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广东省信宜市第二中学2023-2024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广东省信宜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西周社会呈现出等级森严的特征 B.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
C.西周时期已经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D.西周青铜铸造工艺达到巅峰
2.《史记》中记载,“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朦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蕾、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材料反映了( )
A.“国人”有力制约君主权力 B.分封制对君主执政行为有影响
C.君主权力受到原始民主制约 D.官僚政治下分工合理日趋完善
3.西汉刺史秩仅六百石,只相当于一个中下等县令的品秩,却“奉诏六条察州”,监察秩二千石的郡国守、相乃至诸侯王。有评论者认为,这样可以使得“官轻则爱惜身家之念轻,而权重则整饬吏治之威重”。这体现出西汉刺史制度的显著特点是
A.内容丰富,体系完备 B.以小监大,以卑督尊
C.地位独立,专权跋扈 D.分工合作,职责明确
4.夏商西周时期,礼与刑一起有效维护宗法等级秩序;春秋战国时期,由刑到法,由法到律,适应了统一的需要;到唐朝时期,出现律、令、格、式的严格区分,构成此后中国封建社会完整的法典体系。这 —反映
A.礼主刑辅是古代法律存在的形式 B.法律是强化社会治理的工具
C.儒家思想影响下的法律发展历程 D.法律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
5.晚唐诗人杜荀鹤,诗名远播却屡试不中,发出“空有篇章传海内,更无亲族在朝中”的感慨,并写下“闭户十年专笔砚,仰天无处认梯媒”的诗句。这反映了唐代科举
A.忽视对文化内容的考察 B.受魏晋以来选官制度的影响
C.以家世门第为选拔标准 D.推动了古代文化的繁荣发展
6.明代首辅张居正将原来力役与银役两种差役改为一律征银,力役改为雇役,役户只要缴纳一定银两,便可免除役劳,而由官府雇人代役。以银役代替力役,在客观上
A.除弊振衰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B.改变丁役部分摊入土地征收
C.赋税征调方法上化繁为简 D.使封建依附关系有了松动
7.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贵族发明了“刺杀僭主”叙事,其动机是维护贵族的价值观。到公元前5 世纪,雅典通过公共空间内的雕像和图像的展示,定期举行公共祭祀等方式,逐渐将这个贵族的传统吸收进城邦的政治体系,将贵族的英雄转化成城邦的英雄。由此可知雅典
A.贵族政治地位提高 B.贵族话语权凌驾于民主政治
C.城邦利益至高无上 D.民主政治在继承传统中发展
8.罗马法后期出现了诺成契约。诺成契约中,过去所强调的-切形式和仪式的要求已经被忽略,成立契约的唯一的、决定性的因素,只是当事人之间的合意。诺成契约的出现反映出罗马法
A.践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理念 B.与时俱进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C.程序正义不断遭到侵蚀和破坏 D.实现了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的转变
9.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建立了福利国家;但随着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的爆发,这些国家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福利国家制度普遍陷入危机当中;而福利治理作为应对福利国家危机,或者说“去福利国家”的一个环节出现了。这说明福利国家
A.是以经济繁荣和政治民主为前提
B.过分依赖政府不具有可持续性
C.经济的“滞胀”直接影响政府的福利支出
D.福利供给具有不可逆性和刚性增长的特点
10.有学者感叹,“实在很难想象哥伦布时代之前他们(欧洲人)的饮食是何等模样,你能想象没有辣椒的地中海菜,少了辣椒粉调味的东欧菜吗?谁能想象一位无番茄可用的意大利厨子?”他意在强调
A.物种交换促进饮食结构变化 B.欧洲各地文化差异明显
C.香料贸易推动了新航路开辟 D.人文主义追求现世享受
11.近代早期欧洲的企业家组成私人公司,希望从商业贸易活动中获利。19世纪五六十年代,英法政府颁行股份公司法,股份公司迅速成为工业社会最普遍的企业组织形式。这表明
A.近代早期欧洲企业以股份制为主
B.股份制企业私有制属性逐步改变
C.政府立法推动垄断组织大量出现
D.生产力推动企业组织形式的变革
12.宗教改革时期,为抵御新教的攻势,罗马天主教会成立了耶稣会。该组织主要从事传教和教育,扩大天主教的影响,反对追逐世俗权力:提倡道德自律,注重科学和艺术素养,重视将人教育成有责任感的公民。耶稣会的这些做法
A.致力于文化教育事业
B.着力于天主教世俗化
C.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D.引发西欧的思想解放
13.由于现代化的通讯设施和发达的大众传媒,为人们关心了解和监督政治提供了条件和可能。现代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广泛使用,使公民的政治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不受空间的制约,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因地域因素影响政治生活的正常进行。这体现了
A.地域因素影响政治生活的正常进行
B.公民的政治生活不会受空间的制约
C.现代科学技术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D.现代化的通讯设施和大众传媒发达
14.近代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大门后,在中国诸多城市开辟通商口岸、划定租界。为选择租界范围、营建各种城市建筑,必须绘制比较详细、准确的城市地图,随之表现中国城市的地图大量涌现,绘制者除中国人外,外国人亦不在少数。由此可知,测绘制图的大量出现
A.加剧了西方列强经济侵略 B.有助于近代城市的合理布局
C.实现了中国城市的近代化 D.使近代中国思想进一步解放
15.天花是一种急性传染病,曾夺去了数亿人的生命。全球天花根除认证委员会于 1979 年签署认证书,宣告人类消除天花疫病。世卫组织助理总干事西蒙森说:“当时苏联和美国正在进行合作……这是多边体系最伟大的成就。”材料旨在说明( )
A.疫情推动各国意识形态的改变 B.抗疫需要全球各国间团结合作
C.公共卫生政治化促进医学发展 D.政治格局的变动影响抗疫成效
16.近代以来,国际关系中先后出现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关于这三个体系的实质是( )
A.都带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B.都是在战争后建立起来的
C.重新划分了国际关系格局 D.都没有能维护世界的和平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湖北省云梦睡虎地秦简,睡虎地秦墓的墓葬主人叫“喜”,是秦王朝一名与法律有关的低级官员。这些秦简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经过分类整理,其内容包括:《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编年记》《语书》《为吏之道》、甲种与乙种、《日书》等十种。在《秦律十八种》的“田律”主要涉及农田管理,农业耕种,粮食处理等方面的法规,其内容也非常简单,其中一条:“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简单释义为:春天二月以后,不可以砍伐山中的树木、木材,不可以在河流中筑坝阻挡河流。《封诊式》是关于查封与勘验程序式的一部书籍,书中大部分内容均以案例为主,有审讯犯人、抓捕、自首、惩办、勘验等方面内容。此外,睡虎地秦简中的一些法律形式影响着后世法律的制定。比如《法律答问》,这部分内容中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法条,而是通过问答的方式解决司法中的难题,有的直接给予司法处理的答案或结果。这样的问答有效的解释了法律,解释了罪名有助于司法审判的精准。这种方式,到了后世经常使用。
——姚远《云梦秦简中的秦代法制》
材料二 罗马共和国时期刑法的罪名,多有处死“以祭谷神、奉献于神”的规定。只对有主观故意的犯罪行为人进行刑罚,如“故意杀害他人”与“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前者处予死刑,后者可通过交付一只公绵羊替罪;这一原则长期沿用。进入帝国时期,出现了大量包括宗教犯罪在内的新罪名。执法官根据社会地位确定刑罚的差别,同一种犯罪一般有两种刑罚,一种针对体面者,一种针对下层百姓。罗马私法发达、公法相对滞后的状况深刻影响了罗马刑法发展进程,罗马刑法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在整个古代罗马法制史中,犯罪与刑罚始终散见于大量的单行法律之中,且二者之间对应的随意性相当大。
——郭静《罗马刑法的发展进程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法律的特点并作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法律与罗马法产生的不同背景,并谈谈对当今中国法制建设的启示
18.城市化是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由农村向城市不断转移以及城市空间不断扩大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城市化进程及地区差异
——资料来源:周一星《城市地理学》,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78、81页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2年人类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第156页。2015年为预测值
材料二 巴黎……也配套建设了放射状的新道路,把火车站与商业中心连接起来,给人以一种处于新的秩序、清洁、高效和美观标准控制之下的印象。超过165公里的新街道宽敞、笔直,并配有人行道、排水系统、照明设备和新种植的树木,街旁点缀着纪念性的新教堂、市场和行政办公楼。私人建筑、公寓住宅增加了六倍,其精致优雅前所未见,既具有外貌的端庄,也具有内部的舒适,很快就在林荫大道两旁鳞次栉比地拔地而起。
——[美]巴里·伯格多尔著,周玉鹏译《1750—1890年的欧洲建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323页
(1)依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以来世界城市化发展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原因。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城市化发展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三、论述题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4世纪以来人类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简表(部分)
时间 地区 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 备注
14世纪 欧洲 食物以小麦、大麦和稞麦为主,多次陷入粮荒 14世纪,黑死病在欧洲多次肆虐,欧洲人口迅速减少
16世纪 欧洲、亚洲 增加了番茄、甘薯、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产量极大增加 全球范围内农作物大传播
19世纪 欧美地区 出现罐装食品、防腐食品等,食品加工业大发展 1860年,英国政府制定了第一部《食品安全法》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欧美地区 出现巧克力棒、人造奶油、高汤等美味食品 1906年,美国通过了第一部联邦食品法
二战后 世界范围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出现快餐食品,非洲出现粮食危机,西欧出现食物生产过剩 1974年,联合国通过了《消灭饥饿和营养不良世界宣言》《世界粮食安全国际约定》;欧盟于2002年出台了《食品通用法》
上表内容反映了14世纪以来人类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在表中能够反映出有关人类食物的多种变化趋势。请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学素养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条理清晰)
四、材料分析题
20.1958年1月9日,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标志着“城乡分治、一国两策”、农村人口极少流动的体制开始逐步形成。在这一体制下,中国人第一次被户籍区分为城乡两种居民身份,户籍身份权利的色彩更浓。20 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户籍制度不断调整:一是放松“农转非”政策,二是探索实施允许农民自理口粮在小城镇落户制度,三是建立身份证制度,四是逐渐降低农民进城落户的门槛。这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农民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可以自由迁移流动,可以在外地就业、参加社会保险,享受一部分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少部分农村人口还在城镇落户。2002 年,中国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 92%提高到40%。
——摘编自万川《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户籍制度改革及其经济动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意义。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注意题干限定信息“本质”,依据题干“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可知,地位高的人用鼎多,地位低的用鼎少,体现出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故A项正确;材料反应的是墓葬品规格问题,与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关系不大,排除B;中央集权制度于秦朝时确立,故排除C项;D两项材料中无法体现,应排除。
2.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原文译文大体是,所以君王处理政事,让公卿以至各级官吏进献讽喻诗,乐师进献民间乐曲,史官进献有借鉴意义的史籍,少师诵读箴言,盲人吟咏诗篇,有眸子而看不见的盲人诵读讽谏之言,掌管营建事务的百工纷纷进谏,平民则将自己的意见转达给君王,近侍之臣尽规劝之贵,君王的同宗都能补其过失,察其是非,乐师和史官以歌曲、史籍加以谆谆教导,元老们再进一步修饰整理,然后由君王斟酌取舍,付之实施,这样,国家的政事得以实行而不违背道理。体现了君主行事上受到了众人等一定程度制约,反映了君主权力的受限,即西周时期君主权力受到了原始民主的制约,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君主权力受到原始民主制约,“‘国人’有力制约君主权力”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分封制的相关内容,排除B项;西周实行的贵族政治,排除D项。故选C项。
3.B
【详解】考查汉代的监察制度。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汉代“以小监大,以卑督尊”的刺史监察体制,一方面可以使刺史手握以卑察尊的权力,竭尽全力去纠劾。另一方面,刺史秩低位卑又易于为皇权所控制,以防止他们干预地方行政,背离监察的初衷,故选B项,并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仅是西汉地方监察制度的特点,排除A项;汉代设立了御史台、司隶校尉、州刺史三套监察机构,彼此间分工合作,职责明确,形成了一套较严密的行政监督体系,而这些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故排除D项。故选B项。
4.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刑在夏商西周时期与礼一起有效维护宗法等级秩序;春秋战国时期,法律的发展适应了统一的需要;到唐朝时期,律、令、格、式的严格区分,构成此后中国封建社会完整的法典体系。由此可知,法律在不同时代的演进均体现了法律为政治统治服务,反映了法律是强化社会治理的工具,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礼主刑辅,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法律是在儒家思想影响下发展的,排除C项;夏商西周时期是奴隶社会,“法律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5.B
【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科举制度虽然形成在李唐,但在草创时期不可避免地保留了部分魏晋以来的荐举制度的弊病,因此B选项正确。A、C选项不符合科举制的特征,排除;D选项材料并未体现,排除。故选B。
6.D
【详解】材料“役户只要缴纳一定银两,便可免除役劳,而由官府雇人代役”体现的是一条鞭法的推行,松弛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正确;AC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强调的是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排除;摊丁入亩是在雍正时期推行的,B排除。故选D。
7.D
【详解】雅典“刺杀僭主”的叙事原本是出于维护贵族价值观,但是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刺杀僭主”的叙事成为维护城邦民主制的手段,增强了城邦的凝聚力,这体现了雅典民主制在继承传统的过程中得到了发展,D项正确;贵族传统成为城邦政治体系的一部分,这意味着贵族政治特权的淡化,排除A项;B项错在“凌驾”,排除B项;材料并未强调城邦利益,排除C项。故选D项。
8.B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受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罗马法后期出现的诺诚契约淡化外在形式,符合当事人之间的合意即可,说明的是罗马法与时俱进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B项正确;材料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说法无关,排除A项;材料与程序正义遭到破坏的说法无关,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罗马法范围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
9.B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西方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后又出现了“去福利国家”的现象,说明的是过分依赖政府不具有可持续性,B正确;材料与政治民主无关,A排除;经济的“滞胀”直接影响政府的福利支出是原因,非材料强调的主旨,C排除;材料强调的是西方国家出现“去福利国家”的现象,因此刚性增长的特点的说法错误,D排除。故选B。
10.A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将美洲的辣椒、番茄等作物传播到欧洲及世界各地,丰富了人们的餐桌,改变了包括欧洲人在内的人们的饮食结构,由此可知,材料中学者意在强调物种交换促进饮食结构变化,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美洲作物对欧洲的影响,与“欧洲各地文化差异明显”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香料贸易,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人文主义追求现世享受”,排除D项。故选A项。
11.D
【详解】19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欧洲一些国家通过组建股份公司进行工业生产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和要求。因此材料反映的是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企业组织形式的变革,故答案为D项。A项与材料中的“近代早期欧洲的企业家组成私人公司”不符,排除;股份制企业的私有制属性没有改变,排除B项;垄断组织大量出现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果,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排除C项。
12.C
【详解】宗教改革后成立的耶稣会“提倡道德自律,注重科学和艺术的素养,重视将人教育成有责任感的公民”,这正是关注人和人本身的价值的体现,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故C项正确;耶稣会的这些做法主要目的是为扩大天主教会的影响服务的,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排除A;由题干可知,耶稣会“扩大天教的影响,反对追逐世俗权力”,加强对天主教的信仰,并非着力于天主教世俗化,排除B;材料表明耶稣会加强对天主教的信仰,并非促进思想解放,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提倡道德自律,注重科学和艺术的素养,重视将人教育成有责任感的公民”,联系所学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分析解答。
13.C
【详解】材料反映了现代通讯、传媒和交通工具的发展,方便人们了解政治、参与政治,这说明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故选C;材料反映的是现代交通和通讯工具使地域因素对政治生活的影响减小,故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现代交通和通讯工具使公民的政治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不受空间的制约,而不是完全不受制约,故排除B;材料强调的是现代通讯、传媒和交通工具与公民政治生活的关系,并未突出通讯和传媒的发达,故排除D。
14.B
【详解】近代西方列强在中国营建城市建筑时,提前对城市地图进行绘制,有利于城市的合理布局,故选B项;测绘制图不能加剧西方列强经济侵略,排除A项;C项与史实不符;D项夸大了其作用。
1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今世界。根据材料可知,美苏合作以及多边体系的构建使得天花基本被消除,这说明抗疫需要全球团结合作,B项正确;美国和苏联的意识形态对抗并未因为疫情而发生改变,排除A项;题干中强调的是美苏合作在对抗天花中的重要性,而非公共卫生政治化,排除C项;题干所列时间正值冷战时期,政治格局并未发生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
1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依据材料概括可知:列举了三个国际体系,分析其实质,即都是战胜国中具有绝对实力的国家从本国利益出发主导制定的,都带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A项正确;都是在战争后建立起来的,不是三个体系的实质,排除B项;重新划分了国际关系格局,也是依据各国实力划分的,排除C项;雅尔塔体系基本维护了世界和平,排除D项。故选A项。
17.(1)特点:涉及范围广;关注农业(关注生态);实用性强(可操作性强);对后世影响大。
评价:积极:秦法内容十分丰富、细致,有利于秦王朝巩固统一;消极:严刑峻法,导致阶级矛盾激化,致使秦朝速亡。
(2)不同:(中国部分若写成整个中国古代史的特征不给分)政治环境不同: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大一统的秦朝重视法治;古罗马平民力量强大,影响了法律制定。经济基础不同:秦朝以农业为立国之本,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古罗马商品经济繁荣、对外贸易活跃。思想文化不同:秦朝推崇法家思想;古罗马宗教思想影响政治生活。
启示:完善社会主义法治;注意立法保护生态环境;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借鉴世界先进法治经验等。(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编年记》《语书》《为吏之道》、甲种与乙种、《日书》等十种”可知涉及内容广泛;根据材料一“‘田律’主要涉及农田管理,农业耕种,粮食处理等方面的法规”可知关注农业领域;根据材料一“《秦律十八种》的‘田律’……其内容也非常简单……《封诊式》是关于查封与勘验程序式的一部书籍,书中大部分内容均以案例为主,有审讯犯人、抓捕、自首、惩办、勘验等方面内容”可知内容简单便于操作;根据材料一“睡虎地秦简中的一些法律形式影响着后世法律的制定”可知对后世影响较大;第二小问评价,根据材料一“其内容包括:《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编年记》《语书》《为吏之道》、甲种与乙种、《日书》等十种”等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积极(秦法内容细密,成为秦维系统治的重要工具)、消极(秦法严苛,轻罪重罚,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秦的灭亡)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2)第一小问背景,首先找出秦朝法律和罗马法律产生的背景,然后把两者进行比较,找出不同之处即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治方面可从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而罗马处于共和国时期,平民的斗争对法律形成影响较大等方面回答;经济方面可从秦代重农抑商,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而罗马商业和对外贸易发达等方面回答;文化方面可知秦代任用法家思想为治国理念;根据材料“多有处死‘以祭谷神、奉献于神’的规定”可知罗马宗教对法律影响较大。第二小问,关于启示,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可从不同的国情制订适合自己的法律规范、要把法律作为治国的重要手段、要借鉴古今中外优秀的法律成果等方面思考作答。
18.(1)特征:世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比发展中国家水平高,差距有拉大趋势;1975年后世界城市化重点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原因:19世纪以来工业革命扩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交通通讯技术发达;各国工业化水平程度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发展中国家民族经济迅速发展;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原有城市化水平不同;等。
(2)影响:①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便了居民生活,密切了人们的交流和信息传播;②创新了城市生活方式;③城市居住条件改善,提升居民生活质量;④推动人们社会生活现代化;⑤但也带来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
【详解】(1)第一小问特征,从材料一全世界城镇人口及城市化水平数据信息可知世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从发达国家和地区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数据信息对比可推知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比发展中国家水平高,差距有拉大趋势;从1975年以后发达国家和地区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城镇人口数据比较,可得出发展中国家逐渐成为支撑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力量。第二小问原因,结合19世纪以来世界形势变化分析。如工业革命扩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交通通讯技术发达;各国工业化水平程度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发展中国家民族经济迅速发展;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原有城市化水平不同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2)影响,从“新道路”得出道路交通设施发展,密切了人们交流和信息传播;从“新街道”及“配有人行道、排水系统、照明设备和新种植的树木,街旁点缀着纪念性的新教堂、市场和行政办公楼”得出创新了城市生活方式,方便了居民生活;从“私人建筑、公寓住宅增加了六倍”得出居住条件改善提升生活质量,总之促进人类生活现代化;但也给人们生活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19.示例一:人类食物由原产地区域消费为主转向全球交流
16世纪以前,人类处于相对分散、彼此隔离的状态,各大洲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相对较少,人类食物以原产地消费为主。16世纪以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开始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各大洲的食物在全球范围内交流。可见,人类食品产地的变化,反映了16世纪以来的全球化进程。
示例二:食品生产工业化趋势明显工业革命以前,人类社会处于以农牧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农业文明阶段,农牧业提供的初级农产品是主要生活资料,人类饮食依赖于传统农牧业和手工生产。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人类逐渐进入工业文明时期,传统农牧业也经历了近代转型,经过工业加工的食品日益普及并受到人们的喜爱。可见,工业革命推动了食品工业生产的发展。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如:人类食品由偏重产量和美味到注重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由一国重视到多国联动协调;人类饮食逐渐向追求卫生、营养和便捷发展;粮食危机逐渐引起全球重视)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14世纪以来的世界。首先,阅读材料,拟定论题,如由材料“16世纪,欧洲、亚洲增加了番茄、甘薯、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产量极大增加,全球范围内农作物大传播”结合新航路开辟后的历史史实得出论题:人类食物由原产地区域消费为主转向全球交流。其次,结合16世纪之前人类的交流情况和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形成后的情况对比分析阐述,如16世纪以前,人类处于相对分散、彼此隔离的状态,各大洲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相对较少,人类食物以原产地消费为主。16世纪以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开始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各大洲的食物在全球范围内交流。最后,总结归纳,完成表述。强调新航路开辟后人类食物发展的变化实质,即人类食品产地的变化,反映了16世纪以来的全球化进程。
也可根据材料“19世纪,欧美地区出现罐装食品、防腐食品等,食品加工业大发展。1860年,英国政府制定了第一部《食品安全法》”等信息得出,食品生产工业化趋势明显工业革命以前,人类社会处于以农牧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农业文明阶段,农牧业提供的初级农产品是主要生活资料,人类饮食依赖于传统农牧业和手工生产。其次,论述工业革命后食品加工工业的变化。如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人类逐渐进入工业文明时期,传统农牧业也经历了近代转型,经过工业加工的食品日益普及并受到人们的喜爱。最后,总结归纳,得出工业革命推动了食品工业生产的发展。
20.(1)原因:二元户籍制度的不平等,阻碍着社会进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借鉴历史和国外户籍改革的经验教训。
(2)意义:促进了劳动力的合理流动;维护了社会稳定,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促进城市化进程;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被户籍区分为城乡两种居民身份,户籍身份权利的色彩更浓”得出二元户籍制度的不平等,阻碍着社会进步;根据材料时间信息“20世纪80年代以来”、“2002年”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借鉴历史和国外户籍改革的经验教训等角度补充。
(2)“意义”,根据材料信息“使农民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可以自由迁移流动”得出:促进了劳动力的合理流动、解放了生产力;由材料信息“可以在外地就业、参加社会保险,享受一部分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少部分农村人口还在城镇落户”可得出:维护了社会稳定、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根据材料“城镇率由1978年的17. 92%提高到40%”可得出:促进城市化进程。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广东省信宜市第二中学2023-2024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