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单元检测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台湾人感念他驱逐荷兰人、屯垦台湾、发展贸易、大兴文教,奠定台湾物质与精神双向发展基础,对台湾影响深远,因而被冠上“开台圣王”的神明称号,他是
A.郑和 B.郑克爽 C.郑成功 D.施琅
2.下图是哪一朝代的疆域示意图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3.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宋代,下列情景不可能遇到的是
A.安装有指南针的海船出海远航
B.工匠使用泥活字印刷书籍
C.说书人在娱乐场所“瓦肆”讲《红楼梦》
D.人们传诵苏轼的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4.记述了中国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被誉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
A.《资治通鉴》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
5.读中国历史年表(局部),下列史实与朝代搭配不相符的是
① ② ③ ④
A.①时期繁荣开放,国际声誉极高 B.②时期政权并立,民族融合
C.③时期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④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
6.明朝晚期至清朝是我国对外政策由开放到封闭转化的时期,下列有关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自然经济的稳定性是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经济基础
B.闭关锁国政策实施严厉的“海禁”政策,完全禁绝清与其他各国的海外贸易
C.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对于清政府防止外来侵略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D.闭关锁国政策让中国落后于世界的发展潮流
7.“今我朝罢(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事皆朝廷总之。”这里的“我 朝”指(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8.下列选项中,属于明清时期社会变化的是( )
A.首次思想文化高峰出现 B.中医临床理论体系开创
C.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期 D.小说戏曲获得突出发展
9.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自产生以来,封建帝王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强化与完善。下列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汉武帝推行“推恩令” ②秦始皇推行郡县制
③忽必烈推行行省制 ④明太祖废除丞相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①③④ D.④③②①
10.明代科技举世瞩目,其中两部科技巨著皆传往国外,被译成多国文字,一部被英国李约瑟称赞其作者为“药物学界中之王子”;一部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它们是( )
A.《本草纲目》《农政全书》 B.《齐民要术》《农政全书》
C.《资治通鉴》《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天工开物》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1.平息东南沿海倭患的民族英雄是 。
12.清朝雍正设立的 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清朝统治者经常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人们把这种做法称为“ ”。
13.北朝贾思勰著的《 》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农书;被誉为“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的《 》是一部与农业有关的著作,是明末清初的宋应星所著。
14.清朝实行 政策导致中国逐渐落伍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15. 、康熙、雍正、 等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 。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16.昆曲,原是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明朝进,经过改良,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到了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洪昇的 、孔尚任的 这两部政治历史剧,成为昆曲的传世之作。
17.闭关锁国政策
(1)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他们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 。清政府担心国家的 受到外国侵犯。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 。
(2)含义:严格
(3)表现:顺治时期,颁布“ ”,严厉限制海上贸易;又强迫山东至广东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清朝在台湾设立行政建制后,开放 、漳州等地,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限制。1757年,只开放 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 ”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4)影响:闭关锁国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 ,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 。
18.京剧是在 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最开始被称为 。
19. 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
20.《 》有“东方医学宝典”美誉,作者李时珍。《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作者宋应星。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明朝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非欧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
22.清朝初年,湖南、湖北等地人口大量西迁入四川等地,史称“湖广填四川”。
23.1643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
24.明朝时,临危受命到东南沿海抗击倭寇的是戚继光。( )
25.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26.清前期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国力强大,版图基本奠定。
请根据所学回答问题。
(1)写出清朝前期疆域内岛屿两例。
(2)写出清朝前期管辖新疆地区的官职名称。
(3)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国力强大。写出富甲一方的两大商帮。
(4)明清(前期)时期人口增长快速,问题增多。请列举一个。
27.请根据提示,回答下列问题。
(1)废除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制度的是谁?
(2)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什么?
(3)明朝时期产生了一批脍炙人口的小说,请列出著名的两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4)请写出明朝时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及其代表作。
(5)清朝道光时期,博采众长而形成的新剧种是什么?
(6)明朝前期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空前壮举的事件是什么?
(7)明朝中期在东南沿海地区抗击倭寇整顿海防的民族英雄是谁?
(8)1662年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民旅英雄是谁?
28.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唐朝时,唐朝学者也纷纷到世界各国去交流与学习,请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两个重要事件。
(2)北宋为杜绝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通过改革,采取了什么国策,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3)明朝和清朝前期为抗击外国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分别进行了哪些战争?起到了什么作用?
(4)为加强与外国的联系,明朝采取的重大举动是什么?这一持续多年的举动有何重要意义?
(5)清朝前期采取怎样的对外政策?你认为这一对外政策的实行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五、辨析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29.(13)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团结凝聚、共同奋进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时期 存续时间 民族 时代特征
① 公元前221——220(440年) 汉族、匈奴、西域各族等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确立与初步发展
西晋时期 266——316(50年) 汉族、鲜卑、氐、羯、羌等 短暂统一
三国、东晋南北朝时期 220——280、317——589(332年) 汉族、鲜卑、氐、羯、羌等 ②
③ 589——907(368年) 汉族、突厥、吐蕃、回纥等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开放
五代十国、宋、辽、西夏、金、蒙古时期 907——1271(364年) 汉族、契丹、党项、女真、蒙古族等 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
元明清时期 1279——1912(631年) 汉族、蒙古族、回族、满族、藏族等 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与巩固
(1)结合所学,将表中内容补充完整。
材料二:中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各地的地形、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千差万别,造成了地域之间经济文化面貌的巨大差异和发展的不平衡。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人们要分别开发和利用不同的自然资源,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产品也就各有不同,这使得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众多民族和多元文化。不同的地域与文化,既有隔阂的一面,又有互相取长补短,互通有无的需要。因此,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使得自古以来的各地区与民族之间,冲破山河阻隔,一直进行着日益密切的经济交流。
——摘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2)请结合材料二,概括中国民族众多,各民族交往、交流的原因。
材料三:
地区 史实
新疆 西汉: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唐朝: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设置伊犁将军。
西藏 唐朝:与吐蕃赞普结亲。元朝:设宣政院,管辖西藏。 清朝:册封宗教首领达赖和班禅;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
(3)处理好民族关系历来是各朝代政权实施治国理政,追求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三,任选一个地区,概括古代中原王朝对该地区实施的政策与作用。
材料四
(4)有学者概括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显著特点时说:两千多年来,中国古代尽管出现过多次分裂,统一却是中国历史的主流,而且统一的范围越来越大,越来越巩固。你同意此观点吗?请你综合上述四则材料,找到有说服力的依据。
30.宋元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科技照耀古今】
材料一 “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学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培根
(1)培根所说的“三样东西”指中国古代的哪三项重大发明?“第三种东西”从什么时候开始应用于中国的海船?被哪国人传入欧洲?
【建筑精美绝伦】
材料二: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2)材料介绍的是我国古代的哪一建筑?根据材料指出它被列人世界文化遗产的理由是什么?
材料三:元人北归,屡谋兴复。永乐迁都北平,三面近塞,正统以后,敌患日多。故终明之世,边防甚重……绵恒万里,分地守御。
——《明史。兵志》
(3)“绵直万里分地守御”是指哪一建筑工程?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这一工程具有什么突出特点?|其起止点分别在哪里?
【文艺彰显世俗】
材料四: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噎……一张张脸谱美佳佳。
——选自歌词《说唱脸谱》
(4)材料中的人物造型多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请举出材料中的两个人物以及与其有关的两部著名小说。
材料五: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十九世纪初流行语
(5)材料五观点的理由是什么?
【感悟历史文化】
(6)通过探究,你获得怎样的感悟?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________时,创立进士科,一般说从此时起,科举制正式产生……唐代科举分常举和制举两种。常举每年举行考试,科目主要有明经(主要考儒家经典)进士(进士科在隋朝仅试策论,贞观八年加试经史,唐高宗末年加试帖经、杂文,天宝年间始专试诗赋并作为录取的主要标准)明书、明算……②________时,科举考试的内容是“四书”“五经”。自元代定科举必须从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出题,发挥题意也以《集注》为依据,明代相沿不改,又以“八股”为应试文章的程式……清朝沿用明制而不变,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推行现代学校教育,科举制度才被废除。
材料二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三 实行科举制,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科举制为士子(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激发了他们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考试招生制度不断改进和完善,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考试招生体系,为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对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社会纵向流动,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一制度总体上符合国情,权威性、公平性社会认可,但也存在一些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
(1)写出材料一中①②所指代的内容。明朝时,科举考试规定“发挥题意也以《集注》为依据”,这会带来什么问题?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3)根据材料三、材料四,说说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和当代高考制度的共同作用。
六、综合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2.自秦朝开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起来,历代封建王朝在巩固政权方面作出了大胆的尝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哪一政治制度?
材料二 (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2)元世祖忽必烈为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
材料三 明清专制统治的加强
朝代 措施 作用
明朝(明太祖) A 加强了皇权
清朝(雍正帝) B 它的设立,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3)请完成材料三表格中A,B两处的填空。
(4)以上材料表明中国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33.科学技术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根本,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阅读材料,完成探究。
【先进发明】
材料一 唐朝前期,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在农业方面,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

(1)写出图一、图二生产工具的名称
材料二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几乎在所有中国传统科学技术领域都留下了新的纪录。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两宋时期……为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2)材料一中“三项完成于两宋时期”的发明分别是什么
【科技名著】
材料三 中国古代一向有重农传统,故而历代农书颇多,但同时却轻视手工业,少有全面记载手工业技术的著作。《天工开物》不仅首述农事,随后又以更多的篇幅记述手工业,这与明末启蒙思想中出现“工商皆本”的先进思想是相符合的。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
(3)此书作者是谁?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世界对这部科技著作的评价。
【伟大工程】
材料四 在长城修筑史上,明代修筑长城的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为完善,工程质量更为优异。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代修筑的。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使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4)长城常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写出明长城的东西起止点? 结合材料四,分析这其中的寓意是什么?
【科研精神】
材料五 乃穷搜博采,芟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
——摘自《明史》
(5)写出《本草纲目》的作者。材料五表现了他怎样的宝贵精神
【科技兴国】
材料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6)依据上述材料,谈谈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我们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34.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勇于创新的民族精神。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璀璨夺目的文学艺术】
图1李白 图2李清照 图3关汉卿 图4曹雪芹
(1)图1人物在诗歌史上享有什么美誉?图2人物生活在什么时期?她的作品特点是什么?
(2)图3人物的代表作品是什么?图4人物的代表作品揭示了怎样的历史趋势?
【气势恢宏的古代建筑】
图5 图6
(3)请写出图5中①、②两处地点的名称。图6建筑群的核心是什么?
【灿若繁星的科学巨著】
信息卡1他的医学著作,全书约190万字,共记载药物1800多种,收录药方11000多个,另附图1100多幅;这部巨著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 信息卡2这部书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4)信息卡1中的“他”是谁?信息卡2中的“这部书”是什么?
七、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12分)
35.中国古代非常注重对外交往,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是以和平为主,也存在矛盾冲突。请观察下列两幅图片,确定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参考答案:
1.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末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故C符合题意;郑和七下西洋,A排除;郑克爽是郑成功的孙子,B排除;施琅主张加强对台湾的管理,D排除。故选择C。
2.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图是清朝的疆域示意图,清朝前期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南至南海诸岛,故选D。
3.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清代曹雪芹著章回体小说《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不可能在宋代读到,C项符合题意;宋朝时,人们掌握了人工磁化的技术,发明了指南针,后用于航海,A项情景可能看到,不符合题意;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B项情景可能看到,不符合题意;北宋时期,豪放派词人苏轼的代表作是《念奴娇·赤壁怀古》,D项情景可能看到,不符合题意。故选C。
4.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宋应星的科技巨著《天工开物》,覆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选项B正确;《资治通鉴》是北宋时期司马光编纂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这部史书300多万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排除A项;明朝末年徐光启编著的《农政全书》是一部实用性很强的农业百科全书,书中记载了我国古代有关农业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还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技术,排除C项;明朝李时珍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排除D项。故选B。
5.C
【详解】根据图示③的时间是1500年左右,明朝君主专制制度得到强化,清朝雍正帝时创设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置君主专制达到顶峰,C符合题意;①处是唐朝时期,唐朝繁荣开放,国际声誉极高,A排除;②是辽宋夏金元时期,政权并立,民族融合,B排除;④是清朝时期,时代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D排除。故选择C。
6.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闭关锁国政策实施严厉的“海禁”政策,只开放广州十三行对外进行贸易,B符合题意;ACD项内容都是对闭关锁国政策的正确表述,排除。故选择B。
7.D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今我朝罢(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368年初,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明朝,朱元璋就是明太祖,明太祖认为宰相权力太大会威胁到皇权,为了加强君权,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丞相,设置了殿阁大学士,撤销中书省,权分六部,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设立锦衣卫特务机构,专门侦缉官民言行。D项正确;唐朝没有废除丞相,排除A项;宋朝没有废除丞相,排除B项;元朝没有废除丞相,排除C项。故选D项。
8.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我国的四大名著都是明清时期创作的,明清时期我国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戏曲,如明朝的《牡丹亭》,清朝的京剧则被誉为国粹,D项正确;我国首次思想文化高峰出现战国时期,排除A项;东汉的张仲景开创了中医临床理论体系,排除B项;唐朝时我国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
9.C
【详解】汉武帝推行“推恩令”发生在西汉,秦始皇推行郡县制发生在秦朝,忽必烈推行行省制发生在元朝,明太祖废除丞相发生在明朝,按照朝代出现的正确顺序是②①③④。故选C。
10.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总结前人经验,历时27年编成的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全书约190万字,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其中374种是新增加的药物。收录药方11000多个,并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英国李约瑟称赞它的作者为“药物学界中之王子”;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多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这部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故答案为《本草纲目》《天工开物》,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11.戚继光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明王朝派年轻将领戚继光抗倭;戚继光率军英勇作战,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后进入福建、广东等地,消灭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故平息东南沿海倭患的民族英雄是戚继光。
12. 军机处 文字狱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清朝雍正设立的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清朝统治者经常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人们把这种做法称为“文字狱”。
13. 《齐民要术》 《天工开物》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朝农学家贾思勰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的重要著作。明末清初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对我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故答案为《齐民要术》;《天工开物》。
14.闭关锁国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严厉限制海上贸易,又强迫山东到广东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推行了近两百年,导致国家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关,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故答案闭关锁国。
15. 顺治 乾隆 垦荒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等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16. 《长生殿》 《桃花扇》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昆曲,原是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明朝进,经过改良,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到了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
这两部政治历史剧,成为昆曲的传世之作。
17. 经济交流 领土主权 统治 对外贸易 禁海令 宁波 广州 广州十三行 侵略活动 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详解】(1)原因:根据所学闭关锁国政策的知识可知,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当时的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2)含义:根据所学闭关锁国政策的知识可知,闭关锁国,指闭关自守,不与外界接触的一种国家政策,是典型的孤立主义,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交流,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3)表现:根据所学闭关锁国政策的知识可知,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严厉限制海上贸易;又强迫山东至广东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清朝在台湾设立行政建制后,开放宁波、漳州等地,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限制。1757年,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4)影响:根据所学闭关锁国政策的知识可知,闭关锁国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18. 徽剧、汉调 “皮黄戏”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京剧初步形成于清朝中期, 它是以徽剧、汉调为基础,在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后形成的新剧种。它最开始被称为“皮黄戏”。

19.郑成功
【详解】明朝末期,荷兰殖民者趁明朝国势衰败之机,出兵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在台湾实行殖民统治。清初,在福建沿海坚持抗清的郑成功,决心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1662 年2 月,经过8个月的围攻,郑成功发动总攻,荷兰殖民长官被迫投降。至此,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 38 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故而此处应填:郑成功。
20. 《本草纲目》 《天工开物》
【详解】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著有《本草纲目》一书,全书共收1892种药物,附药方11000多则,插图1160幅,被誉为“东方医学宝典”。明朝末年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个生产部门,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1.错误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故本题说法错误。
22.正确
【详解】清朝初年,由于土地政策变化,人口大量增长,湖南、湖北等地人口大量西迁入四川等地,史称“湖广填四川”。故本题说法正确。
23.错误
【详解】 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1643 年, 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故本题说法错误。
24.正确
【详解】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故题干表述正确。
25.正确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故本题说法正确。
26.(1)库页岛、台湾岛、钓鱼岛、赤尾屿、海南岛、南海诸岛(任意两个)
(2)伊犁将军
(3)晋商;徽商
(4)垦荒增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等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疆域内岛屿有:库页岛、台湾岛、钓鱼岛、赤尾屿、海南岛、南海诸岛等等。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管辖新疆地区的官职名称是伊犁将军。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国力强大,富甲一方的两大商帮是晋商和徽商。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前期)时期人口增长快速,问题增多,如:垦荒增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27.(1)隋文帝
(2)交子
(3)《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4)汤显祖《牡丹亭》
(5)京剧
(6)郑和下西洋
(7)戚继光
(8)郑成功
【详解】(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隋文帝初步建立了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北宋前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3)明朝著名的长篇小说主要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
(4)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明朝最负盛名的戏剧家及其代表作是汤显祖和《牡丹亭》。
(5)清朝道光时期,博采众长而形成的新剧种是京剧。
(6)明朝前期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空前壮举的事件是郑和下西洋。
(7)明朝中期在东南沿海地区抗击倭寇整顿海防的民族英雄是戚继光。
(8)1622年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郑成功。
28.(1)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2)政策:重文轻武。
(3)戚继光抗倭,荡平了东南沿海一带的倭患,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清军在两次雅克萨之战中打败沙俄,赶走了沙俄侵略者,保卫了祖国的疆土。
(4)郑和下西洋。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5)闭关锁国。影响:对外国的侵略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限制了中外正当交往和中国吸收外国先进文化技术,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了。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贞观初年,玄奘西行天竺取经。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结合所学可知,北宋为杜绝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通过改革,采取重文轻武的国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3)明朝时期,倭寇出现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他们由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勾结一些中国的奸商组成,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明朝政府派戚继光抗击倭寇,他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取得了抗倭的重大胜利,后来他又率军开赴福建、广州抗倭,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中国台湾。明末清初,郑成功下决心赶走侵略军。1661年,郑成功亲率2.5万名将士,分乘几百艘战船,浩浩荡荡从金门出发。1662年初,侵略军头目被迫到郑成功大营,在投降书上签了字。至此,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中国神圣领土台湾。17世纪中叶,沙俄把侵略的矛头指向我国黑龙江流域,强占尼布楚、雅克萨等地,筑城盘踞。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派出军队,对沙俄侵略军发起自卫反击战,两次在雅克萨大败侵略军,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使东北边疆在以后一个半世纪里基本上得到安宁。
(4)为加强与外国的联系,明朝时的郑和在1405-1433年从刘家港出发,七次下西洋,到达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了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5)清朝前期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与外国的交往受到了限制。闭关锁国政策使清政府失去了对外贸易主动权,阻碍了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它使清政府与世隔绝,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不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生产技术和思想文化,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关于感想认识到开放则兴、闭关则衰言之有理即可。
29.(1)①秦汉时期、②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③隋唐时期
(2)地域辽阔,产生自然因素的差异与不平衡,产生众多民族,各地区、各民族生产与生活方式的不同,产生多元文化;各民族之间的生存与发展需要互相取长补短,互通有无,所以要进行交往与交流
(3)新疆地区:汉、唐时期中央政府通过设置机构,清朝通过武力平定叛乱,设专职官员加强中央的管辖,维护国家统一,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
西藏地区:唐朝时通过和亲政策,元朝设宣政院,清朝时通过册封与设专职官员管理,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
(4)(同意此观点。统一的时间长于分裂的时间,统一时间将近1500年,分裂时间600多年,统一是主流。因自然环境、生产与生活方式的不同,中国境内出现众多的民族,各民族进行着密切的交流;由于统一的王朝采取有效民族政策与管辖措施,使统一的范围越来越大,越来越巩固,到清朝前期,奠定中国版图的基础。
同意此观点。两千多年来,中国古代尽管出现过多次分裂,统一的时间长于分裂的时间,统一时间将近1500年,分裂时间600多年,统一是主流,秦到清朝前期统一的范围越来越大,奠定了中国版图年基础;统一王朝采取了有效的措施,使统一多民族国家越来越巩固。
【详解】(1)根据表格内容,①公元前221-220(440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公元220曹丕建立魏国,汉朝灭亡,所以这一段历史时期是我国的秦汉时期;因此填写秦汉时期。②三国、东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20曹丕建立魏国,221年刘备建立蜀国, 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吴国建立,这样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中国走向局部统一,随后西晋虽然统一了全国,但是不久又出现分裂局面,此后的东晋、南北朝时期,多个政权并立,但正是三国、东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之间加强了交往、交流与交融。因此三国、东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③589-907(368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灭掉南方的陈朝,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统一全国;公元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所以这一段是我国历史上的隋唐时期。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民族众多,各民族交往、交流的原因在于, 地域辽阔,产生自然因素的差异与发展的不平衡,产生众多民族; 各地区、各民族生产与生活方式的不同,产生多元文化; 各民族之间的生存与发展需要互相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因此民族之间要进行交往与交流
(3)根据材料三,西藏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藏族的祖先是吐蕃,早在唐太宗时期嫁文成公主入吐蕃(西藏),通过和亲政策,促进汉藏经济文化的交流;元朝设宣政院管辖西藏,从此西藏正式归中央政府管辖;清朝时通过册封达赖和班禅与驻藏大臣共管西藏,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同意此观点。因为两千多年来,中国古代尽管出现过多次分裂,统一的时间长于分裂的时间,统一时间将近1500年,分裂时间600多年,统一是主流,秦到清朝前期统一的范围越来越大,奠定了中国版图年基础;统一王朝采取了有效的措施,使统一多民族国家越来越巩固。
点睛:抓住题眼“根据四则材料,找到有说服力的依据”,是解题关键;因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团结凝聚、共同奋进的历史。从秦朝到清朝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两千多年来,中国古代尽管出现过多次分裂,统一却是中国历史的主流,而且统一的范围越来越大,越来越巩固。可以根据图四图片,结合史实进行分析:公元前221年秦朝结束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大一统,国力强盛,疆域扩大;589年隋朝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的繁荣与开放时代;1279年元朝结束辽、宋、夏、金的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清朝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疆域辽阔,奠定了中国版图的基础;统一王朝采取了有效的措施,使统一多民族国家越来越巩固。所以说两千多年来,统一却是中国历史的主流,而且统一的范围越来越大,越来越巩固。

30.(1)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北宋末年阿拉伯人
(2)故宫(紫禁城)理由: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3)明长城明代修筑长城的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为完善,工程质量更为优异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4)例如:白脸的曹操取材《三国演义》,金色的猴王银色的妖怪,取材于《西游记》。
(5)《红楼梦》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
(6)为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感到骄傲;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坚持文化自信等。(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种在文学方面”指的是印刷术;“第二种在战争上”指的是火药;“第三种在航海上”指的是指南针。指南针是在北宋末年开始运用于航海事业的;后来被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可知,这个建筑指的是故宫(紫禁城);它被列人世界文化遗产的理由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绵直万里分地守御”是指明长城;明代修筑长城的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为完善,工程质量更为优异。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白脸的曹操取材《三国演义》,金色的猴王银色的妖怪,取材于《西游记》等。
(5)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说明《红楼梦》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
(6)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为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感到骄傲;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坚持文化自信等等。
31.(1)①隋炀帝。②明朝。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2)说明科举制在唐朝真正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
(3)公平、公正、合理选拔人才。
【详解】(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产生;明朝提倡尊孔崇儒,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因此①隋炀帝;②明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科举考试规定“发挥题意也以《集注》为依据”,这样的考试形式呆板,内容空疏,又脱离实际,禁锢了头脑,束缚了人的思想。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在唐朝起到了真正选拔人才的作用。
(3)依根据材料三“实行科举制,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科举制为示子(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激发了他们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结合材料四内容,概括归纳可以得出,无论是古代的科举制还是当今的高考制度,都起到了在全社会范围内相对公平、公正、合理选拔人才的作用,推动社会革新、变化、进步与发展。
32.(1)三省六部制。
(2)行省制度。
(3)A:废丞相,权分六部。
B:军机处。
(4)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
【详解】(1)依据材料一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了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疆域辽阔,为了加强管理,元世祖忽必烈为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行省制度。
(3)依据材料三表格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为了加强皇权,废除丞相,权分六部,清朝雍正皇帝时期,建立军机处,它的设立,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4)依据以上材料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中国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
33.(1)名称:曲辕犁;筒车。
(2)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3)作者:宋应星。
评价:“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4)起止点: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寓意:长城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是凝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它体现了中华族勤奋智慧、坚韧刚毅、充满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精神,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5)作者:李时珍。
精神:不畏艰苦、坚持不懈、严谨细致等。(言之有理即可)
(6)做法: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创新思维,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等。(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名称:根据材料一“唐朝前期……在农业方面,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为曲辕犁,曲辕犁设计精妙,轻便灵巧,操作时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回转省力,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图二为筒车,唐朝筒车亦称“水转筒车”,是唐代出现的一种以水流作动力,取水灌田的工具。
(2)发明:根据材料二“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两宋时期……为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时的匠人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乘坐中国海船的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当时,人们主要利用火药的特性,制成爆炸性武器,或者用来制成管形火器。
(3)作者:根据材料三“《天工开物》不仅首述农事,随后又以更多的篇幅记述手工业,这与明末启蒙思想中出现‘工商皆本’的先进思想是相符合的”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工开物》是一部科技巨著,是宋应星经过长期的积累和不懈的探究,整理各地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和经验编写而成的。
评价:《天工开物》是一部科技巨著,对我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4)起止点:根据材料四“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代修筑的。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使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建立以后,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先后18次修筑长城,形成了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
寓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城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是凝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它体现了中华族勤奋智慧、坚韧刚毅、充满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精神,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5)作者:根据材料五“乃穷搜博采,芟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他不辞辛苦,到深山僻野中采集药物标本,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经过27年持续不断的努力,编写出《本草纲目》这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
精神:根据材料五“乃穷搜博采,芟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得出李时珍具有不畏艰苦、坚持不懈、严谨细致等精神。
(6)做法:根据材料六“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结合所作知识可知,我们中学生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创新思维,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等。
34.(1)“诗仙”;两宋之交或宋;委婉、细腻、清秀。
(2)《窦娥冤》;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3)①鸭绿江;②嘉峪关;宫城或紫禁城。
(4)李时珍;《天工开物》。
【详解】(1)图中的是唐朝的李白,称为“诗仙”;图二是李清照,生活在两宋之交或宋;根据所学可得出她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品委婉、细腻、清秀。
(2)关汉卿是元朝著名的戏剧家,其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根据所学可得出这一作品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3)根据所学及地图中的位置可知,为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明朝修建了东起辽东(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的长城。因此可得出①是鸭绿江;②是嘉峪关;根据所学可得出图6 是宫城或紫禁城。
(4)根据“他的医学著作,全书约190万字,共记载药物1800多种,收录药方11000多个,另附图1100多幅;这部巨著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可得出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根据“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可得出宋应星整理各地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和经验,著成科技巨著《天工开物》。内容丰富,分类详细,图文并茂,只管生动,科技领先,流传较广。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5.示例一:
观点:国力影响(决定、反映)对外关系或外交是国家实力的体现
论述:明朝国力雄厚时,为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明成祖派郑和七下西洋。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明朝中期,国力减弱时,遭到日本倭寇的侵扰,戚继光组建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先后平定了浙东地区和东南沿海的倭患。
综上所述,国力影响对外关系(外交是国家实力的体现),只有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才能赢得尊重,拥有话语权。
示例二:
观点:明朝对外关系中的和战
论述:为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明成祖派郑和七下西洋。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明朝中期,日本倭寇猖獗。戚继光组建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先后平定了浙东地区和东南沿海的倭患。
综上所述,明朝的对外关系,既有国力雄厚时主动进行的和平交往,也有国力减弱时遭受的侵扰。所以,既要增强国力,更要居安思危。
【详解】根据“郑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宣扬国威,明朝时期郑和七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交往,根据“戚继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期,国力减弱时,遭到日本倭寇的侵扰,戚继光组建戚家军进行抗倭。由此可归纳出观点:国力影响(决定、反映)对外关系或外交是国家实力的体现。论述:学生可围绕观点,从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述,符合史实,言之有理即可,如:明朝国力雄厚时,为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明成祖派郑和七下西洋。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明朝中期,国力减弱时,遭到日本倭寇的侵扰,戚继光组建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先后平定了浙东地区和东南沿海的倭患。综上所述,国力影响对外关系(外交是国家实力的体现),只有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才能赢得尊重,拥有话语权。根据“郑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七下西洋反映的是对外的和平交往,根据“戚继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戚继光抗倭反映的是明朝与日本之间的战争。由此可归纳出观点:明朝对外关系中的和战。论述:学生也可围绕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述,符合史实,言之有理即可,如:为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明成祖派郑和七下西洋。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明朝中期,日本倭寇猖獗。戚继光组建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先后平定了浙东地区和东南沿海的倭患。综上所述,明朝的对外关系,既有国力雄厚时主动进行的和平交往,也有国力减弱时遭受的侵扰。所以,既要增强国力,更要居安思危。
答案第24页,共25页
答案第25页,共25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