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解析)

初二期末测试
2023.12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晚清名臣左宗棠在给林则徐的挽联中写道:“庙堂倚之为长城,草野望之若时雨。”以下可以作为其佐证的是( )
A.虎门销烟 B.洋务运动 C.收复新疆 D.黄海海战
2.通过“它”,英国最早向清政府获取了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它”是
A.《南京条约》 B.《黄埔条约》 C.《虎门条约》 D.《望厦条约》
3.就社会转型而言,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 )
A.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B.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想象不到这座宫股有多么华美壮丽,更不能设想法军、英军把这个地方蹂躏成什么样子。”使“这座宫殿”惨遭摧毁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下图所示为太平天国颁布的革命纲领。与前者相比,后者最突出的特点是主张( )

A.学习西方治国 B.实行君主专制
C.平均分配土地 D.实现男女平等
6.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里说道:“中国被迫撤除了大沽炮台以及从北京到出海口之间的军事据点,取而代之的是各国‘酌定数处留兵驻守’。”这种局面始于签订了(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1875年,清政府决定每年从海关税、沿海沿江六省厘金等税收中,提取共计约400万两白银,作为筹建海军的专项经费。由此可见,清政府( )
A.控制白银外流 B.筹划制度改革 C.注重经济发展 D.重视海防建设
8.清帝溥仪退位时,仍保留皇帝尊号,每年坐收四百万元巨款,养尊处优于北京皇宫。这表明( )
A.君主专制仍存在 B.革命果实被窃取 C.辛亥革命不彻底 D.民主共和难实现
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 )
A.民主共和制 B.君主立宪制
C.民主集中制 D.人民代表大会制
10.孙中山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其中“民权主义”的革命目标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11.八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一次“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图片展”。小琳同学找到了一幅《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图片,它应该归入下列哪一栏目( )
A.全面抗战同仇敌忾 B.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C.解放战争革命胜利 D.国共对峙烽火绵延
12.有学者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 )
A.中国共产党成立 B.戊戌变法 C.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3.20世纪初,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仅仅靠移植西方政治制度难以挽救中国,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还要有文化的觉醒和思想的启蒙。基于这一认识( )
A.张謇创办大生纱厂 B.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
C.孙中山组建同盟会 D.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14.国民革命“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是五四运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口号的直接传承。它们都坚持( )
A.三民主义 B.君主立宪 C.反帝反封建 D.人民民主
15.《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提到:“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这段材料意在说明( )
A.独立领导革命的重要性 B.建立革命政权的艰巨性
C.掌握正式武装的必要性 D.创建革命根据地的迫切性
16.“纵横十几省,跨越滔滔急流,征服皑皑雪山,穿越茫茫草地,突破层层封锁,粉碎上百万敌军的围追堵截,胜利前进至陕甘宁地区。”材料描述的是( )
A.国民革命军北伐 B.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
C.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17.以下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提出的口号,最有可能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的是( )
A.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B.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C.发展才是硬道理 D.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18.标志着中国伟大的抗日战争开始的是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西安事变 D.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19.“华北之大,已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在中共的领导下,北平学生掀起
A.五四运动 B.“华北自救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一二·九运动
20.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的会战大都以失败告终,但有一次会战获得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它是
A.淞沪会战 B.第三次长沙会战 C.武汉会战 D.枣宜会战
21.1940年徐悲鸿创作鸿篇巨制《愚公移山》;无独有偶,1945年,毛泽东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式上作题为《愚公移山》的报告,二者都是以“愚公精神”号召人们( )
A.实行民主选举,激发斗争热情 B.争取美苏支援,坚定胜利信心
C.团结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 D.开辟致富道路,带动经济发展
22.有学者在1946年9月写到:中国共产党正在试验用不同方法将土地返还给耕者,为制订一部总的土地法做前期准备。这部土地法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3.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过:“蒋介石两个拳头指蒋发动的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
A.千里挺进大别山 B.百万雄狮过大江
C.关门打狗锁锦州 D.蘑菇战术胜陕北
24.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规定列强有权在中国投资设厂,外国对华资本输出的门户洞开,随即列强掀起了在华设厂办矿的高潮。针对这一危机,张謇呼吁( )
A.“闭关锁国” B.“公车上书”
C.“扶清灭洋” D.“实业救国”
25.据统计,1901年上海、武汉两地的华商纱厂纱锭占到全国的74.7%;1910年这一比例有所下降,但仍占全国的51.5%。这说明当时中国的纺织业( )
A.发展曲折 B.分布不平衡 C.技术落后 D.规模比较小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35分)
26.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民族意识朦胧觉醒】
材料一 鸦片战争的惨败,惊醒了林则徐、魏源等爱国知识分子,他们首先“睁眼看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变革,拉开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帷幕,越来越多的人渐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醒来……萌发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的新思想。
——摘自王亮《近代“民族觉醒”视域下的“家国情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魏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受其思想的影响,地主阶级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民族意识初步觉醒】
材料二
A组:梁启超说:“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在上海,梁启超任《时务报》主编。B组:1905年孙中山、黄兴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创办《民报》。C组: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人成为主要撰稿人。 ——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2)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促使A、B、C组“思想觉醒”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他们所开展的活动在思想层面对中国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民族意识觉醒升华】
材料三 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经过五四运动洗礼,越来越多中国先进分子集合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正式成立,中国历史掀开了崭新一页。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依据材料和所学指出,“全面觉醒”体现了五四运动的哪一特点?依据材料概括,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哪些方面做了准备?
【民族意识空前觉醒】
材料四 1938年,国民党提出“团结海内外全民族一切力量”“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毛泽东也多次强调:“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基,存在于民众之中。”
(4)材料中国共两党的认识有何相同之处?举例说明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践行毛泽东这一思想的?
民族意识伟大觉醒】
材料五 中华民族的现代觉醒归根到底是实现现代化。党的二十大在建党百年再出发之际,以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任务为底蕴,提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发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召,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又一次伟大觉醒。
——摘自齐卫平《中国式现代化创举体现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
(5)根据材料五指出,中华民族的“又一次伟大觉醒”指的是什么?
(6)综上,你获得哪些启示?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锻造出了有效的克敌制胜的武器。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概括材料的观点。并选取中国近代史上六例史实(每个方面两例)对观点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200字左右)。
1.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主张严禁鸦片,1839年,林则徐到达广州后,派人明察暗访,缉拿烟贩。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A项正确;林则徐不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排除B项;收复新疆的是左宗棠,排除C项;黄海海战中牺牲的是邓世昌,排除D项。故选A项。
2.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3.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项正确;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说法错误,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故选B项。
4.B
【详解】根据题干“你想象不到这座宫殿有多么华美壮丽,更不能设想法军、英军把这个地方蹂躏成什么样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侵略者是英法,英法联军在1860年占领北京,并火烧圆明园,将园中的财物洗劫一空,B正确;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排除A;甲午中日战争的侵略者是日本,排除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侵略者是八个国家,排除D。故选B。
5.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政新篇》 是中国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的第一个方案,所以其最突出的特点是主张学习西方治国,A项正确;《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它的最突出的特点并不是主张实行君主专制,排除B项;《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分田,照人口”的平均分配方法,所以,平均分配土地不是《资政新篇》的主张,排除C项;《天朝田亩制度》中无论是土地的分配还是选官都体现了男女平等,排除D项。故选A项。
6.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辛丑条约》规定外国合法地驻兵于中国国土,产生了一个武装化的使馆区,中国被迫撤除了大沽炮台以及北京至出海口之间的军事据点,各国派兵驻守,与材料信息“中国被迫撤除了大沽炮台以及从北京到出海口之间的军事据点”相对应,D项正确;《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关税主权,《北京条约》使得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开始成为外国侵略者的附庸和工具,《马关条约》中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地,但是均未涉及外国派兵驻守大沽炮台的内容,排除ABC项。故选D项。
7.D
【详解】根据材料“1875年,清政府决定每年从海关税、沿海沿江六省厘金等税收中,提取共计约400万两白银,作为筹建海军的专项经费”可知,为加强海防,清政府每年都从财政收入中提取巨额经费作为筹建海军的专项经费,说明清政府重视海防建设,D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重视海防建设,材料中没有体现控制白银外流,排除A项;材料主旨强调重视海防建设,材料为涉及筹划制度改革,排除B项;材料主旨强调重视海防建设,材料中没有体现注重经济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8.C
【详解】据题干“清帝溥仪退位时,仍保留皇帝尊号,每年坐收四百万元巨款,养尊处优于北京皇宫。”可知,清帝退位,仍保留尊号和待遇,说明辛亥革命具有妥协性,不彻底,C项正确;保留尊号和待遇并不能说明君主专制仍存在,排除A项;题干内容无法说明革命果实被窃取,排除B项;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排除D项。故选C项。
9.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12年,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民主共和制,这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A项正确;戊戌变法主张君主立宪制,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排除C项;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排除D项。故选A项。
10.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民权主义”的内容就是“创立民国”,C项正确;“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民族主义”的内容,排除AB项;“平均地权”是“民生主义”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11.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及所学可知,反映的是中共一大的相关信息。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B项正确。“全面抗战同仇敌忾”属于全民族抗战时期的相关内容,排除A项;“解放战争革命胜利”属于解放战争的相关内容,排除C项;“国共对峙烽火绵延”属于国共两党对峙时期的相关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
12.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组织的反应”指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A项正确;“制度的反应”指的是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阶段,排除B项;题干材料中的“技术反应”是指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技术阶段,排除C项;“观念的反映”指的是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相关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
13.D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生的中华民国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 :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D项正确;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属于实业救国,不属于文化方面,排除A项;《变法通议》是维新派领袖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前夕撰写的一组政论文章,维新派主张变法,排除B项;孙中山组建同盟会属于制度方面的学习,排除C项。故选D项。
14.C
【详解】根据材料“打倒列强”“外争主权”都体现了反对帝国主义,“除军阀”“内除国贼”都体现了反对本国封建主义,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C项正确;三民主义是民族、民权、民生,排除A项;君主立宪不是这一时期的目标,排除B项;人民民主通过口号看不出,排除D项。故选C项。
15.C
【详解】据题干“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可知,毛泽东认为武装割据的必要条件是掌握正式的武装。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先后领导了一系列武装暴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C项正确;题干重在强调建立正式武装的重要性,与独立领导革命、建立革命政权、创建革命根据地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16.C
【详解】根据题干“纵横十几省,跨越滔滔急流,征服皑皑雪山,穿越茫茫草地,突破层层封锁,粉碎上百万敌军的围追堵截,胜利前进至陕甘宁地区”可知,材料描述的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征经历了爬雪山、过草地,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突破敌人的层层封锁,经历艰难险阻到达陕北吴起镇,最终到达甘肃会宁。C项正确;1926 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以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排除A项;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到达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恢复和建立共产党的组织,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排除B项;1947 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排除D项。故选C项。
17.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27年到193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土地革命战争,进行武装斗争。1927年在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D项正确;在解放战争中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排除A项;在开国大典上提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排除B项;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排除C项。故选D项。
18.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局部侵华的开端,也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标志着中国伟大的抗日战争开始。A项正确;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端,也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排除B项;西安事变是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排除C项;1937年11月,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期间迁都重庆,排除D项。故选A项。
19.D
【详解】1935年,日本侵略者制造华北事变,严峻的形势使北平的学生们痛感“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冒着严寒聚集在新华门前,向国民党当局请愿。他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这就是著名的“一二·九运动”,这场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D符合题意,B排除;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此时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A排除;新文化运动是1915年陈独秀等知识分子发起的宣扬民主与科学的思想解放运动,此时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C排除。故选择D。
20.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会战中大都以失败告终,但是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取得胜利,这是一次获得重大胜利的会战,在国内外产生积极的影响,B项正确;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和枣宜会战都以失败告终,排除ACD项。故选B项。
21.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40年徐悲鸿创作鸿篇巨制《愚公移山》,借寓言故事表达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坚韧不拔,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坚定信念。1945年,毛泽东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式上作题为《愚公移山》的报告。毛主席把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比作两座大山,以愚公自称,表示我党坚决反帝国反封建的决心,综上所述,二者都是以“愚公精神”号召人们团结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C项正确;题干徐悲鸿画作、《愚公移山》报告都与“民主选举”、“争取美苏支援”、“开辟致富道路”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22.C
【详解】根据材料“1946年9月”,“中国共产党正在试验用不同方法将土地返还给耕者,为制订一部总的土地法做前期准备。”可知,在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依据的法律是《中国土地法大纲》,C项正确;《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文件,排除A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之后颁布的,排除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1954年颁布的,排除D项。故选C项。
23.A
【详解】据题干“蒋介石两个拳头指蒋发动的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南京、武汉,像一把尖刀插入了敌人的胸膛,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A项正确;百万雄狮过大江反映的是渡江战役, 关门打狗锁锦州反映的是辽沈战役,排除C项;蘑菇战术胜陕北反映的是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排除D项。故选A项。
24.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面对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外国人在华办厂开矿的局面,状元实业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实业,以实际行动践行“实业救国”的主张,D项正确;闭关锁国是清朝的对外政策,导致了中国落后,“公车上书”的是康有为、梁启超等参加科举的举人,“扶清灭洋”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均与题意不符,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25.B
【详解】由材料“1901年上海、武汉两地的华商纱厂纱锭占到全国的74.7%”“1910年这一比例有所下降,但仍占全国的51.5%。”可知,上海、武汉两地的华商纱厂纱锭占全国的比重达到一半以上,说明当时中国的纺织业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在比较大的城市,B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中国的纺织业发展曲折,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技术问题,排除C项;题干没有涉及纺织业的规模,排除D项。故选B项。
26.(1)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
(2)A组:原因: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影响: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B.组:原因:《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影响: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迅速传播(或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C.组:原因: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新生的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影响: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3)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群众性或广泛性)干部基础、思想基础、群众基础、阶级基础。(两个即可)
(4)认识:团结全民族共同抗战。(意思贴近即可)史实:百团大战;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平型关大捷;开展大生产运动等
(5)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6)中华民族具有不屈不挠、团结奋斗、勇于探索的爱国主义精神;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
【详解】(1)思想主张:根据材料一“鸦片战争的惨败,惊醒了林则徐、魏源等爱国知识分子,他们首先‘睁眼看世界’”和所学知识可知,魏源的思想主张是“师夷长技以制夷”。重大事件: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重大事件是洋务运动。
(2)原因及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组反映的是戊戌变法,B组反映的是孙中山的革命活动,C组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对ABC组“思想觉醒”的主要原因及其思想层面的影响进行分析即可,如:A组:原因:经济原因: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洋务运动的诱导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阶级原因: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逐渐登上政治舞台,从洋务派中分离出早期维新派;思想原因:洋务运动推动西学在中国进一步传播,促进了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为维新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政治原因:洋务运动的失败客观上促进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经过甲午中日战争,证明洋务运动不能救国,从而促进了维新思想发展成为维新变法的政治运动。影响:维新思想的宣传起到了启发民智、组织力量和制造舆论的重要作用;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B组:原因:20世纪初,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增长,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治积极性提高;西方民主革命思想大量传播;20世纪初,清政府日益成为“洋人的朝廷”,国内阶级矛盾更显突出;清政府镇压了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其反动本质更被人民看清;随着近代教育的发展,大批知识分子接受了革命思想等。影响:极大地宣传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C组:原因:根据所学可知,政治方面: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军阀统治,日趋黑暗,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根本原因。思想文化方面: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观念和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更为重要的是当时的人们对于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经过辛亥革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国民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必须从文化思想上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通过普及共和思想来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 因此,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影响:根据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3)特点: 根据材料三“ 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和所学可知,“全面觉醒”体现了五四运动的特点是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群众性或广泛性)。准备:根据材料“经过五四运动洗礼,越来越多中国先进分子集合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正式成立,中国历史掀开了崭新一页”结合所学可以得出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干部基础、思想基础、群众基础、阶级基础。
(4)认识:根据材料四“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基,存在于民众之中”可以得出材料中国共两党认识的相同之处是团结全民族共同抗战。(意思贴近即可)史实:结合所学知识,抗日战争中,共产党践行全民族抗战的史实有百团大战;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平型关大捷;开展大生产运动等。
(5)觉醒: 根据材料五“以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任务为底蕴,提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发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召”可知,中华民族的“又一次伟大觉醒”指的是中国式现代化。
(6)启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以中华民族具有不屈不挠、团结奋斗、勇于探索的爱国主义精神;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
27.观点: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史实:(史实和影响,成文)
统一战线
革命统一战线,领导国民革命,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实现全国统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武装斗争:南昌起义、红军长征等,影响略。
党的建设:中共一大、中共二大、三湾改编、古田会议、遵义会议等,影响略
【详解】论述:根据材料“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可以得出材料的观点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在论述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史上统一战线的史实有革命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武装斗争的史实有南昌起义、红军长征等,党的建设的史实有中共一大、中共二大、三湾改编、古田会议、遵义会议等,结合影响进行论述即可。示例如下:
观点:统一战线是中国民主革命成功的重要经验。
论述: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1923年中共三大确定了国共合作的基本方针。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合作正式实现,革命统一战线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侵华。1935年瓦窑堡会议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综上所述,从中国民主革命历程可以看出统一战线是民主革命胜利的“法宝”之一。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