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湖北省知名中小学教联体联盟八年级入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2分,共2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天朝的崩溃》记载,“鸦片战争时期清政府调兵速度为临省约30-40天,隔一、二省约50天,隔三省约70天,隔四省约90天以上。英国军舰从南非的开普敦驶至香港,需60天;从印度开过来,需30至40天;从英国本土开过来,也就是4个月。”根据材料可知( )
A.鸦片战争的爆发具有历史必然性 B.清朝国土广袤影响了调兵的速度
C.清朝在军备方面远远落后于英国 D.英国在战略战术方面有明显优势
2.1862年5月,太平军击毙法国海军司令卜罗德;6月太平军克复青浦,守敌常胜军副领队法尔思德被俘。正如李秀成回忆这一段战事时说:“那时洋鬼并不敢与我见仗。战其即败。”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 )
A.是规模宏大的农民运动 B.打击了列强的侵华势力
C.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D.在中外势力绞杀下失败
3.《诗经·甘棠》中描写了召伯施惠于民的故事。后人曾用甘棠比喻西征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并沿途栽树,造福百姓的左宗棠。左宗棠“西征捍卫国家领土主权”是指他( )
A.抗击日军侵略 B.率军收复新疆 C.筹建新式海军 D.重视海洋防卫
4.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帝,陈述民族危机的严重性。光绪帝深受震动,表示“不能为亡国之君”,令康有为等人筹划变法。可见,戊戌变法的主要原因是( )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民族危机的不断加剧
C.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D.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
5.沈从文曾让儿子读胡适的诗《希望》》“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儿子没看完便说:“这种诗像小孩写的!”沈从文说:“那时候能写这种小孩子东西已经很了不得。没人提倡这些,你就读不到那么多新书,我也不会写小说。”这个故事与新文化运动内容联系最紧密的是( )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C.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6.从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举行游行示威到形成“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高潮,斗争如燎原之势蔓延全国各界”的局面。这反映了五四运动时期( )
A.学生是运动的领导力量 B.商人成为运动主力
C.传播新思想是主要任务 D.人民大众广泛觉醒
7.分析“1922—1923年中共领导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表”,判断中共早期的主要任务是( )
时间 运动名称
1922年1月 香港海员大罢工
1922年9月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1923年2月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A.传播马克思主义 B.领导工人运动 C.寻找革命同盟军 D.建立统一战线
8.1926年6月至9月,上海工人举行多达100余次的罢工斗争,参加人数超过20万。北伐军进入湖南后,湖南农村也掀起了一场迅猛异常的革命大风暴。这表明北伐战争( )
A.结束了军阀割据混战 B.推动了工农运动发展
C.壮大了工人阶级力量 D.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9.中新社南京2023年12月13日电中共中央、国务院13日上午在南京隆重举行2023年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仪式,约8000名各界代表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默哀。中国人民进行公祭的主要目的是( )
A.忘却历史、抚平伤痛 B.抹杀历史,拒绝战争
C.牢记血泪、盼望复仇 D.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10.1945年8月,毛泽东在重庆机场的讲话:“现在抗日战争已经胜利结束……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据此可知,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目的是( )
A.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B.坚定抗战胜利信心
C.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 D.对国民党迁就退让
11.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有人身着长袍马褂,也有人西装革履,更多的是旗袍和中山装;街道边既有传统中餐饭馆、酒楼,也可以看到咖啡馆、西餐厅;有人称呼“先生”“女士”,也有人称“老爷”。这些现象表明近代中国( )
A.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B.自由思想传播广泛
C.社会生活新旧并呈 D.西方风俗已成主流
12.日军占领北平后,70多岁的齐白石闭门谢客、停止卖画,并在《群鼠图》上题句:“群鼠群鼠,何多如许!何闹如许!既啮我果,又剥我黍”,材料主要反映齐白石( )
A.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 B.艺术灵感来源于生活
C.动荡时代仍笔耕不辍 D.创作上推崇现实主义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36分)
13.【辛亥革命】
材料一 1898年维新失败所造成的影响是众多而深远的。首先,它证明从上而下的进步改革是不可能的。其次,在皇太后和重返政坛的顽固保守派的控制下,宫廷根本不具备领导能力。它怂恿排外主义和鼓励义和团事件,导致了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第三,越来越多的汉人感到,他们的前途在于彻底地推翻满人的王朝,这样的事业无法通过和平的变革实现,只有来自下层的流血革命才有可能实现。孙中山带头推进了这一事业。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全集》
(1)材料一中,孙中山带头推进的“事业”指什么?根据材料一分析孙中山选择从事 这一“事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的革命理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革命理想没有完全实现的原因。
14.【中国革命新道路】
材料一 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是在共产党的旗帜下进行武装斗争的伟大尝试,它在开始时也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的,在暴动遭到严重挫折时,毛泽东能够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927年10月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在实践中开始闯出一条与农民相结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摘编自黄允升、唐宝林等《红色档案:毛泽东与中共早期领导人》
材料二 长征跨越了中国14个省份,进行了600多次重要战斗,转战地域面积的总和比许多欧洲国家的国土面积都大。长征翻越了40多座巨大的山脉,其中5座位于世界屋脊之上且终年积雪。长征渡过了 30多条河流,包括世界上最汹涌险峻的峡谷大江。除在少数地区短暂停留之外,在饥饿、寒冷、伤病和死亡的威胁下,中国工农红军不但要与重兵“围剿"的敌人作战,还需要平均每天急行军50公里以上。
——白云涛《长征精神与长征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开辟的中国革命道路名称,并分析选 择这条革命道路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红军长征面临的困难及长征精神。
15.【伟大的抗日战争】
材料 1933年,密云长城以外的地区被日本侵略者占领,划入伪“满洲国”,邓玉芬的家乡坠入水深火热之中。为了糊口,三个大点的儿子离家外出去扛活,夫妻俩带着几个小儿子搬到张家坟村东南的猪头岭开荒度日。1940年6月的一天,八路军来到猪头岭。在这里组织游击队。邓玉芬和丈夫商量:“抗日是咱自己的事,把儿子叫回来打鬼子去吧!”丈夫二话没说,揣块糠饼子连夜出去找儿子。邓玉芬的大儿永全、二儿永水成了游击队战士。从此,邓玉芬的心就和八路军、游击队紧紧连在了一起。9月,三儿永兴不堪忍受财主的欺压跑回家来,邓玉芬又送三儿参加了白河游击队。1942年春,噩耗传来,丈夫任宗武和五儿永安被日军杀害,四儿永合被抓走。邓玉芬闻讯几次晕厥过去。然而,邓玉芬没有被吓倒,更没有屈服。她对两个小儿子说:“姓任的杀不绝,咱和鬼子拼到底!”……1942年秋,大儿永全在战斗中壮烈牺牲;1943年夏,四儿永合惨死在鞍山监狱;1943年秋,二儿永水在战斗中负伤回家休养,因伤情恶化死在家里。接连的沉重打击,邓玉芬都挺住了。1944年春,日军进行疯狂“扫荡”,百姓纷纷躲进深山。小六儿跑丢了,邓玉芬背着7岁的小七躲进一个隐蔽山洞,为了掩护藏在附近的乡亲和干部们,眼睁睁地看着幼子连病带饿死在怀里。她再也承受不住这巨大的打击,当即昏过去。醒来时乡亲们告诉她,敌人撤走了,小七埋在山坡上。邓玉芬扑倒在孩子的小坟上失声痛哭,泪水一滴滴渗入坟土……失去六位亲人,邓玉芬告诉自己要坚强地活下去,她要亲眼看到胜利的那一天。1945年8月15日,这一天终于来到了。邓玉芬眼嗡泪花,告慰九泉之下的亲人,咱们胜利了!
——摘编自《人民日报》《送六位亲人上战场》(2015年05月21日09版)
请围绕“抗日战争”,任选角度,自拟标题,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16.【近代中国铁路建设】
材料一 1876年李鸿章派唐廷枢筹办开平煤矿,为解决煤炭运输困难,唐廷枢提议修筑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得到李鸿章的大力支持,获得朝廷允准。1882年唐胥铁路建成通车,促进了开平煤矿的开发,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洋煤的进口,同时也保证了北洋海军的燃煤供应。
——摘编自李占才《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特色》
材料二 1895年甲午战败,给清政府以极大刺激。清政府决定“力行实政”,并将修筑铁路作为“实政”首策。1905年,清政府决定自主修建京张铁路,由詹天佑担任总工程师。他是中国派遣的第一批留学生,留学期间勤奋学习,并以优异成绩从铁路专修科毕业。他为了打破外国人的技术垄断,从勘探、设计到施工都亲自参与,大胆创新,克服困难,使工程提前竣工。
——摘编自龚云《铁路史话》
詹天佑自主设计的“人”字形轨道上下车同行场景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唐胥铁路修建的历史背景。说出唐胥铁路在当时所发挥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个人与社会的角度分析詹天佑主持建成京张铁路的原因。结合詹天佑的事迹谈谈他身上体现出的精神。
试卷第4页,共5页
1.C
【详解】根据“鸦片战争时期清政府调兵速度为临省约30-40天,隔一、二省约50天,隔三省约70天,隔四省约90天以上。英国军舰从南非的开普敦驶至香港,需60天;从印度开过来,需30至40天;从英国本土开过来,也就是4个月。”可以看出,清政府在军事的战备方面较为松散与落后,遇到战争,调动动员不及时,远落后于英国,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军事能力,并没有体现爆发的原因,排除A项;调兵的速度慢主要是体制问题,不是土地广阔导致的,排除B项;材料强调战备能力,而不是战术,排除D项。故选C项。
2.B
【详解】根据题干“1862年5月,太平军击毙法国海军司令卜罗德;6月太平军克复青浦,守敌常胜军副领队法尔思德被俘。”“那时洋鬼并不敢与我见仗。战其即败。”结合所学可知,题干反映了太平军痛击洋枪队的战果,导致洋枪队对太平军闻风丧胆,B项正确;“是规模宏大的农民运动”属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在题干中没有提及,排除A项;“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在中外势力绞杀下失败”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果,在题干中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B项。
3.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65年,阿古柏率兵侵入新疆,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在新疆人民的支持下,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打败了侵占新疆的阿古柏政权,于1878年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整个新疆,维护了中国领土主权,故左宗棠“西征捍卫国家领土主权”与收复新疆有关,B项正确;左宗棠不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人物,排除A项;筹建新式海军的是洋务派李鸿章等人,排除C项;左宗棠“西征捍卫国家领土主权”没有体现重视海洋防卫,排除D项。故选B项。
4.B
【详解】依据题干“1897年”“康有为又几次上书光绪帝,陈述民族危机的严重和维新变法的重要”,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为此康有为等人掀起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变法图强、救亡图存,所以戊戌变法的主要原因是民族危机的不断加剧,B项正确;《马关条约》的签订是在189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题干没有强调维新思想的传播,排除C项;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是在1860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5.B
【详解】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 ,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题文胡适的诗就反映了“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这一内容,故选B。
6.D
【详解】根据题干“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高潮,斗争如燎原之势蔓延全国各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学生、工人等人民群众参与到了五四运动中,这说明人民大众的民族意识觉醒,D项正确;学生是五四运动前期的主力,排除A项;五四运动后期的主力是工人而非商人,排除B项;材料主旨不是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排除C项。故选D项。
7.B
【详解】根据题干和表格可知,香港海员大罢工、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反映的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说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早期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B项正确;领导工人运动是中共一大确立的党的中心工作,传播马克思主义不是中共早期的主要任务,排除A项;寻找革命同盟军是工人运动失败后总结出的教训,排除C项;建立统一战线是1923年中共三大作出的决定,排除D项。故选B项。
8.B
【详解】根据“上海工人举行多达100余次的罢工斗争,参加人数超过20万”、“北伐军进入湖南后,湖南农村掀起了一场迅猛异常的革命大风暴”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工农运动以空前的规模迅速高涨起来。在湖南、湖北、江西等省广大农村,到处燃起革命的烈火。农民建立自己的政权和武装,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把统治几千年的封建特权和土豪劣绅打得落花流水,真正做到了“一切权力归农会”,造成一个空前的农村大革命的局面。群众性的反帝斗争蓬勃展开,推动国民政府收回了汉口、九江的英租界。因此,北伐的胜利进军推动了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B项正确;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没有结束军阀割据混战,排除A项;“壮大了工人阶级力量”表述不够全面,题干还涉及农民运动,排除C项;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未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排除D项。故选B项。
9.D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中国人民进行公祭的主要目的是让国人及世界人民勿忘历史,同时珍爱和平的来之不易,D项正确;历史不能忘却,排除A项;历史不容抹杀,排除B项;公祭不是为了复仇,排除C项。故选D项。
10.A
【详解】根据题干“现在抗日战争已经胜利结束……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应蒋介石邀请到重庆进行谈判,A项正确;“坚定抗战胜利信心”与题干“现在抗日战争已经胜利结束”相悖,排除B项;这一时期,国民党还没有发到全面进攻,排除C项;重庆谈判是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同时也要戳穿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并非“与国民党妥协求和”,排除D项。故选A项。
11.C
【详解】根据材料“既有人身着长袍马褂,也有人西装革履,更多的是旗袍和中山装;街道边既有传统中餐饭馆、酒楼,也可以看到咖啡馆、西餐厅”可知,“长袍马褂”代表的是旧式生活,“西装”代表的是新式生活。“既有人身着长袍马褂,也有人西装革履”说明当时社会生活新旧并呈。C项正确;新式生活的出现说明传统观念开始被打破,排除A项;材料中只是显示人们的生活领域的变化,不能说明自由思想传播的范围,排除B项;“长袍马褂”的存在说明还有传统观念的存在,材料不能体现西方风俗已成主流,排除D项。故选C项。
12.A
【详解】依据材料“日军占领北平后,70多岁的齐白石闭门谢客、停止卖画”“群鼠群鼠,何多如许!何闹如许!既啮我果,又剥我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七七事变后,齐白石闭门谢客、停止卖画,借《群鼠图》抒发自己的苦闷与义愤,讽刺日本慢略者,表现了这位艺术老人的民族气节,A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齐白石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而不是强调艺术灵感来源于生活,排除B项;题干材料表达的是齐白石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动荡时代仍笔耕不辍和创作上推崇现实主义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CD项。故选A项。
13.(1)“事业”:通过革命推翻清王朝。原因:维新失败体现清政府不可能进行从上而下的进步改革;宫廷根本不具备领导能力导致了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越来越多的汉人感到要通过革命推翻清王朝。
(2)革命理想:实现三民主义。原因: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详解】(1)“事业”:根据材料“越来越多的汉人感到,他们的前途在于彻底地推翻满人的王朝,这样的事业无法通过和平的变革实现,只有来自下层的流血革命才有可能实现。孙中山带头推进了这一事业”可以得出孙中山带头推进的“事业”指通过革命推翻清王朝。
原因:根据材料“1898年维新失败所造成的影响是众多而深远的。首先,它证明从上而下的进步改革是不可能的”可以得出原因有维新失败体现清政府不可能进行从上而下的进步改革;根据材料“其次,在皇太后和重返政坛的顽固保守派的控制下,宫廷根本不具备领导能力。它怂恿排外主义和鼓励义和团事件,导致了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可以得出原因有宫廷根本不具备领导能力导致了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根据材料“第三,越来越多的汉人感到,他们的前途在于彻底地推翻满人的王朝,这样的事业无法通过和平的变革实现,只有来自下层的流血革命才有可能实现”可以得出原因有越来越多的汉人感到要通过革命推翻清王朝。
(2)革命理想:根据材料“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的是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所以孙中山的革命理想实现三民主义。
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该革命理想没有完全实现的原因是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14.(1)名称:井冈山道路。
原因:秋收起义失败;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2)困难:行程远;战斗频繁;自然环境恶劣;敌我力量悬殊
长征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实事求是、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敢于胜利。
【详解】(1)名称:根据材料“在实践中开始闯出一条与农民相结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道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从此中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称“井冈山道路”。
原因:根据材料“秋收起义……暴动遭到严重挫折”得出,秋收起义失败;根据材料“毛泽东能够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得出,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2)困难:根据材料“长征跨越了中国14个省份”得出,行程远;根据材料“进行了600多次重要战斗”得出,战斗频繁;根据材料“长征翻越了40多座巨大的山脉,其中5座位于世界屋脊之上且终年积雪。长征渡过了 30多条河流,包括世界上最汹涌险峻的峡谷大江”得出,自然环境恶劣;根据材料“中国工农红军不但要与重兵“围剿"的敌人作战”得出,敌我力量悬殊。
长征精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的长征精神包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实事求是、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敢于胜利。
15.论题: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
论述:1931年,日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各族人民与未撤走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本侵略,中国共产党也领导东北抗日联军进行抗日。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国共两党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互相配合,合作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和蚕食。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力量挺进敌后,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前线。根据地军民以主力部队和民兵为骨干,以广大人民群众为基础,开展人民游击战争,进行反“扫荡”。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征收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的曲折斗争,特别是8年全民族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总之,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的最前线,最终,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详解】根据材料“八路军来到猪头岭。在这里组织游击队。”、“抗日是咱自己的事,把儿子叫回来打鬼子去吧!”、“送三儿参加了白河游击队。”、“邓玉芬的心就和八路军、游击队紧紧连在了一起。”等信息可知邓玉芬一家为代表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以此可拟定一个论题,如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接着,根据主题,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以日本侵华的主要历史事件为主线,结合中国人民的抗战史实进行论述,注意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最后,简要地对论述加以总结即可。
16.(1)背景:为了解决开平煤矿煤炭运输困难;
作用:促进了开平煤矿的开发,减少了洋煤的进口,保证了北洋海军的燃煤供应。
(2)原因
个人原因:人才优势,亲力亲为,大胆创新,克服困难;
社会角度:清政府十分重视京张铁路的修建;精神:脚踏实地、大胆创新、不怕困难。
【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一“1876年李鸿章派唐廷枢筹办开平煤矿”和所学知识可知,开平煤矿是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民用工业,说明唐胥铁路的修建与洋务运动有关,“为解决煤炭运输困难,唐廷枢提议修筑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得到李鸿章的大力支持,获得朝廷允准。”说明唐胥铁路修建的历史背景是为了解决开平煤矿煤炭运输困难,唐廷枢提议修筑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
作用:根据材料一“1882年唐胥铁路建成通车,促进了开平煤矿的开发,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洋煤的进口,同时也保证了北洋海军的燃煤供应。”说明唐胥铁路在当时所发挥的作用是促进了开平煤矿的开发,减少了洋煤的进口,保证了北洋海军的燃煤供应。
(2)原因:个人原因:根据材料二“他是中国派遣的第一批留学生,留学期间勤奋学习,并以优异成绩从美国耶鲁大学铁路专修科毕业。”说明从个人角度来说,詹天佑主持建成京张铁路的原因是詹天佑是铁路专修科毕业生,即人才优势。“他为了打破外国人的技术垄断,从勘探、设计到施工都亲自参与,大胆创新,克服困难,使工程提前竣工。”说明建成京张铁路的原因是詹天佑为修建京张铁路亲力亲为,他亲自参与,大胆创新,克服困难;社会原因:根据材料二“1895年甲午战败,给清政府以极大刺激。清政府决定‘力行实政’,并将修筑铁路作为‘实政’首策。1905年,清政府决定自主修建京张铁路”说明从社会角度来说,甲午战败,给清政府以极大刺激,清政府决定将修筑铁路作为“实政”首策,说明清政府十分重视京张铁路的修建;
精神:根据材料二“从勘探、设计到施工都亲自参与,大胆创新,克服困难,使工程提前竣工。”可知体现了詹天佑脚踏实地、大胆创新、不怕困难的精神。
答案第6页,共6页
答案第5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