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练习
一、单选题
1.位于土耳其境内的卡塔·于育克遗址距今约8000年左右。考古学者在该遗址发现陶罐、皮革、石制和金属的工具、木刻、地毯和珠宝等物品。这一考古发现可印证该地区( )
A.出现贫富分化现象 B.存在一定社会分工
C.最早从事农业生产 D.商业贸易繁荣发展
2.公元前290年前后,托勒密·索托在埃及亚历山大城创建了专门收藏文化珍品以供学者研究的缪斯神庙,是当时地中海地区的学术中心;830年,阿拉伯帝国哈里发麦蒙在巴格达创建了综合性学术机构——“智慧之宫”,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两个机构的建设( )
A.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B.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兴起
C.刺激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D.保留了希腊城邦的特征
3.《天方夜谭》中有许多故事是以巴格达为中心。以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前期的事件为原型来讲述的;书中大量来自印度、波斯、埃及.甚至希腊的传说,在讲述时也被融入了哈里发执政的相关情境。由此可知,《天方夜源》( )
A.促进了西方文化的传承 B.体现了鲜明的民族风情
C.反映了帝国疆域的广阔 D.启发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4.在阿拔斯王朝建立初期,统治者非常重视发展教育和知识普及,大量起用知识分子,公正对待学术问题,并一视同仁给予支持和鼓励。这种宽容对待学术的态度和做法,使阿拉伯帝国各地的文人学者得以摆脱民族与宗教信仰的限制。这一状况的出现( )
A.说明了地理位置决定文明特征
B.为阿拉伯文化的兼容并蓄创造了有利条件
C.垄断了世界文明的交融与发展
D.推动了阿拉伯的文化成就领先于西方国家
5.古代西亚和埃及都有辉煌的文化成就,在许多领域走在当时世界的前列。以下成就属于埃及文明的是( )
①楔形文字 ②象形文字 ③《吉尔伽美什》 ④制定太阳历 ⑤人首飞牛石雕 ⑥计算圆周率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
6.公元1-3世纪埃及的秘书文献有一个特点,都运用了许多希腊字母和很多世俗语符号,这被视为老科普特语。这种文字系统的改进非常普遍,以致早期的基督教作家都开始使用这种文字体系,他们把世俗语符号限定为7个再加上24个希腊字母。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是( )
A.亚历山大帝国对后世影响巨大 B.文明一体化是早期文明的特征
C.文化符号的稀少推动文化交融 D.埃及文明成为早期文明的中心
7.8世纪中期至9世纪中期,亚里士多德的全部著作、柏拉图和新柏拉图派的大部分著述,都被翻译成了阿拉伯语;12世纪,西班牙的学者们把亚里士多德的全部著作由阿拉伯文翻译成拉丁文。这一现象( )
A.打破了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B.推动了阿拉伯帝国的繁荣
C.促进了古希腊文化的传承发展 D.加速了西欧文艺复兴进程
8.阿拉伯文化融合了东西方文化遗产,其代表性成就是( )
A.《终成眷属》 B.《天方夜谭》
C.《罗摩衍那》 D.《罗兰之歌》
9.下面是《世界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公元前4千纪-公元前1千纪)》(局部)。下列选项中,属于①处的人类创造的文明成就是( )
A.率先掌握冶铁技术 B.出现较为完备的借贷合约
C.提出按位计值方法 D.订立契约已成为普遍现象
10.贝希斯敦铭文由波斯帝国国王大流士一世在位时所立。铭文雕刻在贝希斯敦山约一百米高的山崖上,用古波斯语、埃兰语及巴比伦语三种不同的楔形文字写成,记载了他镇压政变与起义,最终取得王位的经过。这一铭文可以用来( )
A.研究波斯帝国的古代建筑艺术 B.真实再现大流士一世夺权过程
C.解读楔形文字的书写使用情况 D.认识西亚地区的君主专制制度
11.楔形文字是苏美尔人发明的文字。起初苏美尔人用图形将猪、牛、马、羊、庄稼等各种事物面下来,后来图形越来越简单,最后图形符号被固定下来形成文字。这说明楔形文字( )
A.与农业发展有关 B.是欧洲文化的代表
C.是最古老的文字 D.极力追求表音功能
12.在古巴比伦的浮雕中,受到古巴比伦人崇拜的太阳神沙马什端坐在宝座上,国王汉谟拉比恭敬地站在他面前,庄严肃穆地接受沙马什授予他的象征权力的魔标和魔环。这表明,在古巴比伦
A.君权与原始宗教紧密结合 B.君权神授已成为社会共识
C.神权左右了居民生产生活 D.王权借助神权来巩固统治
13.大津巴布韦由修那部落建于中世纪时期,主要可分成三部分;山丘建筑群、卫城和山谷建筑群。下面考古发掘推断而出的结论中不合理的是( )
选项 考古发掘 推断结论
A 山丘建筑群建在330英尺高的山坡上,零星分布着数个遗址。其中还有花岗岩雕的鸟。 统治者可能住在此地,花岗岩雕的鸟可能来显示统治者的神性
B 卫城是巨大的卵形遗址,由9米高,244米长的用墙围住。 该地防卫森严,用途非同寻常,该地可能是统治者的居住地
C 山谷建筑群没有其他遗迹大,但拥有黄金熔铸的遗迹和精细的排水系统。 大津巴布韦可能曾存在过一个繁荣的社会,可能是中世纪津巴布韦社会和政治的中心。
D 遗址建筑共由90多万块花岗石砌造而成。石块连接未用任何粘合物,仍坚固挺拔,宏伟壮观。 黑人不太可能是大津巴布韦的建造者,他们不太可能创造出先进的文化。
A.A B.B C.C D.D
14.《汉谟拉比法典》共有282条,其中第196条至第214条有如下规定:若贵族使平民及奴隶的眼睛受损,可免于赔款,无须赔偿;若奴隶将贵族的眼睛损坏则要在耳内灌油、灌铅。由此可知,该法( )
A.保护各阶层的私有财产 B.适应了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
C.反映了平民阶层的要求 D.一定程度上带有野蛮的色彩
15.阿拉伯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一千零一夜》,广泛吸收印度、波斯、希腊等地的故事。这表明阿拉伯文化( )
A.排斥外来文化 B.融合东西方文化 C.保护传统文化 D.否定本土文化
16.据考古发掘,《汉谟拉比法典》抄本的出土地点,从北方的亚述城市阿淑尔、尼尼微,到南部巴比伦尼亚的西帕尔、拉尔撒、巴比伦,甚至埃兰的苏萨,都有法典抄本出土。这反映出《汉谟拉比法典》( )
A.推动古巴比伦王国扩张 B.成为世界上最早的法典
C.影响后世两河流域国家 D.是亚述帝国的法律标准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公元634年到公元750年,阿拉伯人建立起一个西起比利牛斯山脉,东至中国西北边境的帝国。阿拉伯的地域扩张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进入了繁荣时期。阿拉伯本就处于东西方贸易的交通要道,帝国建立后的经济繁荣又使阿拉伯商人的足迹遍布亚、非、欧三洲。除了商业贸易的频繁交往,这一时期的科学文化交流也大大加强了。阿拉伯的统治者对异族文化的宽容态度促成了中世纪阿拉伯科学的进步。
——摘编自[美]希提《阿拉伯通史》
材料二 在欧洲文化凋敝的时期,阿拉伯人从被他们征服的亚里山大里亚、大马士革等地搜集古希腊典籍,还从拜占庭收买古希腊手稿,并把它们翻译成阿拉伯文。阿拉伯人非常重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有些阿拉伯学者为了使自己的著作得到重视,竟然假托它们是古希腊人的著作。阿拉伯文化是在吸收了古希腊以及东方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阿拉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本身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一次大融合。
——摘编自[英]休·肯尼迪《大征服——阿拉伯帝国的崛起》
(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拉伯帝国在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方面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前2350年,十几个苏美尔城邦……支配着美索不达米亚的公共事务。……当和平得以维系,政府也会组织建造大型公共设施。宫殿、神庙和抵御外敌的高墙出现在所有苏美尔的城市中,全部工作都由吉尔伽美什这样的领袖来组织和协调完成。神话中就曾提到吉尔伽美什在乌鲁克建造城墙和神庙的事迹。……比建筑物更为重要的是灌溉系统,它支撑着农业生产与城市社会。随着人口的增加,苏美尔人扩大了蓄水池和水渠的灌溉网络。
材料二 下图为古埃及一位祭司的墓室壁画。这位祭司大约生活在公元前15世纪,画中描绘了埃及南部的农民犁地并播种的情形。
——以上材料均据【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两河流域早期文明的政治特色。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在两河流域早期文明中“比建筑物更为重要的是灌溉系统”。
(3)比较材料一、二,说明两河流域的早期文明与古代埃及文明的共同特征。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阿拉伯文化是中世纪阿拉伯帝国各族人民在吸收融汇东西方古典文化的基础上共同创造的新文化。阿拉伯文化主要是由阿拉伯本土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以及希腊、波斯、罗马和印度等外来文化构成。阿拉伯文化在宗教、哲学、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等领域都曾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阿拉伯人把古代印度、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又把阿拉伯的天文学、医学知识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中国等东方国家。这对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亚洲、非洲、欧洲和中国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摘编自哈力木杜山艾力《浅析阿拉伯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材料二 中世纪阿拉伯世界以其雄武之势兼纳了东地中海古文明以及亚洲远地文明,创造了辉煌的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正是通过阿拉伯人的翻译,西方才得以知道自己老祖宗的遗产,并从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里获取了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艺术等营养,最终得以迅猛发展。
——摘编自姜明文、颜景虎《中世纪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对西方文明的贡献述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三、论述题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类文明的第一缕光出现在水土丰沛的大河流域。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每年春季的河水泛滥给农田带来肥沃的淤泥,大约在公元前4300年,生活在这里的苏美尔人开始了向文明的过渡。北非的尼罗河纵贯埃及全境,水量充沛,土壤肥沃,有学者把埃及称为“尼罗河的馈赠”,约公元前3100年,埃及开始形成统一的国家,并且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高度文明。
根据以上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世界史的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楚)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距今约8000年左右(卡塔·于育克)。根据材料可知,在卡塔·于育克遗址发现陶罐、皮革、石制和金属的工具、木刻、地毯和珠宝等物品,这些物品的制造反映了当时存在一定社会分工,B项正确;材料仅体现在卡塔·于育克遗址发现陶罐、皮革、石制和金属的工具、木刻、地毯和珠宝等物品,不能说明该地区出现贫富分化现象,排除A项;材料中的“陶罐、皮革、石制和金属的工具、木刻、地毯和珠宝等物品”不属于农业生产工具,不能得出“最早从事农业生产”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商品交换,不能说明商业贸易繁荣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
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世界。埃及亚历山大城和巴格达都属于近东地区,这两个地区保留了大量文化遗产,对欧洲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发展,A项正确;缪斯神庙建立于公元前290年前后,和文艺复兴的兴起并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缪斯神庙建立于公元前290年前后,当时埃及封建经济还未产生,不能刺激封建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希腊城邦的典型特点是“小国寡民”,材料中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阿拉伯帝国。据材料“许多故事是以巴格达为中心”“书中大量来自印度、波斯、埃及.甚至希腊的传说,在讲述时‘也被融入了哈里发执政’的相关情境”并结合所学可知,《天方夜谭》的故事中有不少来源于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一些转述的故事也被附加上了阿拉伯帝国统治的相关情境,这使得该书呈现出鲜明的民族风情,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该书对西方文化的“传承”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排除A、D两项;《天方夜谭》的故事并不局限于阿拉伯帝国疆域内的文明,C项片面且不是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B项。
4.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阿拉伯帝国时期(西亚)。据材料可知,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建立初期,统治者非常重视发展教育和知识普及,实行文化开放政策,使得阿拉伯帝国各地的文人学者得以摆脱民族与宗教信仰的限制,据此可以推断,阿拉伯帝国的文化政策有利于阿拉伯文化的兼容并蓄,B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而且A项说法绝对化,地理位置对文明发展有影响,但这种影响不是决定性的,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阿拉伯开放的文化政策有利于阿拉伯文化的繁荣,但是材料没有体现阿拉伯垄断了世界文明的交融与发展,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阿拉伯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对比,无法得出此认识,排除D项。故选B项。
5.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楔形文字是古巴比伦的文字,①错误,埃及的文字是象形文字,② 正确,《吉尔伽美什》 是古巴比伦的文学作品,③ 错误,埃及制定了太阳历 ,④正确,人首飞牛石雕是亚述王朝的建筑,⑤错误,埃及人较早地计算圆周率 ,⑥正确,②④⑥正确,D项正确;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6.C
【详解】由材料可知,埃及秘书文献运用了许多希腊字母和很多世俗语符号,这影响到了早期基督教作家的文字体系,反映出早期文明文化符号稀少有利于文明之间的交融,文化过度发达反而形成自大、封闭或者扩张状态,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亚历山大帝国的影响,排除A项;早期文明展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一体化并非是早期文明的特征,排除B项;材料中无法反映出埃及文明在早期文明中的地位,排除D项。故选C项。
7.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材料先是“亚里士多德的全部著作、柏拉图和新柏拉图派的大部分著述,都被翻译成了阿拉伯语”,“12世纪,西班牙的学者们把亚里士多德的全部著作由阿拉伯文翻译成拉丁文”可知,阿拉伯保存了古希腊文化,当古希腊文明在欧洲湮灭后,欧洲又借助阿拉伯版本重新获得了古希腊文化,这就为继承、发展古希腊文化提供了一些条件,由此可见,材料这一现象促进了古希腊文化的传承发展,C项正确;宗教改革打破了民众对罗马教廷的迷信,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促进欧洲发展,而不是阿拉伯帝国繁荣,排除B项;文艺复兴的时间是14-17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中古亚洲。《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B项正确;《终成眷属》是近代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爱情喜剧,排除A项;《罗摩衍那》在古代印度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排除C项;《罗兰之歌》是中世纪西欧骑士文学的代表作,排除D项。故选B项。
9.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示意图并结合所学可知,①是小亚细亚,结合所学可知,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是小亚细亚东部的赫梯人,A项正确;出现较为完备的借贷合约的是古代埃及人,是②,排除B项;提出按位计值方法的是古代印度人,是④,排除C项;古巴比伦时期订立契约是普遍现象,是③,排除D项。故选A项。
1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材料可知,贝希斯敦铭文中记载的内容,同时用“楔形文字”书写了三种不同的语言,由于内容是一样的,这一文献可以用来研究楔形文字在书写不同语言时的使用方式和演变情况,C项正确;贝希斯敦铭文是刻在山上的碑文,不属于建筑,排除A项;贝希斯敦铭文由波斯帝国国王大流士一世在位时所立,有很大的主观性,不能直接认定内容真实,因此不能真实再现,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西亚地区的政治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1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的楔形文字。根据材料“楔形文字是苏美尔人发明的文字。起初苏美尔人用图形将猪、牛、马、羊、庄稼等各种事物面下来,后来图形越来越简单,最后图形符号被固定下来形成文字。”可知,楔形文字是由苏美尔人用猪、牛、马、羊、庄稼等各种事物刻画而成,这反映了楔形文字与当时的农业发展密切相关,A项正确;楔形文字是两河流域文化的代表,排除B项;楔形文字确实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但材料信息并未体现,排除C项;楔形文字具有象形文字的特征,具有表意功能,排除D项。故选A项。
12.D
【详解】由材料“国王汉谟拉比恭敬地站在他面前,庄严肃穆地接受沙马什授予他的象征权力的魔标和魔环”可知,汉谟拉比从神那里接受权力,体现了君权神授,国王借助神权来巩固统治,以加强其权力在运用中的权威性,D项正确;汉谟拉比国王从“古巴比伦人崇拜的太阳神沙马什”手中接受权力,体现的是君权神授原则,不是君权与原始宗教紧密结合,排除A项;君权神授已成为社会共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神权左右了居民生产生活,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不合理的是”,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非洲。大津巴布韦由当地的修那部落修建,是撒哈拉以南非洲黑人文化的代表,意味着黑人也存在过相对发达的文明,所以“遗址建筑共由90多万块花岗石砌造而成。石块连接未用任何粘合物,仍坚固挺拔,宏伟壮观。”不能得出“黑人不太可能是大津巴布韦的建造者,他们不太可能创造出先进的文化。”的结论,D项符合题意,故选D项。统治者的居所可能出于彰显地位、安全防御等考虑,居于高地;结合所学可以推知花岗岩雕的鸟可能彰显出统治者神性,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高耸围墙可能出于保卫重要地点或重要人物需要,可以推出“该地防卫森严,用途非同寻常,该地可能是统治者的居住地”,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山谷建筑群拥有黄金熔铸的遗迹和精细的排水系统”可以推知出大津巴布韦可能存在一个繁荣的社会,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14.D
【详解】据材料“若奴隶将贵族的眼睛损坏则要在耳内灌油、灌铅”可知《汉谟拉比法典》的一些规定带有原始野蛮的色彩,D项正确;材料中体现的是身体伤害,并未体现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排除A项;材料中关于身体伤害的两种不同判罚体现的是阶级的差别,不能体现商品经济发展,排除B项;据材料“若贵族使平民及奴隶的眼睛受损,可免于赔款,无须赔偿”可知,法律保护的是贵族的利益,不能反映平民阶层的要求,排除C项。故选D项。
1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可知是本质题,准确的时空是:中古时期的阿拉伯。根据材料《一千零一夜》,广泛吸收印度、波斯、希腊等地的故事,可知是在吸收融合外来文化的基础上的进行的作品创作,体现融合东西方文化,B项正确;题干体现的是对外来文化的吸收融合,而不是排斥,排除A项;保护传统文化与题干的主旨不符,排除C项;《一千零一夜》没有否定本土文化,是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融合外来文化,排除D项。故选B项。
16.C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抄本出土地点广泛,如亚述帝国、巴比伦南部等地,这说明这一法典在当时的两河流域地区广泛传播,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世两河流域国家,C项正确;法典本身不能推动巴比伦扩张,排除A项;材料不是强调法典的地位,排除B项;《汉谟拉比法典》是巴比伦王国的法典,虽然在亚述有抄本,但是不能认定亚述帝国的法律标准就是《汉谟拉比法典》,排除D项。故选C项。
17.(1)主要成就:地域辽阔,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社会经济繁荣;商业贸易活动频繁;科学技术和文化交流得到发展,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桥梁。(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方面各答出一点即可)
(2)原因:国家统一,政局稳定;国力强盛;地理位置优越;政府重视对古典文化的搜集和整理;政府的文化宽容政策;统治者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政策;工商业发达,经济繁荣;阿拉伯学者的努力。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阿拉伯帝国。据材料一“阿拉伯人建立起一个西起比利牛斯山脉,东至中国西北边境的帝国”可得出地域辽阔,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据材料一“阿拉伯的地域扩张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进入了繁荣时期”可得出社会经济繁荣;据材料一“阿拉伯本就处于东西方贸易的交通要道,帝国建立后的经济繁荣又使阿拉伯商人的足迹遍布亚、非、欧三洲”可得出商业贸易活动频繁;据材料一“除了商业贸易的频繁交往,这一时期的科学文化交流也大大加强了。阿拉伯的统治者对异族文化的宽容态度促成了中世纪阿拉伯科学的进步”可得出科学技术和文化交流得到发展,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桥梁。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阿拉伯帝国。据材料一“阿拉伯人建立起一个西起比利牛斯山脉,东至中国西北边境的帝国”并结合所学阿拉伯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可得出国家统一,政局稳定以及地理位置优越;据材料一“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进入了繁荣时期”可得出国力强盛以及工商业发达,经济繁荣;据材料一“阿拉伯的统治者对异族文化的宽容态度”可得出政府重视对古典文化的搜集和整理以及政府的文化宽容政策;据材料二“阿拉伯人从被他们征服的亚里山大里亚、大马士革等地搜集古希腊典籍,还从拜占庭收买古希腊手稿,并把它们翻译成阿拉伯文”可得出统治者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政策;据材料二“阿拉伯人非常重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有些阿拉伯学者......”可得出阿拉伯学者的努力。
18.(1)城邦政治盛行;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国家机器;政府承担管理公共事务的职能。
(2)农业是各个城邦赖以生存的基础,灌溉系统的修建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可靠的保障。
(3)神庙、祭司等与宗教相关的事务及相关机构或人物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都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都拥有特色农业生产技术。
【解析】略
19.(1)特点:多民族共同创造;融汇东西方文化;涉及领域多;成就辉煌;影响巨大。
(2)贡献:保存并传播了古典文化;丰富了世界文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传播;推动了欧亚非和中国文化的发展。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阿拉伯文化是中世纪阿拉伯帝国各族人民在吸收融汇东西方古典文化的基础上共同创造的新文化”可概括出多民族共同创造;融汇东西方文化;根据材料“阿拉伯文化在宗教、哲学、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等领域都曾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可概括出涉及领域多;成就辉煌;根据材料“这对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亚洲、非洲、欧洲和中国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可概括出影响巨大。
(2)贡献:根据材料“正是通过阿拉伯人的翻译,西方才得以知道自己老祖宗的遗产”可概括出保存并传播了古典文化;根据材料“对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可概括出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传播;根据材料“对亚洲、非洲、欧洲和中国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可概括出推动了欧亚非和中国文化的发展;根据材料“阿拉伯文化在宗教、哲学、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等领域都曾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可概括出丰富了世界文化。
20.观点:各区域人类的早期文明往往发源于大河流域。
论述:大河流域由于水量充沛,土壤肥沃,在生产力极端落后的人类早期,更适合于人类生存和居住,由此决定了各区域人类最早的文明往往诞生在各大河流域。如西亚的两河流域,早在公元前4300年左右,生活在这里的苏美尔人就开始了向文明的过渡,他们创造了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其中有大量的“大麦”和“鱼”的文字,《吉尔伽美什》中著名的洪水故事,则生动反映了两河流域居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则孕育了古埃及文明,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其莎草纸文书是古埃及文明的重要特征之一,他们还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对后世历法产生了重大影响。
综上所述,大河流域由于特殊的地理优势,往往成为人类早期文明的发源地。
【详解】根据“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北非的尼罗河纵贯埃及全境,水量充沛,土壤肥沃,有学者把埃及称为“尼罗河的馈赠””等信息可概括得出观点为各区域人类的早期文明往往发源于大河流域。论述时可从大河流域在地理环境方面的优势进行理解。最后再进行总结可得出大河流域由于特殊的地理优势,往往成为人类早期文明的发源地。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练习(含解析)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