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西周建立后,为稳固和扩大统治,实行了分封制,史称“封邦建国”。当时周王分封诸侯主要是基于( )
A.血缘亲疏 B.军功大小 C.财产多寡 D.才能高低
2.春秋战国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大变动的时期,下列分别为《春秋列国形势图》(左)和《战国形势图》(右),两幅图共同反映了( )
①天下共主
②礼崩乐坏
③战争频仍
④民族交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④④
3.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对这两大“政治”,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4.汉武帝时期,政府不仅实行盐铁官营,还向工商业者征收财产税。这表明当时( )
A.统治者具有抑商倾向 B.政府财政充足
C.社会深受儒学的影响 D.专制统治达到顶峰
5.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人为地造成行省间犬牙交错的局面,从而使行省长官失去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这一举措有利于( )
A.加强中央集权 B.强化地方权力
C.改善自然环境 D.完善选官制度
6.李白以剑言志使其在名家辈出的唐代诗坛独树一帜,裴旻将陷阵杀敌之技与“舞”结合创造了气势恢宏的剑舞,张旭把剑意寄寓在笔墨之中形成了变幻莫测的狂草,被唐文宗御封为“三绝”。由此可见,唐代( )
A.尚武崇侠风气浓厚 B.实行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C.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D.具有豪迈进取的文化气质
7.少数民族政权辽、金的统治者分别创制并实施“南、北面官”和“猛安谋克”等管理制度。这些制度的共性主要在于( )
A.全面汉化 B.胡汉交融 C.民族自治 D.因俗而治
8.宋元时期,在商品流通领域出现“令人瞩目”、“在世界商业史上也是大幅度领先”的现象。下列体现这一现象的史实为( )
A.基层市场的涌现 B.丝绸之路的开辟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纸币的发行和使用
9.“生我兮父母,长我兮疆土,我生不逢时兮,疆土多遭倭寇侵辱,救我再生兮,就是戚继光。”该诗歌主要颂扬了戚继光( )
A.平定了准噶尔叛乱 B.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寇
C.赶走了荷兰殖民者 D.打败了沙俄侵略军
10.元朝设置宣政院管辖西藏等地;明朝设置都司卫所等机构管理蒙古等地;清朝设置理藩院管辖蒙古、新疆及西藏等地。这些机构的设置( )
A.推动了边疆地区对外开放 B.促成了各民族风俗趋同
C.旨在防御西方列强的侵略 D.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11.下图为某几个王朝中枢机构简化图。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④③①②
12.自明朝后期起,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商业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这些“新现象”不包括( )
A.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
B.兴起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C.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要货币发行
D.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商人群体实力雄厚
13.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该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
14.“是役败后……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据此可知清政府战败后所造成的危害是( )
A.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B.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5.1921年,中共“一大”纲领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1922年,中共“二大”纲领明确提出: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这一变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
A.决定开展土地革命 B.受国共合作的影响
C.决定放弃暴力革命 D.对国情的正确认识
16.1887年,盛宣怀的电报总局与英国大东、丹麦大北公司签订“齐价合同”,“更得分收每年五、六十万,岁入共二百数十万元”。这表明中国近代电报业( )
A.实现与洋商的平起平坐 B.在国际竞争中颇具优势
C.挽回了国家的部分利权 D.受到政府的鼓励与支持
17.立足19世纪中期,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在太平天国运动领导者所采取的措施中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是( )
A.以“国”字代替“國”字,取王居其中之意
B.采用宗教,建设天国
C.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D.颁布《资政新篇》
18.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中国的是( )
A.武昌起义 B.“宁汉合流” C.南昌起义 D.“东北易帜”
19.1918年范旭东成立永利制碱公司,投入巨资尝试“以盐制碱”,历经六年试产失败,仍拒绝外国公司高价收购,不断实验与改进,终于在1926年成功生产出优质纯碱,并荣获费城万国博览会金质奖。据此可知( )
A.传统社会结构得到显著改善
B.中国制碱工业开始领先世界
C.民族工业自主创新艰难发展
D.中华民国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20.按照孙中山的早期设想,辛亥革命后的民国政府应该走以宪制为中心的合众建国道路。然而各种政治势力的重心不在宪政上,而在争夺国家的最高权力上。内阁制也好,总统制也罢,都只围绕着争夺国家最高权力。这反映了民国初年( )
A.军阀割据混战 B.共和制有名无实
C.列强加紧侵华 D.顽固派争权夺利
21.电影《八佰》讲述了全面抗战初期,国民革命军一支队伍留守上海四行仓库,孤军奋战昼夜誓死保家卫国的事迹。这场战役属于(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22.1951年,四川省泸县八区村民赠给全国政协西南土改工作团川南队的锦旗上写道“此时荷花遍地开,北京同志来土改,农民分了田和地,翻身不忘毛主席”。土地改革有利于( )
①新生的人民政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②广大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
③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障碍
④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今年是香港《基本法》颁布34周年。“一国两制”基础上回归的香港和澳门,其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A.主权归属 B.社会制度 C.经济制度 D.社会生活
24.有学者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一个伟大创举。”这一“创举”被明确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会议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25.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一最新理论成果是( )
A.毛泽东思想 B.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材料题
26.新时代催生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时代。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大变动,王官之学的退场,私学的兴起,最终造就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宋明理学最初产生于北宋时期,盛行于南宋、元明时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是融合了佛、儒、道三教,将三教理论融为一体的思想体系,是北宋时期之后社会经济政治高度发展的理论体现,也是中国古代哲学长期发展的结晶。宋明理学重视人的道德修养,但在它为封建专制的统治者作为官方思想去批判一切的时候,它最终便发展成为恃强凌弱而又扭曲的“存天理、灭人欲”。
——赵佳为《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宋明理学》
材料三:明末清初社会的激烈动荡,促进了思想界的活跃。李贽提倡个性解放;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痛斥封建专制制度是“天下之大害”;黄宗羲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工商皆本”的口号;唐甄在《潜书·空语》中提及“凡为帝王者皆为贼”;王夫之在《张正自蒙注》中指出“理欲皆自然”。这些早期的启蒙思想在中国思想界掀起了狂涛巨澜,使中国思想界一度出现了群星璀璨的繁荣局面,他们对封建传统的批判精神,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陈寒鸣《中国早期启蒙思潮略论》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列举百家争鸣的代表派别、代表人物及代表思想。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明理学具有哪些积极影响?
(3)依据材料分析明末清初这些“狂涛巨澜”出现的背景。
27.实现工业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目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拉开了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步伐,为了打破一些帝国主义国家的恶意封锁,把落后的农业大国迅速建设成为可在一定程度上拥有现代化水平的工业经济的新中国,苏联等东欧国家伸出了援助之手。此时中国工业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安排落实苏联援建的156个大中型工业项目,用先进的生产技术装备和改造重工业,既加强国防建设,又增加各种农副产品和工业品的生产,保证了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摘编自钱津《论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
材料二:1978年以后我国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的成功方案,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为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后盾。在解放生产力的同时,调整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以规避传统工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环境污染与高能耗等问题。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统筹兼顾,处理好工业化建设与其他相关产业之间的重要关系。飞速发展的工业化使中国由一个贫困落后的农业国蜕变为世界工业大国和制造业大国。
——摘编自徐坤、王智《新中国七十年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智慧”》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特点及原因。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以来我国工业化建设的历史作用。
28.民主与法制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华,是人类社会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民主政权建设是抗日根据地建设首要的、根本的任务。中国共产党提出,根据地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边区(省)、县参议会既是民意机关,也是立法机关……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这样做,可以容纳各方面的代表,团结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各阶级、阶层。抗日民主政权普遍采用民主集中制,各级抗日民主政权机构的领导人都经过人民选举产生。
——1940年3中共中央《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
材料三:1949年,中国革命的胜利已是指日可待,在这个重大转折关头,毛泽东语重心长地说:“完成了全国革命的任务,这是铲地基,花了三十年。但是起房子,这个任务要几十年工夫。”所谓“铲地基”就是废除旧中国的封建制度、官僚资本主义制度,“起房子”就是建立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事实表明,毛泽东在革命时期就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思考,并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实践探索中取得重大成就。
——《求是网》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的立国根本原则和政体各是什么?此约法具有什么进步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建设的主要措施。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说明新中国初期建立了哪些基本政治制度?
三、论述题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近代前期发生的重要史事
时间 事件 主要内容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新式学校,建新式海军。
19世纪90年代末 戊戌维新运动 光绪皇帝在维新派支持下推行“百日维新”,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除旧布新。
20世纪前期 新文化运动 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宣扬“德先生”“赛先生”,反对图伦理、旧政治、旧艺术、旧家教、旧文学等。
根据材料所列史事,概括它们共同反映的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阐释符合逻辑。)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周王分封诸侯主要是基于血缘,A项正确;军功大小是秦朝选官标准,排除B项;CD均和史实不符,排除CD项。故选A项。
2.答案:D
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中国)。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乱,战争不断,礼崩乐坏,但是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交融,②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权威下降,不再是天下共主,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3.答案:B
解析:A.秦以前的分封制并未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以前的分封制属于以血缘为纽带的贵族政治,秦以后之郡县政治属于官僚政治,故B正确;C.郡县制不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封制也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C错误;D.“秦以前的封建政治'指的是分封制,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并非维护封建统治,故D错误。故选:B。
4.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根据“政府不仅实行盐铁官营,还向工商业者征收财产税”可得出这都是汉代统治者抑制商业发展的具体表现,说明统治者具有抑商倾向,A项正确;抑商并不代表财政充足,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儒学的信息,也与儒学无关,排除C项;专制统治达到顶峰是在清朝,排除D项。故选A项。
5.答案:A
解析:行省制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使行省失去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对地方的管辖,A项正确;行省犬牙交错,意在限制地方政治实力,排除B项;行政区域的划分不会改善自然环境,排除C项;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不涉及选官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
6.答案:D
解析:以剑言志的唐诗、表现陷阵杀敌的剑舞和融剑意于笔墨的狂草等倍受推崇,反映出唐代具有豪迈进取的文化气质,D项正确;唐朝诗歌、歌舞、书法艺术的发展不能说明其尚武崇侠风气浓厚,排除A项;材料无关唐朝兼收并蓄文化政策的实行,排除B项;C和材料史实无关,排除。故选:D。
7.答案:D
解析:A.“全面”汉化过于绝对化,排除;B.材料体现的是因俗而治的统治政策,而不是胡汉交融,排除;C.材料措施是因俗而治,不是民族自治,排除;D.根据材料“南、北面官”和“猛安谋克”及所学知识可知,二者共性在于因俗而治,D正确。故选:D。
8.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宋元时期……在世界商业史上也是大幅度领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即交子,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元时期我国基层市场进一步发展,并且“基层市场的涌现”与材料“在世界商业史上也是大幅度领先”不符合,A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丝绸之路在汉代时期已经开辟,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即交子,符合材料,经济重心南移与材料“在世界商业史上也是大幅度领先”的表述不符合,C项错误。故选:D。
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戚继光抗倭难度中等。依据题干信息“戚继光”可知,明朝中期,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寇,故8项符合题意:平走了准遷尔叛乱、打败了沙俄侵略军是在清朝初年,故A、D两项错误:郑成功赶走了荷兰殖民者.故C项错误。
10.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材料表明在元朝、明朝、清朝都设置专门机构管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这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封建社会的各朝代加强对边疆的管理,不涉及对外开放,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设置机构加强对边远地区的管理,没有促成各民族风俗趋同,排除B项;根据所学这些机构的设置是为了加强对边疆的管理,不是防御西方列强的侵略,排除C项。故选D项。
11.答案:C
解析:①汉武帝为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尚书令的作用开始提升,原先的三公九卿成为外朝,是汉朝的中外朝制度;②元朝中枢机构是中书省,直辖今天的河北、山东、山西地区;③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是秦朝的三公九卿制;④明太祖废丞相,皇帝直接领导六部,明成祖设内阁;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③①②④,C项符合题意。
12.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的商业相关知识。A.明朝后期,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选项说法正确,选项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B.明朝后期,在江南地区兴起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选项说法正确,选项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C.明朝后期,纸币并没有成为主要货币,选项说法错误,选项符合题意,故C正确;D.明朝后期,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出现了商人群体,选项说法正确,选项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13.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进出口缴纳的关税,中国须向英国商定,这是《南京条约》的内容,A项正确;《辛丑条约》、《马关条约》和《北京条约》均没有协定关税的条款,排除BCD项。故选:A。
14.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甲午战争失败后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材料所描述的是甲午战败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B项正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得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排除A项;鸦片战争失败后《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C项;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5.答案:D
解析:对比一大和二大的内容,一大内容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二大的内容则为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一大内容庞大不容易实现,而二大的内容非常现实,容易实现。土地革命大约是1931年开始的,因此A不选;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是在1924年,B不能选;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未放弃武装斗争,暴力革命,C不能选。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共对国情的认识逐渐深入,才会做出正确的选择,D正确。
16.答案:C
解析:据材料“齐价合同”更得分收每年五六十万岁入共二百数十万元”可知,中国近代电报业挽回了国家的部分利权,故C项正确。
17.答案:D
解析:D.太平天国运动领导者所采取的措施中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是颁布了《资政新篇》,这是先进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故D项符合题意;ABC.都体现了小农经济的局限性。故选:D。
18.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宁汉合流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确立,B项正确;1911年武昌起义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开始,排除A项;1927年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排除C项;东北易帜标志着北伐的结束,排除D项。故选B项。
19.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1918年范旭东成立永利制碱公司,投入巨资尝试‘以盐制碱’,历经六年试产失败,仍拒绝外国公司高价收购,不断实验与改进,终于在1926年成功生产出优质纯碱,并荣获费城万国博览会金质奖”可以看出近代中国制碱工业发展非常艰难,但是仍然保持自主创新意识,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社会结构改善,排除A项:B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政府奖励实业,排除D项。故选C项。
20.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各种政治势力将重心放在争夺国家最高权力上,并不真心追求宪政和民主,反映了民国初年共和制有名无实,B项正确;军阀割据混战与“争夺国家最高权力”等不符,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列强加紧侵华,排除C项;顽固派争权夺利只是部分信息,并非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
2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这场战役发生在抗战初期,地点在上海,因此淞沪会战,A项正确;太原会战发生在山西,排除B项;徐州会战发生在苏北地区,排除C项;武汉会战发生在华中地区,排除D项。故选A项。
22.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后的土地改革是把封建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这有利于广大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障碍,故①②③正确;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是在1956年的三大改造时期,故④错误,故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故选:A。
23.答案:A
解析:“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指的是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由此分析,中国从英国手中收回香港,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主权归属发生变化,A项正确;香港回归后,原有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经济制度、社会生活保持不变,排除B项、C项、D项。故选A项。
24.答案:C
解析: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一个伟大创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1992年南方谈话的时候提出了理论,在中共十四大把它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C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确立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排除A项;中共十二大是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排除B项;中共十五大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排除D项。故选:C。
25.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D项正确;毛泽东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发展观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排除ABC项。故选D项。
26.答案:(1)举例:儒家——孔子——仁、礼等;墨家——墨翟(或墨子)——兼爱、非攻等。
(2)积极影响:重视人的道德修养和气节培养;强调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3)背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君主专制走向顶峰;理学的弊端。
解析:
27.答案:(1)特点:①在国民经济恢复的基础之上开展;②在苏联帮助下展开;③注重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为核心;④重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原因:①民主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及社会秩序的稳定;②工业基础极为薄弱;③中苏建交和结盟,新中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④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的迫切需要。
(2)历史作用:①推动了我国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②促进了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③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理论;④为世界工业化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一“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拉开了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步伐”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建立在国民经济恢复的基础之上:以计划经济形式展开根据材料一“……为了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恶意封锁把落后的农业大国迅速建设成为可在一定程度上拥有现代化水平的工业经济的新中国,苏联及部分东欧国家伸出了援助之手……”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在苏联协助下展开;根据材料一“……此时中国工业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安排落实苏联援建的156个大中型工业项目,用先进的生产技术装备和改造重工业既加强国防建设又增加各种农副产品和工业品的生产保证了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以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为核心兼顾农业,轻工业。
(2)不同:根据材料二“1978年以后,党和国家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的成功方率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的成功方案把工业发展与经济体制改革结合在一起;根据材料二“……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为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后盾……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强调科技创新对工业化的重要性;根据材料二……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以规避传统工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环境污染与高耗等问题。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统筹兼顾,处理好工业化建设与其他相关产业之间的重要关系……”并结合所学可得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可持续发展。历史作用:根据材料二“……飞速发展的工业化使中国由一个贫困落后的农业国蜕变为制造业大国”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理论:为世界工业化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等方面分析1978年以来我国工业化建设历史作用。
28.答案:(1)规定了“主权在民”原则(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家制度),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否定了君主专制统治,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
(2)主要措施:推行参议会制度;实行“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普遍采用民主集中制;领导人都由人民选举产生。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解析:
29.答案:主题: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救亡图存运动。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清政府推行洋务新政,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探索中国早期现代化,试图解决国弱民贫问题;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日益加深,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剧。维新派掀起了一场旨在救亡图存的戊戌维新运动,对于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袁世凯夺取辛亥革命果实后,逐步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人们认识到,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中国的状况依然那样黑暗,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于是,新文化运动高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思想解放的重大意义。总之,面对着内忧外患的中国社会,先进的中国人从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层面不断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反映出在世界潮流的影响下,中国社会不断取得进步的趋势。
解析:提炼主题:根据材料中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以及新文化劫以及其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提炼出挽救民族危亡、探寻国家出路、中国的近(现)代化、向西方学习等。论述:以探寻国家出路为例。选取中国近代史中两个史实,每个史实围绕主题简要说明其内容与意义等。近代以来,为改变内忧外患的局面,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社会各阶级都在进行国家出路的探索。清政府进行的洋务运动希望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以实现“自强”、“求富”的目标,创办了近代工业、近代海军和新式教育,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戊戌维新运动希望通过对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改革实现救亡图存,对于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总结可从时代背景、结果等角度论述,围绕主题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