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卷(北京专用)08(答案)

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卷(北京专用)08
(考试时间:70分钟 试卷满分:7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以下示意图说明
A.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到20万年 B.狩猎是北京人主要的生活方式
C.化石是了解北京人特征的主要证据 D.北京人的脑容量比现代人略小
2.以下博物馆的名称来源于古代一项政治制度。这项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3.下列表格中。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选项 历史史实 历史解释
A 百家争鸣 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B 文景之治 古代社会进入鼎盛时期
C 三省六部 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
D 八股取士 禁锢思想,阻碍社会发展
A.A B.B C.C D.D
4.汉武帝统治时期,实施“推恩令”、盐铁专营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目的是
A.巩固大一统 B.扩大地方权力
C.发展商品经济 D.繁荣思想文化
5.与右图所包含的信息相关的是( )
①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②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③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措施④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某同学收集了下面一组人物纪念币,该纪念币的主题是( )
A.文学体裁丰富 B.科学技术发达 C.书法独放异彩 D.绘画成就卓著
7.生产工具的内容和形式是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唐朝出现的灌溉工具是( )
A. B.
C. D.
8.西晋末年至南朝后期,南渡人口共约90万,占当时南朝人口的1/6。这种情况给南方带来的影响是( )
①劳动力得到补充 ②南方经济得到开发
③带来频繁的战乱 ④促进水利技术的进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如下图名为《耕织图》(局部),最早为宋代画家所作。清初多位帝王曾让画家重新绘制,乾隆帝命人把此图与其他多幅农耕与桑蚕生产图,刻于石上,镶嵌于玉河斋(今颐和园内)的游廊上,勉励人们勤耕细织,争取好的收成。据此可以得出的认识是
A.清代农业题材的绘画作品受重视 B.农业的进步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
C.中国古代社会较为重视农业生产 D.由宋到清农业生产水平没有发展
10.以下文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东查禁鸦片 B.1839年6月,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C.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 D.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11.从19世纪60年代起,经过30多年的努力,清政府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 在这一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批近代知识分子却认为西方的技术与制度是统一的,因此 他们介绍西方的法律和制度,呼吁从制度上进行变革。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A.虎门销烟、第一次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C.洋务运动、维新变法 D.甲午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
12.下列油画所反映的革命斗争活动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④③ D.③④①②
13.下列歌曲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八路军进行曲》 ②《国民革命歌》
③《解放区的天》 ④《飞越大渡河》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④③①② D.②④①③
14.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2月20日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要“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按时间顺序将中国共产党的“红色精神”填入时间轴,依次是
①井冈山精神②长征精神③抗美援朝精神④红船精神
A.④①②③ B.①④③② C.④②①③ D.④①③②
15.有学者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获得以下数据(见下表)。根据这组数据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
A.一五计划的实施推动我国社会经济显著发展
B.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得贫困人口大量减少
C.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社会伟大的历史转折
D.新时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成效卓著
16.如下表反映出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共同点是( )
租地农场 手工工场
农场主提供土地和生产工具;农场主雇佣农民;农产品面向市场 工场主提供原材料和生产工具;工场主雇佣工人;手工业品面向市场
A.劳动者掌握着生产资料 B.存在雇佣关系
C.产品只是满足自我消费 D.存在人身依附关系
17.下图是1940年美国发行的纪念宪法第十三修正案75周年的邮票。邮票印的是林肯和下跪黑奴的雕像、表现了黑奴对林肯总统的感激之情。黑奴感激林肯,主要是因为林肯
A.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 B.制定了《1787年宪法》
C.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18.下图反映的是苏俄(联)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情况。1921—1925年粮食产量增长是由于实行了
A.余粮收集制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赫鲁晓夫改革
19.示意图能勾勒出史实之间的关系。下面示意图中“?”处应该补全的内容是
A.实施五年计划 B.开展工业建设 C.对外侵略扩张 D.推行“以工代赈”
20.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的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能为下图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趋势依次提供例证的是
A.苏联成立马歇尔计划实施飞机的发明 B.欧盟成立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互联网的应用
C.不结盟运动开展欧共体成立计算机的发明 D.北约成立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电话的发明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40分)
21.(11分)舞蹈承载多元文化,体现对美的追求
材料一 以下是中国古代舞蹈相关的文物
①舞蹈纹彩陶盆发现于青海省,属于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类型,距今约5000年 ②西藏布达拉宫壁画(局部) 绘于17世纪,描绘了拉萨僧俗举行仪式,欢迎五世达赖喇嘛从北京返回西藏的场景 ③敦煌莫高窟壁画(局部)绘于初唐,舞者赤脚袒腹,具有印度特点,伴奏所用的都昙鼓等来源于印度
(1)从材料一中找出能说明以下主题的文物。(写序号,多选、错选不得分) (3分)
中国境内文明的起源: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材料二 北魏流行舞蹈“方舞”,舞者佩戴两件头饰,与汉族传统舞蹈“清商乐”相同; 下装为白裤、乌皮靴,与西域“龟兹乐”“安国乐”相似。“方舞”音乐安徐、闲雅,近于汉族传统,而脚下动作繁杂丰富,具有西域风格。
——摘编自袁禾《中国舞蹈通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方舞”所体现的时代特征。(1分)结合所学,举出这一时期体现该特征的其他史实。(2分)
材料三 北宋民间舞蹈不仅出现于瓦子、酒楼,在城市街巷、乡村场院也发展起来。由若干表演者组成的舞队数量繁多,表演形式多样,并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创新。文化夜市开始出现,市民在支付费用后,就可以观看舞蹈等表演。观舞写词也成为宋代文人 的风尚,据不完全统计,《全宋词》所录北宋时期描写舞蹈的词约有210首。
——摘编自李忻桐《北宋市民艺术研究——以宋人笔记为中心》
(3)依据材料三,概括北宋舞蹈艺术发展的特点,(3分)并分析其影响。(2)
22.(9分)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情意绵长的国际交往故事】
材料一
故事名称 故事梗概 历史信息
郑和下西洋 郑和船队到达了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所到之处积极访问当地首领,并且表达出通好的意愿,同时还与当地居民进行友好交易。 时间:明朝背景:明朝繁荣,国力强盛 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意义:①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1942年初,中国军队入缅作战。在作战的过程中,中国军队英勇作战相互配合,为抗击日军付出巨大代价。中国远征军屡挫敌锋,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巨大贡献。 时间:1942年原因:受到英军请求 目的:抗击日军,支援太平洋战场 意义:为盟国提供大力支持
(1)将材料一表格①处补充完整。(2分)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出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国际背景。(2分)
【接力探索的民族复兴故事】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民族危亡之时,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带领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面临严峻的内外形势,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披荆斩棘,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了新时期,取得了一系列伟大成就;十九大以来,针对新的国内国际形势,积极调整内政外交政策,进一步彰显民族复兴的历史主题。
————陈金龙《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题主线》
(2)以下是依据材料二绘制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阶段示意图。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出标志着从第一阶段进入第二阶段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1分)列举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担负起了民族复兴的使命。(2分)
【坚定不移的和平发展故事】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主张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 独立自主是中国外交的基本立场和根本出发点
主张不同制度的国家交往要和平共处、求同存异
推动与第三世界的友好往来
改革开放后到党的十八大之前 实行真正的不结盟,推动各国共同发展
尊重世界多样性,与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倡导“和谐世界”,推动本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结合起来
党的十八大至今 建立新型国际关系,树立新安全观
丰富国家主权理论的内容,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我国外交主张的核心内容。(2分)
23.(9分)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逐步扩展,彼此之间的交流日趋复杂与多样,人类社会在封闭与开放、奴役与解放、霸权与主权、失衡与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向前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殖民扩张】
它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的进程……
——马世力《世界史纲》
(1)以上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2分)
【危机迭起】
材料二
独立和自由根植于美利坚灵魂深处,为此它不惜与母邦兵戎相见。一位伟人带领美利坚人民取得了胜利。 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它们凭借强大的军事瓜分世界。为了夺取更多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欧洲列强展开激烈争夺。
——《大国崛起》解说词 ——摘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2)材料中的“母邦”指哪国 (1分)“根植于美利坚灵魂深处”的“独立和自由”在哪一法律文件中得到充分体现 (1分)这一“胜利”对“美利坚”的历史发展有何影响 (2分)
【秩序重建】
材料三
(3)图一所示会议中胜利的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什么条约 (1分)两次会议后形成的新国际秩序有哪些相似之处 (2分)
【休戚与共】
24. (11分)思想变化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材料一
人物 孟子 荀子 墨子 韩非
言论 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②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③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④故明主之道,一法而不求智,固术而不慕信,故法不败,而群官无奸诈矣
(1)指出材料一中哪两则言论体现了民本思想?(2分)(写序号)依据材料概括韩非的主张。(3分)
材料二
(2)依据上面思维导图的提示信息,填写与序号①②③相对应的内容,(3分)并结合所学,选取①②③中任意一例,说明其历史作用。(3分)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C A B A B B C B C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B D A C B C B C B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40分)
21.(11分)【参考答案】
(1)①③②(3分)
特征: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加强。(1分)
史实: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力推行汉化政策,推动了北魏的封建化,也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2分)
特点:舞蹈艺术发展迅速,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舞队数量繁多,表演形式多样,并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创新。(3分)
影响:丰富了市民的娱乐文化生活,影响了宋词的创作。(2分)
22.(9分)【参考答案】
(1)①: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2分)
国际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法西斯国家联合起来。(2分)
事件:新中国成立。(1分)
史实示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为中华民族复兴奠定了基础。(2分)
(3)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张和平共处,求同存异;提倡建立平等、互利、公平公正的新型国际关系。(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分)
23.(9分)【参考答案】
事件:新航路开辟;三角贸易;(2分)
母国:英国;(1分)
文件:《独立宣言》;(1分)
影响: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翻英国殖民统治、取得民族独立也可);(2分)
条约:《凡尔赛条约》。(1分)
相似之处:都是在世界大战后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世界体系;都带有大国强权政治和大国争霸性质;都建立了国际性组织机构;都损害了中国的利益;都带有不稳定性质;都随着大国间经济军事实力的变化而瓦解等。(符合题意,任答两点即可)(2分)
24.(11分)【参考答案】
(1)①②(2分)
主张:以法治国;中央集权,树立君主权威(3分)
(2)①洋务运动②辛亥革命③民主科学(3分)
历史作用:(3分)
①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②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传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③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它仍然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卷(北京专用)08(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