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初中下学期开学摸底七年级历史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时节》,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我国种植粟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他们拍摄要求的外景地点是( )
A.河姆渡遗址 B.半坡遗址 C.大汶口遗址 D.城头山遗址
2.山西运城自古以来就有“黄帝正妃嫘祖养蚕缫丝”的传说。1926年,在运城下辖的夏县西阴村遗址,考古学家李济发掘出半枚炭化的蚕茧,2019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在该遗址又发现了6枚新石器时代的石制和陶制蚕蛹。据此可知,传说( )
A.依赖历史文献的印证 B.蕴含一定的历史价值
C.奠定考古研究的基础 D.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3.《殷商贞卜文字考》中提到,“闻河南之汤阴发现古龟甲兽骨,其上皆有刻辞”。其后“乃恍然悟此卜辞者,实为殷室王朝之遗物。其文字虽简略,然可正史家之违失”。这反映出,甲骨文( )
A.所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 B.是我国已知最早的文字
C.可以用于考证商朝历史 D.已具备汉字的基本结构
4.“春秋之初,楚国是中原诸侯国里的南方蛮夷……到楚庄王时期,楚国文化正潜移默化地成为华夏文化的一部分……楚人已经完全接受了中原文化,与中原人无异。”材料说明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 )
A.严重破坏了人民的生产生活 B.加快了国家走向统一的步伐
C.帮助楚国最终称霸中原 D.有利于各民族的文化交往
5.“官吏作为秦朝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和赋役的催征者,被百姓看作国家的化身和反抗的对象,再加上秦朝法律本就细密严酷,吏治逐渐败坏,使得官吏可以借法欺民,加重了官吏与人民的对立。”由此可知,秦朝速亡的原因之一是( )
A.赋税沉重 B.徭役繁重 C.吏治败坏 D.刑法残酷
6.战国时期的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庄子主张治国要顺应自然;墨子认为“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韩非则要求“以法治国”。这反映出当时( )
A.人民渴望民丰与法治 B.社会局势动荡不安
C.百家争鸣追求治国之道 D.传统文化不断发展
7.《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统治者实行了( )
A.郡县制 B.统一铸币 C.北击匈奴 D.休养生息
8.《史记·大宛列传》载:“骞与乌孙遣使数十人,马数十匹报谢,因令窥汉,知其广大……其后岁余,骞所遣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这反映了张骞通西域( )
A.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B.促进了汉与西域各国间的往来
C.使海上丝绸之路得以开通 D.标志西域正式归属于中央政权
9.《史记》中记述陈胜吴广因“失期,法皆斩”而起义,而根据1975年考古发现的《云梦秦简》记载,在秦律中失期并不是死罪。据此进行的历史推测中较为合理的是( )
A.陈胜吴广起义是历史传说 B.秦有法律但民众不甚了解
C.《史记》内容虚构成分较多 D.秦朝法律制度已形同虚设
10.唐朝诗人李白曾作诗描绘中国古代某次战役:“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这场战役的影响是( )
A.有利于曹操统一北方 B.推翻了秦朝残暴统治
C.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D.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11.西晋永嘉年间,匈奴人刘曜攻破洛阳,杀死贵族、官僚、庶民三万余人,洛阳变成一片瓦砾,从此北方再次陷入分裂战乱之中。上述历史事件带来的社会影响是( )
A.促进民族交融,推动孝文帝汉化改革
B.造成北方人大批南迁,促进江南开发
C.打击北方门阀势力,推动了历史发展
D.消除了民族隔阂,巩固了大一统国家
12.“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材料主要揭示了( )
A.江南开发的原因 B.江南开发的表现
C.江南开发的结果 D.人口迁移的方向
13.擅长骑射的匈奴人,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发展了冶铁和制陶等手工业。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各族杂居地区的汉人,也学习经营畜牧业。这主要说明( )
A.农耕文明取代游牧文明 B.各民族间交流交往交融加强
C.社会经济得到空前发展 D.“胡”“汉”隔阂完全消除
14.北朝时期的贾思勰曾任郡太守,著有《齐民要术》一书,他总结了当时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重要思想。从科学家的品质角度看,这体现了( )
A.统治者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B.推动民族交融的家国情怀
C.坚持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 D.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第Ⅱ卷
二、材料题:本题共3小题,共32分。
15.(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丝绸之路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远方。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
汉代海上航路示意图
材料三: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我国成为一百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摘编自党的二十大报告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汉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在哪里?(2分)丝绸之路的出现与哪一事件密切相关?(2分)对汉朝社会有什么影响?(2分)
(2)图片是触摸历史脉搏、感受历史温度的媒介。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提取材料中所反映的历史信息。(4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今天中国倡导“一带一路”有什么现实意义?(2分)
16.(10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时期,王朝更替,政权分立,江南得到开发,北方民族融合,这些都孕育着国家统一的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鼎立形势图
材料二:东晋政府对待侨流的政策:建立侨郡县,承认流人为侨人,给予侨民以持白籍、免除税役的权利。到梁代,(姑孰)附近已是“良畴美柘,畦啾相望,连宇高薨,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了。
——万绳楠《江东侨郡县的建立与经济的开发》【J】.中国史研究,1992年
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崤函帝宅,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魏书·任城王传》
(1)写出材料一中B政权的名称及建立者。(2分)结束三国鼎立局面,实现短暂统一的是哪一朝代?(1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田美土肥之象”出现的主要原因。(3分)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古代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1分)
(3)举一例说明孝文帝改革“移风易俗”的具体表现。(1分)孝文帝的这些改革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2分)
17.(10分)秦汉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政治形式,给中国此后2000多年来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历史演进的方向带来了非常深刻的影响。请阅读下面材料,从中提炼一个观点,结合相关史实,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材料 :秦汉中国,经过春秋战国的分裂,终于形成大一统的格局。这一庞大的复杂体系,因其中的开放性,而有不断扩张与调节的空间。然而,也正因其可以调节,其复杂性得以加强。开放性与复杂性,使中国的皇帝制度与天下国家经常呈现调适的不稳定及弹性。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B C D C C D B B C
11 12 13 14
B A B C
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32分。
15.(12分)【参考答案】
(1)起点:长安;(2分)
终点:大秦。(欧洲或古罗马也可)(2分)张骞通西域;(2分)
影响:有利于促进汉朝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或促进汉与西域经济文化联系);有利于民族融合和边疆开发。(2分,答出一点即可)
(2)历史信息:汉代开辟;多条航线;海上交通发达;以丝绸为主要运送物品;路途遥远;航路艰难等。(4分)
(3)有利于中外经济贸易合作共赢;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有利于中国更加开放包容;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等。(2分,言之有理即可)
16.(10分)【参考答案】
(1)蜀汉、刘备(2分)西晋。(1分)
(2)原因:北方的人口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北人南迁);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相对北方社会安定。(三点3分)
影响: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1分)
(3)说汉语(改汉姓、学汉礼、遵汉制等言之有理皆可)(1分);
影响:推动了鲜卑族汉化,促进了民族融合。(2分)
17.(10分)【参考答案】
示例:
观点: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的大一统时代,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初步发展时期。(2分)
论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该制度被历代封建王朝沿用。秦朝通过皇帝制、三公制等制度明确了统治者至高无上的权威,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汉朝在承袭秦制的基础上,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注重民生,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恢复经济并稳定社会局势。汉武帝统治时期,实施“推恩令”、刺史制度,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6分)
结论: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汉朝进一步巩固了大一统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