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 三峡地区考古出土了大量并有其自身特点的新石器时代陶器。从器形看,有猪嘴形、蘑菇形等当地动植物特点的器物;从纹饰上看,有绳纹、山字形纹、谷穗纹、鱼形纹、水波纹等。这反映出当时该地区( )
A. 是最早种植水稻地区 B. 手工业成为独立的部门
C 陶器种类多样技术先进 D. 生产生活蕴含审美情趣
2. 据甲骨卜辞可以推断,在商朝,“王臣”是商王的私兵,他们平时活动在商王左右,战时出征。但到了西周晚期,“王臣”囊括了周王国里除周王之外的所有臣民。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
A. 西周封建不断拓展 B. 家国同构开始显现
C. 君主专制已经出现 D. 土地国有得以实行
3. 湖北云梦郑家湖墓地位于战国楚王城城址东南郊,前时段墓葬陶器、漆器具备浓郁楚文化特色;后时段墓葬仍有楚文化遗存,尤为珍贵的是木觚的出土,觚上文字的字体是典型的秦隶。以上考古发现不能够印证( )
A. 中央集权已确立 B. 多元文化的融合
C. 人群迁徙与交融 D. 楚秦嬗递的过程
4. 汉武帝取消太尉,任命外戚卫青为大司马大将军,作为最高军事长官,不参与朝政。汉昭帝后,大司马大将军参预机密,兼管军政,与丞相、大司空合称三公,“大司马兼将军一官遂永为外戚辅政之职”。这一变化表明( )
A. 外戚干政得以开始 B. 中枢权力结构变化
C. 权臣乱政根源所在 D. 君主专制不断削弱
5. 1968年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那108号墓的郧县贺思敬庸调布,上有墨书“郧县光同乡贺思敬庸调布一端”“开元九年八月□日”“专知官主簿花”等字样,并有朱色篆文官印。此文物可用来说明当时( )
A. 西域与中原制度无差别 B. 西域的纺织业不断发展
C. 边疆地区农耕经济繁荣 D. 唐朝重视边疆社会治理
6. 《隋书·刘炫传》记载:“往者州唯置纲纪,郡置守丞,县唯令而已。其所具僚,则长官自辟……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据此可知,隋唐时期地方官员任用的变化( )
A. 强化了国家官僚体制 B. 提升了基层官员素质
C. 削弱了地方行政权力 D. 稳固了地方社会秩序
7. 忠州(今重庆忠县)人秦良玉是明朝著名女将,自幼深受“执干戈以卫社稷”庭训的影响,承袭石柱宣抚使后,重视家规建设,要求子孙做到“崇祖德,守邱墓;重家塾,敦人伦;守恒业,正心术;端风俗,示激劝”。秦氏家规教育出了满门忠烈,秦良玉一家兄弟子侄前后七人为国捐躯,战死沙场。这反映古代家训( )
A. 有效实现民众教化 B. 有效加强君主专制
C. 扩大社会统治基础 D. 理学核心渗透其中
8. 1896年,郑观应出任汉阳铁厂总办,围绕铁厂焦炭、华洋员的管理、成本、产品质量等一系列关键性问题展开全方位的调研,在短时间内提出《铁厂次第张本六十条》,为铁厂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取得明显成效。这说明( )
A. 工厂制度已构建完备 B. 民族资本的迅速发展
C. 实业救国思想的高涨 D. 管理思想呈现近代化
9.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自序》中多次就传统经典进行引用,如“《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易》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些言论( )
A. 否定了儒家正统思想 B. 稳固了变法社会基础
C. 有利于社会思想启蒙 D. 冲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10. 近代重庆糖业发展迅速,糖商群体构建起一套产销链条。下图为重庆糖品产销图据此,关于糖业发展,下列分析最为正确的是( )
A. 足以保证糖业繁荣 B. 协作经营模式开始
C. 资源配置面向市场 D. 糖商群体发展成熟
11. 1929年10月,民国政府公布的《公务员任用条例》规定,考试合格人员取得一定任职资格后,由铨叙部分发或分派至各机关。分发是将过去曾有一定任职资历的公务员安排至有关机关任用;分派则是将无曾任经历或曾任经历年资不足人员送至有关机关学习。据此可推断民国政府的官员任用( )
A. 保证优秀人才集聚 B. 形成完备官僚体系
C. 有效提升行政水平 D. 制度构建趋向规范
12. 1932年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首次发行第一套统一货币,被称为苏区货币。如图的五分券中间有梭标、镰刀、锤子、红旗等组合图案,对该纸币的解读正确的是( )
A. 稳定了边区的金融秩序 B. 体现了国家政权的性质
C. 适应了全民族抗战需要 D. 有利于抵制法币渗透
13.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配合减租运动和土地改革后的农村生产运动,人保西南区公司选择北碚重点进行耕牛保险的典型试验。公司与农牧试验机关结合,1950年北碚承保耕牛1000余头中,由于保险公司免费进行防疫注射和治疗,耕牛死亡率由4%减低为 0.1%。据此可知,新中国保险业的探索( )
A. 配合了社会主义建设 B. 彰显了社会制度优越
C. 提升了民众政权认同 D. 实现了农村经济飞跃
14. 新中国成立后几部宪法的结构都是四章。1982年以前宪法的结构顺序为“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982年宪法则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国家机构”之前。宪法结构的这一变动( )
A. 凸显了国家机构的权力来源 B. 构建了完备有效的法律体系
C. 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 D. 激发了社会民众的参政热情
15. 1983年,一场台风就能将深南路上的电线杆全部吹倒,让深圳电力几近瘫痪。2019年,深圳客户年平均停电时间降至32.4分钟,优于伦敦等国际一流城市。其中福田中心区仅为0.19分钟,达到世界顶尖水平。由此可以说明( )
A. 深圳电力技术领先世界 B. 特区经济建设成效显著
C. 世界电力行业发展滞后 D. 对外开放规模不断扩大
16. 1986年,北京市物价局规定,按照商品价格形式,分别使用红、蓝、绿三种颜色的统一商品标价签。其中红色为国家定价,用于关系国计民生的主要商品;蓝色为国家指导价,用于国家不作统一分配的商品;绿色为市场调节价,价格随行就市,允许浮动,鼓励竞争。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对商品标价签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
A. 国家计划与市场调节结合 B. 市场调节经济的初步探索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举措 D. 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表现
17. 罗马法主要分为私法和公法两大部分,私法法规明确保护了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利,公法体系则强调了世俗王权。12世纪初,西欧各国先后出现了研究和采用罗马法的热潮,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B. 民族国家已经形成发展
C. 教会法律完全失去基础 D. 封建王权形成社会控制
18. 下表为欧亚非地区1400—1800年的人口统计表,由此可见,这一时期欧亚非地区人口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 )
1400—1800年欧洲、亚洲、非洲人口统计(单位:百万)
A. 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贸易增长 B. 殖民活动影响下的全球性人口迁徙
C. 食物物种在全球范围的交流传播 D. 欧亚非地区精耕细作农业持续发展
19. 1883年,《美国文官法》规定:“任何公务人员不因此而承担向政治基金会捐款的义务,也不因此承担提供政治服务的义务……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利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这些规定( )
A. 解决了政治腐败问题 B. 确保了行政效率提升
C. 提升了国家治理水平 D. 实现了政府工作稳定
20. 有学者指出“工厂制度的一个好处就在于,它提供了、也必须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因而提高了消费的稳定性。1790-1830年间,工厂生产活动迅速提高。更多的人既作为生产者、也作为消费者从工厂制度中得到了好处。”该学者强调工厂制度( )
A. 切实解决社会贫困问题 B. 利于缩小国内贫富差距
C. 有效提高工人生活水平 D. 助推社会经济良性运转
21. 英国犯罪主题的小说数量在十八世纪开始增长,在十八世纪晚期和十九世纪到达顶点,这些作品重点描述伦敦地区破坏性犯罪活动以及政府和社会对此的监控整顿。该现象反映了( )
A. 英国社会犯罪现象严重 B. 文学体裁不断推陈出新
C. 犯罪率与城市化正相关 D. 社会转型面临治理挑战
22. 19世纪末,欧洲国际法学家将世界上的国家划分为“文明”和“野蛮”等不同类别。所有欧洲国家、美洲获得独立的国家属于“文明”,直接适用于国际法,相互承认对方法律及其法庭的判决;土耳其、暹罗、中国等属于“野蛮”,国内法律与法庭判决得不到文明国家的承认。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为西方国家享有治外法权提供法理依据
B. 欧洲国际法理论推动亚非落后地区进步
C. 认清了不同国家和地区文明发展的差异
D. 确立民族国家在国际法体系中主体地位
23. 1964年,坦桑尼亚和赞比亚政府一起向世界银行提出援建铁路的请求,但被拒绝,后请求苏联帮助,再度遭拒。1965年,坦桑尼亚总统访华,请求中国援建坦赞铁路。中国慎重考虑后同意。这一做法在当时旨在( )
A. 开启与亚非国家合作 B. 彰显中国的国际担当
C. 扩大中国的外交空间 D. 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
24. 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牙买加协议》,奠定浮动汇率体系的基础。韩国和委内瑞拉将其货币汇率钉住了美元;瑞典克朗钉住了“一篮子”15个国家的货币,其中每个国家都是其重要的贸易伙伴。这反映出( )
A. 国际合作和区域集团化趋势 B. 国际货币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C. 二战后美元霸权地位终结 D. 全球经济不稳定性因素加剧
二、非选择题(共3道题,共52分)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古代重储,公私皆储粮。据考证,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粮食储藏的记录。周朝将粮食仓储上升到国家社稷安危存亡的高度来认识……除狠抓皇粮国赋入库外,还积极拓展其他筹粮入库渠道。例如宋代,官仓粮食来源主要是皇粮国赋;各州、县的义仓,主要是从官收的春秋二税中,每石另收一斗储仓……封建王朝重视加强仓储管理,其主要做法有四:一是对粮食储备实行专管,由中央财政直接控制。二是对不同类型的仓储采取不同的管理形式。如常平仓等官仓主要由各级政府机构管理,而义仓、社仓、预备仓等民间仓储,则在官府的指导下,主要由民间自行管理。三是制定较严密的管理条规和制度。例如,西汉设有专门的会计簿册,详细记录仓储谷物数量、品种、出入、经手人、核验等,上级官吏经常检查所属仓谷。四是注意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例如,在雍正元年至三年期间,雍正连续发出有关清查钱粮亏空的上谕三十余道,并派朝廷官员协助清查地方钱粮亏空。
材料二 二战后,日本经济凋零,粮食短缺问题严重,国民生计惨淡,社会矛盾丛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美国占领当局分别从外部和内部开展粮食援助和粮食强征。这一系列政策在实现美国自身的经济需求与政治目的的同时,也确实对日本的农业与社会步入正常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之后日本的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战后初期的粮食政策连同日本经济复苏后美国长期实施的粮食倾销,共同构成了二战后美国对日粮食战略的主要内容。
——摘自徐振伟《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粮食战略及其影响》
材料三 1994年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认为,在人口、土地、水资源等压力下,中国自身将无力满足快速增长的粮食需求,必然转向国际市场进口大量粮食,从而引发世界性粮食危机。但从过去 30 年中国的实践来看,布朗的预言并未成真,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率领全国人民维护粮食安全的伟大实践成就。……从2004年起至今,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问题已形成定例……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粮食安全保障法》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列入2023年立法重点。
——摘自徐刚《国际粮食安全态势与中国应对》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粮食储备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后美国对日本的粮食战略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布朗预言并未成真的原因。
26. 西南地区地形多样,境内多崇山峻岭,岗峦密布,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从古至今,中央政府均重视对西南少数民族区域的社会治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朝将渝东南土司纳入地方行政系统之中,布政司、都司、府、卫这些机构都曾对渝东南诸土司行使过直接统辖之权。《明史·地理志》记载洪武八年(1375),明朝“改(酉阳)宣慰司为宣抚司,属四川都司”。第二年,在其之下又“置平茶、邑梅、麻兔、石耶四洞长官司”……洪武二十七年(1394),酉阳宣抚冉兴邦以袭职来朝,命改隶重庆卫,隶属于四川都司,这意味着明朝对酉阳土司的统治更加严密。同时,明朝将之前隶属酉阳土司的邑梅、平茶土司析出,分别隶属不同的地方基层机构。永乐十一年(1413)实力较强的邑梅、平茶二司被朝廷剥离出酉阳土司,使得其失去左膀右臂,实力大受影响。……明熹宗天启元年(1621),酉阳土司因援辽之战作战有功,被擢升为宣慰司。朝廷又以其“辖平茶、邑梅、石耶三长官司”以示嘉奖。
——根据张万东《明清王朝对渝东南土司统治研究》整理
材料二 封建帝制被推翻后,云南、四川、西康、青海、甘肃等地仍有不少土司。国民政府对一些残余土司进行了改土归流。1931年内政部提出改革土司的基本原则:凡能直接改县的地方须直接设县管理。但实际仍然保留部分土司或土流并治。抗日战争爆发后,云南边疆的土司如傣族土司刀京版,潞江土司线光天等自发组织民众抗日,并因抗日有功受到政府嘉奖。……铁道部还制定西南地区铁路建设计划,川滇公路、川黔公路与川康公路也相继建成通车。云贵川三省的邮务也有所发展。……国民政府曾以书面文件的形式,提出中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并在法律上予以确认,但蒋介石上台以后,认为中国的少数民族不过是汉族的宗支。国民政府主张对少数民族采取同化的政策……如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大力推行统一语言文字,汉苗通婚,统一服装等三大运动,要求民众统一使用汉语,强迫苗族姑娘嫁给汉人,派人到苗寨剪去苗族妇女的头发与花裙。
——根据马玉华《论国民政府对西南边疆及边疆民族的治理》整理
材料三 作为全国唯一拥有民族自治地方的直辖市,重庆常住少数民族人口217.0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6.77%。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集中体现了各民族共同心理特征、最高社会归属感,有利于加强和巩固党在各族群众中的主心骨和领导核心作用。……对照市委“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努力在共同富裕新征程上取得更大成绩”的要求,渝东南民族地区……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的机遇,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朝政府加强对渝东南诸土司管理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民国时期的西南少数民族区域治理举措。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结合西南地区民族管理的历史经验,谈谈当今该区域治理启示。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政治制度不是用你喜欢不喜欢,或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标准来衡量,其实制度之“好”或“不好”,完全是由那个时代的需要决定的,是那个时代民众最迫切的要求的体现。现在有不少意识形态专家,尤其是西方理论家,把政治制度的“好”“坏”绝对化,按照他们自己的标准贴上“进步”或“落后”的标签,其实质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宣扬自己的意识形态。但西方自己的历史也不为这种理论提供依据,罗马从共和国转变成帝国,恰恰证明政治制度的变化完全依据当时的时代需要,不存在“进步”或“退步”的问题。
——摘自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知识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 三峡地区考古出土了大量并有其自身特点的新石器时代陶器。从器形看,有猪嘴形、蘑菇形等当地动植物特点的器物;从纹饰上看,有绳纹、山字形纹、谷穗纹、鱼形纹、水波纹等。这反映出当时该地区( )
A. 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地区 B. 手工业成为独立的部门
C. 陶器种类多样技术先进 D. 生产生活蕴含审美情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 (中国)。根据材料,三峡地区考古出土了大量新石器时代陶器,器形有当地动植物的特点,纹饰上也有新变化,说明在这一时期的新石器上已经具备一定的审美特点,D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当地种植水稻,且“最早”材料不能体现,排除A项;这一时期虽然已经出现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但材料只体现手工业产品,没有体现分工,排除B项;材料没有与其他地方陶器地对比,不能得出其陶器生产技术“先进”,排除C项。故选D项。
2. 据甲骨卜辞可以推断,在商朝,“王臣”是商王的私兵,他们平时活动在商王左右,战时出征。但到了西周晚期,“王臣”囊括了周王国里除周王之外的所有臣民。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
A. 西周封建不断拓展 B. 家国同构开始显现
C. 君主专制已经出现 D. 土地国有得以实行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王臣’囊括了周王国里除周王之外的所有臣民”可知,商朝时“王臣”只是商王私兵,但到西周晚期,“王臣”变成了周王国臣民,体现了周王朝对地方的统治相对商朝得以提升,结合所学可知,这与西周分封制有关,分封制巩固了西周的统治,增强了周文化认同,A项正确;本题主旨为“王臣的变化”,而“家国同构”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君主专制正式确立与秦朝,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商周时期实行井田制,但商朝也实行这一制度,侧面反映了这一制度与“王臣”范围的扩大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
3. 湖北云梦郑家湖墓地位于战国楚王城城址东南郊,前时段墓葬陶器、漆器具备浓郁楚文化特色;后时段墓葬仍有楚文化遗存,尤为珍贵的是木觚的出土,觚上文字的字体是典型的秦隶。以上考古发现不能够印证( )
A. 中央集权已确立 B. 多元文化的融合
C. 人群迁徙与交融 D. 楚秦嬗递的过程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前时段墓葬陶器、漆器具备浓郁楚文化特色;后时段墓葬仍有楚文化遗存,尤为珍贵的是木觚的出土,觚上文字的字体是典型的秦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题主要涉及战国时期的考古发现以及其文化交融,而“中央集权已确立”在秦朝,与题意不符,A项正确;根据材料“后时段墓葬仍有楚文化遗存,尤为珍贵的是木觚的出土,觚上文字的字体是典型的秦隶。”可知,在墓葬中发现秦文化与楚文化并存的现象,体现多元文化的融合,排除B项;根据材料可知,这些考古发现说明在当时,有部分秦地的人移民至湖北地区,与当地的楚文化交融,排除C项;根据材料“前时段墓葬陶器、漆器具备浓郁楚文化特色;后时段墓葬仍有楚文化遗存,尤为珍贵的是木觚的出土,觚上文字的字体是典型的秦隶”可知,在战国时期至秦朝,秦人的在湖北地区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楚人的势力衰弱,体现楚秦嬗递的过程,排除D项。故选A项。
4. 汉武帝取消太尉,任命外戚卫青为大司马大将军,作为最高军事长官,不参与朝政。汉昭帝后,大司马大将军参预机密,兼管军政,与丞相、大司空合称三公,“大司马兼将军一官遂永为外戚辅政之职”。这一变化表明( )
A. 外戚干政得以开始 B. 中枢权力结构变化
C. 权臣乱政根源所在 D. 君主专制不断削弱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汉武帝时期取消太尉,任命外戚卫青为大司马大将军,作为最高军事长官,不参与朝政到汉昭帝后,大司马大将军参预机密,兼管军政,与丞相、大司空合称三公,“大司马兼将军一官遂永为外戚辅政之职”,说明西汉前期太尉和丞相的职权到汉武帝时向外戚出任的内朝官员转移,西汉中枢权力结构出现变化,B项正确;外戚干政在西汉初期就出现了,排除A项;内朝官员权力增强不是权臣乱政的根源,排除C项;外朝官员权力向内朝官员转变是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而不是削弱,排除D项。故选B项。
5. 1968年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那108号墓的郧县贺思敬庸调布,上有墨书“郧县光同乡贺思敬庸调布一端”“开元九年八月□日”“专知官主簿花”等字样,并有朱色篆文官印。此文物可用来说明当时( )
A. 西域与中原制度无差别 B. 西域的纺织业不断发展
C. 边疆地区农耕经济繁荣 D. 唐朝重视边疆社会治理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1968年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那108号墓的‘郧县贺思敬庸调布’” ,根据材料可知,唐代中央政府正在吐鲁番地区推行租庸调制,从侧面印证了唐朝已经对该地区实行行政管理,并且重视边疆社会治理,D项正确; “西域与中原制度无差别”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主旨为“唐朝的边疆治理”,而“西域的纺织业”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边疆地区的农耕经济,无法得出“边疆地区农耕经济繁荣”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
6. 《隋书·刘炫传》记载:“往者州唯置纲纪,郡置守丞,县唯令而已。其所具僚,则长官自辟……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据此可知,隋唐时期地方官员任用的变化( )
A. 强化了国家官僚体制 B. 提升了基层官员素质
C. 削弱了地方行政权力 D. 稳固了地方社会秩序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唐时期(中国)。据材料“往者州唯置纲纪,郡置守丞,县唯令而已。其所具僚,则长官自辟”“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可知隋唐时期以前,中央任命的官在县一级只有县令而已,其他属吏由各级长官自己选用,而隋唐以来,所有官员皆由吏部任命,强化了国家官僚体制,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隋唐时期地方官吏的任命由吏部任命,未涉及基层官员素质的提升,排除B项;材料涉及是是官员任命情况,未涉及地方行政权力的变化,排除C项;对地方官员的任命与地方社会秩序的稳定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
7. 忠州(今重庆忠县)人秦良玉是明朝著名女将,自幼深受“执干戈以卫社稷”庭训的影响,承袭石柱宣抚使后,重视家规建设,要求子孙做到“崇祖德,守邱墓;重家塾,敦人伦;守恒业,正心术;端风俗,示激劝”。秦氏家规教育出了满门忠烈,秦良玉一家兄弟子侄前后七人为国捐躯,战死沙场。这反映古代家训( )
A. 有效实现民众教化 B. 有效加强君主专制
C. 扩大社会统治基础 D. 理学核心渗透其中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崇祖德,守邱墓;重家塾,敦人伦;守恒业,正心术;端风俗,示激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家训强调忠孝观念,三纲五常等儒家核心理念,并且体现“正心术”的理学特色,这说明理学核心——儒家价值观渗透其中,D项正确;“有效实现民众教化”夸大了家训的作用,排除A项;本题主旨为“家训与理学思想”,而“有效加强君主专制”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家训是古代家庭教育的一部分,而“扩大社会统治基础”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8. 1896年,郑观应出任汉阳铁厂总办,围绕铁厂焦炭、华洋员的管理、成本、产品质量等一系列关键性问题展开全方位的调研,在短时间内提出《铁厂次第张本六十条》,为铁厂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取得明显成效。这说明( )
A. 工厂制度已构建完备 B. 民族资本的迅速发展
C. 实业救国思想的高涨 D. 管理思想呈现近代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围绕铁厂焦炭、华洋员的管理、成本、产品质量等一系列关键性问题展开全方位的调研在短时间内提出《铁厂次第张本六十条》,为铁厂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取得明显成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观应吸收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性文件,指明铁厂的发展方向,说明管理思想呈现近代化,D项正确;材料主旨为“洋务运动”,而“工厂制度的完备”,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民族资本的迅速发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主要描述汉阳铁厂的管理思想,而“实业救国思想”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9.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自序》中多次就传统经典进行引用,如“《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易》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些言论( )
A 否定了儒家正统思想 B. 稳固了变法社会基础
C. 有利于社会思想启蒙 D. 冲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梁启超引用《周易》中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强调维新变法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表明梁启超借助传统文化宣传变法的必要性,也有利于社会思想启蒙,C项正确;梁启超引用了儒家经典的名句,没有体现其“否定了儒家正统思想”,排除A项;“稳固了变法社会基础”的说法夸大了其言论的作用,排除B项;本题主旨为“维新变法”,而“冲击了封建君主专制”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0. 近代重庆糖业发展迅速,糖商群体构建起一套产销链条。下图为重庆糖品产销图据此,关于糖业发展,下列分析最为正确的是( )
A. 足以保证糖业繁荣 B. 协作经营模式开始
C. 资源配置面向市场 D. 糖商群体发展成熟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图片信息可知,近代重庆糖业的产销链条是依据市场的需求进行生产以及销售环节的调整,进而实现资源配置,C项正确; “足以保证糖业繁荣”的说法夸大了该产销结构的作用,排除A项;材料没有明确该模式的准确时间,而“协作经营模式开始”结论难以得出,排除B项;本题主旨为“资源配置”,没有涉及糖商群体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11. 1929年10月,民国政府公布的《公务员任用条例》规定,考试合格人员取得一定任职资格后,由铨叙部分发或分派至各机关。分发是将过去曾有一定任职资历的公务员安排至有关机关任用;分派则是将无曾任经历或曾任经历年资不足人员送至有关机关学习。据此可推断民国政府的官员任用( )
A. 保证优秀人才集聚 B. 形成完备官僚体系
C. 有效提升行政水平 D. 制度构建趋向规范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民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分发是将过去曾有一定任职资历的公务员安排至有关机关任用;分派则是将无曾任经历或曾任经历年资不足人员送至有关机关学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时期的公务员任用制度,考虑人员的能力与经验,并且主张通过考生选拔公务员,这体现公务员制度构建趋向规范,D项正确;“保证优秀人才集聚”夸大了民国政府的官员任用制度的作用,排除A项;本题主旨为“公务员任用”,而“形成完备官僚体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有效提升行政水平”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
12. 1932年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首次发行第一套统一货币,被称为苏区货币。如图的五分券中间有梭标、镰刀、锤子、红旗等组合图案,对该纸币的解读正确的是( )
A. 稳定了边区的金融秩序 B. 体现了国家政权的性质
C. 适应了全民族抗战需要 D. 有利于抵制法币的渗透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2年(中国)。根据材料“有梭标、镰刀、锤子、红旗等组合图案”可知体现工农民主政权的性质,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纸币发行后的金融秩序状况,无法得出“稳定了边区的金融秩序”的结论,排除A项;全面抗战的时间为1937-194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法币的渗透状况,排除D项。故选B项。
13.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配合减租运动和土地改革后的农村生产运动,人保西南区公司选择北碚重点进行耕牛保险的典型试验。公司与农牧试验机关结合,1950年北碚承保耕牛1000余头中,由于保险公司免费进行防疫注射和治疗,耕牛死亡率由4%减低为 0.1%。据此可知,新中国保险业的探索( )
A. 配合了社会主义建设 B. 彰显了社会制度优越
C. 提升了民众政权认同 D. 实现了农村经济飞跃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0年(中国)。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保西南区公司选择北碚重点进行耕牛保险的典型试验,耕牛死亡率由4%减低为 0.1%,通过这些措施保障了农民的利益,农村的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增加了民众对于新生人民政权的认同,C项正确;社会主义建设这一时期还没有开展,排除A项;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我国社会主义的建立,与题干的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通过保险公司保障农民的利益,从而赢得民众对于新生政权的认同,农村的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并没有实现经济飞跃,排除D项。故选C项。
14. 新中国成立后的几部宪法的结构都是四章。1982年以前宪法的结构顺序为“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982年宪法则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国家机构”之前。宪法结构的这一变动( )
A. 凸显了国家机构的权力来源 B. 构建了完备有效的法律体系
C. 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 D. 激发了社会民众的参政热情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982年宪法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国家机构”之前,改变了1982年以前宪法的结构顺序,说明1982年宪法更加重视尊重和保障人民的权利与地位,凸显了国家机构的权力来源是人民的基本原则,A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宪法,没有表现其他法律,无法得出“完备有效的法律体系”的结论,排除B项;本题主旨为“宪法”,而“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激发了社会民众的参政热情”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15. 1983年,一场台风就能将深南路上的电线杆全部吹倒,让深圳电力几近瘫痪。2019年,深圳客户年平均停电时间降至32.4分钟,优于伦敦等国际一流城市。其中福田中心区仅为0.19分钟,达到世界顶尖水平。由此可以说明( )
A. 深圳电力技术领先世界 B. 特区经济建设成效显著
C. 世界电力行业发展滞后 D. 对外开放规模不断扩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3年至2019年(中国深圳)。根据材料“一场台风就能将深南路上的电线杆全部吹倒,让深圳电力几近瘫痪”“深圳客户年平均停电时间降至32.4分钟,优于伦敦等国际一流城市。其中福田中心区仅为0.19分钟,达到世界顶尖水平”可知,深圳电网飞跃发展,优于伦敦等国际一流城市,体现了特区经济建设成效显著,B项正确;材料表明特区经济建设成效显著,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深圳电网飞跃发展,未体现世界电力行业发展滞后,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深圳电网飞跃发展,与对外开放规模扩大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6. 1986年,北京市物价局规定,按照商品价格形式,分别使用红、蓝、绿三种颜色的统一商品标价签。其中红色为国家定价,用于关系国计民生的主要商品;蓝色为国家指导价,用于国家不作统一分配的商品;绿色为市场调节价,价格随行就市,允许浮动,鼓励竞争。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对商品标价签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
A. 国家计划与市场调节结合 B. 市场调节经济的初步探索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举措 D. 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表现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6年(中国)。根据材料“其中红色为国家定价,用于关系国计民生的主要商品;蓝色为国家指导价,用于国家不作统一分配的商品;绿色为市场调节价,价格随行就市,允许浮动,鼓励竞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84年,而材料主旨为“政府的宏观调控”,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与材料主旨不符,C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在“按照商品价格形式,分别使用红、蓝、绿三种颜色的统一商品标价签。”可知,该政策体现国家计划与市场调节结合,排除A项;依据材料可知,国家逐步放开市场管制,体现市场调节经济的初步探索,排除B项;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国家在放开市场管制的同时,寻找计划与市场调节的平衡,体现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排除D项。故选C项。
17. 罗马法主要分为私法和公法两大部分,私法法规明确保护了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利,公法体系则强调了世俗王权。12世纪初,西欧各国先后出现了研究和采用罗马法的热潮,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B. 民族国家已经形成发展
C 教会法律完全失去基础 D. 封建王权形成社会控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2世纪初(欧洲)。根据材料“12世纪初,西欧各国先后出现了研究和采用罗马法的热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2世纪初期,西欧工商业发展,经济方面的纠纷不断增加,为了稳定经济的发展,复兴罗马法的私法是出于对工商业者私有财产的保护并且促进商品经济不断发展,A项正确;民族国家形成在近代的欧洲,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教会法律完全失去基础”的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材料主旨为“经济法律”,而“封建王权”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8. 下表为欧亚非地区1400—1800年的人口统计表,由此可见,这一时期欧亚非地区人口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 )
1400—1800年欧洲、亚洲、非洲人口统计(单位:百万)
A. 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贸易增长 B. 殖民活动影响下的全球性人口迁徙
C. 食物物种在全球范围的交流传播 D. 欧亚非地区精耕细作农业持续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00—1800年(世界)。根据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推动了食物物种在全球范围的交流传播,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C项正确;这一时期欧亚非地区人口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食物物种在全球范围的交流传播,“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贸易增长”材料未体现,也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A项;欧亚非地区人口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食物物种在全球范围的交流传播,而且非洲地区人口增长与人口迁徙无关,排除B项;欧亚非地区人口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食物物种在全球范围的交流传播,“欧亚非地区精耕细作农业持续发展”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
19. 1883年,《美国文官法》规定:“任何公务人员不因此而承担向政治基金会捐款的义务,也不因此承担提供政治服务的义务……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利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这些规定( )
A. 解决了政治腐败问题 B. 确保了行政效率提升
C. 提升了国家治理水平 D. 实现了政府工作稳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83年(美国)。据材料“任何公务人员不因此而承担向政治基金会捐款的义务,也不因此承担提供政治服务的义务……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利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可知,公务人员不能参加党派性政治活动,在政治上中立,不受政党政治影响,提升了国家治理水平,C项正确;“解决了”说法绝对,排除A项;对文官的规定与行政效率的提升无关,排除B项;“实现了政府工作的稳定”表述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20. 有学者指出“工厂制度的一个好处就在于,它提供了、也必须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因而提高了消费的稳定性。1790-1830年间,工厂生产活动迅速提高。更多的人既作为生产者、也作为消费者从工厂制度中得到了好处。”该学者强调工厂制度( )
A. 切实解决社会贫困问题 B. 利于缩小国内贫富差距
C. 有效提高工人生活水平 D. 助推社会经济良性运转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90-1830年(世界)。据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工厂制度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提高了消费的稳定性,工厂生活活动迅速提高,使得更多的人从工厂制度中得到了好处,可知学者强调工厂制度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良性运转,D项正确;材料强调工厂制度推动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未涉及解决社会贫困问题,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工厂制度能缩小国内贫富差距,排除B项;材料主义强调工厂制度助推社会经济良性运转,未涉及提高工人生活水平,排除C项。故选D项。
21. 英国犯罪主题的小说数量在十八世纪开始增长,在十八世纪晚期和十九世纪到达顶点,这些作品重点描述伦敦地区破坏性犯罪活动以及政府和社会对此的监控整顿。该现象反映了( )
A. 英国社会犯罪现象严重 B. 文学体裁不断推陈出新
C. 犯罪率与城市化正相关 D. 社会转型面临治理挑战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十八世纪晚期和十九世纪(英国)。十八世纪晚期和十九世纪,说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加速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型,贫富分化,阶级矛盾逐渐尖锐,小说中的破坏性犯罪活动反映英国转型面临治理挑战,D项正确;英国社会犯罪现象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文学体现推陈出新,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城市化与犯罪率的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22. 19世纪末,欧洲国际法学家将世界上的国家划分为“文明”和“野蛮”等不同类别。所有欧洲国家、美洲获得独立的国家属于“文明”,直接适用于国际法,相互承认对方法律及其法庭的判决;土耳其、暹罗、中国等属于“野蛮”,国内法律与法庭判决得不到文明国家的承认。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为西方国家享有治外法权提供法理依据
B. 欧洲国际法理论推动亚非落后地区进步
C. 认清了不同国家和地区文明发展的差异
D. 确立民族国家在国际法体系中主体地位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欧洲)。根据材料“所有欧洲国家、美洲获得独立的国家属于‘文明’,直接适用于国际法,相互承认对方法律及其法庭的判决;土耳其、暹罗、中国等属于‘野蛮’,国内法律与法庭判决得不到文明国家的承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的欧洲国际法学家以欧洲“文明”来衡量世界各国的国际行为及法律权利,对于土耳其、暹罗、中国等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国家的法律与司法进行排斥与反对,带有明显的欧洲中心论色彩,也为干预这些殖民地国家的司法主权,攫取治外法权提供了法理依据,A项正确;欧洲国际法理论强调欧洲国家与亚非拉国家的差别,具有歧视色彩,不利于推动亚非落后地区进步,排除B项;材料强调不同国家和地区司法差异,不是“文明”差异,排除C项;确立民族国家在国际法体系中主体地位的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23. 1964年,坦桑尼亚和赞比亚政府一起向世界银行提出援建铁路的请求,但被拒绝,后请求苏联帮助,再度遭拒。1965年,坦桑尼亚总统访华,请求中国援建坦赞铁路。中国慎重考虑后同意。这一做法在当时旨在( )
A. 开启与亚非国家合作 B. 彰显中国的国际担当
C. 扩大中国的外交空间 D. 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世界)。根据材料“1965年,坦桑尼亚总统访华,请求中国援建坦赞铁路。中国慎重考虑后同意。”中国同坦桑尼亚、赞比亚正式建交,援建坦赞铁路不仅是对于世界非殖民化运动的支持,更赢得非洲国家的支持,扩大中国的外交空间,C项正确;“开启与亚非国家合作”的是亚非万隆会议,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材料只要涉及中国对于坦赞铁路的援助,没有涉及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责任担当,排除B项;“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24. 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牙买加协议》,奠定浮动汇率体系的基础。韩国和委内瑞拉将其货币汇率钉住了美元;瑞典克朗钉住了“一篮子”15个国家的货币,其中每个国家都是其重要的贸易伙伴。这反映出( )
A. 国际合作和区域集团化趋势 B. 国际货币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C. 二战后美元霸权地位的终结 D. 全球经济不稳定性因素加剧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6年(韩国、委内瑞拉、瑞典)。由材料“韩国和委内瑞拉将其货币汇率钉住了美元;瑞典克朗钉住了‘一篮子’15个国家的货币”,反映了国际货币多元化的发展趋势,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国际合作和区域集团化,排除A项;《牙买加协议》以美元为主导的多元化国家储备体系,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全球经济不稳定性因素加剧,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二、非选择题(共3道题,共52分)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古代重储,公私皆储粮。据考证,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粮食储藏的记录。周朝将粮食仓储上升到国家社稷安危存亡的高度来认识……除狠抓皇粮国赋入库外,还积极拓展其他筹粮入库渠道。例如宋代,官仓粮食来源主要是皇粮国赋;各州、县的义仓,主要是从官收的春秋二税中,每石另收一斗储仓……封建王朝重视加强仓储管理,其主要做法有四:一是对粮食储备实行专管,由中央财政直接控制。二是对不同类型的仓储采取不同的管理形式。如常平仓等官仓主要由各级政府机构管理,而义仓、社仓、预备仓等民间仓储,则在官府的指导下,主要由民间自行管理。三是制定较严密的管理条规和制度。例如,西汉设有专门的会计簿册,详细记录仓储谷物数量、品种、出入、经手人、核验等,上级官吏经常检查所属仓谷。四是注意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例如,在雍正元年至三年期间,雍正连续发出有关清查钱粮亏空的上谕三十余道,并派朝廷官员协助清查地方钱粮亏空。
材料二 二战后,日本经济凋零,粮食短缺问题严重,国民生计惨淡,社会矛盾丛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美国占领当局分别从外部和内部开展粮食援助和粮食强征。这一系列政策在实现美国自身的经济需求与政治目的的同时,也确实对日本的农业与社会步入正常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之后日本的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战后初期的粮食政策连同日本经济复苏后美国长期实施的粮食倾销,共同构成了二战后美国对日粮食战略的主要内容。
——摘自徐振伟《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粮食战略及其影响》
材料三 1994年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认为,在人口、土地、水资源等压力下,中国自身将无力满足快速增长的粮食需求,必然转向国际市场进口大量粮食,从而引发世界性粮食危机。但从过去 30 年中国的实践来看,布朗的预言并未成真,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率领全国人民维护粮食安全的伟大实践成就。……从2004年起至今,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问题已形成定例……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粮食安全保障法》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列入2023年立法重点。
——摘自徐刚《国际粮食安全态势与中国应对》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粮食储备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后美国对日本的粮食战略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布朗预言并未成真的原因。
【答案】(1)特点:建立从中央到地方仓储系统;官方储备和民间储备相结合;仓储种类多,覆盖面广;国家重视、管理严格。
(2)背景:二战冲击日本经济,粮食短缺,社会矛盾加剧;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满足美国自身的经济和政治需求;冷战的爆发,美国为扩大在亚洲权益而扶植日本。
(3)原因:中国共产党及政府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践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制定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使相关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杂交水稻等农业技术的突破,保障了中国粮食自给率。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特点:根据材料“官仓粮食来源主要是皇粮国赋;各州、县的义仓,主要是从官收的春秋二税中,每石另收一斗储仓”可分析出建立从中央到地方仓储系统;根据材料“公私皆储粮”可分析出官方储备和民间储备相结合;根据材料“常平仓等官仓主要由各级政府机构管理,而义仓、社仓、预备仓等民间仓储,则在官府的指导下,主要由民间自行管理”可分析出仓储种类多,覆盖面广;根据材料“制定较严密的管理条规和制度”可分析出国家重视、管理严格。
【小问2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美国和日本。背景:根据材料“经济凋零,粮食短缺问题严重,国民生计惨淡,社会矛盾丛生”可分析出二战冲击日本经济,粮食短缺,社会矛盾加剧;结合冷战的史实以及美国在亚太的战略要求可分析出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满足美国自身的经济和政治需求,冷战的爆发,美国为扩大在亚洲权益而扶植日本。
【小问3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 原因:根据材料“每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问题已形成定例”可分析出中国共产党及政府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根据材料“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可分析出践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根据材料“《粮食安全保障法》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列入2023年立法重点”可分析出制定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使相关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结合杂交水稻等农业技术的发展可分析出杂交水稻等农业技术的突破,保障了中国粮食自给率。
26. 西南地区地形多样,境内多崇山峻岭,岗峦密布,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从古至今,中央政府均重视对西南少数民族区域社会治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朝将渝东南土司纳入地方行政系统之中,布政司、都司、府、卫这些机构都曾对渝东南诸土司行使过直接统辖之权。《明史·地理志》记载洪武八年(1375),明朝“改(酉阳)宣慰司为宣抚司,属四川都司”。第二年,在其之下又“置平茶、邑梅、麻兔、石耶四洞长官司”……洪武二十七年(1394),酉阳宣抚冉兴邦以袭职来朝,命改隶重庆卫,隶属于四川都司,这意味着明朝对酉阳土司的统治更加严密。同时,明朝将之前隶属酉阳土司的邑梅、平茶土司析出,分别隶属不同的地方基层机构。永乐十一年(1413)实力较强的邑梅、平茶二司被朝廷剥离出酉阳土司,使得其失去左膀右臂,实力大受影响。……明熹宗天启元年(1621),酉阳土司因援辽之战作战有功,被擢升为宣慰司。朝廷又以其“辖平茶、邑梅、石耶三长官司”以示嘉奖。
——根据张万东《明清王朝对渝东南土司统治研究》整理
材料二 封建帝制被推翻后,云南、四川、西康、青海、甘肃等地仍有不少土司。国民政府对一些残余土司进行了改土归流。1931年内政部提出改革土司的基本原则:凡能直接改县的地方须直接设县管理。但实际仍然保留部分土司或土流并治。抗日战争爆发后,云南边疆的土司如傣族土司刀京版,潞江土司线光天等自发组织民众抗日,并因抗日有功受到政府嘉奖。……铁道部还制定西南地区铁路建设计划,川滇公路、川黔公路与川康公路也相继建成通车。云贵川三省的邮务也有所发展。……国民政府曾以书面文件的形式,提出中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并在法律上予以确认,但蒋介石上台以后,认为中国的少数民族不过是汉族的宗支。国民政府主张对少数民族采取同化的政策……如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大力推行统一语言文字,汉苗通婚,统一服装等三大运动,要求民众统一使用汉语,强迫苗族姑娘嫁给汉人,派人到苗寨剪去苗族妇女的头发与花裙。
——根据马玉华《论国民政府对西南边疆及边疆民族的治理》整理
材料三 作为全国唯一拥有民族自治地方的直辖市,重庆常住少数民族人口217.0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6.77%。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集中体现了各民族共同心理特征、最高社会归属感,有利于加强和巩固党在各族群众中的主心骨和领导核心作用。……对照市委“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努力在共同富裕新征程上取得更大成绩”的要求,渝东南民族地区……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的机遇,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朝政府加强对渝东南诸土司管理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民国时期的西南少数民族区域治理举措。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结合西南地区民族管理的历史经验,谈谈当今该区域治理启示。
【答案】26. 措施:纳入地方行政系统进行统辖;调整隶属层级,加强中央控制(改变土司管理的基层结构);分化土司统治权力;嘉奖土司忠君行为
27. 评价:积极:加强中央集权,强化对少数民族地区管理;因地制宜,有力支援抗战,巩固国家统一;加强西南少数民族区域同外界联系,推动经济发展;有利于先进文化的传播,推动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社会进步。
局限:民族观念狭隘,否定中国各民族的客观存在,未能保障少数民族应有权利和尊严;举措较为强硬,未能实现民族平等,不利于民族团结。
28. 启示:因俗而治;加强和巩固党的作用,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民族平等,共同繁荣,共同富裕。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中国。措施:根据材料“明朝将渝东南土司纳入地方行政系统之中”可分析出纳入地方行政系统进行统辖;根据材料“明朝将之前隶属酉阳土司的邑梅、平茶土司析出,分别隶属不同的地方基层机构”可分析出调整隶属层级,加强中央控制;根据材料“实力较强的邑梅、平茶二司被朝廷剥离出酉阳土司,使得其失去左膀右臂,实力大受影响”可分析出分化土司统治权力;根据材料“酉阳土司因援辽之战作战有功,被擢升为宣慰司”可分析出嘉奖土司忠君行为。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民国时期的中国西南地区。评价:积极:根据材料“凡能直接改县的地方须直接设县管理”可分析出加强中央集权,强化对少数民族地区管理;根据材料“抗日战争爆发后,云南边疆的土司如傣族土司刀京版,潞江土司线光天等自发组织民众抗日,并因抗日有功受到政府嘉奖”可分析出因地制宜,有力支援抗战,巩固国家统一;根据材料“铁道部还制定西南地区铁路建设计划,川滇公路、川黔公路与川康公路也相继建成通车”可分析出加强西南少数民族区域同外界联系,推动经济发展,有利于先进文化的传播,推动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社会进步。
局限:根据材料“蒋介石上台以后,认为中国的少数民族不过是汉族的宗支”可分析出民族观念狭隘,否定中国各民族的客观存在,未能保障少数民族应有权利和尊严;根据材料“国民政府主张对少数民族采取同化的政策……如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大力推行统一语言文字,汉苗通婚,统一服装等三大运动,要求民众统一使用汉语,强迫苗族姑娘嫁给汉人,派人到苗寨剪去苗族妇女的头发与花裙”可分析出举措较为强硬,未能实现民族平等,不利于民族团结。
【小问3详解】
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启示:结合少数民族发展的史实可分析出因俗而治;根据材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集中体现了各民族共同心理特征、最高社会归属感,有利于加强和巩固党在各族群众中的主心骨和领导核心作用”可分析出加强和巩固党的作用,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结合中国的民族政策可分析出坚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民族平等,共同繁荣,共同富裕。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政治制度不是用你喜欢不喜欢,或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标准来衡量,其实制度之“好”或“不好”,完全是由那个时代的需要决定的,是那个时代民众最迫切的要求的体现。现在有不少意识形态专家,尤其是西方理论家,把政治制度的“好”“坏”绝对化,按照他们自己的标准贴上“进步”或“落后”的标签,其实质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宣扬自己的意识形态。但西方自己的历史也不为这种理论提供依据,罗马从共和国转变成帝国,恰恰证明政治制度的变化完全依据当时的时代需要,不存在“进步”或“退步”的问题。
——摘自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知识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答案】示例:观点:制度的选择要尊重合乎国情。
阐述:在近代民主制度史上,英国由于王在议会,王在法下的政治传统,最终英国选择了君主立宪制,并且首先在世界开展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发展。美国由于没有经过封建社会,所以选择了民主共和制,最终也成为世界霸主。由此可见,政治制度好坏的关键在于是否合乎国情,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解析】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近现代(世界)。首先,阅读材料提炼观点,据材料“政治制度不是用你喜欢不喜欢,或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标准来衡量,其实制度之‘好’或‘不好’,完全是由那个时代的需要决定的,是那个时代民众最迫切的要求的体现”,可得出:制度的选择要尊重合乎国情。然后,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予以论证,论证时要史论结合。结合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的背景和美国民主共和制的背景说明英美制度的选择是尊重了英美国情的结果。英国1215年的《自由大宪章》,以法律的形式限制了英国王室的绝对权力,《权利法案》颁布后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将国王置于法下,资本主义代议制的确立有利于经济发展,首先在世界开展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发展。美国没有经过封建社会,所以选择了民主共和制,最终也成为世界霸主。最后得出结论,总结启示:政治制度好坏的关键在于是否合乎国情,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道路自信,制度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