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苏省南通市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卷(八)

江苏省南通市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卷(八)
一、选择题
1.(2023九上·香洲期末)题表为文艺复兴时期的部分作品。由此可知,文艺复兴运动(  )
代表人物 作 品 主题思想
但丁 《神曲》 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
达·芬奇 《蒙娜丽莎》 展示了对人性的歌颂和赞美,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对现世生活的追求和审美情趣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体现了对人类和社会的反思以及对人类个性和共性的探索
A.旨在反对宗教信仰 B.倡导实现教会的权利
C.宣扬“人文主义” D.彰显资产阶级的贪婪
2.(2023九上·深圳月考)“哥伦布大交换”中玉米、木薯由美洲引进非洲,成为非洲最主要的主食农作物。欧洲人带来天花等疾病,美洲原住民因没有抗体大量丧生。材料表明,“哥伦布大交换”(  )
A.给社会带来巨大影响 B.造成大量的文化流失
C.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D.造成非洲大陆的落后
3.新航路开辟后小麦、葡萄、马匹、牛、猪等从欧洲来到美洲,使得食物和营养的供给速度加快。美洲的作物,如玉米、马铃薯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到了18世纪,亚洲人的饮食中玉米和马铃薯的比重大大提高。材料旨在说明新航路开辟(  )
A.促进了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 B.推动了世界各地区共同发展
C.给世界各地人民带去了灾难 D.扩大了世界粮食的生产规模
4.历史课上,老师安排同学们收集租地农场、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早期殖民掠夺等相关资料, 作为下节课活动课讨论的主要内容。该活动课的主题应该是(  )
A.古代欧洲文明 B.封建时代的欧洲
C.走向近代 D.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
5.(2022九上·杭州月考)西方“步入近代”的过程: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是器物(技术)方面的变革,以下符合这一变革顺序的是(  )
A.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
B.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文艺复兴
C.文艺复兴→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
D.工业革命→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
6.“14世纪前后,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逐步强大起来。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为发财致富,尽情享受人世的生活,必须冲破教会设置的各种清规戒律,于是文艺复兴运动兴起。“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
A.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 B.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C.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 D.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内容
7.(2022九上·青岛期末)杨小凯在《中国政治随想录》中写道:英国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作者所说的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是指(  )
A.分权制衡 B.推翻君主专制
C.议会制约王权 D.保护私有财产
8.(2023九上·香洲期末)“发动机一开始,人们就必须工作——男人、女人和孩子们都一起被套在钢铁和蒸汽的轭具下……被紧紧地拴在不知痛苦和不知疲劳的钢铁机器上。”这一场景最早可能出现在(  )
A.珍妮机发明后 B.蒸汽机改进后
C.发电机问世后 D.内燃机推广后
9.斯大林提出,工业化的资金来源要“靠自己”,认为资本主义可以靠掠夺殖民地,收集“追加”的资本,靠战争向外国勒索赔款,靠奴役性的借外债。社会主义国家不能采取这些办法,而只能靠自己国内的积累,靠节约。于是,苏联(  )
A.制定了新经济政策 B.开始了农业集体化
C.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D.投资兴建公共设施
10.(2021九下·淮滨开学考)1916年11月,罗曼·罗兰在《战时日记》中写道:“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来,它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材料中所说的“奔向奴役和毁灭”开始于( )
A. 萨拉热窝事件爆发 B.《凡尔赛和约》签订
C.慕尼黑会议召开 D.德军突袭波兰
11.(2021九下·淮滨开学考)罗斯福认为:政府要给处于经济金字塔底层的人创造条件,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从总的财富中取得足以满足需要的一份。在他的新政中,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加强对工业的指导 B.调整农业政策
C.推行“以工代赈” 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12.开普勒发现行星椭圆运动规律后,天文学家仍面临一个问题:行星为什么总是围绕太阳做规则运动而不脱离其固定轨道?这一疑问得到解决主要得益于(  )
A.电磁感应的发现 B.进化论的问世
C.地球中心说诞生 D.万有引力的发现
13.“此界变得越来越小,因为通信和交通越来越方便。没有国家可以孤立存在。”“这个此界....这样的舞台.使各国的命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成为世界经济海洋中的孤岛。”这两则材料共同说明经济全球化(  )
A.冲击了发展中国家的国家主权
B.使得各国经济相5依存性进一步加强
C.带来了日益增多的全球性问题
D.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14.一艘货船在1910年离开英格兰,带着铁轨和普通货物前往墨尔本,然后为阿根廷捎上联合收割机,此后装载运往加尔各答的小麦。它在17个月里跨越了六大洲,而它的一切航程都是由身处伦敦的经纪人通过电报安排的。这主要表明(  )
A.世界范围劳动分工形成 B.科技创新助力世界市场发展
C.商品是世界联系的纽带 D.英国对海外市场有严重依赖
15.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交战国有30多个,包括约15亿人口,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3/4,交战双方动员7000万人,人伍士兵占有劳动能力男子总数的30%。”这段材料可以佐证1914-1918年的战争(  )
A.是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战争 B.是一场具有世界规模的战争
C.激化了交战国国内的矛盾 D.给协约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
二、材料分析题
16.现代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路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上半期),这里(伦敦某区)有1400 幢房子,里面住着 2795个家庭,共约 12000人。 安插了这么多人口的空间,总共只有不到400码(1200 英尺)见方的地方,往往是丈夫、妻子、四五个孩子,有时还有祖母和祖父,住在仅有的一间10~12英尺的屋子里,在这里工作、吃饭、睡觉。
——摘编自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材料二 西洋近代文明能够满足人类心灵上的要求的程度,远非东洋旧文明所能梦见。
——胡适《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
材料三 明治时代(1868—1912)是日本现代化的伟大时代 工业和金融的现代化与政治革命同时进行 从根本上讲,他们接受属于西方文明的舶来品,是为了保护他们内在的实质和他们的日本文化。
——《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
材料四 如果把世界经济看作一个整体,那么,过去300年里世界经济现代化经历了四次浪潮。前三次浪潮导致了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第四次浪潮正在促进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随着经济全球化,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会被卷入第四次浪潮。
——《中国经济现代化报告 2005》
据材料一归纳这一时期英国工人的生活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1)据材料二指出胡适对西洋近代文明所持态度,对此你有何看法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西化”的措施,并概括明治维新指导思想的特点。
(3)据材料四指出第四次浪潮与前三次浪潮最大的不同点,并指出导致不同的关键性技术。
17.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其中,美苏对抗深刻影响了20世纪后半叶的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天希腊的生存,受到数以千计共产党党徒领导的武装人员的恐怖活动威胁,他们在很多地点,特别是沿着希腊国境,反抗政府.命...希腊如果要成为一个独立自尊的民主国家,必须委有支援,而美国必须给予这种支援。......我相信,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1947年杜鲁门致美国国会的咨文
【材料二】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会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钩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
——1947年6月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讲
【材料三】俄国在柏林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粗暴和野蛮,使得许多欧洲人认识到,西方国家之间必须建立密切的军事支援以应对俄国的军事成胁,而这一点又导致最后讨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杜鲁门回忆录》
由于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联邦德国加入北约,从而加深新战争的危险,爱好和平的欧洲
国家必须采取必要步骤以保障自己的安全和维护欧洲和平。
——《华沙条约》序言
【材料四】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責一些军事联......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1)根据材料一,分析二战后初期美国的外交政策及其特点,并指出该政策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马歇尔计划是一项纯粹的经济援助计划吗?为什么?(不得照抄原文)
(3)材料三中对北约、华约成立的表述有何相似之处?结合时代背景说明其原因。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以《美苏冷战》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提示:可从下面关键词中任选三个)
东欧 核武器 和平 苏联 冷战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展示了对人性的歌颂和赞美,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对现世生活的追求和审美情趣”“体现了对人类和社会的反思以及对人类个性和共性的探索”。可知,这些作品均在强调人性,展现人的价值和智慧,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C项正确;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反对宗教信仰,排除A项;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倡导实现教会的权利,排除B项;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彰显资产阶级的贪婪,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以文艺复兴运动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答案】A
【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掠夺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玉米、木薯由美洲引进非洲,成为非洲最主要的主食农作物。欧洲人带来天花等疾病,美洲原住民因没有抗体大量丧生 ”可以看出,“哥伦布大交换” 给社会带来巨大影响 ,既有有利的,也有消极的影响,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造成大量的文化流失 ,题干中没有提及文化流失,不符合题意;
C. 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题干中没有提及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不符合题意;
D. 造成非洲大陆的落后 ,题干中没有提及造成非洲大陆落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3.【答案】A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新航路开辟后小麦、葡萄、马匹、牛、猪等从欧洲来到美洲,使得食物和营养的供给速度加快。美洲的作物,如玉米、马铃薯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到了18世纪,亚洲人的饮食中玉米和马铃薯的比重大大提高”可知,材料描述了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各地之间物种的相互交流,也是文明的交流,因此题干信息反映出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地区之间文明的交流。
A项促进了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是题干材料旨在说明的内容,符合题意;
B项推动了世界各地区共同发展题干材料未涉及,不符合题意;
C项给世界各地人民带去了灾难题干材料未体现,不符合题意;
D项扩大了世界粮食的生产规模题干材料未说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及学生对材料的分析与理解能力。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回答。
4.【答案】C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早期的殖民掠夺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租地农场是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文艺复兴为欧洲的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新航路的开辟,早期的殖民掠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和原始资本,这些因素为欧洲向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条件,因此题干活动课的主题是走向近代。
A项古代欧洲文明主要指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与题干内容无关,不符合题意;
B项封建时代欧洲的特征主要是封君封臣制度、基督教、庄园,与题干信内容无关,不符合题意;
C项走向近代应该是该活动课的主题,符合题意;
D项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是英国、美国、法国等国家通过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与题干内容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走向近代及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租地农场、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早期殖民掠夺等史实。
5.【答案】A
【知识点】文艺复兴;分析英、美、法三国早期资产革命的异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精神层面”“制度方面”“器物(技术)方面”,结合所学可知,精神层面的变革指的是文艺复兴,制度方面的变革指的是资产阶级革命,器物(技术)方面的变革指的是工业革命,A正确;
资产阶级革命属于制度方面的变革,不是精神层面的变革,B错误;
工业革命是技术方面的变革,不是制度方面的变革,C错误;
工业革命不是精神层面的变革,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西方步入近代的过程,考查学生的知识归纳能力,难度适中。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需要根据所学把“精神层面”“制度方面”“器物(技术)方面”的变革逐一对应。
6.【答案】A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14世纪前后,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逐步强大起来。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为发财致富,尽情享受人世的生活,必须冲破教会设置的各种清规戒律,于是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这段材料反映的是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题干没有显示文艺复兴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C. 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 ,题干中没有显示文艺复兴的性质,不符合题意;
D. 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内容 ,题干中没有提及文艺复兴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分析理解回答。
7.【答案】C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英国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是指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议会制约王权。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英国君主立宪制最为突出特点是议会权力至上,议会是国家权力的核心,国王是国家传统和统一的象征,传统君主统治权力受到议会的极大约束,C项正确;
分权制衡不符合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特征,排除A项;
推翻君主专制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目的,排除B项;
《拿破仑法典》规定保护私有财产,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分析题干信息,找准关键语句。
8.【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发动机一开始,人们就必须工作--男人、女人和孩子们都一起被套在钢铁和蒸汽的轭具下。动物机…被紧紧地拴在不知痛苦和不知疲劳的钢铁机器上。”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在工业革命之下,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剥削与压榨,该现象与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密切相关,B项正确;
珍妮机发明后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A项;
发电机问世后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C项;
内燃机推广后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9.【答案】B
【知识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分析】由根据题干“工业化的资金来源要‘靠自己’”“靠自己国内的积累,靠节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给工业化提供原料和资金,苏联开始进行农业集体化,B项正确;
制定了新经济政策的是列宁,排除A;
题干信息未涉及发展商品经济的信息,排除C;
题干信息未涉及投资兴建公共设施的信息,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难度适中,理解题干材料信息,掌握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0.【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中所说的“奔向奴役和毁灭” 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爆发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凡尔赛和约》签订 ,不符合题意;
C. 慕尼黑会议召开 ,不符合题意;
D. 德军突袭波兰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再结合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标志的准确记忆回答。
11.【答案】C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A. 加强对工业的指导 ,不符合题意;
B. 调整农业政策 ,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罗斯福的意思是说要让收入低的人们通过劳动生活得到保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美国经历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下,罗斯福新政中推行 “以工代赈”,让失业的人们找到工作,有了收入,这样生活就有了保障,这就是“以工代赈”,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需要学生依据题干信息,读懂题干信息的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备选项,注意对备选项的理解回答。
12.【答案】D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A: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电磁感应现象指因磁通量变化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A项不符合题意;
B: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以自然选择的理论解释了生物的进化,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戳穿了“上帝创造了万物”的谎言,从而完整地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B项不符合题意;
C:埃及人托勒密提出地球中心说,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各行星围绕它运转,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行星为什么总是围绕太阳做规则运动而不脱离其固定轨道?”和结合所学可知,万有引力的发现把地面上的物体运动的规律和天体运动的规律统一了起来,对以后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围绕太阳做规则运动而不脱离其固定轨道”体现了行星受到太阳引力的作用,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万有引力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
13.【答案】B
【知识点】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因为通讯和交通越来越方便。没有国家可以孤立存在。”“这个世界上……这样的舞台,使各国的命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成为世界经济海洋中的孤岛。”这两则材料说明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相互依存性进一步加强。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经济全球化。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经济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下去。于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B符合题意;
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主权没有关系,排除A;
带来了日益增多的全球性问题,题干信息未说明,排除C;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4.【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A:题干未体现世界范围劳动分工形成,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干“它在17个月里跨越了六大洲,而它的一切航程都是由身处伦敦的经纪人通过电报安排的。”可知,科技创新助力世界市场发展,B项符合题意;
C:题干未体现商品是世界联系的纽带,C项不符合题意;
D:题干未体现英国对海外市场有严重依赖,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考查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
15.【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交战国有30多个,包括约15亿人口,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3/4,交战双方动员7000万人,人伍士兵占有劳动能力男子总数的30%。”和所学可知,1914年爆发的一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战争,1918年以同盟会的失败而告终,B项正确;
题干未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排除A项;
题干未说明交战国国内的矛盾,排除C项;
题干并未只是说明对协约国的灾难,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认识。
16.【答案】(1)态度:东洋旧文明更能够满足人类心灵上的要求。看法:东方文明、西方文明各有长处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措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推行“文明开化”政策。特点:学习西方文明,发展本民族文
(3)不同点:科学技术促进社会发展。关键性技术:信息技术。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
【解析】【分析】(1)根据“安插了这么多人口的空间,总共只有不到400码(1200英尺)见方的地方”得出居住条件差,非常拥挤。根据所学,可从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分析原因,如工业革命造成贫富分化。根据“西洋近代文明能够满足人类心灵上的要求的程度,远非东洋旧文明所能梦见”概括得出东洋旧文明更能够满足人类心灵上的要求。结合所学,可从东方文明、西方文明各有长处,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等进行总结看法。
(2)根据所学可知,“西化”的措施有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推行“文明开化”政策等。根据“他们接受属于西方文明的舶来品,是为了保护他们内在的实质和他们的日本文化”,概括得出学习西方文明,发展本民族文化。(3)根据“第四次浪潮正在促进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得出科学技术促进社会发展。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第四次浪潮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相关,因此关键技术是信息技术。
故答案为:(1)生活状况:居住条件差,非常拥挤。原因:工业革命造成贫富分化。态度:东洋旧文明更能够满足人类心灵上的要求。看法:东方文明、西方文明各有长处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措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推行“文明开化”政策。特点:学习西方文明,发展本民族文化。
(3)不同点:科学技术促进社会发展。关键性技术:信息技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四则材料为背景依托,考查三次工业革命,明治维新等知识及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三次工业革命,明治维新等知识。
17.【答案】(1)外交政策;冷战(杜鲁门主义)。特点:美国对外推行霸权主义以维护自身利益。影响;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2)不是。马歇尔声称“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实际上表明该计划是以比较隐秘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阵脚,以“复兴欧洲”之名行控制西欧之实,以达到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目的。
(3)相似之处:都把成立的原因归结为对方的战争威胁。原因:从二战后初期开始,由于战略利益发生冲突,美苏冷战对峙,彼此视对方为主要敌人。
(4)美苏冷战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靠苏联的局面。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一方面使世界处于毁灭性时核武器威胁之下,另一方面又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在此期间,为巩固自己的霸权地位,美、苏两国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大举用兵,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
【知识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杜鲁门主义。根据材料一“今天希腊的生存,受到数以千计共产党党徒领导的武装人员的恐怖活动威胁”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初期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结合所学可知,美国的冷战政策是美国对外推行霸权主义以维护自身利益。结合所学可知,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2)本题考查马歇尔计划。根据据材料二“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会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钩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可知,马歇尔计划并非是纯粹援助欧洲的计划。马歇尔声称“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实际上表明该计划是以比较隐秘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阵脚,以“复兴欧洲”之名行控制西欧之实,以达到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目的。
(3)本题考查北约和华约的知识。根据材料三“俄国在柏林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粗暴和野蛮,使得许多欧洲人认识到,西方国家之间必须建立密切的军事支援以应对俄国的军事成胁,而这一点又导致最后讨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由于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联邦德国加入北约,从而加深新战争的危险,爱好和平的欧洲国家必须采取必要步骤以保障自己的安全和维护欧洲和平。”可知,华约和北约都把成立的原因归结为对方的战争威胁。结合所学可知,从二战后初期开始,由于战略利益发生冲突,美苏冷战对峙,彼此视对方为主要敌人。
(4)本题考查美苏冷战。属于开放性试题,选择题干任意关键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言之有理即可。如:选择东欧、核武器、和平等词,结合所学知识论述为:美苏冷战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靠苏联的局面。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一方面使世界处于毁灭性时核武器威胁之下,另一方面又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在此期间,为巩固自己的霸权地位,美、苏两国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大举用兵,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
故答案为:
(1)外交政策;冷战(杜鲁门主义)。特点:美国对外推行霸权主义以维护自身利益。影响;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2)不是。马歇尔声称“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实际上表明该计划是以比较隐秘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阵脚,以“复兴欧洲”之名行控制西欧之实,以达到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目的。
(3)相似之处:都把成立的原因归结为对方的战争威胁。原因:从二战后初期开始,由于战略利益发生冲突,美苏冷战对峙,彼此视对方为主要敌人。
(4)美苏冷战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靠苏联的局面。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一方面使世界处于毁灭性时核武器威胁之下,另一方面又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在此期间,为巩固自己的霸权地位,美、苏两国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大举用兵,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
【点评】本题考查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的对峙等冷战的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对冷战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利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江苏省南通市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卷(八)
一、选择题
1.(2023九上·香洲期末)题表为文艺复兴时期的部分作品。由此可知,文艺复兴运动(  )
代表人物 作 品 主题思想
但丁 《神曲》 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
达·芬奇 《蒙娜丽莎》 展示了对人性的歌颂和赞美,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对现世生活的追求和审美情趣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体现了对人类和社会的反思以及对人类个性和共性的探索
A.旨在反对宗教信仰 B.倡导实现教会的权利
C.宣扬“人文主义” D.彰显资产阶级的贪婪
【答案】C
【知识点】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展示了对人性的歌颂和赞美,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对现世生活的追求和审美情趣”“体现了对人类和社会的反思以及对人类个性和共性的探索”。可知,这些作品均在强调人性,展现人的价值和智慧,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C项正确;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反对宗教信仰,排除A项;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倡导实现教会的权利,排除B项;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彰显资产阶级的贪婪,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以文艺复兴运动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2023九上·深圳月考)“哥伦布大交换”中玉米、木薯由美洲引进非洲,成为非洲最主要的主食农作物。欧洲人带来天花等疾病,美洲原住民因没有抗体大量丧生。材料表明,“哥伦布大交换”(  )
A.给社会带来巨大影响 B.造成大量的文化流失
C.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D.造成非洲大陆的落后
【答案】A
【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掠夺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玉米、木薯由美洲引进非洲,成为非洲最主要的主食农作物。欧洲人带来天花等疾病,美洲原住民因没有抗体大量丧生 ”可以看出,“哥伦布大交换” 给社会带来巨大影响 ,既有有利的,也有消极的影响,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造成大量的文化流失 ,题干中没有提及文化流失,不符合题意;
C. 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题干中没有提及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不符合题意;
D. 造成非洲大陆的落后 ,题干中没有提及造成非洲大陆落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3.新航路开辟后小麦、葡萄、马匹、牛、猪等从欧洲来到美洲,使得食物和营养的供给速度加快。美洲的作物,如玉米、马铃薯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到了18世纪,亚洲人的饮食中玉米和马铃薯的比重大大提高。材料旨在说明新航路开辟(  )
A.促进了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 B.推动了世界各地区共同发展
C.给世界各地人民带去了灾难 D.扩大了世界粮食的生产规模
【答案】A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新航路开辟后小麦、葡萄、马匹、牛、猪等从欧洲来到美洲,使得食物和营养的供给速度加快。美洲的作物,如玉米、马铃薯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到了18世纪,亚洲人的饮食中玉米和马铃薯的比重大大提高”可知,材料描述了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各地之间物种的相互交流,也是文明的交流,因此题干信息反映出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地区之间文明的交流。
A项促进了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是题干材料旨在说明的内容,符合题意;
B项推动了世界各地区共同发展题干材料未涉及,不符合题意;
C项给世界各地人民带去了灾难题干材料未体现,不符合题意;
D项扩大了世界粮食的生产规模题干材料未说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及学生对材料的分析与理解能力。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回答。
4.历史课上,老师安排同学们收集租地农场、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早期殖民掠夺等相关资料, 作为下节课活动课讨论的主要内容。该活动课的主题应该是(  )
A.古代欧洲文明 B.封建时代的欧洲
C.走向近代 D.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
【答案】C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早期的殖民掠夺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租地农场是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文艺复兴为欧洲的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新航路的开辟,早期的殖民掠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和原始资本,这些因素为欧洲向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条件,因此题干活动课的主题是走向近代。
A项古代欧洲文明主要指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与题干内容无关,不符合题意;
B项封建时代欧洲的特征主要是封君封臣制度、基督教、庄园,与题干信内容无关,不符合题意;
C项走向近代应该是该活动课的主题,符合题意;
D项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是英国、美国、法国等国家通过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与题干内容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走向近代及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租地农场、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早期殖民掠夺等史实。
5.(2022九上·杭州月考)西方“步入近代”的过程: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是器物(技术)方面的变革,以下符合这一变革顺序的是(  )
A.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
B.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文艺复兴
C.文艺复兴→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
D.工业革命→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
【答案】A
【知识点】文艺复兴;分析英、美、法三国早期资产革命的异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精神层面”“制度方面”“器物(技术)方面”,结合所学可知,精神层面的变革指的是文艺复兴,制度方面的变革指的是资产阶级革命,器物(技术)方面的变革指的是工业革命,A正确;
资产阶级革命属于制度方面的变革,不是精神层面的变革,B错误;
工业革命是技术方面的变革,不是制度方面的变革,C错误;
工业革命不是精神层面的变革,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西方步入近代的过程,考查学生的知识归纳能力,难度适中。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需要根据所学把“精神层面”“制度方面”“器物(技术)方面”的变革逐一对应。
6.“14世纪前后,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逐步强大起来。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为发财致富,尽情享受人世的生活,必须冲破教会设置的各种清规戒律,于是文艺复兴运动兴起。“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
A.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 B.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C.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 D.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内容
【答案】A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14世纪前后,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逐步强大起来。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为发财致富,尽情享受人世的生活,必须冲破教会设置的各种清规戒律,于是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这段材料反映的是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题干没有显示文艺复兴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C. 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 ,题干中没有显示文艺复兴的性质,不符合题意;
D. 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内容 ,题干中没有提及文艺复兴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分析理解回答。
7.(2022九上·青岛期末)杨小凯在《中国政治随想录》中写道:英国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作者所说的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是指(  )
A.分权制衡 B.推翻君主专制
C.议会制约王权 D.保护私有财产
【答案】C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英国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是指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议会制约王权。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英国君主立宪制最为突出特点是议会权力至上,议会是国家权力的核心,国王是国家传统和统一的象征,传统君主统治权力受到议会的极大约束,C项正确;
分权制衡不符合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特征,排除A项;
推翻君主专制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目的,排除B项;
《拿破仑法典》规定保护私有财产,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分析题干信息,找准关键语句。
8.(2023九上·香洲期末)“发动机一开始,人们就必须工作——男人、女人和孩子们都一起被套在钢铁和蒸汽的轭具下……被紧紧地拴在不知痛苦和不知疲劳的钢铁机器上。”这一场景最早可能出现在(  )
A.珍妮机发明后 B.蒸汽机改进后
C.发电机问世后 D.内燃机推广后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发动机一开始,人们就必须工作--男人、女人和孩子们都一起被套在钢铁和蒸汽的轭具下。动物机…被紧紧地拴在不知痛苦和不知疲劳的钢铁机器上。”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在工业革命之下,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剥削与压榨,该现象与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密切相关,B项正确;
珍妮机发明后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A项;
发电机问世后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C项;
内燃机推广后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9.斯大林提出,工业化的资金来源要“靠自己”,认为资本主义可以靠掠夺殖民地,收集“追加”的资本,靠战争向外国勒索赔款,靠奴役性的借外债。社会主义国家不能采取这些办法,而只能靠自己国内的积累,靠节约。于是,苏联(  )
A.制定了新经济政策 B.开始了农业集体化
C.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D.投资兴建公共设施
【答案】B
【知识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分析】由根据题干“工业化的资金来源要‘靠自己’”“靠自己国内的积累,靠节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给工业化提供原料和资金,苏联开始进行农业集体化,B项正确;
制定了新经济政策的是列宁,排除A;
题干信息未涉及发展商品经济的信息,排除C;
题干信息未涉及投资兴建公共设施的信息,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难度适中,理解题干材料信息,掌握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0.(2021九下·淮滨开学考)1916年11月,罗曼·罗兰在《战时日记》中写道:“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来,它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材料中所说的“奔向奴役和毁灭”开始于( )
A. 萨拉热窝事件爆发 B.《凡尔赛和约》签订
C.慕尼黑会议召开 D.德军突袭波兰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中所说的“奔向奴役和毁灭” 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爆发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凡尔赛和约》签订 ,不符合题意;
C. 慕尼黑会议召开 ,不符合题意;
D. 德军突袭波兰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再结合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标志的准确记忆回答。
11.(2021九下·淮滨开学考)罗斯福认为:政府要给处于经济金字塔底层的人创造条件,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从总的财富中取得足以满足需要的一份。在他的新政中,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加强对工业的指导 B.调整农业政策
C.推行“以工代赈” 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答案】C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A. 加强对工业的指导 ,不符合题意;
B. 调整农业政策 ,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罗斯福的意思是说要让收入低的人们通过劳动生活得到保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美国经历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下,罗斯福新政中推行 “以工代赈”,让失业的人们找到工作,有了收入,这样生活就有了保障,这就是“以工代赈”,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需要学生依据题干信息,读懂题干信息的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备选项,注意对备选项的理解回答。
12.开普勒发现行星椭圆运动规律后,天文学家仍面临一个问题:行星为什么总是围绕太阳做规则运动而不脱离其固定轨道?这一疑问得到解决主要得益于(  )
A.电磁感应的发现 B.进化论的问世
C.地球中心说诞生 D.万有引力的发现
【答案】D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A: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电磁感应现象指因磁通量变化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A项不符合题意;
B: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以自然选择的理论解释了生物的进化,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戳穿了“上帝创造了万物”的谎言,从而完整地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B项不符合题意;
C:埃及人托勒密提出地球中心说,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各行星围绕它运转,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行星为什么总是围绕太阳做规则运动而不脱离其固定轨道?”和结合所学可知,万有引力的发现把地面上的物体运动的规律和天体运动的规律统一了起来,对以后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围绕太阳做规则运动而不脱离其固定轨道”体现了行星受到太阳引力的作用,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万有引力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
13.“此界变得越来越小,因为通信和交通越来越方便。没有国家可以孤立存在。”“这个此界....这样的舞台.使各国的命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成为世界经济海洋中的孤岛。”这两则材料共同说明经济全球化(  )
A.冲击了发展中国家的国家主权
B.使得各国经济相5依存性进一步加强
C.带来了日益增多的全球性问题
D.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答案】B
【知识点】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因为通讯和交通越来越方便。没有国家可以孤立存在。”“这个世界上……这样的舞台,使各国的命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成为世界经济海洋中的孤岛。”这两则材料说明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相互依存性进一步加强。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经济全球化。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经济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下去。于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B符合题意;
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主权没有关系,排除A;
带来了日益增多的全球性问题,题干信息未说明,排除C;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4.一艘货船在1910年离开英格兰,带着铁轨和普通货物前往墨尔本,然后为阿根廷捎上联合收割机,此后装载运往加尔各答的小麦。它在17个月里跨越了六大洲,而它的一切航程都是由身处伦敦的经纪人通过电报安排的。这主要表明(  )
A.世界范围劳动分工形成 B.科技创新助力世界市场发展
C.商品是世界联系的纽带 D.英国对海外市场有严重依赖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A:题干未体现世界范围劳动分工形成,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干“它在17个月里跨越了六大洲,而它的一切航程都是由身处伦敦的经纪人通过电报安排的。”可知,科技创新助力世界市场发展,B项符合题意;
C:题干未体现商品是世界联系的纽带,C项不符合题意;
D:题干未体现英国对海外市场有严重依赖,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考查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
15.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交战国有30多个,包括约15亿人口,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3/4,交战双方动员7000万人,人伍士兵占有劳动能力男子总数的30%。”这段材料可以佐证1914-1918年的战争(  )
A.是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战争 B.是一场具有世界规模的战争
C.激化了交战国国内的矛盾 D.给协约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交战国有30多个,包括约15亿人口,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3/4,交战双方动员7000万人,人伍士兵占有劳动能力男子总数的30%。”和所学可知,1914年爆发的一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战争,1918年以同盟会的失败而告终,B项正确;
题干未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排除A项;
题干未说明交战国国内的矛盾,排除C项;
题干并未只是说明对协约国的灾难,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认识。
二、材料分析题
16.现代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路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上半期),这里(伦敦某区)有1400 幢房子,里面住着 2795个家庭,共约 12000人。 安插了这么多人口的空间,总共只有不到400码(1200 英尺)见方的地方,往往是丈夫、妻子、四五个孩子,有时还有祖母和祖父,住在仅有的一间10~12英尺的屋子里,在这里工作、吃饭、睡觉。
——摘编自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材料二 西洋近代文明能够满足人类心灵上的要求的程度,远非东洋旧文明所能梦见。
——胡适《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
材料三 明治时代(1868—1912)是日本现代化的伟大时代 工业和金融的现代化与政治革命同时进行 从根本上讲,他们接受属于西方文明的舶来品,是为了保护他们内在的实质和他们的日本文化。
——《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
材料四 如果把世界经济看作一个整体,那么,过去300年里世界经济现代化经历了四次浪潮。前三次浪潮导致了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第四次浪潮正在促进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随着经济全球化,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会被卷入第四次浪潮。
——《中国经济现代化报告 2005》
据材料一归纳这一时期英国工人的生活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1)据材料二指出胡适对西洋近代文明所持态度,对此你有何看法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西化”的措施,并概括明治维新指导思想的特点。
(3)据材料四指出第四次浪潮与前三次浪潮最大的不同点,并指出导致不同的关键性技术。
【答案】(1)态度:东洋旧文明更能够满足人类心灵上的要求。看法:东方文明、西方文明各有长处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措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推行“文明开化”政策。特点:学习西方文明,发展本民族文
(3)不同点:科学技术促进社会发展。关键性技术:信息技术。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
【解析】【分析】(1)根据“安插了这么多人口的空间,总共只有不到400码(1200英尺)见方的地方”得出居住条件差,非常拥挤。根据所学,可从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分析原因,如工业革命造成贫富分化。根据“西洋近代文明能够满足人类心灵上的要求的程度,远非东洋旧文明所能梦见”概括得出东洋旧文明更能够满足人类心灵上的要求。结合所学,可从东方文明、西方文明各有长处,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等进行总结看法。
(2)根据所学可知,“西化”的措施有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推行“文明开化”政策等。根据“他们接受属于西方文明的舶来品,是为了保护他们内在的实质和他们的日本文化”,概括得出学习西方文明,发展本民族文化。(3)根据“第四次浪潮正在促进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得出科学技术促进社会发展。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第四次浪潮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相关,因此关键技术是信息技术。
故答案为:(1)生活状况:居住条件差,非常拥挤。原因:工业革命造成贫富分化。态度:东洋旧文明更能够满足人类心灵上的要求。看法:东方文明、西方文明各有长处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措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推行“文明开化”政策。特点:学习西方文明,发展本民族文化。
(3)不同点:科学技术促进社会发展。关键性技术:信息技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四则材料为背景依托,考查三次工业革命,明治维新等知识及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三次工业革命,明治维新等知识。
17.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其中,美苏对抗深刻影响了20世纪后半叶的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天希腊的生存,受到数以千计共产党党徒领导的武装人员的恐怖活动威胁,他们在很多地点,特别是沿着希腊国境,反抗政府.命...希腊如果要成为一个独立自尊的民主国家,必须委有支援,而美国必须给予这种支援。......我相信,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1947年杜鲁门致美国国会的咨文
【材料二】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会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钩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
——1947年6月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讲
【材料三】俄国在柏林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粗暴和野蛮,使得许多欧洲人认识到,西方国家之间必须建立密切的军事支援以应对俄国的军事成胁,而这一点又导致最后讨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杜鲁门回忆录》
由于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联邦德国加入北约,从而加深新战争的危险,爱好和平的欧洲
国家必须采取必要步骤以保障自己的安全和维护欧洲和平。
——《华沙条约》序言
【材料四】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責一些军事联......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1)根据材料一,分析二战后初期美国的外交政策及其特点,并指出该政策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马歇尔计划是一项纯粹的经济援助计划吗?为什么?(不得照抄原文)
(3)材料三中对北约、华约成立的表述有何相似之处?结合时代背景说明其原因。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以《美苏冷战》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提示:可从下面关键词中任选三个)
东欧 核武器 和平 苏联 冷战
【答案】(1)外交政策;冷战(杜鲁门主义)。特点:美国对外推行霸权主义以维护自身利益。影响;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2)不是。马歇尔声称“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实际上表明该计划是以比较隐秘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阵脚,以“复兴欧洲”之名行控制西欧之实,以达到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目的。
(3)相似之处:都把成立的原因归结为对方的战争威胁。原因:从二战后初期开始,由于战略利益发生冲突,美苏冷战对峙,彼此视对方为主要敌人。
(4)美苏冷战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靠苏联的局面。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一方面使世界处于毁灭性时核武器威胁之下,另一方面又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在此期间,为巩固自己的霸权地位,美、苏两国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大举用兵,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
【知识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杜鲁门主义。根据材料一“今天希腊的生存,受到数以千计共产党党徒领导的武装人员的恐怖活动威胁”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初期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结合所学可知,美国的冷战政策是美国对外推行霸权主义以维护自身利益。结合所学可知,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2)本题考查马歇尔计划。根据据材料二“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会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钩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可知,马歇尔计划并非是纯粹援助欧洲的计划。马歇尔声称“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实际上表明该计划是以比较隐秘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阵脚,以“复兴欧洲”之名行控制西欧之实,以达到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目的。
(3)本题考查北约和华约的知识。根据材料三“俄国在柏林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粗暴和野蛮,使得许多欧洲人认识到,西方国家之间必须建立密切的军事支援以应对俄国的军事成胁,而这一点又导致最后讨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由于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联邦德国加入北约,从而加深新战争的危险,爱好和平的欧洲国家必须采取必要步骤以保障自己的安全和维护欧洲和平。”可知,华约和北约都把成立的原因归结为对方的战争威胁。结合所学可知,从二战后初期开始,由于战略利益发生冲突,美苏冷战对峙,彼此视对方为主要敌人。
(4)本题考查美苏冷战。属于开放性试题,选择题干任意关键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言之有理即可。如:选择东欧、核武器、和平等词,结合所学知识论述为:美苏冷战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靠苏联的局面。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一方面使世界处于毁灭性时核武器威胁之下,另一方面又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在此期间,为巩固自己的霸权地位,美、苏两国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大举用兵,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
故答案为:
(1)外交政策;冷战(杜鲁门主义)。特点:美国对外推行霸权主义以维护自身利益。影响;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2)不是。马歇尔声称“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实际上表明该计划是以比较隐秘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阵脚,以“复兴欧洲”之名行控制西欧之实,以达到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目的。
(3)相似之处:都把成立的原因归结为对方的战争威胁。原因:从二战后初期开始,由于战略利益发生冲突,美苏冷战对峙,彼此视对方为主要敌人。
(4)美苏冷战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靠苏联的局面。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一方面使世界处于毁灭性时核武器威胁之下,另一方面又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在此期间,为巩固自己的霸权地位,美、苏两国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大举用兵,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
【点评】本题考查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的对峙等冷战的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对冷战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利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江苏省南通市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卷(八)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