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测试卷
一、单选题
1.墨西哥建筑师和景观城市主义者Echeverria设计了一座特斯科科湖生态公园,这将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公园,公共空间和绿色基础设施占地面积达1.43亿平方米。该项目的创意最有可能受到哪一古代美洲文明的影响?
A.阿兹特克文明 B.玛雅文明 C.印加文明 D.爱斯基摩文明
2.在古代世界的文明成果中,被视为王权象征和灵魂安息之所的建筑是
A.长城 B.二里头宫殿
C.金字塔 D.帕特农神庙
3.有同学在网上查阅资料时记录下了一些关键词。据此判断,他正在查阅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西方人文精神起源 B.意大利文艺复兴
C.近代欧洲启蒙思想 D.德意志宗教改革
4.1964年,陕西西安的一处唐墓出土了3枚阿拉伯金币(图为其中一枚),2013年,河北涿州的一处唐墓中也出土了一枚阿拉伯金币(如图)。这些出土的实物可印证阿拉伯帝国( )
A.已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B.与唐朝进行贸易往来
C.金矿资源丰厚 D.阻碍了亚欧间贸易往来
5.号称“西方史学第一人”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写了记述希波战争的《历史》,在书中他严格区分“自由的”西方和“奴役的”东方。希罗多德的这一做法意在( )
A.对东方实施矮化策略 B.说明希腊人抗争的正义性
C.表达对波斯人的同情 D.客观分析希波战争的性质
6.诗歌反映时代气象,是时代的缩影。下面诗歌由阿拉伯“诗坛宗匠”盖斯(497-545)创作,下列选项中相关说法合理的是( )
又是雨天,又是沿着屋檐滴水......雨幕把所有的树木笼罩起来,仿佛那些被砍掉的
脑袋。雨水流淌,烦闷而绵绵不绝,最后,突然下起凶猛的暴雨。一阵狂飙从东方席卷过来,南风也在片刻间膨胀起来。
——盖斯《又是雨天》
①该诗歌创作于阿拉伯部落并存、相互混战时期 ②诗歌比赛获胜的诗被称为悬诗
③“一阵狂飙从东方席卷过来”指的是蒙古西征 ④诗歌暗指阿拉伯帝国政治黑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据《阿拉伯通史》记载:“(巴格达城)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燃料;从中亚细亚和突厥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巴格达是当时世界最繁华的城市 B.阿拉伯人垄断东西方商业贸易
C.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非常广泛 D.奴隶制是阿拉伯人扩张的基础
8.下面两图分别反映了古代两个区域文明的政治统治制度,下列文明表述对应正确的是( )
图1
图2
A.古代埃及文明 古代中国文明
B.古代埃及文明 古巴比伦文明
C.古巴比伦文明 古代印度文明
D.古代印度文明 古代希腊文明
9.图中“①”处诞生的是古代
A.两河流域文明 B.埃及文明 C.印度文明 D.希腊文明
10.罗马帝国时代,上层社会的儿童普遍被委托给来自希腊的乳母和教仆照顾,包括负责儿童的起居、教育、安全等,帮助其成长。这种现象可用于说明( )
A.古代希腊文明的影响力 B.希腊化时代的文化传播
C.当时奴隶制度濒临崩溃 D.文化交融掩盖阶级矛盾
11.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在位期间下令编纂的《法学总论》共4卷98章,其中包括涉及人的规定,涉及物及财产关系的规定,还有很多涉及契约以及诉讼程序的规定。据此可知,《法学总论》( )
A.适应了帝国重商政策的要求 B.开始意识到私法的重要地位
C.多角度阐释了帝国经济政策 D.可印证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
12.中世纪的阿拉伯人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这说明
A.古代阿拉伯人创立了近代的自然科学 B.阿拉伯文化是近代天文学的渊源之一
C.古代阿拉伯人将科学进行了学科分类 D.阿拉伯文化是古代世界最先进的文化
13.某一古代文明拥有多柱式神庙、宣扬其最高统治者是神的化身、其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历法精确。这一文明是( )
A.苏美尔文明 B.印度文明 C.古希腊文明 D.古埃及文明
14.下表为阿拉伯帝国的文化成就。据此可知,阿拉伯文化( )
数学 改进印度数字,传入欧洲
医学 阿拉伯人伊本·西那的医学著作《医典》传入欧洲,在12—17世纪一直是西方大学的医学教科书
天文 花拉子密天文表成为东西方天文表蓝本
哲学 通过阿拉伯人翻译保存的希腊古典著作在中古后期传入欧洲,使欧洲人重新关注研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的著作
文学 《一千零一夜》融汇各地民间故事,被译成多国语言
A.传播体现扩张性 B.成果缺少创新性
C.内容呈现民族性 D.影响具有广泛性
15.在阿拉伯半岛伊斯兰教产生之前,当地的主要宗教为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拜火教 D.多神教
16.在马里沙漠中心的廷巴克图,中世纪的阿拉伯文化遗迹现在依然随处可见。最著名的建筑是建于1325年的廷巴克图大清真寺,庄严肃穆。城市布局和建筑形式大致保持了中世纪时期阿拉伯城镇的风貌。这说明中世纪( )
A.廷巴克图是国际大都会 B.阿拉伯文化影响马里城建
C.阿拉伯人足迹遍及非洲 D.马里是西非最强大的国家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耶利哥古城(位于耶路撒冷和安曼之间的约旦河谷平原中央)是世界上最早的带有防御城墙的城镇之一。早在最初形成的时候,耶利哥的居民就已经达到了2000人,与旧石器时代的小族群相比,这个数目是非常可观的。人们利用草原上的水源,种植了大麦和小麦。他们从事有限的商业活动,特别是与食盐和黑曜石(古代的人们用这种坚硬的火山玻璃制作小刀和刀刃)有关的贸易。大约在公元前7000年的时候,当地居民在他们的茅屋周围建造起坚固的围墙,挖据了护城河,这些情况反映出耶利哥聚集起的财富已经引起了其他掠夺者的兴趣。
——摘编自【美】本特利、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五版)
材料二 在整个人类文明体系中,美洲文明是一种极为独持的类型,它是一种在与亚欧大陆人类文明主体相隔绝的状态下独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文明;同时,美洲辽阔地域与多样的地理环境也使得美洲文明内部的各种文明之间隔绝、闭恋的特征极为明显。美洲文明在其缓慢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极大的差异性、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各个地区的文明发展极不平衡。当大多数地区尚停留在以渔猎、采集经济为主的原始社会阶段时,也有不少地区进入了以发达的农耕经济为主的、相当强盛的奴隶制时期。此外,与亚欧大陆的古代农耕文明都发源于大河流域不同,美洲的古代文明皆起源于高原地带。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王晋新、周巩固主编《世界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耶利哥古城居民生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美洲形成“独特文明”的原因。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古代西亚文明的灭亡,楔形文字逐渐消失并被人遗忘。从中世纪后期开始,欧洲人慢慢认识到楔形文字的存在,并尝试通过与后来的语言进行对比,释读文物上的铭文。到19世纪中期,已有多位学者能够释读楔形文字铭文。1857年,英国皇家亚洲学会邀请4位学者同时释读一份刚发现的棱柱铭文,并组织了一次鉴定会。评委们认为,虽然各家的解释在细节上有一定出入,但总体一致。这说明学者们对楔形文字的释读是基本正确的。
除楔形文字外,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迈锡尼的线形文字和中国的甲骨文等,也都在长期失传之后,经过近代人的研究才被成功释读。但还有一些文字,如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印章文字、克里特文明的线形文字和美洲玛雅人的文字,仍未被释读出来。
搜集资料,进一步了解这些古文字的释读情况。
19.水道是罗马城建设的核心工程,对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一 《论水道》是一部关于罗马水务的专著,作者弗仑提努斯(35年左右—103年或104年)在担任罗马水利总监期间,撰写了该书。书中各条水道的输水量、水管的规格、水务相关的法令法规等信息都源于官方档案,前辈学者的文献也是资料来源之一。在使用前人的记载时,他认真分析和比较,提出较为正确的解释。他测量出每条水道的实际流量和供水量,纠正原有官方档案存在的错误。据弗仑提努斯记载,公共用水免费,私人用水要缴纳水费……维修水道时,如果从个人的地产上取用了物资,则由最诚信的人对其进行估价,国家予以补偿。
——摘编自张尧娉《弗仑提努斯<论水道>及其史料价值》
材料二
第一阶段 对古罗马水道的研究始于15、16世纪。中世纪罗马城破败不堪,供水短缺。1453年,教宗尼古拉斯五世修复了古代的维戈水道。为配合重建工程,学者们研究水道,其兴趣主要在于文本研究,把古典作家对水道的叙述收集起来,并未对罗马城的水道遗迹进行考察与研究。(当代学者)泰勒评价道:“通病是不加批判地使用文献……易于相信传闻和未经证实的记载”
第二阶段 19世纪后半期,伴随着城市考古学的繁荣,古罗马水道研究出现了第一个高潮。1870年,意大利国王建立罗马古建筑发掘与保护的总监部,1875年,创建考古学院,考古发掘得到系统化的整合。兰西阿尼将罗马城发掘出的输水管上的铭文进行汇总,尽可能多地获得水道的信息;托马斯·阿什比通过寻找从罗马城水道中清理出来的沉淀物,追溯水道的路线。……拿破仑征服浪潮中兴起的民族主义思潮,促使许多国家将罗马文化当作建立民族认同的文化基础,对本国罗马行省水道遗址给予特别关注
——摘编自张尧娉《古罗马水道研究的历史考察》(1)依据材料一,从可信度和研究价值两个方面论述《论水道》的史料价值。
(2)阅读材料二,任选一个阶段,概括古罗马水道研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背景。
三、论述题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和理想信念,习近平主席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指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此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摘编自季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读本》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核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联,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参考答案:
1.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阿兹特克文明都城建于特斯科科湖中心的小岛上,故A项符合题意;玛雅文明位于中美洲尤卡坦半岛,排除B项;印加文明位于美洲库斯科地区,排除C项;爱斯基摩文明位于北极地区,排除D项。故选A。
2.C
【详解】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二里头宫殿是中国最古老、也是最早的帝王宫殿,宫殿遗址向人们展示了昔日奴隶制夏王朝的繁华;帕特农神庙是伯利克里执政时期为了歌颂雅典战胜波斯侵略者的胜利而建,显示雅典人对其城邦的保护神——雅典娜女神的尊崇。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法老灵魂安息之所,同时也是法老王权的象征。
3.A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伯里克利时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期,促使智者学派出现,他们收取学费教授学生,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否定了神学的权威,肯定人的价值。因此古希腊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A项正确;材料是古雅典城邦,不是近代的文艺复兴、近代欧洲启蒙思想、德意志宗教改革,排除BCD项。故选A项。
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阿拉伯帝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在中国唐墓出土的阿拉伯金币是研究唐朝与阿拉伯贸易的一手史料,可以推断中国与唐朝之间有贸易往来,B项正确;仅凭出图的四枚阿拉伯金币,没办法整体反映阿拉伯帝国的经济实力,且材料也没有体现其他国家的经济实力,不能推断阿拉伯帝国是世界头号强国,排除A项;仅四枚金币无法说明阿拉伯帝国的金矿资源丰富,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推动了亚欧之间的贸易往来,排除D项。故选B项。
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据材料希罗多德区分“自由的西方”和“奴役的东方”,结合所学可知,希罗多德是站在希腊人的立场上看问题,特别指出波斯是专制体制,而希腊人的应战是为了捍卫自由和独立,其意在说明希腊人抗争的正义性,B项正确;A项是策略,不是目的,排除A项;希罗多德这一写法是贬低波斯人,不是为了表达对波斯人的同情,排除C项;这一做法明显扬西抑东,不属于客观分析,排除D项。故选B项。
6.A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497-545年阿拉伯。据所学可知,题干涉及时间是在公元7世纪以前,此时阿拉伯帝国未建立,阿拉伯半岛处在部落并存、相互混战时期,①符合题意;据所学可知,公元6、7世纪阿拉伯盛行诗歌比赛,每年荣登榜首的诗作以金水书写于亚麻布上,悬挂于麦加克尔白神庙墙上,作为奖励,故称“悬诗”,②符合题意;A项正确;蒙古西征开始于13世纪、阿拉伯帝国建立于公元7世纪,二者与题干时间不符,③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7.C
【详解】 根据材料巴格达市场上有“中国”“印度和马来群岛”“中亚细亚和突厥”“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非洲”等多个地区的商品,可以得出,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非常广泛,C项正确,材料没有巴格达与其他城市的对比,得不出巴格达是否是当时世界最繁华的城市,排除A项;材料只能体现巴格达城的市场上有来自不同地区的商品,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非常广泛,不能得出阿拉伯人“垄断”东西方商业贸易,排除B项;材料只能体现巴格达城的市场上有来自不同地区的商品,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非常广泛,但是不能得出奴隶制是阿拉伯人扩张的基础,排除D项。故选C项。
8.A
【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来看,图1体现的是古代埃及的以法老制度为核心的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图2体现的是古代中国的宗法分封制。故答案为A项。B项古巴比伦文明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古巴比伦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均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古代印度文明、古代希腊文明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9.A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①所处的位置是西亚两河流域,在此处诞生的是两河流域文明,故选A项;埃及文明位于尼罗河流域,印度文明位于恒河流域,希腊文明位于爱琴海区域,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BCD项。
10.A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罗马帝国时代,上层社会的儿童普遍被委托给来自希腊的乳母和教仆照顾,包括负责儿童的起居、教育、安全等,帮助其成长。”并结合所学可知,希腊文化是当时地中海世界最先进发达的文化,希腊语是地中海东部的“国际性”语言。随着罗马疆土的急剧扩大,为了更好地统治和控制局面,罗马人必须要学习希腊语与希腊文化。加之,罗马人多为农民出身,对希腊文化早就艳羡不已,大批希腊人涌入罗马,学习希腊文化很快成为罗马人的一种时尚。在当时,让孩子学习希腊文化的简便方法,就是雇佣一个有教养的希腊奴隶作为孩子的教仆,由此,A项正确;希腊化时代指从公元前330年波斯帝国灭亡到公元前30年罗马征服托勒密王朝为止的一段中近东历史时期,古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公元395年),这之后还有西罗马、东罗马帝国,时间不吻合,故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当时奴隶制度濒临崩溃,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文化交融掩盖阶级矛盾,排除D项。故选A项。
1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世界)。据材料《法学总论》......涉及“人”“物及财产关系”“契约以及诉讼程序”的规定,并结合所学可知,《法学总论》包含的保护私有财产、物权制度、财产关系、契约、诉讼等内容都属于经济角度,可以从多个方面印证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拜占庭帝国不实行重商政策,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开始”意识到,排除B项;《法学总论》的部分条文可以反映当时的经济情况,但不是多角度“阐释帝国经济政策”,排除C项。故选D项。
12.B
【详解】题干中主要阐述了中世纪阿拉伯人的科学成就及其对后世天文学的重大影响,故B项正确;近代自然科学是在16—17世纪兴起的,故A项错误;题干中虽然涉及阿拉伯人取得的科学成就的领域,但不能因此得出是古代阿拉伯人将科学进行了学科分类,故C项错误;题干中强调阿拉伯人在科学的某些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但不能因此得出阿拉伯文化是古代世界最先进的文化的结论,故D项错误。
1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埃及)。据本题材料和所学可知,古代埃及文明拥有多柱式神庙,宣扬其最高统治者法老是神的化身,使用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象形文字,太阳历历法精确等,D项正确;据所学,苏美尔人使用楔形文字而非象形文字,排除A项;据所学,古代印度人使用的是印章文字而非象形文字,排除B项;据所学古希腊文字是字母文字而非象形文字,排除C项。故选D项。
1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阿拉伯帝国时期(西亚)。据材料可知,阿拉伯帝国的许多文化被传入到西欧甚至世界各地,这充分说明阿拉伯文化的影响广泛,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文化的传播不一定体现的是扩张性还有可能是文明的交流,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不是阿拉伯文化缺少创新而是体现其文化的影响力大,排除B项;材料没有强调被外传的阿拉伯文化带有明显的民族特色,排除C项。故选D项。
15.D
【详解】据所学可知,阿拉伯人在伊斯兰教产生之前主要信仰多神教,因此D正确,ABC排除。故选D。
1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世界)。根据材料可知,在今天马里依然可以看到中世纪的阿拉伯文化遗迹,且城市布局和建筑形式大致保持了中世纪阿拉伯城镇的风貌,可见古代马里城建深受阿拉伯文化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廷巴图克的经济状况,排除A项;材料仅显示阿拉伯人对古代马里和今天马里的影响,无法说明给in阿拉伯人足迹遍及非洲,排除C项;仅凭材料中马里的建筑不能得出马里是西非最强大的国家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
17.(1)特点:定居生活;从事农业生产和有限的商业;有城防;出现了贫富差距。
(2)原因:与亚欧大陆人类文明主体相隔绝独立产生和发展;美洲拥有辽阔的地域与多样的地理环境;发展缓慢;皆起源于高原地带。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早在最初形成的时候,耶利哥的居民就已经达到了2000人”“人们利用草原上的水源,种植了大麦和小麦。他们从事有限的商业活动”并结合所学可知,耶利哥古城居民从事农业生产和有限的商业;农业的出现促进了生活与生产方式的变化,使耶利哥古城居民过上了定居生活;根据材料“当地居民在他们的茅屋周围建造起坚固的围墙,挖据了护城河,这些情况反映出耶利哥聚集起的财富已经引起了其他掠夺者的兴趣”可知,有了城防;出现了贫富差距。
(2)原因:根据材料“美洲文明是一种极为独持的类型,它是一种在与亚欧大陆人类文明主体相隔绝的状态下独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文明”得出古代美洲与亚欧大陆人类文明主体相隔绝,独立产生和发展;根据材料“美洲辽阔地域与多样的地理环境也使得美洲文明内部的各种文明之间隔绝、闭恋的特征极为明显”得出美洲“独特文明”也受到辽阔的地域与多样的地理环境的影响;根据材料“美洲文明在其缓慢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极大的差异性、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各个地区的文明发展极不平衡。”可以得出美洲“独特文明”也受到其发展缓慢的影响;根据材料“美洲的古代文明皆起源于高原地带”得出美洲古代文明皆起源于高原地带,使其与亚欧大陆发源于大河流域的古代农耕文明呈现不同特点。
18.研究古代文明,首先要读懂相关文字。通过这个案例,学生要明白,历史研究必须依靠第一手资料,只有直接阅读古人留下的文献,才有可能对历史有深入的了解。同时,教师也要提醒学生,做任何工作,都必须付出努力。
【详解】依据材料“从中世纪后期开始,欧洲人慢慢认识到楔形文字的存在,并尝试通过与后来的语言进行对比,释读文物上的铭文”、“这说明学者们对楔形文字的释读是基本正确的”可知,研究古代文明要读懂相关文字;然后结合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可知,历史研究必须依靠第一手资料,只有直接阅读古人留下的文献,才有可能对历史有深入的了解;最后指出做任何工作,都必须付出努力。
19.(1)
示例
该书作者时任罗马水利总监,该书是当事人记当时事,属于原始史料;该书的内容来源包括了实地测量、官方档案和前辈学者的文献;在使用前人记载时,作者具有质疑精神,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实地检验。因此,《论水道》作为原始史料,权威的资料来源以及严谨的研究态度和方法,保证了史料的可信度较高。
记载内容上,《论水道》记载了水道的建设、供水的使用与维修以及相关法规,为研究古罗马的水利技术、社会治理和法律制度提供了依据。
因此,该书在罗马史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2)第一阶段的特点:15、16世纪是古罗马水道研究的开始阶段,该阶段主要是学者收集古典时期的资料并照搬其观点,重文本研究而忽略实地考察。
背景:罗马城修复水道,推动了古罗马水道研究。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学者在研究时继承并依赖于相关的古典文化遗产。
第二阶段的特点:19世纪后期是古罗马水道研究的第一个高潮阶段,该阶段注重考古发掘,由此拓展了研究的范围,研究的空间从罗马城扩展到原罗马各行省的地区,研究受到了文化需求的影响。
背景:城市考古学的繁荣,促进了古罗马水道的研究。统一后的意大利设立相关机构,促进了考古事业的发展。受民族主义思潮影响,欧洲各国的古罗马水道研究得到发展。(任选一个阶段)
【解析】(1)
史料价值:从《论水道》的作者、时代背景、内容、影响多方面来论述其可信度和研究价值。根据材料“作者弗仑提努斯(35年左右—103年或104年)在担任罗马水利总监期间,撰写了该书”可知该书作者时任罗马水利总监,该书是当事人记当时事,属于原始史料;根据材料“在使用前人的记载时,他认真分析和比较,提出较为正确的解释。他测量出每条水道的实际流量和供水量,纠正原有官方档案存在的错误。”可分析出在使用前人记载时,作者具有质疑精神,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实地检验;根据材料“书中各条水道的输水量、水管的规格、水务相关的法令法规等信息都源于官方档案”可分析出《论水道》记载了水道的建设、供水的使用与维修以及相关法规,为研究古罗马的水利技术、社会治理和法律制度提供了依据。最后得出结论该书在罗马史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2)
第一阶段的特点:根据材料“对古罗马水道的研究始于15、16世纪”可分析出15、16世纪是古罗马水道研究的开始阶段,根据材料“配合重建工程,学者们研究水道,其兴趣主要在于文本研究,把古典作家对水道的叙述收集起来,并未对罗马城的水道遗迹进行考察与研究。”可分析出该阶段主要是学者收集古典时期的资料并照搬其观点,重文本研究而忽略实地考察。
背景:根据材料“1453年,教宗尼古拉斯五世修复了古代的维戈水道。”可分析出罗马城修复水道,推动了古罗马水道研究。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学者在研究时继承并依赖于相关的古典文化遗产。
第二阶段的特点:根据材料“19世纪后半期,伴随着城市考古学的繁荣,古罗马水道研究出现了第一个高潮。”可分析出19世纪后期是古罗马水道研究的第一个高潮阶段,根据材料“创建考古学院,考古发掘得到系统化的整合”可分析出该阶段注重考古发掘,由此拓展了研究的范围,研究的空间从罗马城扩展到原罗马各行省的地区,研究受到了文化需求的影响。
背景:根据材料“伴随着城市考古学的繁荣”可分析出城市考古学的繁荣,促进了古罗马水道的研究。根据材料“意大利国王建立罗马古建筑发掘与保护的总监部”可分析出统一后的意大利设立相关机构,促进了考古事业的发展。根据材料“拿破仑征服浪潮中兴起的民族主义思潮,促使许多国家将罗马文化当作建立民族认同的文化基础,对本国罗马行省水道遗址给予特别关注”可分析出受民族主义思潮影响,欧洲各国的古罗马水道研究得到发展。(任选一个阶段)
20.示例:爱国作为公民的基本准则,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倡爱国,追求对国家对民族的社会责任。孔子、墨子、孟子等均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学说的精髓。张载概括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是爱国爱民、注重社会责任的体现。
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中,涌现出众多爱国主义者。如屈原投江、勾践卧薪尝胆、文天祥舍生取义、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等等,他们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为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担当社会责任,他们的故事传遍大江南北,可谓是家喻户晓。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追求家国情怀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内核提供了文化滋养。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核: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中一个结合材料“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得出论题,如爱国作为公民的基本准则,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然后,根据所选论题,举出几个相关的所选的一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核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联的例子,展开论述即可,如选择中国古代典型的爱国言论和爱国行为,说明其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内核提供了文化滋养。最后,对上述观点加以总结升华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