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3-2024第二学期甘肃省武威第十六中学八年级历史开学学情评估卷(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甘肃省武威第十六中学八年级历史开学学情评估卷
一、选择题(共40分)
1.(2分)2023年12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来京述职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时强调,我们对香港的光明前景充满信心!回顾中国近代史,与英国曾割占香港岛有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南京条约》 D.《望厦条约》
2.(2分)到1860年,这个中华文明古国被西方彻底打败并羞辱了。欧美海权国家一步一步地从广州向北推进至上海再至北京,而陆上国家俄罗斯则从西伯利亚满洲边界向南推进到北京。这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  )
A.促进了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 B.使中国丧失了完整的独立主权
C.进一步加剧了中华民族危机 D.将农民起义推到了历史的高峰
3.(2分)1853年,太平天国政权稳定后,太平天国领袖们开始着手建立他们心中的“太平天国”。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是(  )
A.永安建制 B.天京事变 C.天京陷落 D.天王病逝
4.(2分) 张之洞在《劝学篇》中提出“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他所指的“西学”主要指(  )
A.西方政治制度 B.西方民主思想
C.西方科学技术 D.分权制衡思想
5.(2分) 以下示意图从某个角度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其中①处应为(  )
A.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C.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6.(2分)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按照该标准,以下可以作为研究戊戌变法的原始史料的是(  )
A.汤志钧先生修订本《戊戌变法史》
B.历史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
C.历史剧《戊戌变法》
D.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
7.(2分) 1900年,一名英国军官趁乱将《女史箴图》唐代摹本盗走。后大英博物馆仅花25英镑就从他手中购得此画,并将其剪裁为3段。名画被盗的历史背景是(  )
A.英法联军入侵 B.革命党人起义
C.八国联军侵华 D.甲午中日海战
8.(2分)对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建立民主共和国 B.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C.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 D.废除封建经济体制
9.(2分)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头枪声一响,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
A.符合反帝反封建的时代诉求 B.促进民主科学观念深入人心
C.标志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10.(2分)(1分)毛泽东称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其中“革命性、民主性”主要是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A.赢得了民族独立 B.否定了君主专制
C.实现了人人平等 D.维护了国家主权
11.(2分)1919年6月11日的《大公报》上有一漫画,所题文字是“各埠商家爱国热,闭门休息似过年”。该漫画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
A.武昌起义的胜利 B.新文化运动开始
C.五四运动的发展 D.中国共产党诞生
12.(2分)历史必将铭记这样一些历尽百年沧桑的上海地标——“这一……大事件,距离上海开埠78年,距离辛亥革命10年,距离五四运动2年……青砖黛瓦的石库门建筑与海纳百川的远东大都市上海,一同见证了浩浩荡荡的红色巨流。”这一“大事件”是指(  )
A.鸦片战争 B.中共一大 C.七七事变 D.新文化运动
13.(2分)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中国终于迎来“曙光”是指(  )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中国共产党诞生
C.工人运动进入高潮 D.国民党一大召开
14.(2分)历史证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下列属于国共合作成果的是(  )
①黄埔军校的建立 ②北伐战争前期的战果 ③卢沟桥事变 ④抗日战争的胜利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2分)《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
A.清政府统治时期 B.南京临时政府统治时期
C.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D.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16.(2分)1927年,为了吸取大革命失败的教训,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中国共产党(  )
A.宣布“改易旗帜” B.发动南昌起义
C.召开古田会议 D.领导学生运动
17.(2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每一代中国青年都无愧于时代。在长征途中,成为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是(  )
A.四渡赤水 B.强渡大渡河 C.吴起镇会师 D.遵义会议
18.(2分)2023年12月13日是第十个国家公祭日,这是为了纪念1937年侵华日军在某地大屠杀中遇难的30多万同胞而专设的。这次大屠杀发生的地点是(  )
A.长沙 B.南京 C.广州 D.武汉
19.(2分)1945年8月29日重庆《大公报》发表的社评中写道:“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的原因是(  )
A.南京政府在名义上实现了统一
B.实现了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和平建国愿望
C.重庆谈判有望使中国实现民主和平
D.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
20.(2分) 《近代实业第一人》中说:“他……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他”秉持的理念是(  )
A.自强求富 B.实业救国 C.民主科学 D.马列主义
二、材料分析题(共20分)
21.(6分)从晚清到民国,伴随着国内政局的更替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中国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材料
材料一 清末状元张寒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而其根本则在实业。”为此他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创立了大生纱厂。1914年至1921年这八年中,张謇的企业处境艰难,濒临破产。
——摘编自《大生纺织公司年鉴》
材料二“新教有兴,旧教有灭;新礼服兴;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放足鞋兴,菱鞋灭,拜跪礼灭……舞台名词兴,茶园名词灭。”
——摘编自1912年3月5日上海《时报》载文《新陈代谢》
材料三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的变化。
——摘编自人教版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2分)根据材料一概括张謇的救国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张謇企业在1914年至1921年快速发展的外部因素。
(2)(2分)根据材料二,列举至少两例当时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并写出导致这些变化出现的重大历史事件。
(3)(2分)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总体上概括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的特征及表现。
22.(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争在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历史灾难的同时,也唤起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危机意识大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近代中国的志士仁人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变革意识,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和寻找挽救中国的思想和道路。
——摘编自施亚美《中国的觉醒与中日甲午战争研究综述》
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
——摘编自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材料三 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贡献
德意日法西斯军队 1110万人 中国抗击日军 240万人 占比 21.6%
战区总面积 2200万平方千米 中国战区 600余万平方千米 占比 27%
61国参战人口 17亿 中国参战人口 4.5亿 占比 26%
(1)(2分) 根据材料一,概括甲午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2)(2分)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出中国正面战场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迷梦和共产党开赴抗日前线、配合正面战场作战的典型战役。
(3)(2分)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因素;指出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国际地位带来的影响。
(4)(2分)根据材料三分析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并结合三则材料提炼中华民族精神。
23.(6分)一次次列强的侵略,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中国的苦难岁月。八年级(1)班的同学们以“民族危机的加剧”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文本阅读】
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不大理会其他国家的自命不凡的国家。她视所有其他国家都不如她……一记来自外国强国的有力准确一击,就会动摇她的基础。
——1836年《中国丛报》登载 材料二 一律预备与倭人决一死战,不愿将全台归于倭人,众志成城,有死无二。
——《申报》1895年5月15日
问题一:你知道材料一中率先对中国“准确一击”的国家是哪个国家?该国出于何种目的向中国发起战争?
问题二:材料二中“全台归于倭人”出自中国近代哪个不平等条约?该不平等条约签订后,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任务二【以图说史】
历史图片一 历史图片二
圆明园大水法遗址 《辛丑条约》签约时的场景
任务三【以史为鉴】
(1)(2分)一组同学搜集了以下文字史料,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帮他们解答以下问题。
(2)(2分)问题一:历史图片一中的遗址与哪次战争有关?
问题二:结合历史图片二及所学知识,《辛丑条约》签订后,其中哪个条款说明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这一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什么影响?
(3)(2分)中国近代史留给我们的沉重感受就是——屈辱。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答案
1-10 CCBCB DCBAB 11-20 CBBAC BDBCB
21.(1)“实业救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辫子灭。
(3)新旧并呈、多元发展,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的变化。
22.(1)影响: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促使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探寻救国思想和道路。
(2)根本原因:全民族坚持抗战;
淞沪会战;平型关大捷。
(3)因素:民族危机的加剧;先进中国人的引领;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追求。
影响: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
(4)地位:东方主战场;
精神:视死如归、宁死不屈、不畏强暴、坚忍不拔等。
23.(1)问题一:英国;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
问题二:《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2)问题一:第二次鸦片战争;
问题二:条款: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影响: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3)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只有善于学习先进、敢于创新,国家富强,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3-2024第二学期甘肃省武威第十六中学八年级历史开学学情评估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