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该法令的内容肯定不包括( )
A.农奴可自由转换职业
B.农奴可以改变身份
C.农奴可通过赎买获得一份土地
D.取消农奴所负担的一切义务
2.“除特许船以外,严禁其他船只驶往外国;除特许船以外,不得派遣日本人至外国……禁止官吏在长崎码头直接购买外国船之货物。”材料反映了19世纪中期的日本( )
A.已与外界完全隔绝 B.被迫开放港口
C.幕府统治发生动摇 D.推行锁国政策
3.1700﹣1725年间,俄罗斯的工厂数量从21家发展到221家,其中86家为冶金、金属加工、枪炮制造企业。全俄工业产量增加了7﹣10倍,金属产量上升到世界第一位。1724年,俄罗斯全年进口额为210万卢布,出口额为420万卢布,出口产品中52%为制造品,48%为原料。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工业革命的推动 B.彼得一世改革的推动
C.推行农奴制改革 D.农奴劳动积极性提高
4.“约200万人曾在联邦政府军中服役,1864﹣1865年达到了顶峰,约有100万士兵。”“只有约90万士兵曾经陆续在美国南方军队作战,它的最大兵力从没有超过464500人——这是1863年晚些时候达到的最高峰,从此人数就缓慢地减少了。”以上材料可以用来佐证( )
A.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的必要性
B.外部势力的介入作用明显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影响
D.科技应用于战争影响巨大
5.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掀起了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下列有关该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拉丁美洲是指今天的南美洲地区
B.运动前绝大部分处于英国的殖民统治之下
C.领导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D.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下爆发
6.美国内战初,林肯只坚持“根据宪法原则”进行战争,而不提奴隶制存废之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共和党内的激进派强烈要求扩大战争目标,主张马上宣布废除奴隶制;不少地方的群众也纷纷举行集会、游行,向政府递交请愿书,要求解放黑奴。于是,林肯政府审时度势,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由此可见,该宣言的发表( )
A.扭转了战争的被动局面
B.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支持
C.顺应了国内进步力量的要求
D.扩大了南北内战的规模
7.社会转型是指一个国家的社会模式全方位、革命性的质变,也就是这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下列选项属于“社会转型”的是( )
A.彼得一世改革 B.美国南北战争
C.1861年农奴制改革 D.罗斯福新政
8.《论西蒙 玻利瓦尔》一文认为,“玻利瓦尔的伟大并不在于他白璧无瑕,而在于他完成了伟大的革命事业”。这里“伟大的革命事业”是指( )
A.推翻英国殖民统治 B.打垮西班牙殖民者
C.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9.俄国农奴制改革后,高额的赋税迫使农民纷纷试图以本地或外出务工、出卖牲畜和畜产品等方式,不断加入到商品货币关系来缓解经济压力。这实质上反映了( )
A.农奴制改革后农民的负担加重
B.俄国农业面临用地不足问题
C.农奴制改革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D.农奴制改革推动了经济转型
10.10月8日21时许,杭州亚运会闭幕式在《心心共相融》的嘉年华欢歌中结束,这意味着杭州第19届亚运会正式落下帷幕。闭幕式上,亚奥理事会代理主席辛格宣布下届亚运会将在日本名古屋举行,这也将是日本第三次主办亚运赛事。回望19世纪中期的日本,在明治天皇的改革措施中,哪一项对社会的进步和持续发展最为关键( )
A.宣布实行废藩置县 B.废除土地买卖禁令
C.大力发展近代教育 D.继续推行征兵制度
11.彼得一世组织人员翻译外国书籍,引进专家和派遣留学生,建立了科学院和各种学校,并亲自去英国和荷兰学习造船技术。这表明彼得一世( )
A.重视学习西方科技
B.建立起了中央集权制度
C.鼓励发展海外贸易
D.提倡学习西方生活方式
12.1869年,在东京与横滨间架设了第一条有线电报,1872年,在这两座城市间又建成了日本第一条铁路。到1891年,已建成国营铁路551英里,私营铁路1165英里。这表明日本明维新( )
A.注重基础设施建设
B.改变了日本民众生活方式
C.重点发展城市经济
D.使日本成为资本主义强国
13.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农民的赎金为发展工业积累了资本,农民在法律上获得解放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自然经济的瓦解扩大了国内市场。以上材料说明1861年农奴制改革( )
A.使俄国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路
B.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
C.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
D.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14.19世纪60年代以后,俄国贵族所掌握的土地越来越少。许多贵族失去土地后流入城市,从事各种各样的职业,如国家公职人员、工商业者、自由职业者、工人、农民、手工业者等。这反映了俄国农奴制改革( )
A.引发了社会结构的调整
B.满足了资本主义劳动力需求
C.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D.适应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15.林肯在一次讲演中说:“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由此可见,林肯在内战中的首要目标是( )
A.废除黑人奴隶制
B.维护国家统一
C.保护黑人奴隶制
D.保护北方资产阶级利益
16.一个生前颠沛流离的狂热的荷兰画家,在他的手稿中写道:“常常觉得自己无比富有,当然不是指金钱方面,而是我有幸找到了自己的事业。”他试图用绚烂至极的向日葵来留住最为辉煌的人生瞬间。他是( )
A.梵高 B.米开朗琪罗
C.拉斐尔 D.达 芬奇
17.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运用资金尽可能地进行科学技术研究,尽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好以科学为基础的工业,把工业领导权交给科学家而不是金融家,实现了国家的崛起。德国的崛起体现了( )
A.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B.垄断组织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C.科技发明来源于工匠实践经验
D.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的推动
18.文学艺术是时代特征的体现。其作品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的作家是( )
A.巴尔扎克 B.列夫 托尔斯泰
C.莫泊桑 D.雨果
19.牛顿通过论证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与他的引力理论间的一致性,消除了对太阳中心说的最后一丝疑虑,并推动了科学革命,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了一大步。材料旨在强调( )
A.科学技术促进社会发展
B.科学理论推动认识更新
C.科学思想摆脱神学束缚
D.科学革命改变客观世界
20.探明了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续性,提出进化论观点的科学家是( )
A.牛顿 B.法拉第 C.诺贝尔 D.达尔文
21.“科学研究的突破并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推动了电力工业、石油化学工业、汽车工业等新兴产业部门的诞生。”这一现象发生在( )
A.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B.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22.某历史杂志世界近代史专栏展示了下列内容,据此推断专栏的标题是( )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封面 《物种起源》手稿 《战争与和平》封面 绘画《向日葵》
A.近代科技与文化的发展
B.多彩的近代艺术宝库
C.战争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D.生物科学的重大突破
23.“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掉到地上?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会升起落下?这些在今天看来非常简单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最早对上述问题作出科学解答的是( )
A.牛顿 B.达尔文 C.瓦特 D.达 芬奇
24.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步的思想意识给了他极大启发,从而奠定了他的人文主义世界观基础——深信人类的平等,追求正义和个性的自由,憎恨封建专制的压迫。“他”由此创作出 ( )
A.《物种起源》 B.《战争与和平》
C.《英雄交响曲》 D.《高老头》
二、综合题
25.探究大国崛起,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日本在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世界史 近代史稿》
(1)材料一中日本在19世纪中叶进行的社会变革指什么?列举这次“社会变革”在经济方面的措施。
材料二:
(2)分析材料二中,美国从1870年到1913年工业生产总值比重的发展趋势有什么变化?这一变化得益于美国哪一政治事件?
材料三:今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40多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波澜壮阔,取得了巨大成就。总结成功经验,关键一条就是我们坚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论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2018年)
(3)材料三认为我国改革成功的关键经验是什么?这一经验是在中国的哪一次会议上明确提出的?
(4)综合以上材料,分析美国、日本和中国等大国崛起的因素有哪些?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07﹣1733年,英国在东起大西洋沿岸,西到阿帕拉契亚山脉的狭长地带建立起13个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主要集中在北部的4个殖民地,1643年,它们被联合称为新英格兰。这里的大商人从事黑奴贩卖活动,从中获取了巨额利润,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造船和冶铁业是这里重要的工业部门。18世纪中叶以后,英国加强了对北美殖民地的掠夺和控制,双方矛盾日益尖锐,最后爆发独立战争。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分析美国爆发独立战争的根本原因,并指出其摆脱危机的方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叶日本面临的危机,并指出其摆脱危机的方式。
(3)综上所述,指出美日面临的共同问题,并谈谈你从美日发展中汲取到的一条智慧。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中的经济形态。克里木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10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些。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
材料二:日本明治政府曾以公历取代农历,用元旦代替春节,改革服饰、发式和饮食习惯等。一开始,“欧化”铺天盖地。但是,这样的“欧化”很快被“日本化”回潮所压倒,尤其是思想界……被称为日本“资本主义之父”的涩泽荣一,则从《论语》里寻找儒家伦理与资本主义的结合点,提出了著名的“论语加算盘”即“道德经济合一”论。这种社会大转型过程中的文明与文化“离异”与“回归”现象,在东亚具有普遍性。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明治维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治维新的主要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19世纪中期世界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
28.创新促进发展,科技引领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89年瓦特得到了万能蒸汽机的专利权。这种机器很快在全国广泛应用。除用在纱厂之外,还应用到冶金厂、面粉厂,并在后来应用到运输业中,导致了运输工具的改进。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迈克尔 法拉第是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也是著名的自学成材的科学家。生于一个贫苦铁匠家庭,仅上过小学。1831年,他作出了关于电力场的关键性突破,永远改变了人类文明。他被称为“电学之父”。
——摘编自《科普中国网》
材料三:电的发明和应用,打开了解放生产力的大门,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与第一次技术革命截然不同,第二次技术革命完全是在近代科学理论直接指导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科学通过先进的技术直接地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从而为工业开辟空前广阔的领域和提供空前的发展速度。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材料一陈述的内容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有什么意义?
(2)材料二中的科学家“关于电力场的关键性突破”是指他作出的什么贡献?哪种机械进入生产领域之后,电力才开始作为动力带动机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在“第二次技术革命”时期,发明耐用白炽灯泡的发明家是谁?材料三中所“开辟的一个新的时代”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三归纳“第二次技术革命”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你能从中得到什么认识?
参考答案
1-10 DDBCC CCBDC
11-20 AABAB AAABD
21-24 CAAC
25.(1)明治维新;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2)工业产值迅速增长(或上升)。美国南北战争(或美国内战)。
(3)坚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1992年中共十四大。
(4)维护国家统一;进行适应国情的改革等。(言之有理即可)
26.(1)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
(2)面临沦为殖民地的民族危机;(明治维新)改革。
(3)民族危机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民族独立是经济发展的前提,要维护民族独立。
27.(1)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农奴的反抗斗争;亚历山大二世审时度势。
(2)特点:“欧化”和“日本化”相结合(答出学习欧美或欧化亦可);将儒家伦理与资本主义相结合。影响: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日本保留了封建残余、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3)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28.(1)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2)发现电磁感应原理;发电机。
(3)爱迪生;电气时代;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