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苏省2024届高三年级百日冲刺考前押题卷历史试题(答案)

1.C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内容体现了战国时期,我国刀币、布币、蚁鼻钱等四大货
币体系主要在黄河下游地区的分布,并且这时期多地存在大量仿铸异地货币的现象,
这有利于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促进了国家的统一,说明这时期国家统一动力
增强,C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四大货币体系,由面钱、刀币、布币等,没有体
现铸币技艺的发展问题,排除A项:材料所述在战国时期混乱割据的背景下,多地
出现大量仿铸异地货币现象有利于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商品流通,而不是阻隔,排
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战国时期不同货币体系的分布,不能体现区域间的经
济发展水平,排除D项。故选C项。
2.D
根据材料“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考试通过后即可做官,年级越高,通经越多,官位
也越高”,可知五经课试法使学校教育与选官统一,通晓经典数量与职位高低挂钩,
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水平,D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对世家子弟入
仕的限制,排除A项:材料表明太学考试注重考查太学生的经学知识,这并不能鉴
别官员道德品质,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防止考官徇私舞弊,排除C项。故选D
项。
3.C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
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北魏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
孝文帝是北魏时首位下发“罪己诏”的皇帝,并先后五次颁发“罪己诏”检讨过失,说
明北魏时期的治国理念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C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君主权力受
到制约,排除A项:从“罪己诏”的次数,不能得出灾异现象多于西汉,排除B项:
材料强调的是儒家思想对北魏的影响,且天人感应思想在西汉时期已经形成,排除D
项。故选C项。
4.D
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次题干
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时期(中
国)。据题意可知,宋代的市舶司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直属中央的、专门管理海上贸易
并具有系统职能的独立机构,这样更有利于市舶司处理对外贸易,适应了宋代海外
贸易发展的需要,D项正确:市舶司属于经济机构,因此不能体现政治体系的重构,
排除A项;“裂变”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这一变化主要是适应了经济发展
的需要,并不是为了加强对商业的控制,排除C项。故选D项。
5.B
根据材料“里老人要定期向里中编户宣读并讲解《大明律》、‘六谕等,导民之善,
平乡里争讼,得参议民之利当与政之得失”,可知明设置里老人的主要意图是稳定秩
序、加强基层治理,B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对里老人隆礼以待的原因是他担负
着教化百姓的职责,“倡导尊老风尚”不是政府设置里老人的日的,排除A项;根据
材料和所学知识,里老人不是行政机构,排除C项: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宣传
国家政策”不是主要意图,排除D项。故选B项。
6.C
根据材料可知,桂良一方面强调清廷的特殊地位另一方面也看到对待西方列强有夷
商”和“夷酋”之分,因此应分别对待,体现对天朝上国思想观念的反思,反映了向近
代外交的转型,故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中国的对外关系,没有涉及内政问题,
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清朝中央集权的危机,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中国
外交经济制度的完善,故D项错误。
7.A
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
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
文化运动时期。表格材料为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和李大钊的相关言论,强调孔
子及其儒学己经沦为维护君主独裁的思想工具,从而助推了当时的思想解放和政治
民主化,A项正确;B项中“彻底摆脱了”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题干材料时间为
1917年,袁世凯己于1916年去世,C项说法明显错误,排除:陈、李二人是在揭
露孔子成为维护君主独裁的思想工具的事实,并非继承传统儒家思想,D项排除。
故选A项。
8.A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
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由“中国
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到土地革命兴起的历史性转变”,结合所学可知,该次会议是
八七会议,召开地点是湖北汉口,位于图中的①处,A项正确;②位于广西,③
位于湖南,(4位于江西,排除BCD项。故选A项。
9.C
据“个体经营”、“自由生产”、“自由市场”等信息可知,中共八大提出的“三个主体,
三个补充”中都体现了个体和市场的作用,说明中国肯定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C项
正确:“全面突破”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A项:此时我国尚未主张建立社会主义市江苏省高三年级2024届百日冲刺 考前押题卷
一、单选题
1. 下图是战国时期四大货币体系分布示意图。另据考古资料发现,当时多地存在大
量仿铸异地货币的现象。这反映出
A. 铸币技艺得到发展 B. 商品流通相互隔绝
C. 国家统一动力增强 D. 经济水平区域有别
2. 魏文帝于黄初五年(224年)设立太学,并制定“五经课试法”,规定刚入太学者 为“门人”,经过两年的学习且考试能通一经者为“弟子”,正式成为太学生。太学生 在校学习期间,考试通过后即可做官,年级越高,通经越多,官位也越高。这一规
定有助于( )
A. 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B. 鉴别官员道德品质
C. 防止考官徇私舞弊 D. 提高官员文化水平
3. 受董仲舒强调天人感应学说的影响,灾异发生时君主发表“罪己诏”在汉武帝时形 成了制度。孝文帝是北魏时首位下发“罪己诏”的皇帝,并先后五次颁发“罪己诏”检
讨过失。这说明北魏( )
A. 君主权力受强力制约 B. 灾异现象多于西汉
C. 治国理念受儒学影响 D. 天人感应思想形成
4. 宋朝的市舶官最初由地方任命,以后逐步发展为由中央派任。市舶司最终也成为
一个直属中央的、专门管理海上贸易并具系统职能的独立机构。这一变化( )
A. 反映了政治体系的重构 B. 推动了外贸政策的裂变
C. 体现了商业控制的强化 D. 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5. 明洪武三十一年颁布《教民榜文》,规定每里须推年高有德之人为里老人,里老
人要定期向里中编户宣读并讲解《大明律》、“六谕”等,导民之善,平乡里争讼,得 参议民之利当与政之得失。地方官员、坊里百姓都对里老人隆礼以待,尊为“方巾御
史”。明设置里老人的主要意图是( )
A. 倡导尊老风尚 B. 加强基层治理
C. 健全行政机构 D. 宣传国家政策
6.1858年,在中国与英、美、法三国的税则谈判中,清廷代表桂良等人一方面指 出“皇上驭天下之大柄,唯信与财”,多次强调“利柄应该收回,税则不可轻免”;另 一方面,桂良等人已经看到,西方列强有“夷商”和“夷酋”之分,因此应分别对待。
这表明
A. 传统观念影响政府内政外交
B. 变局中的清朝中央集权体制出现危机
C. 中国传统外交体制逐渐转型
D. 政府以条约建成完善的涉外经济制度
7. 下表为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陈独秀和李大钊的相关言论。二人的言论( )
言论 出处
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 言之。张、康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接(抨击)共和,亦犹 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盖以孔子之道治国家,非立君不足以 言治 陈独秀《复辟与尊 孔》(1917.8)
历代君主,莫不尊之祀之,奉为先师,崇为至圣。而孔子云者, 遂非复个人之名称,而为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矣 李大钊《自然的伦 理观与孔子》 (1917.2)
A. 助推了思想解放和政治民主化 B. 彻底摆脱了中国传统思想束缚
C. 加速了袁世凯尊孔复古的破产 D. 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8.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评价中共的某次会议:“在中国革命处于严重危机的情况 下,会议及时制定出继续进行革命的新方针,使党在政治上大进了一步。 …….中国 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到土地革命兴起的历史性转变。”这次会议召开的地点位于
如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9. 陈云在中共八大中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 补充一定的个体经营;计划生产为主,补充一定的自由生产;国家市场为主,补充
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这表明中国
A. 全面突破“斯大林模式” B. 主张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肯定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 D. 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
10. 据统计,西藏的少数民族干部由1965年的7600多名,到1986年底,发展到 3.1万名,2014年底,少数民族干部已有11万多人,约是1965年的14倍多,占全
区干部总量的70%以上。材料体现了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以践行 B. 政治协商制度得以贯彻实施
C. 基层民主建设得到巨大发展 D. 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斐然
11. 某教师采用沉浸式教学教授古代世界文明史时,通过3D 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 提供一个接近真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的魅力。学生可以通过
3D 虚拟现实技术( )
A. 看到苏美尔人在用60进制计算粮食产量 B. 欣赏雅利安人在莎草纸上书写
的象形文字
C. 在恒河边克尔白神庙发现那尔迈调色板 D. 在爱琴海边与哲人苏格拉底夜
读“悬诗”
12.1529年,亨利八世走上了公开与教皇决裂的道路,颁布相关法律法规,限制教 士权力,变革英国天主教会。1530年,检察总长控告教士触犯了为限制教皇权力而 制定的《普雷姆奈尔法规》。1531年,英国国王严厉指责教士们的行为,迫使教士 们不得不承认国王是他们的“特殊保护人和唯一的最高君主”。据此可知,亨利八世
的改革( )
A. 构建了英国的民族意识 B. 推动了新教思想的传播
C.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D. 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
13. 英国自1601年颁布济贫法以来,长期坚持对贫困人口区别对待的原则,对健壮
的流浪者和乞丐进行强制收容和强制劳动。20世纪初,济贫法的功能逐步被国家养
老金、失业保险、健康保险等取代。这一变化体现了英国( )
A. 自由主义的盛行 B. 社会保障制度发展
C. 治理理念的进步 D. 社会矛盾趋于缓和
14.1956年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做了《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 大肆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1964年赫鲁晓夫70岁生日时,苏联几乎重演了
1929年斯大林50岁诞辰那一幕。这表明
A. 赫鲁晓夫的改革摇摆不定 B. 苏联仍然未摆脱个人崇拜
C. 批判斯大林崇拜不得人心 D. 斯大林模式仍有社会基础
15. 下图是1994—2017年美国两党支持者对移民接受度的统计示意图(单位:%)。
据此可知,美国( )
A. 两党利益基本趋于一致 B. 民主党获得更多的支持
C. 移民问题成为热点话题 D. 社会认知分化愈加明显
16.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2002年人类发展报告》中指出发达国家内部存在着日益 加剧的收入不平等,在1979年到1997年间,实际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38%,
但是一个中等收入之家的收入只增加了9%。最上层的1%家庭的收入在1979年是
中等收入家庭的10倍,1997年达到23倍。这反映出二战后的西方国家( )
A. 垄断资产阶级开始兴起 B. 社会基本矛盾未发生实质性变化
C. 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动 D. 经济发展成果没有惠及全体民众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53年,英国议会通过法案,决定将大批重要文物集中收藏,遂建立了 大英博物馆。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首家国立公共博物馆,对所有好学求知的人免费 开放。大英博物馆收藏了数百万件珍贵文物,包括古埃及木乃伊、古希腊雕像、古 罗马遗迹、美洲石器等,有些文物的收藏量甚至超过文物原生地。博物馆还收藏了 许多珍贵的中国文物,如英国冒险家斯坦因从敦煌盗取的大量文物。
——摘编自尼尔·麦格雷戈《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
材料二1903年,张謇赴日考察博览会,看到我国展品中有“汉瓦当、唐经幢”, 不禁感慨: “劝业以开来,而此以彰往,若移置中国博物院差不倍耳。”张謇在参 观博览会之余,观摩了当时日本的各种博物馆,回国后即为通州师范学校规划“学 校公共植物园”。1905年,鉴于“授博物课仅恃动植矿之图画,不足以引起兴味;
国文、历史课仅恃书籍讲解,不足以征事物:地方人民知识之增进,亦必先有实观 之处所”,张謇将该园改为博物馆加动物园加植物园的“规划博物苑”。由此, 一座 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中国最早的公共博物馆在南通诞生了。如今建成的环濠河博 物馆群,体现了南通城市人文面貌的根本改变。
——摘编自张廷栖《张謇所创中国第一》 (1)请写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名称。根据材料一,概括大英博物馆的特点,并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建立的历史背景。
(2)请写出张謇创建的博物馆的名称。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謇创建博 物馆的缘由。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英两国创建博物馆的共同作用。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交通是人类社会交往的产物,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在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 段,都可以看到交通进步的轨迹。中国古代交通建设的进步,对于中国历史有重要 的意义,对于人类文明史也有重要的意义。
材料:
图1:秦朝主要交通示意图
——摘自《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历史地图册
图2:唐朝主要道路示意图
——摘自《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历史地图册
图3:元朝主要驿站和驿道分布示意图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上》历史地图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秦至元朝交通变迁的认识。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经历了三个贸易条约密集签订期,分别是
1881~1884年、1891~1894年、1904~1906年。法国引领了1881~1884年贸易条约浪 潮。1881年法国关税修改在本质上仍属于自由主义的关税法,根据该关税体系法国 与比利时、意大利和葡萄牙等八个国家签订了为期十年的贸易条约,通过最惠国条 款做出了诸多条目税率的下调,有所提高的工业品税率极大地被抵消。
——摘编自朱华进《19世纪晚期欧洲贸易条约与协定浪潮》 材料二1927年日本棉纺制品出口只有英国的33%,到1935年竟为140%. ……
(资本主义各国)政府实行货币贬值或降低汇率政策,以相对抬高别国商品的价格, 从而削弱对手的竞争能力。货币手段的使用,使世界商战空前激烈。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1)欧洲密集签订贸易条约体现了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和完善,根据材料
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内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本主义国家为争夺世界市场在经济领域发 动的“商战”形式。以史为鉴,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及战后世界各国为重建世界
经济秩序采取的措施。
20. 明天的中国,力量源于团结。阅读下表材料信息,完成下列要求。
叙述 出处
1919年五月四日,为阻止巴黎和约的签字,北平的大学生们手 举着一张张木牌,拉着长长的横幅,喊出最高亢的声音,摧毁 府邸,冲击“敌群”,他们是先锋,激励着工人罢工、学生罢课 和商人罢市,推动着运动的初步胜利,为历史发展迈出有力一 步。 孟祥娟《论五四运 动中参与主体党 醒的逻辑理路》
九一八事变发生、东北沦陷后,有人表示宁教白山黑水尽化为 赤水之区,不愿华胃倭奴同立于黄海之岸。面对日军残忍的杀 戮,面对支离破碎的中国社会时,中华儿女强烈的忱患意识和 救亡意识纷纷崛起,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救亡图存、共 赴国难,“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 荆惠兰《全民族抗 战视域下中华民 族空前觉醒的四 重维度探析》
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工人们提出“工厂即战场,机器即枪炮” 的口号,大批铁路员工、汽车司机和医务人员,志愿来到朝鲜, 担负战地勤务和运输工作。各界人民群众一呼百应,捐款总额 达55650亿元人民币(旧币),可折合战斗机3710架。对于抗 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毛泽东曾总结道:敌人是“钢多气少”,我 们是“钢少气多”。 唐文根《抗美援朝 精神的科学内涵 及其当代价值》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
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江苏省2024届高三年级百日冲刺考前押题卷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