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单元提升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单元专项提升
传统意义上的世界历史,是以欧洲为中心的。自公元五世纪开始,世界许多国家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先后进入中古时代(5-15世纪),也被称为封建时代,其社会发展呈现出各自的特征。
政治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开始进入封建社会。西欧推行封君封臣制度,王权专制、城市自治和教会神权统治并存;拜占庭和俄罗斯两大帝国文明得以发展,《查士丁尼法典》名噪一时。西亚的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先后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南亚的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先后兴起;东亚的日本经过大化改新步入封建时代,12世纪末进入幕府政治时期;朝鲜半岛则先后出现了新罗、高丽王朝和朝鲜王朝。东非出现了阿克苏姆王国和其他一系列国家;西非地区,加纳、马里、桑海先后崛起;南非的津巴布韦一度兴盛。古代美洲的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是三大著名的印第安文明。
经济 西欧封建庄园经济盛行,城市工商业日益繁荣。拜占庭帝国工商业繁荣,阿拉伯帝国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发展,奥斯曼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南亚的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农耕经济繁荣,东亚的日本和高丽均实行土地国有。古代非洲和美洲均培育了一些重要的农作物,但农业总体落后,东非和西非的一些国家对外贸易发达,美洲地区经济发展缓慢。
思想文化 中世纪的西欧城市大学得以发展,但基督教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拜占庭、阿拉伯、奥斯曼等帝国的文化各有特色,都城往往成为文化交流中心。笈多帝国时期,印度教逐渐发展成为印度的主要宗教,东亚的日本和朝鲜半岛则逐渐成为"中华文化圈"的组成部分。古代非洲的廷巴克图成为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美洲三大印第安文明均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成就。
时代趋势 中古时期的世界,一方面,明显呈现出文明多元性的特点;另一方面,这些文明成就对当时的世界文明交流及后来文明的发展均提供了丰富的借鉴。
中古时期欧洲、亚洲的主要经济、政治制度
西欧 政治制度 庄园经济下的农奴制;封君封臣制
土地制度 采邑制度
俄罗斯 中央 伊凡四世开始沙皇专制制度,颁布新法典,改组中央机关,镇压大贵族,巩固和强化中央集权
地方 实行“特辖领地制”,将全国划分为特辖区和普通区加以管理;组建特辖军团;农奴制进一步加强
阿拉伯帝国 政治制度 哈里发集政治、军事、宗教大权于一身;下设各部大臣,辅助哈里发分掌行政、财政和宗教等各方面事务
土地制度 封建土地国有制
奥斯曼帝国 政治制度 最高统治者是苏丹,是宗教领袖、国家和军队的主宰、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
土地制度 封建土地国有制
德里苏丹国 政治制度 中央 最高统治者称苏丹,握有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
地方 地方划分行省,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
日本 庄园领主制、幕府统治下的幕府体制
1.下表所示为某校学生整理出的知识卡片。据此可知,该卡片探究的主题是( )
A.西欧中古时期的封建生产关系 B.俄国伊凡四世的特辖领地制
C.拜占庭帝国内的复杂社会关系 D.奥斯曼帝国苏丹的经济特权
2.下图为古代曾出现过的一些著名帝国示意图。这些帝国都( )
A.实行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 B.主动与中国建立了密切联系
C.控制了东西方的贸易商路 D.建立了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3.日本孝德天皇发布了著名的“改新之诏”,其中有“改去旧职,新设百官及著位阶,以官位叙”,并有“凡位有贵贱,官有高下,阶贵则职高,位贱则任下,官位相当,各有等数。凡臣事君……得爵位然后授官”。据此可推知,当时日本( )
A.照搬照抄了唐朝制度 B.推动了幕府统治的建立
C.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 D.消除了地方的割据势力
【易错易混点一】
中国分封制与西欧封君封臣制度的区别
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是先有封地,后有爵位,各级封建主只效忠直属上级,各级之间无效忠关系。土地继承虽有严格的长幼制度,但女儿或外戚也有继承权,等级相对松弛和自由,领主之间主要是经济从属关系。而中国的分封制是先有爵位,后有封地,各级贵族均要效忠天子,土地及财产严格按照宗法的父系血缘关系来继承,等级森严,大小宗之间主要是政治隶属和家族等级关系。
4.美国学者斯垂尔认为,只有政府权力依附于领主权及封土实现之时,才可以说充分发展的封建主义在西欧出现了;英国学者梅特兰还认为,领主权尤其是领主的司法权是西欧封建主义一切现象的深刻根源。这说明( )
A.封建制度是政府权力的前提 B.领主权是封建制形成的关键
C.领主权过重威胁了中央集权 D.司法权是领主最核心的权力
【易错易混点二】比较11世纪中国和西欧城市的不同
西欧中古时期的城市,一开始主要由庄园中逃亡的农奴、手工业者作为主要居民。城市的布局一般中心是广场,是商品交易集会之处,是生产城市。中国的城市商业则是附属产物,基本上是消费城市。在西欧城市中,市民经过斗争获得自治权。中国是中央集权制国家,城市受到政府严格控制,无自治权。
5.图为中世纪西欧大学的兴起分布示意图。大学的兴起( )
A.旨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 B.推动了学术研究和教育世俗化
C.为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D.开始动摇基督教神学统治地位
【易错易混点三】领主、农民和农奴
领主是封建社会中受封领地或采邑的封建主;农民是自由人的法律地位,并服劳役;农奴是非自由人的法律地位,自备工具,服劳役。
【易错易混点四】东汉庄园、日本庄园和西欧庄园
比较项 东汉田庄 日本庄园 西欧庄园
形成时间 东汉后期(2世纪末3世纪初) 10世纪 9世纪
背景 中央集权衰弱,黄巾军起义,豪强势力膨胀 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土地私有制得到发展 封建制形成
土地来源 世袭、朝廷封赐、购买、兼并 侵占和开垦 受封、世袭、联姻等方式
剥削方式 土地全部归庄园主,破产流亡的农民依附在庄园中,世代为庄园主劳作,无须负担国家租税 土地属于庄园主,庄民以家族为生产单位,上交领主和国家租税 土地分领主自营地和农奴份地。农奴无偿为领主耕种自营地
主要特点 建立起拥有一定政治、经济、军事权势的乌堡庄园;自给自足 贵族及庄园领主为保护财产,豢养武士 庄园主拥有多处庄园,管理采用层层管理模式,不越级插手下一级的管理
影响 加速了国家的分裂,进入三国时期 武士集团形成,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兴起
【易错易混点五】对中古时期欧洲教权与王权的关系把握不准
王权与教权的斗争合作贯穿中古时期的欧洲历史,世俗化的教会同世俗贵族经常处在激烈的竞争中。在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罗马教廷虽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实则王权与教权存在互相支持、利用竞争的关系。
6.公元8世纪,法兰克王国宫相丕平在教皇的支持下夺取了王位。丕平继位后,帮助教皇打败了他的敌人,并将意大利半岛中部包括罗马城在内的土地赠送给教皇,史称“丕平献土”。丕平献土说明( )
A.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借此加强对教会的控制
B.基督教会与封建势力是相互支持、利用的关系
C.西欧采邑制度的建立逐步强化了封建等级制度
D.罗马教皇始终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实际统治者
【易错易混点六】印度教和佛教
印度教以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为三大纲领,夹带着浓厚的神权色彩;佛教却否认印度教原有的万能之说,主张四性平等,人人皆有佛性,以现实人生的考察着重实际的修持与体证。于是,两教不同的诉求方式形成各自独特的思想体系。
【易错易混点七】隋唐时期的中国对东亚的影响
影响途径:各国派使者或学者来华学习。
影响内容:政治上,仿照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有的国家实行科举制;经济上,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推行土地国有制,加强国家对土地和农民的控制,以此扩大国家税源;文化上,以汉字为基础,创造各民族国家文字;教育上,以儒家经典为教材,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儒学教育机构;社会习俗上,儒家思想渗透到社会意识形态和生活习俗中,衣食住行都受中国的影响。
罗马法
1.发展历程
三个阶段 发展原因 作用
习惯法—成文法(前5世纪)《十二铜表法》 习惯法的局限性;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 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平民利益得到一定保护
公民法—万民法(公元前3世纪至3世纪) 商品经济发展;疆域不断扩大;政治统治的需要 巩固罗马帝国统治,促进罗马帝国繁荣
民法大全(6世纪) 皇帝支持;法学家编纂;与时俱进, 不断调整 罗马法系统化、系统化和法典化,体系最终完备
2. 特点
从形式上包括习惯法和成文法;从结构上分为公民法和外民法。其核心内容是调整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提倡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渗透着自然法的法理精神。
3. 评价
积极: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利于调整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罗马的统治。近代时期,资产阶级利用和发展罗马法中的思想和制度,作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重要影响。
消极:实质上是为保障和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时期,真正地确立起几千年的华夏文明的法制传统。西周提供了“礼”,一种带有强烈伦理色彩的习惯法,经儒家学说理论化而系统完善;秦汉提供了“律”,一套以惩罚为主的严格的行为规则,经历朝修订与注疏而至大备。但是,“礼”与“律”只是掌权者统治民众的工具。与皇帝的意志相比,它可随意被更改;与民间情理相比,它可常常被遗弃。它借以施行的力量,不是基于永恒的正义,而是基于可怖的暴力。
——摘编自焦峰《契约精神的自然法背景》
材料二 古罗马人在文化方面原创性的东西不多,但他们的法学理论却成熟完备,丰富精深,西方现代立法理论三个最重要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契约自由和财产所有权不容侵犯,在古罗马法中均有充分体现,它们在罗马社会生活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罗马法律之所以能超越古代东方乃至古希腊的关键在于,古罗马文明实际上融合了数百个民族与国家的文化与观念。
——摘编自陈刚《自然法·所有权·契约观念——罗马法的精神》
(1)根据材料一、二回答,与秦汉相比,古罗马法律的特色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罗马法律不断发展的原因。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由材料“居民均是领主的佃户......”可知领主与佃户的关系,因此,其体现的是西欧中古时期的封建生产关系,A项正确;为铲除贵族分裂势力,伊凡四世实行了特辖领地制,即把全国分为普通区和特辖区,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复杂的社会关系,排除C项;苏丹是奥斯曼帝国的君主,与材料“居民均是领主的佃户......”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2.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大帝国,这些帝国都建立了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D项正确;亚历山大帝国不属于政教合一,排除A项;亚历山大帝国未与中国建立了密切联系,排除B项;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商路并对过境商品征收重税,其他帝国不符合,排除C项。故选D项。
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日本。据材料“凡臣事君……得爵位然后授官”并结合所学可知,日本实行大化改新,建立的新的封建官僚体制,爵位与官职对应,有高低之分,但都是为天皇服务的,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C项正确;材料中日本官制改革仿效唐朝的政治制度,不是照搬照抄,排除A项;幕府统治在日本确立是在12世纪,排除B项;“消除”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4.B
【详解】根据材料“只有政府权力依附于领主权及封土实现之时,才可以说充分发展的封建主义在西欧出现了”,说明领主权在西欧封建主义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根据材料“,领主权尤其是领主的司法权是西欧封建主义一切现象的深刻根源”,说明领主权及其中的司法权对于封建主义的重要性,B项正确;A项因果倒置,材料说的是只有当政府权力依附于领主权时,真正的封建主义才产生,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到中央集权,排除C项;材料阐述了司法权对于封建主义的作用,但没有说司法权在领主各项权力中的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
5.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目的题和影响题。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据图示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中世纪大学的兴起,推动了数学和自然科学、学校教育、医学和法学等领域的进步,涉及学术研究与教育世俗化,B项正确;继承和发展古希腊罗马文化,是手段,并不是主要目的,排除A项;仅从材料图示,无法得出其对民族国家形成的影响,排除C项;开始动摇基督教神学统治地位,是在文艺复兴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6.B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丕平献土”,加强了国王和教会的联系,使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说明基督教会与封建势力是相互支持、利用的关系,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基督教会与封建势力是相互支持、利用的关系,非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借此加强对教会的控制,排除A项;采邑制, 西欧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之一,是中世纪在西欧实施的一种土地占有制度。材料未涉及采邑制度,排除C项;D项错在始终,伴随着西欧民族国家的兴起,教皇的地位受到冲击,排除。故选B项。
7.(1)特色:法学理论成熟完备;具有平等法律观;私法发达。
(2)原因:古罗马对其他民族和国家法律的借鉴和融合;平民及被征服者的不断斗争;商品经济的发达。
【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罗马。
特色:由材料二“古罗马人在文化方面原创性的东西不多,但他们的法学理论却成熟完备”可得出:法学理论成熟完备;据材料“西方现代立法理论三个最重要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契约自由和财产所有权不容侵犯,在古罗马法中均有充分体现。”可得出:具有平等法律观,私法发达。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罗马。
原因:由材料二“罗马法律之所以能超越古代东方乃至古希腊的关键在于,古罗马文明实际上融合了数百个民族与国家的文化与观念。”可得出:古罗马对其他民族和国家法律的借鉴和融合;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可归纳为:平民及被征服者的不断斗争;商品经济的发达。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单元提升(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