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青山中学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下列工具中,代表距今六七千年前原始居民使用的工具最高水平的是( )
A. B.
C. D.
2.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管辖西域36国。西域都护颁行汉朝的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管辖,以上材料说明( )
A. 西域已完全解除了匈奴威胁 B. 今新疆地区西汉已是我国版土
C. 丝绸之路中外经济交流繁忙 D. 佛教在汉朝经西域传入了中国
3.《资治通鉴》记载:“(魏主)今欲断(禁止)诸北语(鲜卑语等),一从正音(汉语).……(年)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该史料反映的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是( )
A.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联姻 B. 改鲜卑姓为汉姓
C. 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 D. 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4.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见兴亡;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主要反映了唐太宗( )
A. 勤于政事 B. 虚心纳谏 C. 重视教育 D. 发展经济
5.据统计,唐宋两代来自北方的状元共68名,占全国总额的61%;元明清三代全国共有状元194名,其中来自北方的仅26名,占全国总额的13.4%,南方状元则有168名,占86.6%。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经济重心的南移 B. 政治中心的南迁 C. 外来文化的传入 D. 科举制度的变革
6.郑和下西洋的目的,用明成祖的话来说就是“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用《明史 郑和传》的话来说就是“示中国富强”。据此推断,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
A. 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B. 发展海外贸易
C. 将儒家思想传播到海外各国 D. 进行殖民扩张
7.明朝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尤其是商业方面,商品经济相当活跃。下面史实中最能印证商品经济活跃的是( )
A. 苏湖熟,天下足 B.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业中心
C. 出现有名的商帮,如晋商、徽商 D. 从越南引进了占城稻
8.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在延绵300多年的殖民统治中,通过推行民族同化政策,传播天主教、基督教,建立学校和各种文化设施,宣扬宗主国的意识形态、文学艺术和社会习俗,这使欧洲文化在新的土地上扎根发展。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罗马帝国的扩张 B. 文艺复兴 C. 早期殖民扩张 D. 工业革命
9.“在这样的制度下,企业不管它们的业绩如何都得到国家的支持,职工不管他们工作的质量如何也都得到他们的基本工资。”这种状况开始改变主要得益于( )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B. 经济特区的设立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0.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后,高校学习文、法、商、教育等文科学生在总学生中占比,从比值变化中,我们可以知道这一变化是由于( )
时间 1949 1953 1956
文科学生占比 33.10% 14.90% 9%
A. 土地改革的需要 B. 工业化起步的需要
C.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 D. 大跃进运动的需要
11.“当前,世界大变局与中国新时代相互激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正在翻开崭新篇章,今后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塑造国际环境的能力将得到有效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必将得到更大的提高,”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 )
A.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坚持同亚非国家合作 D. 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12.刘学铭在《理性的轨迹》中写道:“这种新文化思想强调人类个性的价值,关心人类个人的幸福……要求人们将目光由天堂转向尘世,用人的观点看待世界。”“这种新文化思想”与哪一历史事件直接相关( )
A. 基督教的兴起 B. 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兴起
C. 文艺复兴运动 D. 早期殖民掠夺
13.制作表格整理知识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下列表格的整理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选项 时间 事件 意义
A 1649年 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 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B 1775年 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 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C 1789年 巴黎民众攻占巴士底狱 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爆发
D 1804年 《拿破仑法典》颁布 标志着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君主统治
A. A B. B C. C D. D
14.纪录片《大国崛起》中有句解说词:“牛顿缔造了工业革命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打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牛顿和瓦特的历史贡献
A. 发明火车、发明电灯 B. 发明飞机、提出相对论
C. 发明汽车、研制内燃机 D. 建立经典力学体系、研制改良蒸汽机
15.某班同学开展主题研究活动,请三位历史教师分别作了《冷战政策与美苏争霸》、《“一超多强”的形成》、《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的专题报告。你认为该班探究活动的主题应是
A. “二战”后西方主要国家的发展变化 B.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C.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D.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二、辨析改错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分。
16.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在他的作品中系统地描述了数百种动物的外部形状和内部结构,奠定了动物学基础。
错误: ______
改正: ______
17.1898年康有为等人发起公车上书,拉开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判断: ______
改错: ______
18.两极格局被打破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成为时代的主题。
判断: ______
改正: ______
19.19世纪初,英国推行教育改革,建立了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
判断:______
改正:______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2分。
20.综合探究题。学习历史应掌握多种有效方法。
探究一:构建时序
(1) 指出②⑤分别完成的重大历史事件?
探究二:图表分析
项目 1952年 1957年 增幅(%)
钢(万吨) 135 535 296
煤炭(万吨) 6600 13100 98
棉纺物(亿米) 38.3 50.5 32
谷物(万吨) 16392 19505 19
—— 1952-1957年中国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2) 据图表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我国工业生产所呈现的特点及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
探究三:历史叙述
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国走出了一条自己的现代化道路,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
——黄泰岩《改革开放使中国实现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
(3)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叙述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把人类带入到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马克思材料二:1870-1900年,世界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倍多,交通运输业获得了空前发展。
材料三:有人这样描述20世纪初的世界经济联系的状况: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送到自家门口。
材料四:自全球涌现出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后,烟囱、厂房、机器轰鸣,打破了人们恬静的田园生活……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利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之后,瑞典一位学者提出了“温室效应”。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新的革命”应指什么?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把人类带入到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这个“时代”是什么?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一项动力的发明使“交通运输业获得了空前发展”?在这段时间,卡尔 本茨发明了什么交通工具?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初人们可以享受到的最新物质文明有哪些,举两例说明。
(4)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可能会带来一些社会问题。结合材料四及“新的革命”的相关知识,谈谈它给社会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
22.2023年3月27日至4月7日,原台湾地区领导人、国民党原主席马英九赴大陆祭祖、参访,并带领台湾青年学生前来交流。马英九此行对促进两岸同胞交流往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有积极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国共两党关系决定了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第一次国共合作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民主革命;第二次国共合作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反之,每当国民党不顾国家、民族大义,发动对共产党和人民的围剿、内战,就会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今天,台湾省的国民党应当以史为鉴,积极接受共产党的建议,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这才能为自己和台湾同胞带来福祉。
——摘编自汪景丽《试论国共关系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阅读以上材料,提炼有关国共合作与中国革命结局之间关系的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距今约六七千年前,原始农耕生活在中华大地星罗棋布,能代表当时生产力最高水平的生产工具是磨制石器。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D是正确的选项;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了河姆渡原始居民。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2.【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国,都护府设在乌垒城。西域都护颁行汉朝的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故西域都护的设置,表明今新疆地区西汉已是我国版土,B符合题意;西域都护的设置,加强了西汉对西域地区的管理,没有涉及解除了匈奴威胁,排除A;题干反映的是西汉加强对西域的管理,没有提及丝绸之路中外经济交流繁忙,排除C;题干没有涉及佛教的传入,排除D。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西域都护的设置以及意义,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西域都护的设置以及意义。
3.【答案】C
【解析】《资治通鉴》记载:“(魏主)今欲断(禁止)诸北语(鲜卑语等),一从正音(汉语).……(年)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该史料反映的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是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孝文帝规定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贵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拔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故选C。
本题考查了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顺应历史发展趋势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改革措施。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4.【答案】B
【解析】据题干信息“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表明唐太宗善于纳谏。魏征以敢于直谏著称,他曾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
故选:B。
本题考查了唐太宗虚心纳谏的有关内容。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魏征前后向他进谏二百多次,受到唐太宗的器重,魏征被唐太宗比作一面“知得失”的镜子。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准确识记唐太宗虚心纳谏的史实,同时注意识记唐太宗时期的贤臣。
5.【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了人才教育的相应变化,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状元的变化。故A符合题意;政治中心的南迁与史实不符,排除B;题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经济重心的南移,与外来文化、科举制度的变革无关,排除CD。
故选:A。
本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经济重心的南移。
6.【答案】A
【解析】为了宣扬明朝的国威和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和影响的相关史实。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的相关史实。
7.【答案】C
【解析】所学知识可知,晋商、徽商是明朝时兴起的商业集团,商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农业、手工业为基础而促进商业繁荣。商业繁荣促进商帮的出现。所以,商帮的出现最能印证商品经济活跃,C项正确;苏湖熟,天下足是宋朝经济表现,排除A项;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业中心,反映的是手工业成就,无法体现最能印证商品经济活跃,排除B项;从越南引进了占城稻为宋朝时期,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经济的发展,结合所学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分析作答。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经济的发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答案】C
【解析】“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在延绵300多年的殖民统治中……使欧洲文化在新的土地上扎根发展”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早期殖民扩张。欧洲殖民者在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黄金、白银,他们还将美洲、非洲和亚洲殖民地的马铃薯、玉米、番茄、烟草、可可、茶叶等作物带到欧洲;把欧洲的葡萄酒、啤酒和毛纺织品销往殖民地。这一进程客观上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有助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但也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此期间,欧洲文化传到殖民地,对殖民地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早期殖民扩张,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早期殖民扩张,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9.【答案】C
【解析】据题干可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职责不分,企业的经营权集中在政府手里,企业没有自主权;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各方面积极性不高,企业没有活力。题干这种状况开始改变主要得益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改革以后,实行政企分开,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克服了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这就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C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是在农村进行的改革,题干企业改革属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排除A项;经济特区的设立属于我国对外开放的内容,排除B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题干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在20世纪80年代,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关史实。
10.【答案】B
【解析】分析题干表格内容可知,从1949年到1956年高校文科学生占比大幅减少,说明理科学生占比增多,这与我国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有关,B项正确;题干变化主要是由于工业化起步的需要,与土地改革的需要和大跃进运动的需要无关,故A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发生在1956年中共八大后,排除C项。
故选:B。
本题考查工业化的起步与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主要考查建国时期国家教育的基本特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工业化的起步与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11.【答案】D
【解析】A.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排除。
B.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与国之间处理外交关系的基本准则,排除。
C.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仅仅是同亚非国家的合作,排除。
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解答的关键是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考查学生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掌握。
12.【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这种新文化思想强调人类个性的价值,关心人类个人的幸福;要求人们将目光由天堂转向尘世,用人的观点看待世界。”“这种新文化思想”是人文主义。最早流行“这种新文化思想”的国家是意大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前后,意大利兴起了很多城市国家。这些城市工商业发达,手工工场也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发展工商业富裕起来,开始产生新兴的资产阶级。新兴的资产阶级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发起了这场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思想解放运动。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文艺复兴运动相关知识,重点掌握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是意大利。
重点掌握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是意大利。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3.【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89年,巴黎民众攻占巴士底狱,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爆发,故C表述正确,符合题意;1640年,议会的重新召开,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排除A;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开始,排除B;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君主统治,与《拿破仑法典》的颁布无关,排除D。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的相关史实,英法美的资产阶级革命相关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了英法美的资产阶级革命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牛顿和瓦特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牛顿是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最伟大、最有影响的科学家,通过观察苹果落地确立了万有引力定律,同时也是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哲学家,他在1687年7月5日发表的不朽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用数学方法阐明了宇宙中最基本的法则——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瓦特改进蒸汽机后,被广泛应用于工厂以及交通工具上,彻底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面貌,从而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故选D。
1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世界格局演变的相关知识。题干中“《冷战政策与美苏争霸》、《“一超多强”的形成》”是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变动的表现,题干中“《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是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它们共同反映了一个主题,即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故选 C。
16.【答案】√,√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对许多学科都有贡献。他还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亚里士多德是最早给生物进行系统分类的学者。他观察了许多动物,然后把动物分成了三类:天上飞的,水里游的以及陆地上走的、爬的或跑的。他编写 的《动物志》奠定了动物学的基础。故题干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
判断:√;改正:√。
本题主要考查了古代希腊的成就,重点掌握亚里士多德的主要成就。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亚里士多德的主要成就。
17.【答案】×,“1898年”改为“1895年”
【解析】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义愤填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人议和,请求变法.即“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故答案为:
判断:×;改错:“1898年”改为“1895年”。
本题考查公车上书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公车上书的相关知识。
18.【答案】×,“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为和平与发展。
【解析】两极格局被打破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了新的表现。
故答案为:
判断:×;
改正:“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为和平与发展。
本题考查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本题考查内容较基础,掌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等有关知识。
19.【答案】×,“英国”改为“德国”
【解析】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19世纪初,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工业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故答案为:
判断:×。
改正:“英国”改为“德国”。
本题考查了工业化国家的变化。了解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如人口增长、大众教育的兴起、城市化等;认识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解答本题关键是审清题意,明确答题角度是工业化国家的变化,然后依据课本内容判断即可。
20.【答案】【小题1】事件:②土地改革完成;⑤“一五计划”的完成。
【小题2】特点:经济总体发展迅速;重工业比农业轻工业发展快;原因: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三大改造的完成。
【小题3】叙述:1978年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1983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1980年,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之后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土地改革的相关史实,一五计划的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重要意义,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及意义。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新中国土地改革的相关史实,理解一五计划的意义,识记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重要意义,识记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识记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及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
21.【答案】【小题1】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
【小题2】内燃机;汽车。
【小题3】电话,电话,电车,电报等。
【小题4】导致环境污染,汽车尾气带来空气污染;工业污水对水资源的污染。
【解析】本题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史实。掌握两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和影响。
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熟记两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和影响。
22.【答案】根据材料“第一次国共合作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民主革命;第二次国共合作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反之,每当国民党不顾国家、民族大义,发动对共产党和人民的围剿、内战,就会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取得北伐战争的胜利,国共第二次合作进行抗日战争,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日胜利,国共对峙,给日本可乘之机,国共对立导致台湾与大陆分离至今,得出观点“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俱伤”(或国共两党合作推动着中国民主革命的顺利开展,国共关系破裂则阻碍着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1924年1月,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运动,推动了北伐顺利进行,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然而,正当北伐战争胜利进军时,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先后叛变革命,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导致国民大革命失败。中国历史从此进入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这给日本侵略中国提供了可趁之机,1937年9月,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领导全民族抗战,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然而,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使中国重新陷入战乱之中,最后国民党残余势力败退台湾,造成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至今;得出结论,国共两党合作能给人民带来福祉,分离则会给民族带来灾难,因此,两党应再次合作,共同反对台独,为实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努力奋斗。
故答案为:
观点: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俱伤。或:国共两党合作推动着中国民主革命的顺利开展,国共关系破裂则阻碍着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论述:1924年1月,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运动,推动了北伐顺利进行,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然而,正当北伐战争胜利进军时,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先后叛变革命,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导致国民大革命失败。中国历史从此进入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这给日本侵略中国提供了可趁之机。
1937年9月,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领导全民族抗战,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然而,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使中国重新陷入战乱之中,最后国民党残余势力败退台湾,造成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至今。总结:可见,国共两党合作能给人民带来福祉,分离则会给民族带来灾难。因此,两党应再次合作,共同反对台独,为实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努力奋斗。
【解析】本题考查国共两次合作及成果,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树立专题意识,以国共关系为切入点整合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第1页,共1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青山中学中考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