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历史(广西卷)(含答案解析)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广西卷)
历 史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6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陶礼器与成套乐器等陪葬品,其主要文化公素如彩绘龙纹、三足器与燕山以北和河曲地带有关,也有大汶口文化的背壶、良渚文化的刀俎。据此可知,当时( )
A.多种文化交流与融合 B.已经迈入阶级社会
C.出现国家的初始形态 D.区域发展相对平衡
【答案】A
【解析】根据“其主要文化公素如彩绘龙纹、三足器与燕山以北和河曲地带有关,也有大汶口文化的背壶、良渚文化的刀俎”可知,材料反映出土的礼器、乐器等文物包含燕山以北、河曲地带、大汶口、良渚等多地的文化因素,体现了当时已经出现多种文化交流与融合,A项正确;单从材料出土的文物不足以证明已经迈入阶级社会,排除B项;仅有礼器、乐器的陪葬品不能说明出现国家的初始形态,排除C项;材料反映出土的文物包含燕山以北、河曲地带、大汶口、良渚等多地的文化因素,不能说明区域发展相对平衡,排除D项。故选A项。
2.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成为北方主要通用语言,各民族间思想感情日益沟通,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由此可知,孝文帝改革( )
A.增强了北魏实力 B.促进了中外交流
C.完成了国家统一 D.促进了民族交融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各民族间思想感情日益沟通,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和所学知识可知,胡汉观念逐渐淡薄,这是因为两个民族趋于一体,这体现的是民族交融,D项正确;“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这是说民族交融,不能体现增强了北魏实力,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外国,无法体现中外交流,排除B项;北魏没有统一中国,排除C项。故选D项。
3.学生甲:“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为其走向强盛奠定了基础。”学生乙:“前代开凿的大运河所发挥的历史作用也不能忽视。”学生丙:“我认为统治者的主观努力是最关键的。比如:知人善任、政治清明,以致社会安定;重视发展经济;开明的民族政策带来和睦的民族关系;开放的政策带来包容的社会心态。”据此可知,这些学生讨论的是( )
A.西汉休养生息的表现 B.南朝统一全国的贡献
C.唐朝盛世形成的原因 D.北宋重文轻武的后果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学生甲谈到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创立于隋唐,但在唐朝得到完善,描述的是唐朝兴盛的原因,学生乙所述“前代”开凿了大运河,这个“前代”指的是隋朝了,他说的也是唐代兴盛的原因,学生丙谈论的内容指的是唐太宗等皇帝的措施,出现盛世局面,可知他们讨论的是唐朝盛世形成的原因,C项正确;材料中科举制的创立、开凿的大运河,都出现在西汉之后,不可能是西汉休养生息的表现,排除A项;材料中科举制的创立、开凿的大运河,都出现在南朝之后,不可能是南朝统一全国的贡献,排除B项;题干反映不出北宋重文轻武相关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4.下表所示为《齐民要术》相关内容整理,可见《齐民要术》( )
卷数 所述内容
卷一、卷二 农作物耕种,以及谷物,纤维、油料作物的栽培
卷三、卷四 蔬菜、木本作物栽种
卷五、卷六 林木、染料作物,畜牧、养鱼
卷七、八、九 食品酿造,加工,烹调、贮藏和农家手工业
A.其记载的内容广泛而且丰富 B.展示了隋唐时期的农业成就
C.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农书 D.强调种植农作物要因地制宜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齐民要术》是北朝时期贾思勰编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记载的内容丰富。表格中涉及的农作物栽培、蔬菜的栽培、食品的酿造等说明记载的内容广泛而且丰富 ,A项正确;展示了隋唐时期的农业成就,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表格不能说明《齐民要术》是第一部完整的农书,排除C项;材料没有强调种植农作物要因地制宜,排除D项。故选A项。
5.180年前,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被迫接受协定关税及开放五口通商,便利了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该条约是( )
A.《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B
【解析】依据题干“180年前,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战败,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B符合题意;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北京条约》,排除A ;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 排除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排除D。故选 B项。
6.20世纪初期,《女学报》《女界月报》《中国女报》《神州女报》《中国新女界》等妇女报刊大量涌现,其内容大多主张自由平等、经济独立、家庭革命。据此可知( )
A.民国时期女权运动受到马克思主义影响
B.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女性独立运动发展
C.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妇女地位进一步提高
D.女性解放浪潮加速传统小农经济瓦解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中的时间可知20世纪初可知,20世纪初我国爆发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新的民国政府推行了西方的一些先进的理念,例如提倡男女平等、自由等,随着新思想的传播我国国内也出现了提倡妇女自由平等、经济独立、家庭革命等相关的报刊和内容,由此可知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女性独立运动发展,B项正确;马克思主义宣传无产阶级革命,与女权运动无关,排除A项;根据题意无法明确判别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妇女地位进一步提高,排除C项;根据题意无法得出女性解放浪潮加速传统小农经济的瓦解,排除D项。故选B项。
7.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
A.淞沪会战--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B.台儿庄战役--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C.武汉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D.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抗日战争期间,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D 项正确,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是台儿庄战役,排除A项,台儿庄战役处于战略防御阶段,排除B项;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排除C项。故选D项。
8.“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它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材料高度盛赞的事件是( )
A.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土地改革的完成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C项正确;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排除A项;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但是它并没有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排除B项;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的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9.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 )
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D.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答案】D
【解析】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深圳在短短几年内,从一个小渔村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因此“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故选D项。
10.某历史兴趣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四幅人物图片,他们的贡献共同体现了新中国的( )
A.科学技术成就 B.国防建设成果 C.信息技术发展 D.文教事业进步
【答案】A
【解析】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钱学森、邓稼先为两弹一星的研制作出重大贡献,神舟五号反映了航天事业的发展,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所以图片都反映了我国的科学技术成就,A符合题意;BCD项图片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A。
11.某历史兴趣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了金字塔和象形文字的图片,他们研究的主题可能是 ( )
A.古代印度文明 B.古代埃及文明
C.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D.中国古代文明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古代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它的文明代表是金字塔和象形文字,B项正确;古代印度文明代表是佛教,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是楔形文字, 中国古代文明甲骨文,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12.“9—13世纪是西欧封建庄园兴盛时期,到11世纪以后新城市和集市涌现。一些城市商人势力显赫,操纵市政,成为城市贵族。”这种情况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新兴城市商人兴起 B.城市居民争取自治
C.早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D.封建领主支持商业发展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的过程中,封建主为了自身的需要参与支持了城市的兴建运动,同时封建领主作为城市中手工业消费品和奢侈品的最主要消费群体,直接地刺激和促成了商人阶级的兴起,从而拉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新兴城市商人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根本原因仍是封建领主支持商业发展,排除D项;城市居民争取自治以及早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也取决于商业发展,排除BC项。故选D项。
13.王斯德主编的《世界通史》中写到,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后,美洲的玉米、可可和马铃薯等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而后传遍整个世界,小麦、水稻等则随欧洲移民进入美洲。材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 )
A.促进了物种交流 B.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
C.引发了殖民掠夺 D.确立了西班牙霸主地位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后,美洲的玉米、可可和马铃薯等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后传遍整个世界:小麦、水稻等则随欧洲移民进入美洲”可得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全球范围内动物物种的交流与传播,A项正确: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了地有学说的正确,排除B项;引发了殖民掠夺与题于无关,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确立了西班牙霸主地位,排除D项。故答案为A。
14.斯大林认为,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资本主义工业化是从轻工业开始的,社会主义则是从重工业开始,工业化必须高速度,因为帝国主义仇视社会主义,战争不可避免,需要建立起强大的物质基础。基于这一认识,苏联( )
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实施两个五年计划 D.成立“华约”组织
【答案】C
【解析】根据“社会主义则是从重工业开始,工业化必须高速度,因为帝国主义仇视社会主义,战争不可避免,需要建立起强大的物质基础”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斯大林时期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设,主要措施是通过实行五年计划,C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都是在斯大林时期之前,排除AB项;成立“华约”是为了应对美苏冷战,是在二战以后,排除D项。故选C项。
15.下列图片反映出欧洲的新变化是( )
A.“华约”成立 B.欧洲联合加强
C.“北约”成立 D.冷战局面形成
【答案】B
【解析】20 世纪 50 年代,法国、联邦德国等六个国家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之后又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 年,3 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1993 年,在欧共体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1999年欧元诞生。图片体现出欧洲联合的逐渐加强,B项正确;华约是以苏联为首社会主义国家对抗北约成立的军事集团,排除A项;北约是以美国为首的军事同盟,排除C项;冷战局面形成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排除D项。故选B项。
第Ⅱ卷
2、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16.(10分)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做出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政府把遣唐使们学习的各项政治制度以及法律典章用于改革和创新自身的制度,大化改新开展后,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社会制度发生了彻底的变化。遣唐使制度促进了由中国唐朝主导的东亚文化圈的交流模式的形成。遣唐使的到来促进了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为日后中日关系的构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摘编自钟萍、蔡梓成《日本遣唐使的影响》
材料二 纸的发明,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中国的造纸术经由阿拉伯—埃及—西班牙这条路径传到欧洲。此后,造纸技术渐渐传遍整个欧亚大陆,使得一些中下层人士甚至平民也有条件获得知识和信息,大大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并催生欧洲的文艺复兴。
——摘编自盛静《浅谈中国的四大发明对欧洲文艺复兴的影响》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医药“走出去”步入快车道、迈出新步伐。……“十四五”时期,我国将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建设30个高质量中医药海外中心,颁布30项中医药国际标准,打造10个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品牌项目,建设50 个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建设一批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加强中药类产品海外注册服务平台建设,组派中医援外医疗队,鼓励社会力量采用市场化方式探索建设中外友好中医医院。
——《南国早报:中医药已传播至196个国家和地区》(2022 年9月24)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日本改革和创新的依据,并分析唐文化在当时产生的重要影响。(3分)
(2)判断说明:你是否同意材料二造纸术的传播催生欧洲的文艺复兴这一观点 (1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推动中医药“走出去”的措施。(2分)
(4)根据上述材料,说说中华文明的特点。(2分)
【答案】(1)依据:遣唐使学习的各项政治制度和法律典章。(1分)影响:为日本大化改新提供了重要依据,促进了日本社会制度的转变;促进了以中国唐朝主导的东亚文化圈的形成,推动了周边国家和地区文明的发展。(2分)
(2)判断1:同意。(1分)理由:造纸术的传播,促进了西方基础知识的大范围普及,改变了教会垄断教育的情况;同时为资产阶级新思想的传播起了巨大作用,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出现。(2分)
判断2:不同意。(1分)理由:文艺复兴的出现除了受到造纸术的影响外,更主要的原因是欧洲工商业日趋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2分)
(3)措施:建设中医药海外中心;打造海外品牌;建设国际合作基地、出口基地;加强海外平台建设;建设中外友好医院等。(答出两点即可,2分)
(4)在古代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典型的农业文明;开放、仁爱、协和万邦、胸怀天下的气度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
【解析】
(1)根据材料信息,“日本政府把遣唐使们学习的各项政治制度以及法律典章用于改革和创新自身的制度”“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社会制度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遣唐使制度促进了由中国唐朝主导的东亚文化圈的交流模式的形成”可知,日本改革和创新的依据是遣唐使学习的各项政治制度和法律典章。唐文化在当时产生的影响是:为日本大化改新提供了重要依据,促进了日本社会制度的转变;促进了以中国唐朝主导的东亚文化圈的形成,推动了周边国家和地区文明的发展。
(2)根据材料信息,“造纸技术渐渐传遍整个欧亚大陆,使得一些中下层人士甚至平民也有条件获得知识和信息,大大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并催生欧洲的文艺复兴”,可知,“造纸术的传播催生欧洲的文艺复兴这一观点”是正确的,造纸术的传播,促进了西方基础知识的大范围普及,改变了教会垄断教育的情况;为资产阶级新思想的传播起了巨大作用,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出现。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纸术的传播催生欧洲的文艺复兴这一观点”并非正确,文艺复兴的出现除了受到造纸术的影响外,更主要的原因是欧洲工商业日趋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
(3)根据材料信息,“我国将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建设30个高质量中医药海外中心”“打造10个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品牌项目”“建设50 个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建设一批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加强中药类产品海外注册服务平台建设”“鼓励社会力量采用市场化方式探索建设中外友好中医医院”可概括出我国推动中医药“走出去”的措施有:建设中医药海外中心;打造海外品牌;建设国际合作基地、出口基地;加强海外平台建设;建设中外友好医院等。
(4)根据材料信息,“遣唐使制度促进了由中国唐朝主导的东亚文化圈的交流模式的形成”“纸的发明,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我国将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建设30个高质量中医药海外中心,颁布30项中医药国际标准”“派中医援外医疗队”可知,中华文明的特点有:在古代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典型的农业文明;开放、仁爱、协和万邦、胸怀天下的气度等。
17.(10分)回眸百年中国承前启后的历史节点,立足“转型”,积蓄前行的力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840年开始,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社会蹒跚地走入了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1920年,来华访问的美国哲学家杜威在演讲中指出:“(如果)没有一场基于理念转变的社会转型,中国是不可能改变的。”引发中国青年学生的强烈共鸣。同年,英国哲学家罗素也来到中国,他高度赞扬了儒家思想的孝亲观念,并称社会改造问题求之古人,中国老子的思想最有价值。他的演讲并未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引起太大反响。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这次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国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
——摘编自《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45年)
材料四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这个事实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
——1947年,毛泽东
(1)中国“走入了近代”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结合史实说明“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2分)
(2)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两位哲学家的演讲在中国知识界反响不同的原因。(2分)
(3)材料三中的会议在哪些方面发生了转变 (2分)
(4)材料四中的“转折点”指的是什么事件 为什么说它“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2分)
(5)综合上述材料,从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答案】(1)标志性事件:鸦片战争(1分)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史的开端;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答出以上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
(2) 原因:杜威提倡社会转型需理念转变,符合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爱国、救国,积极改造社会的需求;罗素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不符合新文化运动提倡的民主与科学,反对旧道德、旧礼制的社会思潮。(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3) 转变:遵义会议改变了军事上被动挨打的局面;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4) 转折点: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1分)原因: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加快战争胜利的速度等。(1分)
(5) 启示:列强的侵略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列强的侵略是中国近代落后的重要原因。中华民族对外反抗列强侵略,对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等。(2分)
【解析】
(1)根据材料信息,“从1840年开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走入了近代”的标志性事件是鸦片战争;根据“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应为近代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导致“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2)根据材料信息,“杜威在演讲中指出:‘(如果)没有一场基于理念转变的社会转型,中国是不可能改变的。’”“罗素也来到中国,他高度赞扬了儒家思想的孝亲观念,并称社会改造问题求之古人,中国老子的思想最有价值。他的演讲并未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引起太大反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刚接受民主与科学的洗礼,因此,杜威提倡社会转型需理念转变,符合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爱国、救国,积极改造社会的需求;罗素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不符合新文化运动提倡的民主与科学,反对旧道德、旧礼制的社会思潮。
(3)根据材料信息,“这次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国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会议发生的转变有:遵义会议改变了军事上被动挨打的局面;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4)根据材料信息,“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1947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转折点”指的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说它“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因为: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加快战争胜利的速度等。
(5)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强的侵略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列强的侵略是中国近代落后的重要原因。中华民族对外反抗列强侵略,对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等。
18.(10分)民主政治的实践,构成了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一条清晰主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这一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三 1787年,制宪会议通过了《联邦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人民主权、权力分立与制衡等原则。《联邦宪法》也是调整保守派与民主派、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及南方与北方之间矛盾的产物,是美国长期比较稳定的秘密所在。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新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1分)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新制度对英国社会的影响。(1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联邦宪法》在权力设计和分配上体现的重要原则。(1分)归纳《联邦宪法》对美国的影响。(1分)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民主政治”为主题,提炼观点,并选取两个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总结提升。)(6分)
【答案】
(1)君主立宪制。(1分)这一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1分)
(2)分权制衡。(1分)调整矛盾,稳定统治。(1分)
(3)观点:政治民主化有利于巩固统治。(2分)
论述:雅典的伯里克利民主改革,扩大民主范围,使公民可参政,是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的高峰,同时也巩固了政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废除农奴制,承认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使得农奴获得解放,同时促进经济发展,巩固了俄国的统治。(3分)
结论:政治民主化有利于巩固统治,我们应发展民主政治。(1分)
【解析】
(1)制度:依据材料“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英国“新的政治制度”指的是君主立宪制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1689年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证,英国建立起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体;影响:依据材料“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分析可知,君主立宪制对英国社会的影响是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使英国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2)原则:依据材料“1787年,制宪会议通过了《联邦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人民主权、权力分立与制衡等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邦宪法》在权力设计和分配上体现的重要原则是分权制衡原则;影响:依据材料“《联邦宪法》也是调整保守派与民主派、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及南方与北方之间矛盾的产物,是美国长期比较稳定的秘密所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邦宪法》对美国的影响是调整了矛盾,维持了美国长期的稳定。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依据问题以“民主政治”为主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可提炼观点为“政治民主化有利于巩固统治”,依据所学,围绕观点,可作如下论述,如雅典的伯里克利民主改革,扩大民主范围,使公民可参政,是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的高峰,同时也巩固了政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废除农奴制,承认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使得农奴获得解放,同时促进经济发展,巩固了俄国的统治。从而得出结论是政治民主化有利于巩固统治,我们应发展民主政治。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广西卷)
历 史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6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陶礼器与成套乐器等陪葬品,其主要文化公素如彩绘龙纹、三足器与燕山以北和河曲地带有关,也有大汶口文化的背壶、良渚文化的刀俎。据此可知,当时( )
A.多种文化交流与融合 B.已经迈入阶级社会
C.出现国家的初始形态 D.区域发展相对平衡
2.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成为北方主要通用语言,各民族间思想感情日益沟通,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由此可知,孝文帝改革( )
A.增强了北魏实力 B.促进了中外交流
C.完成了国家统一 D.促进了民族交融
3.学生甲:“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为其走向强盛奠定了基础。”学生乙:“前代开凿的大运河所发挥的历史作用也不能忽视。”学生丙:“我认为统治者的主观努力是最关键的。比如:知人善任、政治清明,以致社会安定;重视发展经济;开明的民族政策带来和睦的民族关系;开放的政策带来包容的社会心态。”据此可知,这些学生讨论的是( )
A.西汉休养生息的表现 B.南朝统一全国的贡献
C.唐朝盛世形成的原因 D.北宋重文轻武的后果
4.下表所示为《齐民要术》相关内容整理,可见《齐民要术》( )
卷数 所述内容
卷一、卷二 农作物耕种,以及谷物,纤维、油料作物的栽培
卷三、卷四 蔬菜、木本作物栽种
卷五、卷六 林木、染料作物,畜牧、养鱼
卷七、八、九 食品酿造,加工,烹调、贮藏和农家手工业
A.其记载的内容广泛而且丰富 B.展示了隋唐时期的农业成就
C.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农书 D.强调种植农作物要因地制宜
5.180年前,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被迫接受协定关税及开放五口通商,便利了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该条约是( )
A.《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20世纪初期,《女学报》《女界月报》《中国女报》《神州女报》《中国新女界》等妇女报刊大量涌现,其内容大多主张自由平等、经济独立、家庭革命。据此可知( )
A.民国时期女权运动受到马克思主义影响
B.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女性独立运动发展
C.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妇女地位进一步提高
D.女性解放浪潮加速传统小农经济瓦解
7.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
A.淞沪会战--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B.台儿庄战役--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C.武汉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D.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8.“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它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材料高度盛赞的事件是( )
A.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土地改革的完成
9.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 )
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D.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10.某历史兴趣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四幅人物图片,他们的贡献共同体现了新中国的( )
A.科学技术成就 B.国防建设成果 C.信息技术发展 D.文教事业进步
11.某历史兴趣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了金字塔和象形文字的图片,他们研究的主题可能是 ( )
A.古代印度文明 B.古代埃及文明
C.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D.中国古代文明
12.“9—13世纪是西欧封建庄园兴盛时期,到11世纪以后新城市和集市涌现。一些城市商人势力显赫,操纵市政,成为城市贵族。”这种情况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新兴城市商人兴起 B.城市居民争取自治
C.早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D.封建领主支持商业发展
13.王斯德主编的《世界通史》中写到,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后,美洲的玉米、可可和马铃薯等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而后传遍整个世界,小麦、水稻等则随欧洲移民进入美洲。材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 )
A.促进了物种交流 B.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
C.引发了殖民掠夺 D.确立了西班牙霸主地位
14.斯大林认为,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资本主义工业化是从轻工业开始的,社会主义则是从重工业开始,工业化必须高速度,因为帝国主义仇视社会主义,战争不可避免,需要建立起强大的物质基础。基于这一认识,苏联( )
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实施两个五年计划 D.成立“华约”组织
15.下列图片反映出欧洲的新变化是( )
A.“华约”成立 B.欧洲联合加强
C.“北约”成立 D.冷战局面形成
第Ⅱ卷
2、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16.(10分)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做出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政府把遣唐使们学习的各项政治制度以及法律典章用于改革和创新自身的制度,大化改新开展后,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社会制度发生了彻底的变化。遣唐使制度促进了由中国唐朝主导的东亚文化圈的交流模式的形成。遣唐使的到来促进了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为日后中日关系的构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摘编自钟萍、蔡梓成《日本遣唐使的影响》
材料二 纸的发明,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中国的造纸术经由阿拉伯—埃及—西班牙这条路径传到欧洲。此后,造纸技术渐渐传遍整个欧亚大陆,使得一些中下层人士甚至平民也有条件获得知识和信息,大大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并催生欧洲的文艺复兴。
——摘编自盛静《浅谈中国的四大发明对欧洲文艺复兴的影响》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医药“走出去”步入快车道、迈出新步伐。……“十四五”时期,我国将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建设30个高质量中医药海外中心,颁布30项中医药国际标准,打造10个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品牌项目,建设50 个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建设一批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加强中药类产品海外注册服务平台建设,组派中医援外医疗队,鼓励社会力量采用市场化方式探索建设中外友好中医医院。
——《南国早报:中医药已传播至196个国家和地区》(2022 年9月24)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日本改革和创新的依据,并分析唐文化在当时产生的重要影响。(3分)
(2)判断说明:你是否同意材料二造纸术的传播催生欧洲的文艺复兴这一观点 (1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推动中医药“走出去”的措施。(2分)
(4)根据上述材料,说说中华文明的特点。(2分)
17.(10分)回眸百年中国承前启后的历史节点,立足“转型”,积蓄前行的力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840年开始,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社会蹒跚地走入了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1920年,来华访问的美国哲学家杜威在演讲中指出:“(如果)没有一场基于理念转变的社会转型,中国是不可能改变的。”引发中国青年学生的强烈共鸣。同年,英国哲学家罗素也来到中国,他高度赞扬了儒家思想的孝亲观念,并称社会改造问题求之古人,中国老子的思想最有价值。他的演讲并未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引起太大反响。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这次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国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
——摘编自《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45年)
材料四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这个事实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
——1947年,毛泽东
(1)中国“走入了近代”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结合史实说明“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2分)
(2)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两位哲学家的演讲在中国知识界反响不同的原因。(2分)
(3)材料三中的会议在哪些方面发生了转变 (2分)
(4)材料四中的“转折点”指的是什么事件 为什么说它“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2分)
(5)综合上述材料,从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18.(10分)民主政治的实践,构成了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一条清晰主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这一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三 1787年,制宪会议通过了《联邦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人民主权、权力分立与制衡等原则。《联邦宪法》也是调整保守派与民主派、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及南方与北方之间矛盾的产物,是美国长期比较稳定的秘密所在。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新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1分)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新制度对英国社会的影响。(1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联邦宪法》在权力设计和分配上体现的重要原则。(1分)归纳《联邦宪法》对美国的影响。(1分)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民主政治”为主题,提炼观点,并选取两个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总结提升。)(6分)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1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广西卷)
历史·答题卡
姓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 贴条形码区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
考生禁填: 缺考标记
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在规定位置贴好条形码。
违纪标记
2.选择题必须用 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mm黑色签字笔 以上标志由监考人员用 2B 铅笔填涂
答题,不得用铅笔或圆珠笔答题;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区域书写的答案
选择题填涂样例:
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正确填涂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错误填涂 [×] [√] [/]
第 I卷(请用 2B铅笔填涂)
1 [A] [B] [C] [D] 6 [A] [B] [C] [D] 11 [A] [B] [C] [D]
2 [A] [B] [C] [D] 7 [A] [B] [C] [D] 12 [A] [B] [C] [D]
3 [A] [B] [C] [D] 8 [A] [B] [C] [D] 13 [A] [B] [C] [D]
4 [A] [B] [C] [D] 9 [A] [B] [C] [D] 14 [A] [B] [C] [D]
5 [A] [B] [C] [D] 10 [A] [B] [C] [D] 15 [A] [B] [C] [D]
第 II卷(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16.(10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QQABJQCEoggAAAAAAAgCAwGICEGQkBCACCoGRAAAsAIAiAFABAA=}#}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7.(10分)
18.(10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QQABJQCEoggAAAAAAAgCAwGICEGQkBCACCoGRAAAsAIAiAFABAA=}#}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历史(广西卷)(含答案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