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商朝共有七个都城(下图)。商朝前十王均以亳为都城。自仲丁元年(公元前1508年) 至公元前1300年,王室多次迁都。这一现象客观上
A.加强了对方国直接管辖 B.推动了中原地区的开发
C.确保了分封制度的推行 D.传播了礼乐等级制文化
2.秦汉代发行铸币的基本情况如表。表中铸币变化反映出( )
发行时间 名称 重量 币面文字 是否垄断发行
自秦延续 秦半两 半两 半两 否
文帝五年(前175年) 四铢钱 四铢 半两 否
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 三铢钱 三铢 三铢 不准私铸
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 郡国五铢 五铢 五铢 由郡国垄断
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年) 赤侧五铢 五铢 五铢(带红色镶边) 由中央垄断
A.汉承秦制,但有损益 B.王国问题的日趋严重
C.经济集权主义的发展 D.古代铸币制度的完善
3.《捣练图》描绘了唐代妇女的劳动情景,按劳动工序分成捣练、织线、熨烫三组场面。画中人物用力扯绢时的微微后退后仰清晰可见,线条工细遒劲、细节刻画生动,设色富丽。据此可知,《捣练图》
《捣练图》(局部)
A.受魏晋典雅庄重画风的影响 B.描绘了唐代女性的健康活力
C.体现唐代宫廷画的鲜明风格 D.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繁荣景象
4.下图为明代安徽部分府州人均田地数统计(单位∶亩)。这反映出,该地区( )
A.人地矛盾不断加剧 B.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C.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D.可用耕地逐步减少
5.下表是不同时期中国学者对于“中国”的解释。
著作 作者 时期 观点
《中国论》 石介 北宋 “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
《清朝文献通考》 张廷玉 清朝 “中土居大地之中,瀛海四环”
《海国图志》 魏源 晚清 中国之所以为中央之国,并非地理居中,而是由于“谓其天时适中”(地球的温带)
反映出( )
A.官方对世界局势认知逐渐清晰
B.中国中心观念开始确立并完善
C.士人阶层已抛弃华夷尊卑心理
D.晚清时传统的中国观发生变化
6.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努力寻找救国之路,出国留学逐渐形成热潮。20世纪初,有志青年大多选择学习社会政治学说和军事专业,而民国初年大多选择工程、农林、医学、物理、化学等专业。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对西方文化认识加深 B.官员选拔制度的变化
C.第二次工业革命深刻影响 D.建设新型国家的需要
7.“工合运动”是抗战时期以合作社方式在大后方从事工业生产的群众性经济互助救亡运动。工合组织协会先后组成了二千多个生产合作社,其业务涵盖制革、造纸、制瓷、针织、棉纺、机器、化工等各种门类。该运动的发展( )
A.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 B.推动了战时工业的内迁进程
C.积累了发展国营经济的经验 D.加速了官僚资本的恶性膨胀
8.1982年,深圳政府率先实行价格闯关,调高主要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扩大差价,对企业下放定价权和实行一定幅度的浮动价格。这项制度
A.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全面开启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改变了所有制形式和分配制度
D.打破了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束缚
9.“要式口约”是当事人双方自愿通过口头问答而达成的正式契约。但是罗马法禁止赌博,因此,关于赌博所赢金额的“要式口约”无效。这表明,罗马法( )
A.注重保护个人权利 B.推崇诚信的价值观
C.具有人治主义色彩 D.关注社会精神文明
10.亚瑟王传说是公元5世纪时的英格兰国王,他是否真实存在过,至今尚有争议。但他的事迹在12世纪以后被吟游诗人不断地传颂,其中公认的集大成作品为15世纪的《亚瑟王之死》,在这些作品中他被塑造为统一不列颠群岛的具有骑士精神的完美君主。这一现象( )
A.反映了英国人民强化王权的愿望 B.体现资产阶级的时代诉求
C.适应了民族国家意识形成的需要 D.深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11.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大工业打破了中世纪自然经济的地区分割、闭关自守状态,形成了统一的世界市场;资本主义生产已不是一国范围的生产,资本家剥削的也不只是本国工人;各国资产阶级基于共同利益,在反对无产阶级方面是彼此一致和相互支持的。这一论断( )
A.丰富了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B.强调了各国支持法国巴黎公社的合理性
C.突出了阶级斗争的残酷性 D.揭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斗争的必要性
12.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施行“缓和”外交政策,成功组织了“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顺利解决了欧洲边界问题和柏林危机问题。美国受困于越南战争,也提出了“和平演变”的战略。这说明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
B.“冷战”方式有了新内容
C.美苏由对峙走向合作
D.苏攻美守局面的形成
二、材料分析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拜占庭人不仅继承了罗马帝国中央集权制的政治遗产,以罗马帝国正统继承者的身份保持了统一帝国的政治体制,而且在皇帝专制统治、《罗马民法大全》等诸多方面坚持了欧洲地中海上古政治遗产,并有所发展。为了治理众多古代族群,帝国政府始终维系着庞大且完善的官僚国家体制,其核心是集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社会司法、宗教文化各种最高权力于一身的皇帝专制中央集权。7世纪至12世纪推行军区制,以农兵制、军政合一为重要特点,并由将军对行政区域及其军队进行管理,对扭转拜占庭危急局势起了重要作用。拜占庭人成功打造了包括整个东欧世界的拜占庭文明圈,并将各个斯拉夫族群纳入其中,其影响至今犹存。
——摘编自陈志强《欧洲中古史视域中的拜占庭帝国》
材料二 隋唐统治者系统地总结了秦汉以来的旧制,革弊创新,极大地加强了国家的控制能力,从而使皇权进一步加强。唐朝完备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监察机构和制度趋于完善,在内地地方实行道州县三级制,在边疆设立都护府、都督府进行管理,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羁縻州府制度,唐玄宗开元年间改行募兵制,军队职业化、专业化,设立节度使,制定《武德律》《贞观律》等,很重视礼制的建设,直接促成了中华法系的形成。唐人对传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以及外来文化都抱有包容的态度,从而造就了光辉灿烂的唐文化,传入日本、朝鲜等东亚国家,形成一个以中国为文化源的中华文化圈。
——摘编自曹大为、赵世瑜等主编《中国大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拜占庭帝国与唐朝在国家治理上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拜占庭帝国与唐朝国家治理共同的历史价值。
14.[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辽朝建立时,正值中原地区战乱频仍,“幽涿之人多亡入契丹”。“阿保机率汉人耕种”,“汉人安之,不复思归”。落后的畜牧业经济,越来越不能适应辽朝在政治、军事上的要求及对被征服地区的统治。辽圣宗(在位时间983~1031年)即位后,积极进行农业改革。他多次下诏,令“诸道州长吏督民”,规定“军中无故不得驰马,及纵诸军践南境桑果”,使民人皆以耕粟为本;统和七年(989年)辽圣宗发布了“禁部从伐民桑梓”的命令,“诏诸军官毋非时畋猎妨农”。他下令将官帐奴隶改编为部民,对于降服的外族,不再编为宫帐奴隶,直接置部统治;命以移民、募民以及许民“请业荒地”等办法,招徕闲散劳动力,扩大耕地面积,并规定凡垦荒者在一定年限内可免除赋税,从而恢复了因战争而遭破坏的农业经济。
——摘编自黄吉连《辽圣宗改革促进契丹农业发展和社会进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辽圣宗农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辽圣宗农业改革的意义。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4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时,资本主义大国已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交战方均以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为最终目标。由于时代背景的变化,长期阵地战的僵局摧毁了他们速战速决的侥幸心理,长期消耗的总体战又将各国的全部国力及其殖民帝国也卷入其中,使整个社会基础受到了空前重创。大战的爆发和战争的长期化,使全世界饱受战乱之苦的普通大众对和平社会有强烈的期待,导致世界和平运动大大发展。与此同时,几乎所有交战国和中立国的政治家都认为“欧洲协调”已崩溃,应建立一个国际常设组织来防止战争爆发。正如华尔脱斯所说:“各国必须找出某种办法来保证以后不会再有这种事发生。这就是促使国际联盟成立的有效的原动力和动机。”
——摘编自徐蓝《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欧美和平运动的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和平运动发展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后和平运动发展的影响。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陈光甫,江苏镇江人,早年留学美国,1915年创办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他一开始就把“注重储蓄”放在首位,以社会大众为服务对象,彻底告别“官商”办银行的传统,同时还推出了诸多中国首创的银行新服务,使其银行迅速发展壮大。陈光甫非常注重向民族工业放款,以利其发展,张骞的大生集团,荣宗敬、荣德生的申新集团都是其放款大户,并曾帮助申新纱厂渡过最严重的危机。1935年,国民政府实施币制改革,陈光甫受邀赴美与财政部斡旋,达成“白银协定”,以利于稳定法币信用,也为国民政府储备了抗战的财力。1938年底,陈光甫再赴美国,与美国商人达成“桐油贷款协议”和“华锡借款协议”,获得5000万美元贷款,用于购买汽车和改善滇缅公路运输,并采购了大量军需物资。国民政府致电陈光甫说:“借款成功,全国兴奋。从此抗战精神必益坚强,民族前途实利赖之。”
——摘编自邹高《“中国摩根”陈光甫》等
(1)根据材料,概括陈光甫在金融业领域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光甫身上所蕴含的精神品质。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根据材料,王室迁都的大致方向是往中原地区,客观上促进了中原地区的开发,故B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图中主要体现了商朝都城迁移的位置,无法看出分封制和礼乐等级制度,而且大规模的分封制是周朝实行的,礼乐制也是周朝的制度,故排除CD。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从秦朝到西汉武帝时期,货币由不垄断发行到由中央垄断发行,实际上反映了西汉时期经济上加强中央集权的特征,C项正确;汉承秦制是指西汉继承了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通过材料信息可知,铸币权由郡国垄断到中央垄断,实际上说明王国势力被削弱,排除B项;表中铸币变化反映出经济集权主义的发展,材料叙述的主旨不是古代铸币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3.B
【详解】根据材料“画中人物用力扯绢时的微微后退后仰清晰可见,线条工细遒劲、细节刻画生动,设色富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女性的活力健康,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活力,排除A项;材料描写的是劳动场景,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妇女,并不是小农经济,排除D项。故选B项。
4.A
【详解】根据材料“明代安徽部分府州人均田地数统计”图可知,徽州府、太平府及滁州三地人均田地占有量都呈下降趋势,结合所学可知,人均田地占有量等于田地总量除以总人口,人均田地占有量下降,说明人口增长速度超过了耕地增加的速度,说明该地区人地矛盾不断加剧,A项正确;人均田地占有量等于田地总量除以总人口,土地兼并会使得土地集中到少数人手里,但不会改变总的土地量,并不会导致人均土地占有量下降,排除B项;人均田地占有量下降不等于农业生产出现衰退,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人均田地占有量下降,并非是可用耕地总量逐步减少,可能耕地总量在增加,但是人口增长速度高于耕地面积增加速度,导致人均田地占有量的下降,排除D项。故选A项。
5.D
【详解】根据题干晚清时期魏源的《海国图志》中并非地理居中,而是由于“谓其天时适中”从近代地理学的角度解释中国名称,可见其中国观发生了转变,带有近代科学的成分,D项正确;题干中为学者对“中国”的解释,并非官方对世界局势的认知,排除A项;北宋和清朝学者的观点中体现了中国中心观,但魏源观点并非中国中心观,排除B项;魏源仍然认为中国是中央之国,包含着华夷尊卑的心理,排除C项。故选D项。
6.D
【详解】根据材料“20世纪初,有志青年大多选择学习社会政治学说和军事专业,而民国初年大多选择工程、农林、医学、物理、化学等专业”可知,20世纪初有志青年以学习政治军事寻求救国方案,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后,大多选择自然科学类以发展民族工业,说明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建设新型国家的需要,D项正确;人们对西方文化认识加深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官员选拔制度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属于客观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7.A
【详解】材料中“工合运动”是抗战时期以合作社方式在大后方从事工业生产的群众性经济互助救亡运动。工合组织数量多、业务门类齐全,涉及重、轻工业各个方面,“工合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工业的发展,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A项正确;在日本攻占上海、南京后开始工业内迁,工合运动是在大后方掀起的群众性经济互助救亡运动,排除B项;“工合运动”是属于合作社性质,属于集体经济,不是国营经济,排除C项;“工合运动”是建立的合作社不是官僚资本,不会加速官僚资本的恶性膨胀,排除D项。故选A项。
8.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代初,深圳特区政府调整主要农副产品的收购等级和价格,给予企业定价权,实行浮动价格等,加强了市场对工农业生产、分配的影响,打破了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束缚,D项正确;直到1992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才明确提出,A项错误;全面开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在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后,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价格闯关改变了所有制形式和分配制度,C项错误。
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赌博违反社会公序良俗,罗马法禁止赌博,所以哪怕关于赌博的要式口约是自愿的,也是无效的,这体现了罗马法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D项正确;材料表明罗马法关注社会精神文明,不涉及个人权利问题,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对虚假的处罚,与诚信的价值观的说法无关,排除B项;材料是推崇法治的体现,而不是人治主义色彩,排除C项。故选D项。
10.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5世纪时亚瑟王被塑造为统一不列颠群岛的具有骑士精神的完美君主,主要是适应了民族国家意识形成的需要,强化王权,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人民的愿望,排除A项;文艺复兴体现资产阶级的时代诉求,材料主旨适应了民族国家意识形成的需要,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亚瑟王形象塑造与文艺复兴的关系,且文艺复兴是16世纪传播英国,排除D项。故选C项。
11.D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资本主义生产已不是一国范围的生产,资本家剥削的也不只是本国工人;各国资产阶级基于共同利益,在反对无产阶级方面是彼此一致和相互支持的。”可见这一论断在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故这一论断揭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斗争的必要性,D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并非强调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各国对法国巴黎公社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阶级斗争的残酷性,排除C项。故选D项。
12.B
【详解】无论是苏联方面的“‘缓和’外交政策”,还是美国的“‘和平演变’的战略”,都是根据各自情况所作出的战略调整,仍然是美苏对抗的组成部分,只是“冷战”方式发生了变化,出现新的内容。故答案为B项。A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13.(1)异:拜占庭帝国政教合一;官方信仰东正教;地方推行军区制。唐朝皇权至上;推行三教并行;地方管理方式灵活多样,因地制宜。
同:继承发展前代;实行专制集权统治;推行开放包容的民族和文化政策;重视法律建设。(任答三点)
(2)构建了较为系统的国家治理体系;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促进文明交流发展,形成相对发达的区域文化圈;两国的治理经验是人类历史的宝贵遗产,为后世国家治理提供了借鉴。
【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7世纪至12世纪(拜占庭帝国、中国)。异:“比较不同点”,抓住材料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模式、官方宗教、民族政策、地方管理四个角度进行总结,可得出拜占庭帝国政教合一;官方信仰东正教;地方推行军区制。唐朝皇权至上;推行三教并行;地方管理方式灵活多样,因地制宜。
同:“比较相同点”,依据材料一、二,从继承发展前代、政治制度、文化政策、法律建设四个角度总结,可得出继承发展前代;实行专制集权统治;推行开放包容的民族和文化政策;重视法律建设。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7世纪至12世纪(拜占庭帝国、中国)。简析“历史价值”,从国家治理、社会进步、文明发展、后世影响四个角度展开,可得出构建了较为系统的国家治理体系;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促进文明交流发展,形成相对发达的区域文化圈;两国的治理经验是人类历史的宝贵遗产,为后世国家治理提供了借鉴。
14.(1)派遣官员劝课农桑;立法禁止践踏耕地;尽力保证农时;奖励垦荒;释放奴隶。
(2)增加了耕地面积;推动了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增加了辽政权的财政收入;缓和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稳定了统治秩序;加快了契丹族的封建化进程。
【详解】(1)主要内容: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辽朝。根据材料“令‘诸道州长吏督民’”可知,派遣官员劝课农桑;根据材料“规定‘军中无故不得驰马,及纵诸军践南境桑果’”可知,立法禁止践踏耕地;根据材料“诏诸军官毋非时畋猎妨农”可知,尽力保证农时;根据材料“并规定凡垦荒者在一定年限内可免除赋税”可知,奖励垦荒;根据材料“他下令将官帐奴隶改编为部民,对于降服的外族,不再编为宫帐奴隶,直接置部统治”可知,释放奴隶。
(2)意义: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辽朝。根据材料“招徕闲散劳动力,扩大耕地面积,并规定凡垦荒者在一定年限内可免除赋税,从而恢复了因战争而遭破坏的农业经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增加了耕地面积;推动了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增加了辽政权的财政收入;根据材料“阿保机率汉人耕种”“汉人安之,不复思归”“他下令将官帐奴隶改编为部民,对于降服的外族,不再编为宫帐奴隶,直接置部统治;命以移民、募民以及许民‘请业荒地’等办法,招徕闲散劳动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缓和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稳定了统治秩序;加快了契丹族的封建化进程。
15.(1)背景: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矛盾激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战争旷日持久,给交战各国带来严重伤亡和财产损失;各交战国社会矛盾、阶级矛盾激化。
(2)影响: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反战浪潮;加速了德国、奥匈帝国的失败、瓦解和俄国革命的发生;推动了国际联盟的产生;没有形成维持长久世界和平的机制。
【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1914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时”可得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根据材料“资本主义大国已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可得出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根据材料“交战方均以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为最终目标”可得出主要资本主义大国矛盾激化;根据材料“长期阵地战的僵局摧毁了他们速战速决的侥幸心理,长期消耗的总体战又将各国的全部国力及其殖民帝国也卷入其中,使整个社会基础受到了空前重创”可得出战争旷日持久,给交战各国带来严重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材料“大战的爆发和战争的长期化,使全世界饱受战乱之苦的普通大众对和平社会有强烈的期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各交战国社会矛盾、阶级矛盾激化。
(2)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一战后和平运动发展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反战浪潮,加速了德国、奥匈帝国的失败、瓦解和俄国革命的发生,根据材料“应建立一个国际常设组织来防止战争爆发”“这就是促使国际联盟成立的有效的原动力和动机”可得出推动了国际联盟的产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没有形成维持长久世界和平的机制。
16.(1)告别“官商”.使金融业立足于服务社会大众;开创银行新服务,拓展了金融业服务范围;金融助推民族工业等实业经济的发展;
与美国官商交涉,为国家货币改革和民族抗战作出贡献。
(2)勇于创新的精神;服务社会的理念;合作沟通的意识;报效国家的情怀。
【详解】(1)根据“以社会大众为服务对象,彻底告别‘官商’办银行的传统“得出”告别“官商”.使金融业立足于服务社会大众;根据”推出了诸多中国首创的银行新服务,使其银行迅速发展壮大“得出开创银行新服务,拓展了金融业服务范围;根据“陈光甫非常注重向民族工业放款,以利其发展”得出金融助推民族工业等实业经济的发展;根据”国民政府实施币制改革,陈光甫受邀赴美与财政部斡旋,达成‘白银协定’,以利于稳定法币信用”得出与美国官商交涉,为国家货币改革和民族抗战作出贡献。
(2)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陈光甫身上所蕴含的精神品质主要是勇于创新的精神;服务社会的理念;合作沟通的意识;报效国家的情怀。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