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同步练习题(答案)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一、选择题
1.“车轮飞转东西南北道风去,钢水奔腾春夏秋冬人眼来。“这副春联描述我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两项建设成就。这两项成就是(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②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③比阳第 机床厂 建成投产 ④大庆油田建成
A.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①④
2.为了便于记忆历史知识,我们常用简洁的词语来总结某一时期的主要建设成就。“一桥”“二铁”三藏””四厂”总结的是我国哪一时期的建设成就(  )
A.1953- 1957年
B.1957- 1965年
C.1966- 1976年
D.1978 - 2000年
3.某次会议期间,广东省代表蔡廷错说:"现...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以来的第一次。”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第一届全国人大
C.中共八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4.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全国有1.5亿人参加宪法草案修改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大会根据这些意见,对宪法草案进行了认真的修改,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充分表达了(  )
A.人民的意志
B.执政党意志
C.工人的意志
D.农民的意志
5.2003年8月,温家宝在长春召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决策会议时,正式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列为国家发展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于( )
A.新中国成立时期B.解放前
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
6. 1953年,《人民日报》发表元旦社论,写道:“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苦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与此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土地改革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三大改造
D第一个五年计划
7. 如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这表明当时我国(  )
A. 工业项目的均衡发展 B. 大力发展重工业项目
C. 建立了完整工业体系 D. 成为工业化强国
8.促使新中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倪,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事件是(  )
A.土地改革完成
B.三大改造完成
C.“一五”计划完成
D.新中国的成立识点
9.据1954年9月《人民日报》报道: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各地选出1 226名代表,其中包括177名少数民族代表,147名妇女代表。这些代表齐聚北京中南海参加会议,共商国是。这次会议是(  )
A.政治协商会议 B.开国大典
C.第一届全国人大 D.中共七大
10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①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②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③是我国的立国之本④规定了人民享有直接管理国家的权力
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1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工业化水平的现状是( )
A.工业高度发达,实现了现代化 B.工业基础薄弱,水平低
C.是亚洲发展最快的国家 D.农业发达,工业落后
12. 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现代工业体系,是中国人寻求了一个多世纪的梦想。为实现这一“梦想”,新中国于1953年开始( )
A. 实行土地改革
B. 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 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准备举办“ 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展示会”。他们找到了以下资料,适合采用的有(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②第一批国产喷气式飞机
③武汉长江大桥 ④大庆油田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4.我国实行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 )
A.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农业
C.集中力量发展农村经济 D.优先发展我国的基础工业
15. 1957年我国各级学校在校学生数,高等学校为44.1万人,中等专业学校为86.7万人,普通中学为628.1万人,小学为6 428.3万人,比1952年分别增长130.1%、29.4%、152.2%、25.8%。1957年全国出版图书2.7万多种,报纸364种,杂志634种,分别比1952年增加101.4%、23%、79.1%。材料表明“一五”计划的实施( )
A. 建立了完善的教育体系
B. 提高了人民物质生活水平
C. 促进了我国文化教育的发展
D.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16.下列成就中我国不是在一五计划中取得的成就是( )
A.武汉长江大桥 B.青藏铁路 C.沈阳第一机床厂 D.鹰厦铁路
17.1957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
A.我国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进入社会主义国家
B.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C.我国经济发展高度发展,实现了现代化
D.我国东北工业基地形成
18. 胡兆森回忆:“1954年……举手表决通过了《宪法》,这是我最难忘的大事之一,会场上每个人都非常激动……”胡兆森所回忆的史实发生于( )
A.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期间
B.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
C. 中共第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
19. “举国翘盼尽早建成汽车厂,万人空巷人民争看解放牌”。建国初期的这一对联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
A. 土地革命热火朝天 B. “一五”计划成绩喜人
C.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 “大跃进”运动蓬勃开展
20.我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
A.全国政协会议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D. 中央军委主席
21.关于“一五”计划,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开始于1953年
B.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C.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D. 彻底改变了工业布局分布偏于沿海的不合理布局
22. 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现代工业体系,是中国人寻求了一个多世纪的梦想。为实现这一“梦想”,新中国于1953年开始( )
A. 实行土地改革
B. 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 )
A.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C.它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
D.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24. 我国修建的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早在60年前,我国建成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长江大桥(如下图)是( )
A. 武汉长江大桥
B. 南京长江大桥
C. 海口世纪大桥
D. 钱塘江大桥
25.1954年之后,我国的国家副主席和国务院总理是( )
A.刘少奇 朱德 B.宋庆龄 刘少奇
C.朱德 周恩来 D.朱德 刘少奇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2年,中国现代化工业在工农业生产总值中占26.65% ,重工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只占35.5%。
材料二“我们现在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 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一一毛泽东
(1)根据材料一、二概述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的工业状况。
(2)你能说说造成这种工业状况的原因吗
(3)为了改变这种工业状况,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有何结果
(4)你怎样看待上述措施取得的成就
27. 材料一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材料二 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行业变化 1953年农、 轻、重比例 (%) 1957年农、 轻、重比例 (%) 1953-1957年 平均增长 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材料三 1957年底,我国兴建156个工业基地,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1万多个,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措施?
(2)从材料二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规划?
(3)材料三表明我国为改变落后面貌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就,联系所学,列举写出这一时期连接了长江南北交通的大桥是哪一座桥?形成了哪一工业基地?
(4)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在加紧进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请问这是一部什么性质的宪法?
答案
1-5 AABAC 6-10 DBCCC 11-15BBAAB 16-20BBBBB 21-25DBBAC
26、 (1)我国工业水平低,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2)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压制民族工业的发展;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长期战争的破坏。(言之有理即可)
(3)措施: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结果:到1957年,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地超额完成,建立了一批新兴的工业基地,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4) “一五”计划工业建设的成就,远远超过旧中国百多年的成就的总和,这足以让我们自豪和骄傲。
27、(1)工业水平落后,尤其是重工业;第一个五年计划。
(2)重工业。我国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3)武汉长江大桥;东北工业基地。
(4)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同步练习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