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练习题--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答案)


2024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练习题
第一单元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1.(2023湖北仙桃高一期中)公元前221年,嬴政发布诏书道:“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嬴政意图说明,秦的统一(  )
A.得益于自身励精图治
B.具有正当的政治道义
C.满足了人民安定愿望
D.经历了长期艰难战争
2.下图是秦始皇发给驻防阳陵将领的铜铸甲兵虎符。虎符中分为二,左右半符各有12字铭文,书曰:“甲兵之符,右才(在)皇帝,左才(在)阳陵。”调发军队,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这反映出,在秦朝(  )
铜铸甲兵虎符
A.军权控制在皇帝手中
B.地方完全听命于皇帝
C.虎符象征着皇位永固
D.铭文的使用十分普遍
3.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
A.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B.有利于皇帝决策集思广益
C.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D.起到了限制和监督皇权的作用
4.下面三幅图是秦朝时期的三件文物,它们所反映的主题是(  )
A.君主专制的确立
B.内外服制度的完善
C.国家统一的加强
D.商鞅变法的开展
5.秦朝建立后,逐渐形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交通网。秦朝交通网的建设(  )
A.体现了“道法自然”的理念
B.加速了东方六国的灭亡
C.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D.保障了秦朝的长治久安
6.秦统一后,大量原六国贵族心怀灭国之仇,时刻图谋复立;六国百姓也并不习惯秦国的严刑峻法,尤其对秦二世沉重的劳役兵役极为不满。材料表明(  )
A.郡县制难以巩固统一局面
B.分封制影响较为深远
C.法家思想激化了社会矛盾
D.秦亡是多种因素所致
B级 能力素养提升练
7.(2023浙江杭州高一期中)成书于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记载:“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由此可见作者认为(  )
A.百家学派开始交流
B.统一逐渐成为共识
C.西周制度毫无价值
D.应该恢复西周秩序
8.《荀子·君道》记载:“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
A.统一度量衡
B.设立太尉
C.设立御史大夫
D.设立丞相
9.秦朝规定各级官僚机构均以文书行政,“毋口请”,并形成了严密的文书行政管理制度。秦朝的这种做法(  )
A.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B.实现了思想统一
C.加强了各地联系
D.提高了国家治理能力
10.(2023湖南长沙高一期中)下图是秦青铜半两钱母范。钱范是中国古代铸造金属货币的模子,“母范”主要提供标准样板,造出“子范”来用于大批量铸钱。这体现出的重大意义在于(  )
A.成为后世铸造工艺的典范
B.极大提高了钱币铸造效率
C.统一铸币加强了中央集权
D.确立后世铜钱的基本范式
11.秦朝大兴土木,政策性的人口流动极为频繁,“丁壮丈夫,西至临洮、狄道,东至会稽、浮石,南至豫章、桂林,北至飞狐、阳原”。这一现象反映了(  )
A.统一王朝的建立
B.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C.商品经济的繁荣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12.(2023河南新乡高一期末)秦统一后,为加强各地的交通往来,秦始皇下令统一车轨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四通八达,将全国各地紧密联系起来。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经济管理 B.强化文化控制
C.维护社会稳定 D.巩固中央集权
13.下表是不同历史人物对秦始皇的评价,据此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
人物 评价
司马迁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李贽 是圣是魔,未可轻议
毛泽东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A.同时代人因有直观感受评价更准确
B.后人因掌握丰富资料评价较为全面
C.评价历史人物没有客观公正的标准
D.对人物的评价受特定历史条件影响
14.在中国古代,“家”(家族、宗族)与“国”(国家政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制度示意图
材料二 《左传》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材料三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 秦朝政治制度示意图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材料二在“家”“国”关系上有何特点。
(2)在“家”“国”关系上,材料三、材料四与材料一、材料二相比,有何延续性和变化 分析以上变化的原因。
第一单元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1.B 解析 材料“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体现的是嬴政统一六国对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重要性,B项正确。
2.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皇帝发出命令,才能调兵作战,反映出皇帝控制军权,故选A项;秦朝时地方处在中央的管辖之下,但地方长官具有一定的自主权,排除B项;虎符象征着军权,并不能体现皇位永固,排除C项;“铭文的使用十分普遍”的说法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项。
3.B 解析 群臣议政,经过充分讨论,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避免专断的缺陷,起到了集思广益的作用,使皇帝在最终决策时能够更加科学,故选B项,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排除A项;朝议制度与监督皇权无关,排除D项。
4.C 解析 题干图片反映了秦朝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的举措,有助于加强国家统一,C项正确;君主专制制度在图片中无法体现,排除A项;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排除B项;商鞅变法是在战国时期而非秦朝,排除D项。
5.C 解析 秦朝通过修建全国性道路交通网,一方面加强对各地的统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C项正确;秦朝奉行法家思想,不是道家思想,排除A项;此时秦已经统一了六国,排除B项;“保障……长治久安”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
6.D 解析 秦朝灭亡的原因有六国贵族蠢蠢欲动、严酷的刑法及沉重的劳役兵役,说明秦灭亡是多种因素所致,故选D项。
7.B 解析 材料强调天子的重要性、统一的重要性,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百家学派的相关内容,排除A项;材料主要说明天子的重要性,没有评论西周的制度,排除C项;恢复西周秩序没有在材料中体现,排除D项。
8.C 解析 荀子主张“人主”要通过设置“守司”来了解国家各地的情况,即主张设立监察机构,秦始皇设置御史大夫负责监察,故选C项;统一度量衡是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排除A项;太尉负责全国军事,排除B项;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排除D项。
9.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秦朝要求各级官僚机构均用文书行政,并建立文书行政管理制度和邮驿传递系统,完善了行政手段,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和国家的治理能力,D项正确。
10.C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了全国货币,属于经济上的统一措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项正确;仅由材料无法说明是工艺的典范,排除A项;“极大提高了”表述不准确,排除B项;圆形方孔的半两钱确立了后世铜钱的基本范式,但材料强调的是半两钱母范,排除D项。
11.D 解析 秦朝建立起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使国家资源集中到政府手中,大大提高了国家的组织能力,可以用庞大的人力、物力兴建大型工程,故选D项;统一王朝的建立只是提高国家组织能力的客观条件之一,排除A项;人身依附关系强化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秦朝修建的土木工程大多是官方工程,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关,排除C项。
12.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秦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是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巩固中央集权,故选D项;为加强经济管理,秦朝实施了统一货币、度量衡等措施,排除A项;为强化文化控制,秦朝实施了“焚书坑儒”等措施,排除B项;为维护社会稳定,秦朝实行了什伍连坐等措施,排除C项。
13.D 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司马迁、李贽和毛泽东都是不同时代的人物,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他们对秦始皇的评价存在差异主要是因为时代存在差异,对人物的评价受到特定历史条件的影响,D项正确。
14.参考答案 (1)分封制与宗法制紧密结合(或政权与族权紧密结合、政治制度与血缘关系紧密结合);周王获得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贵族通过嫡长子继承制(世袭制或世卿世禄制)获得政治特权。
(2)延续性:皇位世袭制延续了“家天下”的格局。
变化: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官员任免制取代了贵族世袭制(或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原因:春秋战国时期,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分封制不利于统一;郡县制适应了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练习题--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