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单元检测(含解析)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单元检测
一、单选题
1.《牛津英国史》中写到“工匠的自力更生精神、崇尚自由贸易的国际主义和推崇君主体制的沙文主义(爱国热情)一这种融合的主张,是19世纪剩余时间里英国民众生活的基调。”这一基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英国( )
A.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B.殖民争霸战争的胜利
C.国民爱国热情的高涨 D.自由主义思想的泛滥
2.如图是1841年和1877年英国就业人口结构的变化示意图,它反映出英国( )

A.城市化进程在逐渐加快 B.世界工厂地位日益凸显
C.社会贫富分化不断加剧 D.国民经济结构日趋合理
3.如图是位于伦敦的某位名人的墓碑,上面镌刻着:“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和“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两句话。墓主人对历史的最重要贡献是( )
A.领导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B.实现了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大联合
C.使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发展到科学 D.促进了欧洲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4.1700年,英国国内消费占工业产值的79%,1750年占71%,1800年占65.5%。直到1800年,英国国内消费在工业品中的份额虽然减少,但--直占优势。这可用来说明英国
A.工业革命只局限于轻工业领域 B.殖民地对英国毫无影响
C.国内市场对工业革命影响较大 D.殖民霸主地位受到打击
5.主导巴黎公社委员会的布朗基主义者主张暴力夺取政权,对敌人实行专政,却不注重对社会经济的改造:公社虽然宣布了“把土地交给农民”的主张,但始终没有建立工农之间的联盟。据此可知巴黎公社
A.缺乏科学理论作指导 B.具有相当大的偶然性
C.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 D.缓和了社会基本矛盾
6.学者约翰·希克斯说:“工业革命是现代工业的兴起而不是工业本身的兴起。”现代工业与以手工工场为代表的传统工业的本质区别是
A.榨取工人剩余价值
B.雇佣自由劳动力
C.使用机器进行生产
D.分工协作的形成
7.下列史实反映出
A.蒸汽机的发明应用和汽车工业的发展 B.钢成为基本工业原料和汽车主要材料
C.电力的广泛应用和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D.内燃机的发明应用和汽车工业的发展
8.下表为1870—1910年世界船舶吨位数(单位:百万净吨)。据此可知,世界航运业
A.发展出现不平衡 B.航运费用大幅下降
C.逐步实现机械化 D.呈现多种新的格局
9.英国作家乔治艾略特在1860年出版的《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讲述了主人公汤姆塔利弗的教育经历。磨坊主塔利弗想让其子汤姆接受实用教育,当朋友向他推荐牛津大学毕业的斯特林牧师时,他觉得古典教育很空,希望汤姆懂得识数、善于观察和与人沟通,避免法律纠纷。这表明
A.英国经济发展影响教育理念 B.英国民主政治体制不够完善
C.进化论学说削弱宗教影响力 D.英国高等教育较缺乏竞争力
10.下图是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变化(1500-1900年)示意图。下列选项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英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B.两次工业革命是英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
C.英国工业发展速度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
D.英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于世界其他国家
11.《巴黎公社公告》第44号向人们宣布:“你们是自己命运的主人。最近成立的代表机构在你们的支持下,将着手补救前政权造成的灾难:遭到破坏的工业,停顿下来的劳动,瘫痪的商业贸易,即将获得有力的推动。”这在本质上表明(  )
A.巴黎公社是劳动人民的政权 B.巴黎公社旨在恢复发展生产
C.巴黎公社获得劳动人民支持 D.巴黎公社是工商业代表机构
12.恩格斯称巴黎公社为“真正民主的国家政权”。下列措施最能佐证其观点的是
A.废除军队和旧警察 B.公职人员由民选产生
C.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D.工人合作社管理
13.德意志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工业革命。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大部分地区完成工业革命前,以电能、内燃机动力以及新兴化学为主的工业在德意志已异军突起。这反映了德意志( )
A.仿照英国的工业化模式 B.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起源地
C.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D.国家统一加快工业革命进程
14.19世纪末,欧洲国际法学家将世界上的国家被划分为“文明”、“半文明”和“野蛮”等不同类别,将国际法界定为“文明国家之间的法律”。这反映了
A.西方主导了国际体系
B.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C.不同文明间冲突加深
D.国际规则的逐步完善
15.早在18世纪,英国商人就运用包括市场调查,信贷,折扣计划,报纸和杂志广告,不满意退款的承诺等今天被认为是现代营销的策略去获取利润,于是消费社会的出现成为了可能。18世纪英国消费社会的出现
A.根植于英国人独有的消费欲望
B.取决于英国人营销策略的创新
C.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D.促进社会各阶层实际收入增长
16.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但是这一时期河水已经浑浊不堪,臭气熏天。由此可见(  )
A.水力成为主要能源
B.城市日益喧杂和拥挤
C.工业革命造成了环境污染
D.工业革命助长了奢侈风气
二、材料分析题
17.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贸易不断深入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欧洲一直在寻求向外进行商业扩张的机会。16世纪.世界所有地区的主要贸易路线已经开通。欧洲各国划分了不同的贸易路线。17世纪,世界贸易的变化更为迅速。在1600年,亚洲贸易的3/4几乎都在陆上进行,其贸易路线主要是通过中东到达地中海。但是到17世纪末,由于荷兰与英国的兴起,海上贸易取代了陆上贸易,欧洲和亚洲的贸易就转到了海上。商业优势很快从地中海转移到北欧,全球范围的商品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材料二 由于国际贸易的发展,新货物的品种日益增多,从而带来了消费的选择。香料、丝绸等商品,大大超过了欧洲社会消费的需要,胡椒的价格自1650年以来,一直在跌落。而茶叶、糖、咖啡、烟草和甜酒等新产品深受欧洲人的欢迎。茶叶则是普通欧洲人最重要的饮料,英国人发明了把中国茶与西印度群岛生产的糖混合起来喝的新饮法,这种混合饮料能很快提供能量,在营养方面创造了一场革命。糖在15世纪的欧洲是最昂贵的奢侈品。为了提高糖的产量,葡萄牙人在巴西殖民地种植甘蔗,开始了大规模人工种植甘蔗的时代。美洲糖产量的增加,降低了糖价,满足了欧洲消费市场的需要,却引发了臭名昭著的奴隶贸易。从16世纪末开始,欧洲人从南美引入了救命的食物——马铃薯,欧洲人获得了高产的、富含维生素的廉价食品。
——均摘编自李世安、孟广林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20世纪自由贸易的发展演变
时间 事件
1918年 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建立战后世界和平的纲领,其中包括取消一切贸易壁垒、国际贸易计划均等。
1941年 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宣布所有国家都应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贸易。后该原则被26个国家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确认。
1946—1948年 美国向联合国提议,成立一个以自由贸易为原则的国际贸易组织;23个国家参加的关贸总协定生效,重要目标是削减关税和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等。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其宗旨和原则与关贸总协定基本一致。
——据金卫星《从“门户开放”到世界贸易组织》(1)根据材料一,指出16—17世纪国际贸易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欧洲“消费选择”所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自由贸易在20世纪的发展趋势和作用。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三世纪的罗吉·培根,……他以为真理的追求,必须从观察物象,和实验物质下手,单单靠了几本古书,是不中用。……所以到了文艺复兴的末年,科学的精神,既已靠了罗吉·培根等的提倡,而日益发达;而研究学术的方法,也已由亚里士多德的演绎法,而改为由观察和实验下手的归纳法。……但文艺复兴时代的科学,仍不过是一点萌芽,直到十七世纪以后,科学家才风起云涌的大兴起来。后来又靠了科学的实用,使地球上起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大变化。
——选自陈衡哲《西洋史》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果表
类别 年代 内容 国别
电力 1866年 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德国
70年代 电力成为新能源
内燃机交通工具 七八十年代 汽油内燃机 德国
80年代 本茨制成汽车 德国
1903年 飞机试飞成功 美国
通讯手段 70年代 贝尔发明有线电话 美国
90年代 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 意大利
化学工业 1867年 诺贝尔发明炸药 瑞典
80年代 从煤炭中提取出卤、苯、人造染料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前后科学研究方法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简述“科学的实用,使17、18世纪的地球起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大变化”的体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及其表现。
19.1500年后,人类社会逐渐形成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世界联系不断加强,大大促进了人类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和进步。阅读以下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读图
材料二 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他们打着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材料三 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西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传播到英格兰到整个欧洲大陆,19实际传播到北美地区。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30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子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科学家们根据这一发现,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对点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19世纪90年代起,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不断涌现出来。人类交通工具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主要得益于一项重要的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
请回答:
(1)读如图,指出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历史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突出成就?
(4)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你认为根本原因是什么?
三、论述题
20.下图为19世纪以来英国、美国、日本与中国的技术扩散图,图中虚线为技术扩散走向
——摘编自清和《中国及世界经济未来如何演进?》
从图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1.A
【详解】根据材料的问题是回答“主要”原因,从材料“‘工匠的自力更生精神、崇尚自由贸易的国际主义和推崇君主体制的沙文主义(爱国热情)’”、“‘19世纪剩余时间里英国民众生活的基调’”及所学,可知19世纪后期,英国进行的工业革命,生产力飞跃,并使其成为了世界工厂,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由此英国民众会产生与此相关的观念。运用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A项正确;18世纪中期,英国建立了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排除B项;英国国民爱国热情高涨是表面原因,排除C项。自由主义思想的流行是表面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841年到1877年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工业就业人口比例呈现增加趋势,城市化进程在逐渐加快,A项正确;材料只涉及英国国内情况,不涉及与世界总生产力和其他国家生产力的对比,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不同人群的收入水平,无法说明社会贫富分化不断加剧,排除C项;就业人口比重变化不能直接说明国民经济结构日趋合理,排除D项。故选A项。
3.C
【详解】根据题干““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和“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两句话。”可知墓主人是马克思,其主要贡献有创立马克思主义,即科学社会主义思想,C项正确;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巴黎公社,不是马克思领导,排除A项;未实现大联合,排除B项;工人阶级在马克思主义诞生前就登上历史舞台,排除D项。故选C项。
4.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前后的一百多年内,国内消费在英国工业品中的份额一直占优势,可用来说明英国国内市场对工业革命影响较大,C项正确;工业革命从轻工业开始,并非只局限于轻工业领域,A项错误;殖民地对英国毫无影响说法绝对且不符合史实,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英国的殖民霸主地位受到了打击,D项错误。
5.A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巴黎公社因为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导致其不重视社会经济的改造及工农之间联盟的精力,最后走向失败,A项正确;巴黎公社是民族矛盾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化的产物,并非是具有偶然性,排除B项;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并未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排除C项;材料与缓和社会基本矛盾的说法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6.C
【详解】“工厂”泛指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即使用机械化劳动代替手工劳动的资本主义工业。工厂和手工工场相比,虽然都属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范畴,但它采用了机械化大生产,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C项正确;ABD是二者的相同点,排除ABD项。故选C项。
7.D
【详解】根据“汽油机”、“柴油机”、“汽车”等信息可知这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创造,汽车是在内燃机的基础上发明的,所以D符合题意;蒸汽机带来的是火车的发明,和汽车无关,排除A;材料中没有反映汽车的主要材料,排除B;材料仅涉及了内燃机和汽车,没有涉及电力的广泛应用,排除C。
8.C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汽船的占的比重在不断增加,帆船的在不断减少,这反映出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海上交通工具逐步实现了机械化,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各个国家间的比较,不能得出不均衡,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费用的问题,排除B;材料与“新格局”无关,排除D。
9.A
【详解】材料中磨坊主想让自己的儿子接受实用教育而拒绝古典教育。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大量工厂的建立以及商业的繁荣,当时英国社会对于掌握一定实用技术和善于经商的实用型人才需求量大大增加,因此社会需求带来了人们教育观念的改变,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民主政治体制,排除B项;古典教育并不等同于宗教教育,并且材料中并没有提到磨坊主对进化论的看法,排除C项;英国的高等教育既包括古典教育也包括新式的实用主义教育,材料中只是提到磨坊主对古典教育的排斥,并不能以偏概全否定整个英国高等教育的竞争力,排除D项。故选A项。
1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根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00-1900年的英国。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从18世纪中期开始到1900年,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迅速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两次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飞速发展的结果,B项正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也与工业革命的推动有关,且材料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无关,排除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发展速度落后于美德,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英国同其它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对比,排除D项。故选B项。
11.A
【详解】据“你们是自己命运的主人。最近成立的代表机构在你们的支持下,将着手补救前政权造成的灾难”可知巴黎公社代表人民的利益,是劳动人民的政权,故选A;BC项是表面现象,没有体现巴黎公社的本质,排除;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不是工商业代表机构,排除D。故选A。
12.B
【详解】根据材料“真正民主的国家政权”可知“公职人员由民选产生”符合题意,B项正确;ACD项与“民主”题意要求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1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30年代——70年代初(德意志)。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德意志在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前就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反映了德意志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英国的信息,未体现仿照英国,排除A项;材料说明德意志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但不能证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起源地,排除B项;1871年德意志统一,而材料信息说明它是在统一前就进行两次工业革命,无法反映国家统一加快工业革命进程,排除D项。故选C项。
14.A
【详解】“文明国家之间的法律”体现出的是西方国家对自身的一种认识,国际事务也有西方国家所掌控,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世界市场的内容;C选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文明冲突的内容;D选项错误,这与材料反映的内容是不符的。
15.C
【详解】18世纪英国商人的营销策略有力的推动了消费社会的出现,消费拉动生产,这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选项C正确;选项A表述错误,消费欲望并非英国人独有,排除;消费社会的出现根源在于生产能够满足需求,而非营销策略,排除B;消费属于支出,因此不会导致社会各阶层实际收入增加,排除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消费会促进生产,由此推动工业革命的发生。
16.C
【详解】材料“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但是这一时期河水已经混浊不堪,臭气熏天”说明工业文明带来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故选C;工业革命后,蒸汽机推广,水力已不是主要能源,排除A;材料强调的是工业革命污染了环境,B、D两项与材料不符,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这一时期河水已经混浊不堪,臭气熏天”,联系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解答。
17.(1)变化:主要贸易路线由陆上转到海上;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贸易范围由地区性变为世界性(或全球范围的商品市场已经初步形成);贸易发展更为迅速。
(2)影响:改变了欧洲人的生活习惯;改善了欧洲人的生活质量;丰富了欧洲市场的商品种类:推动了世界市场发展;引发了奴隶贸易;刺激了殖民扩张与殖民掠夺。
(3)趋势:①从少数国家提倡到大多数国家接受;②从原则理念发展到制度体系。
作用:消除贸易壁垒,促进世界贸易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促进各国经济增长。
【详解】(1)变化:根据“在1600年……其贸易路线主要是通过中东到达地中海。但是到17世纪末……欧洲和亚洲的贸易就转到了海上”可得出主要贸易路线由陆上转到海上;根据“商业优势很快从地中海转移到北欧,全球范围的商品市场已经初步形成。”可得出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贸易范围由地区性变为世界性、贸易发展更为迅速等。
(2)影响:根据“英国人发明了把中国茶与西印度群岛生产的糖混合起来喝的新饮法,这种混合饮料能很快提供能量,在营养方面创造了一场革命”得出改变了欧洲人的生活习惯;改善了欧洲人的生活质量;根据“从16世纪末开始,欧洲人从南美引入了救命的食物——马铃薯,欧洲人获得了高产的、富含维生素的廉价食品。”得出丰富了欧洲市场的商品种类;根据所学可得出推动了世界市场发展;根据“糖在15世纪的欧洲是最昂贵的奢侈品。为了提高糖的产量,葡萄牙人在巴西殖民地种植甘蔗,开始了大规模人工种植甘蔗的时代”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引发了奴隶贸易、刺激了殖民扩张与殖民掠夺。
(3)趋势:根据“23个国家参加的关贸总协定生效,重要目标是削减关税和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等。”等信息可得出从少数国家提倡到大多数国家接受;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其宗旨和原则与关贸总协定基本一致。”得出从原则理念发展到制度体系。作用: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可得出消除贸易壁垒、促进世界贸易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促进各国经济增长等。
18.(1)变化:由演绎法转为观察、实验的归纳法。
体现:人们崇拜理性,推动启蒙思想的产生;推动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为工业革命奠定基础。
(2)特点: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
表现: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与应用;内燃机的创制与应用;通讯手段的革新;化学工业的兴起;在德国、美国、意大利和瑞典同时进行,美德较为突出。
【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也已由亚里士多德的演绎法,而改为由观察和实验下手的归纳法”可归纳出由演绎法转为观察、实验的归纳法。体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当时的政治、经济及思想等方面变化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如人们崇拜理性,推动启蒙思想的产生;推动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为工业革命奠定基础。
(2)特点:从材料中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可概括出特点是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从材料中发生的国家来看,可归纳出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表现主要体现为: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与应用;内燃机的创制与应用;通讯手段的革新;化学工业的兴起;在德国、美国、意大利和瑞典同时进行,美德较为突出。
19.(1)变化:范围不断扩大。
趋势:摆脱相对独立,联系不断加强。
(2)历史影响: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第一次把欧亚大陆和美洲联系在一起,对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往作出重要贡献;西方殖民者开始入侵美洲,对美洲实行长期残酷的殖民统治和掠夺。
(3)突出成就:电的广泛使用;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化学工业的发展;传统工业的进步。
(4)过程:新航路开辟后,结束了世界各地的孤立状态,形成世界市场的雏形。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使世界各地间联系加强,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进一步增强了西方列强的实力,加快了西方列强殖民扩展的步伐,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狂潮,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进步。
【详解】(1)变化:从图片中了解范围的变化 可以看出其了解的范围不断扩大。趋势:结合所学可得出世界各地逐渐摆脱相对独立的状态,联系不断加强。
(2)历史影响:根据“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等信息从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概括。一方面概括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建设性,另一方面概括其对美洲的破坏性。
(3)突出成就:根据“19世纪90年代起,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不断涌现出来”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成就有电的广泛使用;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化学工业的发展;传统工业的进步。
(4)过程:根据所学进行概括,主要与新航路开辟、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具体过程结合课本内容进行概括即可。根本原因:结合所学可得出是生产力的进步。
20.论题1:科技创新是促使大国崛起的主要动力。
论述:纵观世界近现代史的发展,在大国崛起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创新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例如,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英国人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提高了纺纱效率,带动了英国纺织业出现革命性的变革;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极大提高了英国的运输能力。这些都为英国最终成为“世界工厂”打下了坚实基础。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人福特发明的汽车流水线生产管理技术和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使得美国的汽车、飞机制造业迅速崛起,并最终成为世界强国。
论题2:美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技术扩散的受益者。
论述:美国作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从英国学习、引进了一系列先进的生产技术及工厂管理经验,并积极开展技术革新运动,如富尔顿发明汽船,这不但推动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而且为日后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领导者和创新者奠定了坚实基础。
论题3:技术扩散是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的重要动力。
论证: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在过去的四十年,中国借助全球化浪潮,广泛吸收三次产业革命的技术,西方先进的纺织、钢铁、汽车、电子、计算机等技术引入中国,中国成为第三次产业大转移及技术扩散的最大获益者,从而成就了“中国制造”,并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
其他论题:英国开启了工业化时代;技术扩散加快了工业革命的扩展;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了技术扩散等。
【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根据图示内容可知,在不同时期技术的扩散助推了不同国家的崛起,说明科技创新是促使大国崛起的主要动力。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发明创造和科技创新的内容对该论点展开论述,言之有理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单元检测(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