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宜丰中学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48分)
1.内战爆发初期,林肯一直未采取行动解放黑奴。他认为,战争的主要目的是保护联邦,而不是消灭奴隶制。联邦应当维护南方州奴隶主的私有产权,以民主和法治的手段,实行渐进性的赎买政策,有偿地逐步废除奴隶制。这表明当时( )
A.奴隶制的存废不是矛盾的焦点 B.维护国家统一是内战的主要目的
C.林肯政府代表了奴隶主的利益 D.林肯政府无意于结束黑人奴隶制
2.1875年时英国钢产量是德国的近两倍,11年后,美国的钢产量就超过英国,18年后,德国钢产量也超过英国,到1913年,德国的钢产量达到1894万吨,英国只有 779万吨。这反映了( )
A.世界政治局势进一步紧张 B.德国已成为世界工业霸主
C.英德争夺霸权的矛盾激化 D.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加剧
3.现代工业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报刊书籍发行量大增,人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女性也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从总体趋势看,人口增加明显。对上述材料描述的主题,准确而全面的理解是( )
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B.欧美大众教育的推广
C.工业化国家社会变化 D.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
4.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进化论”思想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法则,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这种进化论观点对当时世界产生的影响是 ( )
A.有力推动了物理学理论的革命 B.极大促进了文化艺术的繁荣
C.沉重打击了宗教“神创论”学说 D.促进了亚欧国家的思想解放
5.以下选项关联正确的是( )
A.达尔文——《战争与和平》 B.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C.牛顿——《欧也妮·葛朗台》 D.贝多芬——万有引力定律
6.“基督教会在自己开办的学校中教授几何学、数学、天文学,几何学用来解释上帝创造的世界……而天文、数学和几何学恰好就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原点。”材料表明( )
A.基督教神学客观推动近代科学建立 B.近代科学的建立强化了教会权威
C.近代科学的理论基础是基督教教义 D.大学的课程设置完全由教会决定
7.“在中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轰轰烈烈地进行,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在印度,甘地主义融合政治和宗教,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土耳其,有凯末尔革命,凯末尔民族主义主张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材料意在说明一战( )
A.缓和了列强之间的矛盾 B.结束于全世界人民的反战运动
C.终结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D.促进了被压迫民族意识的觉醒
8.下面是某历史老师搜集整理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经济类信息的变化,由此可知( )
战前 欧洲的海外投资额每年高达3.5亿英镑,1913年世界制成品出口的60%来自欧洲的英、法、德三国;伦敦是世界金融中心
战后 国际金融中心开始从伦敦向纽约转移;1914—1918年英国海外投资下降50%,1913—1920年欧洲制造业下降23%
A.战争仅对欧洲国家造成破坏 B.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C.英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停滞 D.战争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
9.1948年,“阿芙乐尔”号作为革命纪念舰永久性停泊在涅瓦河畔,并成为海军博物馆。这艘传奇的巡洋舰所见证的“革命”( )
A.导致了“帝国大厦的坍塌” B.揭开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C.开始了“建设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 D.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10.没有谁具备列宁那样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把握历史的魄力;也没有谁像列宁那样以微薄的政治力量,获取过那样巨大的胜利。在人类历史上,列宁几乎是唯一一位仅仅靠着人的智慧和勇气,就彻底地改变了大半个世界命运的政治伟人。下列符合列宁实际的是( )
①直接领导了二月革命 ②在斯莫尔尼宫指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③领导苏俄进行了三年国内战争 ④实行新经济政策和制定一五计划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②④
11.“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马克思主义诞生与十月革命”“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分析以上三组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认识到( )
A.思想解放推动社会的发展 B.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12.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召开会议,用事实证明这是一次帝国主义间重新瓜分世界的非正义战争。从会议签订的《凡尔赛条约》来看,最能体现分赃实质的是( )
A.德国必须支付大量赔款 B.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
C.德国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D.德国归还法国阿尔萨斯洛林
13.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主要战胜国的第一反应就是竭力把战争爆发的罪责完全推给德国。到了20世纪20年代中期,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这样的认识:缺陷丛生的国际关系体系导致了战争。与“这样的认识”相匹配的是( )
A.外交关系影响无足轻重 B.国际体系影响世界和平
C.经济发展缓和彼此矛盾 D.军备竞赛完全可以避免
14.根据某班级项目化学习成果汇报卡可知,苏联实行的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 )
研究主题:苏联的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
项目:建成6000多个大企业 领域:兴建了钢铁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建立了拖拉机、汽车、飞机制造等部门 成就:第聂伯河水电站、高尔基汽车厂、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A.重点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 B.协调了轻重工业部门同步发展
C.使苏联变为世界军事强国 D.促进了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
15.列宁曾说:“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洁、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让我们实行退却,一切都重新安排,不过安排得更稳妥。”列宁口中的“退却”指的是( )
A.实施新经济政策 B.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C.领导十月革命 D.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16.有学者认为:“卡德纳斯改革是部分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促进了墨西哥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使墨西哥成为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拉丁美洲最民主的国家。”下列卡德纳斯改革措施中属于民主改革方面的是( )
A.打击寡头势力 B.推行土地改革
C.石油行业收归国有 D.发展教育
17.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出台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等700多个法令,建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等十几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350亿美元……这反映了新政的突出特点是( )
A.直面社会根本矛盾 B.固守自由经济政策
C.改变资本主义本质 D.采用国家干预手段
18.下表为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措施。这些措施的直接目的是( )
时间 机构名称 主要任务 参与人数
1933年 民间资源保护队 种树、建水坝、森林防护等 约200万
1933年 田纳西管理局 田纳西流域综合治理 约350万
1936年 工程振兴局 兴建公路、体育馆等 约300万
A.建立救济机构,提供社会保障 B.大量输入国外廉价劳动力
C.以工代赈,提供就业机会 D.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
19.经济学家托马斯·索维尔在《诡辩与真相》一书中指出:“联邦政府仅在1933年就购买了600万头猪,然后将其毁灭。数量巨大的农产品葬于耕犁之下,就是为了让其退出市场,从而把价格维持在官方所规定的水平上。因为同样的原因,大量的牛奶被倒入了下水道。”联邦政府此举意在( )
A.维护农民利益 B.“以工代赈”
C.平衡市场供求关系 D.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20.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纳粹主义强调种族优越论,违背平等相待,开放包容的理念。下列史实中最能体现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及德国法西斯政权反人类罪行的是
A.残酷迫害和屠杀大量犹太人 B.纳粹党煽动复仇情绪
C.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 D.1938年吞并了奥地利
21.下图为某学生绘制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示意图,图中①处该填入的内容是( )
A.凡尔登战役 B.莫斯科保卫战
C.柏林战役 D.斯大林格勒战役
22.从《慕尼黑协定》的签署到《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英法美对法西斯侵略国家的态度发生重大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A.法西斯实力的不断壮大 B.各国根本利益遭受巨大损害
C.对法西斯本质的正确认识 D.法西斯的败势已显
23.“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1944年至1970年间,总共有63个国家赢得了独立。”这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战( )
A.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 B.确立了战后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C.对世界和平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D.促进世界殖民体系的迅速瓦解
24.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国际会议的共同点是( )

A.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召开 B.反映了人类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
C.为了解决战争带来的危机 D.为建立新的世界格局奠定了基础
二、综合题 (共52分)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玻利瓦尔早年赴欧洲学习,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立志以解放祖国为己任。19世纪初,他重返祖国,指挥起义军,同西班牙殖民军展开了艰苦斗争,解放了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等地。
材料二:1858年,英军包围章西,章西女王拉克西米·巴依身先士卒,浴血奋战,并率领全城居民英勇抵抗。英军破城后,女王率部突出重围,坚持抗英,直到壮烈牺牲。
(1)材料一中“同西班牙殖民军展开了艰苦斗争”指的是哪一事件?“玻利瓦尔”被誉为什么?(4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事件?这一事件有何影响?(4分)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感受。(2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1813——1844年印度输往英国的原棉由4100吨上升到40000吨,增加近10倍;1813——1835年英国布进入印度的数量由90万码增加到5100万码,英国通过不平等交换无穷无尽地榨取印度财富。
——整理自《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
材料二 俄国1801年到1825年间爆发农奴起义281次;1826年到1854年间有712次;废除农奴制前的六年零四个月间则发生了474次。这些起义无论在时间长度、激烈程度都在不断地增加。克里米亚战争为农奴制的缺陷和危险提供了另一个明证,不论是士兵的孱弱和懒散,还是国家全面的经济和科技的落后,都可看出农奴制的弊病。1861年3月1日,解放农奴的《解放法令》颁布,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整理自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俄罗斯史》
材料三 内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重新整合。南方基本结束了对英国的依附,转而依赖于北方的金融资本。联邦政府对内实行自由贸易,禁止各州间的贸易障碍。此外,在政府的鼓励和资助下,横贯大陆的5条铁路干线建成。全国铁路网的兴建,缔造了真正全国性的国内市场。内战结束后的30年间,美国经历了一个经济大发展时期,基本完成了工业化。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近代卷》等
(1)根据材料一,以英国为中心的棉花全球贸易给印度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结合所学,18世纪中期,印度原棉输入英国和英国布输入印度数量剧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中期俄国统治者所面临的危机有哪些?结合所学,为什么说《解放法令》的颁布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内战结束后美国形成全国性市场的因素。(6分)
27.改革促进国家的发展,也引发了众多思考。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 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 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全面而细致地规划过自己的发展进程, 这是斯大林的一个创造。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对于苏联而言,它未来几十年的兴衰都和这种“创造”联系在一起了。
——摘自《大国崛起》
材料三 有些学者将罗斯福的经济理论概括为“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营运,并不总是有利于、并不总是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是必要,这种营运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
——摘自列绪贻等主编的《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1929—1945)》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领导人采取的“增强了民族力量”的措施。(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个“创造”的特点及其影响。(6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罗斯福对联邦政府采取的改进对策是什么? “罗斯福的经济理论”给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带来什么影响。 (4分)
28.人类文明是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得到丰富和发展的。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观察下图,16-20世纪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与此同时,世界也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世界历史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世界似乎“变”得越来越“大”。
16世纪至 19世纪40年代马拉旅客车,最大平均速度每小时10英里 19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蒸汽火车,平均每小时55英里;蒸汽轮船,平均每小时36英里 20世纪 50年代螺旋桨飞机,每小时 300-400英里 20世纪60年代喷气式喜机,每小时500-700英里
材料中阐述了两种观点:16-20世纪“地球由大变小”和16-20世纪“地球由小变大”,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选出一种观点最少利用两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提示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等角度论证(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参考答案
1.B【详解】根据材料“他认为,战争的主要目的是保护联邦,而不是消灭奴隶制。”可见林肯强调维护国家统一、避免联邦分裂才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目的,B项正确;奴隶制的存废是当时南北双方矛盾的焦点,排除A项;林肯政府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排除C项;林肯政府无意于结束黑人奴隶制与提干“联邦应当维护南方州奴隶主的私有产权,以民主和法治的手段,实行渐进性的赎买政策,有偿地逐步废除奴隶制。”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D【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德两国的钢产量大幅度地反超英国,这说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在逐渐加剧,D项正确;材料与政治局势无关,排除A项;仅凭钢产量无法判断德国已成为工业霸主,也不能推知英德两国争夺霸权的矛盾已经激化,排除BC项。 故选D项。
3.C【详解】根据题干“现代工业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报刊书籍发行量大增,人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女性也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提到了商品、报刊、文化素养提高、教育机会增多,这些属于社会变化,C项正确;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在题干只是其中一点,没有概括完整,排除A项;只是说女性获得更多教育机会,没有涉及欧美大众教育的推广或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排除BD项。故选C项。
4.C【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指出:物种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生物的发展和进化不是由神的意志或生物本身的欲望决定的,而是遗传变异、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的结果;人类也是进化来的,不是上帝创造的,《物种起源》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是生物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C项正确;达尔文进化论属于生物学领域的成就,不属于物理学理论的革命,排除A项;达尔文“进化论”主要影响是打击了宗教“神创论”学说,是生物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并没有极大促进文化艺术的繁荣或促进亚欧国家的思想解放,排除BD项。故选C项。
5.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小说集“人间喜剧”被称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B项正确;《战争与和平》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排除A项;《欧也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的作品,排除C项;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发现的,排除D项。故选B项。
6.A【详解】根据材料“基督教会在自己开办的学校中教授几何学、数学、天文学,几何学用来解释上帝创造的世界……而天文、数学和几何学恰好就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原点。”可得出,基督教神学对近代科学起了促进作用,A项正确;近代科学的建立强化了教会权威,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近代科学的理论基础是基督教教义,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大学的课程设置完全由教会决定,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7.D【详解】根据题干“在中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轰轰烈烈地进行,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在印度,甘地主义融合政治和宗教,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土耳其,有凯末尔革命,凯末尔民族主义主张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可知,一战促进了思想解放,冲击了殖民体系,促进了被压迫民族意识的觉醒,D项正确;题干主要体现了被压迫民族意识的觉醒,没有涉及列强之间的矛盾,排除A项;题干只涉及到中国、印度和土耳其,不能说结束于全世界人民的反战运动,排除B项;题干只体现了被压迫民族意识的觉醒,不能体现出终结了欧洲的优势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
8.D【详解】根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经济类信息的变化” 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欧洲大国的经济实力。选项D符合题意,D项正确;战争不只是对欧洲国家造成破坏,给整个世界带来了影响,排除A项;题干材料表明战后欧洲经济削弱了,而没有体现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排除B项;题干材料表明战后欧洲经济发展速度下降,却没有体现英国经济发展面临停滞,排除C项。故选D项。
9.B【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17年11月7日晚,“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一声炮响,拉开了总攻的序幕,攻下了资产阶级政府的最后堡垒冬宫,为俄国十月革命立下汗马功劳。+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帝国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揭开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B项正确;导致了“帝国大厦坍塌"的是俄国二月革命,排除A项;开始了“建设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的是巴黎公社革命,排除C项;俄国二月革命后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排除D项。故选B项。
10.C【详解】根据题干“列宁”“彻底地改变了大半个世界命运的政治伟人”结合所学可知,列宁在斯莫尔尼宫指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领导苏俄进行了三年国内战争,巩固了新政权,②③符合题意,C项正确;列宁未领导了二月革命,制定一五计划的是斯大林,①④不符合题意,排除含①④的ABD项。故选C项。
11.A【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启蒙运动这一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马克思主义诞生为十月革命的爆发提供了科学理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由此可知,思想解放推动社会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关键词展示的是思想解放与革命或改革的关系,没有突出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也无法证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更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无关,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12.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1919年1月—6月,巴黎和会召开,会议缔结了《凡尔赛和约》。和约内容中关于殖民地的条款(如:德国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最能体现巴黎和会是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C项正确;德国必须支付大量赔款属于战争赔款,并不能体现分赃的实质,排除A项;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是关于军事方面的具体措施,并不能体现分赃的实质,排除C项;德国归还法国阿尔萨斯洛林是关于领土的具体措施,并不能体现分赃的实质,排除D项。故选C项。
13.B【详解】根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主要战胜国的第一反应就是竭力把战争爆发的罪责完全推给德国。到了20世纪20年代中期,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这样的认识:缺陷丛生的国际关系体系导致了战争”和所学可知,一战后,由于战胜国把罪责全部推给德国,对德国的制裁导致20世纪30年代德国国内民族仇恨增强,最终导致二战爆发。材料中“缺陷丛生的国际关系体系导致了战争”说明当时国际关系恶化,国际体系影响世界和平,B项正确;外交关系影响并不是举足轻重,排除A项;材料中说明的是国际关系问题,不是经济发展缓和彼此矛盾,排除C项;军备竞赛并不能完全避免,排除D项。故选B项。
14.A【详解】根据题干中“苏联建成6 000多个大企业”“建立了拖拉机、汽车、飞机制造以及化工、电力等部门”“兴建了钢铁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等信息可知,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这些工业都属于重工业,A项正确;苏联实行的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了重工业,没有涉及轻工业,排除B项;苏联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不能体现苏联变为军事强国,排除C项;题干只能体现先苏联工业发展状况,没有涉及轻工业及农业发展状况,所以不能说国民经济稳步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
15.A【详解】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列宁曾经设想不要市场和货币以及商品经济,用行政和军事的手段干预经济,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但是失败,因此转而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甚至一定程度上恢复发展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A项正确;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排除B项;俄国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11月,排除C项;20世纪三十年代,斯大林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排除D项。故选A项。
16.A【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34年卡德纳斯当选总统后,为改变墨西哥的落后状况,保证宪法的施行,进行一系列改革,其中为确立中央集权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而采取的措施是打击寡头势力,A项正确;B、C两项是卡德纳斯改革中经济方面的内容,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B、C两项;D项属于卡德纳斯改革中教育方面的内容,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17.D【详解】根据题干“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出台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等700多个法令,建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等十几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350亿美元”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D项正确;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排除A项;罗斯福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扭转经济,排除B项;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没有改变资本主义性质,排除C项。故选D项。
18.C【详解】根据所学分析图表可知,罗斯福新政期间设立了诸如民间资源保护队、田纳西管理局、工程振兴局等机构,以工代赈,给大量人口提供了就业机会,C项正确;材料中的措施主要目的是提供就业机会,而不是提供社会保障,排除A项;材料无法反映外国廉价劳动力的输入,排除B项;罗斯福新政无法消除社会主义的根本矛盾,排除D项。故选C项。
19.C【详解】根据“数量巨大的农产品葬于耕犁之下,就是为了让其退出市场,从而把价格维持在官方所规定的水平上”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时期,政府用行政手段调节农业生产,减少农产品过剩,平衡市场供求关系,缓解经济危机的影响,C项正确;购买并销毁农产品,主要目的是平衡市场供求关系,维护农场主利益,缓解经济危机,排除A项;“以工代赈”是为了解决大量工人失业问题,排除B项;材料中措施主要目的是通过平衡市场供求关系缓解经济危机,此举无法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排除D项。故选B项。
20.A【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33年希特勒掌握德国政权后,煽动种族主义,掀起迫害犹太人的狂潮,几百人犹太人遭到屠杀,这一行径最能体现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及德国法西斯政权反人类罪行,A项正确;纳粹党煽动复仇情绪主要是表达对《凡尔赛条约》的不满,针对的是英法等国,排除B项;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标志着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排除C项;1938年德国吞并了奥地利是德国侵略扩张的表现,与“种族优越论”“反人类罪行”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21.D【详解】由材料示意图中的“1942年——1943年”“重大转折”可知,这与斯大林格勒战役有关。1942年7月爆发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苏军连续进攻,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D项正确;凡尔登战役是一战的转折点,排除A项;莫斯科保卫战发生在1941年10月,且莫斯科保卫战的影响是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B项;柏林战役发生在1945年4到5月,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苏军实施的最后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德国无条件投降,欧洲战事结束,排除C项。故选D项。
22.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慕尼黑协定》体现了英、法两国为避免战争爆发,牺牲捷克斯洛伐克利益,将苏台德区割让给纳粹德国。法西斯国家大肆侵略,激起了各国人民的愤怒,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开始走向联合,1942年,美、英、苏、中等42和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故英法美对法西斯侵略国家的态度发生重大转变的根本原因是各国根本利益遭受巨大损害,B项正确;法西斯实力不断壮大、对法西斯本质的正确认识不是英法美态度发生重大改变的根本原因,排除AC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此后,苏军连续进攻,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排除D项。故选B项。
23.D【详解】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总共有63个国家赢得了独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D项正确;A项说的是战争的规模,材料强调的是战争的影响,排除A项;二战后确立的新的国际关系格局是冷战对峙的两极格局,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B项;“总共有63个国家赢得了独立”反映了民族的独立和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C项不是题干表达的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
24.D【详解】观察三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调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之间的关系,雅尔塔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并对战后的国际格局作出了安排,因此这三幅图所展示的会议都为建立新的世界格局奠定了基础,D项正确;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是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A项说法错误,排除A项;凡尔赛体系的建立和之后华盛顿会议的召开,是为了重新规划战后国际秩序,不能反映人类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排除B项;“ 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 ”,是一战后 帝国主义 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体系,它并没有解决战争带来的危机,反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到来埋下了伏笔,排除C项。故选D项。
25.(1)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南美的“解放者”。(4分)
(2)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4分)
(3)有压迫就有反抗,学习玻利瓦尔、章西女王爱祖国、坚持正义、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 (2分)
【详解】(1)事件:根据材料二“玻利瓦尔早年赴欧洲学习,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立志以解放祖国为己任。19世纪初,他重返祖国,指挥起义军,同西班牙殖民军展开了艰苦斗争,解放了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等地。”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19世纪初,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拉丁美洲地区掀起了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起义烽火燃遍了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的广大地区。在南美洲北部地区,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称号:结合所学可知,玻利瓦尔和圣马丁,他们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2)事件:根据材料三“1858年,英军包围章西,章西女王拉克西米·巴依身先士卒,浴血奋战,并率领全城居民英勇抵抗。英军破城后,女王率部突出重围,坚持抗英,直到壮烈牺牲。”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印度民族大起义。1857年,印度土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英军乘势进攻章西城,年轻的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英军破城后,女王率部突出重围,坚持抗英,直到壮烈牺牲。
影响:结合所学可知,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3)感受: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从有压迫就有反抗,学习玻利瓦尔、章西女王爱祖国、坚持抗战的精神等方面简要说明,言之有理即可。
26.(1)影响:印度成为英国棉纺织业的原材料供应地和棉纺织品的倾销地。
原因:印度成了英国的殖民地;英国进行了工业革命。(4分)
(2)危机:农奴起义次数多,时间长,斗争激烈;克里米亚战争失利;国家经济和科技落后。原因: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6分)
(3)因素:南方依赖北方金融资本;联邦政府政策支持;全国铁路网的兴建。(6分)
【详解】(1)影响:根据材料一“1813——1844年印度输往英国的原棉由4100吨上升到40000吨,增加近10倍;1813——1835年英国布进入印度的数量由90万码增加到5100万码”可知影响是印度成为英国棉纺织业的原材料供应地和棉纺织品的倾销地。原因:根据所学可知,印度原棉输入英国和英国布输入印度数量剧增的主要原因是印度成了英国的殖民地,英国利用其统治地位可加强对印度的经济侵略;这一时期,英国也正在进行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能力和效率,产品更多,生产速度更快。
(2)危机:根据材料二“俄国1801年到1825年间爆发农奴起义281次;1826年到1854年间有712次;废除农奴制前的六年零四个月间则发生了474次。这些起义无论在时间长度、激烈程度都在不断地增加”可知危机是农奴起义次数多,时间长,斗争激烈;根据材料二“克里米亚战争为农奴制的缺陷和危险提供了另一个明证,不论是士兵的孱弱和懒散,还是国家全面的经济和科技的落后,都可看出农奴制的弊病”可知危机是克里米亚战争失利,国家经济和科技落后。原因: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等,从而通过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所以说《解放法令》的颁布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3)因素:根据材料三“南方基本结束了对英国的依附,转而依赖于北方的金融资本”可知因素是南方依赖北方金融资本;根据材料三“联邦政府对内实行自由贸易,禁止各州间的贸易障碍”可知因素是联邦政府政策支持;根据材料三“在政府的鼓励和资助下,横贯大陆的5条铁路干线建成。全国铁路网的兴建,缔造了真正全国性的国内市场”可知因素是全国铁路网的兴建。
27.(1)措施: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4分)
(2)特点:政治、经济体制高度集中;(2分)
影响: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没有尊重经济规律,随着时间推移,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4分)
(3)对策: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影响:通过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克服了30年代经济危机的影响,避免美国走上法西斯的道路,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在美国的统治。(4分)
【详解】(1)措施:根据材料一“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从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具体措施有,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因此,日本领导人采取的“增强了民族力量”的措施即明治维新的具体措施。
(2)特点:依据材料二“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全面而细致地规划过自己的发展进程,这是斯大林的一个创造。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苏联实行的苏联模式,也叫斯大林模式,它的特点是政治、经济体制高度集中;
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没有尊重经济规律,随着时间推移,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3) 对策: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可知,1933年3月,富兰克林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一上任就宣布实施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罗斯福对联邦政府采取的改进对策是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通过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克服了30年代经济危机的影响,避免美国走上法西斯的道路,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在美国的统治。
28.示例一:(12分)
观点:16-20世纪“地球由大变小”。
论述:三次科技革命使生产力飞跃发展,交通工具不断革新,加速了各地之间的联系,缩短了地域之间的距离。新航路开辟、欧洲国家早期殖民扩张和掠夺、两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资本主义国家相继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走上政治民主化道路;启蒙思想的传播使民主、自由、平等思想成为近代社会基本准则,缩小了世界各地思想文化的差异;一系列世界性战争如一战、二战在客观上也加速了各地之间的联系。小结:由此可见,16-20世纪,人类在科技、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的推动下,联系更加紧密、便捷、及时,地球“变”得越来越“小”。
示例二:
观点:16-20世纪“地球由小变大”。
论述: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人类社会开始从分散的古代世界向整体的现代世界转折。17—18世纪末19世纪初:启蒙思想的传播,丰富了世界思想史的内容;英法美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丰富了世界政治制度的内容;英国爆发工业革命,标志着工业社会的来临,人类文明又有发展,也更加丰富;生产力的飞跃和交通技术的革新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扩大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19世纪:资本主义工业化浪潮从西欧推向其他地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走上现代化道路;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世界各地各国之间的经贸往来不断扩大,交往形式也日益丰富。20世纪初期—20世纪40年代中期:俄国十月革命,创立了社会主义国家;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发展新模式,丰富了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由此可见,地球变的“越来越“大”
本题属于观点论述题,从所给观点中选择一种自己比较有把握的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按题目要求选取至少两个角度加以论述即可。例如:观点:16-20世纪“地球由大变小”。论述:三次科技革命使生产力飞跃发展,交通工具不断革新,加速了各地之间的联系,缩短了地域之间的距离。新航路开辟、欧洲国家早期殖民扩张和掠夺、两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资本主义国家相继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走上政治民主化道路;启蒙思想的传播使民主、自由、平等思想成为近代社会基本准则,缩小了世界各地思想文化的差异;一系列世界性战争如一战、二战在客观上也加速了各地之间的联系。小结:由此可见,16-20世纪,人类在科技、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的推动下,联系更加紧密、便捷、及时,地球“变”得越来越“小”。
答案第1页,共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宜丰中学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