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下学期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史纲要下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列宁强调:“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基于此观点,苏俄( )
A.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C.构建集中管理模式 D.调整经济发展政策
2.1917年7月底,布尔什维克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通过了新党章,规定“党的最高机关是代表大会。定期代表大会每年召开一次……出席代表大会的代表所代表的党员不少于全体党员的半数时,该代表大会才能认为有效……中央委员会由代表大会选举,每年一次。”这些规定( )
A.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坚持民主原则 B.扩大了苏维埃政府的权力
C.有利于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合作 D.推动了列宁主义的诞生
3.有人说:1918年苏维埃俄国的一位市民用100卢布在市场上购买了100斤粮食。以下对此事的判断及分析正确的是( )
A.不可信。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
B.不可信。当时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允许自由买卖的
C.不可信。国家实行余粮收集制,人们只能去卖
D.不可信。苏俄政府修改了原有政策,允许自由贸易
4.据统计,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苏联农村中的牛减少了2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民踊跃出售牲畜以支援工业化建设 B.农村发生了大面积的自然灾害
C.政府收购牲畜以满足市民生活的需求 D.农民抵制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
5.1921年7月,苏俄通过了一系列法令,规定国家不再管理全部工业企业,除一些重要的大企业,其余企业均可出租给合作社或私人经营。1922年5月,又通过了《土地劳动使用法》,规定土地可以出租,在农业中可使用雇佣劳动。这反映了苏俄( )
A.以农业集体化推动工业化建设 B.旨在以市场机制调整经济结构
C.加速经济发展适应战争的需要 D.根据生产力状况进行政策调整
6.随着新经济政策的确立实施,苏俄逐步扩大农民的贸易自由,但列宁也指出:“发展贸易自由有一个必要前提,即必须使其无法越出也不敢越出无产阶级为之规定的范围和有利于无产阶级的条件。”据此可知,新经济政策( )
A.坚持“放管结合”的原则 B.缺乏群众基础
C.难以改变苏俄落后面貌 D.忽视农民利益
7.1920年,列宁在《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中特别指出:“共产国际应当同殖民地和落后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派结成临时联盟,但是不要同他们融合,甚至当无产阶级运动正处在萌芽状态时,也要绝对保持这一运动的独立性。”列宁强调的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 )
A.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B.民族革命动力问题
C.革命统一战线问题 D.社会改造道路问题
8.1925年,苏联政府向美英勒拿金矿公司提供了开采乌拉尔和西伯利亚各种矿藏的为期30年的租让权。根据双方签订的租让合同,该公司应向租让地区投资1100万美元。这表明苏联( )
A.实施五年计划来发展重工业 B.通过让渡部分主权吸引外资
C.利用资本主义力量发展经济 D.重视发挥市场和货币的作用
9.下表为苏联以机器人为主角的三部科幻电影:上表三部电影( )
电影名称 上映年 剧情梗概
《火星女王艾丽塔》 1924 苏联宇航员飞赴火星,发动火星居民发起社会主义革命。
《吉姆·里尔的机器人》 1935 在流水线上工作的机器人被用于镇压工人运动。但工人们更改了机器人的程序,让其反攻向工厂主。
《守门员》 1936 机器人在足球比赛中担任守门员,笑料百出。
A.有利于扭转反法西斯战争的劣势 B.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C.助力了自动化等高新技术的突破 D.折射出苏联社会的精神取向
10.1927年12月,联共(布)十五大指出:“如要求尽量运用农业资金以从事工业建设,这是不正确的,因为这不仅是与农民在政治上的破裂,而且也是破坏工业本身的原料基地,破坏其国内市场,破坏输出与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平衡。”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
A.对工业从农村吸收资金有所限定 B.利用商品价值规律进行工业建设
C.确立了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重点 D.积极调整国民经济严重失衡局面
11.1922年5月,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土地使用法令》,允许出租土地,期限为三年,特殊情况可以为六年。法令允许雇佣劳动,还允许农民自由选择使用土地的形式,自行决定采取村社的、个体经济或集体经济的形式。该法令( )
A.有助于国家粮食的收购 B.有利于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
C.适应了工业化建设需要 D.推动了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12.1922年苏共党内一直存在着一股强大的思潮,他们认为新政策在城市中培育了“耐普曼”(做买卖的商人),在农村复活了“富农”,是搞资本主义,有人甚至痛哭流涕。这表明( )
A.新经济政策未真正得到实施 B.苏共党内存在革命策略分歧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影响深远 D.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的必要性
13.在1918—1922年的内战中,苏维埃政权最终赢得胜利。从根本上说,农民尽管也不满甚至强烈反抗强制征粮、征兵等,但他们对地主土地所有制可能复辟的恐惧,压倒了对苏维埃政权征粮队和强制措施的敌视。这可以用于说明(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能够推行的原因 B.十月革命能够胜利的阶级基础
C.维护农民土地私有制的现实可能性 D.地主土地私有制恢复的必然性
14.1928—1934年苏联谷物生产总量和谷物征购量(单位:百万公担)
时间 谷物生产总量 谷物征购量
1928年 733.2 107.9
1929年 717.4 160.8
1931年 694.8 228.3
1934年 676 269.6
对表中信息解读合理的是( )
A.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B.余粮收集制引起农民的不满
C.大危机影响农业生产 D.工业化与农民利益存在矛盾
15.苏联早期的许多重要的工业和工程都是在外国资本的支持下建立的,如德国人建立了第一个飞机制造厂,美国福特公司建立了第一个汽车厂。但到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的工业化开始走向封闭,不仅废除了与西方公司的特许条约,最后一批外国专家也于1934年离开了苏联。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苏联( )
A.工业建设封闭化 B.建立了工农联盟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经济政策的调整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月革命前的一百余年是俄国急剧变革的时代:腐朽没落的沙皇专制制度已经严重阻碍了俄国的现代化进程;而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其他复杂的社会矛盾使俄国国内局势动荡不定,曾经盛极一时的俄罗斯帝国风雨飘摇。 当时有血性、有理性的俄罗斯人都在摸索前进的道路。 当俄国人民已不再对各种改革寄予希望的时候,便将目光转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希望在俄国建立西方式的民主制度。 但他们的希望又一次落空了。
——摘编自洪亚非《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各国的影响》
材料二 1918年,列宁《国家与革命》一书发表。在书中,列宁重申了马克思提出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组织形式,是“无产阶级革命‘终于发现的’可以使劳动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形式”,俄国1905年革命和1917年革命中产生的苏维埃制度,就是巴黎公社建立的无产阶级国家形式在俄国条件下的发展,即苏维埃制度就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未来国家的形式。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组织形式基本确定,苏维埃制度在全国确立。 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大会代表由各地区直接选举产生,具有广泛代表性。人民委员会是中央政府,负责国家所有行政事务,由苏维埃中占多数的布尔什维克负责组织,下设外交人民委员部、内务人民委员部、农业人民委员部等部门,列宁任人民委员会主席。
——摘编自李岩磊《苏共领导下的苏维埃国家建构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月革命后俄国确立苏维埃制度的历史意义。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联共产党人开头也有一些人不大会办经济,帝国主义者也曾等待过他们的失败。但是苏联共产党是胜利了,在列宁和斯大林领导之下,他们不但会革命,也会建设。他们已经建设起来了一个伟大的光辉灿烂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共产党就是我们的最好的先生,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
材料二 当时(“一五”计划时),我们在现代化工业建设工作中,自己还不会走路,只能照抄苏联经验,并且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之下,进行建设……(现在)我们应该学会自己走路,应该根据中国的特点,采取适合中国情况的方法来进行建设。
——刘少奇《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62年1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共产党人“不但会革命,也会建设”的表现。毛泽东称苏共为“最好的先生”是基于哪些方面的现实考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从“自己还不会走路”到“学会自己走路”,反映了当时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军事共产主义把国内有限的粮食以及其他资源用于战争的需要,拯救了苏维埃共和国,但是长期剥夺农民的产品以及暴力的盛行造成了农民和穿军装的农民(士兵)的严重不满,在内战的后期他们纷纷举行暴动反对布尔什维克政权,喀琅施塔得水兵的暴动震撼了全国,造成苏维埃政权的严重政治经济危机。
——摘编自陆南泉等主编《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材料二 “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强攻’的办法即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来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1921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从‘强攻’转为‘围攻’。”
——摘编自《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2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推行的经济政策及其存在的问题。
(2)分析材料二中“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的实质。从上述政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19.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时共产主义时期,苏俄政府颁布集中化的住房管理政策,试图通过无偿使用住房等方式改善城市人口的居住条件。然而,这一管理体制未能解决住房危机。到新经济政策时期,苏俄政府颁布住房法令,使缴费人数覆盖全体租户,收费标准依据市场规则而调整,执行差别房租制;同时,规定法人和自然人享有在国家允许的地段上建筑房屋的权利,使得住房建设主体呈现出多元化态势。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还通过决议,允许不动产交易,开辟了国家、市场、合作社三条分配住房的渠道。
——摘编自《苏联新经济政策时期城市住房管理体制转型初探》
材料二 20世纪最初的20年,欧州国家开始试图改善住房条件。自20世纪40年代末以来,瑞典等北欧国家成立了专门机构负责资助住宅建设,所有住房都有补贴。20世纪60年代,大量人口从乡村迁入城市,政府要为不断扩大的城市制定总体规划。至20世纪70年代,住宅量的需求已经得到满足,居民对建筑质量和建筑形式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大量的再投资不可避免,这成为北欧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个普遍性危机,带来了社会经济的分化。
——摘编自《福利制度下的住房发展——战后北欧住宅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20年代苏俄城市住房管理体制的变化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北欧国家住房管理制度的特点。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苏俄。根据材料“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和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解决政治经济危机,苏俄调整经济发展政策,推行新经济政策,它是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适合俄国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的有益探索,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政权的稳固,D项正确;退出帝国主义战争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土地法令》满足农民土地要求,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构建集中管理模式属于斯大林时期的政策,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故选D项。
2.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1917年(苏俄)。依据材料,新党章肯定了党的代表大会的地位,规定了党代表要代表多数党员和中央委员会由选举产生,体现了对民主原则的坚持,A项正确;新党章主要是规定党的工作,而非政府权力,排除B项;早在1917年4月,列宁就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纲”,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他还明确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也即此时布尔什维克党的目标是夺取政权,而非“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合作”,排除C项;列宁主义的诞生早于1917年,排除D项。故选A项。
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苏联。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18年苏维埃俄国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内容之一是“取消一切贸易”,所以材料中的买卖粮食的现象不可能发生,B项正确;当时的粮食有可能那么便宜,排除A项;当时国家实行余粮收集制,人们不能去买卖粮食,排除C项;当时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允许自由贸易,排除D项。故选B项。
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1929年至1930年的苏联。根据材料“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苏联农村中的牛减少了2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及所学可知,这一时期苏联的牛、马、猪、羊的数量大幅减少,说明农业集体化不适应当时农村的生产力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农民踊跃出售牲畜的相关信息,表述有误,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自然灾害对苏联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政府收购牲畜以满足市民生活需求的相关信息,表述有误,排除C项。故选D项。
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20年代(苏俄)。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苏俄法令规定国家不再管理全部工业企业,部分企业允许出租和私人经营,土地可以出租,使用雇佣劳动,这与1921年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相符合,反映了苏俄根据生产力状况进行政策调整,D项正确;1927年,苏联通过实行农业集体化的方针,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的措施只是一定程度上发挥市场的作用来恢复发展经济,目的不是调整经济结构,排除B项;此时国内战争已经结束,没有战争的需要,排除C项。故选D项。
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20年代的苏俄。根据材料可知,苏俄在推行新经济政策时,一方面扩大农民的贸易自由,另一方面又对市场贸易进行严格管理,这体现的是“放管结合”,A项正确;新经济政策考虑了农民利益,赢得了农民拥护,排除BD项;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改变了苏俄落后的面貌,排除C项。故选A项。
7.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中“但是不要同他们(资产阶级民主派)融合,甚至当无产阶级运动正处在萌芽状态时,也要绝对保持这一运动的独立性”可知,在与资产阶级民主派结成联盟时,共产国际应当保持自己在组织上的独立性,不与资产阶级民主派合并,确保无产阶级运动的领导权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A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革命领导权问题,未涉及到民族革命动力问题和社会改造道路问题,排除BD项;材料涉及到革命统一战线问题,即与资产阶级的联盟,但这不是列宁所强调,其所强调的是关于领导权的问题,排除C项。故选A项。
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25年苏联。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1921年3月,苏俄政府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对一些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苏联政府向美英勒拿金矿公司提供了开采乌拉尔和西伯利亚各种矿藏的为期30年的租让权,体现利用资本主义力量发展经济,C项正确;从1928年起,苏联开始实施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排除A项;根据材料,苏联只是出让租让权,而非让渡部分主权,排除B项;新经济政策重视发挥市场和货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等,与材料所述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4年至1936年(苏联)。根据材料“发起社会主义革命”、“让其反攻向工厂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的这三部机器人电影,有的在提倡社会主义,有的在反对资产阶级,折射出苏联社会的精神取向,D项正确;苏联反法西斯战争开始于1941年,排除A项;这些电影没有涉及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排除B项;自动化等高新技术出现在二战后,排除C项。故选D项。
10.A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1927年(苏联)。苏联十五大认为将大量农业资金用于工业建设不利于团结农民,也不利于农业发展,荣誉破坏国民经济体系的平衡,这一观点说明当时的苏联对农业资金的运用是有一定的警惕性的,即对工业从农业吸收资金有所限制,A项正确;这一时期苏联建立计划经济体制,并未按照商品价值规律进行工业建设,排除B项;材料内容与优先发展重工业无关,排除C项;材料内容反映出当时的苏联想要避免破坏国民经济平衡,但并不能说明当时的苏联国民经济已经严重失衡,排除D项。故选A项。
1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2(苏俄)。根据材料“允许出租土地,还允许农民自由选择使用土地的形式”并结合所学可知,该法令扩大了农民生产的自主权,有助于促进农业的发展,B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1922年苏俄农业上实行粮食税,并非粮食收购制,排除A项;这一时期苏联的一五计划尚未开始,排除C项;计划经济体制在斯大林统治时期确立,1922年处于列宁统治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1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2年(苏联)。根据材料信息得出,苏共党内存在反对新经济政策的声音,认为新经济政策是在搞资本主义,D项正确;新经济政策开始实施是在1921年,此时只是存在反对的声音,排除A项;此时苏俄(联)已不再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苏共党内并不都认可新经济政策,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的必要性材料未涉及,排除D项。故选B项。
1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8—1922年(苏联)。由材料“对地主土地所有制可能复辟的恐惧,压倒了对苏维埃政权征粮队和强制措施的敌视”可知,在面临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复辟和苏维埃政权的强制性措施时,农民最终站在了苏维埃政权这边,接受了余粮收集制,这可用于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能够推行的原因,A项正确;十月革命爆发于1917年,材料涉及的时间是1918—1922年,排除B项。在十月革命之后,苏维埃政权实行《土地法令》,宣布废除土地私有制,排除C、D项。故选A项。
1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8—1934年(苏联)。据材料信息可知,1928年至1934年谷物的生产总量呈现下降趋势,但谷物的征购量却呈现上升趋势,这反映了苏联在工业化过程中牺牲了农民的利益,从农民身上拿走的太多,体现了工业化与农民利益存在矛盾,D项正确;1924年列宁去世后,苏联逐渐取消了新经济政策,排除A项;苏俄建立初期实行余粮征集制,1921年就废除了余粮征集制,排除B项;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几乎波及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但对苏联基本没有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1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根据材料“但到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的工业化开始走向封闭,不仅废除了与西方公司的特许条约,最后一批外国专家也于1934年离开了苏联。”及所学可知,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928~1932年)”正值西方国家爆发经济危机,苏联利用这一时机加强了与西方的合作,引进了一批外国技术。然而,到1934年苏联境内的大批外国专家相继离开,这说明苏联调整了国内经济发展的政策,D项正确;“苏联的工业化开始走向封闭”并不代表着工业建设封闭化,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十月革命后,俄国建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相关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16.(1)原因:俄国腐朽的沙皇统治阻碍了俄国近代化的发展;俄国社会局势动荡不安;俄国社会有识之士的积极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并未改变俄国现状;俄国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激化了国内矛盾。
(2)历史意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继承了巴黎公社的事业;适应了无产阶级专政的需要;克服了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虚假性和局限性。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俄国)。原因:依据材料一“腐朽没落的沙皇专制制度已经严重阻碍了俄国的现代化进程”,可得出俄国腐朽的沙皇统治阻碍了俄国近代化的发展;依据材料一“而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其他复杂的社会矛盾使俄国国内局势动荡不定,曾经盛极一时的俄罗斯帝国风雨飘摇”可得出俄国社会局势动荡不安;依据材料一“当时有血性、有理性的俄罗斯人都在摸索前进的道路”,可得出俄国社会有识之士的积极推动;依据材料一“当俄国人民已不再对各种改革寄予希望的时候,便将目光转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希望在俄国建立西方式的民主制度。 但他们的希望又一次落空了”,可得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并未改变俄国现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激化了国内矛盾。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俄国)。历史意义:依据材料二“在书中,列宁重申了马克思提出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组织形式,是‘无产阶级革命‘终于发现的’可以使劳动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形式’,俄国1905年革命和1917年革命中产生的苏维埃制度,就是巴黎公社建立的无产阶级国家形式在俄国条件下的发展”,可得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和继承了巴黎公社的事业;依据材料二“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组织形式基本确定,苏维埃制度在全国确立”,可得出适应了无产阶级专政的需要;依据材料二“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大会代表由各地区直接选举产生,具有广泛代表性”,可得出克服了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虚假性和局限性。
17.(1)表现:领导十月革命;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实行两个五年计划。
现实考量: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毛泽东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中国要求实现工业化的迫切愿望;苏联式工业化道路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巨大成功。
(2)国外:赫鲁晓夫执政,中苏关系恶化。
国内: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探索。
【解析】【小题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苏联、中国)。根据所学可知,苏联共产党人“不但会革命,也会建设”体现在1917年列宁所领导的十月革命;在新政权建立后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国内战争结束后,实行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时期实行两个五年计划。毛泽东在1949年6月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中称苏共为“最好的先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可知其现实考量有: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毛泽东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中国要求实现工业化的迫切愿望;苏联式工业化道路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巨大成功。
【小题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苏联、中国)。刘少奇1962年1月《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自己还不会走路”到“学会自己走路”,结合当时的国际和国内背景可知,国外环境发生的变化是:赫鲁晓夫执政,中苏关系恶化;国外环境发生的变化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探索。
18.(1)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存在的问题:余粮收集制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苏维埃政权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
(2)实质: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引进外国资金和技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启示:经济建设要符合国情,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等。(其他启示表述合理酌情给分)
【详解】(1)本题是列举、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苏俄时期。第一小问政策:由材料“军事共产主义把国内有限的粮食以及其他资源用于战争的需要,拯救了苏维埃共和国,但是长期剥夺农民的产品以及暴力的盛行造成了农民和穿军装的农民(士兵)的严重不满”及所学可得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第二小问问题:由材料“但是长期剥夺农民的产品以及暴力的盛行造成了农民和穿军装的农民(士兵)的严重不满”及所学可得出余粮收集制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由材料“在内战的后期他们纷纷举行暴动反对布尔什维克政权,喀琅施塔得水兵的暴动震撼了全国,造成苏维埃政权的严重政治经济危机。”可得出导致苏维埃政权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
(2)本题是特点、启示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21年的苏俄。第一小问实质:由材料“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强攻’的办法即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来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1921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从‘强攻’转为‘围攻’。”及所学可得出新经济政策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引进外国资金和技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第二小问启示:结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影响可知,经济建设要符合国情,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等。
19.(1)变化:颁布住房法令,使缴费人数覆盖全体租户,收费标准依据市场规则而调整;住房建设主体呈现出多元化态势;允许不动产交易,开辟了国家、市场、合作社三条分配住房的渠道。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住房危机;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推动了住房建设的多样化。
(2)特点:从中央到地方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并发放补贴;制定总体规划;大量的再投资不可避免,由此诱发社会危机。
【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20年代(苏俄)。变化:据材料“颁布住房法令,使缴费人数覆盖全体租户,收费标准依据市场规则而调整”,得出颁布住房法令,使缴费人数覆盖全体租户,收费标准依据市场规则而调整;据材料“使得住房建设主体呈现出多元化态势”,得出住房建设主体呈现出多元化态势;据材料“允许不动产交易,开辟了国家、市场、合作社三条分配住房的渠道”,得出允许不动产交易,开辟了国家、市场、合作社三条分配住房的渠道。意义:据材料“战时共产主义时期,苏俄政府颁布集中化的住房管理政策,试图通过无偿使用住房等方式改善城市人口的居住条件。然而,这一管理体制未能解决住房危机”“开辟了国家、市场、合作社三条分配住房的渠道”可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住房危机;据材料“试图通过无偿使用住房等方式改善城市人口的居住条件”“苏俄政府颁布住房法令,使缴费人数覆盖全体租户,收费标准依据市场规则而调整,执行差别房租制”可知,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据材料“开辟了国家、市场、合作社三条分配住房的渠道”,推动了住房建设的多样化。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北欧)。据材料“从中央到地方都成立了专门机构负责资助住宅建设,所有住房都有补贴,补贴量和租金几乎相当”,得出从中央到地方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并发放补贴;据材料“要求政府为不断扩大的城市制定总体规划”,得出制定总体规划;据材料“大量的再投资不可避免,这成为北欧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个普遍性危机,带来了社会经济的分化”,得出大量的再投资不可避免,由此诱发社会危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下学期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史纲要下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