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第五单元 测试卷B卷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单元测试B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试卷得分:_______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2023下·重庆沙坪坝·高三重庆南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
1.下图是1500年至1750年间英国农业劳动力和城市工人的日收入水平波动趋势图。下列选项中对图表信息分析正确的是( )
英国农业劳动力和城市工人的日收入水平波动趋势图(1500—1750)
A.1550—1650年间农场主和农业工人日收入增高与商业革命关系直接
B.1600—1700年间农场主收入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圈地运动导致其破产
C.1650—1750年间伦敦工人的日收入较高得益于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
D.1650—1750年间英国的高工资状况是推动工业革命发生的重要诱因
(2022上·江西九江·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
2.英国阿克莱特被称为“工厂制度之父”,1771年他与合伙人在水力纺纱厂里安置了多台纺纱机,雇佣工人生产。工厂制度将工人和生产资料集合在一起,通过细致的分工和严格的纪律,让工人操作机器,进行大批量的生产。据此可推知,工厂制度( )
A.导致国家治理模式的变化 B.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C.实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D.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2024上·山东滨州·高三统考期末)
3.下表是美、英、德、中四国某方面所占世界份额的变化情况。 “某方面”指的是( )
年份 国别 1800年 1860年 1900年 1953年
美国 0.7 7.1 23.7 44.7
英国 4.1 19.9 18.5 8.4
德国 3.5 4.9 13.2 5.9
中国 33.3 19.5 6.3 2.3
A.殖民地数量 B.制造业总产量
C.对外贸易额 D.白银的存储量
(2023上·河南驻马店·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
4.1793年美国出台《专利法》规定:对于海外人员,只要掌握一门先进生产技术或机器设备制造方法或拥有相关设备图纸,经过一个简单宣誓,该人员就可以成为美国公民,其掌握的技术就可得到联邦政府保护的垄断专利权。此规定反映出美国( )
A.经济垄断组织发展迅速 B.自由主义传统根深蒂固
C.有意打破欧洲技术优势 D.注重鼓励国内技术研发
(2022·福建三明·统考模拟预测)
5.霍布斯鲍姆在《资本的年代》中说道。“对企业家而言,从没有比19世纪70年代初期更令人兴奋的经济发展期。这个年代,就像维也纳新阳记者所描写的那样:‘人们筹设公司,好把北极光运送到(维也纳)圣史蒂芬广场,或在南海岛屿的土著中出售我们的鞋油。’”这反映出
A.工业革命的扩展增强了人们的信心
B.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密切了各地联系
C.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得到广泛应用
D.落后国家和地区经济获得迅速发展
(2023下·辽宁鞍山·高一校联考阶段练习)
6.19世纪70年代,法国平均每家企业雇佣工人不到3人,其中雇佣1-2人的企业多达数十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70%以上,而雇佣1000人以上的企业只有100多家。这种状况( )
A.妨碍了新技术的发明和推广 B.导致工业资金的严重匮乏
C.限制了国内消费市场的扩大 D.影响了工业劳动力的供应
(2023下·安徽合肥·高二统考期末)
7.下图分别为1500~1900年欧洲和印度的GDP总量和人均GDP变化情况。造成欧洲与印度数据变化差距的主要原因是( )
——摘编自【英】安格斯·麦迪逊《世界经济统计学》
A.生产方式的变革 B.西方国家对印度的殖民掠夺
C.文化程度的差异 D.自然经济对工业文明的抵制
(2024·黑龙江·统考模拟预测)
8.图1、图2分别是不同年份日本陆海军军工厂职工数、机械马力数对比图。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日本( )
A.形成了完善的工业体系 B.实施对外侵略扩张战略
C.实现了陆海军均衡发展 D.官僚寡头掌握实际权力
(2024上·广东佛山·高二统考期末)
9.19、20世纪之交,德国工业中心被灰黄色的烟幕所笼罩,煤烟造成植物枯死,晾晒的衣服变黑,即使白昼也需要人工照明,德国工业区的河流也变成了污水沟。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德国( )
A.工业化的高度发展 B.工业化进程的生态问题
C.城市基础建设落后 D.政府缺乏对民生的关注
(2023上·湖北武汉·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
10.马克思基于对英国大工业发展及无产阶级力量的肯定,认为在英国“实行普选权的结果就是工人阶级的政治统治”。但是英国工人提出的对普选权的要求以及使普选权不致成为空想的那些条件,都遭到议会的否决。这充分说明( )
A.欧洲工人运动失败的必然性 B.议会斗争的方式具有局限性
C.英国革命具有渐进性的特征 D.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有待完善
(2023·河北石家庄·统考一模)
11.19世纪初,在美国工人运动中,男性占据主导地位。他们认为,女性在工厂务工有损妇女形象,并丧失了家庭责任感和道德感。男工往往以男性气概和家庭地位为依据向资本家提出工资诉求。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工人斗争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B.传统社会结构瓦解
C.女性的社会地位在不断下降 D.贫富分化日益加剧
(2023·浙江·统考模拟预测)
12.19世纪中叶,两位年轻的德国思想家撰写了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文中写到:“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该纲领( )
A.揭露了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的秘密 B.阐释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C.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D.洞悉了帝国主义时代社会新特征
(2023下·辽宁大连·高一校联考期中)
13.今年是巴黎公社爆发 152 周年,有人画了纪念宣传画。下面符合巴黎公社史实的是( )
A.致力于创建工人阶级政权 B.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
C.具有强烈的工农联盟意识 D.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2023上·江苏南京·高三校联考期末)
14.巴黎公社革命后,俾斯麦看到,只用“鞭子政策”对付工人是很难奏效的,需要辅以“糖果政策”。19世纪80年代初,德国规定实行6天工作制,按时给工人支付货币工资,禁止工矿企业使用童工,被雇青工必须读完小学等。这充分说明了当时( )
A.社会主义运动影响深远 B.德国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C.德国民主法制不断健全 D.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合理实践
(2024上·江苏扬州·高三统考期末)
15.马克思基于对英国大工业发展及无产阶级力量的肯定,认为在英国“实行普选权的结果就是工人阶级的政治统治”。但是英国工人提出的对普选权的要求以及使普选权不致成为空想的那些条件,都遭到议会的否决。这充分说明( )
A.工人运动失败的必然性 B.议会斗争的方式具有局限性
C.工业革命推进议会改革 D.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有待完善
(2023·福建福州·统考三模)
16.1848年《共产党宣言》中提出“最近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1890年,恩格斯把“最近目的”调整为为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日。这主要反映了( )
A.马克思主义存在一定局限性 B.经济政治形势发生巨大变化
C.马克思主义者坚持自我革命 D.巴黎公社实践留下深刻教训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
(2024上·山东德州·高三德州市第一中学校考期末)
17. 工业化进程中的英国工人状况。不同类型的史料具有不同的史学价值,同时还可以传递出不同的历史信息。根据研究主题运用史料论证问题是史学素养的重要体现。
材料一英国各地工人工资水平波动趋势图
材料二英国人口统计表
材料三
材料四
材料五 必须为男女两性儿童安排分别的宿舍,并有足够数量的床铺。决不允许超过12小时的最高限度,吃饭时间不计在内。 工作决不允许延长到晚上九时以后,亦不得在早上六时以前开始。
——摘自《1802年英国工厂法》
材料六 漫步全城,工厂一间接着一间,那里成千上万的工人在机器震耳的隆隆声中,一年到头日夜都在机械地开动着这庞然大物的机器男人、女人、小孩在潮湿的空气中蠕动。他们的衣服都很肮脏,许多孩子都是光着脚;面目瘦削而带愁容;多么阴森的街啊。
——1860年代法国文学家泰恩旅英时的所见
问题
(1)如果你要研究“工业化进程中的英国工人状况”这一问题,上述材料中,你将优先选择哪三则材料,说明理由。
(2)请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工业化进程中的英国工人状况”问题的看法。
(2023上·广东东莞·高二校联考期中)
18.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展。与封建制度比较,资本主义制度是巨大的历史进步。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曾预言,新的革命高潮很快还会到来,无产阶级将获得最终胜利。但是,1895年恩格斯又写道:“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
——摘自1994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第43题
回答:
(1)试结合19世纪50、60年代欧洲大陆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基本原因和性质,阐述对恩格斯这一结论的理解。
(2)恩格斯观察历史的主要着眼点是什么?对原先的结论进行修正,说明了什么?
(2024上·辽宁丹东·高二统考期末)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女作家伊丽莎白……盖斯凯尔于1855年创作了长篇小说《南方与北方》,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工业革命中的一些重要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玛格丽特,一个从小在温暖舒适、充满田园风光的英国南部长大的姑娘,随父母一起搬到了英国北方的一个工业小镇。这个北方小镇,到处是脏乱不堪的街道和迫于生计的穷苦工人,以及环境极其恶劣的纺织工厂。在这里,玛格丽特必须整天面对粗俗的工人、棉絮飞舞的纺织工厂。玛格丽特遇见了白手起家的年轻的纺织工厂厂主约翰·桑顿,约翰·桑顿傲慢无礼,对待工人的苛刻方式让玛格丽特极其反感。但两人在争吵中逐渐了解对方,最终结为连理。
——整理自【英】伊丽莎白·盖斯凯尔《南方与北方》
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2023上·广东深圳·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什么是美育?近现代以来国内外不少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美育理论认为
一、“美”具有阶级性,多维性。
二、“美”是具体的环境和历史阶段的产物。
三“美”具有人民性和实践性。
论证上述材料所示马克思主义美育理论。(要求:运用具体史实,对材料所示一点或整体展开论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根据材料“1500年至1750年间英国农业劳动力和城市工人的日收入水平波动趋势图”可知,1650年至1750年之间,英国工人的工资普遍较高,手工工场的成本加大,为获取更多的利益,要求改进生产工具,提高生产技术,提升生产效率,这就成为推动工业革命发生的重要诱因,D项正确;1550年至1650年间农场主和农业工人收入增高与英国的圈地运动相关,排除A项;1600年至1700年农场主收入的变化主要是因为新的生产关系出现,而非圈地运动导致其破产,排除B项;1650年至1750年间,不是在工业革命期间,排除C项。故选D项。
2.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工厂制度将工人和生产资料集合在一起,细化分工,严格管理,使用机器,实现了批量生产,极大提高生产效率,D项正确;工厂制度属于生产组织形式,不属于国家治理模式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工厂制度下资本家和工人的收入情况,不能得出社会贫富分化加剧,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工厂将科学理论转化为技术应用于生产,排除C项。故选D项。
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00年至1953年(美国、英国、德国、中国)。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后期,英国发生工业革命,至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制造业总产量超过了中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工业发展迅速,到二战结束时,已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1870年德国统一后,工业化进程加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工业化水平迅速增长,1750年前后中国处于康乾盛世,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一,鸦片争后,中国沦为西方的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中国生产总值迅速下降,因此材料是制造业总产量的世界份额变化情况,B项正确;近现代中国没有殖民地,排除A项;鸦片战争前的中国闭关锁国,对外贸易额不可能如材料中的“33.3”那么高,排除C项;材料与白银储存量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793年美国。据材料,1793年美国出台《专利法》规定:掌握的技术的海外人员可以成为美国公民,并获得专利权保护。这有利于吸引掌握技术的欧洲移民赴美和欧洲技术在美国的推广,有利于打破欧洲技术优势,C项正确;垄断组织的产生是在19世纪末,排除A项;材料所述为美国的专利政策,“自由主义”所指不明,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中的规定主要是为了引入外国技术和人才,而非鼓励国内技术研发,排除D项。故选C项。
5.A
【详解】根据材料“对企业家而言,从没有比19世纪70年代初期更令人兴奋的经济发展期”“在南海岛屿的土著中出售我们的鞋油”等信息可知,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繁荣,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工业革命的扩展增强了人们的信心,A项正确;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使用情况,排除C项;工业革命加大了落后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阻力,排除D项。故选A项。
6.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70年代(法国)。根据材料“其中雇佣1-2人的企业多达数十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70%以上,而雇佣1000人以上的企业只有100多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的小企业数量多,大中型企业较少,企业经营分散,不利于新技术的推广使用,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关于工业资金匮乏的相关论述,排除B项;法国国内的消费市场并不会因小企业数量的多少而被限制,排除C项;小企业数量多并不是影响工业劳动力供应的主要因素,排除D项。故选A项。
7.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和印度。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1500—1700年间,欧洲和印度的GDP总量基本相同,从1820年以后,欧洲GDP迅速增加,远超印度,1500-1900年印度人均GDP没有显著增长,欧洲在1820年后有了大幅度增长,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欧洲开展了两次次工业革命,采用机器生产,而印度依然是传统的手工生产,A项正确;西方国家对印度的殖民掠夺不是差距拉大的最主要原因,排除B项;文化程度与GDP总量的差距没有必然关系,排除C项;欧洲GDP总量远超印度是因为工业革命的开展,生产方式的变革,与自然经济对工业文明的抵制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9年至1909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从1899年到1909年,日本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日本陆海军军工厂职工数、机械马力数大幅度增长,增强了日军的军事实力,推动了日本实施对外侵略扩张战略,B项正确;材料仅体现了日本陆海军军工厂职工数、机械马力数,不能反映了整个工业体系的情况,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日本陆海军军工厂职工数、机械马力数存在一定差距,“陆海军均衡发展”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材料为不同年份日本陆海军军工厂职工数、机械马力数对比图,未体现官僚寡头掌权,排除D项。故选B项。
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0世纪之交(德国)。根据材料“德国工业中心被灰黄色的烟幕所笼罩,煤烟造成植物枯死,晾晒的衣服变黑,即使白昼也需要人工照明,德国工业区的河流也变成了污水沟”可知,德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导致生态环境污染严重,B项正确;材料强调当时德国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工业化的高度发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基础建设,“城市基础建设落后”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强调当时德国环境污染问题严重,未体现政府缺乏对民生的关注,排除D项。故选B项。
1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近代英国。据材料,英国工人曾试图通过议会斗争的方式争取普选权,但遭到议会的否决而失败,表明议会斗争的方式具有局限性,无产阶级不可能通过单纯的议会斗争和和平方式夺取胜利,B项正确;材料表明单纯的议会斗争不可能成功,而非工人运动不可能成功,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英国革命的多个阶段,也看不出渐进性,排除C项;资产阶级的议会不可能通过让无产阶级夺权的决定,这是由于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阶级性,而非不完善,排除D项。故选B项。
11.A
【详解】根据题干在19世纪初的工人运动中男性占据主导地位,他们认为女性在工厂工作有损妇女形象,他们向资本家提出工资诉求的依据是男性气概和家庭地位,说明此时期工人运动中工人的斗争缺乏科学理论指导,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19世纪初传统的社会结构发生改变,但没有达到瓦解的程度,排除B项;题干中男性以女性在工厂务工有损妇女形象作为斗争的理由,但没有体现女性社会地位的下降,且根据所学知识,伴随着女性大量进入工厂,经济地位的提升推动了社会地位的提升,排除C项;题干体现的是男性工人向资本家提出诉求,没有体现贫富分化的加剧,排除D项。故选A项。
12.B
【详解】由材料“19世纪中叶,两位年轻德国家撰写了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及所学知识可知,该纲领是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联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B项正确;马克思创立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的秘密,排除A项;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揭示了物质资料生产在社会生活中的决定作用,并论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排除C项;列宁洞悉了帝国主义时代社会新特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列宁主义,排除D项。故选B项。
13.A
【详解】本题是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1年世界近代史。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巴黎公社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A项正确。巴黎公社只是无产阶级独自发动的运动,排除B项;巴黎公社运动没有实现工农联盟,排除C项;巴黎公社没有触及农民的土地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
14.A
【详解】从材料的内容可以看出,巴黎公社革命运动使德国的政策发生了变化,德国通过一系列的措施,缓和社会矛盾,从而更好地巩固资本主义制度,这反映出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较大,A项正确;当时德国还没有建立 社会保障体系,因此不存在完善的说法,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民主法治,更不能说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合理实践,排除CD项。故选A项。
1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材料“英国工人提出的对普选权的要求以及使普选权不致成为空想的那些条件,都遭到议会的否决”体现的是英国工人阶级试图通过议会维护自身权益,但是却遭到议会的否定,说明议会斗争的方式具有局限性,B项正确;工人运动失败的必然性在于资本主义发展不成熟,工人阶级力量不足,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但材料未涉及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议会改革,强调的是议会斗争的局限性,排除C项;资产阶级代议制度虽然有待完善,但是材料主旨强调的是马克思认为英国议会斗争的局限性,排除D项。故选B项。
1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48年欧洲。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随着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巴黎公社运动在1871年5月28日宣告失败,经济政治形势发生巨大变化,资本主义发展正处于上升阶段,无产阶级暂时无法完成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任务,因此恩格斯对《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奋斗目标的调整是根据无产阶级革命实践而进行的,B项正确;调整“最近目的”的做法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局限性的体现,排除A项;调整“最近目的”说明马克思主义者根据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对奋斗目标进行调整,而非自我革命,排除C项;巴黎公社运动带来的教训只是促进“最近目的”调整的原因之一,从属于B项,排除D项。故选B项。
17.(1)材料:研究“工业化进程中的英国工人状况”这一问题,我要选择的三则材料是材料一,材料四,材料六。
理由:因为材料一、反映了工业化背景下工人的工资水平;材料四反映了工业化中童工的使用;材料六进一步反映了工人工作的恶劣环境。三则材料与英国工人的状况有直接关系。
(2)工业化进程一方面是社会的进步,是生产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与生产效率的极大提高相比,工人阶级的工资提高幅度不是很不大,且工作环境极其恶劣;工业化是以牺牲工人的健康和利益为代价;对童工的使用,极大地损害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详解】(1)材料: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根据题意要求,选择材料时,要紧扣“工业化进程中的英国工人状况”这一主题,结合六则材料内容,应选择材料一,材料四和材料六。
理由: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根据材料可知,对几则材料的具体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可知,上述三则材料都反映了工业化背景下工人的状况,如工资水平、工作环境等。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表达看法时要客观辩证的看待工业化,一分为二,围绕“工业化进程中的利与弊”,根据材料和所学,从工业化的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评述即可。例如:积极方面可从工业化进程是社会的进步,是生产力的提高等方面分析;消极方面可从与生产效率的极大提高相比,工人阶级的工资提高幅度不是很不大,且工作环境极其恶劣;工业化是以牺牲工人的健康和利益为代价;对童工的使用,极大地损害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等方面分析。
18.(1)理解: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欧洲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迅速的发展。但是,俄国的农奴制度,德、意政治分裂的局面仍然是严重的障碍。因此,导致了俄国废除农奴制度、德意志统一、意大利统一,这些事件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运动。这表明,那时历史运动所要解决的主要课题,是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而不是铲除资本主义本身。恩格斯的结论完全符合实际情况,是正确的。
(2)着眼点:恩格斯着眼于生产力的发展,观察和分析了历史的演进。说明:A.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B.恩格斯坚持以实事求是,修正错误的科学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学说。
【详解】(1)本题是说明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50、60年代的欧洲。根据材料“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曾预言,新的革命高潮很快还会到来,无产阶级将获得最终胜利。”“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及所学可知,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欧洲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迅速的发展。但是,俄国的农奴制度、德意志和意大利政治分裂的局面仍然是严重的障碍。因此,导致了俄国废除农奴制度、意大利统一、德意志统一,这些事件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运动。这表明,那时历史运动所要解决的主要课题,是为资本主义继续发展扫清障碍,而不是铲除资本主义本身。恩格斯的结论完全符合实际情况,是正确的。
(2)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90年代的欧洲。第一小问着眼点根据材料“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可知,恩格斯着眼于生产力的发展,观察和分析了历史的演进。第二小问说明,结合所学可知,恩格斯修改原先的结论说明,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也说明恩格斯坚持以实事求是、修正错误的科学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学说。
19.示例一:情节:玛格丽特,从充满田园风光的英国南部随父母一起搬到了英国北方的一个工业小镇。
历史现象: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
概述和评价:18世纪中期在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大量人口从农村迁移到城市,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伦敦等大城市工业人口猛增,但城市规划落后,工人的生活环境相当恶劣;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
示例二:情节:而这个北方小镇,到处是脏乱不堪的街道和迫于生计的穷苦工人,以及环境极其恶劣的纺织工厂。
历史现象:工业革命带来环境恶化和工人贫困。
概述和评价:19世纪中期开始的工业革命,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但同时带来了环境污染,医疗、居住等一系列问题,无产阶级的生活状况日益恶化,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也日益尖锐。
提取其他情节约翰桑顿对待工人的苛刻方式让玛格丽特极其反感。(历史现象:资产阶级与工人的矛盾)
在这里玛格丽特遇见了年轻的纺织工厂厂主约翰桑顿。(历史现象: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两人在争吵中逐渐了解对方,最终结为连理。(历史现象:工业革命带来的观念的改变)
玛格丽特,从充满田园风光的英国南部随父母一起搬到了英国北方的一个工业小镇。(历史现象:工业革命促进了乡村的改变)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工业革命时期(英国)。
首先,根据材料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情节,总结出它所反映的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历史现象。如提取情节:玛格丽特,从充满田园风光的英国南部随父母一起搬到了英国北方的一个工业小镇。结合材料“盖斯凯尔于1855年创作了长篇小说《南方与北方》”,可知反映了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
然后,结合工业革命的发生,对城市化的影响进行概述,即18世纪中期在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大量人口从农村迁移到城市,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最后从正反两方面总结影响,积极方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消极方面:伦敦等大城市工业人口猛增,但城市规划落后,工人的生活环境相当恶劣;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要做到准确全面。
20.观点:审美教育是具体的环境和历史阶段的产物。
论证:马克思主义美育理论认为“美”具有阶级性,多维性,是具体的环境和历史阶段的产物,具有人民性和实践性。19世纪的欧洲,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同时也导致了社会分工的细化和劳动的异化。人们开始反思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寻求新的社会理想和价值观念。在这样的背景下,马克思提出了自己的美育思想,强调审美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可以培养人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能力,帮助人们认识和改造社会现实。如,英国议会制度弊端暴露,进行议会改革,逐渐完善资本主义制度,法国在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的情况下,爆发巴黎公社运动,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总之,马克思美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与当时欧洲的社会、文化背景密切相关,是具体的环境和历史阶段的产物。加强对审美教育的实践探索和创新,可以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帮助人们认识和改造社会现实,促进社会的进步。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代世界。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首先,阅读材料,拟定论题,由“对材料所示一点或整体展开论证”可知,可以选取马克思主义美育理论中的一个主张论证,如审美教育是具体的环境和历史阶段的产物。
然后,结合材料所示马克思主义美育理论的内容“马克思主义美育理论认为‘美’具有阶级性,多维性,是具体的环境和历史阶段的产物,具有人民性和实践性”,据所学,马克思主义美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所以可以结合所学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析背景原因,19世纪的欧洲,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同时也导致了社会分工的细化和劳动的异化。人们开始反思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寻求新的社会理想和价值观念。在这样的背景下,马克思提出了自己的美育思想,强调审美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可以培养人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能力,帮助人们认识和改造社会现实。如,英国议会制度弊端暴露,进行议会改革,逐渐完善资本主义制度,法国在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的情况下,爆发巴黎公社运动,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最后,总结升华,马克思美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与当时欧洲的社会、文化背景密切相关,是具体的环境和历史阶段的产物。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纲要下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测试卷B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