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表是20世纪初德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状况,这些数据说明德国
A.汽车工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B.正在进行充分的战争准备
C.政府全面干预推动汽车业发展 D.轻重工业的比例严重失调
2.《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漕河故事,军运一般不过淮,则民舡不得行。”“白粮乃玉食之供,各宫之膳,其视军储之粮尊卑轻重盖天渊矣,安可以军粮船而先于白粮船乎!”《明会典》也提到:“粮船如遇亲王黄船(装御用之物)二只经过,一时回避。”这反映了明代( )
A.官府垄断了运河漕运权 B.礼制在运河交通中的体现
C.运河的通航沟通了南北 D.漕运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3.唐代交通干路至少在二万五千里以上,每三十里置驿站。各方路线俱自长安辐射。唐初开始“岁运东南之粟至关中”,大运河南段经济价值提高。域外交通之中安西入西域道、安南通天竺道以及广州通海夷道路线最远。 据此可知,唐代交通( )
①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②服务于政治军事
③有利于中外交流 ④以大运河为中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②③
4.美国“汽车大王”福特致力于降低汽车的成本,实行了流水线作业。流水线的使用引发了一场生产方式的革命,使他于1908年推出第一辆“平民汽车”。下列对流水线作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流水线作业降低了汽车生产成本,从而降低了价格
B.流水线作业不能从根本上缩小社会的贫富差距
C.从此工厂开始取代工场,成为主要的生产组织形式
D.流水线作业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是社会的进步
5.19世纪中后期,电力和内燃机逐渐代替蒸汽机车。同时,以内燃机作为动力的公路运输和航空运输迅速发展。下列交通发展成果,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出现②中国造船企业正式进入世界造船市场③定期的国际航班在欧洲开通④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行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
6.下表为唐玄宗时期朝廷的所在(注:中间空缺超过一个月的时间均为皇帝在外巡行时间)。
导致以上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地方藩镇割据的影响 B.保障后勤供应的需要
C.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D.关中自然灾害的影响
7.据统计,2009年全国铁路完成基础建设投资6000亿元,其中消费钢材2000万吨,水泥1.2亿吨,创造600万个就业岗位。同时也推动了某些城市在轨道交通、现代服务产业、制造业等方面的发展。由此可知( )
A.铁路新型产业促进经济跨越发展 B.中国铁路整体技术已经领先于世界
C.中国铁路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创新 D.铁路对产业链上下游起到带动作用
8.1949年开国大典,北京居民观礼时出行的代步工具有可能是
①自行车 ②有轨电车 ③公共汽车 ④面的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9.1912年4月,孙中山说:“建设最要之一件,则为交通。以今日之国势,交通最要者为铁道,无交通,则国家无灵活运动之机械……现以全力筹划铁道,即为国家谋自存之策。”据此可知,孙中山( )
A.主张实现民生主义目标 B.揭露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C.旨在举全国之力建铁路 D.认识到铁路修筑的紧迫性
10.它是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运河之一,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且目前仍在通航。这条运河是
A.苏伊士运河 B.米迪运河
C.京杭大运河 D.巴拿马运河
11.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距昆明659公里,曾经山高陆深、经济落后。迪庆香格里拉机场于1999年建成通航后,加快推动了迪庆州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为迪庆州的经济活动提供人流、物流、信息流服务,2012—2021年该州的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增速位居全国涉藏州首位。材料强调( )
A.第三产业带动区域产业的转型升级
B.民航运输使城市治理水平显著提升
C.交通运输对边疆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D.旅游行业在地区脱贫中的重要价值
12.1909年,京张铁路建成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负责这条铁路设计和施工的是
A.李鸿章 B.张謇 C.詹天佑 D.范旭东
13.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曾两次在外摆(白)渡桥对过往的车辆人马数做统计,如下表所示。这表明近代上海( )
时间 行人 人力车 马车 马匹 轿子 自行车 汽车 公共汽车 有轨电车
1889年6月14、15、16日 12000 6984 544 11 9 0 0 0 0
1926年5月17、18日 50823 14600 0 0 0 3459 3764 172 922
A.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初步形成 B.交通近代化推进较缓慢
C.城乡区域经济联系不断加强 D.城市功能分区日益完善
14.如表是中国机车制造的发展历程。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1882年 从英国购入第一台蒸汽机车
1958年 国产解放型内燃机车试制成功
1969年 “韶山”号电力机车批量生产
20世纪90年代 高速列车“蓝箭”号在广东运营
2003年 世界上第一条磁悬浮列车在上海投入商业运营
①中国机车由引进到自行制造 ②机车制造实现全部自主创新
③体现了世界机车发展的变迁 ④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15.1869年,连接红海和地中海的苏伊士运河贯通;1914年,便利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航运的巴拿马运河开始运行。这些运河的开通( )
A.助推了环球航行的实现 B.反映了工业革命的需求
C.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发展 D.加剧了沿线国家的冲突
16.黄勇在《汉末魏晋时期的瘟疫与道教》一文中认为在瘟疫日益严重的时期,民间道教运动就会活跃起来,当瘟疫之灾有所缓解的时候,道教运动就会变得相对温和起来。下列对道教与瘟疫之间的关系表述最为准确的是
A.瘟疫与道教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B.道教为战胜瘟疫提供信仰支持
C.瘟疫与道教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D.道教与瘟疫是同生同灭的关系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中后期,铁路被引入中国。随着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中国的铁路权被瓜分殆尽。据统计,至1911年,在中国已建成的9200多公里铁路中,有8305.7公里铁路为西方列强所直接经营或控制经营;到1937年,已建成22000多公里的铁路中,有19070公里铁路为西方列强所直接经营或控制经营。此外,由于西方列强在中国修建铁路的标准不一,导致中国运用的机车来源国家多,制造厂家多,车型种类多,被戏称为“万国机车博物馆”。
——摘编自龚云《铁路史话》
材料二 中国高铁发展历程
时间 1990-2003年 2012-2015年 2015年至今
阶段 初步探索 出国门 向成为全球引领者行进
标志性事件 1990年底完成《京沪高速铁路方案构想报告》 2014年7月我国在一些中国铁建总高铁承包的土耳域已经处于其安伊高铁二期正式通车。 我国在一些高铁技术领域已经处于国际一流水平。加大投入、认识不足,以求在未来引领全球高铁装备行业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被称为“万国机车博物馆”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近代中国铁路建设相比,当代中国高铁建设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变化的原因。
18.古代大运河是古代南北的大动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隋朝的运河系统。以东都洛阳为中心,于大业元年(605年)开凿通济渠,直接沟通黄河与淮河的交通。并改造邗沟和江南运河。三年又开凿永济渠,北通涿郡。连同公元584年开凿的广通渠,形成多枝形运河系统。元朝运河开凿的重点段一是山东境内泗水至卫河段,一是大都至通州段。至元三十年(1293年)元代大运河全线通航,漕船可由杭州直达大都,成为今京杭运河的前身。
——据谭其骧等《中国历史地图集》
(1)比较图一和图二,指出元朝大运河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运河的作用。
19.招商局被誉为“中国民族企业百年历程缩影”,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和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招商局创造的中国“第一”
1872年 中国第一家股份公司、中国商船第一次行驶南洋航线
1876年 中国第一家船舶保险公司一仁和保险公司
1878年 中国近代第一家大型煤矿企业一开平矿务局
1879年 中国第一条专用电话线
1881年 中国第一条专线铁路一唐山至胥各庄铁路
1890年 中国近代第一家用机器生产的棉纺织企业一上海机器织布局
1897年 中国第一家华资银行一中国通商银行
——摘编自招商局集团官网材料二 1877年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举行换旗过户,这也是中国民族工商企业第一次收购外商资产。12月26日与英资太古、怡和签订第一次齐价合同,是中国民族企业对抗外商倾轧的一次重大胜利。1912年2月1日招商局临时股东大会议决,同意将局产押借给孙中山临时政府作借款用;1937年招商局以“新铭”等7艘轮船在江阴、上海、南京等地多次沉船抵御日寇沿江进犯……
——摘编自招商局集团官网
综合上述材料,对晚清招商局做简要介绍。
三、论述题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8年3月5日,上海第一次通行电车,自静安寺至外滩,两旁观看者很多,且有带着照相机拍照的,但乘坐者仅24人,其中一半是外国人。这是因为当时有“不能乘坐,坐了容易触电”的谣传。1924年12月17日,北京电车公司在天安门南举行通车仪式,据《晨报》报道,典礼毕,有中外来宾数百人,分乘八辆花车,以天安门为起点,经东单、东四……西四、西单至天安门",绕行一周。“车上乘客异常拥挤。沿途观者亦人山人海,秩序甚好。电车初行,王钟麒在《神州日报》撰写社论,痛骂洋人搜刮金钱,断绝人力车夫的生计。1929年10月22日,北平发生人力车夫砸毁电车的事件。据记载,当时砸毁有轨电车63辆,电车站闸5座,轰动了整个北平城。
——摘自仲富兰主编《图说中国百年社会生活变迁(1840-1949)》
根据材料,围绕“电车与20世纪初期的中国民众反应”,自拟一个论题,从材料中选择恰当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所选材料恰当。论述角度多维,逻辑严密)
参考答案:
1.A
【详解】由图表可以看出1901年、190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这三个时间点汽车业工人人数由1773人到12430人再到5万多人,呈直线上升趋势,说明德国无产阶级力量上升;德国汽车的年产量由884辆到5547辆再到2万辆,也呈直线上升趋势,说明工业化生产能力增强。综上,可知汽车工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故A项正确;仅仅就汽车产业来看,无法得出德国正在进行充分的战争准备的结论,故排除B项;政府全面干预经济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时间与题干不符,故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轻重工业的比例问题,故排除D项。
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根据材料“军运一般不过淮,则民舡不得行”“粮船如遇亲王黄船(装御用之物)二只经过,一时回避。”可看出,民船在遇到军船时要避让三分,尊卑观念在运船中也有体现,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官府垄断运河漕运权,排除A项;运河的通航沟通了南北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漕运可以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但材料主要说明运河交通中的尊卑观念,排除D项。故选B项。
3.D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时期(中国)。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唐代交通自长安辐射,域外交通到达边疆地区,因此交通服务于政治军事,②正确。唐代域外交通有利于中外交流,③正确。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与唐朝交通对比,无法得出世界领先,①错误。唐代交通是以长安为中心,④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
4.C
【详解】美国“汽车大王”福特致力于降低汽车的成本,说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工厂开始取代工场,成为主要的生产组织形式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特点,C错误,符合题意;流水线作业降低了汽车生产成本,从而降低了价格,A正确,不符合题意;资本主义贫富差距不能根本消除,B正确,不符合题意;流水线作业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D正确,不符合题意。
【点睛】
5.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近现代交通发展史上,1921年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出现,1977年底,中国造船企业开始正式进入世界造船市场,早在1919年,巴黎到布鲁塞尔之间的航班开辟,定期的国际航班在欧洲开通,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行始于2008年,以上四件事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为③①②④,C项正确;其它排列均存在时间顺序上的混乱,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6.B
【详解】根据材料,唐玄宗时期,朝廷很多时间不在都城长安,而是移居到洛阳,结合所学可知,长安虽地处关中平原产粮区,但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数量急增,关中平原的粮食产量已经无法供养越来越多的人口了。如果要从外地向长安输送粮食,又会因交通不便而产生巨额的运输费用。反之,洛阳周围遍布着复杂的河渠网络,而且它还处于大运河的枢纽位置,交通条件极为便利,产自南方的粮食可以通过水路直达洛阳,既经济又高效,所以导致材料中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保障后勤供应的需要,B项正确;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唐朝逐渐在内地增设藩镇,有些藩镇独立性很强,逐渐形成藩镇割据局面,A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长安是李氏皇族权力的根据地,移居洛阳不利于加强君主专制,移居洛阳只是为了应对后勤供应问题,排除C项;结合所学可知,关中自然灾害的影响是原因之一,另外自然灾害会使粮食等物资供应不足问题加剧,所以归根到底主要原因还是后勤供应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
7.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09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铁路基础建设消费钢材、水泥,创造就业岗位,推动城市在轨道交通、现代服务产业、制造业等方面的发展,可知铁路对产业链上下游起到带动作用,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前后比较,不能得出经济跨越发展,排除A项;材料没有和世界其他地区比较的信息,不能得出领先于世界,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铁路对产业链上下游起到带动作用,不是核心技术创新,排除C项。故选D项。
8.C
【详解】中国出现“面的”始于改革开放后,故排除④,①②③在建国之初都有,C项正确;排除ABD。
9.D
【详解】依据材料“交通最要者为铁道,无交通,则国家无灵活运动之机械……现以全力筹划铁道,即为国家谋自存之策”可知,孙中山认为铁路是交通运输中最为重要的,强调了铁路对国家存亡的重要性,说明了铁路修筑的紧迫性,D项正确;孙中山主张平均地权,实现民生主义,排除A项;孙中山没有揭露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铁路修筑的紧迫性,而非举全国之力建铁路,排除C项。故选D项。
10.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法国开凿的米迪运河,连接了地中海和大西洋,目前仍在通航,是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运河之一,B项正确;苏伊士运河连接的是地中海和红海,沟通的是大西洋和印度洋,A项错误;中国隋代开凿的京杭大运河与“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不符,C项错误;巴拿马运河连接的是太平洋和大西洋,D项错误。
1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中国现代史。根据题干可知,香格里拉机场的建立促进了该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这反映了交通运输对边疆经济发展的重要性,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产业转型升级,排除A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城市治理水平显著提升,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香格里拉机场的建立促进了该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而不是旅游行业在地区脱贫中的重要价值,排除D项。故选C项。
12.C
【详解】京张铁路是詹天佑负责涉及和施工的,C正确;李鸿章、张謇、范旭东并未负责京张铁路的设计和施工,排除A、B、D。
1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近代中国虽然出现了新式交通,但行人和人力车仍然比较多,说明交通近代化推进较缓慢,B项正确。材料中公共汽车和有轨电车数量较少,无法说明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初步形成,排除A项;材料中的交通方式主要在城市,而不是城乡之间,排除C项;材料统计的是过往车辆人马情况,与城市功能分区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4.D
【详解】据材料中中国机车制造的发展历程,可知近代中国机车靠进口,新中国成立后自主制造,①正确;虽然新中国自己生产机车,但在全球化下,“全部”说法过于绝对,②错误;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高铁到磁悬浮列车,体现了世界机车的变迁,③正确;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④错误。②④错误,排除A、B、C项;①③正确,故选D项。
15.C
【详解】依据材料“苏伊士运河贯通”,“巴拿马运河开始运行”,这些运河的开通,都便利了交通运输,加强了世界的经济联系,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发展,C项正确;环球航行在新航路开辟时期,已经实现,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工业革命的需求,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运河开通的积极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
16.B
【详解】据材料“在瘟疫日益严重的时期,民间道教运动就会活跃起来”并结合所学可知,在某种程度上,道教为战胜瘟疫提供了精神上的支持,B项正确;据材料可知,民间道教运动随着瘟疫的日益严重而活跃起来,但不能据此推断出道教兴盛会使瘟疫日益严重,因此“相互促进”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强调民间道教运动的活跃程度受瘟疫严重程度的影响,二者之间呈现一种正向关系,“此消彼长”的说法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C项;道教的产生与瘟疫没有直接关系,“同生同灭”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
17.(1)背景:列强入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小农经济占主导,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近代中国缺乏相应的技术设备;大部分铁路建设和运营被西方列强控制;缺乏统一的铁路修建标准。
(2)变化:由技术落后到领先世界/对外技术输出,成为中国名片;由仿制、引进(受制于列强)到自主研发/独立修建。
原因:国家重视政策支持;改革开放推动交通运输的需求;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铁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多部门合作推动高铁技术发展。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
背景:根据材料“19世纪中后期,铁路被引入中国。随着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中国的铁路权被瓜分殆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强入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农经济占主导,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近代中国缺乏相应的技术设备;根据材料“至1911年,在中国已建成的9200多公里铁路中,有8305.7公里铁路为西方列强所直接经营或控制经营;到1937年,已建成22000多公里的铁路中,有19070公里铁路为西方列强所直接经营或控制经营。”可知,大部分铁路建设和运营被西方列强控制;根据材料“由于西方列强在中国修建铁路的标准不一,导致中国运用的机车来源国家多,制造厂家多,车型种类多”可知,缺乏统一的铁路修建标准。
(2)本题是背景类、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中国。
变化:根据材料“至1911年,在中国已建成的9200多公里铁路中,有8305.7公里铁路为西方列强所直接经营或控制经营;到1937年,已建成22000多公里的铁路中,有19070公里铁路为西方列强所直接经营或控制经营。”“我国在一些高铁技术领域已经处于国际一流水平。”可知,由技术落后到领先世界,对外技术输出,成为中国名片;根据材料“由于西方列强在中国修建铁路的标准不一,导致中国运用的机车来源国家多,制造厂家多,车型种类多”“我国在一些高铁技术领域已经处于国际一流水平”可知,由仿制、引进(受制于列强)到自主研发,独立修建。
原因:根据材料“1990年底完成《京沪高速铁路方案构想报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重视政策支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推动交通运输的需求,以及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以及多部门合作推动高铁技术发展等。
18.(1)主要变化:截弯取直。
原因:北京城崛起;政治中心转移到大都(北京);经济重心南移。(任两点)
(2)加强了南北经济交流;巩固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促使运河沿岸城市的兴起,工商业的繁荣;有利于南北文化交融,促进了中华文明传承与发展。(任三点)
【详解】(1)变化:结合图示可以看出,隋朝大运河呈“人”字形,元朝大运河呈“一”字形,得出截弯取直。
原因:从都城本身来说,得出北京城崛起;从政治中心的变化分析,得出政治中心转移到大都;从南方经济的发展分析,得出经济重心南移。
(2)作用:从沟通南北分析,得出加强了南北经济交流;从巩固政权分析,得出巩固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从促进经济发展分析,得出促使运河沿岸城市的兴起,工商业的繁荣;从中华文明的发展角度分析,得出有利于南北文化交融,促进了中华文明传承与发展。
19.这是晚清洋务派创办的第一家民用工业。近代以来,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不断加深,为打破外国对华航运的垄断,为军事工业发展资金的资金需求,李鸿章等官员推动建立了招商局。招商局的经营范围不断扩大,投资领域多样化,很多方面具有开创性。它的创办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抵御了日本的侵略,对推动中国的近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关于轮船招商局的介绍可从创办的背景 、经营和投资范围、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一定程度上抵御外国的经济侵略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20.示例;
论题:清末明初,部分民众对电车这种新事物持怀疑甚至是抵制态度。
可选材料四个:上海第一次通车时坐车人很少,说明更多的人还是心存疑虑﹔与上海相比,北京是在时隔16年才发展电车,说明当时的中国政治中心保守势力比较强大;《神州日报》发表社论进行批评,表明知识界也有人反对;北平发生人力车夫大规模砸毁电车的过激举动,说明电车的发展直接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回答其中三个史实即可)
【详解】分析材料可知,材料主要内容是20世纪初期的中国民众对于电车的态度,从之前的怀疑抵制到后面越来越多的民众接受。题目要求围绕“电车与20世纪初期的中国民众反应”,自拟一个论题,从材料中选择恰当史实进行论述,故考生可从中选择其中一个角度,比如选择民众对电车的抵制这个角度,可拟定论题为清末明初,部分民众对电车这种新事物持怀疑甚至是抵制态度。论述选择材料里相关史实进行论述,试论结合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检测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