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真题重组卷05(常州专用)-+冲刺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重组卷(江苏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冲刺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重05(江苏常州专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1.5分,共2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 2 3 4 5 6 7
A B D B D A B
8 9 10 11 12 13 14
C A C A B B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29分)
15.(9分)【参考答案】
(1)汉武帝。(1分)“开元盛世”。(1分)开封。(1分)
(2)八王之乱;安史之乱。(2分)经济重心南移。(1分)
(3)市民阶层。(1分)关汉卿。(1分)发达的市镇经济为市井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自由空间。(1分)
16.(10分)【参考答案】
(1)国民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人民民主统一战线。(2分)
(2)三大改造。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3分)
(3)变化:改革的重点逐步由农村转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由试点发展到全部铺开。(2分)原因:计划经济体制严重束缚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2分)
(4)设立海南岛为经济特区。(1分)
17.(10分)【参考答案】
(1)1861年农奴制改革。(1分)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2分)
(2)雅尔塔会议。协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盟军的行动,加快了战争的进程;对战后世界秩序作出安排;侵犯了中国等弱国的利益,具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3分)
(3)克里米亚公投。多极化趋势。(2分)
(4)加强国际协作,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努力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坚持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坚持各国一律平等的原则。(言之有理即可)(2分)冲刺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重05(江苏常州专用)
全解全析
(考试时间:50分钟 试卷满分:50分)
考点细目表
题号 题型 对应知识点
1 单选题 元谋人
2 单选题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3 单选题 唐朝的民族政策
4 单选题 明清经济的发展
5 单选题 鸦片战争的影响
6 单选题 井冈山会师、农村根据地创建
7 单选题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8 单选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四大和十五大的召开
9 单选题 古巴比伦
10 单选题 古代日本
11 单选题 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12 单选题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1787年宪法》;法国大革命的经过
13 单选题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4 单选题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信息技术的诞生与发展
15 材料分析题 武帝的经济措施;经济重心南移;元曲;开元盛世
16 材料分析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特区的建立
17 材料分析题 俄国农奴制改革;雅尔塔会议的召开;“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1.5分,共2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2023·甘肃兰州中考真题)考古学者在云南省元谋县发掘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这说明元谋人( )
A.能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B.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C.已经进入磨制石器时代 D.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可知,在元谋人遗址,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两颗门牙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炭屑、小块烧骨。证明元谋人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A项正确;题干主要强调元谋人能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未体现从事农业生产,排除B项;元谋人属于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排除C项;我国在商周时期广泛使用青铜工具,排除D项。故选A项。2.(2023·江苏无锡中考真题)秦王朝建立起这套地方行政制度后,国家权力乃自上而下延伸到社会最底层,又自下而上逐级集中到皇帝手中,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该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三司制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秦朝开创的地方行政制度是郡县制,B项正确;分封制是西周开创的制度,排除A项;行省制出现于元朝,排除C项;三司制出现于明朝,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3·江苏徐州中考真题)贞观四年(630年),东突厥归附唐朝者多达10余万人,先后人居长安者数千家,唐太宗予以妥善安置,其酋长皆被授予将军,中郎将等官职,其中五品以上者100多人。这一做法( )
A.促进了阶层流动 B.削弱了藩镇实力
C.加强了中外交往 D.推动了民族交融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东突厥归附唐朝者多达10余万人,先后人居长安者数千家,唐太宗予以妥善安置,其酋长皆被授予将军,中郎将等官职,其中五品以上者100多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的做法推动了民族交融,D项正确;科举制促进了阶层流动,题干材料不能体现阶层流动,排除A项;藩镇割据指的是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外地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材料体现不出削弱了藩镇实力,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民族交往,与中外交往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4.(2023·海南中考真题)《耕织图》于南宋问世,经明清两朝帝王不断修订,至清末700余年间,各种版本层出不穷,这种现象反映了( )
A.南宋《耕织图》广受欢迎 B.明清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C.明清时期绘画风格有变化 D.清代《耕织图》版本很多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耕织图》……经明清两朝帝王不断修订……各种版本层出不穷”可知,明清的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所以不断修订《耕织图》,B项正确;《耕织图》的政治含义浓厚,所以明清统治者不断修订《耕织图》,不仅仅是因为南宋《耕织图》广受欢迎,更重要的是借此表达自己重视农桑的态度,排除A项;修订的原因不是绘画风格的变化,是为了服务于政治,排除C项;清代《耕织图》版本很多是基本史实,但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统治者重视农桑,排除D项。故选B项。
5.(2023·辽宁营口中考真题)有人评价“此战英国侵略者用微不足道的代价在中国得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好处不但打开了中国市场,还使得香港岛成为他们的殖民地,达一百五十多年之久。”“此战”对中国最突出的影响是( )
A.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B.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海和领土主权
C.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 D.中国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答案】D
【详解】据题干“此战英国侵略者用微不足道的代价在中国得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好处不但打开了中国市场,还使得香港岛成为他们的殖民地,达一百五十多年之久。”可知,题干反映的是鸦片战争。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项正确;鸦片战争并未改变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排除A项;鸦片战争未涉及领海问题,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但这不是战争的主要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6.(2023·山东淄博中考真题)民谣反映时代特色,也具有史料价值。20世纪二三十年代,湖南、江西地区有一首民谣“红军上了井冈山,革命有了立脚点,地是根,枪是胆,有地有枪胆包天”。此民谣反映了( )
A.革命道路的开辟 B.革命军队的创建
C.统一战线的建立 D.指导思想的形成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红军上了井冈山,革命有了立脚点,地是根,枪是胆,有地有枪胆包天”和所学可知,歌谣反映了毛泽东选择井冈山作为革命的新“立脚点”,1927年10月毛泽东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A项正确;革命军队的创建始于1927年的南昌起义,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统一战线的建立,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指导思想的形成,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7.(2023·海南中考真题)1954年《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提到“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这些原则”指的是( )
A.互不干涉内政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方针 D.“一个中国”原则
【答案】B
【详解】根据“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可知,题干中的“原则”反映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世界和平与安全奠定了坚固基础。B项正确;互不干涉内政原则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A项;“求同存异”方针是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排除C项;“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排除D项。故选B项。
8.(2023·内蒙古兴安盟中考真题)小李同学准备参加“学习二十大,争做好少年”系列活动中的“党史知识竞赛”。在他收集到的资料中,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②中共十二大——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③中共十三大——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④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1997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①④搭配正确,C项正确;中共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共十三大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②③搭配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9.(2023·江苏镇江中考真题)现代西方各国的法律都可以从中找到它的影子,许多法律原则都起源于这部法典,它也对以后人们研究古巴比伦社会的法律与制度提供了重要文献。这部“法典”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拿破仑法典》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据题干“对以后人们研究古巴比伦社会的法律与制度提供了重要文献”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这部“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A项正确;《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法律文献,排除B项;《查士丁尼法典》是拜占庭帝国时期的法律文献,排除C项;《拿破仑法典》是拿破仑帝国时期的法律文献,排除D项。故选A项。
10.(2023·辽宁阜新中考真题)“部民”变“公民”,“大和”变“日本”,“奴隶制”变“封建制”,这些变化源于( )
A.大化改新 B.彼得一世改革 C.明治维新 D.1861年农奴制改革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646年,日本仿照唐朝制度进行大化改新,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到封建社会,A项正确;彼得一世改革揭开了俄国近代化的序幕,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1861年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排除BCD项。故选A项。
11.(2023·甘肃金昌中考真题)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著名绘画作品《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在人类绘画艺术创作历史上留下了非常宝贵的财富。这些作品( )
A.体现了君权神授思想 B.抨击了基督教会的贪婪
C.宣扬了人文主义精神 D.揭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达·芬奇的著名绘画作品《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在人类绘画艺术创作历史上留下了非常宝贵的财富。”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这些作品主要宣扬了人文主义精神,C项正确;文艺复兴主要是反对神权至上的,没有体现君权神授思想,排除A项;这些作品主要倡导必须打破中世纪以来的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的思想束缚,强调和发挥人在这个世界上的作用,倡导人文主义精神,BD项表述不正确,排除BD项。故选C项。
12.(2023·江苏盐城中考真题)观察下图。下列主题最适合“▲”处的是( )
A.启蒙运动影响美洲地区 B.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C.《拿破仑法典》的影响 D.无产阶级革命的曲折进程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来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美国进行了独立战争,法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题目中《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人权宣言》对应的事件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通过这些事件,英法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故体现的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B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启蒙运动,而且《人权宣言》和《权利法案》都是诞生在欧洲地区,排除A项;《拿破仑法典》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稳定了法国社会秩序,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拿破仑法典》的影响与题目中关键词不符,排除C项;材料法律是在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产生的,与无产阶级革命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3.(2023·青海西宁中考真题)列宁说:“如果原先的道路在当前这个时期证明不合适,走不通,就选择另一条道路来达到我们的目的。”1921年春,列宁选择的“另一条道路”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开展了农业集体化 D.颁布苏联新宪法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21年,列宁在分析苏俄国内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B项正确;1921年时战时共产主义已经不适合当时的国情,排除A项;开展了农业集体化的是斯大林,颁布苏联新宪法的时间是1936年,排除CD两项。故选B项。
14.(2023·河南中考真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子邮件、即时通信工具、电子图书馆、在线支付等使人的活动超越了许多时空限制。这主要是基于( )
A.交通工具革新 B.互联网的发展
C.空间技术兴起 D.电子商务普及
【答案】B
【详解】由材料“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子邮件、即时通信工具、电子图书馆、在线支付等使人的活动超越了许多时空限制。”这主要是基于互联网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娱乐、人际交往等领域,对现代社会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现代社会也因互联网的存在而更加丰富多彩,B项正确;题干和交通工具革新无关,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空间技术,排除C项;题干和电子商务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 29分)
15.(9分)(2023·江苏淮安中考真题)人口的变化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联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人口数量】
材料一 与前代户口相比,两汉人口最高为五千多万;唐代开元,天宝之际的人口六千万上下,这些人口创造了汉唐盛世……到宋徽宗年间,户数超过两千万,每户以五口计算,人口已超过了一亿,远远超过汉唐,几乎是汉唐的两倍。
——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摘编)
【人口迁徙】
材料二 这个时期最令人注目的汉语人群大规模南迁运动,分别发生在公元310年代和750年代……南迁的北方人口对地广人稀的南方来说,不仅是珍贵的劳动力,而且成为全方位带动南方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1120年代由金朝入主中原造成的“靖康之难”,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三次北方人口的大规模南迁。
——清华国学院《全球史中的文化中国》(摘编)
【人口结构】
材料三 城市建置中坊市制的崩溃于宋代,更为市民阶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与自由的发展空间。……(元代)出现了代表市井文化较高成就的元杂剧和散曲。明代中叶以后,发达的市镇经济为市井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自由空间。市民在数量上的急速增长,在壮大市民阶层的同时,在“质”上也发生了与宋代市民阶层明显不同的变化,在某些方面已有了迎接近代曙光的勇气。
——赵伯陶《市井文化与市民心态论略》摘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哪位皇帝的统治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1分)“六千万上下”人口创造的唐朝盛世局面是什么?(1分)北宋时期人口明显增加,写出当时最大的商业城市。(1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造成公元310年代和750年代“汉语人群大规模南迁”的事件分别是什么。(2分)中国历史上三次人口大规模南迁使得经济格局发生的重大转变是什么?(1分)
(3)据材料三,指出宋元明时期逐步发展壮大的新阶层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1分)据材料三,指出明代中叶以后市井文化进一步发展的原因。(1分)
【答案】(1)汉武帝。(1分)“开元盛世”。(1分)开封。(1分)
(2)八王之乱;安史之乱。(2分)经济重心南移。(1分)
(3)市民阶层。(1分)关汉卿。(1分)发达的市镇经济为市井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自由空间。(1分)
【详解】(1)皇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统治时期从政治、经济、思想、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局面:根据材料一“唐代开元,天宝之际的人口六千万上下,这些人口创造了汉唐盛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的统治时期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开元时期”,一共二十九年;第二个阶段是“天宝时期”,一共十五年。在“开元时期”,唐玄宗励精图治,形成了政治清明、国富民强的局面,创造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开元盛世”,经济在唐玄宗天宝年间达至鼎盛。所以“六千万上下”人口创造的唐朝盛世局面是开元盛世。
城市:根据材料一“到宋徽宗年间,户数超过两千万,每户以五口计算,人口已超过了一亿,远远超过汉唐,几乎是汉唐的两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开封人口逾百万,富丽甲天下,繁荣兴旺达到鼎盛,成为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
(2)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八王之乱是西晋时期统治阶层历时16年(291年—306年)之久的内乱,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使大量的中原人口南迁,之后的中原北方进入十六国时期。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所以造成公元310年代和750年代“汉语人群大规模南迁”的事件分别是八王之乱和安史之乱。
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历史上三次人口大规模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
(3)阶层:根据材料三“城市建置中坊市制的崩溃于宋代,更为市民阶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与自由的发展空间”、“市民在数量上的急速增长,在壮大市民阶层的同时,在‘质’上也发生了与宋代市民阶层明显不同的变化,在某些方面已有了迎接近代曙光的勇气”可知,宋元明时期逐步发展壮大的新阶层是市民阶层。
杂剧作家:关汉卿的主题深刻、结构严谨、形象活泼鲜明、语言泼辣质朴的杂剧特色。他是中国戏剧史上作品最多,成就最大的一位作家。
原因:根据材料三“(元代)出现了代表市井文化较高成就的元杂剧和散曲。明代中叶以后,发达的市镇经济为市井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自由空间”可知,明代中叶以后市井文化进一步发展的原因是发达的市镇经济为市井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自由空间。
16.(10分)(2023·海南中考真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党的中心任务就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回顾党的奋斗历程,汲取党的历史经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浴血奋战】
材料一 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也是党执政我国的重要法宝。党始终坚持大团结大联合……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一定能够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自力更生】
材料二 一亿二千万农户和五百多万个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已经变为集体经济,七万户的私营工业企业已经变为公私合营企业……我们在这个大革命取得基本胜利的第一年,就在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政府工作报告》(周恩来1957年6月26日)
【解放思想】
材料三 党的十二大以后……农村改革在巩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改革的重点逐步转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由试点发展到全部铺开,其它领域随之迈出改革步伐。……随着各方面改革的陆续开展和推进,僵化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始被冲破,我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改革与发展相互促进的生动局面。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自信自强】
材料四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支持海南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这是党中央着眼于国际国内发展大局,科学谋划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彰显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决心的重大举措。
——摘编自(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建立的“统一战线”。(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所述的“大革命”及其历史意义。(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变化。(2分)并简析其原因。(2分)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推动海南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1分)
【答案】(1)国民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人民民主统一战线。(2分)
(2)三大改造。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3分)
(3)变化:改革的重点逐步由农村转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由试点发展到全部铺开。(2分)原因:计划经济体制严重束缚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2分)
(4)设立海南岛为经济特区。(1分)
【详解】(1)统一战线:根据所学可知,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建立;1937年,随着日寇全面侵华,为了团结抗日,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解放战争期间,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2)“大革命”:根据材料二中的“个体经济已经变为集体经济”“私营工业企业已经变为公私合营企业”可知,材料二中的“大革命”指的是三大改造。
历史意义:根据所学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3)变化:根据材料三中的“农村改革在巩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改革的重点逐步转向城市”可知,改革的重点逐步由农村转向城市;根据材料三中的“经济体制改革由试点发展到全部铺开”可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另一变化是经济体制改革由试点发展到全部铺开。
原因:根据所学可知,随着国家的发展,计划经济体制严重束缚了国民经济的发展,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所以才有了材料三中的经济体制改革。
(4)举措:根据所学可知,1988年,海南岛成为经济特区,这是我国推动海南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
17.(10分)(2023·江苏盐城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年)的失败对俄国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它导致了旧制度的变革。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将农奴耕种的土地在农奴和贵族地主之间重新进行分配,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其意义甚至比美国历史上1863年发表的《解放宣言》都要重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改编)
材料二 1945年2月4日至11日,美国,苏联和英国的政府首脑在克里米亚半岛举行会议。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其一系列决定有利于同盟国联合力量击败德日法西斯,但有关中国的条款却是背着中国人民作出的有损中国主权和利益的决定,是大国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
——李春放《雅尔塔会议与战后国际关系体系》(改编)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旧制度的变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1分)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该事件的历史影响。(2分)
(2)据材料二,指出该会议的名称并概括其影响。(3分)
(3)据材料三,指出引发俄乌冲突的历史事件及各国家(组织)态度体现的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趋势。(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缓和国际冲突﹑维护世界和平的看法。(2分)
【答案】(1)1861年农奴制改革。(1分)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2分)
(2)雅尔塔会议。协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盟军的行动,加快了战争的进程;对战后世界秩序作出安排;侵犯了中国等弱国的利益,具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3分)
(3)克里米亚公投。多极化趋势。(2分)
(4)加强国际协作,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努力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坚持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坚持各国一律平等的原则。(言之有理即可)(2分)
【详解】(1)事件:根据材料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将农奴耕种的土地在农奴和贵族地主之间重新进行分配”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中“旧制度的变革”指的是1861年农奴制改革。影响:根据材料一“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其意义甚至比美国历史上1863年发表的《解放宣言》都要重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名称:根据材料二“1945年2月4日至11日,美国,苏联和英国的政府首脑在克里米亚半岛举行会议”结合所学可知,该会议是雅尔塔会议。
影响:根据材料二“其一系列决定有利于同盟国联合力量击败德日法西斯”结合所学可知,雅尔塔会议协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盟军的行动,加快了战争的进程;对战后世界秩序作出安排;根据材料二中的“有关中国的条款却是背着中国人民作出的有损中国主权和利益的决定,是大国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可知,该会议侵犯了中国等弱国的利益,具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3)事件:根据材料三表格信息可知,引发俄乌冲突的历史事件是克里米亚公投。
趋势:根据材料三表格信息可知,美国、欧盟、日本、中国等大国对俄乌冲突有着不同的态度,体现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4)看法: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从加强国家合作、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反对霸权主义,坚持和平与发展,坚持各国平等等方面简要说明,言之有理即可。冲刺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重05(江苏常州专用)
(考试时间:50分钟 试卷满分:50分)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1.5分,共2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2023·甘肃兰州中考真题)考古学者在云南省元谋县发掘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这说明元谋人( )
A.能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B.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C.已经进入磨制石器时代 D.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2.(2023·江苏无锡中考真题)秦王朝建立起这套地方行政制度后,国家权力乃自上而下延伸到社会最底层,又自下而上逐级集中到皇帝手中,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该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三司制
3.(2023·江苏徐州中考真题)贞观四年(630年),东突厥归附唐朝者多达10余万人,先后人居长安者数千家,唐太宗予以妥善安置,其酋长皆被授予将军,中郎将等官职,其中五品以上者100多人。这一做法( )
A.促进了阶层流动 B.削弱了藩镇实力
C.加强了中外交往 D.推动了民族交融
4.(2023·海南中考真题)《耕织图》于南宋问世,经明清两朝帝王不断修订,至清末700余年间,各种版本层出不穷,这种现象反映了( )
A.南宋《耕织图》广受欢迎 B.明清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C.明清时期绘画风格有变化 D.清代《耕织图》版本很多
5.(2023·辽宁营口中考真题)有人评价“此战英国侵略者用微不足道的代价在中国得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好处不但打开了中国市场,还使得香港岛成为他们的殖民地,达一百五十多年之久。”“此战”对中国最突出的影响是( )
A.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B.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海和领土主权
C.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 D.中国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2023·山东淄博中考真题)民谣反映时代特色,也具有史料价值。20世纪二三十年代,湖南、江西地区有一首民谣“红军上了井冈山,革命有了立脚点,地是根,枪是胆,有地有枪胆包天”。此民谣反映了( )
A.革命道路的开辟 B.革命军队的创建
C.统一战线的建立 D.指导思想的形成
7.(2023·海南中考真题)1954年《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提到“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这些原则”指的是( )
A.互不干涉内政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方针 D.“一个中国”原则
8.(2023·内蒙古兴安盟中考真题)小李同学准备参加“学习二十大,争做好少年”系列活动中的“党史知识竞赛”。在他收集到的资料中,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②中共十二大——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③中共十三大——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④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9.(2023·江苏镇江中考真题)现代西方各国的法律都可以从中找到它的影子,许多法律原则都起源于这部法典,它也对以后人们研究古巴比伦社会的法律与制度提供了重要文献。这部“法典”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拿破仑法典》
10.(2023·辽宁阜新中考真题)“部民”变“公民”,“大和”变“日本”,“奴隶制”变“封建制”,这些变化源于( )
A.大化改新 B.彼得一世改革 C.明治维新 D.1861年农奴制改革
11.(2023·甘肃金昌中考真题)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著名绘画作品《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在人类绘画艺术创作历史上留下了非常宝贵的财富。这些作品( )
A.体现了君权神授思想 B.抨击了基督教会的贪婪
C.宣扬了人文主义精神 D.揭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
12.(2023·江苏盐城中考真题)观察下图。下列主题最适合“▲”处的是( )
A.启蒙运动影响美洲地区 B.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C.《拿破仑法典》的影响 D.无产阶级革命的曲折进程
13.(2023·青海西宁中考真题)列宁说:“如果原先的道路在当前这个时期证明不合适,走不通,就选择另一条道路来达到我们的目的。”1921年春,列宁选择的“另一条道路”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开展了农业集体化 D.颁布苏联新宪法
14.(2023·河南中考真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子邮件、即时通信工具、电子图书馆、在线支付等使人的活动超越了许多时空限制。这主要是基于( )
A.交通工具革新 B.互联网的发展
C.空间技术兴起 D.电子商务普及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 29分)
15.(9分)(2023·江苏淮安中考真题)人口的变化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联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人口数量】
材料一 与前代户口相比,两汉人口最高为五千多万;唐代开元,天宝之际的人口六千万上下,这些人口创造了汉唐盛世……到宋徽宗年间,户数超过两千万,每户以五口计算,人口已超过了一亿,远远超过汉唐,几乎是汉唐的两倍。
——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摘编)
【人口迁徙】
材料二 这个时期最令人注目的汉语人群大规模南迁运动,分别发生在公元310年代和750年代……南迁的北方人口对地广人稀的南方来说,不仅是珍贵的劳动力,而且成为全方位带动南方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1120年代由金朝入主中原造成的“靖康之难”,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三次北方人口的大规模南迁。
——清华国学院《全球史中的文化中国》(摘编)
【人口结构】
材料三 城市建置中坊市制的崩溃于宋代,更为市民阶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与自由的发展空间。……(元代)出现了代表市井文化较高成就的元杂剧和散曲。明代中叶以后,发达的市镇经济为市井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自由空间。市民在数量上的急速增长,在壮大市民阶层的同时,在“质”上也发生了与宋代市民阶层明显不同的变化,在某些方面已有了迎接近代曙光的勇气。
——赵伯陶《市井文化与市民心态论略》摘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哪位皇帝的统治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1分)“六千万上下”人口创造的唐朝盛世局面是什么?(1分)北宋时期人口明显增加,写出当时最大的商业城市。(1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造成公元310年代和750年代“汉语人群大规模南迁”的事件分别是什么。(2分)中国历史上三次人口大规模南迁使得经济格局发生的重大转变是什么?(1分)
(3)据材料三,指出宋元明时期逐步发展壮大的新阶层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1分)据材料三,指出明代中叶以后市井文化进一步发展的原因。(1分)
16.(10分)(2023·海南中考真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党的中心任务就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回顾党的奋斗历程,汲取党的历史经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浴血奋战】
材料一 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也是党执政我国的重要法宝。党始终坚持大团结大联合……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一定能够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自力更生】
材料二 一亿二千万农户和五百多万个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已经变为集体经济,七万户的私营工业企业已经变为公私合营企业……我们在这个大革命取得基本胜利的第一年,就在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政府工作报告》(周恩来1957年6月26日)
【解放思想】
材料三 党的十二大以后……农村改革在巩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改革的重点逐步转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由试点发展到全部铺开,其它领域随之迈出改革步伐。……随着各方面改革的陆续开展和推进,僵化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始被冲破,我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改革与发展相互促进的生动局面。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自信自强】
材料四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支持海南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这是党中央着眼于国际国内发展大局,科学谋划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彰显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决心的重大举措。
——摘编自(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建立的“统一战线”。(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所述的“大革命”及其历史意义。(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变化。(2分)并简析其原因。(2分)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推动海南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1分)
17.(10分)(2023·江苏盐城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年)的失败对俄国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它导致了旧制度的变革。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将农奴耕种的土地在农奴和贵族地主之间重新进行分配,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其意义甚至比美国历史上1863年发表的《解放宣言》都要重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改编)
材料二 1945年2月4日至11日,美国,苏联和英国的政府首脑在克里米亚半岛举行会议。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其一系列决定有利于同盟国联合力量击败德日法西斯,但有关中国的条款却是背着中国人民作出的有损中国主权和利益的决定,是大国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
——李春放《雅尔塔会议与战后国际关系体系》(改编)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旧制度的变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1分)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该事件的历史影响。(2分)
(2)据材料二,指出该会议的名称并概括其影响。(3分)
(3)据材料三,指出引发俄乌冲突的历史事件及各国家(组织)态度体现的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趋势。(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缓和国际冲突﹑维护世界和平的看法。(2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真题重组卷05(常州专用)-+冲刺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重组卷(江苏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