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丰城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先后发现了有被火烧过的鹿角和很厚的灰烬层,还发现了6个头盖骨大量牙齿和肢骨碎块,分属于40多个男女老幼个体。由此可以推断,北京人( )
A.过群居生活 B.使用打制石器
C.会钻木取火 D.是我国最早的古人类
2.下列选项中、研究北京人、山顶洞人等远古人类最可靠的证据是( )
A.传说 B.文献 C.化石 D.影像
3.甲骨文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图中的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可以印证当时的( )
甲骨文
现代汉字 马 犬 牛
A.土地制度 B.农耕生活 C.分封制度 D.天文历法
4.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农作物主要是水稻;而半坡居民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主要种植粟。造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
A.地理环境 B.生活习惯 C.生产工具 D.文明程度
5.谚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小满暖洋洋,锄麦种杂粮。过了小满十日种,十日不种一场空”体现了先民( )
A.强调不误农时 B.主张种植水稻
C.关注农具革新 D.重视因地制宜
6.“教民植五谷,造字启民智”,他们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们是( )
A.炎帝、黄帝 B.黄帝、尧帝 C.舜帝、炎帝 D.舜帝、禹帝
7.“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这描述了(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
8.二里头遗址是一座精心规划、庞大有序、史无前例的王朝大都,址内发现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制陶作坊、铸铜作坊等遗迹,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二里头遗址反映出( )
A.夏朝出现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B.商朝社会贫富分化很严重
C.西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王朝 D.东周的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9.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河南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周时代甲骨,其中商代有字甲骨约15万片。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上述材料说明甲骨文( )
A.内容十分丰富 B.采用了多种造字方法
C.记录了夏朝的历史 D.全部出土于河南安阳
10.在某一博物馆中,讲解员在讲解下图器物时说:“这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它应是( )
A.四羊方尊 B.编钟 C.青铜立人像 D.司母戊鼎
11.以下历史地图能反映出春秋时期战国时期( )
A.春秋时期大国争霸 B.统一趋势不断增强
C.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D.战争不止社会倒退
12.《中国经济史》在评述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时说:“耕用牛型,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 )
A.春秋后期 B.秦朝 C.西汉 D.唐朝
13.如图反映了春秋时期的一种社会现象。对如图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分封制已经瓦解 B.兼并战争连绵不断
C.社会动荡不安 D.周王室地位下降
14.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害,然而新法并没有被废止。这说明商鞅变法( )
A.得到了旧贵族势力的支持 B.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C.维护了旧的政治经济秩序 D.遏制了地主阶级势力
15.“‘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导致“天府”出现的水利工程是( )
A.灵渠 B.郑国渠 C.都江堰 D.大运河
16.阅读以下表格,可以说明( )
诸子百家主要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部分)
儒家:仁、礼 墨家:兼爱、非攻 法家:注重法律 富强、民主、文明 和谐、法治、爱国
A.百家争鸣,流派众多 B.诸子思想,影响深远
C.百家争鸣,禁锢思想 D.古今思想,认知一致
17.“承天景命,天下一统”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追求。下图是哪个王朝在经济上巩固统一的措施( )
A.秦朝 B.西晋 C.隋朝 D.元朝
18.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这说明秦朝( )
A.社会治安混乱 B.人民素质不高 C.赋税非常沉重 D.刑法极为严酷
19.用“时间轴”了解历史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在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了大泽乡起义。根据下列时间轴,这一历史史实正确的描述时间是( )
A.公元前3世纪末 B.公元前3世纪初 C.公元前2世纪末 D.公元前2世纪初
20.汉初的陆贾分析秦亡的原因时说:“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由此可知,陆贾认为( )
A.秦朝统治者消极怠政 B.秦朝采用无为而治
C.秦亡的根源在于暴政 D.秦朝政治制度混乱
二、读图题
21.原始农耕文化的形成是中国农业文明的开始。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1)居住图一房屋的原始居民分布在哪一流域?他们种植的农作物是什么?
(2)居住图二房屋的原始居民分布在哪一流域?他们种植的农作物是什么?
三、材料题
22.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文资料
宗庙之牺(祭品,如牛羊),为畎亩(田地)之勤(劳力)。
——《国语》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墨子说:“(战争)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同时,战争也促进了中原的“诸华”“诸夏”与周边民族的碰撞,周边民族不断融入华夏族。
(1)根据材料一,简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农业生产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兼并战争”的影响。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摘自《论语十则》
(1)材料一体现了孔子怎样的品质?我们该如何学习这一品质?
材料二 自2004年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建立以来,孔子学院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速,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的一个重要平台。各地孔子学院纷纷开展汉语教学、汉语教师培训,以及体验中国传统文化活动,如包饺子、中医入门、剪纸、春节、太极拳等,推动了中国与各国的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
——据高远《新时代孔子学院的文化传播理念》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孔子学院在各国设立的积极意义。
24.我国古代历朝历代在国家治理方面各有举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周王还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
——【美】费正清等《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1)据材料一,指出周初在治理国家上主要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的具体办法。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中央和地方两个角度,概括秦朝的政治制度及其对中国古代产生的影响。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先后发现了有被火烧过的鹿角和很厚的灰烬层,还发现了6个头盖骨大量牙齿和肢骨碎块,分属于40多个男女老幼个体。由此可以推断,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北京人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故选:A。
2.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原始人类时期,没有文字,研究原始人类历史的主要依据的是化石和遗址。北京人、山顶洞人等早期人类的研究中,最重要的证据是化石,C项正确;传说属于后世的编造和艺术加工,不具有客观性,排除A项;原始人类时期,没有文字记录,排除B项;影像属于后世的艺术创作,不具有客观性,排除D项。故选C项。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甲骨文。图片中的甲骨文“马”“犬”“牛”反映了商周时期的畜牧业发展,可以印证当时的农耕生活。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4.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于长江流域,气候湿润,因此他们居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于黄河流域,气候比较干燥,因此他们居住半地穴式房屋,种植粟。正是由于地理与气候原因,造成了他们居住房屋与种植作物的不同,A项正确;生活习惯不是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河姆渡人、半波人的生产工具都是磨制工具,排除C项;河姆渡人、半坡人都是原始农耕文明,排除D项。故选A项。
5.答案:A
解析:据“小满暖洋洋,锄麦种杂粮。过了小满十日种,十日不种一场空”可知,谚语体现了先民强调农业生产时要不误农时,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在题干中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6.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活动着许多部落,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炎、黄大败蚩尤后,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他们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选项A符合题意,BCD项与题意不符,故选A。
7.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和所学可知,尧因舜“孝”进行推荐,后来舜继尧位,反映了部落联盟时期的首领位子的传递方法禅让制,A项正确;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分封诸侯的制度,排除B项;世袭制是古代君王去世或逊位后,将皇帝的九五之尊转给自己的子孙的传承制度,排除C项,郡县制是在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地方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的流官任期制,使地方处在中央的管辖之下,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统一,排除D项。故选A项。
8.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夏王朝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这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反映出夏朝出现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A项正确;二里头遗址是夏朝都城,与商朝、西周和东周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
9.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其中商代有字甲骨约15万片。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看出,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职、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说明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故A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甲骨文的造字方法,排除B项;题干“….…大量商周时代甲骨,其中商代有字甲骨约15万片……”可得出甲骨文记录的是商朝的历史,排除C项;题干“此后在河南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周时代甲骨….…”可知,出土于在河南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故“全部出土于河南安阳”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
10.答案:D
解析:本题以在某一博物馆中,讲解员在讲解器物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司母戊鼎造型和历史地位。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8厘米、重832.84千克,四足中空,用陶范铸造,鼎体浑铸,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故选:D。
11.答案:B
解析: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诸侯国众多,到战国时期诸侯国主要有齐、楚、秦、燕、赵、魏、韩等,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完成统一,故地图能反映出统一趋势不断增强,故B符合题意;图1反映的是春秋时期大国争霸,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只体现了统一的过程,没有涉及百家争鸣,故C不符合题意;这一时期的战争,虽然有杀戮,但也促进了统一进程,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答案:A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故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春秋后期。B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13.答案:D
解析:如图形象地反映了春秋时期的一种社会现象。对该图解读最准确的是周王室衰微,统治力大大降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我国进入春秋时期,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周王虽然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但已无力控制诸侯,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诸侯竞相称霸,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14.答案:B
解析:商鞅死亡后他所推行的新法也没有被废止,说明商鞅推行的新法得到了民众的拥护,即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B项正确;商鞅变法被旧贵族势力所反对,没有维护旧的政治经济秩序,排除AC项;商鞅变法促进了地主阶级势力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
1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都江堰。根据材料“‘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叙述的是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C正确。灵渠的凿通,沟通了湘江、漓江,为秦王朝统一岭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证,排除A。郑国渠位于陕西,属于最早在关中地区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排除B。隋炀帝时期开凿了大运河,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排除D。故选C。
1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的影响。依据表格信息可知,我们今天倡导的价值观与古代儒家、墨家、法家的主要思想有相似之处,这说明诸子思想,影响深远。故选B。
17.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货币的形制、重量各不相同。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规定货币以圆形方孔铜钱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观察题干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秦朝在经济上统一货币、巩固统一的措施,A项正确;西晋、隋朝和元朝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
18.答案:D
19.答案:A
解析: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公元前209年是公元前3世纪末。故选:A。
20.答案:C
解析:据材料“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这句话说明了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建陵墓;其刑法极其严酷。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故选:C。
21.答案:(1)黄河流域;粟。
(2)长江流域;水稻。
解析:(1)流域、农作物:根据图一和所学知识可知,图一的房屋是半坡人居住的半地六式房屋,远古时期的黄河流域,气候较今天更为温暖湿润,适宜人类活动。在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考古学者发现了一处大型的原始聚落遗址。这处遗址距今约6000年,定名为“半坡遗址”。半坡人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粟。所以,居住图一房屋的原始居民分布在黄河流域。他们种植的农作物是粟。
(2)流域、农作物:图二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干栏式房屋,七八千年前的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考古学者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现了一些古代人类活动的遗址。其中,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最具代表性。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这表明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所以,居住图二房屋的原始居民分布在长江流域。他们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
22.答案:(1)变化: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影响: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或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2)给社会带来深重灾难;但在兼并过程中,促进了民族交融。
解析:(1)根据材料一图片文字“战国时期的铁农具”“宗庙之牺(祭品,如牛羊),为畎(田地)之勤(劳力)。一《国语》”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农业领域出现了牛耕和铁农具的使用等新的生产方式。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战争)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可知,“兼并战争”给社会带来深重灾难;根据材料二“战争也促进了中原的‘诸华’‘诸夏’与周边民族的碰撞,周边民族不断融入华夏族。”可知,“兼并战争”促进了民族融合。
23.答案:(1)虚心好学;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以他人缺点为戒。
(2)意义:促进各国对中国的了解;推动汉语走向世界(或提升汉语影响力);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或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或增强中国的影响力);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中国和各国的友好关系(或促进世界和谐;或增进中外人民友谊)等。
解析:(1)品质:由材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可知,孔子认为,别人的言谈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选择别人好的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体现了孔子虚心好学的品质。如何学习:我们应该像孔子一样,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以他人缺点为戒。
(2)意义:由材料“孔子学院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速,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的一个重要平台。”可知,孔子学院在各国的设立,促进各国对中国的了解;从“各地孔子学院纷纷开展汉语教学、汉语教师培训,以及体验中国传统文化活动”可知,孔子学院在各国的设立,推动汉语走向世界(或提升汉语影响力);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或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或增强中国的影响力);从“推动了中国与各国的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可知,孔子学院在各国的设立,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中国和各国的友好关系(或促进世界和谐;或增进中外人民友谊)等。
24.答案:(1)问题:难以直接管辖地方(或者不便于统治辽阔的疆域、巩固西周的统治等都可以);方法: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或授权给诸侯或分封制)。
(2)秦朝政治制度:在中央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实行了郡县制;影响:奠定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解析:(1)问题:根据材料一“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可知,周初在治理国家上主要面临的问题是难以直接管辖地方。(或者不便于统治辽阔的疆域、巩固西周的统治等都可以)方法:根据材料一“周王还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和所学知识可知,解决的具体办法为周王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或授权给诸侯或分封制)。
(2)秦朝政治制度、影响:根据材料二“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和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在中央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这一政治制度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奠定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在地方实行了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所以,秦朝的政治制度为在中央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实行了郡县制。其对中国古代产生的影响为奠定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