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苏省苏州市2024年中考历史全真模拟卷(九)(答案)

江苏省苏州市2024年中考历史全真模拟卷(九)
一、选择题
1.如图是商代晚期的酒器双羊尊,曾是乾隆皇帝的案头爱物,收藏在北京皇家园林。但1860年它惨遭掠夺,现藏于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当年它“惨遭掠夺”是因为(  )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英国军队强占香港岛 D.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2.“战争结束了,和平重现了,但中国人没有弄清这场战争的意义……中国没有利用这五个新通商口岸引进西方近代以来物质文明和科学技术创造,没有利用五口通商去培养中国市场,培养新兴产业,培养新的社会阶级和阶层。清政府上上下下在战争结束后依然浑浑噩噩,继续陶醉在中国文明的昔日光环之中。”材料描述了这场“战争”的(  )
A.原因 B.经过 C.背景 D.影响
3.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广州城乡百姓纷纷响应,或收缴烟膏烟具,或检举鸦片贩子;虎门群众自觉组织起来,一发现走私鸦片的商船,立即遍吹螺号,集合渔船,前后纵火,将其烧毁。由此可见,林则徐能够取得禁烟斗争胜利的原因是(  )
A.全国各地的响应 B.道光帝的高度信任
C.人民群众的支持 D.林则徐的态度坚定
4.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
A.天赋人权 B.主权在民 C.君民共主 D.民贵君轻
5.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孙中山先生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他旨在(  )
A.号召民众救亡图存 B.宣传社会改良思想
C.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D.缓和社会阶级矛盾
6.民国八年六月,《新闻报》载,“此次沪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日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此次沪上风潮属于(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7.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番号 史实 结论
A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了全盛时期
B 1894年,孙中山建立兴中会 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统一领导
C 1916年,袁世凯把帝制取消 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D 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 首次提出彻底反帝反封的革命纲领
A.A B.B C.C D.D
8.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辨”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下列观点与“第三次突破”直接相关的是(  )
A.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
B.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存实行君主立宪
C.革命派宣扬民主革命建立共和制
D.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
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道:“毛泽东是共产党的领袖,制定了新的革命策略,他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一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原则。”他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指的是(  )
A.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B.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C.走城市中心革命道路
D.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10.毛泽东说:“我们当前力量还小,还不能去攻打敌人重兵把守的大城市,应该先到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去保存力量,发动农民革命。”这段信息主要反映了毛泽东(  )
A.对中国革命对象的正确认识
B.对中国社会阶级状况的分析
C.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主张
D.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的思想
11.1938年5月,美国《生活》杂志报道:“历史上作为转折点的小城的名字有很多,比如滑铁卢、葛底斯堡、凡尔登,今天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名字——台儿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台儿庄战役(  )
A.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彻底打破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
C.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D.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仗
12.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如图)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标志着(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B.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C.新中国真正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
D.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13.有学者指出:“它的确使中国在世界上恢复了一个大国和强国的形象,中国以弱抗强,与美国代表平起平坐地签订了停战协定,这不能不令世人对新中国刮目相看,中国人民真正可以自豪地呼喊‘从此站起来了’”。该学者评述的史事是 (  )
A.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
D.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14.如图所示为1956年天津盛锡福帽厂挂上公私合营后的新厂牌。下列与其相关的政策是(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民主改革政策
C.建立生产合作社 D.赎买政策
15.1954年,中共江苏省委指出,普选(人大代表)工作的各阶段各地都应大张旗鼓地做好宣传,并结合中心工作推动普选。“搞好生产,迎接普选”作为凝聚共识的宣传口号,进一步催生出了各行业、各阶层中的爱国模范和先进典型。这可用于说明(  )
A.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
B.人民民主政治得到认同
C.社会主义改造取得显著成效
D.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6.1994年,重庆大江车辆总厂第一次资产重组,打乱厂际界限,根据生产要求各分厂统一调配设备和人员、自负盈亏,被“逼向”市场。各分厂由此各显其能,职工收入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大江厂的发展历程表明(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效
B.国有企业不能适应市场经济
C.政企分开是改革的被迫举措
D.资产重组扰乱了市场的规律
17.《光明日报》于1978年5月发表的特约评论员文章中指出:“他们(革命导师)处处时时用实践来检验自己的理论、论断、指示,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毫无偏见。”这是强调(  )
A.坚持“两个凡是”的观点
B.遵循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
C.遵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策
D.坚定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18.2021年2月23日香港特区政府公布公职条例草案的修订内容,进一步明确“爱国者治港”的基本原则。此项原则是在完善哪一制度体系(  )
A.港人治港
B.一国两制
C.和平统一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19.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坚持亲诚惠容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在新中国的外交史上,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美关系正常化
C.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D.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20.如图为某学生绘制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示意图,图中①处该填入的内容是(  )
A.凡尔登战役 B.莫斯科保卫战
C.柏林战役 D.斯大林格勒战役
21.美国马歇尔计划实行的两年零九个月中,美国对西欧的全部援助中有88亿美元用于采购美国国内货物,具体情况见表(单位:亿美元)。据此可知,马歇尔计划(  )
原料和半成品 粮食、饲料、化肥 机器和汽车 燃料 烟草等其他物质
28.16 27.28 15.84 12.32 4.4
A.为欧洲走向联合奠定了物质基础
B.为美国过剩生产能力找到了出路
C.使西欧成为美国最大的出口市场
D.缓和了西欧国家的政治经济危机
22.子集关系是指集合与集合之间的从属关系。下面符合这一关系特征的是(  )
A. B.
C. D.
23.《现代的历程》一书中描述了“一件衬衫的诞生”:制作衬衣的棉花生长在印度,棉花的种子来自美国,棉线中的人造纤维来自葡萄牙,染料则来自6个国家,领口内衬来自巴西,剪裁机器来自德国,最后的制作在马来西亚完成。材料表明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是(  )
A.社会信息化 B.政治多极化
C.文化多元化 D.经济全球化
24.如图年代尺是小史同学撰写历史小论文拟出的历史时空信息。据此判断,该小论文研究的主题是(  )
A.19世纪国际秩序的形成
B.战争与和平的交替过程
C.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
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二、综合题
25.按照唯物史观的指导,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考察历史,是历史学习的基本素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导致图中①、②人口迁移的主要历史原因。
(2)对比材料二中两幅地图的变化,从以下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或自定观察角度,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并用具体史实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条理清楚)
(3)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一战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26.沙礼逊家族是英国的商业望族,自15世纪早期便活跃在国际商业舞台上,迄今不衰,其家族史可视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内容 出处
这条纵贯大西洋的贸易生命线,把帝国的荣耀和家族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我们必须确保我们在这条贸易生命线的竞争力,保障其安全,保障输往北美的劳动力数量稳定,确保能够有源源不断的利润流入我们的口袋。 《M O 沙礼逊1703年致牛津公爵的信函》
相比高成本的劳动力(奴隶)输出,进出口原料及工业产品,将会给我们提供更大的利润。所以,在通过《废除奴隶贸易法案》这一问题上,家族应全力支持其通过。 《L J 沙礼进1807年致老沙礼逊的信函》
——摘编自《沙礼逊家族往来信函档案》
材料二:和远在大洋彼岸的邻居不同,我们应对这场经济危机依赖的是庞大的英联邦和殖民地,以及掌控在我们自己手中的关税自主权,只需要适当地提高税率保护,英联邦和殖民地就会张开双臂,消化掉本土的过剩产品,把我们的竞争对手从英联邦的市场中赶了出去,完成自身的输血……我们有充分的信心,我们现在执行的经济政策,能够弥补帝国经济制度的一切缺陷。
——摘自莱蒙 沙礼逊1936年11月23日在企业家沙龙的演讲
材料三:我们的社会保障计划是为了解决劳资纠纷、促进公平就业、稳定经济繁荣而制定的,但时至今日,它却给我们造成了巨大的困扰:首先是企业经济效益与公平的困扰……福利支出使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产品竞争力却持续下降……随后是不平等的社会结构合理化的困扰。福利计划滋长了一些人的惰性,他们只想索取不想奉献,对于纳税人和辛勤的人而言是不公平的,显然违背了追求公平的初衷……它不是社会生活可以免于一切困扰的保证。
——工党议员R J 沙礼逊1978年3月23日在下议院的发言
(1)根据材料一,指出沙礼逊家族为了保障其利润所关注的共同问题,并分析他们对这一问题态度转变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英国与“大洋彼岸的邻居”应对经济危机的不同措施。你认为这些措施“能够弥补帝国经济制度的一切缺陷”吗?请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得失。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臣窃见近来银价递增,每银一两,易制钱一千六百有零,非耗银于内地,实漏银于外夷也。……其初不过纨绔子弟,习为浮靡,尚知敛戢。嗣后上自官府缙绅,下至工商优吏,以及妇女僧尼道士,随在吸食。……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臣不知伊于胡底。
——摘编自黄爵滋《请严塞漏卮以培国本折》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材料三 ……其他国家纷纷挑起了战争,效仿着英国的做法。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陆续地出现了,它们损害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土地被外人拿走了,丢的是我们的脸,甚至一些百姓没有地方安家了。总之一系列的条约一步步地控制着中国的经济、政治、外交和军事等。在另一方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们对于中国的发展还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的。比如《南京条约》中英国割占香港岛,香港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我们不能否认香港从原来的一个小村庄到现在的东方国际大都市,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它们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另外广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通商口岸的被迫开放,以及战后通商口岸的增加使得中国的对外贸易迅速发展,中国的茶叶、陶瓷、棉花等迅速广泛流通于全世界。所以说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给中国原本这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注入了新的活力。
——摘编自《对于鸦片战争的看法》
(2)关于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说,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也有人说,鸦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你的观点是什么?请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有关知识给予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认识。
28.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主席宣布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毛主席亲自开动有电线通往广场中央国旗旗杆的电钮,使第一面新国旗在新中国首都徐徐上升。这时,在军乐声中,五十四门礼炮齐鸣二十八响。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人民日报》
材料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树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
——《中共党史的80件大事》
材料三:“习近平指出,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摘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四: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
——摘自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1)材料一表述的哪一历史事件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成立于何时?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哪一年?实际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为了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哪一奋斗目标?
(4)材料四中“这条道路”具体指什么?材料四中“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党的指导思想有哪些?(至少写出三个)
(5)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能为实现“中国梦”做出怎样的努力?(至少两点)
参考答案
1-10 ADCBA BDADC
11-20 DCCDB ABBAD
21-24 BBDC
25.(1)历史原因:①欧洲殖民扩张;②黑奴贸易;③新航路开辟与地理大发现;④世界资本主义发展。
(2)示例一:
观点:两大军事集团冲突的加剧催生战后国际新秩序。
阐释:①为了争夺欧洲与世界霸权,欧洲列强之间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双方展开扩军备战,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②战争结束后,战胜的协约国召开了巴黎和会,通过一系列条约,削弱了战败国,调整了战胜国在欧洲的关系,确立了凡尔赛体系,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结论:战争改变国际格局,国际地位取决于国家实力。
示例二:
观点:一战后欧洲疆界领土的巨变。
阐释:由于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矛盾重重,最终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对立军事集团,1914年最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经过两大军事集团的较量,最终协约国集团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一战却使欧洲疆界领土的出现了巨大变化。一战引发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并先后推翻沙皇专制政府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1922年,按照自愿的原则,俄罗斯、白俄罗斯等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同联盟,简称苏联,俄罗斯国名由俄国变为了苏联。“一战”后,《凡尔赛和约》重划德国疆界,德国丧失大片领土,阿尔萨斯和洛林交还法国;部分领土划归波兰等国,使德国疆域变小,且领土被一分为二。“一战”导致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战败,削弱和分裂,由此产生了许多新兴的民族国家。
结论:总之,一战后欧洲疆界领土发生巨变,大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3)启示:珍爱和平、远离战争;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科技是把双刃剑,要趋利避害;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6.(1)共同问题:奴隶贸易问题。主要原因:奴隶贸易是英国早期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业革命的需求,进出口原料及工业产品(或商品贸易)获得的利润更大。
(2)措施:英国主要依靠庞大的海外殖民地为其提供市场;借助提高关税来排除竞争;将经济危机转嫁到海外殖民地。美国主要通过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或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认为:不能;说明:这些措施只能起到缓解经济危机的作用,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只是对资本主与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无法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
(3)得:为国民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失:劳动力成本升高,影响到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滋长了一些人的惰性;将福利制度成为一种责任,加大了政府和企业的负担,影响到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27.(1)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2)1978;邓小平。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4)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5)为实现“中国梦”应该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增强实践能力,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与才智。
28.(1)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2)1978;邓小平。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4)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5)为实现“中国梦”应该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增强实践能力,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与才智。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江苏省苏州市2024年中考历史全真模拟卷(九)(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