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湖南长沙卷)
历史·答题卡
姓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 贴条形码区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
考生禁填: 缺考标记
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在规定位置贴好条形码。
违纪标记
2.选择题必须用 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mm黑色签字笔 以上标志由监考人员用 2B 铅笔填涂
答题,不得用铅笔或圆珠笔答题;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区域书写的答案
选择题填涂样例:
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正确填涂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错误填涂 [×] [√] [/]
第 I卷(请用 2B铅笔填涂)
1 [A] [B] [C] [D] 6 [A] [B] [C] [D] 11 [A] [B] [C] [D]
2 [A] [B] [C] [D] 7 [A] [B] [C] [D] 12 [A] [B] [C] [D]
3 [A] [B] [C] [D] 8 [A] [B] [C] [D]
4 [A] [B] [C] [D] 9 [A] [B] [C] [D]
5 [A] [B] [C] [D] 10 [A] [B] [C] [D]
第 II卷(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13.(10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QQABAYYAogCAAAAAARgCUQHYCgOQkBECCCoOBAAAIAAAAQNABCA=}#}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4.(14分)
15.(14分)
16.(14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QQABAYYAogCAAAAAARgCUQHYCgOQkBECCCoOBAAAIAAAAQNABCA=}#}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湖南长沙卷)
历 史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中华文明从远古走来,沿着自身固有的脉络和轨迹不断向前发展,从亘古走到今天而从未中断,始终保持着迥异于其他文明的、独特的文化内涵、与文明特色。”这表明中华文明( )
A.包罗万象,冠绝世界 B.兼收并蓄,融会贯通
C.一枝独秀,独领风骚 D.独树一帜,一脉相承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沿着自身固有的脉络和轨迹不断向前发展,”可知,中华文化一脉相承;根据材料“始终保持着迥异于其他文明的、独特的文化内涵、与文明特色。”可知中华文化独树一帜,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文化包罗万象,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文化吸收其他的文化,排除B项;材料没有把中华文化和其他的文化进行对比,体现不出一枝独秀,独领风骚,排除C项。故选D项。
2.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但秦朝建立后,面对空前扩大的统治区域,却采用了郡县制。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
A.行政区域划分的变化 B.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C.官员任用原则的变化 D.保证了专制皇权的强化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更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这就打破了原有的贵族政治,实现了官僚政治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C项正确;行政区域划分的变化不是进步性的体现,排除A项;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是封建社会的内容不符合分封制的存在时间,排除B项;专制皇权的强化不是历史的进步,排除D项。故选C项。
3.列图片所示我国古代重要成果反映出的共同信息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加强
C.农业科技著作十分丰富 D.农业生产技术比较先进
【答案】D
【解析】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唐朝的曲辕犁代表当时先进的犁耕技术;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全面总结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所以上述图片反映了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比较先进,D正确;AB在材料不能体现,排除;曲辕犁不是科技著作,C错误。
4.宋代以前的朝廷对商品按照质量高低定价,并对此严加控制。到了宋代,政府改为:除官府专卖的商品及灾荒年期的粮食限价之外,官府对一般商品的价格不予干预,卖家可根据交易行情自由定价。这一变化反映了宋代( )
A.国家开始重商抑农政策 B.商人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C.国家建立了相对宽松的市场机制 D.官府对商品的管控放松
【答案】C
【解析】提取材料关键信息“除……之外,官府对一般商品的价格不予干预,卖家可根据交易行情自由定价”,分析可知,官府对商品价格的不予干预,随市场自由定价,体现了宋朝国家建立起了相对宽松的市场机制,促进了宋代商品经济和商业的繁荣发展,C项正确;题干材料并未涉及“重农抑商”政策,排除A项;题干材料也没有涉及“商人的政治地位”的具体变化,排除B项;题干突出了宋代官府对商品价格规定的变化,且材料中说明“官府专卖的商品及灾荒年期的粮食限价”,可见,官府对专卖商品及灾荒年期的粮食并未放松管控,排除D项。故选C项。
5.《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记述道:“1971年8月13日,中共中央提出,争取在‘四五’计划期间,在农村普及小学五年教育……1975年‘四五’计划完成时,全国中小学生在校数量出现了一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高峰。与1965年相比,1976年小学生人数增加了29.1%,初中生人数增加了4.4倍,高中生人数增加了10.3倍。”该“记述”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
A.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B.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1976年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依据题干的时间“1965年、1971年、1975年、1976年”可以判断“记述”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B项正确;新中国政权的巩固指的是建国初期采取措施巩固新生的政权,排除A项;1978年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排除C项;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项。故选B项。
6.雅典民主制建立后,为适应这个新体制,富有群体的消费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所有人的住房大小都差不多,法律禁止富人在个人墓葬纪念物的投入上超过“10个人3天的劳动”。材料所述现象主要源于( )
A.节俭的风气 B.薄葬的观念 C.平等的理念 D.法治的强化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对富有群体的种种限制是为了适应新体制,体现了雅典民主制度之下人人平等的理念,C项正确;“富有群体的消费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说明社会风气不是节俭,排除A项;需要通过法律禁止富人在个人墓葬纪念物的投入上超过“10个人3天的劳动,说明薄葬的观念在当时也不存在,排除B项;一个禁止富人在个人墓葬纪念物的投入上超过“10个人3天的劳动”的法律规定体现不出法治的强化,排除D项。故选C项。
7.在罗马帝国早期、政府大兴土木,修建神庙、广场、凯旋门等帝国及英雄的纪念场,还为罗马历代英雄修建纪念碑、纪念像和纪念柱,并铭刻一些英雄人物的个人功绩。其根本目的在于( )
A.确立神权的统治地位,树立帝国权威
B.确立统治者的个人威信,维护帝国形象
C.表彰英雄人物的功绩,彰显个人崇拜
D.培育公民的国家荣誉感,维护帝国统治
【答案】D
【解析】题干的“修建神庙、广场、凯旋门等帝国及英雄的纪念场,还为罗马历代英雄修建纪念碑、纪念像和纪念柱,并铭刻一些英雄人物的个人功绩。”表明罗马帝国做法的根本目的在于培育公民的国家荣誉感,维护帝国统治,D项正确;为罗马历代英雄修建纪念碑、纪念像和纪念柱,并铭刻一些英雄人物的个人功绩是培育公民的国家荣誉感,排除A项;为罗马历代英雄修建纪念碑、纪念像和纪念柱,并铭刻一些英雄人物的个人功绩不是确立统治者的个人威信,排除B项;表彰英雄人物的功绩,并非是彰显个人崇拜,而是为了培育公民的国家荣誉感,排除C项。故选D项。
8.作为新国王威廉和玛丽登基的条件,“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用书面形式汇聚于一纸,而且作为人民与国王之间的“契约”出现,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事。这里的“重大意义”指( )
A.强化了“君权神授”思想 B.终结了君主制时代
C.巩固了共和国制度的传统 D.开启了君主立宪制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作为新国王威廉和玛丽登基的条件……”和所学知识。可知该“契约”指的是“光荣革命”之后英国议会于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它以法律的形式限制王权,肯定议会的立法权等权力,从而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度开始在英国确立,D项正确;《权利法案》不是强化“君权神授”的思想,而是限制王权,排除A项;《权利法案》开启了君主立宪制,但仍然保留了君主制,排除B项;《权利法案》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而非共和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
9.近年来,美国打着“人权”和“反恐”的旗号,先后发动了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和利比亚战争,给相关国家和地区带来巨大灾难;近期,又提出了“印太战略”,使印太地区的局势紧张不安。这充分说明( )
A.霸权主义仍然威胁世界安全 B.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
C.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 D.世界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打着“人权”和“反恐”的旗号,推行霸权主义,插手地区事务和争端,造成国际局势紧张,A项正确;材料信息与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世界和平问题,没有涉及发展问题,排除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世界格局的多极化,排除D项。故选A项。
10.20世纪90年代,战后民族独立运动的“非殖民化”历史使命宣告完成,但大多数新兴独立国家却出现了如下图所示的现象。这说明( )
(据联合国2016年的统计数据编制)
A.世界殖民体系的逐渐崩溃 B.民族独立浪潮风起云涌
C.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高涨 D.新兴国家面临发展问题
【答案】D
【解析】分析表中数据可以看出,20世纪90年代,最不发达国家数量持续增长,但不发达国家绝对贫困人口数也在持续增长,这说明大多数新兴独立国家面临着发展问题,需要发展经济,减少贫困人口。故D符合题意;最不发达国家数量持续增长不能说明世界殖民体系的逐渐崩溃,排除A;民族独立浪潮风起云涌在题干材料中未涉及,排除B;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高涨在题干材料中未涉及,排除C。故选D。
11.2021年9月的一天,湖南省博物馆“汉风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走进某中学,湖南省博物馆专家依托本省文物资源,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介绍了悠久灿烂的汉代文化。下列文物中最可能被介绍给学生的是( )
A.四羊方尊 B.皿方罍 C.里耶秦简 D.素纱禅衣
【答案】D
【解析】根据“汉风文化”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素纱禅衣是发现于湖南的汉代文物,符合题意,D项正确;四羊方尊和皿方罍是商代青铜器,里耶秦简是秦朝时期的竹简,都与“汉风文化”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12.他改进的造纸术不仅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与传播,也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是( )
A.屈原 B.蔡伦 C.王船山 D.魏源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古代改进造纸术的是蔡伦,B项正确;屈原、王船山和魏源都与改进造纸术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3.(10分)
材料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请根据以上材料提炼一个相关的观点,并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对所提炼的观点加以论述。(10分)
(要求:观点鲜明,选择1-2个史实加以论证,并根据论证得出结论。语言简洁,字数100字左右。)
【答案】观点:改革推动社会进步(2分)
论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统治集团内部一些开明的地主阶级的代表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曾国藩等人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前期,提出“自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安庆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后期,洋在继续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又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一些民用工业。主要有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洋务运动最后失败了,它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8分)
【解析】观点:依据题干中的材料“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改革、变法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
论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统治集团内部一些开明的地主阶级的代表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曾国藩等人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前期,提出“自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安庆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后期,洋在继续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又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一些民用工业。主要有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洋务运动最后失败了,它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从理论上讲,列宁在实行新经济政策前一直赞成马克思、恩格斯有关社会主义社会没有商品生产的观点。列宁早在1906年就提出:“只要还存在着市场经济,只要还保持着货币权力和资本力量,世界上任何法律都无法消灭不平等和剥削。”但在实施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在商品等问题上的看法则有了很大改变,他认为,新经济政策就是充分利用商品货币关系。
——摘编自陆南泉《斯大林经济体制模式形成原因再思考》
(1)根据材料一,指出列宁在“商品等问题上”的看法有何改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宁看法改变的原因。(6分)
材料二:从世界历史的实践看,几乎每一次面对经济危机,资本主义都在进行自我调整。面对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罗斯福总统一上台便立即实施“新政”,采取扩大政府开支、在一定程度上顾及民生等调节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摘编自孟庆龙《从世界历史看当前金融危机的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美国政府的经济思想的变化,并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实质。(4分)
(3)综合上述材料,从苏俄和美国经济政策的调整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4分)
【答案】(1)改变:从否定商品生产到利用商品货币关系。(2分)原因:国内战争结束后,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列宁实事求是,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4分)
(2)变化:从自由放任到国家干预。(2分)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2分)
(3)启示:要根据国情制定适合本国经济发展的政策;要把计划与市场相结合;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等等。(任答两点4分)
【解析】(1)看法:根据材料一“从理论上讲,列宁在实行新经济政策前一直赞成马克思、恩格斯有关社会主义社会没有商品生产的观点。”“新经济政策就是充分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可知,列宁的在“商品等问题上”的方法从原来的否定商品生产到后来的充分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征集。列宁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因此从国情出发,创造性地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2)变化:根据材料二“资本主义都在进行自我调整”“采取扩大政府开支、在一定程度上顾及民生等调节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政府在面对经济危机的时候从原来的自由放任到国家干预;实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是美国政府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因此,它只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
(3)启示:结合材料一二以及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政府在国家发展的道路上要依据具体国情来指定适合本国政治经济发展的政策;也要注意计划与市场的结合,不能片面发展;更要遵循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不要急于求成;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言之有理即可)
15.【古今建筑的变迁】(14分)
材料一
——根据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等整理
材料二 中国的传统建筑体系以木材结构为主要结构方法,房身部分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成为一副梁架,在梁架上,建造富有装饰效果的斗拱,用来减少横梁与立柱交接点的剪力,在平面布置上,中国建筑一般由若干座个体建筑和一些回廊、围墙之类组成,并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这种建筑组群,在艺术效果上和欧洲建筑有着一些根本的区别。
——摘编自梁思成《梁思成谈建筑》
材料三 中国古建筑的精华体现在各个方面,无论是从设计到施工,还是从总体布局到艺术装修都有特色,像古代建筑上的构造、装饰、装修、处理手法都有一些精彩之处古为今用,就是对这些建筑特点的运用。我们要学习古建筑,学习建筑历史,运用古建筑手法和艺术风格来做文章。
——摘编自张驭寰《中国古建筑知识一点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选择其中一处建筑,说明其反映的历史信息。(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特点。(6分)
(3)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保护与利用古建筑的策略。(4分)
【答案】(1)示例]建筑:故宫。信息:明朝建成;中轴线纵贯南北;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4分)
(2)特点:木制结构为主;建有装饰与减少剪力的斗拱;组成庭院建筑组群。(6分)
(3)策略:学习古建筑,了解古建筑历史;将传统建筑中的优秀文化应用于现代建筑;政策引领,制定保护古建筑法律法规;资金保障,加强古建筑维护;加大宣传,增强保护意识。(任答两点4分)
【解析】(1)建筑:故宫:历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北京故宫明朝建成;中轴线纵贯南北;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2)特点:由材料“中国的传统建筑体系以木材结构为主要结构方法”可知,中国传统建筑以木制结构为主;由材料“中国建筑一般由若干座个体建筑和一些回廊、围墙之类组成,并环绕成一个个庭院”可知,中国传统建筑组成庭院建筑组群;由材料“建造富有装饰效果的斗拱,用来减少横梁与立柱交接点的剪力”可知,中国传统建筑建有装饰与减少剪力的斗拱。
(3)策略:由材料“我们要学习古建筑,学习建筑历史,运用古建筑手法和艺术风格来做文章。”并结合所学可知,我们要学习古建筑,了解古建筑历史;将传统建筑中的优秀文化应用于现代建筑;政策引领,制定保护古建筑法律法规;资金保障,加强古建筑维护;加大宣传,增强保护意识。
16.【工业文明的兴盛】(14分)
材料一 几十个女工,挤在一个屋子里做衣服。她们实行分工,有的缝袖子,有的钉扣子。每道工序一做做一辈子,比如缝袖子的一缝就缝几十年,闭着眼睛也缝得很好。结果,她们一辈子只做这一件事,变成了做这件事的大专家和能工巧匠。尽管这里未使用机器和蒸汽动力,但生产力的提高却和机器一样。虽然20世纪制衣业才实现机械化,但是工业革命时期,通过工厂化、劳动分工,它也完成了工业化政造。
——摘编自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材料二 互联网开辟了“空间革命”,使实时与全世界链接成为现实,我们不必千里迢迢奔赴现场,就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沟通、教学、视频会议,让政治、社会、商业产生连锁变化;智能手机的出现,带来了“时间革命”,通过各种应用软件,我们可以实现最快交易、快速送达,让生活、工作、消费产生巨大变化;而人工智能的横空出世,有望掀起“思维革命”,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类进行创意创作、咨询解答……改变了人类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将重塑各行业生态,乃至重塑整个世界。
——摘编自王喜文《工业4.0》等
材料三
——根据吴军《智能时代》整理
(1)根据材料一,判断女工们工作的场所是否为工厂,简要说明理由。(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互联网时代的主要特点。(6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任选一个应用场景,简述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概况。(4分)
【答案】(1)是。理由:出现分工,生产力提高。(无理由不得分,4分)
(2)空间革命,实时与世界链接;时间革命,创造新生活模式;思维革命,改变人类思考和处理问题方式。(每点2分,共6分)
(3)[示例]在医疗领域,人工智能可以部分替代专业人员为患者提供咨询服务和用药建议等,更加便捷高效。(4分)
【解析】(1)由材料“她们实行分工”“尽管这里未使用机器和蒸汽动力,但生产力的提高却和机器一样。”并结合所学可知,女工们工作的场所是工厂;理由:由材料“她们实行分工”“尽管这里未使用机器和蒸汽动力,但生产力的提高却和机器一样。虽然20世纪制衣业才实现机械化,但是工业革命时期,通过工厂化、劳动分工,它也完成了工业化政造。”可知,出现分工,生产力提高。可以判断女工工作的场所是工厂。
(2)特点:由材料“互联网开辟了“空间革命”,使实时与全世界链接成为现实”可知,互联网开辟了空间革命,实时与世界链接;由材料“智能手机的出现,带来了“时间革命”,通过各种应用软件,我们可以实现最快交易、快速送达,让生活、工作、消费产生巨大变化;”可知,互联网开辟了时间革命,创造新生活模式;由材料“而人工智能的横空出世,有望掀起“思维革命”,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类进行创意创作、咨询解答……改变了人类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将重塑各行业生态,乃至重塑整个世界。”可知,互联网掀起思维革命,改变人类思考和处理问题方式。
(3)概况: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选择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场景,未来人工智能可以部分替代专业人员为患者提供咨询服务和用药建议等,更加便捷高效。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湖南长沙卷)
历 史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中华文明从远古走来,沿着自身固有的脉络和轨迹不断向前发展,从亘古走到今天而从未中断,始终保持着迥异于其他文明的、独特的文化内涵、与文明特色。”这表明中华文明( )
A.包罗万象,冠绝世界 B.兼收并蓄,融会贯通
C.一枝独秀,独领风骚 D.独树一帜,一脉相承
2.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但秦朝建立后,面对空前扩大的统治区域,却采用了郡县制。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
A.行政区域划分的变化 B.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C.官员任用原则的变化 D.保证了专制皇权的强化
3.列图片所示我国古代重要成果反映出的共同信息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加强
C.农业科技著作十分丰富 D.农业生产技术比较先进
4.宋代以前的朝廷对商品按照质量高低定价,并对此严加控制。到了宋代,政府改为:除官府专卖的商品及灾荒年期的粮食限价之外,官府对一般商品的价格不予干预,卖家可根据交易行情自由定价。这一变化反映了宋代( )
A.国家开始重商抑农政策 B.商人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C.国家建立了相对宽松的市场机制 D.官府对商品的管控放松
5.《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记述道:“1971年8月13日,中共中央提出,争取在‘四五’计划期间,在农村普及小学五年教育……1975年‘四五’计划完成时,全国中小学生在校数量出现了一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高峰。与1965年相比,1976年小学生人数增加了29.1%,初中生人数增加了4.4倍,高中生人数增加了10.3倍。”该“记述”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
A.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B.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6.雅典民主制建立后,为适应这个新体制,富有群体的消费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所有人的住房大小都差不多,法律禁止富人在个人墓葬纪念物的投入上超过“10个人3天的劳动”。材料所述现象主要源于( )
A.节俭的风气 B.薄葬的观念 C.平等的理念 D.法治的强化
7.在罗马帝国早期、政府大兴土木,修建神庙、广场、凯旋门等帝国及英雄的纪念场,还为罗马历代英雄修建纪念碑、纪念像和纪念柱,并铭刻一些英雄人物的个人功绩。其根本目的在于( )
A.确立神权的统治地位,树立帝国权威
B.确立统治者的个人威信,维护帝国形象
C.表彰英雄人物的功绩,彰显个人崇拜
D.培育公民的国家荣誉感,维护帝国统治
8.作为新国王威廉和玛丽登基的条件,“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用书面形式汇聚于一纸,而且作为人民与国王之间的“契约”出现,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事。这里的“重大意义”指( )
A.强化了“君权神授”思想 B.终结了君主制时代
C.巩固了共和国制度的传统 D.开启了君主立宪制
9.近年来,美国打着“人权”和“反恐”的旗号,先后发动了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和利比亚战争,给相关国家和地区带来巨大灾难;近期,又提出了“印太战略”,使印太地区的局势紧张不安。这充分说明( )
A.霸权主义仍然威胁世界安全 B.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
C.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 D.世界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10.20世纪90年代,战后民族独立运动的“非殖民化”历史使命宣告完成,但大多数新兴独立国家却出现了如下图所示的现象。这说明( )
(据联合国2016年的统计数据编制)
A.世界殖民体系的逐渐崩溃 B.民族独立浪潮风起云涌
C.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高涨 D.新兴国家面临发展问题
11.2021年9月的一天,湖南省博物馆“汉风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走进某中学,湖南省博物馆专家依托本省文物资源,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介绍了悠久灿烂的汉代文化。下列文物中最可能被介绍给学生的是( )
A.四羊方尊 B.皿方罍 C.里耶秦简 D.素纱禅衣
12.他改进的造纸术不仅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与传播,也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是( )
A.屈原 B.蔡伦 C.王船山 D.魏源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3.(10分)
材料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请根据以上材料提炼一个相关的观点,并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对所提炼的观点加以论述。(10分)
(要求:观点鲜明,选择1-2个史实加以论证,并根据论证得出结论。语言简洁,字数100字左右。)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从理论上讲,列宁在实行新经济政策前一直赞成马克思、恩格斯有关社会主义社会没有商品生产的观点。列宁早在1906年就提出:“只要还存在着市场经济,只要还保持着货币权力和资本力量,世界上任何法律都无法消灭不平等和剥削。”但在实施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在商品等问题上的看法则有了很大改变,他认为,新经济政策就是充分利用商品货币关系。
——摘编自陆南泉《斯大林经济体制模式形成原因再思考》
(1)根据材料一,指出列宁在“商品等问题上”的看法有何改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宁看法改变的原因。(6分)
材料二:从世界历史的实践看,几乎每一次面对经济危机,资本主义都在进行自我调整。面对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罗斯福总统一上台便立即实施“新政”,采取扩大政府开支、在一定程度上顾及民生等调节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摘编自孟庆龙《从世界历史看当前金融危机的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美国政府的经济思想的变化,并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实质。(4分)
(3)综合上述材料,从苏俄和美国经济政策的调整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4分)
15.【古今建筑的变迁】(14分)
材料一
——根据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等整理
材料二 中国的传统建筑体系以木材结构为主要结构方法,房身部分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成为一副梁架,在梁架上,建造富有装饰效果的斗拱,用来减少横梁与立柱交接点的剪力,在平面布置上,中国建筑一般由若干座个体建筑和一些回廊、围墙之类组成,并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这种建筑组群,在艺术效果上和欧洲建筑有着一些根本的区别。
——摘编自梁思成《梁思成谈建筑》
材料三 中国古建筑的精华体现在各个方面,无论是从设计到施工,还是从总体布局到艺术装修都有特色,像古代建筑上的构造、装饰、装修、处理手法都有一些精彩之处古为今用,就是对这些建筑特点的运用。我们要学习古建筑,学习建筑历史,运用古建筑手法和艺术风格来做文章。
——摘编自张驭寰《中国古建筑知识一点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选择其中一处建筑,说明其反映的历史信息。(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特点。(6分)
(3)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保护与利用古建筑的策略。(4分)
16.【工业文明的兴盛】(14分)
材料一 几十个女工,挤在一个屋子里做衣服。她们实行分工,有的缝袖子,有的钉扣子。每道工序一做做一辈子,比如缝袖子的一缝就缝几十年,闭着眼睛也缝得很好。结果,她们一辈子只做这一件事,变成了做这件事的大专家和能工巧匠。尽管这里未使用机器和蒸汽动力,但生产力的提高却和机器一样。虽然20世纪制衣业才实现机械化,但是工业革命时期,通过工厂化、劳动分工,它也完成了工业化政造。
——摘编自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材料二 互联网开辟了“空间革命”,使实时与全世界链接成为现实,我们不必千里迢迢奔赴现场,就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沟通、教学、视频会议,让政治、社会、商业产生连锁变化;智能手机的出现,带来了“时间革命”,通过各种应用软件,我们可以实现最快交易、快速送达,让生活、工作、消费产生巨大变化;而人工智能的横空出世,有望掀起“思维革命”,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类进行创意创作、咨询解答……改变了人类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将重塑各行业生态,乃至重塑整个世界。
——摘编自王喜文《工业4.0》等
材料三
——根据吴军《智能时代》整理
(1)根据材料一,判断女工们工作的场所是否为工厂,简要说明理由。(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互联网时代的主要特点。(6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任选一个应用场景,简述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概况。(4分)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历史(湖南长沙卷)(含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