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经考古研究,良渚古城的年代为距今5100年到4300年,良渚文明是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下图是良渚出土文物上刻画符号与甲骨文数字的比较。据下图可知( )

A.旧石器时代中华大地已出现了早期文字
B.良渚刻符继承了甲骨文成熟的造字模式
C.印证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与一体性
D.良渚文明是母系氏族社会的最典型文明
2.贾谊在《新书·等齐》中描述了汉初官制:“天子之相,号为丞相,黄金之印;诸侯之相,号为丞相,黄金之印,而尊无异等,秩加二千石之上。天子列卿秩二千石,诸侯列卿秩二千石,则臣已同矣……天子卫御,号为大仆,银印,秩二千石;诸侯之御,号曰大仆,银印,秩二千石,则御已齐矣。”据此可知,汉初( )
A.政治设计削弱中央集权 B.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
C.形成了完备的官僚体系 D.正确吸取了秦亡的教训
3.下表为四朝门下省诸局情况表。下述材料突出反映的论题是( )
朝代 门下省诸局
梁 公车 太官 太医 骅骤厩
北齐 主衣 尚食 尚药 殿中 斋帅 领左右
隋文帝 御府 尚食 尚药 殿内 城门 符玺
隋炀帝 符玺
注:隋炀帝时,六局仅留符玺局,其余都被移出门下省,另外组成殿内省负责皇帝生活起居。
A.中央机构趋向专门化 B.古代社会生活进步
C.士族的社会地位降低 D.国家逐渐走向统一
4.宋朝绘画以饱满的写实精神展现了社会百态,较之北宋对大型人物活动场景的过多关注,南宋绘画则更多地把村医、舟船、行旅、牧童、耕织、商贩等凡俗场景运用到绘画创作之中。这一变化反映出( )
A.社会逐渐由兴盛走向衰落 B.市民阶层的兴起
C.城乡发展和商品经济繁荣 D.传统观念的颠覆
5.如图为《清朝疆域图(局部)》。据图并结合所学判断,下列有关清朝在①、②、③、④四地实施举措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地:建立都司、卫、所 B.②地:设盟、旗两级单位
C.③地:封僧俗领袖为“王” D.④地:开始实行土司制度
6.太平天国实行“圣库制度”,“将田产屋宇变卖,易为现金,而将一切所有缴纳于公库,全体衣食俱由公款开支,一律平均”,“因有此均产制度,人数愈为加增,而人人亦准备随时可弃家集合”。据此可知,此制度( )
A.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B.适应了革命战争的需要
C.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 D.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7.1950年,毛泽东强调:“在国外,我们必须坚固地团结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及全世界一切和平民主力量,对此不可有丝毫的游移和动摇。”这一外交思想( )
A.深受当时国际政治局势影响 B.表明意识形态决定外交方向
C.体现了求同存异的发展理念 D.形成了“全方位外交”格局
8.中共中央发布的1985年“一号文件”规定:取消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制度,对粮食和棉花等少数重要产品,合同收购以外的产品可以自由出售,或以协议价格卖给国家。其余多数产品,逐步放开,自由贸易。农业税由过去征收实物改为折征现金。该措施( )
A.体现农业领域国家取消计划经济 B.旨在协调农业与工业的协调发展
C.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践 D.利于农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发展
9.奥古斯丁曾讥讽地宣称:希腊人崇拜的神和他们节日的数量,比他们一年的天数都要多。在泛雅典娜节举行的比赛中,部分项目如火炬赛跑和赛船等,公民可以进入卫城的神庙。酒神节期间,雅典会表彰为国家作出杰出贡献的公民名单。上述现象反映了古雅典( )
A.采取措施刺激城邦经济 B.人文主义主导文化活动
C.力图解决政治分裂局面 D.重视对公民的认同感教育
10.德国的人文主义者、诗人胡登曾说:“我们德意志已无黄金……白银……所剩无几,天天被罗马教廷最神圣的官员们诡黠地榨去了”。在给马丁·路德的信中,他阐述道:“我们要依靠上帝来保卫和获得我们大家的自由,勇敢地把我们的祖国从它迄今所受的一切压迫和重担下拯救出来”。材料中胡登的言论( )
A.利于增强民族国家观念 B.促进了民众精神的自由
C.肯定了宗教改革的主张 D.推动了文艺复兴的转型
11.俄语“维彻”原来意思为市民会议,是基辅罗斯时期一种城市自治机构,它由自认为是公民的人自发组成,通过集会呐喊的方式表决公共事务。到15世纪时,这一组织在俄罗斯的主要城市基本消失,俄语该词的词义也变成了聚众造反的意思。这些变化反映了俄罗斯( )
A.自治机构的消亡 B.中央集权的加强
C.城市经济的衰落 D.社会转型的失败
12.1975年2月,发展中国家原料会议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召开,会议通过的《行动纲领》要求在各生产国协作组织之间建立一个咨询和合作委员会,以协调彼此的活动和相互支援。据此推知,此次会议主要是针对( )
A.美苏干涉其他国家内政 B.发达国家操纵国际市场
C.殖民主义侵略遗留问题 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下
二、材料分析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传统能源依赖木材。15、16世纪以来,英国人口增长迅速,传统手工业如啤酒业、煮盐业、玻璃制造业、造船业等迅速发展,而且都以木柴作为生产燃料,木柴短缺危机日益加剧。16世纪下半期开始,英国能源逐渐转型。到17世纪中期,英国的城镇基本上都开始使用煤炭作为主要生活燃料。到18世纪上半叶,煤炭已经取代柴薪,成为英国制造业所使用的主要能源。到了19世纪,英国已经基本完成了从柴薪到煤炭的能源结构转型,正式步入化石燃料时代。这比欧洲其他国家早了将近150年。凭借储量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英国海军迅速发展壮大,到1899年拥有各类舰艇472艘,总吨位达到约126.6万吨,大大提升了英国的综合国力。
——摘编自潘荣成《近代早期英国能源转型及其启示》
材料二 美国是第二次能源转型的引领者。1859年宾夕法尼亚州挖掘了第一口油井,标志着世界现代石油产业的开端。此后百年间,美国一直都是世界石油工业的主导者。但在最初的半个世纪内,受限于精炼技术和利用技术的落后,石油主要用于提炼煤油以作照明之用,一直到1910年左右,石油消费量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例才超过5%。随着内燃机、汽车的发明与改进,石油逐渐得到广泛运用并成为主导能源。到1950年左右,石油在美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首次超过煤炭,成为主导能源。
——摘编自裴广强《近代以来西方主要国家能源转型的历程考察》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和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是第三次能源转型的两大背景。进入21世纪,第三次能源转型在国际社会中掀起浪潮。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应对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领域正迎头赶上。2017年,中国“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和核电在建规模稳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非化石能源发展的引领者”。
——摘编自吴磊、詹红兵《国际能源转型与中国能源革命》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英国能源转型的特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引领第二次能源转型的原因。
(3)当今世界正处于第三次能源转型时期。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中国应该走怎样的能源发展之路。
三、论述题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代西方思想家马克斯·韦伯在其论著中谈到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是由下列诸要素合力所造成的。
——摘编自马渭源《马克斯·韦伯与中西传统社会结构对比研究》
请结合西欧5-18世纪历史,从图示中选取两种或两种以上要素(也可补充其它要素),对上述观点进行阐释说明。(选取要素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四、材料分析题
15.2020年5月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世界范围来看,大陆法国家有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民法典体系:一是罗马式民法典体系,其编纂体系被《法国民法典》接受,将民法典分为人法、财产法、财产权取得法三编。二是德国式民法典体系,该体系把民法典分为五编:总则、债法、物权、亲属、继承。但在《德国民法典》颁布不久,德国学者索姆巴特就提出《德国民法典》存在着“重财轻人”的偏向,这种重财轻人的特色使关于人的法律地位和法律关系的法大大退缩于财产法之后。
一百多年来,科技日新月异,适应互联网、高科技、大数据的发展,强化对名誉、肖像、隐私、个人信息等人格权益已经成为民事立法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我国从民法典编纂开始,就确立了“编纂一部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符合我国国情,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内容协调一致的法典”。我国民法典一共分为七编,包括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编,共计1260条。与五编制的《德国民法典》相比较,我国民法典的编纂体例有三大创新,即人格权独立成编、侵权责任独立成编以及合同编通则发挥债法总则的功能。一方面,我国民法典更突出了对人的保护,实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这一体系更具有时代性,回应了时代之问。
——王利明《体系创新:中国民法典的特色与贡献》
(1)依据材料,简析中国民法典与大陆法系民法典的不同点。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民法典颁布的历史意义。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和本质题。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据图示信息可知,良渚文明是长江流域的文化特色,甲骨文是中原地区的文化特色,体现出中华文明的多元性,而两者同属于中华文明,又体现出一体性,C项正确;材料所示良渚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无法得出旧石器时代的信息,排除A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两者存在继承关系,排除B项;良渚文明属于父系氏族社会,不是母系氏族社会,排除D项。故选C项。
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题干反映了当时实行郡国并举的政治体制,中央与诸侯国官制相似,这一政治设计削弱了中央集权,这埋下了王国叛乱的隐患,A项正确;汉初继承和发展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实行郡国并行制,这种政治设计削弱中央集权,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C项“完备”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汉初施行郡国并行制是错误吸取秦亡的教训,排除D项。故选A项。
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南北朝至隋代。根据材料可知,北齐至隋文帝时期,门下省下设的诸局数量较多,而到了隋炀帝时期只剩下符玺局。由此可见,门下省的职能呈现出从多元化向专业化的转变,A项正确;材料只涉及门下省职能的变化,无法直接得出古代社会生活进步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士族地位高低的信息,隋代时期士族的地位仍然较高,排除C项;隋文帝时期灭亡了陈朝,实现了国家大一统,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结合所学可知,绘画可以反映社会现实,随着南宋城乡发展与商品经济的繁荣、商业流通的异常活跃,描绘现实生活人物的风俗画进一步发展,材料中“村医、商贩等凡俗场景更多地运用到绘画中”正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比北宋,南宋绘画场景的不同,展现的是经济的繁荣,而非衰落,排除A项;市民阶层在北宋时期已兴起,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南宋绘画场景有所改变,但“颠覆”一词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5.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清朝在蒙古族地区实行盟旗制的统治,设盟、旗两级单位,①正确,B项正确;都司、卫、所是是明代的地方军事机构,由朝廷根据各地的防卫、战略需要而设置,在不设府、州、县地区也理民事,具有行政职能,为明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组成部分,①错误,排除A项;明朝敕封西藏僧俗领袖为“王”,建立羁縻性质的都司等机构,对西藏地区进行管辖,并通过贡赐、茶马贸易进行经济交流,③错误,排除C项;土司制度是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各民族统治阶级互相联合、斗争的一种妥协形式,元代在今贵州地区遍行土司制度,④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太平天国实行圣库制度后,人数越来越多,而且可以随时离家集中起来,因此其适应了太平天国战争的需要,B项正确;圣库制度不符合当时的小农经济的生产力水平,违背了历史的潮流,排除A项;圣库制度是平均分配,对商品经济发展并没有益处,排除C项;圣库制度无法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排除D项。故选B项。
7.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0年(中国)。据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后,面对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封锁”,新中国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所以建国之初的外交思想深受当时国际政治局势影响,A项正确;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方向,而非意识形态,排除B项;“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是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来的,排除C项;改革开放后,中国形成了“全方位外交”格局,排除D项。故选A项。
8.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时期(中国)。据材料“取消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制度,对粮食和棉花等少数重要产品,合同收购以外的产品可以自由出售”可知,改革开放后,在农村逐步打破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发展,D项正确;据材料“其余多数产品,逐步放开”可知,计划经济并没有完全取消,排除A项;材料中1985年农业措施是为了推动农业的发展,材料不能体现与工业的协调发展,排除B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指的是包产到户,分户经营,材料内容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
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雅典。根据材料“希腊人崇拜的神和他们节日的数量,比他们一年的天数都要多”“公民可以进入卫城的神庙”“雅典会表彰为国家作出杰出贡献的公民名单”可知,雅典通过举办重大节日庆典的方式培养公民的城邦责任意识,这有助于增强公民对城邦的认同感,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城邦经济发展的措施,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A项;古希腊时期处于人文精神的产生阶段,无法得出人文主义主导文化活动的结论,排除B项;雅典城邦处于小国寡民的状态,并未形成政治分裂的局面,排除C项。故选D项。
10.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德国)。根据材料“我们德意志已无黄金……白银……所剩无几,天天被罗马教廷最神圣的官员们诡黠地榨去了”“我们要依靠上帝来保卫和获得我们大家的自由,勇敢地把我们的祖国从它迄今所受的一切压迫和重担下拯救出来”可知,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德意志爆发了宗教改革,在批判教会过程中,国家主权、国家利益等近代民族国家观念逐渐形成,A项正确;材料强调胡登的言论利于增强民族国家观念,未体现促进民众精神自由,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胡登的言论利于增强民族国家观念,未涉及宗教改革的主张,排除C项;文艺复兴和胡登的言论都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未体现文艺复兴转型,排除D项。故选A项。
1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世纪(俄罗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世纪俄罗斯沙皇专制中央集权体制建立起来,使得城市自治权受到限制,城市自治机构逐渐消亡,“维彻”的词义也从自治机构转变为聚众造反,B项正确;这些变化反映了俄罗斯自治机构的消亡,A项是对材料中现象的片面表述,排除A项;城市自治权力的消亡,并不必然会导致城市经济的衰落,排除C项;这些变化反映了俄罗斯自治机构的消亡,D项“失败”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1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5年(世界)。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中的时间是1975年,主题是发展中国家原料会议,结合所学可知,发达国家主导全球市场,压低发展中国家的原料价格,B项正确;材料涉及国际经济秩序,未体现美苏干涉其他国家内政,排除A项;此次会议主要是针对发达国家操纵国际市场,而非殖民主义侵略遗留问题,排除C项;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发展水平相对不高,但这并不是此次会议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
13.(1)特点:开始早,发展快,引领世界;从生活领域逐渐扩大到工业领域。
影响:解决能源危机,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工业化进程;增强了军事力量,促进对外殖民扩张;便利了民众的生活;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2)原因:石油储量丰富;科技进步,炼制技术提高;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汽车等迅速发展,石油需求量扩大。
(3)道路: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推进科技创新实现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清洁利用;加强国际合作和战略能源管理,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能源市场机制。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16世纪下半期开始,英国能源逐渐转型”“这比欧洲其他国家早了将近150年”可知,开始早,发展快,引领世界;根据材料“到17世纪中期,英国的城镇基本上都开始使用煤炭作为主要生活燃料。到18世纪上半叶,煤炭已经取代柴薪,成为英国制造业所使用的主要能源。到了19世纪,英国已经基本完成了从柴薪到煤炭的能源结构转型,正式步入化石燃料时代”可知,从生活领域逐渐扩大到工业领域。影响:根据材料“传统手工业如啤酒业、煮盐业、玻璃制造业、造船业等迅速发展,而且都以木柴作为生产燃料,木柴短缺危机日益加剧。16世纪下半期开始,英国能源逐渐转型。到17世纪中期,英国的城镇基本上都开始使用煤炭作为主要生活燃料。到18世纪上半叶,煤炭已经取代柴薪,成为英国制造业所使用的主要能源”可知,解决能源危机,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工业化进程;根据材料“凭借储量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英国海军迅速发展壮大,到1899年拥有各类舰艇472艘,总吨位达到约126.6万吨,大大提升了英国的综合国力”可知,增强了军事力量,促进对外殖民扩张;根据材料“到17世纪中期,英国的城镇基本上都开始使用煤炭作为主要生活燃料”可知,便利了民众的生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量消耗煤炭,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2)原因:根据材料“1859年宾夕法尼亚州挖掘了第一口油井,标志着世界现代石油产业的开端。此后百年间,美国一直都是世界石油工业的主导者”可知,石油储量丰富;根据材料“在最初的半个世纪内,受限于精炼技术和利用技术的落后,石油主要用于提炼煤油以作照明之用,一直到1910年左右,石油消费量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例才超过5%”可知,科技进步,炼制技术提高;根据材料“随着内燃机、汽车的发明与改进,石油逐渐得到广泛运用并成为主导能源”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汽车等迅速发展,石油需求量扩大。
(3)道路:根据材料“20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和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是第三次能源转型的两大背景”“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应对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领域正迎头赶上。2017年,中国‘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和核电在建规模稳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非化石能源发展的引领者’”,可从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推进科技创新实现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清洁利用;加强国际合作和战略能源管理,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能源市场机制等方面谈中国应该走怎样的能源发展之路。
14.特殊封建制:中世纪西欧实行封君封臣制,领主和附庸之间以契约形式规定权利与义务,封建制下的契约关系对封建领主及国王的权力有严格的限制。领主随意扩大权限和义务时, 封臣可以在放弃产邑,中止其封臣身份,故领主不能专断并强加于封臣义务,即权力受契约约束,这种权力制约及社会契约性因素,体现了近代宪政思想,为近代民主制度准备了土壤和先决条件。
西方多元化社会结构:中世纪西欧王权和教会长期并立,形成王权与教会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双方权力互为消长,双方从保护自己的利益角度,采取法庭斗争,货币赎买,甚至战争威胁等手段,彼此达成妥协,建立新的权利义务关系,这对近代西方政治斗争产生重大影响。
随着封建经济发展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城市兴起,通过谈判、赎买、武装斗争等手段获得自治,以相对民主的方式制定政策,市民阶层拥有个人自由、司法自由。财产控制处置权孕育了现代商业、现代公民观念与制度、现代法律制度,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市民反对封建割据,反对领主特权,支持国家统一和王权强化,利于王权的强化与国王的统一事业,推动了议会和民主进程的发展。
特殊的社会精神气质:中世纪基督教会控制着西欧社会的精神生活,同时存在日耳曼文化、希腊罗马文化等多元文化并存现象。11世纪城市发展,大学兴起,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繁荣,打破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垄断。自由、平等、民主及权利意识觉醒,追求自我价值、实现人性解放等思想观念得以张扬,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作了准备。文艺复兴运动和人文主义兴起,推动人性解放和现实生活的享乐,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因信称义和先定论的提出,谋利合理的财富态度,注重效率时间观念,注重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理性化的社会精神气质影响了人们的行为, 在西欧传播。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5-18世纪(西欧)。首先,根据题意要求,从图示中选取两种或两种以上要素(也可补充其它要素),如特殊封建制、西方多元化社会结构、特殊的社会精神气质等等。其次,结合西欧5-18世纪历史进行阐释说明,如选择“特殊封建制”,可从封君封臣制的内容、特点、影响等角度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西欧实行封君封臣制,领主和附庸之间以契约形式规定权利与义务,封建制下的契约关系对封建领主及国王的权力有严格的限制。领主随意扩大权限和义务时, 封臣可以在放弃产邑,中止其封臣身份,故领主不能专断并强加于封臣义务,即权力受契约约束,这种权力制约及社会契约性因素,体现了近代宪政思想,为近代民主制度准备了土壤和先决条件。如选择“西方多元化社会结构”,可从城市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王权和民族国家的发展等角度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西欧王权和教会长期并立,形成王权与教会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双方权力互为消长,双方从保护自己的利益角度,采取法庭斗争,货币赎买,甚至战争威胁等手段,彼此达成妥协,建立新的权利义务关系,这对近代西方政治斗争产生重大影响。随着封建经济发展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城市兴起,通过谈判、赎买、武装斗争等手段获得自治,以相对民主的方式制定政策,市民阶层拥有个人自由、司法自由。财产控制处置权孕育了现代商业、现代公民观念与制度、现代法律制度,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市民反对封建割据,反对领主特权,支持国家统一和王权强化,利于王权的强化与国王的统一事业,推动了议会和民主进程的发展。特殊的社会精神气质:中世纪基督教会控制着西欧社会的精神生活,同时存在日耳曼文化、希腊罗马文化等多元文化并存现象。11世纪城市发展,大学兴起,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繁荣,打破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垄断。自由、平等、民主及权利意识觉醒,追求自我价值、实现人性解放等思想观念得以张扬,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作了准备。文艺复兴运动和人文主义兴起,推动人性解放和现实生活的享乐,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因信称义和先定论的提出,谋利合理的财富态度,注重效率时间观念,注重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理性化的社会精神气质影响了人们的行为, 在西欧传播。如选择“特殊的社会精神气质”,可从基督教的神学垄断、古典文化的流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方面予以论述等等。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基督教会控制着西欧社会的精神生活,同时存在日耳曼文化、希腊罗马文化等多元文化并存现象。11世纪城市发展,大学兴起,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繁荣,打破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垄断。自由、平等、民主及权利意识觉醒,追求自我价值、实现人性解放等思想观念得以张扬,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作了准备。文艺复兴运动和人文主义兴起,推动人性解放和现实生活的享乐,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因信称义和先定论的提出,谋利合理的财富态度,注重效率时间观念,注重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理性化的社会精神气质影响了人们的行为, 在西欧传播。
15.(1)异:体例不同,法德民法典分别是三、五编制,中国民法典是七编制,将人格权、侵权责任独立成编;编撰时代不同,前者编纂于近代,后者编纂于21世纪;性质不同,前者是近代资本主义民法典,后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法典;特点不同,前者是“重财轻人”,后者是以人为本。(答出三点即可)
(2)意义: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其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与其他领域的法律规范支撑国家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答出四点即可)
【详解】(1)异:根据材料中“(德国式民法典体系)把民法典分为五编:总则、债法、物权、亲属、继承”,对比“我国民法典一共分为七编,包括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编”可知,两者体例不同,法德民法典分别是三、五编制,中国民法典是七编制,将人格权、侵权责任独立成编;根据“一百多年来,科技日新月异”“2020年5月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可知,两者编撰时代不同,前者编纂于近代,后者编纂于21世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一部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符合我国国情,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内容协调一致的法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者的性质不同,前者是近代资本主义民法典,后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法典;根据“《德国民法典》存在着‘重财轻人’的偏向”,对比“我国民法典更突出了对人的保护,实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可知,两者特点不同,前者是“重财轻人”,后者是以人为本。
(2)意义:根据材料中“我国民法典的编纂体例有三大创新,即人格权独立成编、侵权责任独立成编以及合同编通则发挥债法总则的功能”“我国民法典更突出了对人的保护,实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更具有时代性,回应了时代之问”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法典的特点、地位及其对国家治理和法制文明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可知,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其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与其他领域的法律规范支撑国家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