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单元检测(含解析)--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二轮复习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单元检测
一、单选题
1.傅高义先生在《邓小平时代》中说,1979年1月1日是中美正式建交日。就在同一天,邓小平在元旦讲话中申明了收复台湾的重要性;还是这一天,中国全国人大发表了著名的《告台湾同胞书》。《告台湾同胞书》
A.倡议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 B.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中国
C.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D.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
2.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1977年,在停顿16年之后,人民大会堂迎来了久违的全国先进生产者表彰大会。下表反映的是1977-1979年三次全国劳模表彰会议的情况。
表:1977-1979年三次全国劳模表彰会议情况
年份 会议名称 受表彰情况
1977年4月20日至5月14日 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 全国大庆式企业、全国先进企业称号2126个,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385人
1978年3月18至31日 全国科学大会 先进集体称号826个,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1192人
1979年1月28日 国务院表彰农业、财贸、教育、卫生、科研战线全国先进单位和全国劳动模范大会 全国先进单位称号351个,全国劳动模范称号340人
这一历史事件( )
A.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B.倡导了艰苦奋斗的新风尚
C.确立了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 D.带有拨乱反正的时代特色
3.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报提出,正确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I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同时提出“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模式,这一变化表明
A.市场经体制目标的确立 B.市场经济体制在摸索中不断发展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D.新中国经济体制发生了变革
4.1992年春,邓小平在视察武汉、深圳、珠海、上海等地期间,发表“南方谈话”。根据下表,“南方谈话”旨在( )
时间 地点 邓小平讲话摘要
1月18日 武汉 “要把国内的事情办好,关键是要发展经济,发展经济就要靠改革开放”
1月20日 深圳 “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1月25日 珠海 “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我们自己这几年,离开科学技术能增长得这么快吗”
1月31日 上海 “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
A.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B.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长远发展
C.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经验
5.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全球与地区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列外交成就,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国重返联合国 ②中美实现关系正常化
③中国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 ④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6.从1979年开始,国家逐步恢复粮食、油料等农产品的议价收购,加价15%—30%。1983年和1984年国家又放宽了议购议销商品的范围,下放一些农产品的价格管理权限。这一政策调整( )
A.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状况 B.实现了农产品的自由流通
C.促进市场定价机制的形成 D.扩大了农民的生产自主权
7.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 “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
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D.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8.深圳文化具有浓厚的移民色彩,通用的语言是内地的官方语言,即普通话,而不是广东白话或者客家话,全国各地的饮食、风俗及民俗在深圳都能看到。这主要因为( )
A.经济发展的强大吸力 B.本土文化的竞争不足
C.地方政府政策的推动 D.当地人民能和谐共处
9.1981年10月国务院批转《关于实行工业企业经济责任制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国家对企业实行经济责任制,在分配方面可以采取利润留成、盈亏包干和以税代利自负盈亏种经济责任制形式。这一规定的实施
A.加强了中央政府监管力度 B.优化了国企所有制结构
C.推动了企业管理方式转型 D.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10.根据表格,可知我国
年我国原油生产与消费情况(单位:百万吨)
年份 2005 2007 2009 2011 2013 2015
原油生产 18135.29 18631.82 18948.96 20287.55 20991.90 21474.20
原油消费 34369.78 38820.23 49004.38
A.石油工业企业体制改革相对滞后
B.能源结构单一化问题亟待解决
C.对外开放导致石油工业面临困境
D.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紧密
11.至2015年4月15日,在中国倡导并积极推动下,亚投行(中国倡导建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已达57个。这说明中国外交
A.在积极推行无敌国外交 B.致力于谋求地区性和平
C.大力推行多边外交政策 D.全面深化上合组织合作
12.20世纪80年代中期,针对香港问题,英国撒切尔夫人为了占据主动,抛出了“三脚凳理论”,即要求香港作为单独一方参加中英谈判。为此邓小平公开表示:“香港问题我们会和英国解决,这里只有‘两脚凳’,没有什么‘三脚凳’”。邓小平意在
A.赋予“一国两制”新的内涵 B.表明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
C.尽快恢复中央政府在港治权 D.给予香港人民长期繁荣的信心
13.1978年邓小平访日期间,曾经乘坐日本新干线的高速列车。在车上,一名日本记者采访他乘坐此车的感受,邓小平回答说:“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下列论断中与这句话内涵最接近的是
A.“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B.“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C.“和资本主义国家的致富不一样,社会主义国家的致富要达到共同富裕”
D.“从现在起到下个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肩上的担子重,责任大”
14.在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重要共识的基础上,1993年4月,备受瞩目的“汪辜会谈”在新加坡举行。这一“重要共识”是
A.认同“一国两制”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实现直接“三通” D.认同《告台湾同胞书》
15.1977年7月到1980年6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相继派出代表团赴西欧五国就经济、技术发展情况深入考察和交流。据不完全统计,派出的部委办代表团出访达360次,科教经贸代表团出访达472次。这些出访交流活动( )
A.推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B.扩大了国有企业自主权
C.助力改革开放扎实推进 D.理顺了计划与市场关系
16.下面两幅图是上海在不同时期的一个缩影。从中体现出的时代变化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 B.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C.对外开放的程度日趋深化 D.国内主要矛盾出现新变化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79年,全国城镇待业人员接近2000万人,这是建国以来待业人数及其占人口比重数额的最高峰。4月,北京市制定了《关于改革招工办法的规定》。7月,全市实行招工考试,在传统的“统包统配”分配方式上打开了一道缺口。此后,北京市又发布了《关于招收退休、退职工人子女工作中几个具体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等文件,实行新的退休、退职条例后,北京市1979年全年有21万名职工退休、退职,这一年通过退休顶替的方式安置了3.4万人,占已安置待业青年总数的9%。
在就业、生活服务等各方面的压力下,党和政府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从1979年4月起,九个月安置了18700多人参加各种不同的生产服务合作社。对于有城镇正式户口的待业青年和退休职工申请个体经济开业时,简化手续,并积极提供帮助。1983年个体户从业人数相较于1982年增长了3.3倍。北京市劳动服务公司会同有关部门,对待业青年进行就业前技术培训,安置时择优录用。这些新就业人员多集中在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大批事无人干”“大批人无事干”的问题得到缓解。
——摘编自刘露《改革开放初期北京解决失业问题之探析》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期北京市解决青年失业问题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北京市解决青年失业相关举措的积极作用。
18.40多年的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部破旧立新、勇于探索和创新的历史。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性突破的政策或举措,几乎都是现实中的严重问题倒逼的结果。中国改革的启动最直接的动因就是旧有的体制已经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在生存的危机下寻求逆向突破。
——《王久高: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逻辑与核心经验》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改革启动最直接的动因是什么?结合所学,以我国农村改革为例说明改革开放的关键性突破的政策或举措,几乎都是现实中的严重问题倒逼的结果。
材料二 就经济方面来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年)
(2)根据材料二,指出80年代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的弊端有哪些?打破僵化模式的关键是什么?
材料三 以邓小平“南方谈话”为先导,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了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这堪称中国新时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随着邓小平“南方谈话”,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逐步向内地推进,在地理区域上进一步开放。到2001年12月,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萧国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3)据材料三和所学,指出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了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逐步向内地推进,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有何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和成就中获得的启示。
19.有学者认为新中国建国以来的外交经过了立国外交(1949—1978)建国外交(1978—2012年)强国外交(2012年后)三个不同时段和三种不同形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立国外交的主要目标是确保新中国能够站得稳,国家不被颠覆,政权不改变颜色。为了维护国家安全,需要在具体外交战略和方式上采取相应的形式,体现得比较明显的是结盟外交、斗争外交、革命外交。
材料二 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对外战略和外交实务转变为为经济建设服务。建国外交为中国利用和平稳定的战略机遇期,赢得经济发展的空间和时间,迅速增强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过于强调经济发展利益和抢抓和平稳定的战略机遇期,有可能会影响领土问题、历史问题和其他政治安全问题的解决和利益的捍卫。
材料三 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后,中国对国家利益的诉求更加全面,往往将发展、安全、主权利益并列提出。未来的外交关键词将会是责任外交、全球外交、强国外交。所谓责任外交,是指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更多地履行相应的国际义务,扮演更为积极的国际角色,并展开相应的国际行为。所谓全球外交,就是随着中国国家利益分布的全球化,中国有必要从全局着眼,展开全球性外交行动。强国外交,就是拓展中国国家利益光谱,确定并扩大重要和核心的国家利益,使之服务于中国日益强大并保持居于世界前列地位的外交行动。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我国与社会主义国家结盟外交的主要表现。20世纪70年代,为对付苏联,中国和美国、日本关系正常化,列举主要史实。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与联合国合作开展责任外交的主要表现。21世纪以来,为加强国际合作,中国组织了哪些重要会议以推动全球外交?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在三个阶段外交的主要着眼点有何变化。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摘编自《党建网:图解改革开放40年大事记》
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1978年至2018年这四十年中国发展历程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
参考答案:
1.B
【详解】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明确了用和平方式统一中国,B项正确;倡议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是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的《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中的内容,排除A项;“一国两制”的构想是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明确提出的,排除C项;2015年11月7日,海峡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会面,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排除D项。
2.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前后,即“文革”结束后不久,党和国家大力表彰各行各业的劳模和先进生产者,体现了拨乱反正的时代特色,D项正确;开启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排除A项;倡导艰苦奋斗的新风尚与国家表彰各行业的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等不符,排除B项;直到1995年,我国才确立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排除C项。故选D项。
3.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我国不断探索经济体制的模式,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所以A正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的,所以B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所以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新中国经济体制发生了变革”,所以D错误。
4.B
【详解】根据材料可分析出,邓小平强调坚持改革开放、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市场经济的发展,说明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旨在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长远发展,B项正确;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是1997年的十五大,排除A项;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经验,排除D项。故选B项。
5.A
【详解】根据知识可知,中国于1971年10月重返联合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是在1979年1月中美建交;中国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是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和政治是在1991年;综上所述,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②④③,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6.A
【详解】依据材料“国家逐步恢复粮食、油料等农产品的议价收购,加价15%—30%……1983年和1984年国家又放宽了议购议销商品的范围”,可以看出国家通过对农产品加价收购,放宽议购议销商品的范围以及下放部分农产品价格管理权,有利于促进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改善农业生产状况,促进农业的发展,A项正确;“实现了农产品的自由流通”,表述夸大,排除B项;1992年,才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部分农产品的价格管理,不能得出农民的生产自主状况,排除D项。故选A项。
7.D
【详解】让世界进入中国意味着中国主动开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深圳特区建立意味着中国对外开放,D项正确;1979年中美建交,不属于让世界进入中国,排除A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属于中国开始走向世界,排除B项;1997年香港回归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8.A
【详解】根据材料“深圳文化具有浓厚的移民色彩,通用的语言是内地的官方语言,即普通话,而不是广东白话或者客家话,全国各地的饮食、风俗及民俗在深圳都能看到”可知,材料体现了深圳吸引移民能力较强,说明深圳经济发展的强大吸力,A项正确;材料强调深圳经济发展的强大吸力,未体现本土文化的竞争不足、地方政府政策的推动,排除BC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9.C
【详解】根据“国家对企业实行经济责任制,在分配方面可以采取利润留成、盈亏包干和以税代利自负盈亏种经济责任制形式”可知这一规定是扩大了企业经营生产的自主权,从而推动了企业管理方式的转型,而非加强中央政府的监管,C项正确,排除A项;这一规定实在扩大企业自主权,推动企业管理方式的转型,而非优化所有制结构,排除B项;此时还没有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10.D
【详解】通过材料可知,我国原油消费增长大于生产,表明我国经济发展对原油的需要日渐与世界原油市场联系紧密,故D项正确。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从2005年到2015年我国的原油生产有了大幅度地提升,这说明我国的石油工业企业体制改革效果明显,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反映了原油的生产和消费,而没有涉及其他能源的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反映我国原油的消费量增加迅速,并没有面临困境,故C项错误。
11.C
【详解】在中国倡导并积极推动下,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已达57个,这说明中国大力推行多边外交政策,C项正确;改革开放指出,中国积极推行无敌国外交,排除A项;这不是谋求地区性和平,排除B项;这也不是上合组织,排除D项。故选C项。
12.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英国试图把香港从中国的管辖之内独立出去,但是中国领导人坚决捍卫主权,香港属于中国的一部分,可见,这表明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故B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一国两制”的新含义,排除A项;尽快恢复中央政府在港治权与题干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项;给予香港人民长期繁荣的信心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13.B
【详解】根据“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可得出邓小平强调要进行改革开放,否则就要落后,因此“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这句话最合适,B项正确;ACD项都是1992年南方谈话的内容,排除ACD项。故选B项。
14.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了重要共识即“九二共识”的内容为,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B项正确;“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统一的基本国策,不是两岸民间组织达成的九二共识的内容,A项错误;实现直接“三通”是21世纪初期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成就,不是九二共识的内容,C项错误;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重要共识不是认同《告台湾同胞书》,D项错误。
1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据材料可知,材料信息反映了改革开放前后,中国政府派出规模庞大、次数频繁的代表团去到发达国家进行交流学习,这些交流活动有利于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展提供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借鉴,C项正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1986年7月中国才正式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方地位的申请(1995年11月复关谈判转为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与材料时间点不相符,排除A项;扩大了国有企业自主权是20世纪80年代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果,但是材料没有体现国有企业相关信息,排除B项;理顺了计划与市场关系是到1992年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后,排除D项。故选C项。
16.B
【详解】上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粮票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而证券交易所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表现,从中体现出的时代变化是:指令性计划经济向通过市场来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形式转变,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市场经济,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在农村实施,排除A项;“对外开放的程度日趋深化”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标志国内主要矛盾出现新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
17.(1)举措:制定招工办法,实行招工考试;退休顶替;发展集体经济;帮助待业青年申请个体经济,组织就业前培训,扩大劳动就业渠道。
(2)作用:比较稳妥地解决了就业安置问题,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团结;推动了多种经济形式的发展,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期的中国北京。举措:根据材料“北京市制定了《关于改革招工办法的规定》。7月,全市实行招工考试”可分析出制定招工办法,实行招工考试;根据材料“北京市1979年全年有21万名职工退休、退职,这一年通过退休顶替的方式安置了3.4万人”可分析出退休顶替;根据材料“在就业、生活服务等各方面的压力下,党和政府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可分析出发展集体经济;根据材料“对于有城镇正式户口的待业青年和退休职工申请个体经济开业时,简化手续,并积极提供帮助”、“对待业青年进行就业前技术培训,安置时择优录用”可分析出帮助待业青年申请个体经济,组织就业前培训,扩大劳动就业渠道。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期的中国北京。作用:根据材料“安置了18700多人参加各种不同的生产服务合作社”可分析出比较稳妥地解决了就业安置问题,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团结;根据材料“这些新就业人员多集中在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可分析出推动了多种经济形式的发展,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
18.(1)动因:旧有的体制(计划经济)已经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举例: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束缚生产力发展,1978年后农村逐步开展包产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弊端:政企不分,企业缺乏自主权;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挫伤职工生产积极性。关键:增强企业活力。
(3)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对外开放特点:全方位、宽领域、点面结合。
(4)启示:改革开放需要破旧立新、制度创新;改革开放需要思想解放;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
【详解】(1)动因:根据“中国改革的启动最直接的动因就是旧有的体制已经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得出旧有的体制(计划经济)已经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举例:根据“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性突破的政策或举措,几乎都是现实中的严重问题倒逼的结果”,结合所学,得出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束缚生产力发展,1978年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弊端:根据“政企职责不分”得出政企不分,企业缺乏自主权;根据“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得出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根据“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得出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挫伤职工生产积极性。关键: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是增强企业活力。
(3)目标:根据所学可知,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对外开放格局:结合所学,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特点:根据所学可知,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是全方位、宽领域、点面结合。
(4)启示:可从制度创新、思想解放、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等角度分析总结。
19.(1)表现:提出一边倒的方针;1950年中国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事实: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建交;1972年中日建交。
(2)表现:参加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开展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外交。
会议: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
(3)变化:从维护国家安全到为经济建设服务到发展,安全,主权利益并重。
【详解】(1)表现:根据材料一中“立国外交的主要目标是确保新中国能够站得稳,国家不被颠覆,政权不改变颜色”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初期我国外交结盟主要表现为:提出“一边倒”的方针、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等。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列举70年代中国为了对付苏联,促进与美国、日本关系正常化所做的主要努力有,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建交;1972年中日建交等。
(2)表现:根据材料二中“中国对外战略和外交实务转变为为经济建设服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开展责任外交的主要表现为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外交。会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1世纪以来,中国组织的全球外交有: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和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等。
(3)变化:综合以上三则材料中“结盟外交、斗争外交、革命外交”,“对外战略和外交实务转变为为经济建设服务”和“未来的外交关键词将会是责任外交、全球外交、强国外交”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在三个阶段外交着眼点经历了从维护国家安全到为经济建设服务,到发展、安全、主权利益并重的变化历程。
20.示例:
一是改革开放的开始探索阶段(1978-1992年),在这一阶段通过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开放战略决策。改革从农村开始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开来。到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这一阶段开放也迈出重大步伐,1980年决定在深圳等设立经济特区。这一阶段改革开放的历史性任务是“拨乱反正”,从“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探索建立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是改革开放的制度改革阶段(1992-2012年),在这一阶段改革在邓小平南巡谈话后,思想进一步解放,并在党的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之后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税收等体制改革。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说明了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制度性开放的新时期。这一阶段的体制改革大大推进了我国的改革开放深度和广度,也大大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进程
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012年到现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确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2017年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国家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一是改革开放的开始探索阶段(1978-1992年),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的决策、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表现及对外开放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二是改革开放的制度改革阶段(1992-2012年),可从南巡谈话的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012年到现在),可从十八大、十九大的内容及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单元检测(含解析)--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二轮复习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