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
1.(2023九上·苏州期中)某校准备编写《文明的起源一大河篇》的历史小报,目录历史小报《古代亚非文明》如图。请你为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标题(  )
历史小报 《古代亚非文明》——大河篇 第一节 探讨金字塔之谜 第二节 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 第三节 ____
A.思想家亚里士多德 B.西欧庄园的生产生活
C.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D.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
2.(2023九上·苏州期中)世界古代史有两部著名的法典,一部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另一部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它们诞生的区域位于图中(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2023九上·苏州期中)“条条大路通罗马。”如图是古代罗马发展演变的线索示意图,下列各序号所指代的时期正确的一组是(  )
A.①﹣罗马城邦 ②﹣罗马帝国③﹣罗马共和国④﹣西罗马帝国⑤﹣东罗马帝国
B.①﹣罗马城邦 ②﹣罗马共和国③﹣罗马帝国④﹣西罗马帝国⑤﹣东罗马帝国
C.①﹣罗马共和国②﹣罗马城邦③﹣罗马帝国④﹣西罗马帝国⑤﹣东罗马帝国
D.①﹣罗马城邦 ②﹣罗马共和国③﹣罗马帝国④﹣东罗马帝国⑤﹣西罗马帝国
4.(2023九上·苏州期中)英文单词“alphabet”(字母表)是由希腊字母表中前两个字母“a”(alpha)和“β”(beta)组合而成;英文单词“delta”(三角洲)就直接来自希腊字母△,因为这个字母的形状就是三角形。材料旨在说明(  )
A.英文单词复杂多样 B.希腊字母直观易懂
C.希腊文明影响深远 D.人类文化交流互鉴
5.(2023九上·苏州期中)如表:古代希腊城邦概况(部分)
城邦 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万)
斯巴达 8400 约40
雅典 2500 约30
反映了古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是(  )
A.农业发达 B.民主盛行 C.小国寡民 D.城邦众多
6.(2023九上·苏州期中)《古希腊文明的光芒》一书中认为:这个民族经常被称为“孩童”,但他们缔造了欧洲人的精神家园。这里的“精神”最有可能是(  )
A.小国寡民 B.等级制度 C.民主政治 D.法制传统
7.(2023·苏州)《骑士时代:中世纪的欧洲》中写道,“在领主自营地上,阿布拉黑整天忙于耕作,恨不得有三头六臂。毫无疑问,经常出现在他头脑中的是管事和他的助手,他们可以处罚他,——甚至鞭笞他——如果认为他偷懒的话。”由此推断,阿布拉黑的身份可能是(  )
A.庄园佃户 B.庄园领主 C.城市商人 D.行会学徒
8.(2022九上·合川月考) 西方人认为拜占庭帝国的文化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东方人却从拜占庭的文化看出希腊罗马文化的身影。位于亚欧交界的拜占庭帝国文明博大精深、灿烂辉煌。上述材料认为(  )
A.拜占庭文化具有兼容东西方文化的特点
B.拜占庭帝国占据着重要的地理位置
C.拜占庭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保存者
D.拜占庭是世界存在时间最长的帝国
9.(2022九上·福田期中)《一千零一夜》的第 12 个故事记述道:一位巴格达女郎来到市场,她从一名基督徒手中选购了橄榄,从一位土耳其商人手中买到了埃及地区的蜡烛,还购买了来自阿富汗地区的特产阿月浑子仁以及来自中国的麝香和印尼的香料。这说明阿拉伯人 (  )
A.在对外扩张中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B.以融合东西文明为目标
C.在东西方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D.注重提高女性政治地位
10.(2023九上·苏州期中)孙立祥在《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中指出:日本通过三次“开国”,成功实现了社会的全面转型。日本完成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事件是(  )
A.大化改新 B.倒幕运动 C.大政奉还 D.明治维新
11.(2023九上·苏州期中)下列表格中,历史现象与原因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序号 历史现象 原因
A 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雅典一度达到全盛 法兰克王国改革
B 63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C 阿拉伯数字传遍了全世界 《马可 波罗行纪》
D 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拜占庭帝国灭亡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A.A B.B C.C D.D
12.(2023九下·深圳开学考)“中世纪晚期,西欧少数商人占据着生产资料,他们向乡村手工业者提供原料、甚至生产工具,并预付部分工资,最后收回制成的产品,并投放到市场出售。”材料反映了(  )
A.西欧城市的兴起 B.西欧庄园的出现
C.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化 D.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3.(2023九上·苏州期中)《人类简史》中描述:“欧洲人发动战争俘虏非洲人,再从非洲内陆千里迢迢运至美洲,数百万非洲人就这样在战乱或运送过程中丧命。而这一切,不过就是为了让欧洲人能够在茶里加糖、能吃到甜点,让人能够靠着贩糖而获取暴利。”材料体现了(  )
A.欧洲庄园的逐步瓦解 B.“三角贸易”的罪恶
C.文艺复兴运动 D.新航路的开辟
14.(2023·石景山二模)《假如海洋空荡荡》中写道:“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签署了一项条约,以佛得角群岛以西约1700公里处的子午线为分界,以西的所有土地属于西班牙,以东所有新发现的土地则属于葡萄牙。毫不意外,其他国家对这一通吃的诉求非常愤怒,纷纷起来反抗,英国、法国、荷兰是其中最重要的几个国家”。与材料直接相关的史实是(  )
A.中世纪城市的重新兴起 B.手工工场与租地农场的出现
C.新航路开辟和殖民争霸 D.“三角贸易”和殖民地的反抗
15.(2023九下·合肥开学考)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由此推断,中世纪农奴获得人身自由的主要条件是(  )
A.垦殖运动兴起 B.地租形式改变
C.新兴城市产生 D.土地集中经营
16.(2023·哈尔滨)2022年9月8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终年96岁。虽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但实际上她“统而不治”,只是作为保持其国家和民族、传统和权威的象征。这主要是因为英国实行(  )
A.君主立宪制 B.君主专制 C.联邦制 D.民主共和制
17.(2023·鄂州)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本宪法所制定的立法权,均属合众国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行政权力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宪法设计的美国政治体制的特点是(  )
A.君主立宪 B.三权分立 C.中央集权 D.地方分权
18.(2022九上·长沙期中)18世纪后半叶,一篇文献中写道:“……我们现在不得不宣布和他们脱离,并且以对待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样的态度对待他们:和我们作战,就是敌人;和我们和好,就是朋友……这些联合一致的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按其权利必须成为自由独立的国家。”对这篇文献的论述正确的是(  )
A.废除了旧的制度,确立了新的制度的基本框架
B.宣告了美国独立战争的最终胜利
C.第一次以国家名义表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D.废除了奴隶制,具有进步的意义
19.(2023九上·苏州期中)如图反映了某时期英国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的比例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英国(  )
A.新航路的开辟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工业革命的发展 D.海外殖民地的扩大
20.(2021·德庆模拟)某初中九年级三班准备进行一次专题探究,他们搜集到如下资料:《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的画像、《国际歌》歌词以及巴黎公社等,由此,可看出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A.思想解放运动 B.杰出人物的作用
C.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D.民族解放运动
21.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蒸汽机的直接作用是(  )
A.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动力 B.标志着现代工制度确立
C.预示着铁路时代的到来 D.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
22.(2023九上·苏州期中)19世纪中期,美国北部工商业经济发达,需要大量自由劳动力和棉花等工业原料,而南方发展种植园经济,奴隶主把大量奴隶禁锢在种植园,并把棉花等廉价原料大量输往英国等欧洲国家。据此可知,当时美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
B.南北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
C.严重缺乏自由劳动力
D.建立集权政府与国家统一的矛盾
23.(2023九上·苏州期中)绘制“知识结构图”是一种常用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科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如图知识结构图显示了美国内战的基本脉络,空白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A.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 B.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C.法国公开参战,支持北方 D.林肯总统被狂热分子刺杀
24.(2023九上·苏州期中)美国内战初,林肯只坚持“根据宪法原则”进行战争,而不提奴隶制存废之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共和党内的激进派强烈要求扩大战争目标,主张马上宣布废除奴隶制;不少地方的群众也纷纷举行集会、游行,向政府递交请愿书,要求解放黑奴。于是,林肯政府审时度势,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由此可见,该宣言的发表(  )
A.扭转了战争的被动局面 B.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支持
C.顺应了国内进步力量的要求 D.扩大了南北内战的规模
二、填空题
25.(2019九上·莘县期中)公元前3100年左右,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流域建立起统一的古埃及奴隶制国家。   是古埃及的文明象征。《   》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成文法典。
26.(2023九上·苏州期中)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   政体;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确立了   的政治制度。
27.(2023九上·苏州期中)1862年,美国联邦政府审时度势,颁布了    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不久,林肯发表了    ,宣布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加入北方军队。
三、综合题
28.(2023九上·苏州期中)14﹣16世纪,欧洲发生了许多新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世纪以后,西欧城市和农村都出现了新的变化。
材料二 (它)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这个时期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及政治、哲学著作都鲜明地表现出新的时代精神。
﹣﹣摘编自吴于盧、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三 新航路开辟后的新现象(见图)
(1)请将材料一所示思维导图中的数字内容填写完整。
(2)据材料二,概括对这一运动的评价。“新的时代精神”指的是什么?
(3)写出材料三中一位与图一现象有关的航海家。写出图二反映出的历史事件。结合图一、图二,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4)综上所述,请你概括14﹣16世纪欧洲历史的发展趋势。
29.(2023九上·苏州期中)政治体制是治理国家的基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发展的方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使英国第一个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开始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总论卷》
材料二:1787年宪法被当时美国拥有的13个州的特别会议所批准。它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基础。1787年宪法并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政治体制设计,其最明显最严重的缺点在于承认了黑人奴隶制,为宪政的发展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为日后美国的发展留下了隐患。
——摘编自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材料三:如图表所示
美国与英国政治体制的异同(部分)
国家元首 政府首脑 阁员如何产生 国家的政权中心
称谓 产生方式 任期方式 职能
总统 间接选举产生 任期制4年 总揽军政大权 总统 总统任命 总统
国王 世袭 终身制 统而不治 首相 首相任命 议会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概括该制度对英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请用史实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政治体制设计”。
(3)根据材料三,分析美国民主共和制呈现的最显著特点。比较美、英国家元首在权力方面的不同之处。
(4)综合以上材料,同为资本主义国家的英国和美国却形成了不同的政治体制,谈谈你对此现象的认识。
30.(2023九上·苏州期中)19世纪中后期,一些国家为摆脱统治危机和解决内部矛盾,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掀起一场国家体制改革或革命的狂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沙皇俄国的大国地位,沙皇正着手开始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使俄国在19世纪最后十年发生了转型。
﹣﹣杰里 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
﹣﹣1868年某日本官员语
材料三:美国独立以后,领土迅速扩张,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成为一个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的大国。同时,北方资本主义工业和南方种植园经济都发展起来。南方种植园使用了大量奴隶。两种制度水火不容。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据材料一指出“这种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由此进行的社会改革指的是什么?这一事件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材料二指的是什么事件?这次改革后,日本的社会性质有何变化?请举出这次“社会变革”在政治、社会生活方面的措施。
(3)据材料三指出“两种制度水火不容”,其矛盾的焦点是什么?由此引发了哪场战争?战争的结果对美国的发展有何影响?
(4)材料一与材料二和材料三解决危机的手段有何不同?
(5)结合上述材料,从有利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看,你能从后来俄国、日本和美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中得出什么认识?(写出两点即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佛教的创立与传播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和古代两河流域文明都符合“古代亚非文明”这一主题。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 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宣扬“众生平等”,主张“忍耐顺从”。C项正确;
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属于欧洲文明,排除A项;
西欧庄园的生产生活属于欧洲文明,排除B项;
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属于欧洲文明,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佛教和古印度文明,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答案】D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刻在黑色石柱上的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诞生在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位于图中的②处;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的是《十二铜表法》,是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的成文法,它的诞生区域位于图中的④处,D项正确;
①雅典和③埃及都不是两部法典的诞生地,排除含①③的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记忆《汉谟拉比法典》《十二铜表法》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3.【答案】B
【知识点】罗马城邦;罗马帝国的兴亡;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8世纪,在意大利半岛的台伯河畔,罗马城逐步建立起来,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奴隶制共和国。罗马共和国建立后,逐步征服了意大利半岛。公元前27年,屋大维独揽国家大权,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取代。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个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15世纪中期,奥斯曼土耳其攻陷君士坦丁堡,古老的拜占庭帝国灭亡,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古代罗马发展历程的相关史实。
4.【答案】C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英文单词‘alphabet’(字母表)是由希腊字母表中前两个字母‘a’(alpha)和‘β’(beta)组合而成;英文单词‘delta’(三角洲)就直接来自希腊字母△,因为这个字母的形状就是三角形”可知,材料说明英文受到希腊字母的影响,这说明希腊文明影响深远。C项正确;
材料旨在说明希腊文明影响深远,不是说明英文单词复杂多样,排除A项;
材料旨在说明希腊文明影响深远,不是说明希腊字母直观易懂,排除B项;
材料旨在说明希腊文明影响深远,不是说明人类文化交流互鉴,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材料旨在说明希腊文明影响深远。
5.【答案】C
【知识点】古希腊的城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表格看出,斯巴达的面积是8400平方千米,雅典面积更小,只有2500平方千米;斯巴达的人口是约40万,雅典人口更少,只有约30万。这说明古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C项正确;
表格内容不能说明古希腊农业发达,排除A项;
表格内容不能说明古希腊民主盛行,排除B项;
表格内容不能说明古希腊城邦众多,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表格内容说明古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
6.【答案】C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古希腊文明”“欧洲人的精神家园”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雅典开民主政治的先河。雅典正是在民主政治的基础上创造了希腊文明中的大部分辉煌,故这里的“精神”最有可能是民主政治,C项正确;
小国寡民是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排除A项;
等级制度是中世纪欧洲出现的,排除B项;
罗马共和国时期颁布的的《十二铜表法》说明欧洲具有法制传统,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7.【答案】A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阿布拉黑整天忙于耕作”“经常出现在他头脑中的是管事和他的助手,他们可以处罚他,——甚至鞭笞他——如果认为他偷懒的话”可知,阿布拉黑需要在领主自营上辛勤劳作,向领主交税,管家主持的庄园法庭可以监督他、处罚他,可见阿布拉黑的处境很惨,是庄园佃户。
A项庄园佃户可能是阿布拉黑的身份,符合题意;
B项庄园领主是庄园的统治者,不符合题意;
CD两项错误,手工业者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他们在城市里具有自由权,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欧的庄园及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和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掌握庄园领主与佃户的区别。
8.【答案】A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西方人认为拜占庭帝国的文化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东方人却从拜占庭的文化看出希腊罗马文化的身影”结合所学可知拜占庭帝国位于欧亚交界处,交通发达,它是古希腊文化的保存者,又吸收了东方文化的特点,因此拜占庭文化具有兼容东西文化的特点,故选A;
B是表面现象,不能表达材料的主旨,排除;
C说法不能全面理解材料的意思,排除;
D说法不能反映材料内容,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9.【答案】C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从一名基督徒手中选购了橄榄,从一位土耳其商人手中买到了埃及地区的蜡烛,还购买了来自阿富汗地区的特产阿月浑子仁以及来自中国的麝香和印尼的香料”可以看出,阿拉伯人在东西方交流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故C符合题意;
从材料中看不出“对外扩张”“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故A不符合题意;
以融合东西文明为目标说法错误,故B不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关于提高女性政治地位的叙述,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阿拉伯文化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10.【答案】A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六七世纪的日本非常混乱,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进行大化改新,通过改革,使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故日本完成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事件是大化改新,A项正确;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倒幕运动,排除B项;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大政奉还,排除C项;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明治维新,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准确识记大化改新的影响。
11.【答案】B
【知识点】伊斯兰教的创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尚未形成统一国家,内忧外患,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穆罕默德创立的伊斯兰教应运而生。穆罕默德最初在麦加传教,麦加贵族担心会损害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利益,迫害穆罕默德的信徒;622年,穆罕默德带领少数信徒离开麦加,在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630年,穆罕默德征服麦加,迫使麦加贵族接受伊斯兰教,承认他在政治和宗教领袖地位,麦加从此成为伊斯兰教圣地。征服麦加,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632年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到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63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和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这组历史现象与原因的对应关系是正确的,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12.【答案】C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世纪晚期,西欧少数商人占据着生产资料,他们向乡村手工业者提供原料、甚至生产工具,并预付部分工资,最后收回制成的产品,并投放到市场出售。”及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晚期,农产品富余,加上城市需求的增加,使得更多的农产品和畜产品得以进入市场。一些商人将在乡村市场收购的产品运到港口甚至更远的地方,手工业不断发展,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生产,工场手工业产生并发展起来,C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需要理解材料并掌握手工工场的产生。
13.【答案】B
【知识点】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6世纪开始,欧洲奴隶贩子从本国出发装载盐、布匹、朗姆酒等到非洲,在非洲换成奴隶沿着所谓的“中央航路“通过大西洋到美洲,在美洲换成糖、烟草和稻米等种植园产品以及金银和工业原料返航回欧洲。在欧洲西部、非洲的几内亚湾附近、美洲西印度群岛之间,航线大致构成三角形状,史称三角贸易,由于被贩运的是黑色人种,故又称“黑三角贸易“(或黑奴贸易),三角贸易是资本原始积累野蛮性和残酷性的集中体现,体现了资本主义的贪婪性、血腥性和扩张性,与题意相符,B项正确;
欧洲庄园的逐步瓦解与非洲、美洲无关,排除A项;
文艺复兴运动与材料中的黑奴、物品的交易无关,排除C项;
材料没有涉及新航路的开辟的内容,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拓展三角贸易的背景、路线及交易对象、影响等,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14.【答案】C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签署了一项条约,以佛得角群岛以西约1700公里处的子午线为分界,以西的所有土地属于西班牙,以东所有新发现的土地则属于葡萄牙”可知,题干材料与新航路开辟有关;由“毫不意外,其他国家对这一通吃的诉求非常愤怒,纷纷起来反抗,英国、法国、荷兰是其中最重要的几个国家”可知,题干材料与早期殖民掠夺过程中的殖民争霸有关;C项正确;
中世纪城市的重新兴起与题干内容“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签署了一项条约,以佛得角群岛以西约1700公里处的子午线为分界,以西的所有土地属于西班牙,以东所有新发现的土地则属于葡萄牙……”不符,排除A项;
手工工场与租地农场的出现与题干内容“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签署了一项条约,以佛得角群岛以西约1700公里处的子午线为分界,以西的所有土地属于西班牙,以东所有新发现的土地则属于葡萄牙……”不符,排除B项;
“三角贸易”和殖民地的反抗,在题干内容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和殖民争霸,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和殖民争霸。
15.【答案】B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租地农场里,租地农场主、土地所有者掌握土地等生产资料,他们把土地出租给农民,甚至向承租人提供生产必需的生产资料,承租人须向农场主支付地租,双方订立契约,农场主与承租人形成了雇佣关系,这说明中世纪农奴获得人身自由的主要条件是地租形式的改变,B项正确;
垦殖运动是指从10世纪中叶到13世纪中叶的300年间,西欧各地一直在不断地开垦荒地,从而构成了一场声势浩大、为时长久的大垦殖运动,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
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租形式由封建地租关系逐渐发展为雇佣关系,即地租形式的改变,与新兴城市产生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
根据材料所述内容可知,中世纪农奴获得人身自由的主要条件是地租形式的改变,与土地集中经营的方式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考查了租地农场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16.【答案】A
【知识点】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
【解析】【分析】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对国王的权力进行明确的制约。此后,英国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
A项君主立宪制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B项君主专制是光荣革命前实行的,不符合题意;
CD两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君主立宪制,不是联邦制、民主共和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君主立宪制。
17.【答案】B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本宪法所制定的立法权,均属合众国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行政权力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可知,叙述的是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权分立的政治特点,B项正确;
英国的政治体制是君主立宪制,美国是总统共和制,排除A项;
材料未涉及联邦政府与地方州政府的关系,排除C项;
材料未涉及地方分权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美国1787年宪法的相关内容,理解美国政治体制的特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8.【答案】C
【知识点】《独立宣言》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文献为美国《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其核心内容是自由平等和美国独立、天赋人权、主权在民。它宜告了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标志着美国的诞生。这是第一部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故C正确;
《独立宣言》没有涉及废除旧制度和确立新制度,故A错误;
《独立宣言》宣告了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标志着美国的诞生,而不是宣告了美国独立战争的最终胜利,故B错误;
《独立宣言》没有宣布废除奴隶制,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独立宣言》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独立宣言》谴责了英国殖民统治的罪恶,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管辖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进步的,因为,它反映了殖民地人民摆脱压迫的要求,包含了资产阶级对民族独立、民主自由的主张。 黑人奴隶无法享有平等自由,这是它的局限性。
19.【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图表反映的信息是,从1750年至1870年英国城市人口不断上升,即工人的增多,而农村人口不断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开始,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工业的发展,直接导致了工厂企业的出现,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C项正确;
新航路的开辟出现在15—16世纪,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相符,排除A项;
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
海外殖民地的扩大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资本,没有直接影响英国城市和农村人口比例的变化。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考查了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
20.【答案】C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第一国际
【解析】【分析】A.思想解放运动,不符合题意;
B.杰出人物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 《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的画像、《国际歌》歌词以及巴黎公社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和恩格斯参与工人运动,发表了《共产党宣言》,为工人运动指明了方向,之后法国爆发巴黎公社,失败后欧仁鲍狄埃创作了《国际歌》,成为国际无产阶级的战歌,故选项C符合题意;
D.民族解放运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注意所选择的选项要把所给的信息全部包括在内,切记。
21.【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 ,改良蒸汽机的直接使用,提供了稳定、持久、便利的动力,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标志着现代工制度确立 ,是工业革命的影响,不是直接作用,不符合题意;
C. 预示着铁路时代的到来 ,是火车发明的意义,不符合题意;
D. 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 ,是工业革命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是直接作用。
22.【答案】B
【知识点】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题干反映的是19世纪中期,美国北部工商业需要大量劳动力和原材料,而南方种植园经济却禁锢了劳动力并将原材料输往欧洲,这说明美国南北经济制度之间存在着矛盾,B项正确;
早在十八世纪美国就已经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排除A项;
材料强调的是美国南北经济制度的矛盾,C选项只是反映了美国北方的问题,这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C项;
材料强调的是美国南北方经济上的矛盾,未涉及到政治问题,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美国南北战争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3.【答案】B
【知识点】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知识结构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南北矛盾加剧导致内战爆发,林肯总统为了战胜南方叛乱各州,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赢得了大量黑人对北方联邦政府的支持,最终北方取得胜利,B项正确;
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在美国内战爆发之前,排除A项;
战争后期,北方取得优势后,法国才公开参战支持北方,且这不是北方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
北方取得胜利后,林肯总统被狂热分子刺杀,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空白处应填写的内容是《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24.【答案】C
【知识点】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内战初,林肯只坚持“根据宪法原则”进行战争,而不提奴隶制存废之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共和党内的激进派强烈要求扩大战争目标,主张马上宣布废除奴隶制;不少地方的群众也纷纷举行集会、游行,向政府递交请愿书,要求解放黑奴。于是,林肯政府审时度势,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由此可见,该宣言的发表顺应了国内进步力量的要求;1861~1865年的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后,由于准备不足和缺乏优秀将领,北方军队在战争初期接连失利,为扭转局势,林肯在1862年9月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这瓦解了南方种植园奴隶制,北方获得雄厚的兵源,增强了北方军队的战斗力,南方彻底陷入绝境,C项正确;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扭转了战争的被动局面,排除A项;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支持,排除B项;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扩大了南北内战的规模,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美国内战的原因、经过、性质和影响。
25.【答案】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
【知识点】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成文法典。
故答案为: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
【点评】本题为基础题,考查的是金字塔和《汉谟拉比法典》,结合其地位进行分析即可。
26.【答案】君主立宪制;三权分立
【知识点】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利,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最高法院和国会享有司法和立法大权.1787年美国宪法,确立了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故答案为:君主立宪制;三权分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权利法案》和《1787年美国宪法》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27.【答案】《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知识点】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扭转不利局面,1862年,联邦政府审时度势,颁布了《宅地法》,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不久,林肯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参加北方军队。《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深得人心,调动了农民和黑人奴隶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参军作战,扭转了北方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故答案为:《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政府颁布的法律文件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8.【答案】(1)资本主义;租地农场;手工工场;雇佣。
(2)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3)航海家:哥伦布(或麦哲伦);事件:三角贸易;影响:促进世界各地物种的交流(或世界各大洲日益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为西欧的殖民掠夺打通了道路(或促进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4)步入近代(或向资本主义过渡)。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新航路的开辟;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图中所示内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租领主直营达到一个高潮,领主也因此依靠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立,建立租地农场,他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14世纪在欧洲部分城市,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手工工场也发展起来,工场主出资,工场进行手工生产,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都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经营,雇佣农民、手工业者进行生产,所以①为资本主义,②为租地农场,③为手工工场,④为雇佣。
(2)根据材料二“它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这个时期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及政治、哲学著作都鲜明地表现出新的时代精神”可知,材料中的运动指文艺复兴,“新的时代精神”指的是人文主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图一现象有关的航海家有哥伦布、麦哲伦,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世界上首次环球航行。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三角贸易。结合图一、图二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世界各地物种的交流(或世界各大洲日益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为西欧的殖民掠夺打通了道路(或促进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4)综上所述可知,14--16世纪欧洲历史的发展趋势是步入近代(或向资本主义过渡)。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和资产阶级萌芽的相关知识。
29.【答案】(1)制度:君主立宪制。影响:使英国第一个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开始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有利于英国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2)史实:承认了黑人奴隶制的存在。
(3)特点:分权与制衡。不同:美国总统总揽军政大权;英国国王统而不治。
(4)认识:根据各国国情不同,因地制宜,可以形成不同的政治体制。
【知识点】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独立宣言》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可知,英国“光荣革命”后,英国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据“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使英国第一个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开始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可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使英国第一个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开始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有利于英国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2)根据材料二“1787年宪法并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政治体制设计,其最明显最严重的缺点在于承认了黑人奴隶制,为宪政的发展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为日后美国的发展留下了隐患。”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承认了黑人奴隶制的存在,这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政治体制设计”。
(3)根据材料三图表可知,美国民主共和制呈现的最显著特点是分权与制衡。比较美、英国家元首的权力可知,美国总统总揽军政大权,英国国王统而不治。
(4)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综合以上材料可知,根据各国国情不同,因地制宜,可以形成不同的政治体制。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1787年宪法、美国民主共和制呈现的最显著特点、美、英国家元首在权力方面的不同之处的相关史实。
30.【答案】(1)制度:农奴制;改革:1861年改革或者农奴制改革;依据:是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2)明治维新;资本主义道路;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3)焦点:奴隶制的废存问题;战争:美国南北战争或美国内战;影响:维护了美国的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为以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4)材料一与材料二是通过改革摆脱危机;材料三是通过战争解决危机。
(5)维护国家统一或向西方学习引进先进科技等等。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这种制度”指的是农奴制;由此进行的社会改革指的是1861年改革或者农奴制改革;这场改革对俄国产生的作用是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发生于1861年,是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2)根据材料“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指的是明治维新。主要内容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科技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军事上,改革封建军制,建立近代化军队等等。这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两种制度水火不容”,其矛盾的焦点是奴隶制的废存问题;由此引发了战争是美国南北战争或美国内战;战争的结果对美国的发展的影响是维护了美国的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为以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与材料二和材料三解决危机的手段的不同之处是材料一与材料二是通过改革摆脱危机;材料三是通过战争解决危机。
(5)本题要求学生从后来俄国、日本和美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中回答得出什么认识,该题只要学生从维护国家统一或国家要富强就必须改革等方面回答即可。
【点评】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和美国南北战争是考查的重点,注意识记相关知识。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
1.(2023九上·苏州期中)某校准备编写《文明的起源一大河篇》的历史小报,目录历史小报《古代亚非文明》如图。请你为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标题(  )
历史小报 《古代亚非文明》——大河篇 第一节 探讨金字塔之谜 第二节 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 第三节 ____
A.思想家亚里士多德 B.西欧庄园的生产生活
C.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D.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
【答案】C
【知识点】佛教的创立与传播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和古代两河流域文明都符合“古代亚非文明”这一主题。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 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宣扬“众生平等”,主张“忍耐顺从”。C项正确;
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属于欧洲文明,排除A项;
西欧庄园的生产生活属于欧洲文明,排除B项;
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属于欧洲文明,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佛教和古印度文明,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2023九上·苏州期中)世界古代史有两部著名的法典,一部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另一部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它们诞生的区域位于图中(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D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刻在黑色石柱上的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诞生在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位于图中的②处;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的是《十二铜表法》,是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的成文法,它的诞生区域位于图中的④处,D项正确;
①雅典和③埃及都不是两部法典的诞生地,排除含①③的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记忆《汉谟拉比法典》《十二铜表法》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3.(2023九上·苏州期中)“条条大路通罗马。”如图是古代罗马发展演变的线索示意图,下列各序号所指代的时期正确的一组是(  )
A.①﹣罗马城邦 ②﹣罗马帝国③﹣罗马共和国④﹣西罗马帝国⑤﹣东罗马帝国
B.①﹣罗马城邦 ②﹣罗马共和国③﹣罗马帝国④﹣西罗马帝国⑤﹣东罗马帝国
C.①﹣罗马共和国②﹣罗马城邦③﹣罗马帝国④﹣西罗马帝国⑤﹣东罗马帝国
D.①﹣罗马城邦 ②﹣罗马共和国③﹣罗马帝国④﹣东罗马帝国⑤﹣西罗马帝国
【答案】B
【知识点】罗马城邦;罗马帝国的兴亡;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8世纪,在意大利半岛的台伯河畔,罗马城逐步建立起来,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奴隶制共和国。罗马共和国建立后,逐步征服了意大利半岛。公元前27年,屋大维独揽国家大权,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取代。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个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15世纪中期,奥斯曼土耳其攻陷君士坦丁堡,古老的拜占庭帝国灭亡,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古代罗马发展历程的相关史实。
4.(2023九上·苏州期中)英文单词“alphabet”(字母表)是由希腊字母表中前两个字母“a”(alpha)和“β”(beta)组合而成;英文单词“delta”(三角洲)就直接来自希腊字母△,因为这个字母的形状就是三角形。材料旨在说明(  )
A.英文单词复杂多样 B.希腊字母直观易懂
C.希腊文明影响深远 D.人类文化交流互鉴
【答案】C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英文单词‘alphabet’(字母表)是由希腊字母表中前两个字母‘a’(alpha)和‘β’(beta)组合而成;英文单词‘delta’(三角洲)就直接来自希腊字母△,因为这个字母的形状就是三角形”可知,材料说明英文受到希腊字母的影响,这说明希腊文明影响深远。C项正确;
材料旨在说明希腊文明影响深远,不是说明英文单词复杂多样,排除A项;
材料旨在说明希腊文明影响深远,不是说明希腊字母直观易懂,排除B项;
材料旨在说明希腊文明影响深远,不是说明人类文化交流互鉴,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材料旨在说明希腊文明影响深远。
5.(2023九上·苏州期中)如表:古代希腊城邦概况(部分)
城邦 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万)
斯巴达 8400 约40
雅典 2500 约30
反映了古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是(  )
A.农业发达 B.民主盛行 C.小国寡民 D.城邦众多
【答案】C
【知识点】古希腊的城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表格看出,斯巴达的面积是8400平方千米,雅典面积更小,只有2500平方千米;斯巴达的人口是约40万,雅典人口更少,只有约30万。这说明古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C项正确;
表格内容不能说明古希腊农业发达,排除A项;
表格内容不能说明古希腊民主盛行,排除B项;
表格内容不能说明古希腊城邦众多,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表格内容说明古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
6.(2023九上·苏州期中)《古希腊文明的光芒》一书中认为:这个民族经常被称为“孩童”,但他们缔造了欧洲人的精神家园。这里的“精神”最有可能是(  )
A.小国寡民 B.等级制度 C.民主政治 D.法制传统
【答案】C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古希腊文明”“欧洲人的精神家园”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雅典开民主政治的先河。雅典正是在民主政治的基础上创造了希腊文明中的大部分辉煌,故这里的“精神”最有可能是民主政治,C项正确;
小国寡民是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排除A项;
等级制度是中世纪欧洲出现的,排除B项;
罗马共和国时期颁布的的《十二铜表法》说明欧洲具有法制传统,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7.(2023·苏州)《骑士时代:中世纪的欧洲》中写道,“在领主自营地上,阿布拉黑整天忙于耕作,恨不得有三头六臂。毫无疑问,经常出现在他头脑中的是管事和他的助手,他们可以处罚他,——甚至鞭笞他——如果认为他偷懒的话。”由此推断,阿布拉黑的身份可能是(  )
A.庄园佃户 B.庄园领主 C.城市商人 D.行会学徒
【答案】A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阿布拉黑整天忙于耕作”“经常出现在他头脑中的是管事和他的助手,他们可以处罚他,——甚至鞭笞他——如果认为他偷懒的话”可知,阿布拉黑需要在领主自营上辛勤劳作,向领主交税,管家主持的庄园法庭可以监督他、处罚他,可见阿布拉黑的处境很惨,是庄园佃户。
A项庄园佃户可能是阿布拉黑的身份,符合题意;
B项庄园领主是庄园的统治者,不符合题意;
CD两项错误,手工业者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他们在城市里具有自由权,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欧的庄园及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和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掌握庄园领主与佃户的区别。
8.(2022九上·合川月考) 西方人认为拜占庭帝国的文化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东方人却从拜占庭的文化看出希腊罗马文化的身影。位于亚欧交界的拜占庭帝国文明博大精深、灿烂辉煌。上述材料认为(  )
A.拜占庭文化具有兼容东西方文化的特点
B.拜占庭帝国占据着重要的地理位置
C.拜占庭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保存者
D.拜占庭是世界存在时间最长的帝国
【答案】A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西方人认为拜占庭帝国的文化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东方人却从拜占庭的文化看出希腊罗马文化的身影”结合所学可知拜占庭帝国位于欧亚交界处,交通发达,它是古希腊文化的保存者,又吸收了东方文化的特点,因此拜占庭文化具有兼容东西文化的特点,故选A;
B是表面现象,不能表达材料的主旨,排除;
C说法不能全面理解材料的意思,排除;
D说法不能反映材料内容,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9.(2022九上·福田期中)《一千零一夜》的第 12 个故事记述道:一位巴格达女郎来到市场,她从一名基督徒手中选购了橄榄,从一位土耳其商人手中买到了埃及地区的蜡烛,还购买了来自阿富汗地区的特产阿月浑子仁以及来自中国的麝香和印尼的香料。这说明阿拉伯人 (  )
A.在对外扩张中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B.以融合东西文明为目标
C.在东西方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D.注重提高女性政治地位
【答案】C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从一名基督徒手中选购了橄榄,从一位土耳其商人手中买到了埃及地区的蜡烛,还购买了来自阿富汗地区的特产阿月浑子仁以及来自中国的麝香和印尼的香料”可以看出,阿拉伯人在东西方交流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故C符合题意;
从材料中看不出“对外扩张”“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故A不符合题意;
以融合东西文明为目标说法错误,故B不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关于提高女性政治地位的叙述,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阿拉伯文化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10.(2023九上·苏州期中)孙立祥在《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中指出:日本通过三次“开国”,成功实现了社会的全面转型。日本完成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事件是(  )
A.大化改新 B.倒幕运动 C.大政奉还 D.明治维新
【答案】A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六七世纪的日本非常混乱,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进行大化改新,通过改革,使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故日本完成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事件是大化改新,A项正确;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倒幕运动,排除B项;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大政奉还,排除C项;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明治维新,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准确识记大化改新的影响。
11.(2023九上·苏州期中)下列表格中,历史现象与原因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序号 历史现象 原因
A 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雅典一度达到全盛 法兰克王国改革
B 63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C 阿拉伯数字传遍了全世界 《马可 波罗行纪》
D 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拜占庭帝国灭亡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伊斯兰教的创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尚未形成统一国家,内忧外患,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穆罕默德创立的伊斯兰教应运而生。穆罕默德最初在麦加传教,麦加贵族担心会损害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利益,迫害穆罕默德的信徒;622年,穆罕默德带领少数信徒离开麦加,在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630年,穆罕默德征服麦加,迫使麦加贵族接受伊斯兰教,承认他在政治和宗教领袖地位,麦加从此成为伊斯兰教圣地。征服麦加,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632年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到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63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和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这组历史现象与原因的对应关系是正确的,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12.(2023九下·深圳开学考)“中世纪晚期,西欧少数商人占据着生产资料,他们向乡村手工业者提供原料、甚至生产工具,并预付部分工资,最后收回制成的产品,并投放到市场出售。”材料反映了(  )
A.西欧城市的兴起 B.西欧庄园的出现
C.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化 D.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答案】C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世纪晚期,西欧少数商人占据着生产资料,他们向乡村手工业者提供原料、甚至生产工具,并预付部分工资,最后收回制成的产品,并投放到市场出售。”及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晚期,农产品富余,加上城市需求的增加,使得更多的农产品和畜产品得以进入市场。一些商人将在乡村市场收购的产品运到港口甚至更远的地方,手工业不断发展,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生产,工场手工业产生并发展起来,C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需要理解材料并掌握手工工场的产生。
13.(2023九上·苏州期中)《人类简史》中描述:“欧洲人发动战争俘虏非洲人,再从非洲内陆千里迢迢运至美洲,数百万非洲人就这样在战乱或运送过程中丧命。而这一切,不过就是为了让欧洲人能够在茶里加糖、能吃到甜点,让人能够靠着贩糖而获取暴利。”材料体现了(  )
A.欧洲庄园的逐步瓦解 B.“三角贸易”的罪恶
C.文艺复兴运动 D.新航路的开辟
【答案】B
【知识点】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6世纪开始,欧洲奴隶贩子从本国出发装载盐、布匹、朗姆酒等到非洲,在非洲换成奴隶沿着所谓的“中央航路“通过大西洋到美洲,在美洲换成糖、烟草和稻米等种植园产品以及金银和工业原料返航回欧洲。在欧洲西部、非洲的几内亚湾附近、美洲西印度群岛之间,航线大致构成三角形状,史称三角贸易,由于被贩运的是黑色人种,故又称“黑三角贸易“(或黑奴贸易),三角贸易是资本原始积累野蛮性和残酷性的集中体现,体现了资本主义的贪婪性、血腥性和扩张性,与题意相符,B项正确;
欧洲庄园的逐步瓦解与非洲、美洲无关,排除A项;
文艺复兴运动与材料中的黑奴、物品的交易无关,排除C项;
材料没有涉及新航路的开辟的内容,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拓展三角贸易的背景、路线及交易对象、影响等,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14.(2023·石景山二模)《假如海洋空荡荡》中写道:“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签署了一项条约,以佛得角群岛以西约1700公里处的子午线为分界,以西的所有土地属于西班牙,以东所有新发现的土地则属于葡萄牙。毫不意外,其他国家对这一通吃的诉求非常愤怒,纷纷起来反抗,英国、法国、荷兰是其中最重要的几个国家”。与材料直接相关的史实是(  )
A.中世纪城市的重新兴起 B.手工工场与租地农场的出现
C.新航路开辟和殖民争霸 D.“三角贸易”和殖民地的反抗
【答案】C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签署了一项条约,以佛得角群岛以西约1700公里处的子午线为分界,以西的所有土地属于西班牙,以东所有新发现的土地则属于葡萄牙”可知,题干材料与新航路开辟有关;由“毫不意外,其他国家对这一通吃的诉求非常愤怒,纷纷起来反抗,英国、法国、荷兰是其中最重要的几个国家”可知,题干材料与早期殖民掠夺过程中的殖民争霸有关;C项正确;
中世纪城市的重新兴起与题干内容“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签署了一项条约,以佛得角群岛以西约1700公里处的子午线为分界,以西的所有土地属于西班牙,以东所有新发现的土地则属于葡萄牙……”不符,排除A项;
手工工场与租地农场的出现与题干内容“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签署了一项条约,以佛得角群岛以西约1700公里处的子午线为分界,以西的所有土地属于西班牙,以东所有新发现的土地则属于葡萄牙……”不符,排除B项;
“三角贸易”和殖民地的反抗,在题干内容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和殖民争霸,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和殖民争霸。
15.(2023九下·合肥开学考)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由此推断,中世纪农奴获得人身自由的主要条件是(  )
A.垦殖运动兴起 B.地租形式改变
C.新兴城市产生 D.土地集中经营
【答案】B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租地农场里,租地农场主、土地所有者掌握土地等生产资料,他们把土地出租给农民,甚至向承租人提供生产必需的生产资料,承租人须向农场主支付地租,双方订立契约,农场主与承租人形成了雇佣关系,这说明中世纪农奴获得人身自由的主要条件是地租形式的改变,B项正确;
垦殖运动是指从10世纪中叶到13世纪中叶的300年间,西欧各地一直在不断地开垦荒地,从而构成了一场声势浩大、为时长久的大垦殖运动,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
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租形式由封建地租关系逐渐发展为雇佣关系,即地租形式的改变,与新兴城市产生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
根据材料所述内容可知,中世纪农奴获得人身自由的主要条件是地租形式的改变,与土地集中经营的方式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考查了租地农场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16.(2023·哈尔滨)2022年9月8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终年96岁。虽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但实际上她“统而不治”,只是作为保持其国家和民族、传统和权威的象征。这主要是因为英国实行(  )
A.君主立宪制 B.君主专制 C.联邦制 D.民主共和制
【答案】A
【知识点】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
【解析】【分析】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对国王的权力进行明确的制约。此后,英国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
A项君主立宪制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B项君主专制是光荣革命前实行的,不符合题意;
CD两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君主立宪制,不是联邦制、民主共和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君主立宪制。
17.(2023·鄂州)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本宪法所制定的立法权,均属合众国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行政权力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宪法设计的美国政治体制的特点是(  )
A.君主立宪 B.三权分立 C.中央集权 D.地方分权
【答案】B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本宪法所制定的立法权,均属合众国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行政权力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可知,叙述的是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权分立的政治特点,B项正确;
英国的政治体制是君主立宪制,美国是总统共和制,排除A项;
材料未涉及联邦政府与地方州政府的关系,排除C项;
材料未涉及地方分权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美国1787年宪法的相关内容,理解美国政治体制的特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8.(2022九上·长沙期中)18世纪后半叶,一篇文献中写道:“……我们现在不得不宣布和他们脱离,并且以对待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样的态度对待他们:和我们作战,就是敌人;和我们和好,就是朋友……这些联合一致的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按其权利必须成为自由独立的国家。”对这篇文献的论述正确的是(  )
A.废除了旧的制度,确立了新的制度的基本框架
B.宣告了美国独立战争的最终胜利
C.第一次以国家名义表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D.废除了奴隶制,具有进步的意义
【答案】C
【知识点】《独立宣言》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文献为美国《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其核心内容是自由平等和美国独立、天赋人权、主权在民。它宜告了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标志着美国的诞生。这是第一部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故C正确;
《独立宣言》没有涉及废除旧制度和确立新制度,故A错误;
《独立宣言》宣告了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标志着美国的诞生,而不是宣告了美国独立战争的最终胜利,故B错误;
《独立宣言》没有宣布废除奴隶制,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独立宣言》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独立宣言》谴责了英国殖民统治的罪恶,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管辖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进步的,因为,它反映了殖民地人民摆脱压迫的要求,包含了资产阶级对民族独立、民主自由的主张。 黑人奴隶无法享有平等自由,这是它的局限性。
19.(2023九上·苏州期中)如图反映了某时期英国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的比例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英国(  )
A.新航路的开辟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工业革命的发展 D.海外殖民地的扩大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图表反映的信息是,从1750年至1870年英国城市人口不断上升,即工人的增多,而农村人口不断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开始,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工业的发展,直接导致了工厂企业的出现,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C项正确;
新航路的开辟出现在15—16世纪,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相符,排除A项;
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
海外殖民地的扩大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资本,没有直接影响英国城市和农村人口比例的变化。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考查了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
20.(2021·德庆模拟)某初中九年级三班准备进行一次专题探究,他们搜集到如下资料:《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的画像、《国际歌》歌词以及巴黎公社等,由此,可看出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A.思想解放运动 B.杰出人物的作用
C.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D.民族解放运动
【答案】C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第一国际
【解析】【分析】A.思想解放运动,不符合题意;
B.杰出人物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 《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的画像、《国际歌》歌词以及巴黎公社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和恩格斯参与工人运动,发表了《共产党宣言》,为工人运动指明了方向,之后法国爆发巴黎公社,失败后欧仁鲍狄埃创作了《国际歌》,成为国际无产阶级的战歌,故选项C符合题意;
D.民族解放运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注意所选择的选项要把所给的信息全部包括在内,切记。
21.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蒸汽机的直接作用是(  )
A.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动力 B.标志着现代工制度确立
C.预示着铁路时代的到来 D.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 ,改良蒸汽机的直接使用,提供了稳定、持久、便利的动力,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标志着现代工制度确立 ,是工业革命的影响,不是直接作用,不符合题意;
C. 预示着铁路时代的到来 ,是火车发明的意义,不符合题意;
D. 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 ,是工业革命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是直接作用。
22.(2023九上·苏州期中)19世纪中期,美国北部工商业经济发达,需要大量自由劳动力和棉花等工业原料,而南方发展种植园经济,奴隶主把大量奴隶禁锢在种植园,并把棉花等廉价原料大量输往英国等欧洲国家。据此可知,当时美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
B.南北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
C.严重缺乏自由劳动力
D.建立集权政府与国家统一的矛盾
【答案】B
【知识点】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题干反映的是19世纪中期,美国北部工商业需要大量劳动力和原材料,而南方种植园经济却禁锢了劳动力并将原材料输往欧洲,这说明美国南北经济制度之间存在着矛盾,B项正确;
早在十八世纪美国就已经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排除A项;
材料强调的是美国南北经济制度的矛盾,C选项只是反映了美国北方的问题,这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C项;
材料强调的是美国南北方经济上的矛盾,未涉及到政治问题,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美国南北战争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3.(2023九上·苏州期中)绘制“知识结构图”是一种常用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科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如图知识结构图显示了美国内战的基本脉络,空白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A.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 B.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C.法国公开参战,支持北方 D.林肯总统被狂热分子刺杀
【答案】B
【知识点】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知识结构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南北矛盾加剧导致内战爆发,林肯总统为了战胜南方叛乱各州,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赢得了大量黑人对北方联邦政府的支持,最终北方取得胜利,B项正确;
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在美国内战爆发之前,排除A项;
战争后期,北方取得优势后,法国才公开参战支持北方,且这不是北方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
北方取得胜利后,林肯总统被狂热分子刺杀,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空白处应填写的内容是《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24.(2023九上·苏州期中)美国内战初,林肯只坚持“根据宪法原则”进行战争,而不提奴隶制存废之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共和党内的激进派强烈要求扩大战争目标,主张马上宣布废除奴隶制;不少地方的群众也纷纷举行集会、游行,向政府递交请愿书,要求解放黑奴。于是,林肯政府审时度势,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由此可见,该宣言的发表(  )
A.扭转了战争的被动局面 B.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支持
C.顺应了国内进步力量的要求 D.扩大了南北内战的规模
【答案】C
【知识点】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内战初,林肯只坚持“根据宪法原则”进行战争,而不提奴隶制存废之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共和党内的激进派强烈要求扩大战争目标,主张马上宣布废除奴隶制;不少地方的群众也纷纷举行集会、游行,向政府递交请愿书,要求解放黑奴。于是,林肯政府审时度势,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由此可见,该宣言的发表顺应了国内进步力量的要求;1861~1865年的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后,由于准备不足和缺乏优秀将领,北方军队在战争初期接连失利,为扭转局势,林肯在1862年9月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这瓦解了南方种植园奴隶制,北方获得雄厚的兵源,增强了北方军队的战斗力,南方彻底陷入绝境,C项正确;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扭转了战争的被动局面,排除A项;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支持,排除B项;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扩大了南北内战的规模,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美国内战的原因、经过、性质和影响。
二、填空题
25.(2019九上·莘县期中)公元前3100年左右,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流域建立起统一的古埃及奴隶制国家。   是古埃及的文明象征。《   》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成文法典。
【答案】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
【知识点】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成文法典。
故答案为: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
【点评】本题为基础题,考查的是金字塔和《汉谟拉比法典》,结合其地位进行分析即可。
26.(2023九上·苏州期中)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   政体;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确立了   的政治制度。
【答案】君主立宪制;三权分立
【知识点】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利,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最高法院和国会享有司法和立法大权.1787年美国宪法,确立了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故答案为:君主立宪制;三权分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权利法案》和《1787年美国宪法》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27.(2023九上·苏州期中)1862年,美国联邦政府审时度势,颁布了    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不久,林肯发表了    ,宣布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加入北方军队。
【答案】《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知识点】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扭转不利局面,1862年,联邦政府审时度势,颁布了《宅地法》,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不久,林肯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参加北方军队。《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深得人心,调动了农民和黑人奴隶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参军作战,扭转了北方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故答案为:《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政府颁布的法律文件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三、综合题
28.(2023九上·苏州期中)14﹣16世纪,欧洲发生了许多新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世纪以后,西欧城市和农村都出现了新的变化。
材料二 (它)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这个时期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及政治、哲学著作都鲜明地表现出新的时代精神。
﹣﹣摘编自吴于盧、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三 新航路开辟后的新现象(见图)
(1)请将材料一所示思维导图中的数字内容填写完整。
(2)据材料二,概括对这一运动的评价。“新的时代精神”指的是什么?
(3)写出材料三中一位与图一现象有关的航海家。写出图二反映出的历史事件。结合图一、图二,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4)综上所述,请你概括14﹣16世纪欧洲历史的发展趋势。
【答案】(1)资本主义;租地农场;手工工场;雇佣。
(2)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3)航海家:哥伦布(或麦哲伦);事件:三角贸易;影响:促进世界各地物种的交流(或世界各大洲日益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为西欧的殖民掠夺打通了道路(或促进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4)步入近代(或向资本主义过渡)。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新航路的开辟;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图中所示内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租领主直营达到一个高潮,领主也因此依靠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立,建立租地农场,他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14世纪在欧洲部分城市,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手工工场也发展起来,工场主出资,工场进行手工生产,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都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经营,雇佣农民、手工业者进行生产,所以①为资本主义,②为租地农场,③为手工工场,④为雇佣。
(2)根据材料二“它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这个时期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及政治、哲学著作都鲜明地表现出新的时代精神”可知,材料中的运动指文艺复兴,“新的时代精神”指的是人文主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图一现象有关的航海家有哥伦布、麦哲伦,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世界上首次环球航行。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三角贸易。结合图一、图二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世界各地物种的交流(或世界各大洲日益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为西欧的殖民掠夺打通了道路(或促进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4)综上所述可知,14--16世纪欧洲历史的发展趋势是步入近代(或向资本主义过渡)。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和资产阶级萌芽的相关知识。
29.(2023九上·苏州期中)政治体制是治理国家的基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发展的方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使英国第一个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开始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总论卷》
材料二:1787年宪法被当时美国拥有的13个州的特别会议所批准。它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基础。1787年宪法并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政治体制设计,其最明显最严重的缺点在于承认了黑人奴隶制,为宪政的发展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为日后美国的发展留下了隐患。
——摘编自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材料三:如图表所示
美国与英国政治体制的异同(部分)
国家元首 政府首脑 阁员如何产生 国家的政权中心
称谓 产生方式 任期方式 职能
总统 间接选举产生 任期制4年 总揽军政大权 总统 总统任命 总统
国王 世袭 终身制 统而不治 首相 首相任命 议会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概括该制度对英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请用史实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政治体制设计”。
(3)根据材料三,分析美国民主共和制呈现的最显著特点。比较美、英国家元首在权力方面的不同之处。
(4)综合以上材料,同为资本主义国家的英国和美国却形成了不同的政治体制,谈谈你对此现象的认识。
【答案】(1)制度:君主立宪制。影响:使英国第一个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开始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有利于英国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2)史实:承认了黑人奴隶制的存在。
(3)特点:分权与制衡。不同:美国总统总揽军政大权;英国国王统而不治。
(4)认识:根据各国国情不同,因地制宜,可以形成不同的政治体制。
【知识点】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独立宣言》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可知,英国“光荣革命”后,英国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据“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使英国第一个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开始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可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使英国第一个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开始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有利于英国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2)根据材料二“1787年宪法并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政治体制设计,其最明显最严重的缺点在于承认了黑人奴隶制,为宪政的发展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为日后美国的发展留下了隐患。”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承认了黑人奴隶制的存在,这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政治体制设计”。
(3)根据材料三图表可知,美国民主共和制呈现的最显著特点是分权与制衡。比较美、英国家元首的权力可知,美国总统总揽军政大权,英国国王统而不治。
(4)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综合以上材料可知,根据各国国情不同,因地制宜,可以形成不同的政治体制。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1787年宪法、美国民主共和制呈现的最显著特点、美、英国家元首在权力方面的不同之处的相关史实。
30.(2023九上·苏州期中)19世纪中后期,一些国家为摆脱统治危机和解决内部矛盾,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掀起一场国家体制改革或革命的狂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沙皇俄国的大国地位,沙皇正着手开始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使俄国在19世纪最后十年发生了转型。
﹣﹣杰里 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
﹣﹣1868年某日本官员语
材料三:美国独立以后,领土迅速扩张,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成为一个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的大国。同时,北方资本主义工业和南方种植园经济都发展起来。南方种植园使用了大量奴隶。两种制度水火不容。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据材料一指出“这种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由此进行的社会改革指的是什么?这一事件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材料二指的是什么事件?这次改革后,日本的社会性质有何变化?请举出这次“社会变革”在政治、社会生活方面的措施。
(3)据材料三指出“两种制度水火不容”,其矛盾的焦点是什么?由此引发了哪场战争?战争的结果对美国的发展有何影响?
(4)材料一与材料二和材料三解决危机的手段有何不同?
(5)结合上述材料,从有利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看,你能从后来俄国、日本和美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中得出什么认识?(写出两点即可)
【答案】(1)制度:农奴制;改革:1861年改革或者农奴制改革;依据:是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2)明治维新;资本主义道路;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3)焦点:奴隶制的废存问题;战争:美国南北战争或美国内战;影响:维护了美国的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为以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4)材料一与材料二是通过改革摆脱危机;材料三是通过战争解决危机。
(5)维护国家统一或向西方学习引进先进科技等等。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这种制度”指的是农奴制;由此进行的社会改革指的是1861年改革或者农奴制改革;这场改革对俄国产生的作用是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发生于1861年,是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2)根据材料“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指的是明治维新。主要内容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科技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军事上,改革封建军制,建立近代化军队等等。这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两种制度水火不容”,其矛盾的焦点是奴隶制的废存问题;由此引发了战争是美国南北战争或美国内战;战争的结果对美国的发展的影响是维护了美国的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为以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与材料二和材料三解决危机的手段的不同之处是材料一与材料二是通过改革摆脱危机;材料三是通过战争解决危机。
(5)本题要求学生从后来俄国、日本和美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中回答得出什么认识,该题只要学生从维护国家统一或国家要富强就必须改革等方面回答即可。
【点评】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和美国南北战争是考查的重点,注意识记相关知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