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我国“坊”“市”与城镇演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自周至唐代,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
B.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C.宋代以前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
D.明清时期城市的商业性、生产性增强
2.古代城市内部通行主要靠步行、畜力车为主,城市局限在半径不到4公里的平面内,保证城市居民步行1小时就可以从城市中心到达城市边缘,用地规模约为15平方公里。据此可知( )
A.观念保守阻碍社会经济发展 B.古代商业贸易活动受限制
C.城市形态受交通方式的影响 D.环境恶化限制了人口流动
3.《周礼·考工记》中说∶“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这个理想的国都规制
①布局规整对称②政治功能突出
③影响后世国都的规划④体现开放精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下图是1949年-1978年辽宁城市化率与全国比较图( )
据图分析可知,辽宁城市化
A.缺乏良好的发展基础 B.水平低于全国平均值
C.受经济政策影响明显 D.与工业化进程不一致
5.西递、宏村、平遥古城是我国南北方民居文化的典型代表。下列选项描述的内容与三个文化遗产依次对应正确的是
A.“中国画里的乡村”、“中华一绝”、中轴对称
B.“科学与诗意最完美的结合”、“中华一绝”、“桃花源里人家”
C.“中国画里的乡村”、“科学诗意最完美的结合”、神人共治
D.“桃花源里人家”、“科学诗意最完美的结合”、儒佛道“三教合一”
6.下图为西周王城规划结构示意图。由此可知,西周王城( )
A.城市规划遵循礼制观念 B.有利于专制王权的强化
C.城市布局强调等级秩序 D.体现了天人关系的和谐
7.1800—1914年间,游牧群体在伊朗总人口中所占比例由50%下降为25%;城市人口所占比例由10%增长至25%;定居农民占有较大的比重。这反映出伊朗( )
A.近代化取得了进展 B.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C.传统经济实现转型 D.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8.至1912年止,青岛农林局支出造林经费共计130万马克,官费造林约19560亩,“使昔日濯濯之牛山,变成苍翠之林区”。这反映出当时青岛( )
A.毁田造林现象成风 B.城市基础设施完善 C.德国经济扩张严重 D.具有殖民地化色彩
9.据学者研究,英国早期城市化的基本情况如表所示,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城市化
A.未摆脱政治中心优先发展的藩篱 B.受制于城市人口的缓慢增长
C.政治中心严重制约其他地区发展 D.催生了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
10.美国西部曾是尚处于开发中的边远地区,但在19世纪后半期却基本实现了城市化,而在此过程中,铁路作为当时美国经济发展的中心,发挥了十分特殊和非常重要的作用。这表明( )
A.美国东西经济格局发生逆转 B.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先决条件
C.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D.城市发展不受自然条件影响
11.下图名为《赶集的古罗马农民》,其展现的是1世纪的古罗马农村场景:一位农民赶着牛,提着葡萄,背着猎物去赶集。这反映了古代罗马( )
A.自然经济的封闭性 B.经济生活的多元化
C.市场经济的体制化 D.土地制度的国有化
12.在清代,“漕河全盛时,水手、纤夫……藉此为衣食者不啻数百万人”。政府对漕船携带商货的限制不断放宽,数额逐渐增加。水手携带的梨、枣、蔬菜之类“沿途不无包揽兜买,凡于城一市镇店货物辐辏之所,希图逗留,揽载买货”。这反映了清代漕运( )
A.顺应了经济重心的转移 B.有助于带动沿岸经济发展
C.导致了抑商政策的废弛 D.缩小了地区间的经济差距
13.《内政年鉴·警政篇》记载:“北平消防队之成立,始于前清光绪二十九年。初,警务学堂附设消防科,延日人为教习,挑选长警专司训练,毕业后即组成消防队。”“消防官之指挥救护,应首重人命,次及财产”。由此可见,中国近代消防队( )
A.成为中国警察部队的源头 B.主导了社会治安的管理
C.适应了近代城乡发展需要 D.推动了城市治理近代化
14.“这座城市作为都城长达160多年,历经九代帝王,由外城、内城、皇城三座城池组成,人口达到150余万,富华甲天下,气势雄伟,规模宏大,富丽辉煌。”这座城市是( )
A.杭州 B.广州 C.开封 D.福州
15.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城市变革更多的属于外力冲击下的被动过程,缺乏足够的内在动力和自主性,加上持续的社会动荡,始终徘徊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只能说是“半截子”近代化。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城市近代化( )
A.发展进程具有不彻底性 B.空间地域上分布不均衡
C.对西方的依赖程度过高 D.城市间发展速度不平衡
16.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城市变革更多的属于外力冲击下的被动过程,缺乏足够的内在动力和自主性,加上持续的社会动荡,始终徘徊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只能说是“半截子”近代化。材料反映了近代中国城市化
A.空间地域上分布不均衡 B.发展进程具有不彻底性
C.移植了西方城市化模式 D.城市间发展速度不平衡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期 概况
中世纪时期 当各国的侵略者席卷罗马帝国时,制造精美家具的技术也就丢失了。 家具仅被看做房子的一个实用部分,而不是艺术品,而且毫无舒适度可言,任何关于舒适的标准都被认为是不合时宜的。
文艺复兴时期 当时的家具形式中,X折叠椅的样式最为流行,这种样式是从罗马高级官员那里借鉴而来的。家具风格变得多样化且更加舒适。家具装饰上出现了更多大胆的雕刻与繁杂厚重的装饰线条,另外一种表现形式是对炫耀的渴求。
维多利亚时期 机器和工厂的出现,意味着可以生产更多的家具和更多的装饰品来满足更多人的需求,而且只需支付更少的钱。分工使得原本连贯统一的制作过程分离,减少了整个产业链中成员的接触和交流,引起设计和制造水平的下降。工厂生产条件的恶劣,也使工人缺少创造性的头脑。
-—摘编自(美)莱斯利 · 皮娜 《家具史》结合材料及所学,分析说明上述三个时期家具的特点。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9年6月,英国皇家艺术协会讨论在1851年举办一次展览会的可能性。这次会议就展览的几个关键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第一,"展览会必须是国际性的、展品要有外国产品参加”,从而“让世界清楚地了解英国作为工业领袖的角色";第二,展品按照原材料、机械、工业制品、雕塑来分类; …这次会议“开启了1851年的大博览会”。通过此次展览,英国向全世界展示了本国工业化的成果,提升了其作为世界工厂的形象,加速了自由贸易的进程。它还在某种程度上结束了英国社会“对商人和技工的蔑视",“体力劳动者如今在社会上获得了认可和尊重"。
——摘编自傅新球《伦敦世博会:缘起、组织及影响》
材料二 如果说2001年中国加入WTO是从贸易体制上融入世界的话,2010年上海世博会就是中国在精神和价值层面上与世界的一次拥抱,是一次中国社会走向开放和现代化社会的“成人礼”。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几乎将上海和中国的城市化问题(主题)天衣无缝地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问题相联接,从而使这届世博会更具有普世意义。
—摘编自徐波《用世博精神继续讲好中国故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英两国举办世博会的影响。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英两国世博会的主要不同点。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都城一般分布在经济发达、交通方便的区域,以便其居住者取得所需要的粮食和物资,下面是我国古代部分都城的城市布局示意图。
汉都长安 唐都长安
材料二 中国古代六大古都及其当时的朝代、名称一览表
六天古都 当时的朝代、名称
西安 (西周)镐京、(西汉、北周、隋唐)长安
洛阳 (东周)洛邑、(东汉、曹魏、西晋、北魏)洛阳
开封 (后梁)开封府、(后晋、后汉、后周、北宋)东京
北京 (燕国)蓟、(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北京
南京 (东吴)建业、(东晋、南朝)建康、(明)应天府
杭州 (吴越)杭州、(南宋)临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时期都城布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都城分布的主要区域并分析其原因。
三、论述题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代中叶冀鲁豫三省商业城镇空间分布图
——许檀《明清时期华北的商业城镇与市场层级》
根据图片信息,指出清代中叶冀鲁豫三省商业城镇分布的两个特点,并分别予以说明。
参考答案:
1.B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古代城市的职能并非一直是以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为主。到唐宋尤其是明清时期,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经济职能不断增强,如江南地区出现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因此B项符合题意。中国古代城市自周秦至唐代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宋代以前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至宋代开始打破限制,自宋至明清城市的经济职能不断增加。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市的发展
2.C
【详解】根据材料“古代城市内部通行主要靠步行、畜力车为主,城市局限在半径不到4公里的平面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交通主要靠步行、畜力车,速度较慢,相应的城市规模也不大,这体现了交通方式的影响城市形态,C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体现保守的观念,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商业贸易,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环境恶化,排除D项。故选C项。
3.A
【详解】先秦时期的城市发展具有封闭性特征,④错误,BCD排除;从材料中的布局来看,可归纳出布局规整的特征,①正确;先秦时期的城市突出的是政治、军事功能,②正确;从材料中的城市建设功能来看,“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原则对后世产生较大的影响,③正确。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正确,BCD排除。故选A。
4.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城市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值,波动性大。图示中辽宁城市化率在1949-1957年快速增长,之后缓慢增长,到1964年开始迅速下降,结合所学此时期“一五”计划、大跃进、文革上山下乡等政策和运动的影响,C项正确;根据图示中1949年辽宁城市化率达18.1%可知,有较好的发展基础,排除A项;辽宁城市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值,排除B项;辽宁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同步,排除D项。故选C项。
5.D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西递被称为“桃花源里人家”,宏村被称为“科学与诗意最完美的结合”、“中国画里的乡村”,平遥古城是中国古代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中轴对称,体现了“三教合一”的理学思想。综上所述,故选D项,排除ABC项。
6.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西周时期的王城。根据示意图可知当时城市规划已经形成一定的制度,以宫城为核心,“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各个板块布局有序,这符合周礼要求,A项正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于秦朝,虽然宫城是西周王城规划结构的中心,但是只能体现奴隶社会的王权,不能体现封建社会的专制王权,排除B项;西周王城的城市布局呈现礼制,但是不能呈现分封制下的“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排除C项;中国古代建筑讲究天人关系的和谐,强调人文与自然的统一,但是图中无法呈现,排除D项。故选A项。
7.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00—1914年间(伊朗)。根据材料“游牧群体在伊朗总人口中所占比例由50%下降为25%;城市人口所占比例由10%增长至2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以来,伊朗总人口中,游牧群体所占比例大幅度下降,而城市人口所占比例却在增加,反映出伊朗城市化有所发展,近代化取得了一定进展,A项正确;材料不涉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无法得知民族资产阶级是否壮大,排除B项;仅从城市人口占比无法得知传统经济实现转型,排除C项;半殖民地化是指一种特殊的国家和民族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这些国家和民族虽然在形式上拥有自己的政府和国家组织系统,但实际上却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方面受到外国势力的强烈影响和控制,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8.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至1912年止(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至1912年止,青岛的植树造林由官方承担,结合所学知识,1898年中德签订《胶澳租界条约》,青岛成为德国的殖民地,德国在青岛专设农林局,推行造林事业,推动了青岛城市绿化的发展,具有半殖民地化色彩,D项正确;材料所述现象为植树造林,没提及“毁田”,也不涉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排除A项、B项;据所学,经济扩张是资本主义国家为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投资场所而对他国以商品和资本输出的形式进行经济渗透和掠夺,材料不涉及德国的经济扩张,排除C项。故选D项。
9.A
【详解】根据材料数据可知,表格中1600年英国早期城市化城市总人口33.5万人中伦敦占22万,城市人口所占比例8.25%中伦敦占有5%,伦敦作为英国政治中心,无论在城市总人口还是城市人口所占比例中,都体现了其作为政治中心的优势,即这时期城市化未摆脱政治中心优先发展的藩篱,A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伦敦作为政治中心明显城市化速度要快些,无法得出受制于城市人口的缓慢增长,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这时期伦敦作为英国政治中心为摆脱其优先发展的藩篱,没有体现治中心严重制约其他地区发展的信息,C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英国早期城市化的基本情况,没有催生自由主义经济思想,D项错误。
1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美国。根据材料“但在19世纪后半期却基本实现了城市化,而在此过程中,铁路作为当时美国经济发展的中心,发挥了十分特殊和非常重要的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路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交通改善为美国西部带来资本、劳动力等,从而推动城市化进程,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美国西部城市化,没有涉及美国东西经济格局转变,排除A项;美国西部城市化进程受益于交通改善,但交通只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因素之一,非先决条件,排除B项;工业革命使得城市发展减少自然条件的限制对其的影响,但是影响还在,排除D项。故选C项。
1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古代罗马时期(欧洲)。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中“农民赶着牛”“提着葡萄”说明农业和畜牧业有一定发展,“背着猎物”说明农民还从事渔猎活动,“去赶集”是商品经济的表现,这说明当时的罗马经济生活具有多元化特征,B项正确;自然经济具有封闭性,然而材料中的“去赶集”不是封闭性的表现,排除A项;当时虽然有市场行为,但市场经济的体制化没有材料依据,排除C项;虽然古罗马的土地制度是国有化的,但这不是材料所述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
12.B
【详解】根据材料“沿途不无包揽兜买,凡于城一市镇店货物辐辏之所,希图逗留,揽载买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出清代漕河的兴盛导致漕河沿岸商贸的发展,这种对商贸限制的放宽利于带动沿河地区经济发展,B项正确;材料未反映出经济重心的南移,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时期已经完成,排除A项;重农抑商政策并未因商贸限制的放宽而废弛,排除C项;仅凭商贸限制的放宽不能断定地区间的经济差距缩小了,排除D项。故选B项。
1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北平消防队之成立,始于前清光绪二十九年。初,警务学堂附设消防科,延日人为教习,挑选长警专司训练,毕业后即组成消防队。”“消防官之指挥救护,应首重人命,次及财产”,可知消防队属于近代城市治理的重要内容,消防队的组建推动了城市治理近代化,D项正确;材料呈现的是中国近代消防队的发展,而不是中国警察部队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社会治安管理,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城市消防队的发展,没有涉及农村,不体现适应了近代城乡发展需要,排除C项。故选D项。
1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宋朝。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都城长达160多年,历经九代帝王,由外城、内城、皇城三座城池组成。结合所学可知,北宋都城开封经历九代帝王,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九代帝王的都城所在,排除ABD项。故选C项。
1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的中国。材料表明中国中国的城市近代化是徘徊于传统与近代之间,不是完全的近代化,反映了发展进程具有不彻底性,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各个地区具体的城市化程度,不能得出城市化空间地域上分布不均衡,排除B项;材料中的强调的是最终形成了怎样的城市化,不是城市化形成的原因,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城市间发展程度的对比,排除D项。故选A项。
16.B
【详解】根据材料“外力冲击下的被动过程,缺乏足够的内在动力和自主性,加上持续的社会动荡,始终徘徊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只能说是‘半截子’近代化”可知,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城市化是西方列强侵略而被动进行,缺乏足够的内驱力,并且始终在传统与近代之间徘徊,保留大量的保守因素,发展进程具有不彻底性,B项正确;根据材料“始终徘徊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只能说是‘半截子’近代化”可知,体现了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不彻底性,没有强调其空间地域上的特点,A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曲折和不彻底性,没有强调移植西方城市化模式的问题,C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没有对不同城市进行比较,无法得出城市间发展速度不平衡的结论,D项错误。
17.中世纪时期:
家具重实用忽略艺术性、不注重舒适性的特点。
古罗马帝国遭受侵略,导致制作精美家具技术的丢失,中世纪基督教在欧洲占有重要地位,受其禁欲主义的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
家具具有复古倾向、风格多样、舒适、重炫耀的特点。
文艺复兴运动以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号召,反对禁欲主义、追求个性解放和现世幸福;商品经济的繁荣(或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人们追求物质财富。
维多利亚时期:家具出现量多价廉,千篇一律、缺少创造性的特点。
工业革命采用大机器生产以及工厂制的形成,提高了生产效率;机械化生产,分工导致的制作过程分离,恶劣的工作环境等降低了工人的积极性。
【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至近代维多利亚时期欧洲。根据材料“家具仅被看做房子的一个实用部分,而不是艺术品,而且毫无舒适度可言”可得出中世纪时期家具重实用忽略艺术性、不注重舒适性的特点,主要原因根据材料“当各国的侵略者席卷罗马帝国时,制造精美家具的技术也就丢失了”“任何关于舒适的标准都被认为是不合时宜的”可得出古罗马帝国遭受侵略,导致制作精美家具技术的丢失,中世纪基督教在欧洲占有重要地位,受其禁欲主义的影响;
根据材料“家具风格变得多样化且更加舒适……另外一种表现形式是对炫耀的渴求”可得出文艺复兴时期家具具有复古倾向、风格多样、舒适、重炫耀的特点,主要原因根据材料“这种样式是从罗马高级官员那里借鉴而来的”并所学可知,文艺复兴运动以学习和复兴古代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号召,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追求个性解放和现实幸福,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物质财富的追求;
根据材料“机器和工厂的出现,意味着可以生产更多的家具和更多的装饰品来满足更多人的需求……分工使得原本连贯统一的制作过程分离,减少了整个产业链中成员的接触和交流,引起设计和制造水平的下降”可得出维多利亚时期家具出现量多价廉,千篇一律、缺少创造性的特点。主要原因根据材料“机器和工厂的出现,意味着可以生产更多的家具和更多的装饰品来满足更多人的需求,而且只需支付更少的钱”可得出工业革命采用大机器生产以及工厂制的形成,提高了生产效率;根据材料“分工使得原本连贯统一的 制作过程分离……工厂生产条件的恶劣,也使工人缺少创造性的头脑”可得出机械化生产,分工导致的制作过程分离,恶劣的工作环境等降低了工人的积极性。
18.(1)英:向全世界展示了英国工业化的成果,展示了英国工业领袖的地位;加速了自由贸易的进程;结束了社会对商人、技工、体力劳动者的蔑视。
中:推动中国在精神和价值层面融入世界;上海世博会关注城市化问题,具有普世意义。
(2)不同:目的:英:展示工业领袖地位;中:积极融入世界。影响:英:侧重扩大本国影响力;中:主题具有普世意义。
【详解】(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中期的英国。
根据材料信息“让世界清楚地了解英国作为工业领袖的角色”、“英国向全世界展示了本国工业化的成果,提升了其作为世界工厂的形象,加速了自由贸易的进程。它还在某种程度上结束了英国社会‘对商人和技工的蔑视’,‘体力劳动者如今在社会上获得了认可和尊重’。”可知英国企图通过此次世博会向全世界展示了英国工业化的成果,展示了英国工业领袖的地位;而世博会的举行加速了英国自由贸易的进程;结束了社会对商人、技工、体力劳动者的蔑视。
根据材料信息“2010年上海世博会就是中国在精神和价值层面上与世界的一次拥抱,是一次中国社会走向开放和现代化社会的‘成人礼’。”可知上海世博会推动中国在精神和价值层面融入世界;根据材料信息“几乎将上海和中国的城市化问题(主题)天衣无缝地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问题相联接,从而使这届世博会更具有普世意义。”可知上海世博会关注城市化问题,具有普世意义。
(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中期的英国和当代中国。
根据材料信息““让世界清楚地了解英国作为工业领袖的角色"、“2010年上海世博会就是中国在精神和价值层面上与世界的一次拥抱”可知中英举办世博会的目的不同,英国主要是展示工业领袖地位;中国主要是展示积极融入世界的态度。根据材料信息“通过此次展览,英国向全世界展示了本国工业化的成果,提升了其作为世界工厂的形象,加速了自由贸易的进程。”、“几乎将上海和中国的城市化问题(主题)天衣无缝地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问题相联接,从而使这届世博会更具有普世意义。”可知中英举办世博会的影响不同,英国世博会侧重扩大本国影响力;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更加普世意义。
19.(1)特点:中轴对称;街道分明.坊市(居民区和市场)分开;突显皇权至上理念。
(2)主要区域:北方黄河流域。原因:北方长期是中国古代经济和文化重心:北方交通条件相对优越:北方开发较早:传统政治观念的影响。(答出三点即可)
【详解】(1)特点:从整体角度分析,得出中轴对称;从各街道状况分析,得出街道分明,坊市(居民区和市场)分开;从突出的君权特点角度分析,得出突显皇权至上理念。
(2)分布区域:依据材料“中国古代都城一般分布在经济发达、交通方便的区域,以便其居住者取得所需要的粮食和物资”,结合汉唐经济重心在北方的知识,得出北方黄河流域。
原因:依据材料“(西周)镐京、(西汉、北周、隋唐)长安……(燕国)蓟、(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北京”,得出北方长期是中国古代经济和文化重心;从北方交通分析,得出北方交通条件相对优越;从北方开放程度角度分析,得出北方开发较早;从中国传统的政治理念角度分析,得出传统政治观念的影响。
20.特点1:多分布于水路交通沿线。
说明:清代中叶,黄河和大运河沟通各地,为商业发展创造条件。故山东商业城镇许多分布于大运河沿线,河南很多商业城镇则分布于黄河沿线。
特点2:商业城镇具有层次性。
说明:受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商业城镇分为流通枢纽城市、地区性商业中心,地区性商业中心又分A.B两个不同层级。
特点3:山东的商业城镇数量较多,且集中在中西部地区。
说明:鸦片战争以前,山东中西部地区因运河经济相对发达,故多数商业城镇分布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后来依靠海上贸易才发展为商业城镇。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含绘图说明类),时空是清朝中叶(中国)。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主旨的能力。首先,认真观察地图,获取有效信息,根据图例文字“流通枢纽城市”“地区性商业中心的A级”“地区性商业中心的B级”等文字信息,可从分布的交通情况、商业城镇具有层次性、数量等方面考虑,然后结合明清商业发展的特征和影响来解释即可。例如,清代中叶冀鲁豫三省商业城镇多分布在水路交通沿线。结合所学,黄河和大运河沟通各地,为商业发展创造条,故山东商业城镇许多分布于大运河沿线,河南很多商业城镇则分布于黄河沿线。或者商业城镇分布具有层次性,结合所学,受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商业城镇分为流通枢纽城市、地区性商业中心,地区性商业中心又分A.B两个不同层级。或者从数量的角度,山东的商业城镇数量较多,且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结合所学,鸦片战争以前,山东中西部地区因运河经济相对发达,故多数商业城镇分布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后来依靠海上贸易才发展为商业城镇。也可从其他角度作答,如:其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受行政地位影响;河南商业城镇较多;河北商业城镇较少等。言之有理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检测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