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学年焦作市博爱一中高三(下)开学摸底考试
历 史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在试卷上作答无
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试卷满分 100 分,答题时间 90 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清朝初年,朝廷宣布禁止学者创立书院,纠众结社,表面上是不许“空谈废业”,实际上是不许
“集群作党”。于是乎,形成了与晚明截然不同的社会风气与文化氛围,知识界的活跃空气被禁锢
了,朝廷官员大臣的角色扮演多是“跪受笔录”,政治活动完全萎缩了。据此可知当时( )
A.加强政治文化专制统治 B.海禁政策空前加强
C.民族交流与融合被阻断 D.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1928 年 6 月,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共有 142 位代表出席大会,其中有表决权的 84 名代表
中,工人占 41 人;而六大选举产生的 36 名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中,工人占 21 名。这表明中国
共产党( )
A.受共产国际的影响 B.重视革命领导权问题
C.客观认识中国国情 D.吸取国民革命的教训
3.如表为 1950-1957 年我国农业合作化的发展演变情况(单位%)。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年 份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参加互助组合作社的农户占总农户的比重 10.7 19.2 40.0 39.5 60.3 64.9 96.3 97.5
其中:生产互助组 10.7 19.2 39.9 39.3 58.3 50.7 __ __
初级合作社 __ __ 0,1 0.2 2.0 14.2 8.5 1.3
高级合作社 __ __ __ __ __ __ 87.8 96.2
A.农村土地政策的演变具有渐进性 B.本质是农民私有土地的联合使用
C.土地改革与农业合作化齐头并进 D.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4.1979 年,深圳蛇口工业区的建设者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推动政府放
权,减少办事成本;注重人才开发和培养;形成高效科学的管理方式;等等。这些做法( )
A.建立了科学高效的现代企业制度 B.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C.促进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D.一定程度上挑战了传统经济观念
5.中世纪早期的英国,国王更多的是作为封建领主而存在,具有很强的封建属性。其名言“国王要
靠自己过活”,那一时期的民众所认同的更多的是与其有紧密联系的领主。到 11 世纪,英王威廉一
世以一场“誓忠会”改变了之前的附庸原则,确立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也是我的附庸”。这一举措
( )
A.摧毁封建守旧势力统治基础 B.成为君主立宪制度的渊源
C.为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 D.导致贵族特权被彻底铲除
6.乔治·威尔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865 年 4 月 11 日,美国总统林肯在白宫发表演讲,他
宣布欢迎南方各州重回联邦,但不久之后他就被刺杀了。约翰逊接任总统,他发表了大赦宣言,重建
南方各州”。这表明内战后的美国( )
A.南方与北方的争斗依然激烈 B.国家统一成为社会共识
C.推行“大棒加胡萝卜”政策 D.种族歧视现象已经终结
7.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核心是在欧陆各国实力均衡的情况下,英国保持“孤立”。一旦出现一
方力量打破平衡状态时,英国即放弃“孤立”,加入弱势一方对抗强势一方,重新回复均衡状态。下
图中,英国两度放弃“孤立”政策的时间标注是( )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8.1940 年前后,日本确立了一个新的经济运作模式,即所谓“1940 年体制”。有学者指出 20 世纪
50—70 年代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其间一度出现的“滞胀”现象,都与“1940 年体制”有关。据此
可推知,“1940 年体制”( )
A.源于苏联模式 B.依赖科技创新
C.注重政府干预 D.强调市场调节
9.据记载,宋代,尤其是在南宋时期,学者们对科举考试试卷选本中优秀诗文进行圈点与品评蔚然
成风,诗文评点也成为文学评论中的一种全新体裁,并涌现出了吕祖谦、谢枋得、刘辰翁等一些评点
名家。这些现象的出现( )
A.与主流选官制度引发的文化需求相关 B.表明主流文学体裁发生改变
C.缘于文学艺术作品世俗化倾向的显现 D.反映了文人雅趣与市井风情
10.有学者认为,“共生”的传统使得中华文明能够坚持“和而不同”的理念对待自身以外的世
界,并与马克思的“和平原则”相互融通,通过内化将其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特质,奠定了新中国外
交的基础。能够突出体现这一说法的中国外交成就是( )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倡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11.《旧唐书·李憕传》(注:李憕逝于公元 755 年)就李憕占田的情况写道:“伊川(洛阳附
近)膏腴,水陆上田,修竹茂树,自城及阙口,别业相望。与吏部侍郎李彭年,皆有地癖。”这种情
况日益增多会导致( )
A.租庸调制难以维持 B.小农经济稳步发展
C.唐朝官员重视经济 D.藩镇割据愈演愈烈
12.东非沿海地区城邦文化的真正发展与繁荣,是在公元 7 世纪之后。因为自那以后,印度洋贸易
文化圈才真正发展起来,并在某种程度上取代了地中海贸易文化圈而成为中世纪世界经济与文化的中
心。这一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 B.阿拉伯帝国的兴起
C.班图人的民族大迁徙 D.拜占庭帝国的衰亡
13.1902 年,英美烟公司在上海建厂后,在没有任何条约根据的情况下,深入到中国广大农村,为
农民免费提供烟种、肥料、传授技术等服务,并高价收购烟叶。此举意在( )
A.消弭人民反抗情绪 B.损害农业经济稳定
C.压制中国民族工业 D.强化经济依附关系
14.东汉末至三国时期,全国性漕运体系被打破。曹魏在河北平原上修凿了白沟、利漕渠、平虏
渠、泉州渠等运河,在黄淮平原上开凿了淮阳渠、百尺渠、广漕渠等运河,先后建立起以邺城、洛阳
为中心的北方漕运体系。东吴开凿破岗渎,挖娄湖,凿横塘,辟航道,建立以建业为中心的南方漕运
体系。据此推知,当时( )
A.北方经济格局发生了变化 B.动荡时局影响经济交流
C.东吴财政明显落后于曹魏 D.北方水利建设优于南方
15.1922 年,中共二大提出由民主派执掌国家政权的“真正民主共和国”的构想。1927 年,中共中
央第一次提出了建立工农苏维埃政权的主张。1935 年,决定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改为苏维埃人民共
和国。1936 年,决定以“民主共和国”代替“人民共和国”。这些变化( )
A.标志着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B.反映出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发生变化
C.表明中共建国思想应时调整 D.创新发展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16.18 世纪末以来饮茶之风深入俄罗斯社会,与中国饮茶时的儒雅之风有所不同,由于气候地理等
因素的影响,俄罗斯人往往需要在饮茶时增加热量,比如放糖、蜂蜜等甜料,有的人干脆将饮茶作为
三餐中的一餐。这反映出( )
A.茶文化在借鉴中发展 B.茶文化重构俄罗斯社会
C.文化传播具有地域性 D.文化传播具有时代特色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道小题,共 52 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 分)
材料一 《上海港口卷》扼要记载:“上海港地处长江三角洲东端,位于长江与东海交汇处,居
中国东部沿海岸线的中心,具有控江襟海的区位优势。南宋末年,上海港在上海浦旁孕育而成。……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 年)……港口迅速发展,自咸丰三年(1853 年)超过广州港。”……“2010
年上海港外贸吞吐量达到 30225 万吨,是 1978 年的 19.2 倍。”
——摘编自《上海市志·交通运输分志·港口卷(1978—2010)》
材料二 上海洋山港于 2005 年开港,短短 10 年,洋山由默默无闻的渔村小岛,发展成为如今
全球最大的现代化集装箱港区。洋山港区在建设过程中产生了 20 多项具有技术产权的技术,创造了
多项中国第一和世界之最。洋山深水港区的建成,洋山保税港区的封关启用,标志着上海国际航运中
心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得益于洋山港的支撑,上海港从 2010 年起超越新加坡港,连续五年位列世
界第一大集装箱港。“十三五”期间,洋山港将按照国家要求,为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作出贡
献。
——摘编自黄少卿《洋山港——名副其实的东方大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海港口卷》的史料价值,并对上海港的发展作出相关推
断。(8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21 世纪中国洋山港开通的意义。(8 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一 尽管 18 世纪读过有关中国的书和报道的欧洲文化名人和启蒙大师对中国的看法各有不
同,但对中国是一个更古老、更伟大的文明的看法,他们却是完全一致的。有不少人认为,中华文明
是更开明的文明。有不少可学的东西,正是在这种认识的背景下,欧洲掀起了一股“中国热”。孟德
斯鸠、狄德罗等人都提到过中国的考试制度,他们认为中国的竞争性考试,使官吏地位人人皆可争
取,并非生而有之,欧洲不能与之相比,应加以采用。伏尔泰对比欧洲宗教仇视异端的残酷性,认为
中国是伦理道德最好的民族,他欣赏中国对各种宗教的宽容。莱布尼茨由于对德意志分裂割据、战乱
不止极端厌恶,因而对于中国的“大一统”秩序十分向往。
——摘编自马克毒《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就外国人所编译的书籍而言,其内容大致可分为宗教传布、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三大
类。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前,凡是思想比较开明、领导和参加过社会变革活动的官员、绅士和知识
分子,几乎都受到过西学的影响。林则徐、魏源等通过阅读传教士译着的西方史地书籍成为了第一批
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奕 、曾国藩、张之洞等都不同程度地阅读过中译西书。李鸿章甚至在 1889
年用培根、达尔文学说考试学生。戊戌变法后,出现了中国人自主译着西学书籍的高湖,译书的重点
转向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学说和革命史。
——商编自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8 世纪欧洲学者推崇中华文化的背景。(8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9 世纪中国翻译西方著作发生的变化。(4 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一 行中书省和以前各王朝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划性质有所不同,它既是中央派出机构,代
表中央,又是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构,代表地方,直接领有路、府、州、县。使中央权力下移了一个
层次,地方机构上升了一级,大大靠近中央。它的两重身份使上下紧密结合,浑然一体,形成“都省
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其“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
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在元朝,行省实质上是中书省的下属,要接受后者的节制
和领导,但从统领路府州县的角度以及官名、品秩等侧面来看,行省与中书省又具有某种“平等”关
系。
——摘编自许正文《论我国省制的沿革与发展》
材料二 明朝初年,朱元璋将省级政区的权力一分为三,改元代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统辖天下
各府州县,主管一省的民政,上与中央六部直接对接;后又将各省都卫改为都指挥使司,主管各省军
户卫所番汉诸军,上听命于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又设置了提刑按察使司一职,主管各省的监察和司
法,上听命于刑部和都察院。都、布、按三司分立,三司同为封疆大吏,这显然是借鉴了宋代地方政
区一分为四的统治思路,其目的无非是抑制地方长官权力的膨胀,有利于权归中央。但在实际操作过
程中,三权分立又导致了行政效率偏低,互相牵制、推诿。这弊端到了多事之际的明代中晚期更显突
出。因此,自宣德年间,皇帝派遣六部或都察院大臣,以“总督”“巡抚”的名义或临时职衔前往地
方,统筹地方三司。巡抚掌一省军政大权,三司在巡抚之下,各司其职。巡按御史对上至巡抚,下至
州府县各官的工作进行监察,并上报中央。而中央掌握一省各级官员的任命和罢免权。嘉靖以后,面
对激增的内忧外患,地方三司体制显然无法有效应对,全
国开始普遍设置节制地方都、布、按三司的总督和巡抚,地方体制开始向总督巡抚制转变。
——摘编自《明代政治组织制度(地方政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行省制的特点和影响。(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司制度与巡抚制度的异同点。(6 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在历史的长河中,任何一个民族的历史性崛起与复兴,都是凭借着属于这个民族自身的思
想与灵魂。在与西方文化的理解碰撞中,中华文化中以民为本的政治制度思想、以义制利的经济发展
准则和多元共生的文化交流理念,都是中华文化提供给当今世界的珍贵宝藏。
——摘编自人民论坛《中华文化的世界贡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文化与世界”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12
分)(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清朝初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清朝为防止“集群作党”,禁止学者创立书院,纠
众结社,使得知识界的活跃空气被禁锢了,体现了当时清朝加强政治文化专制统治,A 项正确;清政
府禁止学者创立书院,纠众结社,与海禁政策无关,排除 B 项;清政府禁止学者创立书院,纠众结
社,并不是阻断民族交流与融合,而且也不符合史实,排除 C 项;军机处的出现,标志着君主专制
达到顶峰,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2.【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题意可知,有表决权的代表中工人占比不到 50%,但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
中,工人占比却要超过 50%,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的属性。而这次大会是在国民大革命失败后
召开的,可以表明中国共产党吸取国民革命的教训,重视革命的领导权,B 项正确;在中央委员和候
补中央委员中工人代表占据大多数并不能说明是受共产国际的影响,排除 A 项;出现这种情况主要
是开始重视革命领导权,并不仅仅是客观认识中国国情,排除 C 项;正是因为吸取国民革命的教
训,所以共产党重视革命领导权的问题,D 项是原因,不是本质,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3.【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如表所示,我国的农业合作化分成三个阶段,阶段一建立带
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互助组,阶段二是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合作社,土地所有权归农
民,使用权归农业生产合作社,土地入股,按股分红,统一经营,阶段三是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
农业生产合作社,土地由农民所有变为集体所有,综上所述,农村土地政策的演变具有渐进性,A 项
正确;互助组与初级合作社是农民私有土地的联合,但高级合作社废除了土地私有制,变为集体所
有,排除 B 项;土地改革在 1952 年结束,与农业合作化并不同时,排除 C 项;过急的合作化会使生
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但表中数据显示我国合作化具有渐进性,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4.【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 1979 年的中
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979 年处于改革开放初期,深圳蛇口工业区的建设者强调经济效益、要
求简政放权、注重人才培养和改革管理方式
,这冲击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D 项正确;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时间是 1994 年,排除 A 项;
1992 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 B 项;
1984 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5.【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英国)。根据材料可知,11 世纪,英王让所有等级的封臣到场行誓忠礼,宣
誓效忠国王,形成“我的附庸的附庸也是我的附庸”的原则,说明威廉一世具有一国之君与封建宗主
的双重权威,任何人都须服从,这是中世纪后期英国王权得到加强的体现,为西欧民族国家发展奠定
基础,C 项正确;这一举措为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但没有摧毁封建守旧势力统治基础,排除 A
项;这一举措使得王权得到加强,没有成为君主立宪制度的渊源,排除 B 项;贵族特权依然存在,
没有被铲除,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6.【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1865 年(美国)。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南北战争结束后,林肯被杀,体现南北争斗依然
激烈。材料体现的是分裂倾向仍然存在,A 项正确;材料反映分裂明显,非统一成为社会共识,排除
B 项;“大棒加胡萝卜”政策是美国的外交政策,排除 C 项;种族歧视现象至今仍存,排除 D 项。故
选 A 项。
7.【答案】C
【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欧洲。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
世纪初,随着法国大革命的发展,拿破仑帝国的建立,拿破仑在欧洲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扩张。为了
维持欧洲大陆均势,英国放弃“孤立”政策,先后组织多次反法同盟,干涉法国革命,②正确;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随着德国的崛起,英德矛盾日益尖锐,英国再次放弃“孤立”政策,调整与法国
和俄国的政策,遏制德国的崛起,④正确;综上所述,②④符合题意,C 项正确;18 世纪初和 19 世
纪中期,英国没有放弃“孤立”政策。①③不符合题意,排除 ABD 项。故选 C 项。
8.【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1940 年(日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日本为代表的主要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 20 世
纪 50—70 年代出现了经济较快发展的局面,而期间也出现过“滞胀”危机,这些都与它们加强了政
府宏观调控有关,C 项正确;日本既没有走社会主义道路,也没有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排除 A 项;20
世纪 80 年代日本的科技创新能力更强,但经济反而陷入低迷,排除 B 项;材料描述的是加强政府干
预,而非强调市场调节,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9.【答案】A
【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原因题。据本题时间
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并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考试是宋代主流选官制度,文化教育也以科举考试为核心,这就导致社会上
出现以诗文评点来为科举服务的现象,也有利于提高士子的应试能力,这实际上是一种文化需求的表
现,A 项正确;材料没有相关主流文学体裁发生改变的信息,排除 B 项;C 项表述与材料现象没有直
接因果关系,排除 C 项;材料没有反映文人雅趣与市井风情,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10.【答案】C
【解析】根据“和而不同”“和平原则”“奠定了新中国外交的基础”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53 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原则体现了“和而不同”的
理念,也体现了马克思的“和平原则”,C 项正确。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 1979 年,不符合
“奠定了新中国外交的基础”,排除 A 项。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于 2001 年,其宗旨是维护和加强地区
和平、安全与稳定,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B 项。中国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是在 1971 年,这一事件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但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11.【答案】A
【解析】材料“与吏部侍郎李彭年,皆有地癖”反映的是唐代官僚地主占田较多的情况,说明当时土
地兼并现象严重,国家控制的土地变少,这必然会导致均田制无法实施,租庸调制难以维持,选 A
项;土地兼并会导致小农经济遭到破坏,排除 B 项;材料“就李憕占田的情况”反映的是唐朝官员
兼并土地现象逐渐严重,会破坏经济发展,而不是重视经济,排除 C 项;材料反映的是官僚地主占
田的情况,藩镇割据是由于地方势力过大威胁中央,不是土地兼并导致的,排除 D 项。
12.【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阿拉伯帝国时
期。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公元 7 世纪,阿拉伯帝国兴起,由于阿拉伯帝国重视商业贸易,这极大
地推动了印度洋贸易的发展,提高了印度洋贸易圈的经济、文化地位,B 项正确;海上丝绸之路的开
辟可以追溯到西汉,排除 A 项;班图人的迁徙对印度洋贸易并未产生实质性影响,排除 C 项;拜占
庭帝国灭亡于 15 世纪中期,与题干无关,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13.【答案】A
【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范围为 1902 年(中国)。英
美烟公司在没有任何条约根据情况下,深入到中国广大农村,为农民免费提供烟种、肥料、传授技术
等服务,最后高价收购烟叶,这些做法意在通过免费的种子、肥料以及技术服务和高价收购产品的方
式垄断中国的烟叶市场,进而让中国的烟叶种植依赖英美烟公司,强化经济依附关系,D 项正确;英
美烟公司的做法并非为了缓和与中国人民之间的矛盾,消弭人民的反抗情绪,而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排除 A 项;英美烟公司为农民免费提供烟种、肥料、传授技术等服务,并不会损害农业经济的稳定
性,排除 B 项;英美烟公司的做法主要是为了垄断中国的烟叶市场,而非压制中国的民族工业,排
除 C 项。故选 D 项。
14.【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东汉末至三国时期。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全国性漕运体系被打
破,北方和南方都各自重新建立了漕运体系,这说明动荡时局影响南北各地的经济交流,B 项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北方经济格局发生了变化、东吴财政明显落后于曹魏,排除 A、C 两项;单纯从材料信
息,无法得出北方水利建设优于南方,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15.【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
国家政权问题的认识是根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进行了艰辛的探索。由国民革命时期建立“真正
民主共和国”到土地革命时期的工农政权设想,再到“民主共和国”,这种变化反映出中共建国思想
根据时代需要应时进行调整,C 项正确。遵义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排除 A 项。
1922—1936 年中国的社会性质未发生改变,因此民主革命任务也未发生根本改变,排除 B 项。创新
发展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16.【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18 世纪末以来(俄罗斯)。根据材料可知,中国茶文化具有儒雅之风,而俄罗斯茶文
化受到本地气候的影响,发展出了自身的特点,体现了茶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发展,A 项正确;“重
构”说法夸大,排除 B 项;材料反映出茶文化在借鉴中发展,材料未反映文化传播的地域性,排除 C
项;材料反映出茶文化在借鉴中发展,从材料看不出时代特色,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道小题,共 52 分。
17.【答案】(1)价值:该史料属于地方志,系统地记述上海港区域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是了解和研
究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史料依据;其记载折射出地域和时代的社会变迁,可以与正史互补、互
证;为学者研究中国各个时期的对外贸易和新时代的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丰富的基础资料。推断:上海
港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上海港具有重要的经济地位;宋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发展促进上海港的兴
起;开埠通商促进了近代上海港的崛起;改革开放推动了上海港的繁荣发展。(8 分)
(2)意义:有利于提升上海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上海的繁荣发展;推进了中国现代航运事业的发展;
带动全国经济发展,进一步扩大了中国的对外开放;促进了新时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8 分)
【解析】(1)本题为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当代(上海)。第一小问价值,根据材料“《上海
市志·交通运输分志·港口卷(1978—2010)》”可知该史料属于地方志,系统地记述上海港区域
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根据材料“2010 年
上海港外贸吞吐量达到 30225 万吨,是 1978 年的 19.2 倍”可知是了解和研究上海经济、社会发展
的重要史料依据;其记载折射出地域和时代的社会变迁,可以与正史互补、互证;结合所学可知为学
者研究中国各个时期的对外贸易和新时代的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丰富的基础资料。
第二小问推断,根据材料“南宋末年,上海港在上海浦旁孕育而成。……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
年)……港口迅速发展,自咸丰三年(1853 年)超过广州港”“2010 年上海港外贸吞吐量达到
30225 万吨,是 1978 年的 19.2 倍”可知上海港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上海港具有重要的经济地
位;宋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发展促进上海港的兴起;开埠通商促进了近代上海港的崛起;改革开放推
动了上海港的繁荣发展。
(2)本题为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当代(上海)。根据材料“洋山港区在建设过程中产生了 20
多项具有技术产权的技术,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和世界之最”可知有利于提升上海的国际竞争力,促
进上海的繁荣发展;根据材料“洋山深水港区的建成,洋山保税港区的封关启用,标志着上海国际航
运中心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可知推进了中国现代航运事业的发展;根据材料“得益于洋山港的支
撑,上海港从 2010 年起超越新加坡港,连续五年位列世界第一大集装箱港”可知带动全国经济发
展,进一步扩大了中国的对外开放;根据材料“为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作出贡献”可知促进了
新时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
18.【答案】(1)背景: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交流扩大;启蒙运动的开展;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社会
处于变革转型时期;古代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和独特价值。(8 分)
(2)变化:译书的主体由外国传教士转向中国人;翻译的内容由以自然科学为主转向以人文社会科学
为主。(4 分)
【解析】(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 18 世纪(欧洲)。从新航路开辟的角度分析,得
出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交流扩大;据材料“18 世纪读过有关中国的书和报道的欧洲文化名人和启蒙
大师对中国的看法各有不同”,得出启蒙运动的开展;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分析,得出欧洲资本主
义发展,社会处于变革转型时期;据材料“但对中国是一个更古老、更伟大的文明的看法,他们却是
完全一致的。有不少人认为,中华文明是更开明的文明。有不少可学的东西”,得出古代中华文化的
吸引力和独特价值。
(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 19 世纪(中国)。据材料“林则徐、魏源等通过阅读传教
士译着的西方史地书籍成为了第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得出译书的主体由外国传教士转向中国
人;据材料“戊戌变法后,出现了中国人自主译着西学书籍的高湖,译书的重点转向西方资产阶级民
主政治学说和革命史”,得出翻译的内容由以自然科学为主转向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
19.【答案】(1)特点:权力大;受其他权力机构制约(或答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权力大而
不专)。影响:行省军政大权集中,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加强对地方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
了国家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6 分)
(2)相同点:处理地方事务,受制于中央;都为了解决以前地方制度的弊端,都有一定的民政、军政
权力。不同点:三司制:中央部门领导,分掌地方事务;巡抚制:皇帝直接派遣,统领地方事务。
(6 分)
【解析】(1)本题为特点、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元代(中国)。特点:根据材料“既是中央
派出机构,代表中央,又是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构,代表地方,直接领有路、府、州、县”可知权力
大;根据材料“行省实质上是中书省的下属,要接受后者的节制和领导”可知受其他权力机构制约
(或答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权力大而不专)。
影响:根据材料“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可知行省军政大权集中,有利于提高行政效
率;加强对地方管理;根据材料“行省实质上是中书省的下属,要接受后者的节制和领导”可知加强
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根据材料“行中书省和以前各王朝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划性质有所不
同”可知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2)本题为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明代(中国)。相同点:根据材料“其目的无非是抑制地方
长官权力的膨胀,有利于权归中央”“皇帝派遣六部或都察院大臣,以‘总督’‘巡抚’的名义或临
时职衔前往地方”可知处理地方事务,受制于中央;根据材料“朱元璋将省级政区的权力一分为三,
改元代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统辖天下各府州县”“这弊端到了多事之际的明代中晚期更显突出”可
知都为了解决以前地方制度的弊端,都有一定的民政、军政权力。
不同点:三司制:根据材料“都、布、按三司分立,三司同为封疆大吏,这显然是借鉴了宋代地方政
区一分为四的统治思路,其目的无非是抑制地方长官权力的膨胀,有利于权归中央”可知中央部门领
导,分掌地方事务;巡抚制:根据材料“皇帝派遣六部或都察院大臣,以‘总督’‘巡抚’的名义或
临时职衔前往地方,统筹地方三司”可知皇帝直接派遣,统领地方事务。
20.【答案】论题:未来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文化的引领(2 分)
阐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未中断的中华文化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推动中
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为人类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文化绵延
不绝,传承至今,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品格。中华文化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的精神,突破了狭隘的
民族主义的限制。中华文化重视以人为本,周公提出“敬天保民”、孔子主张“仁者爱人”的思想符
合新时代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中华文化主张和而不同,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视“和”为人
性中应有的美德,对多元世界文明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中华文化丰富多彩、博采众长同时源源不断
地向外传播,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重要影响,日本、朝鲜、越南积极学习中国儒家文化、模仿中国
古代社会制度,逐渐形成以中国为中心的中华文化圈。(8 分)
当今世界形势纷繁复杂,中华文化独特的魅力为人类解决共同问题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理念,以中华文
化引领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制胜法宝。(2 分)
(“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