发生在美苏争霸的第二阶段
A.②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③
4.1945年12月,美国关于日本战争赔偿问题的文件规定:拆迁日本的工业设备,并把日本的工业生产能力维持在20年代后半期的水平,日本人的生活水平不高于亚洲的其他国家。1949年美国政府决定大幅降低对日本的赔偿要求,1950年5月停止战争赔偿计划。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政策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帮助日本恢复经济,推行民主改革
B.“冷战”局面的加剧和中国政治形势的变化
C.加紧孤立、封锁和威胁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D.扶植日本,把日本作为远东的反共桥头堡
5.从1955年4力到1963年底,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增加了20个,除古巴外都是亚非国家。 这反映了
A.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B.抗美援朝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C.中苏关系的逐步恶化 D.万隆会议增进国际对中国的认识
6.2005年,美国总统布什反思60年前美国在处理国际关系上的决策时,指出美国要为这一决策导致的欧洲分裂局面承担责任。“这一决策”是指签署
A.《慕尼黑协定》 B.《大西洋宪章》
C.《雅尔塔协定》 D.《北大西洋公约》
7.1959年中印边界爆发冲突,苏联政府在声明中含糊地表示遗憾。1962年10月,苏联在《真理报》社论中称支持中国政府的立场,认为麦克马洪线是非法的。这种转变表明
A.苏联对华政策发生根本变化 B.社会主义阵营得到进一步巩固
C.苏联认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国际局势影响了苏联对华政策
8.有学者指出,二战后期和战后初期,美国右翼(偏向精英阶层的保守力量)兴起,而苏联拒绝参加布雷顿森林体系。1947年苏联先提出了两个阵营的政治主张,1952年又提出两个平行市场,进行经济的切割。该学者旨在说明,美苏冷战
A.是安全问题导致的结果 B.加剧意识形态领域的冲突
C.根源于经济切割与对立 D.避免了第三次世界大战
9.不结盟运动现有100多个成员国,包括了近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会员国,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2016年第十七次首脑会议提出:不结盟运动将继续推动世界向多极化和“去帝国主义"方向发展。对此,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第三世界的崛起推动世界格局发展
B.发展中国家开始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C.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间的集团
D.中国的加入壮大了不结盟运动规模
10.二战后,欧洲国家普遍出现了经济困难,美国提出应对措施,援助西欧复兴经济,并意图控制。这一举措是
A.建立北约组织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提出“杜鲁门主义”
D.推行凯恩斯主义
11.1950年在美国国内,成千上万的华裔和亚裔被怀疑为“间谍”。他们甚至被禁止公开谈论自己的家乡,还有不少人因被指责“同情共产党”而受监禁、驱逐。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在于( )
A.美国对亚洲采取敌视政策 B.美国控制中国的图谋破产
C.两极格局在经济领域凸显 D.美国“冷战”政策的影响
12.马歇尔计划“删掉”了“关于共产主义的明确提法”,强调“计划”的目标“是战胜饥饿、贫困和混乱”。因此,“各国共产党如果反对这个计划,就无异站到赞同饥饿、贫困、自暴自弃和混乱的地位上去了”。“从宣传的观点看来”,这样做”对于那些内部有强大共产党的国家来说是很有分量的”。这意味着马歇尔计划
A.专注改善民生并稳定社会秩序 B.不再注重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
C.较之于以往政策更具有隐蔽性 D.被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接受
13.关于“马歇尔计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用经济手段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
B.是“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
C.是“杜鲁门主义”一次大规模的运用
D.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完成了经济封锁
14.在某个时期美国政治文化中出现了“围堵”、“解放”、“多米诺骨牌”、“威慑”、“遏制”等概念。这些概念出现的时期是( )
A.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B.一战时期 C.二战时期 D.冷战时期
15.1947年我国漫画家华君武创作了一幅漫画《黄鼠狼给鸡拜年的结果》,联系当时时代背景,该漫画最有可能揭露的是
A.北美自由贸易区实质是美国主导
B.马歇尔计划意图是联合西欧对抗苏联
C.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D.美国对新中国实行经济封锁
16.古巴导弹危机期间,肯尼迪和赫鲁晓夫的来往信件达25封。在这些信件中,双方虽然相互指责,但都表明了避免因这次危机而使世界陷入核大战,以及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危机的强烈愿望,正如赫鲁晓夫所说:“尽管我们的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肯尼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这表明
A.美苏两个国家放弃了全面对抗 B.不结盟运动兴起改变了世界格局
C.核武器在化解军事冲突的制衡作用 D.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二、材料分析题
17.材料 苏联从1977年开始在欧洲部署核导弹。1979年,联邦德国认为苏联这一部署打破了欧洲军事力量的均势,主张以北约的威慑战略实现同苏联的平衡。1981年,里根提出“零点方案”,主张双方在欧洲的中程导弹数量均为零。苏联予以拒绝。之后苏联提出了“分阶段裁减方案”“同等裁减建议”。美国加以反对。1987年2月,戈尔巴乔夫表示可以把中程导弹从美苏“一揽子谈判”中脱离出来、单独签订一个条约。4月,他提出“双零点方案”,即苏联消除欧洲的中程导弹,美国不得在此部署。此建议得到美国的响应。12月8日,美苏首脑在华盛顿签署《美苏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规定:清除所有双方达成协议的中程导弹和发射装置,以及一切有关的辅助设施和设备;每一方都拥有就地检查的权利等。这在苏美裁军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摘编自方连庆、刘金质等主编《战后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达成《中导条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中导条约》签订的影响。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会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摘编自《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二 我们必须记得,世界历史上享有相当长期和平的唯一时期,是势力均衡存在的时期。在某国家与其潜伏竞争者相继强大时,就会出现战争的危险。因此我相信美国要维持强势的世界。如果我们有强大且健康的美国、欧洲、苏联、中国和日本,各自制衡,不要相互抵制,甚至能够均衡,我相信世界将更美好、更安全。
——1972年尼克松在《时代周刊》中的讲话
材料三 在冷战结束的初期,多极化曾表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事实上正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出现了一些反转,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世界上实力最强大的美国与其他多数世界主要力量之间的差距被拉大,而且越来越奉行更倾向于单边主义的政策,甚至一些美国人认为现在是一个单极世界。
——摘编自倪峰《关于多极化的一些思考》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当时外交政策的核心,简析该政策对当时世界格局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尼克松时代世界格局出现的新变化。与材料一相比,两者的外交政策有何异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冷战结束初期多极化表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的表现,并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与其他多数世界主要力量之间的差距被拉大”的原因。
19.马歇尔计划对二战后初期的西欧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战后初期西欧各国经济的困难引起了政局的激烈动荡。饥寒交迫的人民群众对本国政府的不满和反抗情绪与日俱增,阶级矛盾急剧上升。1947年上半年,法、英、意、比等西欧国家的罢工浪潮和工人运动风起云涌。在反法西斯斗争中得到锻炼和成长的西欧各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不断扩大,威望越来越高。尤其是法共和意共,在战后初期的大选中,法共获选票1/4,成为国会中第一大党;意共获得选票达1/3。
——斯帕尼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
材料二 “我们的政策的目的应该是恢复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从而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在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之前,欧洲国家……事先应获致若干协议。这是欧洲人的事情,最初的意见应由欧洲提出……这个计划必须是联合性质的,假使不能商得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得商得一部分国家同意。
——摘自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1947年6月)
材料三 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的苏联政治讽刺画。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影响。
(3)史料大体分为文献、实物、口述、图像、音像、数字六类,分别指出材料二合材料三的史料类型。如果用材料三研究马歇尔计划,请说明它的史料价值。
三、论述题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冷战史研究是后冷战时期受到国际学术界高度重视的课题。1991年以来,随着前苏联解体、部分档案的解密,国内外关于冷战问题的研究出现了一些新观点。
下表是学术界关于冷战史研究一览表
研究领域 研究观点
冷战起源 1.美国对外政策的必然产物 2.冷战是由美苏双方在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方面差异而形成的 3.冷战是美苏双方对战后国际形势错误判断造成的 4.英国在冷战起源上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冷战性质 1.美国称霸全球的地缘政治与战略 2.意识形态对抗的产物 3.美苏争霸 4.英国重建“光荣与梦想”的一种策略
冷战影响 1.冷战以美国的胜利而告终 2.美苏冷战的结局是“双输” 3.冷战时期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4.英国成为北约的重要成员国
据材料提供的中外学者关于冷战的研究,从“起源”、“性质”、“影响”三个模块中,提取一个综合性主题,并进行简要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
1.A
【详解】材料信息“我们必须把苏联描绘成地球上最富有掠夺性的帝国……我们必须在苏联控制的傀儡国中煽起民族主义的火焰”说明里根政府对苏联展开了意识形态上的宣传大战,这严重歪曲了社会主义的本来面目,故①②正确;这不是冷战的新手段,也无法说明美苏的冷战气氛有所缓和,故③④错误。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BCD错误。
2.C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20世纪80年代初美苏军控谈判中,双方打着军控的名义互相扯皮,互相推诿,这实际上说明对抗仍是美苏两国关系的实质,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相关美国霸权主义政策的信息,A项错误;两极格局受到了新兴力量的冲击,但材料无法体现,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在美苏争霸处于攻势地位,但材料无相关信息,D项错误。
3.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古巴导弹危机是冷战背景下两大阵营第一次对抗,虽然核战争一触即发,但最终美苏双方理性战胜了冲动,最终以苏联撤出导弹为终结,故①③B正确;从图中信息来看,并没有威胁到美国全境,②错误;这次事件发生在美苏争霸的第一阶段④错误;故排除ACD。
4.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美国减轻对日本的处罚,主要是试图把日本变成其遏制苏联的前哨阵地,同时也考虑到中国内战的影响,故B项符合题意;A项只是手段,不是其主要原因,排除A;从日本威胁不到东欧国家,排除C;D项不够全面,排除D。
5.D
【详解】1955年召开的亚非国际会议(万隆会议)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原则,获得亚非国家认可,增进了中国与与会国家的相互了解,为进一步开展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合作创造了条件,D正确;1955年中国的外交政策依然是独立自治的和平外交政策,排除A;抗美援朝与亚非国家与中国建交无关,排除B;中苏关系在20世纪50年代末逐步恶化,与题干时间补重合,排除C。
6.C
【分析】试题分析:雅尔塔会议是美国、英国和苏联三个大国在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之间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的胜利之际在黑海北部的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皇宫内举行的一次关于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的一次关键性的秘密首脑会议。“导致的欧洲分裂局面”实际上指的是德国分裂,结合上述国际协定的主要内容,最符合的是《雅尔塔协定》。故C正确。
考点: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
7.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2年10月,苏联在《真理报》社论中称支持中国政府的立场,认为麦克马洪线是非法的。苏联态度的转变主要是受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的影响,即在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劣势,故D正确;五六十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一直持续到80年代,故A不正确;当时中苏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受到冲击,故B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信息,故C不正确。
8.C
【详解】由材料“苏联拒绝参加布雷顿森林体系”“1952年又提出两个平行市场,进行经济的切割”可知该学者旨在说明经济问题是美苏冷战起源最根本的原因,C项正确;A项材料未体现,排除A项;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D项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9.A
【详解】根据“包括了近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会员国,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不结盟运动将继续推动世界向多极化和“去帝国主义"方向发展”可以看出,第三世界发展中国的力量在不断壮大,推动世界格局不断发展,A正确;“开始”错误,排除B;不结盟运动并不是发展中国家间的集团,有些国家并没有加入不结盟运动,比如中国,排除CD。
10.B
【详解】据材料“二战后……美国……援助西欧复兴经济,并意图控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马歇尔计划的背景和目的,故B项正确;北约组织是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组织,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杜鲁门主义”是冷战开始的标志,也与材料信息无关,故C项错误;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经济,材料并未涉及,故D项错误。故选B。
11.D
【详解】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对亚裔的猜疑和打压主要是因为美苏冷战的影响,很多亚裔人来自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受到歧视和迫害,D项正确;美国并非敌视所有亚洲国家,排除A项;控制中国的政策破产不能解释对非华裔的亚裔人的迫害,排除B项;材料所述内容并非经济领域,排除C项。故选D项。
12.C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马歇尔计划通过更隐蔽的宣传来遏制共产主义,如“战胜饥饿、贫困和混乱”、“各国共产党如果反对这个计划,就无异站到赞同饥饿、贫困、自暴自弃和混乱的地位上去了”,C项正确;A项不是其目的,排除A项;当时仍然强调意识 形态的斗争,排除B项;D项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13.D
【详解】马歇尔计划只是孤立社会主义阵营,没有完成经济封锁,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ABC表述正确,均是与马歇尔相关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
1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美国)。据材料出现了“围堵”、“解放”、“多米诺骨牌”、“威慑”、“遏制”等概念和所学可知,这些概念反映了美苏冷战时期的历史信息,涉及美国遏制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的相关内容,D项正确;工业革命期间也没有“遏制”共产主义的内容,排除A项;一战和二战时期没有“遏制”共产主义的内容,排除B、C项。故选D项。
15.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马歇尔计划出台,其目的是想通过扶植西欧以控制西欧、对抗苏联,这符合《黄鼠狼给鸡拜年的结果》的寓意,故选B;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是在1994年,故A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在1944年,新中国成立是在1949年,故CD错误。
16.C
【详解】材料反映了古巴导弹危机期间,美苏两国都竭力防止军事冲突,避免核大战的爆发。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美苏都是核武器大国,这种军事上的势均力敌对于双方化解军事冲突起到了制衡的作用,故C符合题意;冷战期间,美苏两国未曾放弃对抗,故A错误;材料与不结盟运动兴起无关,故排除B;材料未反映出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故排除D。
17.(1)①二战后,世界和平成为主流:②裁减有利于减轻双方军费开支的压力;③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美苏都调整对外政策:④缓解核对抗符合美苏两国的根本利益。
(2)①推动美苏裁军进程:②有利于加强美苏军事互信,缓和紧张关系:③减轻欧洲军事压力,促进东西欧的交流:④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
【详解】(1)根据材料“苏联从1977年开始在欧洲部署核导弹。1979年,联邦德国认为苏联这一部署打破了欧洲军事力量的均势,主张以北约的威慑战略实现同苏联的平衡”可知签订条约有利于减少军费开支;根据材料“戈尔巴乔夫表示可以把中程导弹从美苏‘一揽子谈判’中脱离出来、单独签订一个条约”结合所学可以从双方调整对外政策;另外根据所学可以从和平发展成为主流,以及缓解核对抗符合美苏两国的根本利益。
(2)根据材料“清除所有双方达成协议的中程导弹和发射装置,以及一切有关的辅助设施和设备”可知有利于推动美苏裁军进程;有利于美苏缓和紧张关系;根据材料“苏联从1977年开始在欧洲部署核导弹。1979年,联邦德国认为苏联这一部署打破了欧洲军事力量的均势,主张以北约的威慑战略实现同苏联的平衡”可知签订条约有利于减轻欧洲军事压力,促进东西欧的交流;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
18.(1)核心:遏制共产主义(遏制苏联扩张),谋求世界霸权。影响: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2)变化:出现了多极化趋势。同:维护美国霸权,维护国家利益。异:杜鲁门采取遏制政策;尼克松采取制衡(均衡)政策。
(3)表现:欧洲走向政治一体化;中国的发展;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等。原因:美国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增强;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详解】(1)第一小问“核心”,根据材料中“极权主义”“杜鲁门”并结合教材知识可得出;第二小问“影响”,回答杜鲁门主义的意义即可。
(2)第一小问“新变化”,由材料中“美国、欧洲、苏联、中国和日本”“均衡”可得出“出现多极化趋势”的结论;第二小问“异同”,可从二者制定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及具体措施方面来分析。
(3)第一小问“表现”,结合多极化趋势举例即可;第二小问“原因”,可从美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等角度思考作答。
19.(1)背景:战后初期西欧各国普遍出现经济困难;各国阶级矛盾尖锐(或工人运动高涨);各国共产党的影响不断扩大。
(2)影响: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发展;稳定欧洲资本主义制度;促进西欧走向联合;导致欧洲的分裂。
(3)类型:材料二是文献史料;材料三是图像史料。
史料价值:材料三是20世纪50年代苏联的政治讽刺漫画,与马歇尔计划实施处于同一时期;漫画的寓意是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可用于研究马歇尔计划的影响;政治漫画经过艺术加工并受到作者政治立场的影响,不一定完全反映客观史实,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须结合其他史料进行印证。
【详解】(1)背景:根据“ 一战后初期西欧各国经济的困难引起了政局的激烈动荡。”得出战后初期西欧各国普遍出现经济困难;根据“饥寒交迫的人民群众对本国政府的不满和反抗情绪与日俱增,阶级矛盾急剧上升”可得出各国阶级矛盾尖锐(或工人运动高涨);根据“在反法西斯斗争中得到锻炼和成长的西欧各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不断扩大,威望越来越高。”可得出各国共产党的影响不断扩大。
(2)影响:根据“在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之前,欧洲国家……事先应获致若干协议。”可得出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发展,稳定欧洲资本主义制度;根据“这是欧洲人的事情,最初的意见应由欧洲提出”可得出促进西欧走向联合;根据“假使不能商得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得商得一部分国家同意。”可得出导致欧洲的分裂。
(3)类型:结合材料的信息可以得出,材料二是文献史料;材料三是图像史料。史料价值:根据所学可概括得出材料三是20世纪50年代苏联的政治讽刺漫画,与马歇尔计划实施处于同一时期;漫画的寓意是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可用于研究马歇尔计划的影响;政治漫画经过艺术加工并受到作者政治立场的影响,不一定完全反映客观史实,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须结合其他史料进行印证。
20.主题一:论英国在冷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战后英国元气大伤,沦为二流国家,英国寻求美国支持,以维护其在欧洲的利益,企图重建英帝国的“光荣与梦想”。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主张英美结盟,对抗苏联,揭开冷战的序幕,此后,由于英国自身的衰落,接受马歇尔计划,加入北约组织,成为美国冷战的重工具。
综上所述,英国在冷战中起了一定作用,但其战略目标并未实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决定了其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主题二:冷战是美国霸权主义的体现。
主题三:冷战是美苏对立的必然产物。
【详解】论述:首先,根据题目要求,阅读材料,整理中外学者关于冷战的研究,从“起源”、“性质”、“影响”三个模块中,提取信息,总结一个具体的综合性主题,如依据“英国在冷战起源上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英国重建‘光荣与梦想”的一种策略’“英国成为北约的重要成员国”等,可得出主题——英国在冷战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确定主题后,结合所学知识,从“起源”、“性质”、“影响”三个方面对其进行简要论述,如分析产生该主题的背景,即二战后英国元气大伤,沦为二流国家,说明“起源”,再分析其实质,即英国寻求美国支持,以维护其在欧洲的利益,企图重建英帝国的“光荣与梦想”;最后,借助史实说明其影响,即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促使英美结盟对抗苏联;最后总结主题,升华认识,通过英国接受马歇尔计划,加入北约组织,成为美国冷战的重工具等史实,说明英国在冷战中起了一定作用,但其战略目标并未实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决定了其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整个解题过程注意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练习(含解析)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