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2023-2024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达标历史试卷(答案)

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达标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从东方的女娲抟土造人到西方的上帝创人,从古希腊的鱼变人到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从古至今,人类都在追溯自身的起源。要探寻人类起源,最为可信的依据是( )
A.问卷调查 B.文献记载 C.考古发现 D.神话传说
2.2023年杭州亚运会的吉祥物之一琮琮的设计理念来源于良渚古城遗址发掘的玉琮,良渚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除玉琮外,城内外祭坛上权贵们的墓地里还有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等,这表明中国( )
A.古代历史遗存分布广泛 B.已出现了早期国家形态
C.文明最早发祥于长江流域 D.旧石器时代生产水平高超
3.比较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之一。交口某中学的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了中国的原始农耕生活后,发现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的共同特点是( )
A.都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 B.都会饲养家畜,以采集、狩猎为生
C.都使用打制石器,从事农业生产 D.都会制作彩陶,生活在黄河流域
4.旷世珍宝“何尊”上的青铜铭文记载,武王灭商后告祭于天:“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意为:我将中国作为统治地,亲自统治那里的民众)。这是“中国”二字作为词组首次出现。下列关于“何尊”的相关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何尊反映了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B.何尊上所述的“中国”定都于咸阳
C.何尊上的铭文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文字
D.铸造何尊的王朝为巩固疆土实行禅让制
5.“东周时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了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
A.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B.水利工程的修建
C.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 D.思想学术繁荣导致
6.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从北往南运动的物体会向右偏移,都江堰的主体工程体现了这一原理,并借助地势和弯道来排沙和泄洪。这说明都江堰( )
A.同时具备防洪和灌溉的功能 B.是世界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
C.体现了中国先民高超的智慧 D.完全迁就于自然地势因素
7.作为语言精华存在的成语,其蕴含的历史信息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对历史教学也有特殊的价值。下列成语与刘邦、项羽楚汉相争史实有关的是( )
A.退避三舍 B.纸上谈兵 C.破釜沉舟 D.四面楚歌
8.汉高祖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并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注重减轻农民负担。材料描述了休养生息政策的( )
A.实施背景 B.具体内容 C.最终结果 D.积极影响
9.历史学习中要关注目录和章节标题,以便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根据下图提供的关键词,请你为其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单元标题( )
关键词:秦统一中国 秦末农民大起义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10.说唱作为一种曲艺表演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早在汉代时,它就成为百戏中的一种,如下图所示的说唱俑现珍藏于国家历史博物馆,它身材矮胖,表情生动活泼,幽默风趣,从侧面反映了东汉时期的( )
A.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 B.民族交往频繁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民间生活气息和地方风貌
11.《三国演义》由明朝人罗贯中撰写,在描写赤壁之战时有“蒋干盗书”“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诸葛亮借东风”等情节。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却不见于史书记载。这说明( )
A.史书记载通常以历史小说为依据 B.历史小说与史书内容基本一样
C.历史小说的描述经过了艺术加工 D.史书带有强烈的个人感彩
12.“北平袁绍,南拒孙刘,青梅煮酒间,问天下英雄有几?因事设奇,唯才是举,铁槊赋诗处,笑人间霸业如何!”这段材料称道的历史人物应是( )
A.三国时期的刘备 B.东汉末年的张角
C.三国时期的诸葛亮 D.东汉末年的曹操
13.图示法是梳理历史知识线索、明晰时空观念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图示中序号与政权对应正确的是( )
A.东晋西晋北朝南朝 B.东晋西晋南朝北朝
C.西晋东晋南朝北朝 D.西晋东晋北朝南朝
14.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少数民族政权的创立者对其祖先的追述如下:
政权 民族 史书记述 出处
汉(刘渊) 匈奴 汉氏之甥① 《晋书·刘元海载记》
夏(赫连勃勃) 匈奴 大禹之后,世居幽朔 《晋书·赫连勃勃载记》
北燕(慕容氏) 鲜卑 有熊氏(炎帝)之苗裔②,世居北夷 《晋书·慕容魔载记》
北魏(拓跋氏) 鲜卑 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 《魏书·序纪》
注:①古代为姑之子、舅之子、妻之兄弟、姊妹之夫的通称;②后代子孙。
上述记述可以说明( )
A.北方少数民族对华夏文明的认同 B.北方民族共同的民族起源
C.北方民族政权的制度沿革 D.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民族融合
15.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吸收汉魏诸家之精华,集书法之大成,时人称赞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下列书法作品中,最能体现王羲之行书风格的是( )
A.《兰亭集序》 B.《张猛龙碑》 C.《颜氏家庙碑》 D.《九成宫醴泉铭》
二、材料题
16.历史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下面是七年级同学以“探寻身边的历史”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的成果展板,请你完成展板中的问题。
展板一【典籍中的历史——感悟思想哲理】
(1)一组同学阅读文学典籍后,制作了下面的书影。请你任选一例,分别从历史和文学的角度进行解读。
展板二【邮票中的历史——体验科技成就】
(2)二组同学参观完博物馆后,搜集了以下邮票。请分别简述下面邮票中的人物被世人敬仰的理由。
展板三【地图中的历史——体会军事计谋】
(3)三组同学在观看纪录片后,绘制了下列形势图。观察以下形势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战役的名称和影响。
17.2023年10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从古“丝绸之路”到今“一带一路”,中国对外交流日益深入和扩大。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 ——《重别周尚书》庾信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其一)》王之涣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1)指出材料一中的诗句所描述的区域及特点,简述右侧壁画反映的历史事件及目的。
材料二:
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之后是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基督文化也相互间交集共生。 ——穆涛《汉代的政治丰碑和国家隐痛》 西汉统一西域后,公元前68年,西汉派侍郎郑吉等到渠犁一带屯田。公元前60年,任命郑吉为“西域都护”,都护府设在乌垒城(今轮台东北)。 ——《中国古代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证明丝绸之路不仅交流了物质也共生了中西文化,并阐述西域都护设立的意义。
材料三: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 “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习近平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伟大意义。结合所学,说说我们青少年如何传承丝绸之路的价值和精神。
18.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距今5000年左右,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部落生活在今陕西渭河流域和黄土高原一带,炎、黄部落之间不断地联合、交融,在中原地区形成了以黄帝、炎帝部落为主体的华夏族。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与周边各民族加强了经济、文化的联系,他们相互学习、互相促进,华夏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摘编自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在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内,各民族有了很大的发展,民族间的交流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南方汉越在矛盾与冲突中交流和融合,西部贸易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民族的分化、重组与融合为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动力,并注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王文光《秦汉时期民族关系互动述论》
材料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中,应该说汉化是总体的趋势,但是文化的融合并非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伴随着胡族入居中原,背景广阔的异质文化汇入汉族社会,也为其带来了新鲜而有活力的因素。实际上正是由于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最终促进了南北统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 ——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化史》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多元一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重要优势。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2015年9月30日,习近平会见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时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归纳华夏族形成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与周边各民族交融的主要方式。
(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秦朝为解决“南方汉越矛盾”“北方边境战争不断”而采取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列举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具体表现及给中国历史带来的影响。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认识。
19.经济发展、制度建设、变法改革是国家治理面临的重大问题。李老师以“治乱兴衰与国家治理”为主题设计了以下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研读史料——探究经济发展】
(1)阅读下列材料,说说《史记》与《宋书》中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nòu]……(民)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货殖列传》 (南朝)江南之为国盛矣……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任务二【识读图示——感悟制度建设】
(2)观察下列示意图,将①②处的空缺补充完整,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下图所示的政治制度和体现的智慧。
任务三【梳理史事——体会国家治理】
(3)根据下图整理的史事,选择相互关联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观点,运用下图中至少三个史实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朝代 史事
夏、商、西周 早期国家建立,甲骨文,青铜器等
春秋战国 管仲改革,商鞅变法,民族交融,百家争鸣等
秦汉时期 统一的封建国家,休养生息,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农民起义,造纸术改进等
三国时期 曹魏发展经济,蜀汉民族关系,孙吴海外贸易等
两晋南北朝 八王之乱,民族迁徙,孝文帝改革,《齐民要术》等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类起源的相关知识,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要探寻人类起源,最为可信的依据是考古发现,所以答案是C。
2.答案:B
解析:
3.答案:A
解析:
4.答案:A
解析:
5.答案:C
解析:
6.答案:C
解析: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都江堰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古人利用自然科学原理,借助地势和弯道来排沙和泄洪,是中国先民高超的智慧的体现。C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及都江堰的灌溉功能,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都江堰在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地位,排除B项;都江堰利用了自然地势因素但不是完全迁就,排除D项。故选C项。
7.答案:D
解析:
8.答案:B
解析:
9.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于秦汉时期。秦的统一,结束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开创可中国历史首创大一统的局面。汉武帝即位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实现西汉王朝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的大一统,使得西汉进入鼎盛时期。对秦汉时期解答特征归纳描述,正确的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B说法符合题意;“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是夏商周是的特征,A项排除;“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魏晋时期的特征,C项排除;“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宋朝时期的特征,D项排除;故选B项。
10.答案:D
解析:
11.答案:C
解析:《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脍炙人口的故事却不见于史书记载”说明历史小说的描述经过了艺术加工,C符合题意;A错误,历史小说以史书记载为依据;B错误,历史小说通常史书为依据,历史小说的人物经过了文学艺术加工,源于史书,但往往不同于史书;D错误,史书以历史史实为依据,不带有强烈的个人感彩。故选:C。
12.答案:D
解析:
13.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265年,司马炎取代魏国,建立西晋;280年西晋灭吴,完成国家统一;②317年东晋建立。③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来北魏分裂,北方先后出现四个王朝,北魏和四个王朝统称为北朝,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④420年,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为宋,结束了东晋的统治,此后,南方经历了四个王朝,总称南朝。所以,①-④分别应该填写的是西晋、东晋、北朝、南朝。故选:D。
14.答案:A
解析:少数民族政权的创立者把之前的汉族统治者认作是自己的祖先,表明对先进汉文化的认同。
15.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王義之是东晋时期的书法家,当时的人们称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兰亭集序》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A项正确;《张猛龙碑》是北魏时期的作品,排除B项;《颜氏家庙碑》是唐颜真卿的作品,排除C项;《九成宮醴泉碑铭》是唐欧阳询的作品,排除D项。故选A项。
16.答案:(1)示例一:《论语》:历史价值:《论语》记录了孔子的德政思想,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以道德教化天下,有利于弘扬正气,对我们今天提倡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文学价值:《论语》多为语录,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围绕孔子这一中心人物,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个性鲜明,真实反映了说话人原始的性格和风貌;《论语》言简意赅,朴素生动,富有哲理和情感色彩,形成一种平易雅正、隽永含蓄的语言风格。
示例二:《史记》:历史价值:《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公正记事,爱憎分明,秉笔直书,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文学价值:《史记》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有崇高的地位。
(2)张仲景:东汉末年名医,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发展了“治未病”思想,提倡预防疾病;他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称为“医圣”。祖冲之:南北朝的杰出科学家,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他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等。
(3)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淝水之战,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东晋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促进了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17.答案:(1)区域:西域;特点:荒凉、偏僻、自然环境恶劣等;历史事件:张骞出使西域;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2)史实:通过丝绸之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国;佛教经过丝绸之路传到了中国,促进了东西方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发展等。意义: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说明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3)意义: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有利于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有利于造福世界各国人民;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青少年学生应努力学习,积极投身于国家建设,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让“一带一路”建设造福沿线各国人民,让中国早日实现民族复兴!
18.答案:(1)特点:炎、黄部落联合,并与众多民族相互交流、交融而形成。方式:争霸、兼并战争。
(2)南方:修建灵渠;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北方: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修长城。
(3)表现:北魏孝文帝改革,采取汉化措施,加强了民族交融;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产方式上相互学习,如少数民族开始过定居生活,汉族学习少数民族的畜牧经验;在生活习俗上互相接受彼此的食物、服装、用具等;在民族心理上,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等。影响:为汉族社会注入了新鲜而有活力的因素;推动北魏政权汉化(封建化);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4)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我们要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团结少数民族同学等。
19.答案:(1)《史记》描述了秦汉时期的江南地区地广人稀,生产水平落后,人民生活困苦;《宋书》描述了南朝时期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物产丰富,粮食产量高,手工业发达。原因:北人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社会比较安定;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南方统治者的重视。
(2)①御史大夫;②郡;西周的分封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秦始皇开创的中央集权制,以地域为划分依据,加强了中央集权,为此后历代王朝所沿用。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巧妙地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示例一:改革是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动力。(改革是强国之路)
史实:管仲改革,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
论述:纵观中国古代历史,每个朝代的发展都离不开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与变法。
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大提高,齐桓公成为春秋首霸。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在兼并战争中获胜,纷纷变法,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等,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秦以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为了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进行了一系列汉化措施,如改汉姓,通汉婚,穿汉服,说汉语等,既加强了民族交融,又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综上所述,改革和变法是国家强大的助推器,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
示例二:一定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是该时期经济、政治发展的产物(或表现)。
史实:百家争鸣,蔡伦改进造纸术,《齐民要术》
示例三:统治者要适时调整统治政策,才能促进国家的繁荣昌盛。
史实:休养生息,文景之治,光武中兴
示例四: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史实:春秋战国时期民族交融,三国时期蜀汉民族关系,南北朝孝文帝改革。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2023-2024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达标历史试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