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湖南省长沙市德成学校2023-2024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长沙市德成学校2023-2024学年下学期入学考试
选择题(16*3=48分)
1.考古发现,从龙山文化到二里头文化时期,中原地区在以粟类作物为代表的农业生产和以家猪为代表的家畜饲养的基础上,开始普遍种植水稻和饲养黄牛、绵羊,且这一时期被发现的小麦遗址的数量也逐渐增多。这说明当时中原地区( )
A.成为水稻的发源地 B.农耕经济得到发展 C.农用动力发生变化 D.轮作复种技术发达
2.“钺”原为砍伐工具,后发展成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礼器。《尚书》在记载牧野之战时曾描述周武王“王左杖黄钺”。考古发现良渚文化遗址中有7套钺杖礼器,它的柄端都握在墓主人的左手中。据此可知,良渚文化( )
A.国家形态趋于成熟 B.专制王权逐渐加强 C.冶铁技术得到发展 D.阶级分化已经出现
3.孔子提出"为政以德",强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老子说:"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这反映出两者旨在( )
A.规范统治阶级行为 B.变革人才选拔标准 C.迎合封建贵族诉求 D.恢复稳定社会秩序
4.据《史记》和《汉书》记载,秦人在蜀地南部进入西南地区时,“通五尺道”,并在五尺道上“颇置吏焉”,邛、笮“通为郡县”。五尺道的经略对秦最重要的影响在于( )
A.保留了考古遗存利于史学研究 B.开通了西南地区的“丝绸之路”
C.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开边统辖 D.推动了西南民族聚落的发展
5.汉代的制度构建不同于西周的“宗统”“君统”不分,也不同秦代灭绝“亲亲”的做法,而是政府试图在承认宗族是社会基本组织结构的基础上,突破血缘关系,将君臣、君民、官民之间的关系描述成父子关系。这表明,汉代( )
A.宗族势力的发展壮大 B.尊卑秩序得到强化 C.儒学理论体系政治化 D.社会道德风气改善
6.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四年, 南齐派使节北上,恰逄冯太后丧事, 齐使欲以朱衣入见,北魏派人四次往返劝阻,皆不肯更衣。后北魏以精通礼学的名士成淹与之辩论,齐使不敌,只得以丧服入见。这一材料可用于研究( )
A.南北文化差异的原因 B.礼乐制度的历史延续性
C.南北政权的隶属关系 D.北魏封建化改革的影响
7.780年后,唐朝推行两税法,强藩地区按照两税法的收税原则进行缴纳,但在赋税的支配上,部分留给收税当地作为日常开支,部分由藩镇节度使支配,部分上缴中央。据此可知
A.中央集权得到强化 B.藩镇势力得到遏制 C.中央妥协色彩明显 D.宗藩体制遭到破坏
8.北宋“分天下为十余路,各置转运使……使朝廷之令必行于转运使,转运使之令必行于州,州之令必行于县,县之令必行于吏民,然后上下之叙正,而纪纲立矣”。这一行政管理模式( )
A.呈现权力相互牵制的特色 B.抬高了文官与士人的地位
C.助长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 D.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稳定
9.面对日本倭寇和东渐的西方势力,明、清政府严格限制私人海上贸易,并在沿岸设立哨所,加强防卫,依靠远离海洋来坚守疆土,抵御外敌。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这反映明清时期( )
A.朝廷海洋意识不足 B.民间贸易已被禁绝 C.有效抵制列强侵犯 D.政府缺乏守疆意识
10.孙中山深切地认识到,八年以来中华民国政治不良到这个地步,就是“因为单破坏地面,没有掘地底陈土的缘故”,今后“改造中国的第一步”,只有重新开始革命,扫清官僚、政客、武人这些“地底的陈土”。这体现了孙中山( )
A.与袁世凯势力彻底决裂 B.宪政理论的完善与推广
C.革命思想的嬗变与升华 D.新三民主义的正式形成
11.五四运动后,湖南军阀谭延闿打出了“湖南自治”的旗号,企图用湘籍官僚政客包办湖南政治,湖南各界纷纷请愿,响应这一口号。但1920年11月,湘军总司令赵恒惕取谭延闿而代之,湖南自治运动逐渐流产,湖南各界大失所望。“湖南自治”的流产,客观上( )
A.巩固了中华民国的国家统一 B.加速了革命新形势的到来
C.阻碍了新型政治团体的创建 D.不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2.1925年,毛泽东在国民党《广东省党部代表大会会场日刊》发刊词中指出,孙中山是“应乎中国被外力、军阀、买办、地主阶级重重压迫的客观环境,为我们定下了革命的三民主义”。孙中山虽逝,但“革命的三民主义不死”。毛泽东的上述言论旨在( )
A.分析中国社会各阶层状况 B.悼念中山先生的不幸离世
C.保障北伐战争的顺利进行 D.推动国民革命的继续开展
13.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反革命打不破我们,我们却要打破反革命。”群众拥护革命是由于( )
A.中共二大确立的革命两步走策略 B.三次“反围剿”革命战争胜利
C.革命根据地推行土地革命的路线 D.蒋介石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失败
14.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指出:“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并强调“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这说明此时( )
A.国内已具备大规模建设的条件 B.党的工作重心正在发生转移
C.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 D.中国式的发展道路已在探索
15.1956年,陈云提出:在城市经济中,国家和集体等公有形式是城市经济的主体,但可以保留一定的个体经济作为补充。国家市场作为市场的主体,但可以以国家领导下的自由市场作为补充。上述主张( )
A.总结了“一五”计划时期的工作经验 B.对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有借鉴作用
C.指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向 D.有助于我国成功克服经济困难局面
16.2018年以来,大陆支持台胞台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帮助台商台企拓展大陆内需市场。截至2022年6月,41家台资金融机构获批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资格,53家台企在大陆上市。这说明( )
A.“一国两制”在台湾成功实践 B.两岸融合发展逐步走深走实
C.和平方式是统一必由之路 D.“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落实
二、材料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中国历代以来的农民暴动,虽然一个跟着一个失败,没有改变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但每一次大暴动都或多或少推动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因为在每一次大暴动之后,新的封建统治者,为了恢复封建秩序,必须对农民作某种程度的让步,这就是说必须或多或少减轻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这样就减轻了封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拘束,使得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又有继续发展的可能,这样就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前进,因而中国历史上的每一个农民暴动或农民战争,可以说,都是中国封建社会向前发展的里程碑。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古代的农民战争》
材料二 19世纪后期,恩格斯指出农村居民包括小农、中农、大农、大土地占有者以及农村无产者等,工人阶级“应当成为农村中的一股力量”。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认为中国革命“主要力量在于贫农,没有贫农,使没有革命”,但深受封建社会茶毒的小农,养成了狭隘、散漫的性格,三纲五常、三从四德成为农民文化生活的主要内容,因此改造小农意识,是建党建军的重要任务。从三湾改编到古田会议,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制定到延安整风运动,从“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的警示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对传统小农意识的批判从未淡化。
——摘编自陈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农民改造思想研究》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封建统治者的“让步政策”的内容,并分析“让步政策”的历史影响。(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农民改造思想的特点及其意义。(8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20世纪初,随着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和军阀混战,中国社会处于激烈的动荡和危机之中,救亡的政治思潮纷纷涌现。“省自治和联省自治”成为20世纪初期颇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其方案是由各省民选省长,制定省宪法,确立省自治,进而通过联省自治谋求全国和平统一。各省军阀纷纷表示拥护省自治,旨在“利用民气,以图自保”。湖南军阀谭延闿首先宣布自治,西南各省军阀相率仿效。资产阶级应军阀之邀参与制宪,或著文立说,各抒己见。章太炎发表文章指出“近世所以治乱者,皆由中央政府权籍过高……联省自治由本省人充当本省的文武官员……自无争位攘权之事。”胡适则通过文章提出“军阀权限太多,中央无力制裁军阀。根据省自治的联邦制……增加地方的实权,使地方充分发展其潜势力,来推翻军阀……已经可以成为号召的旗帜了。”1923 年,随着曹锟贿选当上总统,公布《中华民国宪法》,“省自治和联省自治”的破产。
——摘编自程舒伟《议会政治与近代中国》
(1)根据材料分析“省自治和联省自治”的资产阶级思潮实质,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受到地方军阀拥护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救亡思潮产生的影响进行合理的解释。(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粮食是战略资源,粮食流通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作用。1979年,国家将小麦、稻谷、谷子、玉米、高粱、大豆等六种粮食统购价格提高20.86%。1982年,在坚持统购统销前提下,国家统购的一、二类农副产品由1981年的113种减少到60种。1983年,除少数重要农副产品外,允许多渠道经营粮食。国营商业积极开展议购议销业务,参与市场调节;供销社可以灵活购销;农民完成统购任务后,可以进城经营。这一阶段改革,粮食流通由计划向计划市场相结合的调节转变,但受计划经济影响,尚未触及粮食统购统销体制,市场作用十分有限。农村改革和国家提高粮价,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粮食产量逐年增加,粮食短缺状况逐步改善,为进一步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
——摘编自《1978年以来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80年代初我国粮食流通改革的内容。(8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80年代初的粮食流通改革。(6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下表是小明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的资料
宗教 唐大秦景教(基督教)流行中国碑,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科举 按规定外国人应参加宾贡科考试,大食人李彦升参加科举考试,并考中进士。
婚姻 《唐律·户婚》从法律上承认了成年男女有自主择偶的权利;李唐皇室的公主和宗室女多有再嫁者,二嫁、三嫁不在少数:民间女性也有择偶权和离婚权。
政治 贞观年间、唐太宗大规模地任用蕃将,并以蕃将为其武官的主要组成部分;武则天称帝后,入朝蕃将群体成为武周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 长安居住着来自欧亚各地的侨民,唐朝妇女常常身披仿自印度的披肩、头戴步摇(一种流行于萨珊波斯的耳环),男子“着胡帽”更是司空见惯的现象。
结合材料和所学唐朝知识,为该研究性学习拟定一个合理的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长沙市德成学校2023-2024学年下学期入学考试参考答案
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中原地区的农作物种类和家畜种类增多,这反映了当时农耕经济得到发展,B项正确;材料所述“开始普遍种植水稻”并不意味着中原地区是水稻的发源地,结合所学可知,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最早种植水稻,排除A项;虽然材料中提及了“黄牛”,但是无法据此说明当时农用动力发生变化,排除C项;仅由材料不能得出中原地区“轮作复种技术发达”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
2.【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根据材料,良渚文化遗址中的钺杖礼器“柄端都握在墓主人的左手中”,可以看出此时的"钺"已成为象征军事指挥权的利器,说明该时期已经出现阶级分化,D项正确;同时,可以看出良渚文化已经出现早期国家形态但并未成熟,排除A项;专制王权在秦朝建立,从材料中无法得出,且时间不符,排除B项;冶铁技术在战国时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3.【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孔子提倡通过德治来治理国家,老子强调通过修养来治理国家,两者都希望国家能够得到有效治理,社会秩序得到稳定,D项正确;孔子强调治理国家采取德治,并没有体现对统治阶级行为的规范,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人才选拔标准,排除B项;孔子和老子是落寞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没有迎合封建贵族诉求,排除C项。故选D项。
4.【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修建五尺道后在西南夷地区设置官吏,便于中央对西南夷地区的管控,C项正确;保留了考古遗存利于史学研究不是对秦最重要的影响,排除A项;汉朝开通丝绸之路,排除B项;推动了西南民族聚落的发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5.【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由材料可知,汉代政府将原先只适用于血缘关系的孝推至没有血缘关系的亲子之情,这进一步完善了社会尊卑秩序,B项正确;根据材料“将君臣、君民、官民之间的关系描述成父子关系”可知,材料所述君臣、君民、官民之间本无血缘关系,因此也不能得出宗族势力发展壮大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中未能体现儒学理论体系的发展,而只是体现了汉代尊卑秩序的强化,排除C项;将君臣、君民、官民之间的关系描述成父子关系并不能改善社会道德风气,排除D项。故选B项。
6.【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中国)。据材料可知,南齐使者出使北魏,恰逄冯太后丧事,想着红衣祭拜,最终北魏以精通礼学的名士成淹与之辩论,齐使不敌,只得以丧服入见,可见北魏坚持着丧服祭拜,显然这是受到中原礼仪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南北文化的差异,材料主要体现北魏在齐使祭拜冯太后问题上坚持祭拜者着丧服,排除A项;材料中一定层度体现了礼仪制度,但是材料主旨是北魏受汉化影响大,排除B项;C项表述错误,南北政权不是隶属关系,是并存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
7.【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本题材料图片信息可知,唐朝在推行两税法时,允许强藩截留和支配大部分地方税收,反映出中央妥协色彩明显,C项正确;据所学,安史之乱后,中央集权受到了削弱而非有所强化,排除A项;藩镇势力得到遏制与“部分(税收)由藩镇节度使支配”不符,排除B项;材料与宗藩体制的发展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8.【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北宋设置各路转运使传递政令,推动政令的逐级实施,这种行政管理模式强化了中央集权,D项正确;材料中的行政单位是上下级隶属关系,而非相互制约关系,排除A项;重文轻武政策抬高了文官与士人的地位,从材料看不出文官与士人的地位,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排除C项。故选D项。
9.【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明清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面对日本倭寇和西方势力,明清两朝不主动加强海防,而是依靠远离海洋来坚守疆土,抵御外敌,设立水师战船也只是为了捕盗缉奸,由此可见传统的陆地主导意识和闭关锁国政策使明清两朝海防意识不足,A项正确;民间贸易已被禁绝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这种措施不能有效抵制列强侵犯,排除C项;明清两朝缺乏海防意识,不是守
10.【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民国初年(中国)。据材料“八年以来中华民国”可知材料所述内容发生的时间约为1919年前后,据材料“重新开始革命,扫清官僚、政客、武人这些‘地底的陈土’”,并结合所学可知,在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失败后,孙中山开始意识到中国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封建官僚、政客和军阀的反动统治,主张继续进行革命,推翻北洋军阀,这体现了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嬗变与升华,C项正确;1915年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孙中山领导了护国运动,1916年袁世凯病死,排除A项;材料主要讲孙中山主张推翻北洋军阀和其他封建势力,与宪政理论关系不大,排除B项;1924年1月,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新三民主义的主张,排除D项。故选C项。
11.【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知,湖南自治运动因为湖南政治形势的变化而破产,让湖南社会各界纷纷失望,这客观上会让湖南各界对社会改良失去信心,从而投入社会革命的浪潮中,B项正确;材料中的“湖南自治”,仅仅是湖南军阀用来割据的手段,自治的失败,也没有改变中国军阀混战的局面,排除A项;社会各界对政治的期待落空,有利于新型政治团体的创建,排除C项;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地方政局与国家局势,这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排除D项。故选B项。
12.【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国民革命时期的中国。据材料“1925年”“广东省”,可知当时正值国民革命时期,据材料毛泽东高度肯定“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结合所学可知其目的是服务于当务之急,即推动国民革命的继续开展,D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中国社会“各阶层”状况,排除A项;此发刊词是借肯定孙中山先生的主张,推动国民革命的继续开展,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当时北伐战争尚未开始,排除C项。故选D项。
13.【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在根据地推行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赢得了群众的拥护,C项正确;中共二大是在1922年,与这一时期受到民众拥护关系不大,排除A项;B项是拥护革命产生的结果,排除B项;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主要是在国民党统治地区,且并未失败,排除D项。故选C项。
14.【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5年(中国)。根据材料“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可知,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的时候,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指出工业化是强国之路,要推动经济的发展,可见中国式的发展道路已在探索,D项正确;此时仍处于战争形势中,并不具备大规模建设的条件,排除A项;1949年解放战争即将胜利时,党中央召开西柏坡会议,决定将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回到城市,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解放战争的胜利意味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排除C项。故选D项。
15.【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6年(中国)。据本题材料可知,陈云提出,坚持公有形式是城市经济的主体的同时允许个体经济发展,国家市场作为市场主体,国家领导下的自由市场作为补充,可见强调发挥市场的作用,这是对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模式进行的有益探索,对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借鉴作用,B项正确;据所学,“一五”计划1957年完成,材料中的主张不是对“一五”计划时期的工作经验的总结,排除A项;据所学,材料中的内容是1956年陈云提出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即将完成,排除C项;据所学,此时无经济困难,排除D项。故选B项。
16.【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大陆支持台胞台企到大陆投资和进行其他商贸活动,有利于加强两岸经济联系和合作,反映了两岸融合发展逐步走深走实,B项正确;“一国两制”还未在台湾成功实践,排除A项;材料主要讲两岸融合发展,而非统一方式,中国政府主张用和平方式实现两岸统一,但不承诺放弃武力,排除C项;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归纳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材料所述主要是两岸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二、材料题
17.【答案】(1)让步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放开开垦,鼓励生产;优化管理机构,完善治理;安置流民,提供社会救助和保障。
影响:积极方面,稳定封建秩序,巩固统治;一定程度上减轻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促进封建社会的发展;消极方面,削弱了农民的反抗意志,只具有短期时效性,不利于长期发展与封建制度的变革转型。
(2)特点: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足于中国社会实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与时俱进,贯穿中国革命与建设。
意义:改善了农民群体的精神面貌,提升了其思想觉悟;助力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促进了农村农业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领导作用。
18.【答案】(1)实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实行议会政治的产物。
地方军阀拥护的原因:为割据提供宪法的保障;作为欺骗民众,笼络人心的工具;与北京中央政府抗衡,加强割据自守的力量。(两点)
(2)积极:反映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倾向,对揭露军阀的专制、宣传资产阶级自由民主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两点)
消极:没有找到解决的正确道路,没有正确认识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或中国政局纷乱的原因在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封建主义军阀割据);对军阀的反动本质认识不清;迷信法制的作用,企图以“法”消除军阀割据。故仅限于理论的空谈,无法实现。(三点)
19.【答案】(1)内容:提高粮价;国家减少粮食统购品种;允许多渠道经营粮食。
(2)简析:改革原因,粮食是战略资源,粮食流通改革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80年代前,受计划经济影响,我国粮食短缺严重。改革过程,粮食流通由计划向计划市场相结合的调节转变。改革效果,调动了农民积极性,粮食产量逐年增加,粮食短缺状况逐步改善,为进一步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改革不足,尚未触及粮食统购统销体制,市场作用十分有限。
20.【答案】论题:开放包容的唐朝社会。
论述:唐朝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统治者实行开明开放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使唐朝社会和文化具有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特征。唐代社会风气开放,长安城是国际化大都市,聚集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使节、商人、侨民;外国宗教如基督教在中国传播;外国人和少数民族武将也能入朝为官、得到重用;社会对女性的束缚较少,女性有一定的婚姻自主权;唐代的艺术作品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常带有异域风情,如《霓裳羽衣舞曲》等。异域服饰、食物的传入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这些共同构成了唐朝开放多元、辉煌灿烂的时代风貌。
综上所述,唐朝社会和文化具有开放性、包容性。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湖南省长沙市德成学校2023-2024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