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单元检测
一、单选题
1.1946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在法国成立,1974年该协会将博物馆定义为“一个不追求盈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性机构,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见证物进行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二战后法国成为世界文化中心 ②注重公益性是博物馆重要特点
③博物馆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 ④建立博物馆源于对战争的反思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19世纪初以来,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不再仅仅包含单纯的实践经验或技艺,更包含诸多与技术相关科学理论知识。诸如西欧某些国家在19世纪30年代建立的地方工业学校,就大量开设了化学实验实习、力学、机械学、应用数学等科学理论课程。该现象( )
A.适应了工业社会的需要 B.使欧洲经济格局发生了改变
C.根源于垄断组织的产生 D.标志着经济与教育开始结合
3.1898年,光绪帝下诏创立京师大学堂,其章程规定:“京师大学堂之设。所以激发忠爱、开通智慧、振兴实业。谨遵此次谕旨,端正趋向,造就通才为全学之纲领。”从中可以看出
A.传统教育得到稳定的发展
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
C.办学以培养西学人才为主
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
4.1931年8月,上海市教育局向市政府呈请创办动物园,表示:“动物园集世界著名动物于一处,按其习性布置环境,各能生动活泼,形态毕露,与野居无异,入园游览者,无论智愚老幼,对于各种动物之声色情状,生活习性,俱不难相当辨认,使人油然而生爱护生物之心,于涵养儿童德性,影响尤大。…其功效或较图书馆、博物馆更加普遍而宏远也。”这说明当时的动物园
A.被认为是实施社会教育的重要途径 B.比图书馆和博物馆的设立更加普及
C.是多数国人接触大自然的重要渠道 D.创办的主要目的在于开展儿童教育
5.保山古城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书院街”因永保书院设此而得名;“考棚街”因明清两朝生员在此考试而得名;“黉学街”因孔庙建于此而得名;“提名坊”因有文官提名牌而得名;“箭道巷”因是练武射箭之场所而得名。由此可知,保山古城的街坊名称( )
A.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B.为地方史研究提供线索
C.体现城市规划的科学 D.反映地方治理能力提升
6.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是( )
A.亚历山大博物馆 B.阿什莫林博物馆
C.故宫博物院 D.中国国家博物馆
7.东汉时期,经学家郑玄以书信教诚其子,要求他“勖求君子之道,研钻勿替,敬慎威仪,以近有德”。名臣蔡邕教育其女,“心之不修,贤者谓之恶”。据此可知当时士大夫( )
A.强调以修身治国为己任 B.具有男女平等的思想意识
C.注重家庭教育的塑造力 D.受儒学官方哲学化的浸染
8.2019年,国际图联发布了《国际图联开展数字化联合项目指南》,倡导通过“数字统一”,整合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各类机构的不同类型资源,实现数字化联合,解决濒危文化遗产原始载体流散各地的严峻问题。由此可知,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际图联强调( )
A.重视民间力量的作用 B.发挥现代科技的作用
C.提高民众的保护意识 D.维护文化遗产真实性
9.1861年初,恭亲王奕?上奏提出:“查与外国交涉事件,必先识其性情。今语言不通,文字难辨,一切隔膜,安望其能妥协?”他的这一认识,直接推动清政府
A.向美国派遣留学生 B.设立京师同文馆
C.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 D.大量翻印《海国图志》
10.天一阁是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私家藏书楼,由明嘉靖年间的范钦所建。阁内现藏各类古籍近30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卷,不少已成为海内孤本,还有《范氏奇书》原本古籍和一部分雕版的保存,弥补了明代古籍雕版存世极少的遗憾,是中国雕版印刷术的重要物证。据此可知,天一阁的修建和保护( )
A.奠定了近代出版业大发展的基础 B.体现了当时统治者对藏书的重视
C.得益于当时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 D.发挥了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功能
11.近2000年来,庄严神圣的泰山一直是帝王朝拜的对象。山中的人文杰作与自然景观完美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反映了古代中国的礼制文化。泰山在古人心中有崇高地位,宏大山体上留下了20余处古建筑群,2200余处碑碣石刻。道教、佛教在泰山建造了大量宫观寺庙。对泰山解读正确的有( )
①属于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②渗透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③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交汇融通 ④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张骞通西域、郑和下西洋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虽然跨越国界,却无法实现全球效应而21世纪的戛纳电影节上的一件时装转瞬间即可动全球影迷的追掉热潮。这说明
A.大众文化审美的古今差异 B.明星效应远大于历史名人
C.非物质文化遗产函待传承 D.技术进步推动文化全球化
13.有学者认为,没有文艺复兴及其带来的文化和科学思潮,约翰内斯·古登堡也许终生只是一个籍籍无名的贵族;但若没有古登堡印刷术,便没有欧洲宗教改革、资产阶级革命、启蒙运动以及此后的工业时代。该学者重在强调( )
A.古登堡独特的人生际遇 B.近代欧洲思想解放的历程
C.思想革命催生技术进步 D.印刷书诞生的革命性意义
14.唐朝科举考试中,尚书省的考试统称“省试”或“礼部试”,其考生有两个来源,即生徒和乡贡。“生徒”是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官办学校)送往尚书省的应试者,“乡贡”是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的应试者。由此可知,唐朝的科举考试
A.注重考试资格的公平性
B.承认私学教育的合法性
C.排除恩荫入仕的可能性
D.封闭世家大族入仕途径
15.2012年10月以来,考古工作者在青龙镇遗址发现了唐宋房屋基址等遗迹,出土了大量铜器、铁器和瓷器等文物。据此推测当时上海地区的县级治所名称是
A.嘉兴 B.松江 C.华亭 D.上海
16.下图为朱熹制定的《白鹿洞书院揭示》,亦称《白鹿洞书院学规》《白鹿洞书院教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白鹿洞书院开启中国私学的发展历史
②白鹿洞书院成为程朱理学传播的中心
③这是中国书院发展史上的纲领性学规
④内容充分明确了儒家教育的价值旨归
A.②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17.1999年12月,武夷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成为全球第二十三处、全国四处之一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摩崖石刻:“晚甘候”——武夷茶最早的雅名 唐代,孙樵出差来到武夷山,品尝了地方官员招待的武夷茶后,赞叹不已。回京后孙樵将武夷茶与朋友分享,他将武夷茶拟人化为“晚甘候”,意为晚节高尚的贵人。晚甘,也意指武夷茶的“回甘”,回味无穷。 武夷山茶是朱子理学的摇篮。朱熹留下了多处石刻,并创建理学新派系——闽学,成为力学一代宗师。
材料二 三教经过争论融合,到了隋唐,佛教实现中国化,倾国奉佛,而主体儒学却奄奄一息,照此发展趋势,中国有成为佛教国家的可能。在这关键时刻,朱熹奋起排佛抑道,深研各种典籍,推倒两汉以来树立起的“五经”在国家上层建筑中的主导地位,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组成“四书”代替“五经”的权威,认为“四书”才真正能体现出以孔孟之道为代表的中华文化的真谛。朱熹把它们联成一体,并精心注释,使之成为新儒学(理学)的思想体系。
——摘编自高令印《朱子学在中华文化史上的价值和作用》
材料三 中国是世界茶叶原产地,茶叶外销有据可查的最早史料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民国出版的《茶叶产销》一书提到:“五世纪后期,土耳其人至蒙古边境,以物易茶,首肇其端。”其后日本、朝鲜、南洋等周边国家虽从中国进口茶叶,但数量还很有限。16世纪中国茶传入西方,亚洲市场变得微不足道,美洲、大洋洲、非洲市场均由荷兰、英国转口输入茶叶。输入茶叶的国家,17世纪主要有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俄国等国,18世纪输入茶叶的国家则增加了法国、普鲁士、丹麦、瑞典、美国、匈牙利、意大利等。19世纪英国独霸茶叶外销市场。茶叶初入欧洲市场被人视为稀罕的舶来品,“茶价异常昂贵”,18世纪上半叶1磅茶要17先令半,18世纪50年代仅8先令。1790年茶价为每磅3先令7便士,1810年减为2先令。清代前茶叶出口以江南茶和绿茶为主,清代以后外销茶产区包括苏、浙、赣、皖、粤、闽、滇、湘、鄂九省。最先出口的是武夷红茶,旋即绿茶压倒红茶,18世纪后半期起出口又以红茶为主,至此奠定了我国外销茶区及茶类的基本框架。
——摘编自陶德臣《简论中国古代茶叶对外贸易的特点》
(1)概括指出材料一的摩崖石刻有哪些史料价值。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朱熹为理学发展作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茶叶对外贸易的特点,并说明其繁荣的原因。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教育平民化
材料一 自中世纪起,英国贵族就是社会的主导阶级,只有贵族、高级教士等社会上层的子弟才能接受正规教育,社会下层被排除在教育之外,他们往往认为教育是浪费时间和金钱的,不愿意去为了受教育而占用劳作时间。然而,16世纪以来,城市发展带来的商业、贸易、管理等职业的出现以及一系列由私人捐资创办的慈善学校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受教育的阶层,使教育向着大众化方向发展。
——据杜冰川《英国贵族精神与精英教育传统探析》等整理
材料二 明治五年(1872年)8月3日正式颁布《学制》,它与日本近世教育相比,它打破身份限制,推出四民平等(四民指日本封建时代士、农、工、商四等级)的全民教育理念。允许平民进入各类学校,明确否定了过去教育“把学问当作士人以上之事”,做到“从现在起教育应普及全体国民(贵族、前武士、农民、手艺人、商人和妇女),要使农村中没有文盲家庭,家庭中没有文盲成员”。
——摘编自杨洋《明治前期教育改革再思考:兼论日本吸收外来文化之个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6世纪以来英国教育平民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教育平民化的看法。
19.1946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在法国巴黎成立。1974年,该协会将博物馆定义为“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性机构,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见证物进行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公益性成为博物馆的首要职责。197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又把每年的5月18日定为“国际博物馆日”,并且每年确定活动主题。
结合某一年国际博物馆日的活动主题,谈谈这一主题的意义。
三、论述题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是美国电影中英雄形象的嬗变。
时间 代表形象 特征
19世纪 西部牛仔 头戴宽檐帽,身穿牛仔裤,腰插双枪;他们富于正义感,“枪法超群,骑术精湛,以除暴安良的侠举和独来独往的个人英雄主义精神奠定着一种‘社会秩序与个人自由相并存’的美国式神话”
1939年 超人 具有强大的社会责任感,除恶惩奸,并拥有所有人梦寐以求的超能力。超人身上集聚了所有伟大战士的优点,充当着人类的超级警察和救世主
20世纪中期 战争英雄 宛如一面旗帜,激励、引领着人民谱写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赞歌
20世纪末以来 普通人的英雄主义 英雄与凡人一样,有高尚的一面也有平凡的一面。其“高尚的英雄品质令人肃然起敬”,而平凡的一面乃至缺点和弱点又使人倍感亲切
——摘编自强云、许俊农《美国电影中“反英雄”形象的解构与重构》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946年至1974年(法国)。据材料“一个不追求盈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性机构,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见证物进行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可知,博物馆不追求盈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体现其公益性的特点。而博物馆可以对人类和人类环境见证物进行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有利于文化传承,②③正确,C项正确;无数据对比,无法得出二战后法国是文化中心。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博物馆建立与战争之间的关系,①和④错误,排除A、B、D项。故本题选C项。
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时空是19世纪以来的世界,根据题干设问可知是推断题。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正在进行工业革命,职业教育内容的变化是为了适应工业社会的需要,A项正确;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欧洲经济格局并没有发生改变,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垄断组织出现于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与材料所述时间明显不符,排除C项;D项表述中,“开始”之说材料无法体现,且与史实也不相符,排除D项,故选A项。
3.D
【详解】依据材料中“所以激发忠爱、开通智慧、振兴实业。”、“造就通才为全学之纲领。”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期清政府主张实行“通才教育”,“通才教育”的核心是伦理道德教育,清末所谓的“通才”指的是具有封建伦理道德观和掌握并熟练运用西学艺能之人,这表明清末教育制度正处于转型时期,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新式学堂教育的内容,并未体现传统教育的发展情况;B选项错误,此时期新式学堂教育刚刚起步,尚未得到普及;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清政府意图培养“通才”,并非只是精通西学的人才。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4.A
【详解】根据“使人油然而生爱护生物之心,于涵养儿童德性,影响尤大……其功效或较图书馆、博物馆更加普遍而宏远也”可知,材料强调动物园对包括儿童在内的社会各群体都能起到科学和道德教育作用,A项正确;动物园在当时的功效更突出,但不意味着动物园设立更普及,排除B项;上海动物园的设立,不能看作多数国人接触大自然的渠道,排除C项;设立动物园的目的除了儿童教育,还涵盖整个社会群体的教育,排除D项。故选A项。
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保山古城。根据材料可知,题干内容讲述了保山古城的街坊名称,体现了古城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这为研究保山的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史料,B项正确;“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表述不全面,不能概括整段材料,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特征,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地方治理能力得到提升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6.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是中国国家博物馆,D项正确;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是中国国家博物馆,ABC项都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D项。
7.C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东汉时期,郑玄和蔡邕都注重对子女的家庭教育。C项正确;材料只涉及修身,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男女平等思想,排除B项;儒学哲学化是理学的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
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2019年的世界。根据材料可知,国际图联倡导通过“数字统一”,实现多种机构不同类型资源的数字化联合,解决濒危文化遗产原始载体流散各地的严峻问题,这说明其强调发挥现代科技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民间力量的作用,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民众的保护意识,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维护文化遗产真实性”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9.B
【详解】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奕 主张旗人子弟学习西方文字,与西方进行外交,因此,直接推动清政府专门学习西方语言的学堂,即设立京师同文馆,B项正确;朝廷派留学生出国的目的就是让他们学习西方的技术和知识,来完善和保护自己国家的制度,排除A项,江南制造局翻译馆1868年创办,为清朝官办的翻译出版机构,而非学习语言的机构,排除C项;《海国图志》作者魏源,是一部介绍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和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全书详细叙述了世界各地和各国历史政治、风土人情,主张学习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中心思想。与学习西方语言没有直接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
10.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材料中“古籍近30万卷”“珍椠善本8万卷”“海内孤本”“重要物证”等都可以看出,天一阁保存至今,有利于典籍的收藏与传承,从而传承中华文化,D项正确;材料未具体涉及天一阁对近代出版业发展的影响,排除A项;明清统治者对藏书的重视,江南造纸业、印刷业、刻书业和书籍流通业的发达以及兴学、科举和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等因素是其发展壮大的原因,但是材料中都未涉及,排除B、C两项。故选D项。
11.D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秦、元、明、清(中国)。本题要求组合出对泰山的正确解读。根据材料“山中的人文杰作与自然景观完美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反映了古代中国的礼制文化”可知,泰山既有人文又有自然景观,属于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自然和人文的结合渗透了天人合一(强调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的相通和统一)的思想、泰山的历史文化价值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这些都是正确的解读;根据材料可知泰山既有礼制文化又有道教、佛教文化,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交汇融通是正确解读,所以①②③④均是正确解读,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12.D
【详解】据题意可知,张骞通西域和郑和下西洋无法实现的全球效应在今天通过现代技术已经可以实现,说明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的全球化,故选D;材料体现的是技术进步对文化全球化的推动作用,ABC明显不符合这一主旨,排除。
1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但若没有古登堡印刷术,便没有欧洲宗教改革、资产阶级革命、启蒙运动以及此后的工业时代。”可知,作者旨在强调古登堡印刷术对欧洲社会变革的重要作用,D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古登堡独特的人生际遇,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近代欧洲思想解放的历程包括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反映技术进步促进思想解放、政治变革、社会进步,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14.B
【详解】题干中说到考生来源包括来自于官办学校的,也包括“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的应试者”可知承认了私立教育的合法性,故B项正确;A项中的“公平性”不能体现;C项中的“恩荫”以及D中的“封闭了”都没有在题干中体现,A、C和D项排除。
15.C
【详解】本题考查历史地理,根据课本知识可知,华亭县是唐天宝年间的设立的,管辖包括上海在内地区的县级治所,元改称松江。从题干“唐宋房屋基址”,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答案。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上海的行政管辖及名称变化(课标外)(华东师大版)。
16.D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宋代中国。结合所学,春秋时期孔子首创私人讲学,打破了过去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①错误。理学家朱熹等曾在白鹿洞书院讲学、辩论,书院成为理学传播的中心,②正确。《白鹿洞书院学规》是中国书院发展史上一个纲领性学规,③正确。《白鹿洞书院学规》主张“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明确了儒家教育以“明人伦”为根本目的的价值旨归,④正确。综上,②③④符合题意,①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17.(1)史料价值:实物史料;摩崖石刻是研究福建武夷山历史与文化的一手史料;可用于研究理学思想和茶文化;也可用于研究古代的书法艺术、诗词文学等。
贡献:将“四书”集为一体,并重新进行注释;在书院讲学,推动了理学思想的体系化、世俗化;继承和发展了北宋(二程)理学思想,建立了严密的理论体系;吸收佛道,巩固儒家正统地位。
(2)特点:茶叶外销历史悠久;贸易范围不断扩大;茶叶价格呈现下降趋势;外销茶区、外销茶类格局基本形成。
原因: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发展;茶叶贸易自身的优势;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世界市场发展,对茶叶的需求增加;茶文化的传播。
【详解】(1)本题为特点类和影响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中国)。第一问史料价值,根据材料一摩崖石刻和晚甘侯史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武夷山的摩崖石刻是研究当地历史文化的一手史料,也是实物史料;石刻内容能够体现茶文化和理学思想;由图片可知石刻文字也可用于研究书法艺术和诗词文学等。
第二小问贡献,由材料二“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组成‘四书’代替‘五经’的权威”和“朱熹把它们联成一体,并精心注释,使之成为新儒学(理学)的思想体系”可得出将“四书”集为一体,并重新进行注释;由材料一、二和所学可得出在书院讲学,推动了理学思想体系化、世俗化;从程朱理学的哲学上来看,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北宋(二程)理学思想,建立了严密的理论系统。据所学知识可知,吸收佛道,巩固儒家正统地位。
(2)本题为特点类和背景类材料题。时空范围古代(中国)。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三“茶叶外销有据可查的最早史料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得出茶叶外销历史悠久;据材料三“其后日本、朝鲜、南洋等周边国家虽从中国进口茶叶,但数量还很有限。16世纪中国茶传入西方……”得出贸易范围不断扩大;据材料三“18世纪上半叶1磅茶要17先令半,18世纪50年代仅8先令。1790年茶价为每磅3先令7便士,1810年减为2先令”,得出茶叶价格呈现下降趋势;据材料三“18世纪后半期起出口又以红茶为主,至此奠定了我国外销茶区及茶类的基本框架”,得出外销茶区、外销茶类格局基本形成。
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发展;根据材料三“其后日本、朝鲜、南洋等周边国家虽从中国进口茶叶,但数量还很有限”可得出茶叶贸易自身的优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三“17世纪主要有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俄国等国,18世纪输入茶叶的国家则增加了法国、普鲁士、丹麦、瑞典、美国、匈牙利、意大利等”可知,世界市场发展,对茶叶的需求增加,茶文化的传播。
18.(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教育观念的转变;学校数量的增多。
(2)教育平民化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教育平民化需要政府、社会等各方面共同努力;教育平民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对推动社会转型起了重要作用。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6世纪以来的英国。由材料“16世纪以来,城市发展带来的商业、贸易、管理等职业的出现以及一系列由私人捐资创办的慈善学校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可得出教育观念的转变;学校数量的增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教育的平民化。
(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6世纪以来的英国、19世纪的日本。由材料“16世纪以来,城市发展带来的商业、贸易、管理等职业的出现以及一系列由私人捐资创办的慈善学校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受教育的阶层,使教育向着大众化方向发展”可得出教育平民化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由材料“明治五年(1872年)8月3日正式颁布《学制》,它与日本近世教育相比,它打破身份限制,推出四民平等(四民指日本封建时代士、农、工、商四等级)的全民教育理念”可得出教育平民化需要政府、社会等各方面共同努力;由材料“从现在起教育应普及全体国民(贵族、前武士、农民、手艺人、商人和妇女),要使农村中没有文盲家庭,家庭中没有文盲成员”及所学得出教育平民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对推动社会转型起了重要作用。
19.本题是开放式问题,学生言之成理即可。国际博物馆日的设立,以及每年确定活动主题,是为了便于大众认识到博物馆致力于“对人类和人类环境见证物进行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以“研究、教育和欣赏”为目的。近些年设立的主题分别是:2015年,“博物馆致力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16年,“博物馆与文化景观”;2017年,“博物馆与有争议的历史:博物馆讲述难以言说的历史”;2018年,“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2019年,“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学生了解了某一年的主题,即可据此思考其意义。
【详解】本题是开放式问题,学生言之成理即可。从活动、目的等角度分析。具体而言:国际博物馆日的设立,以及每年确定活动主题,是为了便于大众认识到博物馆致力于“对人类和人类环境见证物进行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以“研究、教育和欣赏”为目的。近些年设立的主题分别是:2015年,“博物馆致力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16年,“博物馆与文化景观”;2017年,“博物馆与有争议的历史:博物馆讲述难以言说的历史”;2018年,“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2019年,“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学生了解了某一年的主题,即可据此思考其意义。
20.示例
历史现象:美国电影塑造的英雄形象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阐述:19世纪,美国进行西部开发,西部牛仔表现出的开拓进取精神、个人奋斗意识和以侠义之举构建社会秩序的行为,备受关注,成为时代英雄的象征;经过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的打击,美国社会普遍情绪低落,渴望得到超能力的帮助走出困境,电影塑造的超人形象契合了社会需求,受到社会追捧;二战中美国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在欧洲、北非和太平洋战场上为打败法西斯作出了重大贡献,为美国战后推行全球霸权奠定了基础,战争英雄成为社会崇拜的对象;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社会出现信仰危机,社会危机和文化危机加深,自20世纪末以来,反映普通人英雄主义的电影大行其道,具有普通人特征的英雄形象受到欢迎。
结论:美国电影塑造的英雄形象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反映了美国社会的时代特征。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唯一的评分标准。还可以从英雄形象的时代特征、价值体现等方面进行阐述,只要言之成理、符合题意,均可同等得分)
【详解】这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这一题所涉及的最大范围的时空是19世纪以来的美国。
现象:据材料19世纪至20世纪末以来美国电影中“西部牛仔”“超人”“战争英雄”“普通人的英雄主义”等不同英雄形象,可以得出美国电影塑造的英雄形象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阐述:联系19世纪以来美国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展开阐述,注意层次分明,可以按“19世纪”“1929—1933年”“二战时期”“20世纪五六十年代”等不同阶段分别阐述。要表述清楚不同阶段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部环境等因素与对应阶段的“英雄形象特征”的逻辑关系,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解读历史现象。要史实充分,言之有物。最后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即“美国电影塑造的英雄形象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反映了美国社会的时代特征”,完成表述。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单元检测(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