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康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西周晚期,耕地轮荒农作制逐步向土地连种制过渡。到了战国时期,连种制占据了主导地位,在黄河流域的一些地方“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这反映出战国时期( )
A.农业作物品种日益丰富 B.农业生产向精细化发展
C.北方普遍实现一年两熟 D.集体劳作形式彻底瓦解
2.秦汉以后的历代王朝从中央到郡县再到乡里有一套层层隶属的行政系统。但越往基层,官僚越少。基层社会的众多公共事务由农户通过宗族或者村落来处理,即“民事民治”。这说明中国古代的基层治理( )
A.存在严重的割据隐患 B.长期遵循宗法制原则
C.继承了原始民主传统 D.体现了一定的多元性
3.汉初尽管摒弃了秦王朝的严刑峻法,但是从“约法三章”到《九章律》的制定,依然在践行法家的“缘法而治”,即便是在汉武帝时期,“缘法而治”的治国方式仍未改变,被称为“儒表法里”。据此可知汉朝( )
A.重视民众道德教化 B.实行礼法并用策略
C.因袭秦朝理政举措 D.确立儒学正统地位
4.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针对“抽点中男入伍”的问题多次下发文书,时任门下省给事中的魏征始终“不肯署敕”。太宗即使当面讯问魏征,也无力改变其态度,只得作罢。这表明当时( )
A.程序正当得到尊重 B.君主权威遭到削弱
C.三省分工较为明确 D.施政强调以民为本
5.唐代检查户口、劝课农桑的基层组织是乡里,“百户为里,五里为乡”,每里设里正一人,且用“坊郭户”来称呼城市居民,但未单独设立户籍。宋代分别设立“坊郭户”户籍和“乡村户”户籍,又将户口划分为主户和客户。唐到宋的变化反映了( )
A.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B.人身依附关系增强
C.户籍管理趋于严密 D.国家财源不断拓展
6.《宋朝事实类苑》中有记载:福州有一老媪,善酿美酒,士人们常到她那儿喝酒,并为这家酒店写了一个酒望子(酒店招牌)诗:“下临广陌三条阔,斜倚危楼百尺高”,自此“酒售数倍”。这反映了( )
A.官府鼓励商品贸易 B.商品销售手段多样
C.士人投身商业活动 D.文学与商业的融合
7.下表是关于番薯传入中国的不同史料记载。据此可以确定的事实是( )
史料 出处
漳人初得此种,虑人之多种之也。诒曰:食之多病。近年以来,其种遂胜。 《漳州府志》(1573年)
番薯,皮紫,味稍甘于薯芋,尤易蕃。郡本无此种,自万历甲午(1594年)荒后,明年都御史金学曾抚闽,从外番丐种归,教民种植以当谷食,足果其腹,荒不为灾。 《福州府志》(1613年)
福州船出海陈振龙者往吕宋国觅番蓣种,挟小篮中而来……他谷皆贵,惟蓣独稔,乡民活于薯者十之七八。 (明)苏琰《朱锁疏》
A.官修方志史料价值高于私人撰述 B.番薯最早传入之地应为福建漳州
C.多种史料互证即可得知历史真相 D.番薯的功用在明末即已受到重视
8.清末立宪运动中,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诞生,其立法理念、制定过程等多方面都深受日本《明治宪法》的影响。《钦定宪法大纲》模仿《明治宪法》主要基于( )
A.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不断加深 B.西方民主和宪政思想被广泛接受
C.预备立宪推行并取得巨大成就 D.日本跃升成为东方帝国主义强国
9.1909年,上海发生各驻在国外交官和金融从业者联手抵制中方银行发钞事件,遭到两江总督端方的激烈批评:“查各国通例,本国境内向不准用别国钞票。中国听各国银行钞票一律行用,已属万分通融……今各国忽创议抵制不用中国钞票,喧宾夺主,实足骇人听闻!”这一斗争( )
A.改变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环境 B.有助于群众性爱国运动的发展
C.有效抵制了西方列强的商品输出 D.客观上捍卫了中国的金融主权
10.镇压二次革命后,袁世凯强迫国会议员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又以《中华民国约法》取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利用改制宪法的办法,增加总统的职权;后又通过投票的方式实现君主立宪制,为袁世凯实行独裁、复辟帝制披上了“合法”的外衣。据此可知,当时( )
A.法治已经取代人治 B.国人支持复辟帝制
C.宪政意识有所增强 D.复辟已有法律依据
11.如表是1921年11月23日顾维钧代表向华盛顿会议递交的一个中国提案的内容。该提案体现了当时中国( )
(一)请于若干时间以后,复还中国税则自由权。此项时间之多寡,应行酌定。 (二)请于此项时间以内,准许中国收取至高之价,并有全权区别需要品与奢华品以及其他各品。 (三)请自一千九百二十二年一月一日起,增收至百分之十二分半。
A.积极开展收回关税自主权的斗争 B.为本国民族工业争取了有利环境
C.提升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国际形象 D.滞缓了欧美国家商品倾销的步伐
12.在宪法规范用语方面,“八二宪法”重视用语的法律化,避免了“七五宪法”“七八宪法”两部宪法中的政治术语或词语以及领导人的语录式的表述,保证了法律语言的规范性,且在内容的表述上也更为明确和具体。据此可知,“八二宪法”( )
A.体现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B.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原则
C.开启了我国法治化进程 D.具有超越时代的适用性
13.福特在《统治的热望》一书中认为:“比起其他城邦的人来,雅典人允许个性更少羁绊,鼓励个人天分更加充分地发展。”而罗马元老院在没有遇到任何严峻挑战的环境下有权颁布“元老院最后决议”,并且对其决策的正确与否公民无人质疑。据此可知( )
A.雅典国家权力掌握在雅典人手中 B.雅典公民具有绝对的政治自由权
C.罗马共和政体具有贵族寡头特征 D.元老院是罗马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14.公元9世纪,基督教势力开始迅速扩张,教会法不仅掌控着宗教世界,同时也伸向了世俗社会。“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激发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则。《圣经》中诚实公正的观念、自由人权的理念、社会契约和自然法的一些基本原则也与宗教的新潮文化有着密切关系。这表明( )
A.基督教是西方近代法律的源头 B.启蒙思想理论源于基督教经典
C.西方民主制度建立得益于教会 D.宗教文化影响近代法律的面貌
15.据统计,1816年英国13岁以下工人在棉纺织行业所占比例为20%、1835年为13%、1850年为8%。19世纪中期以后,学校教育成为西方职业教育的主要模式。同时,德国统一之前就规定实行义务教育,1860年普鲁士儿童入学率达97.5%。这些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科技发展对劳动者素质要求提高 B.经济发展提升了工人的社会地位
C.城市化进程扩大了劳动力的渠道 D.工业革命使工人劳动日益复杂化
16.1875年,美国密苏里州宪法宣布授权人口在十万以上的市可制定宪章,实施地方自治;至一战前共有12个州实行地方自治。市政府权力涉及饮用水供应、健康和卫生、城市建设、警察、消防、教育和福利、娱乐等领域。推动美国地方自治的主要因素是( )
A.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B.国内工人运动的有力推动
C.乡镇自治的历史传统 D.城市化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二、材料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代长安城平面图
君士坦丁堡平面图(5-6世纪)
(1)根据材料,指出两城在城市功能上的相同点和在城市布局上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城在城市布局上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18.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要求。
材料一: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清代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定,主要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赡养,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穷读书人救济等。
——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等
材料二: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
——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
19.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度的历史进步性。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
(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
三、论述题
20.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工厂制度在英国形成后,工厂主大多数不是贵族。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算计开办工厂,有的成为万人瞩目的首屈大富。理查德·阿克莱特是工匠出身,前半生穷困潦倒。他发明了水力纺纱机,并很快取得专利权,1771年建立水力纺纱厂。马修·波尔敦是手工业主,他创办了铁厂,并帮助瓦特改进了蒸汽机。
——摘编自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一英国文化模式溯源》等
材料二:工厂制度进入中国始于19世纪中后期。经过几十年的曲折发展,到1913年工厂数量已经颇具规模。据对1913年以前开办或投资工厂的202个人的统计,地主占55.9%、买办占24.8%、商人占18.3%、华侨占1%。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某学者认为,政治环境的不同是中英两国早期工厂创办者身份不同的主要原因。概括中英两国早期工厂创办者的不同身份,并评述该学者的观点。(要求:赞成该观点或另提出一个主要原因均可,并阐述理由)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B.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战国时期,连种制占据了主导地位,在黄河流域的一些地方“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这说明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向精细化发展,故B正确。A.题干未体现农业作物品种日益丰富,故A错误。C.题干未体现北方普遍实现一年两熟,故C错误。D.题干未体现集体劳作形式彻底瓦解,故D错误。故选B。
2.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秦汉以后的历代王朝在县以下社会治理中采取整齐划一的官僚化手段的情形较少,而依靠风俗各异的民间社会组织的情形较多,这反映出中国古代基层治理具有一定的多元特征,D项正确;县以下的宗族自治不足以形成严重的割据隐患,排除A项;地方宗族势力进行地方治理时不完全遵循宗法制原则,排除B项;材料信息与原始民主传统无关,排除C项。故选:D。
3.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依据材料“汉初尽管摒弃了秦王朝的严刑峻法,但是从约法三章到《九章律》的制定,依然在践行法家的‘缘法而治’,即便是在汉武帝时期,‘缘法而治’的治国方式仍未改变,被称为‘儒表法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朝实行礼法并用策略,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民众道德教化,排除A项;汉朝摒弃了秦王朝的严刑峻法,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儒学,排除D项。故选B项。
4.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书省负责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但当政令不当,门下省可以驳回,故对于材料唐太宗签署的敕文,魏征不肯署敕,符合工作程序与职权,最终太宗只得作罢,合规程序得到落实,A项正确;唐朝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君权得到强化,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门下省具有封驳权,并不是强调三省分工的明确,排除C项;材料井未体现施政强调以民为本,排除D项。故选A项。
5.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唐到宋加强了对城市居民的户籍管理,且将户口细化为主户和客户,相对与唐朝而言,宋朝户籍管理趋于严密,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人口数量的增加,排除A项;户籍管理不能表明人身依附关系增强,其是否增强是看税收的标准,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税收征收的内容,不能得出国家财源不断拓展,排除D项。故选C项。
6.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材料可知,老媪善酿美酒,士人们为其酒店写了招牌诗后,酒的销售量增加,这反映了文学与商业的结合,选D项;材料没有涉及官府的作为,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招牌诗这种促销手段,没有涉及其他销售手段,排除B项;材料仅是士人为酒店写了招牌诗,并无从中获利的表述,不能说明士人投身商业活动,排除C项;故选D项。
7.答案:C
解析:A.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材料不能看出其最早传入之地是漳州,排除;C.根据材料分析可知,材料涉及地方志和个人著述,都印证了番薯已经传入中国,可以认定这一史实,正确;D.材料不涉及番薯的功用,且不能说明其受到重视,排除。故选:C。
8.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钦定宪法大纲》颁布于1908年,当时清政府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因此颁布《钦定宪法大纲》,A项正确;当时西方民主和宪政思想并未被广泛接受,排除B项;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日本跃升成为东方帝国主义强国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排除D项。故选A项。
9.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1909年的中国。根据材料“1909年,上海发生各驻在国外交官和金融从业者联手抵制中方银行发钞事件,遭到两江总督端方的激烈批评”“今各国忽创议抵制不用中国钞票,喧宾夺主,实足孩人听闻!”可知,两江总督端方引用西方各国的货币流通条例激烈的批评了列强不使用中国钞票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捍卫中国金融主权的主张,D项正确;此时中国的社会性质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没有发生变化,选项表述有误,排除A项;“群众性爱国运动的发展”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B项;外国在华进行金融投资是资本输出的表现,选项表述有误,排除C项。故选D项。
10.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可知,袁世凯通过改制宪法的办法,增加总统的职权;后又通过投票的方式实现君主立宪制,据此判断,袁世凯在利用宪政思想为其独裁、复辟帝制创造合理性,说明当时宪政意识有所增强,C项正确;法治已经取代人治,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国人支持复辟帝制,与历史史实不符,排除B项;复辟已有法律依据,与材料描述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1.答案:A
解析:从材料“1921年11月23日顾维钧代表向华盛顿会议递交的一个中国提案的内容”和所学知识可知,该提案体现了当时中国积极开展收回关税自主权的斗争,A正确;材料体现不出为本国民族工业争取了有利环境,B排除;材料体现不出提升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国际形象,C排除;材料体现不出滞缓了欧美国家商品倾销的步伐,D排除。故选:A。
1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材料中“八二宪法”重视用语的法律化,避免了“七五宪法”“七八宪法”两部宪法中的政治术语或词语以及领导人的语录式的表述,保证了法律语言的规范性,且在内容的表述上也更为明确和具体,体现了“八二宪法”对“七五宪法”“七八宪法”的总结和改进,故A项正确。“八二宪法”是在1982年制定的,而依法治国的原则是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确立的,故B项错误。1954年宪法开启了我国法制化进程,故C项错误。“八二宪法”是一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法,,不具有超越时代的适用性,故D项错误。
13.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雅典)依据材料罗马元老院在没有遇到任何严峻挑战的环境下有权颁布“元老院最后决议”,并且“对其决策的正确与否公民无人质疑”可以看出,罗马共和国中元老院权力大,体现政体具有寡头政治特点,C项正确;雅典国家权力掌握在雅典公民人手中,排除A项;“绝对的”说法绝对,排除B项;罗马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排除D项。故选C项。
14.答案:D
解析:材料“‘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激发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则”“《圣经》中诚实公正的观念、自由人权的理念、社会契约和自然法的一些基本原则也与宗教的新潮文化有着密切关系”体现的是中世纪欧洲基督教对近代法律的影响,即宗教文化影响近代法律的面貌,D项正确;古罗马法律是西方近代法律的源头,排除A项;启蒙思想是近代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与基督教经典无关,排除B项;西方民主政治的发源地是古希腊,近代民主政治的建立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与教会无关,排除C项。故选:D。
15.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19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1816年英国13岁以下工人在棉纺织行业所占比例为20%、1835年为13%、1850年为8%”“学校教育成为西方职业教育的主要模式”“1860年普鲁士儿童入学率达97.5%”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了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童工比例的不断降低、学校教育的发展,这主要是由于工业革命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提高,A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经济发展对工人社会地位的影响,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B项;城市化进程扩大了劳动力的渠道,并不是材料所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劳动日益复杂化”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16.答案:D
解析:1875年到一战前,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广泛开展,使得城市化进入蓬勃发展时期,这为推动美国城市地方自治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故选D项;启蒙思想广泛传播是在18世纪和19世纪上半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地方自治不是工人运动推动的,而主要是由经济因素即第二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城市化推动的,排除B项;乡镇自治的历史传统是推动地方自治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
17.答案:(1)在城市功能上的相同点:都兼具政治管理、商业贸易、军事防卫、居民生产生活、宗教活动等功能。在城市布局上的不同点:唐代长安城实行坊市制,布局方正、讲究对称、功能分明、形制统一;君士坦丁堡的城市布局沿主要干道和城墙分布,呈现“Y”形。
(2)原因:政治制度:唐代实行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突出皇权至上;君士坦丁堡继承罗马帝国政治制度,强调公民权利。军事防卫:长安城地理位置相对安全,更侧重城市规划布局;君士坦丁堡更侧重军事防卫。思想文化:唐代强调天人合一的儒家思想和皇权至上;君士坦丁堡信奉宗教。地势地形:长安地处关中平原,地势平坦,利于城市建设;君士坦丁堡坐落于山丘之上,紧邻海峡,建设用地相对较少。
解析:(1)两城的比较,可从材料一归纳得出。
设问关键词 材料关键词信息/所学知识 答案要点
城市功能相同点 关键信息:皇城;法庭;元老院 政治管理功能
关键信息:长安城中存在商品交易的东西市 所学知识:君士坦丁堡是地中海东部的重要经济城市 商业贸易功能
关键信息:长安城借助自然山川加上人工修筑城郭及君士坦丁堡的“狄奥多西城墙” 军事防卫功能
所学知识:长安城和君士坦丁堡分别为唐代和东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居民生产生活功能
关键信息:光明寺;青龙寺;布拉彻奈教堂 宗教活动功能
城市布局不同点 关键信息:唐代长安城平面图;君士坦丁堡平面图(5-6世纪) 唐代长安城实行坊市制,布局方正、讲究对称、功能分明以及形制统一;君士坦丁堡的城市布局则是沿主要干道和城墙分布,呈现“Y”形
(2)原因:依据图示和所学从政治制度、军事防卫、经济发展、思想文化以及地势地形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
18.答案:(1)共同目的:救济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政权认同。不同:英国的救济对有劳动能力的贫民带有惩戒性质;中国救济制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
(2)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福利种类众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解析:(1)本题从社会史观角度考查中外社会保障政策与福利制度关于中英救济制度的共同目的解题思路是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二,找出有哪些共同的角度如救济老弱病残等可以归纳出救济对象为弱势群体:从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多等可归纳出救济目的在于稳定社会秩序从中外不同时期对救济的规定可归纳出促进政权认同等。第二小问救济方式的异同,对比两则材料,不难回答救济方式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2)解题关键在于首先要明确“发展”的含义“发展”即较过去进步之处通过对比英国近代救济与现代福利制度找出现代福利制度与近代救济相比的进步之处。
19.答案:(1)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进步性: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特权;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
(2)统合功能:加强中央集权;保证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正统);维护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3)借鉴价值:人才流动机制;客观公平理念;人才激励机制。
解析:(1)难度不大,重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紧扣“汉晋”,即可明确这一时期的选官制度有两个,一个是汉朝的察举制,一个是晋朝的九品中正制。对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的考查,重在回答科举制的积极作用,联系所学知识即可。
(2)首先明确回答的角度,“政治”“思想”及“整体”的功能,然后紧扣材料,“政治”方面强调的是“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思想”方面强调的是“儒家正统观念”,“整体”方面强调的是“稳定性和连续性”,进而组织语言展开回答。
(3)紧扣材料信息“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机会均等”及“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进而展开具体阐述,难度不大,注意回答的全面性。
20.答案:身份:英国:早期工厂创办者大多数是有一技之长的工匠或手工业主。中国:早期工厂创办者多为地主、买办、商人等,其中地主占比最大。评述赞成学者的观点。理由:英国进行工业革命时,资产阶级代议制已经确立,民主的政治氛围,使社会平等观念盛行;民主政府鼓励企业发展的政策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工匠和手工业者创办工厂提供了政策支持。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使官僚、地主、买办、商人最早与西方侵略者打交道,受西方工业文明影响最深;官僚地主、买办与政府关系密切,势力较大,更利于创办工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工匠和手工业者地位低下,经济实力不足。综上,中英两国早期工厂创办者身份深受政治环境的影响。
解析:首先,注意设问要求。①概括身份:分别回答中国早期工厂创办者的身份、英国早期工厂创办者的身份。②表达观点:考生需要说明自己是赞同还是反对还是补充观点。③阐述理由:运用相关史实,围绕观点分别对中英两国的情况进行分析,史实正确,逻辑清晰,最后进行总结概括。其次,定位时空,链接相关知识。18世纪后期的英国,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工业革命的发生及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再次,根据材料及相关知识,按照设问要求一一作答。“身份”可以由材料信息直接得出,如工匠、手工业主,地主、买办、商人、华侨;“评述”时,要先说明赞成还是反对,或另提出观点,然后阐述理由。最后,回扣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