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西省九江市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九江市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历史试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答案按要求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 1840年的中英鸦片战争,英国方面称之为通商战争,这体现出了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
A 实现中英两国友好通商 B. 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C. 变走私鸦片为向中国出口鸦片 D. 扭转对华贸易中的不利地位
2. 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B. 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C. 太平天国运动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D. 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了京师大学堂
3. “轮船招商局长期使用官款,发展迅速,1877年以后,形成了一支实力较强的商船队。”材料中“轮船招商局”的发展与哪一运动紧密相连(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洋务运动
C 维新变法运动 D. 五四运动
4. 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独立的人格……这里的“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的代表有( )
A. 林则徐 B. 曾国藩 C. 梁启超 D. 陈独秀
5. 孙中山于1895年领导发动了广州起义,1900年领导发动了惠州起义,两次起义都失败了,但民众的态度差别很大,广州起义后革命者们被视为“乱臣贼子”,而惠州起义失败后,一般人很少有恶语相骂,反而替革命者们的失败感到惋惜。这一变化( )
A. 说明辛亥革命成效显著 B. 体现戊戌变法被民众否定
C. 显示革命反满思想得到传播 D. 表明孙中山成为公认革命领袖
6. 下面这张民国时期的地方报纸,转换为公元纪年,是哪一年发行的( )
A. 1932年 B. 1933年 C. 1934年 D. 1935年
7. 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时,绘制了如下结构图。结构图全面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哪一方面的发展( )
A. 民主革命 B. 经济建设 C. 政权建设 D. 抗击日寇
8. 某学习小组搜集到以下历史人物的相关资料。根据资料提炼一个共同主题,此主题应是( )
A. 抗争 B. 革命 C. 民主 D. 科学
9. 时间轴是历史学习的好工具,不仅可以按时间梳理历史事件,还可以进一步整合同类历史事件。下图反映的主题是( )
A. 近代化探索 B. 国人的抗争 C. 民族资本主义 D. 政治民主化
10. 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共同点是( )
A. 都是资产阶级领导革命 B. 领导阶级都是无产阶级
C. 目标都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 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范围
11. 有人曾形象地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的历史。”与第一个“天安门”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戊戌变法 B. 义和团运动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12. 下表是1925年——1945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表根据表格可得出( )
年份 1925年1月 1927年4月 1927年7月 1928年6月 1934年初 1937年初 1945年4月
党员人数 994 5.7万 1万 4万 30万 4万 121万
A. 中国共产党员的人数逐年增加 B.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导致人数锐减
C.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党员人数呈增长趋势 D. 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人数呈总体下降趋势
13.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是沿着一条独特的道路,引导中国革命走向复兴并逐步赢得胜利的……”这里开辟的“独特的道路”始于( )
A. 大革命时期 B.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14. 下列选项是人教版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的部分目录,这些目录中属于“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主题范围的是( )
A. 五四运动 B. 中国共产党诞生
C.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D.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15. 口号是历史的表现形式之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打倒帝国主义”“誓死力争,不作亡国奴”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抗日战争
16.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到1949年建国,前后走过了四十八年的革命历程,其间,先后经历了“日出东方”(1921年)、“星火燎原”(1927年)、“力挽狂澜”(1935年)、“灯塔指引”(1945年)、“进京赶考”(1949年)五个关键阶段。其中“灯塔指引”指的是( )
A. 实行国共合作 B.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C. 开辟井冈山道路 D.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7. 青年承载时代使命奋力前行。1935年12月9日,在中共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冒着严寒聚集在新华门前,他们高呼口号,向国民党当局请愿,表达他们的爱国诉求。他们喊的口号应该是( )
A.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D.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18. 1937年7月15日《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里提到“取消______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材料中的中______处应填( )
A. 红军 B. 八路军 C. 新四军 D. 解放军
19. 1945年8月29日《大公报》报道:“昨天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毛泽东先生重庆之行( )
A. 宣传了中共抗日救国主张 B. 赢得了中共抗战后政治主动权
C. 实现了和平建国的目标 D. 促成了美国的政治中立;
20. 江苏南通和江西九江有诸多共同之处,两者同为地级市,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中国近代史上都很有影响力,而南通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所师范学校、第一座博物馆、第一所纺织学校、第一所刺绣学校、第一所盲哑学校、第一座气象站。南通在中国近代如此闻名受益于( )
A. 荣氏兄弟 B. 卢作孚 C. 侯德榜 D. 张謇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第22题各8分,第23题、第24题各12分,共40分)
21. 近代中国新学的创办与发展,就是一部国人的探索史。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旧递嬗之际,作为清代官学核心的国子监也不得不改办新式教育……徒有学校之名而无教育之实的地方官学(府州县学)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职能愈益清简,惟余尊孔之象征意义……在面临危机和挑战的情况下,清代官学在惯性作用下沿着既有方向在近代教育转型过程中加速走向了消亡。
——摘编自霍红伟《清代官学在近代教育转型中的改制与变迁》
材料二 戊戌变法期间颁布的《学堂章程》规定:小学堂毕业授予生员,中学堂毕业授予举人,大学堂毕业授予进士……哲学家冯友兰认为,因为新式学堂和科名刚好都是三级,父母也就愿意把孩子送入学堂……此后,大学堂人数每年都稳定维持在300人左右,地方新式学堂的学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
——摘编自陈睿腾《晚清戊戌变法时期的教育改革经验与现代启示》
材料三 科举制废除后,新式学堂的数量明显增加。有学者统计,1903年有新式学堂769所,1904年为4476所,而1905年则猛增到8277所,1906年达到23862所,1909年5248所。
材料四 晚清大规模的留学日本热潮进一步打破了文化教育上的封闭状况……更重要的是,一批有理想、有抱负的留日学生组织了政治群体,.成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留日学生邹容的著作《革命军》、陈天华的著作《猛回头》等为反清革命提供了精神武器,黄兴、宋教仁等成为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人物。此外,陈独秀、李大钊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鲁迅成为著名思想家,他们在新文化运动中贡献卓著。
——摘编自蒋凯、徐铁英《近代以来中国留学教育的历史变迁》
(1)材料一中清代官学改办新学的具体表现有哪些?结合所学,请用史实举例说明。
(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政府如何减小戊戌变法时期创办新式学堂的阻力?结合所学,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结合所学,科举制在哪一年被废除?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新式学堂在20世纪初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4)根据材料四概括,“留日教育”对近代中国的历史意义。
22. 中国近代史上的国共合作总能顺利地推进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三)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五)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决议中国共产党必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
——摘自《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等
材料二 1937年8月,国民党邀请周恩来、朱德、叶剑英到南京参加国防会议,并同时开展进一步谈判。由于蒋介石急于调动红军开赴抗日战场,谈判在红军改编等问题上进展比较顺利……随后蒋介石政府接受中共中央提交的《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同时蒋介石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张啸鹏、马伟军《抗战初期国际政治环境对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原因有哪些回答两点?结合所学,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标志是什么?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的成果有什么?
(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中“蒋介石急于调动红军开赴抗日战场”时局因素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指出,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最终结果如何?
(3)综合上述所有材料,谈谈两次国共合作带给我们的启示。
23. 革命歌曲见证着中国革命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农村革命根据地红军歌谣: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来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
材料二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
——《松花江上》歌词(节选)
材料三 中华民族的儿女啊,谁愿意像猪羊一样任人宰割?我们抱定必死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黄河大合唱》节选
材料四 我擦好了三八枪,我子弹上了膛;我背上了子弹带呀,心眼里直发痒。……别看他武器好,生铁碰上了钢!我撂倒一个,俘虏一个,缴获它几支美国枪!
——《战斗进行曲》(创作于解放战争时期的1946年。)节选
材料五 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我们是工农的子弟,我们是人民的武装,从无畏惧,绝不屈服,英勇战斗,直到把反动派消灭干净,毛泽东的旗帜高高飘扬。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向最后的胜利,向全国的解放!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节选
(1)结合所学,写出中共建立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2)结合所学,指出东北人民流离失所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所学,各举一例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典型战役。
(4)材料四中“缴获它几支美国枪”,可以看出美国对中国实行怎样的政策?结合所学,国民党发动内战的标志是什么?
(5)结合所学,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军事行动是什么?国共双方主力决战是哪三大战役?解放战争中解放军最终战胜国民党反动派的是哪一战役?
24. 革命精神,催人奋进,生生不息。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人民网、新浪网等组织了一次关于“五四精神”的网络调查。受访者中,40.2%选择“爱国主义”,20.4%选择“民主精神”,20.8%选择“科学精神”,15.6%选择“创新精神”。
材料二 2005年6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署名文章,首次提出“红船精神”,并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材料三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调研考察时指出,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让井冈山精神放射新时代的光芒。
材料四 “它是地球上的一条红飘带,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在瑞金城外。这条诗意而壮美的红飘带背后,是皑皑白雪、茫茫草地、涛涛江河、是饥饿、寒冷、疾病、硝烟,是理想、信念、意志……”
——巍巍《地球上的红飘带》
材料五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千千万万的抗战英雄抛头颅、洒热血,为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为铸就伟大的抗战精神作出了重大贡献。”
——2015年9月2日,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
(1)结合五四运动的性质,为什么说五四精神的两大内核是“爱国主义”和“民主精神”。
(2)结合所学,写出与红船精神形成的相关历史事件。
(3)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最终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结合所学回答,井冈山道路是一条怎样道路?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你认为长征精神的内涵有哪些?(回答两点)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5)结合所学,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反对外来侵略斗争中,处于怎样的地位?
(6)综合以上所有的材料,谈谈你的历史感悟。九江市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历史试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答案按要求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 1840年的中英鸦片战争,英国方面称之为通商战争,这体现出了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
A. 实现中英两国友好通商 B. 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C. 变走私鸦片为向中国出口鸦片 D. 扭转对华贸易中的不利地位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通商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西方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为了开辟海外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因此,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B项正确;友好通商不需要通过发动战争来实现,排除A项;向中国出口鸦片不是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排除C项;扭转对华贸易中的不利地位也不是根本目的,排除D项。故选B项。
2. 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B. 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C. 太平天国运动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D. 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了京师大学堂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史论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太平天国运动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这是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认识,属于史论,C项正确;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这是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属于史实,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南京条约》,这是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属于史实,排除B项;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了京师大学堂,这是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属于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3. “轮船招商局长期使用官款,发展迅速,1877年以后,形成了一支实力较强的商船队。”材料中“轮船招商局”的发展与哪一运动紧密相连(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洋务运动
C. 维新变法运动 D. 五四运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1877年”“轮船招商局”结合所学可知,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一些近代民用企业,以辅助军事工业,其中比较重要的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等,因此材料中“轮船招商局”的发展与洋务运动紧密相连,B项正确;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时间与题干不符,也没有创办近代企业,排除A项;维新变法运动在1898年,时间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五四运动是1919年,也没有创办企业,排除D项。故选B项。
4. 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独立的人格……这里的“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的代表有( )
A. 林则徐 B. 曾国藩 C. 梁启超 D. 陈独秀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蔡元培、李大钊、胡适和鲁迅等,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掀起新文化运动,向尊孔复古的封建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D项正确;林则徐是地主阶级代表,排除A项;曾国藩是洋务运动的代表,排除B项;梁启超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排除C项。故选D项。
5. 孙中山于1895年领导发动了广州起义,1900年领导发动了惠州起义,两次起义都失败了,但民众的态度差别很大,广州起义后革命者们被视为“乱臣贼子”,而惠州起义失败后,一般人很少有恶语相骂,反而替革命者们的失败感到惋惜。这一变化( )
A. 说明辛亥革命成效显著 B. 体现戊戌变法被民众否定
C. 显示革命反满思想得到传播 D. 表明孙中山成为公认革命领袖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革命者被视为“乱臣贼子”,而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后,一般人很少有恶语相骂,反而替革命者们失败感到惋惜。结合所学可知,这一变化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显示出革命反满思想得到传播传播,C项正确;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戊戌变法在1898年,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孙中山的革命领袖地位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C项。
6. 下面这张民国时期的地方报纸,转换为公元纪年,是哪一年发行的( )
A. 1932年 B. 1933年 C. 1934年 D. 1935年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图片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并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为1912+(民国纪年)一1=公元纪年。民国二十二年,1912+22-1=1933年。题干中的报纸发行日期是民国二十二年,这一年转换成公元纪年,应是1933年,B项正确;1932年是民国二十一年,排除A项;1934年是民国二十三年,排除C项;1935年年是民国二十四年,排除D项。故选B项。
7. 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时,绘制了如下结构图。结构图全面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哪一方面的发展( )
A. 民主革命 B. 经济建设 C. 政权建设 D. 抗击日寇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成立、南昌起义、西安事变、中共七大和新中国成立反映的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排除A项;结构图体现的是民主革命的过程,排除B项;西安事变不属于政权建设,排除C项;抗击日寇与南昌起义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8. 某学习小组搜集到以下历史人物的相关资料。根据资料提炼一个共同主题,此主题应是( )
A. 抗争 B. 革命 C. 民主 D. 科学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林则徐、左宗棠、左宝贵、聂士成”结合所学可知,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19世纪70年代中国西部边疆危机时,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率领装备了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军成功收复新疆,维护了国家统一;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9月,日军分多路围攻平壤;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在天津保卫战中,清军直隶提督聂士成壮烈殉国。因此,林则徐、左宗棠、左宝贵、聂士成都在反抗外来侵略的抗争中做出贡献或献出宝贵的生命,体现的主题应是抗争,A项正确;题干中人物没有领导或参与革命,排除B项;民主和科学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主张,题干中人物与此无关,排除CD项。故选A项。
9. 时间轴是历史学习的好工具,不仅可以按时间梳理历史事件,还可以进一步整合同类历史事件。下图反映的主题是( )
A. 近代化探索 B. 国人的抗争 C. 民族资本主义 D. 政治民主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是近代化的探索,A项正确;国人的抗争是指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等,排除B项;民族资本主义掀起了“实业救国”的思潮,如实业家张謇等,排除C项;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与政治民主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0. 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共同点是( )
A. 都是资产阶级领导革命 B. 领导阶级都是无产阶级
C. 目标都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 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范围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任务都是反帝反封建,二者都属于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范围,D项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都是资产阶级领导革命”不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共同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领导阶级都是无产阶级”不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共同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目标都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不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共同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11. 有人曾形象地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的历史。”与第一个“天安门”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戊戌变法 B. 义和团运动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可以得出,题干强调的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和结束,由此可以得出所述前一个天安门指的是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爱国学生在北京天安门前集会,并举行游行示威活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项正确;戊戌变法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排除A项;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发生于上海,排除C项。故选D项。
12. 下表是1925年——1945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表根据表格可得出( )
年份 1925年1月 1927年4月 1927年7月 1928年6月 1934年初 1937年初 1945年4月
党员人数 994 5.7万 1万 4万 30万 4万 121万
A. 中国共产党员的人数逐年增加 B.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导致人数锐减
C.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党员人数呈增长趋势 D. 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人数呈总体下降趋势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表格数据和所学可知,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导致中国共产党人数锐减,B项正确;1927年、1937年共产党人数出现锐减,排除A项;1927年--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党员人数有增长也有锐减,排除C项;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人数呈总体增长趋势,排除D项。故选B项。
13.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是沿着一条独特的道路,引导中国革命走向复兴并逐步赢得胜利的……”这里开辟的“独特的道路”始于( )
A. 大革命时期 B.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开辟的“独特的道路”是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条道路始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B项正确;大革命时期是指1924-1927年,而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开辟的“独特的道路”是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条道路始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排除A项;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开辟的“独特的道路”是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条道路始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而不是抗日战争时期,排除C项;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开辟的“独特的道路”是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条道路始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而不是解放战争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14. 下列选项是人教版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的部分目录,这些目录中属于“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主题范围的是( )
A. 五四运动 B. 中国共产党诞生
C.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D.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由于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之后国民党军队对中国工农红军进行围剿,红军被迫长征,符合题意,C项正确;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当时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成立,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时,国共还没有合作,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略中国,中国局部抗战开始,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西安事变标志着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初步形成,体现出从国共对立到国共合作,排除D项。故选C项。
15. 口号是历史的表现形式之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打倒帝国主义”“誓死力争,不作亡国奴”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抗日战争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打倒帝国主义”“誓死力争,不作亡国奴”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一场反侵略战争,主张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争取国家独立,符合题意,D项正确;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的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的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激进派掀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16.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到1949年建国,前后走过了四十八年的革命历程,其间,先后经历了“日出东方”(1921年)、“星火燎原”(1927年)、“力挽狂澜”(1935年)、“灯塔指引”(1945年)、“进京赶考”(1949年)五个关键阶段。其中“灯塔指引”指的是( )
A. 实行国共合作 B.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C. 开辟井冈山道路 D.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D项正确;中共三大决定实行国共合作,排除A项;八七会议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排除B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我建立开辟井冈山道路,排除C项。故选D项。
17. 青年承载时代使命奋力前行。1935年12月9日,在中共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冒着严寒聚集在新华门前,他们高呼口号,向国民党当局请愿,表达他们的爱国诉求。他们喊的口号应该是( )
A.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 “拒绝和约上签字”
C.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D.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冒着严寒聚集在新华门前,向国民党当局请。他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这就是著名的“一二·九运动”,C项正确;“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是五四运动的口号,排除A、B项;“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提出的口号,排除D项。故选C项。
18. 1937年7月15日《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里提到“取消______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材料中的中______处应填( )
A. 红军 B. 八路军 C. 新四军 D. 解放军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中提到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A项正确;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BC项均不正确,排除BC项;在1949年合并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日联军等部队陆续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排除D项。故选A项。
19. 1945年8月29日《大公报》报道:“昨天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毛泽东先生重庆之行( )
A. 宣传了中共抗日救国主张 B. 赢得了中共抗战后政治主动权
C. 实现了和平建国的目标 D. 促成了美国的政治中立;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1945年8月”“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可知与重庆谈判有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基本胜利结束,国内人民渴望和平、民主,而蒋介石玩弄“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毛泽东以民族利益为重,为了争取国内和平民主,亲赴重庆与国民党方面进行重庆谈判,戳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在政治上赢得了主动权,B项正确,1945年8月15日,日本已经宣布无条件投降,不需要再宣传抗日主张,排除A项;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实现了和平建国的目标说法错误,排除C项;重庆谈判没有改变美国对华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
20. 江苏南通和江西九江有诸多共同之处,两者同为地级市,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中国近代史上都很有影响力,而南通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所师范学校、第一座博物馆、第一所纺织学校、第一所刺绣学校、第一所盲哑学校、第一座气象站。南通在中国近代如此闻名受益于( )
A. 荣氏兄弟 B. 卢作孚 C. 侯德榜 D. 张謇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张謇是清末状元,甲午中日战争之后,签订了《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中国办厂,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张謇认识到想要挽救民族危亡,就要发展实业,他毅然辞官回乡,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了大生纱厂等民族工业,还创办了中国第一所民办师范学校和第一所公共博物馆,D项正确;荣氏兄弟创办福新面粉公司,排除A项;卢作孚从事近代轮船运输业,排除B项;侯德榜为我国近代化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排除C项。故选D项。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第22题各8分,第23题、第24题各12分,共40分)
21. 近代中国新学创办与发展,就是一部国人的探索史。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旧递嬗之际,作为清代官学核心的国子监也不得不改办新式教育……徒有学校之名而无教育之实的地方官学(府州县学)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职能愈益清简,惟余尊孔之象征意义……在面临危机和挑战的情况下,清代官学在惯性作用下沿着既有方向在近代教育转型过程中加速走向了消亡。
——摘编自霍红伟《清代官学在近代教育转型中的改制与变迁》
材料二 戊戌变法期间颁布的《学堂章程》规定:小学堂毕业授予生员,中学堂毕业授予举人,大学堂毕业授予进士……哲学家冯友兰认为,因为新式学堂和科名刚好都是三级,父母也就愿意把孩子送入学堂……此后,大学堂人数每年都稳定维持在300人左右,地方新式学堂的学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
——摘编自陈睿腾《晚清戊戌变法时期的教育改革经验与现代启示》
材料三 科举制废除后,新式学堂的数量明显增加。有学者统计,1903年有新式学堂769所,1904年为4476所,而1905年则猛增到8277所,1906年达到23862所,1909年5248所。
材料四 晚清大规模的留学日本热潮进一步打破了文化教育上的封闭状况……更重要的是,一批有理想、有抱负的留日学生组织了政治群体,.成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留日学生邹容的著作《革命军》、陈天华的著作《猛回头》等为反清革命提供了精神武器,黄兴、宋教仁等成为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人物。此外,陈独秀、李大钊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鲁迅成为著名思想家,他们在新文化运动中贡献卓著。
——摘编自蒋凯、徐铁英《近代以来中国留学教育的历史变迁》
(1)材料一中的清代官学改办新学的具体表现有哪些?结合所学,请用史实举例说明。
(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政府如何减小戊戌变法时期创办新式学堂的阻力?结合所学,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结合所学,科举制在哪一年被废除?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新式学堂在20世纪初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4)根据材料四概括,“留日教育”对近代中国的历史意义。
【答案】21. 表现:国子监变为新式学校;地方官学职能简化,并未实现整体转型;
举例:府学、州学等。 22. 减小阻力:新式学堂和科名刚好都是三级;影响:戊戌变法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23. 时间:1905年;原因:科举制的废除、学堂的普遍建立。
24. 历史意义:进一步打破了文化教育上的封闭状况;组织了政治群体;为反清革命提供了精神武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表现:根据材料“国子监也不得不改办新式教育”可知,国子监变为新式学校;根据材料“地方官学(府州县学)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职能愈益清简,惟余尊孔之象征意义”可知,地方官学职能简化,并未实现整体转型;
举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府学、州学等。
【小问2详解】
减小阻力:根据材料“小学堂毕业授予生员,中学堂毕业授予举人,大学堂毕业授予进士……哲学家冯友兰认为,因为新式学堂和科名刚好都是三级”可知,新式学堂和科名刚好都是三级;
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小问3详解】
时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废除科举制;
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式学堂在20世纪初迅速发展的原因有科举制的废除、学堂的普遍建立。
【小问4详解】
历史意义:根据材料“晚清大规模的留学日本热潮进一步打破了文化教育上的封闭状况……更重要的是,一批有理想、有抱负的留日学生组织了政治群体,成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留日学生邹容的著作《革命军》、陈天华的著作《猛回头》等为反清革命提供了精神武器,黄兴、宋教仁等成为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人物。此外,陈独秀、李大钊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鲁迅成为著名思想家,他们在新文化运动中贡献卓著”可知,进一步打破了文化教育上的封闭状况;组织了政治群体;为反清革命提供了精神武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等。
22. 中国近代史上的国共合作总能顺利地推进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三)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五)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决议中国共产党必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
——摘自《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等
材料二 1937年8月,国民党邀请周恩来、朱德、叶剑英到南京参加国防会议,并同时开展进一步谈判。由于蒋介石急于调动红军开赴抗日战场,谈判在红军改编等问题上进展比较顺利……随后蒋介石政府接受中共中央提交的《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同时蒋介石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张啸鹏、马伟军《抗战初期国际政治环境对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原因有哪些回答两点?结合所学,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标志是什么?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的成果有什么?
(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中“蒋介石急于调动红军开赴抗日战场”的时局因素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指出,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最终结果如何?
(3)综合上述所有材料,谈谈两次国共合作带给我们的启示。
【答案】22. 原因: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力量比较小,共产党自身力量的薄弱;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主要成果:创建黄埔军校为国民革命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共同领导国民革命运动,进行北伐战争。
23. 因素: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己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阶段;由于日军进攻上海,威胁国民政府首都南京。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成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24. 启示: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解析】
【小问1详解】
原因:根据材料一“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可知,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根据材料一“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党——一个大群众的党”可知,工人阶级力量比较小,共产党自身力量的薄弱;标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1月,在孙中山主持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李大钊、林伯渠、毛泽东、瞿秋白等共产党员参加了大会的领导和组织工作。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所以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标志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主要成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亦称“黄埔军校”。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所以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的成果有创建黄埔军校为国民革命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共同领导国民革命运动,进行北伐战争。
【小问2详解】
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分别发表声明,抗议日本侵略,表明抗战立场,并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1937年8日军发动淞沪会战,旨在3个月灭亡中国。并且直接威胁国民政府所在地南京。所以“蒋介石急于调动红军开赴抗日战场”的时局因素是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己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阶段;由于日军进攻上海,威胁国民政府首都南京。标志:根据材料二“随后蒋介石政府接受中共中央提交的《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同时蒋介石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可知,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所以最终结果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小问3详解】
启示:本小问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解答本题需要学生从“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等”角度进行回答。
23. 革命歌曲见证着中国革命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农村革命根据地红军歌谣: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来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
材料二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
——《松花江上》歌词(节选)
材料三 中华民族的儿女啊,谁愿意像猪羊一样任人宰割?我们抱定必死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黄河大合唱》节选
材料四 我擦好了三八枪,我子弹上了膛;我背上了子弹带呀,心眼里直发痒。……别看他武器好,生铁碰上了钢!我撂倒一个,俘虏一个,缴获它几支美国枪!
——《战斗进行曲》(创作于解放战争时期的1946年。)节选
材料五 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我们是工农的子弟,我们是人民的武装,从无畏惧,绝不屈服,英勇战斗,直到把反动派消灭干净,毛泽东的旗帜高高飘扬。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向最后的胜利,向全国的解放!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节选
(1)结合所学,写出中共建立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2)结合所学,指出东北人民流离失所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所学,各举一例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典型战役。
(4)材料四中“缴获它几支美国枪”,可以看出美国对中国实行怎样的政策?结合所学,国民党发动内战的标志是什么?
(5)结合所学,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军事行动是什么?国共双方主力决战是哪三大战役?解放战争中解放军最终战胜国民党反动派的是哪一战役?
【答案】(1)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原因: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东三省。
(3)正面:台儿庄战役;敌后:平型关大捷。
(4)政策:扶蒋反共;标志:围攻中原解放区。
(5)军事行动:挺进大别山;战役:辽沈、淮海、平津战役;战役:渡江战役。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地:根据材料“农村革命根据地红军歌谣: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来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所学可知,1927年,毛泽东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小问2详解】
原因:根据材料“九一八”“九一八”“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所学可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东三省。
【小问3详解】
正面:根据所学可知,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等;敌后: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
【小问4详解】
政策:根据所学可知,美国对中国实行扶蒋反共的政策;
标志:1946年6月,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
【小问5详解】
军事行动:根据所学可知,挺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
战役: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战役;
战役:1949年4月在渡江战役最终战胜国民党反动派。
24. 革命精神,催人奋进,生生不息。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人民网、新浪网等组织了一次关于“五四精神”的网络调查。受访者中,40.2%选择“爱国主义”,20.4%选择“民主精神”,20.8%选择“科学精神”,15.6%选择“创新精神”。
材料二 2005年6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署名文章,首次提出“红船精神”,并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材料三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调研考察时指出,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让井冈山精神放射新时代的光芒。
材料四 “它是地球上的一条红飘带,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在瑞金城外。这条诗意而壮美的红飘带背后,是皑皑白雪、茫茫草地、涛涛江河、是饥饿、寒冷、疾病、硝烟,是理想、信念、意志……”
——巍巍《地球上的红飘带》
材料五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千千万万的抗战英雄抛头颅、洒热血,为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为铸就伟大的抗战精神作出了重大贡献。”
——2015年9月2日,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
(1)结合五四运动的性质,为什么说五四精神的两大内核是“爱国主义”和“民主精神”。
(2)结合所学,写出与红船精神形成的相关历史事件。
(3)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最终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结合所学回答,井冈山道路是一条怎样的道路?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你认为长征精神的内涵有哪些?(回答两点)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5)结合所学,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反对外来侵略斗争中,处于怎样的地位?
(6)综合以上所有的材料,谈谈你的历史感悟。
【答案】24. 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5. 中国一大
26.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27. 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等;会宁会师。
28.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29.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性质:根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因此说五四精神的两大内核是“爱国主义”和“民主精神”。
【小问2详解】
历史事件:根据材料“红船”图片和所学可知,反映了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小问3详解】
道路:根据所学可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小问4详解】
内涵:根据所学可知,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等;
标志:1936年10月,三方面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
【小问5详解】
地位:根据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小问6详解】
历史感悟: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江西省九江市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