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练习
一、单选题
1.某学者进行了一场学术演讲,演讲提纲如图所示。该学者演讲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生产生活方式的历史大变革 B.欧洲一直是世界的科技中心
C.科技革命造就伟大的科学家 D.科学理论是科技革命的先导
2.爱因斯坦是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他的突出成就是
A.发现自由落体定律 B.提出万有引力定律
C.提出相对论 D.创立量子论
3.阅读下面的中央政府支出统计表[据《世界发展报告(1993)》],以下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教育 医疗 住房环境社会保障和福利 三者共占总支出的% 占GNP的%
份年 1980 1991 1980 1991 1980 1991 1980 1991 1980 1991
美国 2.6 1.7 10.4 13.8 37.8 28.7 50.8 44.2 11.02 11.18
英国 2.4 3.2 15.5 13.3 30.0 31.8 47.9 48.3 18.30 18.45
法国 8.6 6.9 14.8 15.3 46.8 46.4 70.2 68.6 27.59 29.98
德国 0.9 0.6 19.0 18.1 49.6 48.9 69.5 67.6 21.06 21.97
A.高福利有利于经济发展并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困
B.英国的医疗福利开支呈上升趋势,实现了“收入均等化”
C.福利国家制度有利于稳定西方国家的统治秩序
D.四国的社会福利开出占GNP的比重均下降
4.据统计,在1973年到80年代后期之间,欧洲主要工业国从事制造业的人口减少了四分之一,大约700万人。这一现象( )
A.推动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B.与第三次科技革命密切相关
C.缘于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D.导致了欧洲社会运动的兴起
5.1929年,资本主义陷入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为转嫁危机,翌年美国提高近900种商品关税。随之,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1932年增加到76国以上。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为避免新的贸易壁垒,二战后各国开始协商并建立以法律形式调整国际贸易与贸易关系的规则与程序。此即( )。
A.《布雷顿森林协议》 B.《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
C.《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D.《经济展望声明》
6.造成图中20世纪90年代美国就业与失业走势的主要因素是( )
A.外来移民的大量涌入 B.国家对经济的强力干预
C.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7.克林顿在1992年竞选时许诺进行福利制度改革,因为许多美国人讨厌现行的福利制度,深信它的受益者大都是那些品质不足以享受福利待遇的穷人。这说明当时美国
A.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代 B.福利制度左右总统选举
C.福利制度的弊端较为突出 D.福利制度改革面临阻碍
8.下图是二战后资本主义社会阶层变化示意图,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福利国家的建立 B.国家的宏观调控
C.第三产业的兴起 D.科学技术的发展
9.法国从1954年至1982年间,曾开展过两次国有化运动;英国从1946年至1979年间,掀起过两次国有化浪潮;意大利、联邦德国、奥地利等国都以不同形式发展了国有经济,并且使国有经济成为整个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国有化运动( )
A.导致资本主义世界“滞胀”局面的出现 B.实现了苏联模式在全球的扩张
C.推动了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D.摒弃了自由主义经济指导思想
10.罗斯福新政代表资本主义新的发展方向,它使资本主义越过了自由放任阶段,在“看不见的手”旁边,又放上一只“看得见的手”,即政府操作的手。这样,“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共同运行,为了保护市场的“自由”,国家走进经济领域进行干预。由此可见,现代美国的经济模式是
A.混合经济 B.计划经济 C.自由经济 D.统制经济
11.下图反映了1951—1981年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其中代表欧共体国家的数据柱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2019年9月以来,澳大利亚山火肆虐,1500余所房屋毁于一旦,近10亿野生动物葬身火海,630多万公顷林地被烧毁。灾后重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耗资工程,可以为澳大利亚提供资金援助的国际组织是
A. B.
C. D.
13.如表是《二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变化表》,对该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经济部门 年份 美国 联邦德国 日本
农业 1950 年 12.2% 23.2% 50.7%
1990 年 2.8% 5.1% 7.2%
工业 1950 年 34.7% 42.2% 22.2%
1990 年 25.8% 40.5% 33.6%
服务业 1950 年 48.9% 32.4% 26.6%
1990 年 71.4% 54.4% 59.2%
①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导致三国人口分布变化
②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结构出现了新变化
③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是人口分布变化的重要原因
④工业就业人口所占比重下降是因为工业发展萎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工业4.0是德国政府首先提出的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旨在应用物联网、智能化等技术来提高制造业水平。于是,有人用下图形象地概括了二个多世纪以来的工业化历程。对r如图理解正确的是
A.工业1.0开创了蒸汽时代,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B.工业2.0采用流水线模式,人们普赞工业王国
C.工业3.0开创信息化时代,知识经济初现端倪 D.工业4.0产生了第三产业,改变了生产经营方式
15.如表为1970年和1976年美国部分行业就业人数的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制造业/采矿业 公共事业 商业 建筑业 金融业 服务业
1970年 1997.2万 450.4万 1504.0万 353.6万 368.7万 1162.1万
1976年 1973.9万 450.9万 1769.4万 359.4万 431.6万 1464.8万
A.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B.“福利国家”的日益完善
C.政府加强经济干预 D.经济“滞胀”危机的加剧
16.《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作为多边贸易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现称为《1947年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其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A.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操纵世界贸易 B.客观上为资本主义世界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
C.结束了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 D.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62年,瑞士人杜南描写了1859年法、意对奥战争惨状,唤起世人对战时伤病员救护的注意。1863年,杜南发起成立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在该组织倡导下,1864年,瑞士召集法、意、西等12国参会,签署了《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境遇公约》,它规定了军队医院和医务人员的中立地位,伤病军人应受到照顾和遣返等。在此之上,经1906、1929、1949年多次修订,1949年中苏美英法等61国签订关于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病者境遇、改善海上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及船难者境遇、关于战俘待遇(针对二战德日法西斯虐杀战俘暴行)战时保护平民等日内瓦四公约,1950年生效。2014年,世界196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其缔约方。该公约是国际人道主义法的重要部分,是约束战争中敌对双方的权威法律文件。
——摘编自《日内瓦公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内瓦公约》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日内瓦公约》的作用。
18.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胡佛在大萧条期间的言论:政府的唯一职能是创造便于私营企业有利发展的条件。实际上并没有人挨饿……问题出在心理上,并不是美国经济有什么毛病
材料二 罗斯福曾说:“国家对公民所负的义务乃是仆人对其主人所负的义务……国家的义务之一就是要照顾那些在逆境下如无别人帮助即难以为生的公民……政府必须给这些不幸的公民以援助……我国必须有这样一条原则:我们将不允许失业大军的存在……我们所寻求的只是我们经济制度中的平衡——即工农业之间的平衡以及工资收入者、雇主于消费者之间的平衡……
——岳麓版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三 二战以后,继罗斯福新政,发达国家相继进行改革和调整,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资本主义出现一个“黄金时代”。英国爱德礼政府为稳定政治和经济,先后实施了8个国有化法案,把英格兰银行、煤炭工业、国内运输业、电力工业等国有化。德国经济部长艾哈德实施“社会市场经济”,放松政府对经济控制的做法,降低对进口货物征收关税……
请回答:
(1)从中体现胡佛怎样的经济思想?
(2)从罗斯福上述言论来看,他制定了哪些措施保障公民利益?这体现了新政的什么特点?
(3)依据材料三指出,二战后德国经济政策于英国有何不同?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联邦德国针对通讯、邮政、铁路等国家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集中进行私有化。这类国有企业承担了较多的公共任务,盈利能力较差,很多长期以来都享受着公共财政的补贴。在此次私有化过程中,德国对不同类型的企业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对于大型国有企业(如铁路、邮政等),政府对供进行改组上市,并逐步减少政府的持股比例;对于小规模的国有企业和不动产,政府主要采取直接出卖或拍卖的方法。尽管在私有化的过程中很多国企降低了政府的持股比例,但仍保留了政府对企业的控制权,国有企业在德国经济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摘编自郎昆、冯俊新《德国、法国国有经济:发展历程和经验启示》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营企业实行经营承包制,这在当时是一种企业制度的创新。但是,由于承包制没有触及企业的基本产权制度,且本身还存在着“短期行为”等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无法适应国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使得承包制难以为继。中共十四大后,随着大型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试点的逐步推进,改制上市迅速成为这个时期大型国有企业改革的主流。“放小”同“抓大”一样,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所有权制度改革的另一重要举措。1997年上半年,实行民营化的国有中小企业已占国有中小企业总数的50%以上。
——摘编自剧锦文《20世纪90年代:国企改革与重组的变奏》
材料三 国企改革的肇始和四十余年的流变,也是中国经济向市场化探索、实践乃至形成中国特色模式的过程。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经济体制在改革探索中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其中国有企业开始了漫长而曲折的改革历程。每个阶段的改革背后都烙印着时代发展需求的痕迹,而最终共同呈现出一种“国企改革的中国范式”。
——摘编自贺佳雯《渐进的国企改革》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20世纪80年代中国和联邦德国国企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和联邦德国国企改革呈现不同特点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各国国企改革,谈谈你的认识。
三、论述题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二战后日美贸易摩擦的发展演变
时间 摩擦概况
初发时期(50年代中期—60年代) 50年代初,随着战后经济恢复,日本纺织产业迫切需要扩大海外市场。…日本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低于国际市场,对美出口不断扩大。1955年日美之间在首次爆发纺织品贸易纠纷,拉开日美贸易摩擦序幕,到20世纪60年代前期,日美贸易摩擦主要围绕轻工业品、杂货品等其中,围绕纺织品的摩擦最为激烈。在美国压力下,日本对美织品出口实行自愿限制。
频发时期(70年代—80年代) 70年代以后,随着日本产业构从资本密集型产业逐渐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日关贸易格的领域亦从钢铁、家电、汽车半导体等制造业扩展到服务业以及投资、商业惯例等方面。贸易战的结果,从日本自愿限制出口(钢铁、家电)到不得不接受扩大进口、取消国内关税(如汽车)开放国内市场(如电信)等条件。
——摘自《中美贸易摩擦与日美贸易摩擦的比较分析》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20世纪50到80年代日美贸易摩擦为主题,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
参考答案:
1.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位学者的演讲提纲以四次工业革命及其对生产力的影响为主要内容,其演讲的主题最有可能是生产生活方式的历史大变革,A项正确;“欧洲”一直是世界的科技中心与第三、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史实不符,B项错误;科技革命“造就伟大的科学家”在其演讲提纲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科学理论是科技革命的先导与工业革命的史实不符,D项错误。
2.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它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所以C正确;自由落体定律是伽利略发现的,所以A错误;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提出的,所以B错误;量子论是普朗克创立的,所以D错误。
3.C
【详解】表格中显示政府在医疗、教育和住房等福利支出占据总支出的比例达到50%以上,而且呈现逐年增长趋势,这一举措显然有利于稳定西方国家的统治秩序,故C项正确;福利政策只能缓和社会矛盾,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社会矛盾,故A项错误;表格显示英国的医疗福利开支呈下降趋势,故B项错误;英国的社会福利开出占GNP的比重呈现上升趋势,故D项错误。
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类题目,时空是1973年到80年代后期的欧洲。根据材料“在1973年到80年代后期之间,欧洲主要工业国从事制造业的人口减少了四分之一,大约700万人。”可知,1973年到80年代后期欧洲从事制造业的人口减少了四分之一,这主要是因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使社会就业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例如服务业的迅速发展,B项正确;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推动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排除A项;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受“滞胀”危机影响,相继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排除C项;“导致了欧洲社会运动的兴起”与题干要求不符,其次工业革命时期欧洲就已经兴起了社会运动,排除D项。故选B项。
5.B
【详解】1947年10月签署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旨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故选择B项,《布雷顿森林协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是构建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排除A项;1993年11月生效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标志着欧盟正式诞生,排除C项;《经济展望声明》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在1993年发表的,排除D项。
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经济发展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美国的就业人口和劳动力人口都得到了大幅提升,而失业人口逐渐减少。究其原因,美国在这一时期,大力发展高新技术,知识经济蓬勃发展,大量劳动力进入了与科技和网络相关的行业,C项正确;外来移民的大量涌入会一定程度上给就业带来压力,而且也不符合这一时期的史实,排除A项;这一时期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减少,排除B项;世界多极化趋势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7.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因为许多美国人讨厌现行的福利制度,深信它的受益者大都是那些品质不足以享受福利待遇的穷人,因而,1992年克林顿在竞选时许诺进行福利制度,这说明当时美国的福利制度存在弊端,故C项正确;20世纪50-7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代,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故A项错误;“福利制度左右总统选举”说法错误,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福利制度改革面临阻碍”,故D项错误。
8.D
【详解】根据材料“二战后资本主义社会阶层变化示意图”,并结合所学可知,社会结构由传统的金字塔型即贫富悬殊的结构变为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即富人和穷人都是少数,中等收入的中间阶层占大多数,有利于缓和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而这一转变的关键的中间阶层实力的强大。二战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带来生产力的提高,使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比重增加,从而使中间阶层人数增加,D项正确;福利国家的建立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贫富差距带来的矛盾,但与壮大中间阶层无关,排除A项;国家的宏观调控主要是加大政府的干预,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第三产业的兴起得益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9.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的世界。二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对经济进行国家干预,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C项正确;“滞胀”局面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排除A项;苏联模式并未在全球扩张,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自由主义思想并未被全部放弃,战后西方国家干预与自由主义等经济思想并存,排除D项。故选C项。
10.A
【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混合经济”是指混合了传统经济、计划经济以及市场经济的经济体系,罗斯福新政的经济政策既有国家宏观调控,又有市场调节,主张政府对市场进行适度干预,所以现代美国的经济模式是混合经济,A项正确;现代美国的经济模式既不是计划经济,也不是传统的自由经济,而是混合了传统经济、计划经济以及市场经济的经济体系,排除B项、C项;统制经济是资本主义国家政府高度干预经济运行的一种经济模式,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1.C
【详解】根据材料“1951——1981年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之后,由于美国的扶植政策,日本民主化改革、重视科技与教育及制定经济发展计划等措施,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在20世纪80年代上升到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增长较快,②是日本。法国国内资源相对丰富,二战之后,法国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发展大力干预,其经济发展速度要比英国快,①是法国。英国虽然在二战之后也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策略,但是由于国内资源较少,其经济发展速度要慢于法国,即③是英国。二战之后,德国分裂,基于与苏联“冷战”的需要,美国大力扶植联邦德国,再加上民主化改革、国家干预经济、强大的科技等,联邦德国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传统的英法等国,④是联邦德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不属于欧共体成员,②不符合题意,①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排除A项、B项和D项。故选C项。
12.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2019年澳大利亚遭遇山火,灾后重建需要大笔资金,澳大利亚可以向世界银行申请贷款重建,因为世界银行负责协助成员国经济的复兴与建设,提供中长期贷款,故选A;BD负责世界公平贸易的协调,不符合题意,排除;C负责短期贷款,为成员国提供汇率困难等方面援助,排除。
13.A
【详解】二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结构的变化,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口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加,反映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结构出现了新变化,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是导致三国人口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①②③正确,A项正确;工业就业人口所占比重下降是因为生产力提高了,并非工业发展萎缩,排除④,排除BCD项。
14.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故A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采用了流水线模式,但是“工业王国”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故B项错误;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开创信息化时代,知识经济出现,故C项正确;第三产业出现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故D项错误。
1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1976年比1970年的美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有所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结构出现了新变化,所以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A项正确;据所学可知,70年代的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政府减少了福利支出,适当减少了政府对经济的干,排除B、C项;经济“滞胀”危机的加剧不是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16.B
【详解】1947年,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关贸总协定的宗旨是削减关税,取消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上的歧视待遇,实现贸易自由化。关贸总协定的成立客观上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故选B;A是关贸总协定的消极影响,CD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夏季影响,排除。
17.(1)原因:近代以来,世界逐步联系为一个整体,战争频繁;战争的惨状,唤起世人注意规范战争参与方的行为;针对不断出现战争问题,多次修改;二战法西斯的暴行;国际人道主义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2)作用:公约是约束敌对双方在战争中行为的法律文件;其权威性使世界各国普遍参与公约;促进了国际人道主义事业的发展;其对约束和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解析】(1)原因:依据材料“1862年,瑞士人杜南描写了1859年法、意对奥战争惨状,唤起世人对战时伤病员救护的注意”可以得出战争的惨状,唤起世人注意规范战争参与方的行为;依据“在此之上,经1906、1929、1949年多次修订”可以得出针对不断出现战争问题,多次修改;依据“1949年中苏美英法等61国签订关于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病者境遇、改善海上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及船难者境遇、关于战俘待遇(针对二战德日法西斯虐杀战俘暴行)战时保护平民等日内瓦四公约,1950年生效”可以得出二战法西斯的暴行;依据“该公约是国际人道主义法的重要部分,是约束战争中敌对双方的权威法律文件”可以得出国际人道主义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依据材料时间并结合所学可知,近代以来,世界逐步联系为一个整体,战争频繁。
(2)作用:依据材料“它规定了军队医院和医务人员的中立地位,伤病军人应受到照顾和遣返等”、“1949年中苏美英法等61国签订关于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病者境遇、改善海上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及船难者境遇、关于战俘待遇(针对二战德日法西斯虐杀战俘暴行)战时保护平民等日内瓦四公约”、“该公约是国际人道主义法的重要部分,是约束战争中敌对双方的权威法律文件”并结合所学可知,公约是约束敌对双方在战争中行为的法律文件;其权威性使世界各国普遍参与公约;促进了国际人道主义事业的发展;其对约束和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18.(1)自由放任思想。
(2)措施:提供社会救济;以工代赈,兴办公共事业工程;改善农业生产环境,给农民损失一定补贴﹔规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整顿银行,保证储户存款。特点︰国家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3)德国:放松政府对经济的控制,降低进口货物关税,发挥市场作用;英国:实施国有化政策。
【详解】(1)政策:材料“政府的唯一职能是创造便于私营企业有利发展的条件”体现的是自由放任主义政策。
(2)政策:根据材料“政府必须给这些不幸的公民以援助”、“我们将不允许失业大军的存在”、“即工农业之间的平衡以及工资收入者、雇主于消费者之间的平衡”和所学知识可知,关于政策需要从罗斯福新政采取的工农业措施、社会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作答即可。特点:材料体现的是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3)不同:英国:根据材料“英国爱德礼政府为稳定政治和经济,先后实施了8个国有化法案”可知实施国有化政策;根据材料“放松政府对经济控制的做法,降低对进口货物征收关税……”可知放松政府对经济的控制,降低进口货物关税,发挥市场作用。
19.(1)特点:联邦德国:对国家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集中进行私有化;改革方式灵活;保留政府控制权。(答出两点即可)
中国:不断进行制度创新;由承包经营到改制上市;重点抓大型企业改革;与市场经济相适应;改革分阶段进行,不断深化。(答出两点即可)
(2)背景
联邦德国:20世纪70年代发生经济危机、经济“滞胀”国家财政负担过重;国家对经济干预过多;国有企业业绩不佳;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影响。(答出两点即可)
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弊端凸显;党和政府改革开放和深化改革的决策不断出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民营企业发展的推动;国企经营管理存在问题;思想不断得到解放。(答出两点即可)
(3)认识:坚持正确改革方向;国企改革需要不断深化;将市场调节和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引导国有企业承担适度的社会责任。(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联邦德国)。第一小问20世纪80年代中国国企改革的特点,由材料二“这在当时是一种企业制度的创新”可知,中国国企改革断进行制度创新;由材料二“国营企业实行经营承包制”到“改制上市迅速成为这个时期大型国有企业改革的主流。”可知,由承包经营到改制上市;重点抓大型企业改革;由材料“无法适应国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可知,无法适应国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由材料二中20世纪80、90年代国企改革措施可知,改革分阶段进行,不断深化。
第二小问20世纪80年代联邦德国国企改革的特点,由材料一“联邦德国针对通讯、邮政、铁路等国家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集中进行私有化”可知,对国家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集中进行私有化;由材料一“德国对不同类型的企业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可知,改革方式灵活;由材料一“但仍保留了政府对企业的控制权”可知,保留政府控制权。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国、联邦德国)。联邦德国国企改革的背景,由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联邦德国针对通讯、邮政、铁路等国家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集中进行私有化”可以反向推断联邦德国在国企改革之前国家对经济干预过多;据所学可知,联邦德国的国企改革还与20世纪70年代发生经济危机、经济“滞胀”国家财政负担过重;国有企业业绩不佳;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等因素有关。
中国国企改革的背景,由材料二“1997年上半年,实行民营化的国有中小企业已占国有中小企业总数的50%以上。”可知,民营企业发展的推动;据所学可知,中国国企改革还与计划经济体制弊端凸显;党和政府改革开放和深化改革的决策不断出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国企经营管理存在问题;思想不断得到解放等因素有关。
(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各国。由材料“国有企业在德国经济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可知,引导国有企业承担适度的社会责任;结合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国企改革需要不断深化;国企改革应该坚持正确改革方向;将市场调节和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
20.示例一:20世纪50至80年代,日美贸易摩擦领域(范围)不断扩大。
二战后初期,美国是世界头号强国。随着美国的扶植和国内改革等原因,日本经济逐步恢复发展,轻工业尤其是纺织业发展迅速。日本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低于国际市场,对美出口不断扩大,因此美日贸易摩擦首先从轻工业开始。70年代初,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由于滞胀的出现,日美经济都转入低速增长期,市场争夺更加尖锐。随着日本产业结构调整,对美出口进一步扩大,70—80年代日美贸易摩擦频发,范围不断扩大,从纺织品到钢铁制品、通信产品等。(或由轻工业扩展至重工业、服务业等领域)。
两国都试图在贸易中获取更大的利益,遏制对方,保护本国经济,由此也就导致日美贸易摩擦的不断升级。
示例二:日美贸易摩擦中日本处于被动妥协的地位。
二战后初期,日本经济和政治地位下降。出于冷战的需要,美国扶植日本,美日同盟形成,日本在经贸、政治等方面对美国的依赖程度极高。随着日本经济的快速增长,在日美双边贸易中,美国从顺差转为逆差,日美关系从依赖关系逐渐变成竞争关系。为避免两国贸易摩擦影响到整个日美同盟关系的巩固与发展,日本在美日贸易摩擦中大多采取了妥协性对策,如对美国出口实行自愿限制。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开始谋求国际政治大国的地位,迫切需要获得美国的支持,因而对美采取扩大进口、开放国内市场等妥协措施。(如果学生回答1945年,美国投下的两枚原子弹,也令日本人一直有“恐美”记忆也有道理)
在日美贸易摩擦之中,日本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这类做法虽在短期内在局部领域产生了缓解摩擦的效果,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引发摩擦的深层次问题,因而难以改变日美贸易摩擦频发并升级的态势。
示例三:美日国家实力对比变化影响日美贸易摩擦。
二战后初期,日本经济和政治地位下降,美国是世界头号强国,在日美贸易中一直表现为顺差。随着美国的扶植和国内的改革等原因,日本经济逐步恢复发展,轻工业尤其是纺织业发展迅速,对美出口不断扩大,因此美日贸易摩擦首先从轻工业开始。70年代初,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随着日本产业结构调整,对美出口进一步扩大,而美国因越南战争、美苏争霸的影响,经济实力相对下降,所以70—80年代日美贸易摩擦频发,范围不断扩大。
日美贸易摩擦频发,反映出日本经济实力增长和美国经济地位和产业竞争力的下降。
【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解答本题首先可根据材料内容总结论点,再引用相关史实围绕论点展开论述。如根据“日美贸易格的领域亦从钢铁、家电、汽车半导体等制造业扩展到服务业以及投资、商业惯例等方面”可知日美贸易摩擦领域不断扩大,又或者根据“日本自愿限制出口(钢铁、家电)到不得不接受扩大进口、取消国内关税(如汽车)开放国内市场(如电信)等条件”可知日本在日美贸易摩擦中处于不利地位。由以上观点任选其一进行论述即可。或者从其他角度展开论述,言之有理亦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练习(含解析)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