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初二年级期末
历史试题
注:全卷考试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不按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有学者认为,19世纪,英国主张的国际系统和清朝所主张的对外系统,都有非常强大的自我中心主义,英国讲贸易,清朝想维持自己的朝贡体系;英国不愿意从清朝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清朝不愿意从英国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加速了战争的爆发。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
A.两国的互不理解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B.英国欲打开中国市场加速鸦片战争爆发
C.大部分中英官民没有从鸦片战争中警醒
D.林则徐虎门销烟导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
2.下表是对《南京条约》部分条款所作的说明。这反映出《南京条约》( )
条约内容 说明
五口通商 只要求中国向英国开放通商口岸,英国未对中国开放通商港口
割让香港岛 中国被迫割让给英国
赔偿军费 列强的战争军费由中国承担
协商关税 只有对清政府的要求,没有对英国的要求
A.导致中国发展严重落后 B.展现了开放性
C.引发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D.具有不平等性
3.有人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扩张”,给中国文明和人类文明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要求增开通商口岸
C.抢劫并焚毁圆明园 D.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4.马克思评价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老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是停滞落后的社会生活的产物。”这从根本上说明( )
A.西方思想家对中国的农民运动有严重偏见
B.太平天国运动没有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
C.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使其无法领导民主革命
D.残酷的统治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因
5.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洋务派的事业在一定意义上超出了封建的范围,但又有其保卫封建的一面。这是因为洋务运动( )
A.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B.推行维新变法,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C.引进外国科学文化,抵抗列强侵略 D.创办民族企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6.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热衷购买价格昂贵的国外新式浅水炮艇。1881年,广州机器局总办温子绍在极为简陋的条件下设计并制造出新式浅水炮艇,其质量、性能与国外制造相差无儿,造价仅为1/4。据此可知,洋务运动( )
A.鼓励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B.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道路
C.一定程度抵制外国资本入侵 D.是中国第一次民主化运动
7.1884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综合这些材料,可知这一时期( )
A.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 B.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C.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 D.外来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
8.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以及此后一系列的巨大屈辱与挫折,使得“亡国灭种”成为当时的核心话题之一。清末民初的历史教科书中,“国耻”和“亡国”也成为其中的主导性话语之一。据此可知( )
A.唯物主义史学家主导史学界 B.历史教材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C.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历史教材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
9.甲午中日战争后,晚清绅商初步萌生了近代民族主义意识,呼吁商人确立“公共思想”,尽“公共义务”,同西方开展“商战”。这表明晚清绅商( )
A.主张兴办新式学校 B.要求获得民主权利
C.救亡图存意识增强 D.意图建立新式军队
10.张鸣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写道:“相当一部分学者在洋务运动期间也经历了思想的转轨,比如康有为,以及他在万木草堂中培养出来的弟子们。广东这一小撮士人这个时候思想上已经很先进了。”材料中“这一小撮士人”思想的先进性主要表现在( )
A.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 B.摆脱儒家思想束缚
C.主张进行制度的变革 D.要求废除科举制度
11.有学者指出,甲午延续到戊戌,那场昙花一现式的改革,没有触及帝制的灵魂,改革不可避免地走向了一条死胡同,然而,当时的人们,依旧可以在胡同的深处看到一缕新生的曙光。材料旨在说明戊戌变法( )
A.实现了富国强兵 B.推动了教育改革
C.弘扬了民主科学 D.促进了思想启蒙
12.1842年,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将“foreigner”翻译为“外夷”;1908年,颜惠庆在《英华大辞典》将其翻译为“外国人、客民、侨民”。这一变化反映了晚清时期国人( )
A.变法图强意愿增强 B.传统观念发生变化
C.外语水平快速提升 D.普遍认可中体西用
13.面对中国被列强瓜分的危局,孙中山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领导发动多次武装起义,最终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开启了近代民主革命的新篇章。材料表明孙中山( )
A.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最大的功绩是建立了中华民国
C.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D.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14.借助时间轴来归纳史实、梳理线索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下图时间轴可用于研究( )
A.中华民国的创建历程 B.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C.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D.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
15.一份临时大总统致内务部令中提到:“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何取非分之名。……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此举旨在( )
A.通过机构改革以实践民权主义 B.宣传革命思想以推翻清朝统治
C.改良社会习俗以实现地方自治 D.弘扬平等意识以巩固共和政体
16.1919年,鲁迅在短篇小说《药》发表后说:“《药》描写了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地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该小说意在( )
A.抨击封建统治的愚民政策 B.号召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C.揭露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D.呼唤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
17.新文化运动时期,施存统著文说,“我们脱离家庭,是脱离家庭里从家族制度所发生的一切关系,不是脱离家庭里的人”,即脱离“名分关系和经济关系”,不是脱离“感情关系”。据此可知,“脱离家庭”旨在( )
A.改变基层社会的面貌 B.摆脱血缘亲情的羁绊
C.追求个人独立与自由 D.对抗尊孔复古的逆流
18.五四运动不仅是一场爱国运动,更是一场在公民责任的旗帜之下,从知识分子到全民动员的社会运动。此观点意在说明五四运动( )
A.群众基础广泛 B.工人阶级成为主力
C.革命旗帜鲜明 D.深受国际形势影响
19.五四运动时期,报刊业进行了大规模的业务改革,主要包括:开展各种思想观点的自由讨论,实行百家争鸣;提倡白话文,确立了白话文在报刊中的主导地位:改革副刊,把副刊办成介绍新知识,传播新思想的园地;等等。这些改革( )
A.启发了工人阶级的政治觉悟 B.有利于民众觉醒与社会进步
C.使文学革命成为社会的共识 D.使报刊成为反袁斗争主阵地
20.毛泽东强调:“没有一个革命的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这段话表明毛泽东主张( )
A.进行北伐战争 B.成立无产阶级政党
C.创办黄埔军校 D.实现国共两党合作
21.中共一大时,因为历史的局限性,中国共产党简单地认为其面临的任务是无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没有意识到革命的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这一缺陷在中共二大时获得了解决。材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早期探索中( )
A.适时调整革命纲领 B.高度重视农村发展
C.十分关心百姓生活 D.努力团结社会各界
22.纪录片《初次握手:第一次国共合作》中说:“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以后,革命得到全面迅速的发展,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这里的“新局面”主要是指
A.工人运动高涨 B.北伐胜利进军 C.红军长征胜利 D.全民抗战开始
23.1927年3月,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写道:“(湖南)农会会员激增到200万,能直接领导的群众增加到1000万。……在湖南农民全数中,差不多组织了一半。”当时湖南的这一状况( )
A.促进国民革命取得最终胜利 B.有益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C.为工农武装割据奠定了基础 D.体现了土地革命的成果
24.某同学在课外阅读时,整理了以下表格,该表所示内容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部队名称 起止时间 经过省份 行军里程
红一方面军 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 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 2.5万里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红军长征
25.1933年10月,《勤奋体育月报》创刊词疾声呐喊:“强邻压境,国难当头,积极地注重国民体育训练,准备疆场强劲的战士,养成耻雪保国的健儿。这是今后全国体育界的动向,也是全国体育界的责任。”这表明当时( )
A.传统体育逐渐向近代体育方向转型 B.七七事变后国人尚武意识被激发
C.体育界自觉担当起抗日救亡的责任 D.民众的体育观念得到极大的增强
26.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成立后,与国民党中的进步人士、民主党派人士、知识分子和民族工商界人士等广交朋友。这是为了( )
A.组织工农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B.打破国民党的军事“围剿”
C.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确立重庆的金融中心地位
27.下表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的土地政策。据此可知,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
A.以实现土地公有制为主要目的 B.随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调整
C.以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为目标 D.实现了农民耕者有其田的愿望
28.1949年5月27日,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后,军队严格执行纪律、不入民房,露宿街头。美国《生活》杂志评论道:“上海国民党的时代已经结束。”这主要说明了( )
A.美国放弃扶持国民党 B.人民解放军赢得民心
C.人民解放军大公无私 D.美国支持人民解放军
29.民国初年,政府先后颁布了《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公司条例》《农商部奖章规则》等条例。当时政府出台这些条例的主要目的是( )
A.鼓励民族实业的发展 B.促进文化艺术的繁荣
C.推进近代教育的发展 D.推动社会习俗的变化
30.辛亥革命后,上海《申报》称:“人士趋改洋服洋帽,其为数不知凡几。”天津《大公报》描述:“东装西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这反映了当时( )
A.上海受西方文化影响最大 B.崇洋媚外之风盛行全国
C.社会变革影响服饰的变化 D.封建传统思想根深蒂固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4分,第32小题14分,第33小题12分。共40分)
31.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外国列强的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反抗外因侵略、救亡图存的抗争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这中华民族的危难时刻,林则徐受命前往广州处理禁烟事务。他一方面处理与英国商人的鸦片交涉,加强前线的防务,另一方面积极了解西方世界的基本情况,搜集和翻译各种报刊,组织人力翻译西方地理学著作,编写《四洲志》一书,扩大了中国人的视野。
——摘编自陈支平《从文化传承的视野来评价林则徐的伟大历史贡献》
材料二 左宗定制定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事先开办了兰州制造局,用来仿造外洋枪火、改造中国枪炮,提高军队战斗力;还提前让部队进驻哈密,兴修水利、屯田生产,以解决粮草供应。1876年4月祭旗、出兵。1878年1月,彻底消灭阿古柏残余势力,收复南缝。为配合收复伊犁谈判,他让人抬着棺材出
征,俄国最终在谈判桌上让步,归还了伊犁。
——摘编自许斌主编《统编初中历史教科书教学设计与指导(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 杨靖宇,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他率领抗日联军战士在东北展开抗日游击战。1938年10月以后,日寇对抗日联军进行严密封锁,疯狂围攻。杨靖宇率部在零下40度的冰天地里,以草根充饥,用泥巴裹伤,顽强战斗,毫不气馁。仅1939年冬季,就歼敌数千人,冲破敌人11个军管区的兵
力包围。
——摘编自陈星辰《杨靖宇:坚决战斗、坚贞不屈的抗日民族英雄》
(1)根据材料一,概括林则徐在“中华民族的危难时刻”所作出的努力。
(2)根据材料二,指出左宗棠的历史功绩并分析其取得这一功绩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32.音乐源于生活,反映时代风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形成过程
红军士兵写在包袱皮上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1927年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向即将上井冈山的部队宣布了工农革命军三项纪律:第一,行动听指探:第二: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第三:打土豪要归公……1928年夏,毛泽东宣布了工农革命军的“六项注意”:上门板,捆稻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在此基础上,几经增改,逐步形成“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并在1935年被创作成歌曲,成为传唱至今的经典。
①遵义会议放光辉苗岭秀,旭日升。百鸟啼,报新春。透义会议放光辉,全党全军齐欢庆,万众欢呼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 ②四渡赤水出奇兵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③过雪山草地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大会师红旗飘,军号响。战马吼,歌声亮。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各路劲旅大会师,日寇胆破蒋魂丧。
材料二 《长征组歌》歌词(节选)材料三
冼星海在延安窑洞里创作(1939年)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吧哮!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游击健儿呈.英豪! 端起了长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 保卫全中国! …… 听啊:珠江在怒!扬子江在想吼! 啊!黄河!掀起你的涛,发出你的狂叫,向着 全中国压边的人,向着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向 着全世界压迫的人民,发出你战斗的警号吧!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提出的原因,分析“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形成的影响。
(2)任选一首歌词,仿照示例,进行历史解释。(示例除外)
示例:④大会师,反映了1936年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与红军方面军胜利会师的历史,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3)依据材料三,写出歌词蕴含的民族精神内涵。概括《黄河大合唱》反映的时代主题。
33.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不断推进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学校 创办人 备注
1839年 马礼逊学堂 英国人温施娣和美国传教士布朗 创办于澳门,近代来华传教士最早创办的学校之一
1843年 英华书院 传教士马礼进等 从马六甲迁至香港
1844年 宁波女墊 传教士爱尔德赛 外国传教士在华设立的最早的教会女校
1862年 京师同文馆 奕新 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
1898年 京师大学堂 光结帝 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
材料二 第一,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虽然很中了许多暗箭.背了许多谣言;教授和学生也都逐年地有些改换了,而那向上的精神还是始终一贯,不见得弛懈。第二,北大是常与黑暗势力抗战的,即使只有自己。……北大究竟还是活的,而且还在生长的。凡活的而且在生长着,总有着希望的前途。
——摘编自鲁迅《我观北大》(1925年)
材料三 1938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在昆明联合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民族存亡之际,联大师生赓续文化,弦歌不辍……在这里,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无论是投笔从戎走上抗战前线,还是在校园继续刻苦学习,都是一种爱国。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举一例说明北大如何“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南联合大学成立的背景,并概括西南联大在此时期发挥的积极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教育是如何促进社会发展的?
试卷第6页,共9页
1.A
【详解】根据“都有非常强大的自我中心主义,英国讲贸易,清朝想维持自己的朝贡体系;英国不愿意从清朝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清朝不愿意从英国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加速了战争的爆发”可知,该学者认为中英两国都以自我为中心,互不理解,这加速了鸦片战争的爆发,A项正确;该学者认为是中英双方的不同理解加速了鸦片战争爆发,而不是中国或英国单方面的责任,排除BD项;材料分析的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A项。
2.D
【详解】据题干“《南京条约》部分条款所作的说明”可得出,中国遵守通商、割地、赔款及协商关税的条款,英国却无实质性对等条款,中国对英国尽义务,没有对英国规定义务,条约具有不平等性,D项正确;题干主旨强调了《南京条约》具有不平等性,并非意在说明《南京条约》导致中国发展严重落后,排除A项;“展现了开放性”的说法与题干“英国未对中国开放通商港口”不符,排除B项;引发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排除C项。故选D项。
3.C
【详解】根据材料“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化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结合所学可知,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入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为了掩人耳目,又放火焚烧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化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C项正确;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不能说明材料中“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化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排除A项;增开通商口岸深入内陆加深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范围,但不能说明材料中“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化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排除B项;列强割占中国大量领土,使我国丧失了大量的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加深,但不能说明材料中“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化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排除D项。故选C项。
4.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起义的最高峰,但没有提出完备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但没有建立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无法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C项正确;马克思所说的是事实,排除A项;太平天国是农民政权,排除B项;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因,排除D项。故选C项。
5.A
【详解】根据材料“洋务派的事业在一定意义上超出了封建的范围,但又有其保卫封建的一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90年代,清政府中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这场运动的目的是利用西方先进的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因此可以说“一定意义上超出了封建的范围,又有保卫封建的一面”,A项正确;洋务派主张推行洋务运动,而不是推行维新变法,排除B项;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统治,这体现了洋务运动保卫封建的一面,排除C项;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维护清王朝统治,而不是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排除D项。故选A项。
6.C
【详解】根据题干“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热衷购买价格昂贵的国外新式浅水炮艇。1881年,广州机器局总办……设计并制造出新式浅水炮艇,其质量、性能与国外制造相差无儿,造价仅为1/4”和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从热衷向国外购买价格昂贵的炮艇到自行研制造价更低廉的炮艇,大大节省了购买开销,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抵制外国资本的入侵,C项正确;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未鼓励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但在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排除A项;洋务运动失败了,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排除B项;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与“民主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7.B
【详解】由题干中的“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了沉重的打击,某些行业甚至走向了覆灭,B项正确;题干体现了中国传统经济逐渐解体,并未说明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排除A项;题干中“殆不啻十之五”说明部分民众开始使用洋货,并不是抵制,排除C项;外来技术的传入破坏了传统手工业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
8.B
【详解】根据“甲午战争的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以及此后系列的巨大屈辱与挫折”“清末民初的历史教科书中,‘国耻’和‘亡国’话语是其中的主导性话语之一”,说明注重反映社会现实,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唯物主义史学家主导史学界,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民族资产阶级,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传入我国,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9.C
【详解】根据材料甲午战争后,晚清绅商初步萌生了近代民族主义意识、和西方开展“商战”及所学可知,伴随着甲午战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晚清绅商提出“公共思想”,尽“公共义务”,和西方开展“商战”的主张,体现了他们通过“商战”,御辱救亡的意识,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主张兴办新式学校,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要求获得民主权利,排除B项;洋务运动中就建立了新式军队,排除D项。故选C项。
10.C
【详解】根据材料“康有为”可知,“这一小撮士人”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他们与洋务派相比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主张从制度上进行变革,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C项正确;A项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主张,排除A项;康有为的思想特点是借助儒家思想宣传维新思想,因此没有摒弃儒学的束缚,排除B项;维新派没有要求废除科举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11.D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没有触及帝制的灵魂,改革不可避免的走向了一条死胡同”的描述可知,这说明戊戌变法由于是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但是其并未触及最根本的封建帝制的变革,因此最终导致了失败。题干材料“然而,当时的人们,依旧可以在胡同的深处看到一缕新生的曙光。”说明,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D项正确;富国强兵,与洋务运动相关,也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推动了教育改革是戊戌变法的部分成果,但不是题干材料反映的主旨,排除B项;民主科学,与新文化运动相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2.B
【详解】根据材料“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将‘foreigner’翻译为‘外夷’;1908年《英华大辞典》将其翻译为‘外国人、客民、侨民’。”表明国人经过一系列的局势变化,逐步了解世界,逐渐具有国际视野,传统观念已经发生变化,B项正确;变法图强从戊戌变法开始,时间是189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一个词汇的翻译变化不能反映外语水平的提升,排除C项;翻译词汇的变化与中体西用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3.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领导发动多次武装起义,最终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开启了近代民主革命的新篇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使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因此,材料表明了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政治角度,没有涉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推翻清政府,没有涉及建立中华民国,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思想角度,排除C项。故选D项。
14.A
【详解】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辛亥革命开始,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宣统帝退位,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胜利的重要成果,题干材料显示了中华民国的创建历程,A项正确;1912年2月15日,袁世凯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而这些事件没有在题干材料中出现,排除BC项;1916年6月6日,袁世凯撒手人寰,此后的十二年,中国陷入了军阀混战之中,此事件没有在题干材料中出现,排除D项。故选A项。
15.D
【详解】题干材料“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何取非分之名。……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表明,政府是治理事务的机关,政府中的职员是人民的公仆,不是特殊的阶级,不应该有非分的称呼。共和国追求民主平等,如果再以大人、老爷等作为称呼,是对共和政体的玷污。而官职和先生、君作为称呼,既表示对人的尊敬,又没有等级之分,适用于当时的共和政体。题干材料的主旨在于弘扬平等意识以巩固共和政体,D项正确;题干材料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后称谓的变化,没有体现“实践民权主义”和“实现地方自治”,排除AC项;根据“一份临时大总统致内务部令”可知,当时已经推翻了清朝统治,排除B项。故选D项。
16.D
【详解】材料“1919”“愚昧”“革命者”“悲哀”等关键词可知,群众对革命毫无认识,思想非常愚昧,所以中国人必须进行思想解放运动。所以该小说意在呼唤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D项正确;材料已经是民国年间,并没有提到封建统治的愚民政策,排除A项;材料主要涉及文化角度,也没说实现真正的民主,排除B项;材料主旨不在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而在倡导思想解放,排除C项。故选D项。
17.C
【详解】据题干“新文化运动时期,我们脱离家庭,是脱离家庭里从家族制度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即脱离‘名分关系和经济关系’”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通过“脱离家庭”的方式来追求个人独立与自由,C项正确;材料中脱离家庭是脱离家庭里从家族制度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即脱离“名分关系和经济关系”,强调的是个人变化,与材料中改变基层社会的面貌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脱离家庭不是脱离“感情关系”,因此摆脱血缘亲情的羁绊是不符合题意的,排除B项;材料中内容强调新文化运动时期,个人脱离家庭后追求独立与自由,与对抗尊孔复古逆流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8.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中,工人和学生、商人以及人民群众都积极参与,纷纷出力,充分体现了五四运动群众基础广泛的特点,A符合题意;BCD三项的内容与题干无关,排除;故选A。
19.B
【详解】根据材料“开展各种思想观点的自由讨论,实行百家争鸣,提倡白话文”“介绍新知识,传播新思想”可知,五四运动时期的报刊业务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有利于民众觉醒与社会进步,B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这些改革对工人阶级的影响,排除A项;C项说法过于夸张,报刊业务的改革并无法直接使文学革命成为社会的共识,排除C项;当时袁世凯已死,排除D项。故选B项。
20.B
【详解】据题干信息“没有一个革命的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和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主张成立无产阶级政党,只有无产阶级政党才能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战胜中外反动派,B项正确;国共第一次合作后进行北伐战争,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创办黄埔军校,为中国培养了大量的军事人才,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抗日战争期间实现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1.A
【详解】据材料可知,中共一大时,因为历史的局限性,中国共产党简单地认为其面临的任务是无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没有意识到革命的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这一缺陷在中共二大时获得了解决。材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早期探索中适时调整革命纲领,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革命任务”的调整,没有体现农村内容,排除B项;材料内容与“百姓生活”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团结社会各界”,排除D项。故选A项。
22.B
【详解】根据材料“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以后,革命得到全面迅速的发展,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6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后,国民革命军十万人誓师北伐,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B项正确;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全国出现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排除A项;红军长征胜利于1936年10月,排除C项;全民抗战开始于1937年七七事变后,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23.C
【详解】根据材料“(湖南)农会会员激增到200万,能直接领导的群众增加到1000万。……在湖南农民全数中,差不多组织了一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反映了这时期湖南农会会员激增,即湖南的群众基础较好,这为工农武装割据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革命最后失败,排除A项;材料所述内容体现了湖南的群众基础较好,这与民族工业的发展无关,材料内容也没有涉及有益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探索,排除B项;1927年3月土地革命还未开始,排除D项。故选C项。
24.D
【详解】由于红军在反击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时失利,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红一方面军被迫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从瑞金出发,进行战略转移。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宁,同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宣告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经过了11个省份,行军里程达2.5万里。创造了一个历史奇迹。D项正确;北伐战争是1926年,排除A项;南昌起义是1927年,排除B项;井冈山会师是在1928年,排除C项。故选D项。
25.C
【详解】根据“强邻压境,国难当头,积极地注重国民体育训练,准备疆场强劲的战士,养成耻雪保国的健儿”可知当时发展体育的目的是通过体育训练培养能够上战场的战士,说明体育界自觉担当起抗日救国的责任,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不是中国传统体育的发展趋势,排除A项;七七事变是在1937年,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民众观念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
26.C
【详解】由材料信息“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成立”可知,此时是抗日战争时期。由此可知,南方局“与国民党中的进步人士、民主党派人士、知识分子和民族工商界人士等广交朋友”是为了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C正确;组织工农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是国民革命运动时期,故A错误;打破国民党的军事“围剿”是土地革命时期,故B错误;这和确立重庆的金融中心地位无关,故D错误。
27.B
【详解】根据表格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1929年处于国共十年内战时期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此时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采取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1942年处于抗日战争时期,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为了团结地主阶级抗日,采取了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1947年处于解放战争时期,此时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所以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是随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调整的,B项正确;1927年《井冈山土地法》,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不是公有制,排除A项;土地政策都是围绕农民而制定,是为了发挥农民的重要作用,排除C项;实现了农民耕者有其田的愿望的是1947年解放区土改,排除D项。故选B项。
28.B
【详解】题干材料“1949年5月27日,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后,军队严格执行纪律、不入民房,露宿街头。”,表明解放军纪律严明,必将得到民众的支持,这是夺取胜利的保证,B项正确;美国《生活》杂志社的报道不能说明美国已经放弃了对国民党的支持,更不能说明美国支持人民解放军,排除AD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人民解放军纪律严明,没有体现大公无私,排除C项。故选B项。
29.A
【详解】据材料“民国初年,政府先后颁布了《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公司条例》《农商部奖章规则》等条例”可知,民国初年政府鼓励民族工业发展,A项正确;据材料“民国初年,政府先后颁布了《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公司条例》《农商部奖章规则》等条例”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政府出台的条例主要目的是促进民族工业发展,而不是促进文化艺术的繁荣,排除B项;材料内容与“推进近代教育的发展”无关,排除C项;材料与“社会习俗”无关,而是属于经济发展措施,排除D项。故选A项。
30.C
【详解】根据材料“人士趋改洋服洋帽,其为数不知凡几”、“东装西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可以得出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服饰发生了变化,这主要得益于社会变革,反映出了社会变革影响服饰的变化,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上海受西方文化影响最大,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崇洋媚外,排除B项;人民改穿洋服体现封建传统思想并非根深蒂固,排除D项。故选C项。
31.(1)努力:处理禁烟事务;加强前线防务;组织翻译西方报刊;编写《四洲志》,扩大国人视野等。
(2)历史功绩:收复新疆。
原因:制定了合理的策略;做好充足的战争准备;具有坚定的信念和视死如归的精神等。
(3)观点:中华儿女坚决反抗外来侵略,坚定捍卫民族利益
论述:林则徐到广东查禁鸦片并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保卫了祖国的西北边疆,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杨靖宇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反抗日本侵略,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
【详解】(1)努力:据材料“在这中华民族的危难时刻,林则徐受命前往广州处理禁烟事务”可知,处理禁烟事务;据材料“他一方面处理与英国商人的鸦片交涉,加强前线的防务,另一方面积极了解西方世界的基本情况,搜集和翻译各种报刊,组织人力翻译西方地理学著作,编写《四洲志》一书,扩大了中国人的视野”可知,材料反映林则徐加强前线防务;组织翻译西方报刊;编写《四洲志》,扩大国人视野等。
(2)历史功绩:据材料“1878年1月,彻底消灭阿古柏残余势力,收复南缝。为配合收复伊犁谈判,他让人抬着棺材出征,俄国最终在谈判桌上让步,归还了伊犁”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左宗棠收复新疆。
原因:据材料“先北后南,缓进急战”可知,材料强调左宗棠制定了合理的策略;据材料“事先开办了兰州制造局,用来仿造外洋枪火、改造中国枪炮,提高军队战斗力”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左宗棠做好充足的战争准备;据材料“ 1878年1月,彻底消灭阿古柏残余势力,收复南缝。为配合收复伊犁谈判,他让人抬着棺材出征,俄国最终在谈判桌上让步,归还了伊犁”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具有坚定的信念和视死如归的精神等。
(3)观点:据材料“林则徐、左宗棠”并结合所学可提炼观点为:中华儿女坚决反抗外来侵略,坚定捍卫民族利益
论述: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林则徐到广东查禁鸦片并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保卫了祖国的西北边疆;杨靖宇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反抗日本侵略等方面加以论述。
32.(1)原因:士兵来源复杂,纪律松懈;适应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需要。影响:严明了人民军队纪律,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增进了军民关系,赢得了民心;有利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历史解释:①遵义会议放光辉;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乐观主义;主题:抗日救亡,同仇敌忾。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一“1927年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向即将上井冈山的部队宣布了工农革命军三项纪律”、“1928年夏,毛泽东宣布了工农革命军的‘六项注意’:上门板,捆稻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提出的背景是士兵来源复杂,纪律松懈;适应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需要。
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实行严明了人民军队纪律,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增进了军民关系,赢得了民心;有利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历史解释:结合所学知识,根据“遵义会议放光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反映的是遵义会议,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遵义会议后,中央常委进行分工: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周恩来、毛泽东等负责军事。随后成立了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军事指挥小组,负责长征中的军事指挥。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精神内涵:根据“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可归纳出爱国主义;根据“向着全中国被压迫的人民,向着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发出你战斗的警号吧”可归纳出抗战必胜的乐观主义。时代主题:结合所学知识,《黄河大合唱》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反映的时代主题是抗日救亡,同仇敌忾。
33.(1)特点:早期多由传教士创办;主要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或沿海对外交往频繁)地区;官办、民办并存等。
(2)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促进了国内思想的解放。(或北大师生积极参加五四爱国运动,推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的开展)
(3)背景:日本全面侵华(或全民族抗战)。作用:培养了优秀的科技人才;为抗战输送良好的兵源;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等。
(4)促进: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促进社会的思想解放;推动社会文明建设等。
【详解】(1)特点: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39—1903年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特点是早期多由传教士创办、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或沿海对外交往频繁)地区、官办民办并存。
(2)举例:根据材料二“……北大究竟还是活的,而且还在生长的。凡活的而且在生长着,总有着希望的前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促进了国内思想的解放;北大师生积极参加五四爱国运动,推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的开展。
(3)背景:根据材料三“1938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在昆明联合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南联合大学成立的背景是日军全面侵华或全民族抗战。作用:根据材料三“在民族存亡之际,联大师生赓续文化,弦歌不辍……在这里,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无论是投笔从戎走上抗战前线,还是在校园继续刻苦学习,都是一种爱国”可知,西南联大在此时期发挥的积极作用是养了优秀的科技人才;为抗战输送良好的兵源;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等。
(4)重要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在提高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促进社会的思想解放;推动社会文明建设等。
答案第10页,共10页
答案第9页,共10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广东省东莞2校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