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秋季九年级期末限时检测试卷
历史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室和座位号;
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大题题号后面的答题提示,
4.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
5.答题卡上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
6.本学科为闭卷考试,全卷共20道题,考试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历史评价指人们对历史人物,事件等一切历史现象从价值角度所作的认识。罗马人评价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现的民主,实质的独裁。”下列能佐证该评价的主要依据是( )
A.雅典民主制实质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B.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C.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D.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2.“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面善待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这种来自9—11世纪的誓言说明了( )
A.封君封臣是一种雇佣关系
B.小封建主通过服劳役和耕种的方式直接向国王效忠
C.大小封建主之间构成领主与附庸的关系
D.各阶层之间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3.日本著名学者上山春平说,“今天的日本文化表面上有浓厚的”欧洲色彩,剥去这一层,下一层是中国文化色彩很强的”农业社会”文化……这层中国文化色彩从制度上主要来源于一次模仿。这次“模仿”的影响是( )
A.大和政权基本实现统一 B.日本成为中央集权制国家
C.日本进人幕府统治时期 D.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
4.“人们重新开始将目光从天国降到人间,将人类自身的本来面目还给了自身,将人的现实性,独立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以及丰富的个性发掘出来。”以下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 )
A.《理想国》 B.《人权宜言》
C.《资本论》 D.《哈姆雷特》
5.英王乔治三世时期,英军在北美独立战争中惨败,在议会的压力下,国王的心腹内阁被迫集体辞职,国王不得不任命反对派领袖为首席财政大臣。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国王处于无权状态 B.议会权高于王权
C.政权更迭频繁 D.权力在国王
6.下图为1808年欧洲的一幅时事漫画,名为《蛛网里的科西嘉蜘蛛》,图中心的“蜘蛛”代表法国,左上角的“苍蝇”是指英国。该漫画反映的是( )
A.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B.拿破仑帝国的覆灭
C.拿破仑战争的局势
D.英国推行绥靖政策
7.华盛顿曾说:“如果自由流于放纵,专制的魔鬼就乘机侵入。”为了巩固此次革命成果,颁布了( )
A.《权利法案》 B.《1787年宪法》
C.《人权宣言》 D.《拿破仑法典》
8.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后,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9世纪70年代,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建立,该政权是( )
A.巴黎公社 B.第一国际
C.苏维埃政府 D.共产国际
9.他是拉丁美洲国家民族独立运动的领导人,他认为“解放者”的称号高于一切,为纪念他的功绩,现在的玻利维亚共和国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他”是( )
A.玻利瓦尔 B.章西女王
C.扎格鲁尔 D.圣马丁
10.爱迪生发明电灯后立即创立了自己的电器公司;德国卡尔·本茨在1885年发明汽油动力车后,次年便成立奔驰汽车厂;美国莱特兄弟1903年制造出第一架飞机“飞行者一号”后,于1909年创办莱特飞机公司;瑞典化学家诺贝尔拥有100家工厂。从中可以看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
A.集体智慧取代个体研究
B.垄断组织资本雄厚
C.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
D.工厂制度广泛建立
11.近代以来,科学与文化迅速发展。下列有关近代科学文化的选项中,人物和作品搭配正确的是( )
A.达尔文——《物种起源》 B.托尔斯泰—《高老头》
C.牛顿——《英雄交响曲》 D.贝多芬—万有引力定律
12.下框是某历史学习公众号未完成的专题推送计划。为帮助小编完成该计划,请选择一部与本专题相符的影片( )
●书籍《走向火焰:帝国、战争与沙皇俄国的终结》 ●电影___________ ●地图《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示意图》 ●图片《攻占冬宫》
A.《彼得一世》 B.《克里米亚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列宁在十月》
13.下图反映的是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的变化趋势。下列对美,苏两国出现这一变化趋势的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美国实施“新政”,苏联进行农业集体化
B.美国发生了经济危机,苏联实行两个五年计划
C.美国发生了经济危机,苏联进行农业集体化
D.美国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苏联实行两个五年计划
14.《国家关系的三重镜像》一文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概括为三重镜像——“见山是山,界限分明;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其中,由“界限分明”到“世界变平”的标志是( )
A.美、日,西欧三足鼎立
B.欧盟成立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苏联解体
15.“在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同盟中,主要成员之间的关系已经破裂,它们尽管还没有发生军事冲突,但在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方面,却已经处于对抗状态。”这种“对抗状态”正式开始于(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C.德国柏林墙的修建 D.欧洲联盟的成立
16.以下主题和史实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主题 史实
A 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 美国内战、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
B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 《九国公约》、不结盟运动
C 冷战时期的世界 三国协约、柏林危机
D 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联合国的成立、世界多极化趋势
A.A B.B C.C D.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17题10分,18,19,20题各14分,共52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一 贵族宣读“解放”农奴的法令
图二 1862年《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图三 明治维新时期的课堂
请你以“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与革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为主题,运用上图中的改革与革命的史实各一例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清晰,行文流畅,限200字左右)
18.号称“白色黄金”的棉花不仅带来了温暖,而且创造了一个关于劳动力、生产和销售的全球故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的棉花种植起源于南亚、中美洲和东部非洲,在区域经济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棉花露出狰狞面目的第一步始于海上航路……欧洲进而获得控制棉花产地的入场券,早在欧洲人为他们的全球之旅铺路时,就已经开始了一场枪地威胁下的战争资本主义。
——摘编自王燕《棉花帝国之殇》
材料二 在1760年,英国兰开夏乡村地区的棉纺织工人通常是在自己的家中进行手工劳动。1830年左右,工人们基本已按工厂制度组织,在厂内进行机器生产。
——摘编自[英]波斯坦等《剑桥欧洲经济史》
材料三 到1960年,大多数原棉以及大量棉线和布料再次出产于亚洲、中国,苏联和印度。……在英国、欧洲大陆和北美工业的核心地区,生产成本不断上升,残酷的价格竟争,削弱了棉花制造业的赢利能力……随着欧洲和美国棉花制造业的衰退,棉花帝国出现了一种新的商人,(它们)是从全球采购其品牌商品并向全球消费者销售的大型公司。
——摘编自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
(1)根据材料一的棉花产地,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欧洲获得控制棉花产地人场券”得益于哪一重大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人控制棉花产地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棉纺织业在生产方式上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如何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3)材料三反映了当今世界哪一经济发展趋势 请举一例中国在21世纪顺应这一趋势的举措。
19.农业是国之命脉,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政府不断地创新和调整经济政策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0—1924年苏俄(联)农民年平均税款
年份 1920-1921 1921—1922 1922-1923 1923-1924
平均税款(卢布) 10.30 6.11 3.98 3.06
奥格涅茨省的一个农民在给苏维埃机关的信中写道:1920年对余粮征集额的增加,这是我们无力负担的。
——据《一个大国的强起与崩溃》相关内容编制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的农业调整政策,其法律依据是1933年的《农业调整法》1936年的《土壤保护与国内生产配额法》以及1938年的《农业调整法》。这三部法律的出台都是为了提高农产品价格,改善农民的经济状况。……据统计,在1934年和1935年,联邦政府为农业调整计划支付的费用超过10亿美元,同时,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带来了农民收入的明显增长。
——摘编自高国荣《从生产控制到土壤保护—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农业调整政策的演变及影响》
材料三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深刻的变化……开始了叫作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摘编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20—1924年农民年平均税款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1921年苏俄(联)政府哪项具体措施解决了材料一中农民提到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简述农业政策的调整产生的影响。通过“新政”,美国政府实行什么样的经济政策
(3)材料三中“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指的是哪一政策的实施 综上,你认为国家政策的调整要注意哪些问题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1年,四分五裂的德国完成统一,这为它后来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德国的工业本来落后于英,法两国,但后来居上。同英国一样,德国发展工业也需要从海外获得原材料和市场,但是德国占有的殖民地相对较少,只有英国殖民地的1/10。在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的情况下,德国只能向英,法等国“要求在日光下的地盘”。德国与英、法等国的冲突不断加剧。
——统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 兹宣告:
(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现在或可能将在战胜希特勒主义的斗争中给予物质上援助和贡献的其他国家得加入上述宣言。
——《联合国家宣言)(1942年)》
材料三
图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
图二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
(1)根据材料一,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由此反映出此次战争是何种性质的战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文件的签订有何重要标志性意义 此后,哪一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3)材料三中图一局势的形成,起源于一次会议,此次会议的结果对中国当时社会政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图二对世界格局的发展有何重要影响 综合上述材料,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试卷第8页,共9页
1.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外现的民主,实质的独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雅典盛行民主政治,但是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享有民主的是雅典城邦的成年男性公民,未成年人、外邦人、奴隶和妇女不享有民主。所以雅典的政治制度 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D项正确;雅典民主制是一种直接民主制,无法体现“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排除A项;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这是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的表现,不能佐证“外现的民主,实质的独裁。” 排除BC项。故选D项。
2.C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可知,这一誓词中所体现了大小封建主之间构成领主与附庸的关系。11世纪,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普遍存在。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要无偿地为封君服务,提供金钱等,C项正确;封君与封臣之间是契约关系,排除A项;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要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排除B项;封君与封臣之间有着严格的等级性,排除D项。故选C项。
3.B
【详解】由题干“这层中国文化色彩从制度上主要来源于一次模仿。”并结合所学可知,646年开始,日本效仿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使日本有了一层中国文化的色彩。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君国家,B项正确;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排除A项;12世纪晚期,日本进入幕府时期,排除C项;大化改新百余年后,日本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排除D项。故选B项。
4.D
【详解】根据材料“人们重新开始将目光从天国降到人间,将人类自身的本来面目还给了自身,将人的现实性,独立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以及丰富的个性发掘出来”可以得出这强调的是人,也就是人文主义,根据所学知识,14世纪兴起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其核心思想就是人文主义思想,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表现人性的美,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倡导个性解放,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D项正确;《理想国》是柏拉图的哲学著作,排除A项;《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中的文件,宣传资本主义思想,排除B项;《资本论》是马克思创作的政治经济学著作,排除C项。故选D项。
5.B
【详解】根据材料“在内阁的压力下,国王的心腹内阁被迫集体辞职,国王不得不任命反对派领袖为首席财政大臣”可以得出国王的权力收到议会的限制,议会权高于王权,B项正确;材料中财政大臣需要由国王任命,说明国王并非一点儿权力都没有,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英国政权更迭,排除C项;材料体现议会权力高于国王,排除D项。故选B项。
6.C
【详解】根据题干“1808年”,“图中心的‘蜘蛛’代表法国,左上角的‘苍蝇’是指英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漫画反映的是在拿破仑帝国时期,法兰西与欧洲发生了连绵数年的大规模战争,拿破仑大军横扫整个欧洲战场,迫使英国联合其他欧洲国家结成欧洲同盟,共同对付拿破仑,C项正确;凡尔赛体系的建立是1919年协约国与德国签订的《凡尔赛条约》及其他战败国签订的一系列和约构成的政治格局,排除A项;1814年4月11日,拿破仑宣布无条件投降,并于4月13日在巴黎枫丹白露宫签署退位诏书,法兰西第一帝国灭亡了,排除B项;英国推行“绥靖政策”是在20世纪30年代,排除D项。故选C项。
7.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华盛顿是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美国独立后,为了巩固此次革命成果,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由华盛顿主持召开了制宪会议,制定了《1787年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共和国,B项正确;《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颁布的法律文件,排除A项;《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中颁布的文件,排除C项;《拿破仑法典》是拿破仑为了整理革命以来的立法成果制定的民法典,排除D项。故选B项。
8.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9世纪70年代,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建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1年3月18日,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反动政治,3月28日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A项正确;1864年,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与题干信息“19世纪70年代,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建立”不符,排除B项;1917年11月,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后,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苏维埃政府;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与题干信息“19世纪70年代,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建立”不符,排除C项;共产国际,一般指第三国际。 各国共产党的国际联合组织。又称共产国际,存在于1919~1943年,与题干信息“19世纪70年代,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建立”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9.A
【详解】根据题干“拉丁美洲国家民族独立运动的领导人”“现在的玻利维亚共和国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可知,在拉丁美洲独立中,玻利瓦尔打败西班牙军队,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大哥伦比亚共和国”,为纪念他的功绩,现在的玻利维亚共和国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A项正确;章西女王是印度民族大起义中的领导人,排除B项;扎格鲁尔是一战后埃及华夫脱运动的领导人,排除C项;圣马丁也是拉美独立运动的领导人,他解放的是阿根廷、智利和秘鲁。但他与玻利维亚共和国的命名由来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0.C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爱迪生发明电灯后立即创立了自己的电器公司;德国卡尔·本茨在1885年发明汽油动力车后,次年便成立奔驰汽车厂;美国莱特兄弟1903年制造出第一架飞机‘飞行者一号’后,于1909年创办莱特飞机公司;瑞典化学家诺贝尔拥有100家工厂。”可知,汽车、飞机发明后,立即投入了生产,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的特点,C项正确;题干现象反映科技与生产的紧密结合,不能反映集体智慧取代个体研究,排除A项;题干现象反映科技与生产的紧密结合,不能反映垄断组织资本雄厚,排除B项;题干现象反映科技与生产的紧密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工厂制度广泛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
11.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指出:物种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生物的发展和进化不是由神的意志或生物本身的欲望决定的,而是遗传变异、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的结果;人类也是进化来的,不是上帝创造的。《物种起源》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是生物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A项正确;《战争与和平》是托尔斯泰的作品,排除B项;《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的作品,排除B项;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牛顿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排除C项;贝多芬是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主要作品有《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等,排除D项。故选A项。
12.D
【详解】根据材料中“沙皇俄国的终结”“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示意图”“攻占冬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11月,列宁领导了彼得格勒起义,攻占了冬宫,这次起义发生在俄历的十月,被称为俄国十月革命,D项正确;彼得一世改革强化了俄国的封建统治,排除A项;克里米亚战争发生于1853-1856年,俄国虽然战败,但是没有结束沙皇的统治,排除B项;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攻占冬宫”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3.B
【详解】根据图示和所学可知,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是美国所占份额处于下降趋势,苏联处于上升趋势,究其原因,1929~1938年美国遭遇经济大危机,工业遭受重创,1929~1938年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制定了两个五年计划以实现工业化,从1928—1937年先后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B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美、苏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美国实施“新政”不是导致美国所占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下降的原因,而是挽救措施。苏联进行农业集体化是为了解决粮食问题,与工业无关,排除AC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且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美国等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跨越式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与图示美国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下降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4.D
【详解】根据题干“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界线分明”和“世界变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界线分明是指二战后形成的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世界变平是指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总的趋势是走向缓和,而苏联解体是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D项正确;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属于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关系,不是世界格局转变的标志,排除A项;欧盟成立属于区域集团化,是欧洲联合的体现,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此时世界仍处于两极格局状态,排除C项。故选D项。
15.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在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同盟中,主要成员之间的关系已经破裂,它们尽管还没有发生军事冲突,但在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方面,却已经处于对抗状态。”可知m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声称希腊和土耳其受到共产主义威胁,要求国会拨款援助这两个国家。在演说中,他把世界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两个对立的营垒,宣称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自由制度”、抵抗极权统治的力量。这篇演说提出的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据题干可知,这种“对抗状态”是指美苏之间的“冷战”,其正式开始于杜鲁门主义的出台,A项正确;马歇尔计划是美苏“冷战”在经济方面的表现,排除B项;德国柏林墙的修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排除C项;欧洲联盟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排除D项。故选A项。
16.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的成立、经济全球化反映出世界在走向和平发展,D项正确;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于1967年,不属于工业革命时期,排除A项;不结盟运动开始于1961年,在二战后,排除B项;三国同盟是一战中的军事同盟,排除C项。故选D项。
17.观点: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与革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论述:俄国面对农奴制危机,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实行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资金等。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1868年,日本面对民族危机,明治政府实行一系列的改革。采取废藩置县,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等措施。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使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改革任意一例)
1861年,美国南北两种经济制度在奴隶制废存问题上矛盾尖锐,美国南北战争爆发。为了扭转战局,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废除了奴隶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内部障碍,维护了联邦的统一,为以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综上所述,面对社会危机,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除旧布新,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详解】根据题干“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与革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图片相关的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可确立观点“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与革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论述时,根据题意,选取图片中的改革和革命各一例,阐述改革、革命的背景、经过和影响,如选取图一“贵族宣读‘解放’农奴的法令”,叙述改革的背景是19世纪中期,俄国面临严重的农奴制危机。改革的过程是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实行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影响方面,俄国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资金等。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如选图三“明治维新的课堂”,叙述明治维新的背景,如日本面对民族危机,1868年,明治政府实行一系列的改革。阐述改革主要内容,采取废藩置县,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等措施。影响方面,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使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成为亚洲强国。革命方面的史实即图二所指的美国内战,内战的背景是美国南北两种经济制度在奴隶制废存问题上矛盾尖锐。过程阐述颁布的法律文件,如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扭转了战局。影响方面,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废除了奴隶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内部障碍,维护了联邦的统一,为以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后总结说明,面对社会危机,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除旧布新,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18.(1)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或殖民掠夺。
(2)从手工劳动到机器生产。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改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或在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的压力下。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3)经济全球化;2001年中国加入WTO(2001年中国成功举办第九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15年发起成立亚投行)
【详解】(1)重大事件:根据材料“棉花露出狰狞面目的第一部始于海上航路”可以得出这个事件是新航路开辟。方式:根据材料“就已经开始了一场枪地威胁下的战争资本主义”可以得出欧洲人控制棉花产地的主要方式是殖民扩张或殖民掠夺。
(2)变化:根据材料“通常是在自己家中进行手工劳动”、“按工厂制度组织,在场内进行机器生产”可以得出生产方式上发生的变化是从手工劳动到机器大生产。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工厂制度,机器大生产的出现得益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改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影响:结合所学知识,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英国急需开辟海外市场,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或在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的压力下。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3)发展趋势:根据材料“(他们)是从全球采购其品牌商品并向全球消费者销售的大型公司”可以得出反映了经济全球化。举措: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在21世纪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举措有2001年中国加入WTO(2001年中国成功举办第九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15年发起成立亚投行),
19.(1)逐步下降;新经济政策的实行;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2)遏制了经济大危机以来农产品价格不断下降的趋势。农民的收入明显增加;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要从实际出发,适时调整政策;不同经济体制可以相互借鉴;制定经济政策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等。(言之成理即可)
【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一“1920—1924年苏俄(联)农民年平均税款。”可知,1920--1924年,苏俄(联)农民的平均税款不断减少,由1920年的10.30卢布,减少到1924年的3.06卢布。1920—1924年农民年平均税款的变化是:逐步下降。
原因、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列宁领导苏俄人民实行了新经济政策,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从而导致从1920--1924年,苏俄(联)农民的平均税款不断减少。
(2)影响:根据材料二“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带来了农民收入的明显增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农业政策的调整产生的影响是遏制了经济大危机以来农产品价格不断下降的趋势,农民的收入明显增加。
政策:根据材料二“这三部法律的出台都是为了提高农产品价格,改善农民的经济状况”“联邦政府为农业调整计划支付的费用超过10亿美元,同时,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带来了农民收入的明显增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美国政府实行的经济政策: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3)政策:根据材料三“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深刻的变...开始了叫做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制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可知“新的尝试”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问题: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要坚持改革开放,适时调整政策;改革要从实际出发,适合本国国情,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改革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不同经济体制可以相互借鉴,制定经济政策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等。
20.(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争霸战争。
(2)意义: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
转折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3)会议影响: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图二影响:两极格局形成。
启示: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关系;珍爱和平,远离战争等。(言之成理即可)
【详解】(1)根本原因:根据经材料可知,“德国的工业本来落后于英,法两国,但后来居上”“,德国发展工业也需要从海外获得原材料和市场,但是德国占有的殖民地相对较少,只有英国殖民地的1/10。”说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性质:“在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的情况下,德国只能向英,法等国‘要求在日光下的地盘’”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争霸战争。
(2)意义:根据材料可知,《联合国家宣言》规定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作战,相互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因此,《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
转折点:根据所学可知,1942年7月到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此后,苏军连续进攻,扭转俄历苏德战场的形势。
(3)会议影响:根据所学可知,在巴黎和会上,列强无视中国的正当要求,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全部转给日本。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图二影响:根据地图和所学可知,图中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是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两大军事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
启示:从一战前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斗争到二战期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再到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可知,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关系;两次世界大战带给我们的启示是珍爱和平,远离战争等。(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第8页,共8页
答案第7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