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南山中学2023-2024高三下学期3月考试历史试卷(答案)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考试历史试卷
考试范围:高考范围;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董仲舒认为,人性分三品,大多数人持“中民之性”,“中民之性如茧如卵,卵待孵二十日而后能为雏,茧待缫以涫汤而后能为丝,性待渐于教训而后能为善”。其主张( )
A.宣扬了孟子人性善学说 B.强调了社会教化的重要性
C.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 D.论证了封建统治的合理性
2.中国古代的一位书法大家曾经对一种书法形式作出如下的描述:“含毫势若斩蛟蛇,挫骨还同断犀象。兴来索笔纵横扫,满座词人皆道好。”与这位书法家的描述相符的书法形式是( )
A. B.
C. D.
3.《辽史·文学上》记载:“辽起松漠,太祖以兵经略方内,礼文之事固所未遑。及太宗入汴,取晋图书、礼器而北,然后制度渐以修举。至景、圣间,则科目聿兴,士有由下僚擢升侍从,骎骎崇儒之美”。这一变化( )
①原因是受到汉文化的影响 ②体现了民族平等与共同发展的原则
③为民族和谐创造了有利的社会环境 ④反映了宋辽开始由对峙向和平转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民国初期,封建传统婚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逐渐改变为先由父母议定,再征本人同意,也有男女两情相悦再征求父母同意者;结婚自由、恋爱自由,甚至离婚再嫁自由,贞操观、节烈观逐渐松动;婚俗礼节也由繁到简,逐渐推行新式婚礼。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西方婚姻观念影响 B.女性经济独立
C.社会制度的变革 D.近代教育促进
5.抗战初期,国立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主张,大学生应在后方努力读书,以为抗战建国储备人才;1941年开始,竺可桢提倡浙大学子从军。这一转变( )
A.是迫于国民政府的政策压力 B.主要是基于战争形势的变化
C.表明大学教育的宗旨发生改变 D.践行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
6.2023年1~4月,我国锂离子电池累积出口额达212.4亿美元,同比增长73.2%:光伏玻璃累计出口量为105.66万吨,同比增加68.28%;汽车出口137万辆,同比增长89.2%,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这可用于说明我国( )
A.工业经济对全球的影响力提升 B.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逐渐形成
C.科技水平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D.经济发展由内驱型向外向型转变
7.下图是某学者著作《世界通史》目录(部分),空缺处最适合填写( )
第一章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第二章 _______________ 第三章 古埃及文明 第四章 印度河畔的黎明 第五章 希腊——西方文明的摇篮
A.辉煌的古罗马文明 B.好为征战的波斯帝国
C.神秘的古玛雅文明 D.更迭频仍的西亚文明
8.11世纪,诺曼人入侵欧洲后对旧有的土木城堡进行了改造,用砖石垒成墙壁,并对塔楼进行加固。12世纪,城堡结构日益复杂多样,相继发明了闸门、堞眼、瞭望塔、护城河等,城墙也开始增高加厚。欧洲城堡的发展缘于( )
A.政治权力的分散与斗争 B.城市经济水平持续增长
C.有限王权弊端不断凸显 D.民族国家意识逐渐觉醒
9.在哥伦布第二次航行中,“他组成一支有17艘帆船,1200多名船员的庞大船队。还载着采矿机械、炸药、农具,还运去了农作物大麦、小麦、柑子、柠檬、甜瓜的种子,还有牛、马、猪、羊等家禽。哥伦布俨然从欧洲运去了一个小型殖民地社会到美洲。”哥伦布的做法( )
A.严重破坏了新大陆的生态系统 B.利于推动新旧大陆间的联系
C.激化了殖民地内部的种族矛盾 D.促使殖民地在美洲普遍建立
10.183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城市机构法》,在178个城市中设立了济贫法委员会、工厂视察员办公室、卫生总局、教育部、铁道部等政府管理机构。19世纪中后期,英国颁布了多部《首都水法》,对自来水水质、水量、水价等作了严格的规定。1875年颁布的《克罗斯法》准许地方政府制订改造贫民区的计划。英国的这些举措体现出( )
A.城市的法治化建设侧重于济贫方面 B.工业化对城市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C.城市治理有赖于社会力量紧密配合 D.城市的居住条件和基础设施走向完善
11.中国共产党通过征粮调查运动,合理分配了民众的公粮负担。贫农负担占收入的5%~12%,中农负担占收入的9%~20%,富裕中农负担占收入的17%~20%,富农负担占收入的21%~30%,地主负担占收入的25%~30%。这一做法( )
A.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的经济基础 B.保障了解放区的粮食供应
C.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 D.拓宽了根据地的财政来源
12.唐代散官番上制度是指获得文武散官者,需按固定分组和时间,到吏部、兵部为国家服役,服役期满后可参加吏部、兵部考试,合格后才有资格参加铨选,从而正式迈入仕途。这一制度( )
A.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B.改变了选拔人才的标准
C.缘于科举制度的僵化 D.有利于后备人才的培养
13.粟是仰韶农业中广泛种植的农作物。与热带早期农业的芋薯类作物不同,粟的播种、耕耘和收获都需特定时节,耕种者不得不观察四季、气候、日月、星辰等,以总结经验。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早期农业与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 B.物种单一制约农业发展的水平
C.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特色 D.种植业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14.西方学者分析计划经济时代中国城市化过程时提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
农村偏向 计划经济时代城市化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安排城市居民到农村工作,采用“下放”政策,在城市与农村发展上,具有强烈的“反城市,亲农村”的意识,即有“农村偏向”。
城市偏向 中国在计划经济时代实施的一系列具体政策,如限制城市人口、实行粮油供给制等,来保证以城市为基地的工业化顺利进行,并非是“反城市情结”的,而是更具有城市偏向的。
A.忽视了国情对城市化战略的影响 B.丰富了城市与农村关系的理论
C.带有明显的政治偏见和经济敌意 D.把握了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趋向
15.意大利哲学家特勒肖(1508—1588年),发展了古希腊伊奥尼亚派的学说,认为世界上存在着统一的物质,它是由内在矛盾,即冷与热构成的;热生于太阳,冷则生于地球,因这两极矛盾的斗争,而生出四种自然现象:空气、火、水和土地。特勒肖的学说( )
A.高扬了人的主体地位 B.催生了天文学的革命
C.引发了欧洲宗教改革 D.冲击了主流意识形态
16.“飞天”是印度佛教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北魏以前,莫高窟早期飞天多为男性,且都是上半身赤裸,双手合十具有浓厚的印度色彩。北魏后期,飞天开始向女性化发展,五官均匀,身上的飘带数量多达四五条,营造出飞动升空的视觉效果。这表明( )
A.中外绘画艺术风格相互交融 B.各民族间的文化交融加速
C.外来文化决定飞天风格变化 D.北魏儒学受到巨大的冲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后期已有士大夫开设书院对学徒讲学。唐末和五代期间,连年战乱,官学大为凋敝,更是为宋代书院的大发展了提供了机遇。宋代书院一般由民间投资设立,独立于官学系统以外,是理学大师们著书立说,培养人才,进行社会教化的基地,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和应天书院。书院的教学内容以理学为主,而且十分强调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与行为规范培养,要求学生“三省吾身”。书院的教学方式比起传统官学有所创新,鼓励学术自由,提倡师生互相交流。
——摘编自陈金肃《宋代书院教学管理制度探微》
材料二 1898年7月,光绪皇帝下诏建立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近代化国立大学,成立之初既是国家最高学府,也担任全国教育的行政管理职能。学校一改“中体西用”的旧思想,秉持“兼容并包,中西并用”之理念。 儒学经典不再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而是开国内风气之先,引入西方近代学科,分科教学以培养某一领域的专门人才。到20世纪初,学校已开设师范馆、译学馆、医学馆、仕学馆,后又细化为文科、商科、工程科、法政科等学科。中华民国成立后,京师大学堂的主体改名为北京大学。
——摘编自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书院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京师大学堂与宋代书院相比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京师大学堂的历史作用。
1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150年之后,欧洲便进入了“间接农业消费”阶段,在此阶段,封建制度和贸易发展携手并进,地主的代理人有足够的剩余产品出售。而当时正在进行的“十字军东征”(1096~1270年)使贫穷的欧洲人接触到了东方富裕的物质文明,刺激了西欧封建主对精美的装饰品和奢侈品如香料、染料、宝石、丝绸、锦缎等物的需求,一些商人(以意大利的热那亚和威尼斯商人为主)开始从事东方与西欧间的远途贩运。这样,在西欧的一些交通要道逐渐兴起了贸易中心。最初的贸易中心只是一些定期的集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集市发展为常设性的中心,伴随商业活动而来的衣食住行等日常需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谋生,这些贸易中心也逐渐成为手工业和商业的集聚地,并为农民提供了可能的落脚地和就业场所,城市和市民阶层逐渐兴起。
材料二 在中世纪前期西欧封建化的过程中,古罗马帝国时期城市享有的内部自治特权消失殆尽,所有城市都臣属于某个甚或几个领主,每个城市居民(教士和服兵役者除外)须向领主交纳“领主税”。领主的无节制的盘剥使得一些城市武装反抗领主,如1067年芒斯市民起义和1112年拉昂市民骚乱等。市民们期望国家权力给他们提供保护以便使其免除领主盘剥的愿望日益强烈。13世纪中,一些国家的君主站到城市一边。法国国王腓力普二世(1180~1223年在位)给王室直属领内的许多城市颁发特许状,免除它们向原有领主们所负的封建义务,让它们直接隶属于国王,并给予市民诸多自治特权,鼓励他们加强城市防御,发展工商业;不仅如此,他还宣称自己是王室直属领以外所有城市的保护者,他因此被称作是“城市人的好朋友”。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计秋枫《市民社会的雏形——中世纪欧洲城市与市民阶层的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古西欧市民阶层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西欧市民阶层获得自治特权的原因和意义。
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都城开封和南宋都城临安,居民稠密、厨灶连绵,宫廷以及富户多用珍贵木材建房,而一般人户则多用普通木材或者用茅草建屋,屡有火灾发生。两宋时均有火灾防治的诸多法令,要求拓宽街道、扩大房屋间隔。宋真宗曾下诏要求陕西地区的军营将茅草更换为瓦片;宋高宗多次下诏改建房屋,“累令撤席屋(茅屋)作瓦屋,不奉行,比重罪当加重”,并要求在有火灾隐患的地方只允许建五十间房屋,各自留出一条宽三丈的防火巷,以阻遏火势蔓延。宋仁宗挑选精干军士,建立了中国最早意义的专职消防队——军巡铺。其主要任务是“夜间巡警”,走街串巷地巡查火禁施行情况,并负责火灾的扑救工作。但军巡铺缺乏集体操作的强力拆卸工具和远程射水工具,灭火手段存在很多不足。
——摘编自张雅雯《宋代城市消防制度探究》等
材料二 1949年11月成立公安部之初,新中国的消防工作就被纳入公安部治安行政局管理。1955年举办第一期全国消防训练班,系统地教授防火灭火理论、灭火战术、操作训练和技术装备的性能与使用等知识,此后,定期向广大群众传授防火灭火知识为惯例。在公安消防队外,企业专职消防队及群众性义务消防队陆续组建起来。1956年,毛主席向全国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后,公安部消防局科学研究所及天津、上海、沈阳等地的消防科学研究所逐渐建立。1957年,新中国第一部消防法《消防监督条例》颁布,消防工作与体制建设走上了法制化的发展道路。
——摘编自丁懿斐《在光辉旗帜下——新中国消防事业发展成就综述》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城市火灾防治的措施并分析其出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消防建设的特点并分析及其意义。
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人类学之父博厄斯(1858—1942)认为:“一个社会群体 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群体的经验。社会群体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文化最简单的部落基本上是那些与世隔绝较长时期、无法从临近部落的文化成就中获益的部落。”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作为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文化流派.湖湘文化源起于楚文化生成于南宋时期.历经千百年中华儒、释道文化的涵濡揉合,它在湖南地区这一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生态中涌动与发酵,形成了广博宏富的内涵以及独具风采的特质与传统。……在漫长的历史年代中,湖湘文化的思想与内容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充实,不断发展 但作为其精髓的“心忧天下”的爱国主义情怀、“经世致用”的治世抱负 “兼收并蓄”的开放理念却一直是其突出的文化特质。这种特质伴随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日益积淀为植根于湖湘、蕴藏巨大进步能量的文化传统,它既参与了中国的现代化文化基因的构成,也成为了现代化进程中重要的文化力量。“特定的人群可以创造特定的文化,而特定的文化又可熏染孕育出特定的人物。”当外来侵略导致封建社会进程中断,中国被卷入血与火交织的后发现代化浪潮中时,湖湘文化作为特定的地域文化不仅造就了“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湖南现象”,同时也为湘商的成长壮大提供了千载对逢的历史机遇。
——摘自杨虹《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脉与湘商发展
根据上述两则材料,结合湖湘文化内涵及近代湖南人探索的相关史实,以“文化与现代化”主题,自拟论题展开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高三月考(历史)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汉朝(中国)。据材料可知,董仲舒认为人性需要通过教育和培养才能变好,就像茧需要经过热水煮后才能变成丝一样,这表明他主张通过社会教化来引导和塑造人的品性,B项正确;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而董仲舒认为人性有三品,且需要通过教化才能为善,与孟子的观点不同,排除A项;汉武帝的尊儒举措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排除C项;董仲舒的观点主要是关于人性和教化的,没有直接论证封建统治的合理性,排除D项。故选B项。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的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含毫势若斩蛟蛇,挫骨还同断犀象。兴来索笔纵横扫,满座词人皆道好。”和所学知识可知,这种书法形式是草书的特点,C项正确;A是小篆,B是隶书,D的楷书,ABD项都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3.B
【详解】本题为组合类单项选择题。时空范围为辽朝(中国)。材料中辽朝社会大量吸收儒家文化因素,彰显了儒家文化在辽朝社会传播的广泛与深入,体现了辽朝贵族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辽朝统治者的身体力行为儒家文化在辽朝的发展、传播与认同创造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因此①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民族平等与共同发展,因此②不符合题意,结束宋辽对峙状态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因此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民国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中华民国建立后,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中国婚姻观念也逐渐发生变化,由封建传统婚俗演变为婚姻自由,并推广新式婚礼,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社会制度的变革,而非西方观念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描述女性经济独立信息,排除B项;材料中描述的是社会制度的变化而非近代教育,排除D项。故选C项。
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战时期(中国)。根据材料“1941年开始,竺可桢提倡浙大学子从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1年时期,中国抗战处于战略相持阶段,战争形势严峻,需要更多人才参与战争,于是竺可桢提倡浙大学子从军,这是基于战争形势的变化做出的决定,B项正确;“是迫于国民政府的政策压力”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大学教育的宗旨是长期的,稳定的,不会因为但其的战争形势而轻易改变,排除C项;国立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其决策受到当时战争与教育形势的影响,在解放前不会践行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排除D项。故选B项。
6.A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2023年,我国在锂离子电池出口、光伏玻璃、汽车出口方面有很大增长,这说明我国的工业化水平提升,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提升,A项正确;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形成是在20世纪90年代,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将中国的科技水平和世界其它地区的科技水平进行对比,无法得出我国科技水平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排除C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由内驱型向外向型转变,排除D项。故选A项。
7.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依据材料概括可知:主要包括了人类的起源和进化、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缺少西亚文明,故第二章可填更迭频仍的西亚文明,D项正确;罗马文明晚于希腊,排除A项;波斯帝国晚于西亚文明,排除B项;玛雅文明是独立性较强的美洲文明,发现较晚,排除C项。故选D项。
8.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时期的欧洲。根据材料,城堡改造“用砖石垒成墙壁,并对塔楼进行加固”“发明闸门、堞眼、瞭望塔、护城河等,城墙也开始增高加厚”,这反映了城堡的军事防御功能,这与政治权力的分散与斗争有关,A项正确;城堡的军事防御功能与城市经济的发展没有逻辑关联,排除B项;有限王权始于大宪章,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此时民族国家意识尚未觉醒,排除D项。故选A项。
9.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载着采矿机械、炸药、农具”“农作物大麦、小麦、柑子、柠檬、甜瓜的种子,还有牛、马、猪、羊等家禽”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情况利于促进新旧大陆间的联系,B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这些农作物和家禽运到美洲之后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排除A项;“激化了殖民地内部的种族矛盾”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殖民地在美洲普遍建立”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1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在178个城市中设立了济贫法委员会、工厂视察员办公室、卫生总局、教育部、铁道部等政府管理机构”“英国颁布了多部《首都水法》,对自来水水质、水量、水价等作了严格的规定”“1875年颁布的《克罗斯法》准许地方政府制订改造贫民区的计划”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对城市的环境、基础设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B项正确;“侧重于济贫方面”材料并未反映,排除A项;材料主要表现政府对于社会治理的贡献,材料并未反映“社会力量”,排除C项;“走向完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
11.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根据材料“贫农负担占收入的5%~12%,中农负担占收入的9%~20%,富裕中农负担占收入的17%~20%,富农负担占收入的21%~30%,地主负担占收入的25%~30%”及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合理分配民众公粮负担的措施,贯彻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原则,照顾到各阶级各阶层人民的利益,适应了抗日战争新形势的需要,体现了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C项正确;苏维埃政权建立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采取了“ 打土豪,分田地”的做法,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提出了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做法,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合理分配公粮的信息,无法据此得出根据地财政来源拓宽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
12.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原因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文武散官者,需按固定分组和时间,到吏部、兵部为国家服役,服役期满后可参加吏部、兵部考试,合格后才有资格参加铨选,从而正式迈入仕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散官番上制度强调文武散官者为国家服役后铨选人才,为国家培养后备人才的开辟新途径,有利于后备人才的培养,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文武散官”与军队的联系,无法得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排除A项;本题主旨“唐代散官”,而“选拔人才的标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唐朝的科举制度处于发展阶段,科举制度的僵化在明清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
13.A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中国)。仰韶农业中主要作物是粟,这种作物的播种收获有固定的时节,因此耕种者不得不观察四季、气候、日月、星辰等,以总结经验,这必然推动人们对节气规律的总结,反映了早期农业与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A项正确;粟是仰韶农业中种植广泛的作物,并不等于仰韶农业中不种植其它作物,排除B项;精耕细作农业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C项;通过材料信息并不能证明种植业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排除D项。故选A项。
14.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材料“安排城市居民到农村工作”“限制城市人口、实行粮油供给制等,来保证以城市为基地的工业化顺利进行”及所学知识可知,就城乡关系下的城市化来说,中央政府无论实施哪一种政策,最终都是以“国家利益”为核心的,在不同时期的城市化战略,受国情和客观条件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说明材料所述两个观点忽视了国情对城市化战略的影响,A项正确;材料侧重的计划经济下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并非主要阐述城市与农村的关系,且材料中的西方学者的表述带有一定的政治偏见,并非科学的城市与农村关系的理论,排除B项;西方学者对中国城市化过程带有一定的政治偏见,但材料中两种西方学者的观点中没有涉及经济方面的敌意,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西方学者对中国城市化的观点,而且还带有一定的政治偏见,不能科学的反映“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趋向,排除D项。故选A项。
1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意大利(中国)。根据材料“认为世界上存在着统一的物质,它是由内在矛盾,即冷与热构成的”可以得出,哲学家认为物质由于热和冷的互相冲突引起运动,为公开地向唯物论世界观过渡创造了条件,是对神学斗争的思想,冲击主流意识形态,D项正确;材料未突出人的地位,排除A项;材料内容未体现天文学发展,哥白尼的日心说催生天文学革命,排除B项;1517年马丁路德贴出《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排除C项。故选D项。
1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魏晋南北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印度“飞天”传入中国后,逐渐迎合了中国社会的审美,说明中外文化交流推动艺术创新,A项正确;佛教是外来文化,飞天形象的本土化并不能体现各民族间的文化交融“加速”,排除B项;外来文化对飞天风格变化有一定影响,但“决定”一说不恰当,排除C项;材料说明中外文化交流推动艺术创新,未涉及儒学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17.(1)原因:前朝的积累;官学凋敝提供机遇;理学大师的推动;理学的发展;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重文风气的影响。
(2)不同:京师大学堂为国家设立;兼有行政管理职能;内容以西方近代学科为主;重视培养专门人才,更具实用性;门类细致、丰富。
(3)作用:积极:推动教育近代化;有利于培养专业化人才;推动近代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促进西学传播,推动思想解放;影响深远局限:规模和影响有限,未能整体改变近代中国教育落后的局面
18.(1)历史背景:欧洲社会逐渐相对稳定;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业贸易逐渐恢复;文明间的交往交流逐渐密切;人们的需求日益扩大(市场扩大)。(任答三点即可)
(2)原因: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级日益扩大;国王巩固权力的需要:传统封建社会不适应时代发展。(任答两点即可)意义:有利于王权强化和国家统-;促使传统封君封臣制度的瓦解(促进近代形态的中央集权君主政体建立);推动了城市自治运动的开展;利于市民阶层的扩大,促进了早期资产阶级的产生。
19.(1)措施:颁布法令,通过调整城市建筑规划和材料预防火灾;实行火禁制度,设置专职消防队进行火灾防范与扑救。
背景:商品经济发展,坊市界限被突破,城市经济繁荣;统治者重视火灾防治;城市火灾频繁,建筑火灾隐患大。
(2)特点:国家高度重视,建立完善消防体制;颁布条例,推动消防建设法制化;发动群众,促进消防建设群众化。
意义:推动消防应急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提升国家的社会治理能力;保护居民正常生产生活及生命财产安全,提升民众安全观;赢得人民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与支持,体现人民政权的制度优势。
20.论题: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阐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一个民族的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的兴盛。文化是 国家发展的软实力,是时代变革的先声、社会现代化实践的先导。湖湘文化中所蕴含的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和敢为天下先的胆 识魄力、经世致用的践履追求和不怕艰辛的吃苦精神、兼收并蓄的开放胸襟和以诚待人的融合精神,为湖南现代化的发展奠定 重要基础.鸦片战争后,魏源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曾国藩、左宗棠开展洋务运动,谭嗣同主张走君主立宪道路,黄兴、 蔡锷等为民主革命努力奋斗,毛泽东、蔡和森、刘少奇、任弼时等为改变中国命运的艰苦卓绝的探索道路,都离不开湖湘文化的 土壤滋润。
综上所述,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文化及所形成的民族精神激励着仁人志士为国家独立、富强、振兴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不断 奋斗,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南山中学2023-2024高三下学期3月考试历史试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