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图1为中国古人类遗址分布图(部分),据此图下列关于古人类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布呈现多元一体的格局 B.主要分布于大江大河流域
C.学会制作工具 D.过着群居生活
2.春秋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使得私田数量大增。于是一些诸侯国承认土地私有,不再分封土地,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直接管理,材料反映了( )
A.生产力发展冲击原有生产关系 B.经济的发展导致生活方式改变
C.农业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变革 D.生产关系变革推动生产力进步
3.岷江发源于地势陡峻的万山丛中,水量充足,沿途经过高山深谷,水流湍急,在旧灌县一段进入平原时水流落差很大,流速骤然减缓,夏秋两季又多暴雨,常泛滥成灾。据此推断,李冰在此修建都江堰的直接目的是( )
A.保证农田灌溉 B.改善当地生活 C.治理岷江水患 D.巩固秦国统治
4.先秦时期,一般臣庶向君主言事,多称“上书”,而秦朝则把臣下上书改称为“奏”。从字形、字义上,“奏”蕴含以手恭敬、畏惧地进献的意思。这种文体称谓的转变( )
A.展示了秦朝森严的等级制度 B.表明皇权与相权矛盾的尖锐
C.反映了秦朝实现统一的愿望 D.体现了皇权至上和皇帝独尊
5.《三国演义》中“刮骨疗伤”,讲述的是神医华佗用刀为关羽刮骨去毒的故事。但综合《三国志》等多部史书的记载,我们发现关羽中箭是在建安24年(219年),而华佗死于建安13年(208年)。这说明( )
A.多种史料相互佐证,可接近历史真相 B.史书的史学价值高,能替代实物史料
C.文学作品趣味性强,内容皆生动可信 D.历史事件年代久远,无法考证其真伪
6.贾思勰总结写《齐民要术》的体会时曾说,“今采捃(收集)经传,爰及歌谣,之老成,验之行事”,“皆余目所亲见,非信传疑”。这体现了贾思勰( )
A.敢于创新的精神 B.积极乐观的品质 C.百折不挠的毅力 D.求真务实的态度
7.“论考试制度的本身,确实是公平的。因有科举制度,所以能够逐渐将等级铲平;因有科举制度,所以人民向学的,不带劝勉而增多。”材料表明科举制( )
A.严重削弱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 B.阻止了世家子弟的入仕
C.为普通士人做官参政提供了机会 D.注重门第出身地位高低
8.唐朝时期男装一改汉服宽袍大袖、斜襟束带,流行窄袖、瘦腰、翻领、着靴,外披一件长衣,这些都有胡服的特点;女装则更多姿多彩,女着男装也非常流行,这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是较为罕见的现象。这些服装上的改变体现了唐朝( )
A.民族交融出现高潮 B.社会开放包容并存
C.女性社会地位提高 D.政府统治异常清明
9.图2、图3显示了有关唐、宋不同时期人口占比的数据变化。这一历史现象形成的原因是( )
A.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B.南方总人口数超过北方
C.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D.宋朝统治疆域明显缩小
10.电影《满江红》成为2023年春节档的票房冠军,电影的热度再次引发了纪念岳飞的热潮。人们纪念岳飞是因为他( )
A.抗金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B.平定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C.沉重打击了宋王朝的腐朽统治 D.促成与辽的“澶渊之盟”
11.表1为明清时期中国引进作物表。据此推知,明清时期( )
表1
作物名称 马铃薯 玉米 番薯 包菜 芒果 菠萝
原产地 南美洲 墨西哥 中美洲 地中海沿岸 印度、缅甸 美洲
A.注重海上丝绸之路交流 B.已受益于世界贸易的发展
C.与西域各地的联系密切 D.农作物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12.该机构总揽军、政大权二端,真正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机构统领者无日不被召见,无日不承命办事,出没于宫廷之间。皇帝行动所到的地方,他们也无不随从在侧。该机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上述材料中的“机构”是( )
A.内阁 B.南书房 C.锦衣卫 D.军机处
13.《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妇女和男子同样分配土地和生活资料:妇女可参与军政事务:设置女官,开科取士;禁止缠足和买卖婚姻等。这说明《天朝田亩制度》注重( )
A.提高妇女地位 B.追求绝对平均 C.缩小贫富差距 D.提高教育水平
14.1882年,英国商人准备在上海设立纺纱厂,总理衙门明确指出:机器织布系中国创办之举,予限十年内只准许华商入股,不准另行设局……是故不准华商另行设厂,然则何能反而允许洋商设厂!这表明洋务派所创办的近代民用企业( )
A.抵制了西方列强侵略 B.推动了民族资本的发展
C.具有垄断性与排他性 D.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历程
15.变法的发生使长期积聚的矛盾找到了宣泄的突破口,很快造成“人思自奋,家议维新”,“而耳目既开,民智骤进”的局面。这表明戊戌变法( )
A.促进了民族工业发展 B.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推动了民主政治进程 D.引发近代教育改革
16.中华民国成立后,各国驻华公使向南京临时政府施压,拒绝承认南京临时政府的合法地位,声称必须由袁世凯“统一”南北,还出动军舰在长江上示威,劫掠中国海关税收,以加剧南京临时政府的财政困难。可见,辛亥革命果实落到袁世凯手中的原因是( )
A.革命党的软弱 B.西方列强的干涉破坏
C.袁世凯的欺骗 D.临时政府的财政困难
17.某同学根据复习笔记,绘制了以下示意图4。他学习的主题应是( )
A.侵略与反侵略斗争 B.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C.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D.民族危机不断加剧
18.红军“制定了在农村彻底消灭恶霸势力的纲领,烧毁田契和地契,分配谷物,解放被压迫妇女,召开群众大会,比较自觉地开展宣传反对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运动,使广大的农民都开始走上革命道路”。材料体现出长征( )
A.保存了红军的基干力量 B.铸就了长征精神
C.播撒了革命的种子 D.纠正了“左”的错误
19.观察下列图5-7,从中传达的信息最准确的是( )
A.世界文明的统一性 B.古代文明的连续性
C.文明之间的关联性 D.区域文明的多样性
20.在公民大会上,任何雅典公民都有权利走上前台就议题发表自己的演说。但事实上,普通民众并没有演说的基本技能,那些拥有超凡演说能力的贵族或富裕子弟,他们掌握着精妙的演说技巧,在台上表达着自己的政治见解与主张,继而获得民众的支持与拥护。上述材料反映出( )
A.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B.贵族子弟垄断政治
C.直接民主存在弊端 D.民众缺乏判断能力
21.大学一般都位于经济比较发达、交通比较便利的城市中。城市是手工业和商业的中心,大量的人口、资金从四面八方涌入到了城市,为创办大学提供大笔经费、解决了广大师生的食宿问题。材料说明( )
A.城市推动大学的产生与发展 B.大学推动了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C.大学给西欧教育带来新气象 D.大学的兴起导致了神学的衰落
22.从15世纪中期开始,意大利城市上层居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他们热衷于建造豪华的私人宫邸、别墅和花园。与此同时,他们对各种奢侈品——艺术品、书籍和来自东方的商品产生浓厚的消费热情。这一变化( )
A.受到了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 B.反映了拜金主义已占据主流
C.直接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兴起 D.丰富了广大市民的社会生活
23.法国大革命期间,上尉利勒创作出旋律激昂、充满爱国精神的《马赛曲》。法国士兵在《马赛曲》的激励下一次又一次顶住了外敌的入侵,保卫了家园。由此可见,《马赛曲》成为法国国歌的主要原因是( )
A.传播了革命思想 B.彰显了民族精神 C.打击了教皇权威 D.促进了社会转型
24.“很难想象有一个地方比曼彻斯特还要更加‘贫困’。……很难想象,在如此拥挤的街道,所有用砖砌成的房子被周围弥漫的烟雾熏黑。……有的只是永不停息的机器所发出的喧嚣声。而当铃声响起,可怜的人们知道要忙着去工作,而不是去祷告。”材料应纳入的主题是( )
A.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B.无产阶级的反抗和斗争
C.工业革命污染了环境 D.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25.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不同时期为不同版本的《共产党宣言》写了七篇序言,每篇序言都结合当时社会形势的新变化,对原有思想作了修正和补充。由此反映出( )
A.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 B.暴力斗争理论已过时
C.工人运动力量的壮大 D.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
二、读图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两幅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帮他们各写出一段话的推荐词。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幅图之间的内在联系,阐述古代科技与对外交往的关系。
三、材料题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对于镇江守军的英勇抵抗,恩格斯曾说:“驻防旗兵虽然不通兵法,可是绝不缺乏勇敢和锐气。这些驻防旗兵总共只有1500人,但却殊死奋战,直到最后一人……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除此之外,英国侵略者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台湾等地,也遭到了广大群众的反抗。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的消息传出,全国上下群情激愤,痛斥卖国贼,反对割地求和。他们强烈要求清政府抗敌到底,只要不将台湾割弃,“台地军民必能舍生忘死,为国家效命”
——摘编自王者祥《甲午战争中日伤亡比较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及当时中国的抵抗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全国军民面对外来侵略坚持的态度及体现的精神。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反侵略斗争的认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欧洲人的发现不仅导致新的全球性视野,还导致新的全球性种族分布。实际上,1500年以前,存在着世界范围的种族隔离。到1763年,截然不同的种族分布格局已清晰可辨。种族组成方面的更大的变化是向南北美洲的大批移民——对欧洲人来说他们是自愿的,非洲人则是被迫的。
——摘编自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新航路的开辟、三角贸易、工业革命
——世界历史上发生的引起人口迁移重大事件(部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00年前后“欧洲人的发现”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大批移民”给美洲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一个或者多个史实,以“影响人口迁移和变化的主要因素”为主题,自定一个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依据图片分析可知,中国境内古人类遗址遍布全国,但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带和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带,B项正确;材料是古人类遗址分布图特点,体现不出我国多元一体发展格局,比如同一起源,排除A项;材料是古人类遗址分布图,不能体现是否学会制作工具,比如石器、骨器等,排除C项;材料是古人类遗址分布图特点,不能体现古人类是否过着群居生活,排除D项。故选B项。
2.答案:A
解析:
3.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岷江……水流湍急,在旧灌县一段进入平原时水流落差很大,流速骤然减缓,夏秋两季又多暴雨,常泛滥成灾。”可知,李冰修建都江堰的直接目的是治理岷江水患;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C项正确;都江堰的修建保证农田灌溉,改善当地生活,但题干信息没有体现,排除AB项;李冰修建都江堰的根本目的是巩固秦国统治,排除D项。故选C项。
4.答案:D
解析:
5.答案:A
解析:
6.答案:D
解析:[详解]据题干“今采捃(收集)经传,爱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皆余目所亲见,非信传疑”可知,材料说明贾思勰写《齐民要术》时广泛搜集各种经验,并亲自加以验证,最后才成书,说明贾思勰求真务实的著书态度,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贾思勰求真务实的著书态度,没有体现贾思勰“敢于创新的精神、积极乐观的品质”的内容,排除AB项:“百折不挠的毅力”在材料内容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7.答案:C
解析:“因有科举制度,所以能够逐渐将等级铲平;因有科举制度,所以人民向学的,不带劝勉而增多”说明科举制度为普通士人做官参政提供了机会,C项正确;科举制度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增强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并非“严重削弱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排除A项;科举制度通过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有才学的世家子弟可以入仕,排除B项;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依据是考试成绩,并非出身地位高低,排除D项。故选C项。
8.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唐朝时期男装一改汉服宽袍大袖、斜襟束带,流行窄袖、瘦腰、翻领、着靴,外披一件长衣,这些都有胡服的特点;女装则更多姿多彩,女着男装也非常流行,这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是较为罕见的现象”可知,服装吸收胡服元素,男女着装大胆多变,这些服装上的改变体现了唐朝社会开放包容并存,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民族交融出现高潮,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女性社会地位提高,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政府统治情况,排除D项。故选B项。
9.答案:C
解析:根据图片可知,从唐朝到北宋初期,黄河流域的人口所占比例下降显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末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战乱导致大量人口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经济重心不断南移,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人口分布变化,没有体现土地兼并情况,排除A项;南方总人口数超过北方这是图二所体现的,属于现象,不属于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宋朝统治疆域明显缩小,排除D项。故选C项。
10.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电影的热度再次引发了纪念岳飞的热潮”和所学知识可知,宋金战争中,岳飞抗金,维护了人民利益,他受到人民爱戴,A项正确;戚继光是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的民族英雄,排除B项;方腊起义沉重打击了宋王朝的腐朽统治,排除C项;1005年签订“澶渊之盟”,岳飞还没出生,不可能参与,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1.答案:B
解析:明清时期,外来农作物主要来自美洲,其次是地中海沿岸、部分南亚国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商品贸易发展,外来物种跨洲流动。因此材料反映了世界贸易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是新航路开辟后的影响,和海上丝绸之路交流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的外来作物来自美洲、地中海沿岸、部分南亚国家,而不是西域,排除C项;材料反映外来物种的传入,而不是农作物面积迅速扩大,排除D项。故选B项。
12.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该机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并结合所学可知,该机构是军机处,雍正帝时设立军机房,后改为军机处,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组成,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D项正确;军机处设立后,内阁变成只是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一切机密大政均归于军机处办理,排除A项;南书房直接为皇帝草拟谕旨和处理奏章,排除B项;锦衣卫是明朝的特务机构,排除C项。故选D项。
13.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妇女和男子同样分配土地和生活资料:妇女可参与军政事务:设置女官,开科取士:禁止缠足和买卖婚姻”可知,《天朝田亩制度》追求平等平均的社会生活,注重提高妇女地位,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追求绝对平均,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缩小贫富差距,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提高教育水平,排除D项。故选A项。
14.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总理衙门明确指出:机器织布系中国创办之举,予限十年内只准许华商入股,不准另行设局.....是故不准华商另行设厂。这说明洋务派所创办的近代民用企业具有垄断性与排他性,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强调总理衙门领导下的洋务运动对机器织布的垄断,未涉及其作用,排除A项;材料强调“予限十年内只准许华商入股,不准另行设局”,故B项说法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强调总理衙门领导下的洋务运动对机器织布的垄断,未涉及其地位,排除D项。故选C项。
15.答案:B
解析:
16.答案:B
解析:
17.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创办福州船政局”可知,与洋务运动相关;由“开办京师大学堂”"可知,与戊戌变法相关;由“成立湖北军政府”可知,与辛亥革命相关;由“发表《敬告青年》.“可知,与新文化运动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从“器物”层面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创办了许多近代企业,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则从“制度”层面,试图通过改革或革命的方式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实现政治上的近代化;而新文化运动则是要在“文化”的层面上扫清中国人心中的封建落后的思想,树立民主与科学的风尚,实现思想上的近代化。因此,他学习的主题应是近代化的早期探索,C项正确;列强侵略与反抗斗争,与题干信息“创办福州船政局”、“开办京师大学堂”、“成立湖北军政府”、发表《敬告青年》."没有联系,排除A项;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排除B项;民族危机的加剧,与题干信息“成立湖北军政府”、“发表《敬告青年》。”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
18.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比较自觉地开展宣传 反对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运动,使广大的农民都开始走上革命 道路”可知,红军在长征过程中宣传了革命的思想,播撒了革命 种子。A、B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 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排除D。故选C。
19.答案:D
解析:
20.答案:C
解析:据题干“……普通民众并没有演说的基本技能,那些拥有超凡演说能力的贵族或富裕子弟.....获得民众的支持与拥护”可知,普通民众并没有演说的基本技能,那些拥有超凡演说能力的贵族或富裕子弟更容易获得民众的支持与拥护。这反映雅典缺乏科学的民主机制,容易导致权利的滥用,说明直接民主存在弊端,故C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不能说明公民大会形同虚设,排除A;题干材料不能说明贵族子弟垄断政治,排除B;题干材料不能说明民众缺乏判断能力,排除D。故选:C。
21.答案:A
解析:
22.答案:A
解析:A题干所述及的时间是“15世纪中期”,“建造豪华的私人宫邸、别墅和花园”“对各种奢侈品一一艺术品、书籍和来自东方的商品产生浓厚的消费热情”,说明此时期的意大利城市上层居民比较关注自我,而这正是“人文主义思想”的典型表现,可知这一变化是受到了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故选A项;题干内容中的“私人宫邸、别墅和花园”“艺术品、书籍和来自东方的商品”等诸多现象不属于“拜全主义”的范畴,它们属于“自我”的范畴,排除B项;题干所述现象是受到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而不是“直接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兴起,排除C项;题干所述诸多显著变化能够丰富“广大市民的社会生活”,但是这并不是题干的主旨所在,排除D项。
23.答案:B
解析:A.革命思想是指法国阶级斗争方面,而材料是法国人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战争,排除A。B.根据题干及所学可知,法国大革命时期《马赛曲》成为法国人民英勇反抗外敌的爱国歌曲,增强了法国人的民族意识,B项正确。C.材料指的是反抗外来侵略,而不是教皇,排除C。D.法国大革命促进了法国的社会转型,而材料反映了法国民族精神的增强,排除D。故选:B。
24.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曼彻斯特是英国最早开始工业革命的城市,是英国工业革命的缩影。根据题干“在如此拥挤的街道,所有用砖砌成的房子被周围弥漫的烟雾熏黑”“有的只是永不停息的机器所发出的喧器声。而当铃声响起,可怜的人们知道要忙着去工作,而不是去祷告”可知,工业革命后的曼彻斯特缺乏城市规划、环保规划等意识,人们专注追求经济成就,体现了工业化城市甚至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D项正确;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指的是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运动为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新航路的开辟为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奠定了物质基础,排除A项;题干中的“可怜的人们知道要忙着去工作”说明工人阶级在工业革命后的生活状态,不是无产阶级的反抗与斗争的表现,排除B项;工业革命污染了环境知识工业革命带来的负面影响,不能完整体现材料主题,排除C项。故选D项。
25.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共产党宣言》发表后多次再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不同时期”为不同版本的《共产党宣言》写了七篇序言,每篇序言,都结合“当时社会形势的新变化”,对原有思想作了“修正和补充”。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强调与时俱进,D项正确;《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理论正式诞生,与题意不符合,排除A项;暴力斗争理论没有过时,且材料也未涉及“暴力斗争理论”的表述,排除B项;材料主旨强调《共产党宣言》多次再版及变化,未涉及对工人运动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26.答案:(1)推荐词造纸术: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纸的质量大大提高。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丝绸之路: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联系: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通过丝绸之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造纸术经丝绸之路,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关系: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于世界,科技通过丝绸之路传入其他国家,促进了这些国家的进步与发展;同时其他国家的科技与文化传入中国,为中国科技发展注入新的血液。
27.答案:(1)事件:鸦片战争。原因:封建专制制度的腐败;统治者的昏庸愚昧;经济的落后等。
(2)态度:坚决抵抗;精神:强烈的爱国热情。
(3)认识:面对外来侵略和奴役,中国人民从不屈服; 我们应该永远缅怀近代反侵略斗争的英雄人物;我们应该学习他们艰苦卓绝、英勇献身、保家卫国的反抗斗争精神。
解析:(1)事件:根据材料一“驻防旗兵虽然不通兵法,可是决不缺乏勇敢和锐气。这些驻防旗兵总共只有1500人,但却殊死奋战,直到最后一人……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鸦片战争。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时中国的抵抗失败的原因:封建专制制度的腐败;统治者的昏庸愚昧;经济的落后等。
(2)态度:根据题干材料二“台地军民必能舍生忘死为国家效命。”可知,全国军民面对外来侵略坚持的态度是:坚决抵抗。精神:根据题干材料二“他们强烈要求清政府抗敌到底,只要不将台湾割弃,台地军民必能舍生忘死,为国家效。”可归纳为是强烈的爱国热情。
(3)认识: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根据题干材料,我对近代反侵略斗争的认识:面对外来侵略和奴役,中国人民从不屈服;我们应该永远缅怀近代反侵略斗争的英雄人物;我们应该学习他们艰苦卓绝、英勇献身、保家卫国的反抗斗争精神。
28.答案:(1)事件:新航路开辟。影响:积极,加强了美洲与世界的联系;促进了美洲的开发;改变了种族的分布格局。消极:给美洲土著带来了灾难;破坏了美洲原有的文明;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示例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影响人口迁移和变化。
新航路开辟后,为了满足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拓展市场,推销产品,寻找原料,欧洲人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扩张。大批的欧洲殖民者移民至殖民地;殖民者对印第安人的屠杀,致使美洲劳动力极度匮乏,为此,欧洲殖民者从非洲贩运大批黑人到美洲做奴隶,这就是罪恶的“三角贸易”。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为解决资本主义工厂劳动力问题,通过圈地运动将农村人口强制迁往城市;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现代工厂制度确立,进一步推进了城市化,城市人口比例逐步增加。
总之,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世界人口不断迁移,进一步满足其发展需要。
示例二:殖民扩张影响人口迁移和变化。
示例三: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人口迁移和变化。
解析:(1)事件:根据设问信息“1500年前后“欧洲人的发现”和材料信息“欧洲人的发现不仅导致新的全球性视野,还导致新的全球性种族分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00年前后的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促进了全球物种大交换;影响:根据材料信息“欧洲人的发现不仅导致新的全球性视野,还导致新的全球性种族分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根据“到1763年,截然不同的种族分布格局已清晰可辨。种族组成方面的更大的变化是向南北美洲的大批移民对欧洲人来说他们是自愿的,非洲人则是被迫的”,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破坏了美洲原有的文明;种族迁移伴随着新的物种入侵,对当地生态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导致个别物种的灭绝;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阐述:根据“新航路的开辟、三角贸易、工业革命”可确立主题: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影响人口迁移和变化。然后叙述新航路的开辟、三角贸易、工业革命事件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后,为了满足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拓展市场,推销产品,寻找原料,欧洲人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扩张。大批的欧洲殖民者移民至殖民地;殖民者对印第安人的屠杀,致使美洲劳动力极度匮乏,为此,欧洲殖民者从非洲贩运大批黑人到美洲做奴隶,这就是罪恶的“三角贸易”。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为解决资本主义工厂劳动力问题,通过圈地运动将农村人口强制迁往城市;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现代工厂制度确立,进一步推进了城市化,城市人口比例逐步增加。最后得出结论:总之,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世界人口不断迁移,进一步满足其发展需要。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