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单元检测卷(答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单元检测卷
检测范围:第一单元 满分:100分
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他在位期间,统一全国,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国家安定,经济繁荣。”材料中“他”指的是( )
A.秦始皇 B.隋炀帝 C.隋文帝 D.唐太宗
2.运河的舟楫之便,使中国南北相隔千里之遥的许多文化遗产在各有特色的同时,保持着惊人的相似性。这说明大运河的开通( )
A.推动了全国经济发展 B.促进了南北文化交流
C.加强了对中原的统治 D.加速了政治中心转移
3.某班进行“小钱币,大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一位同学推测下图所示这枚吉语花钱(铸有吉祥词语,不流通)的出现不早于隋唐时期。以下可作为依据的是( )
A.工匠开始掌握青铜冶炼技术 B.这枚钱币采用圆形方孔形制
C.中央政府统一铸造了五铢钱 D.隋唐时期创立并完善科举制
4.学者黄仁宇认为,迄至武则天御驾归西之日,她的帝国没有面临到任何真实的危机;也有学者认为,武则天的统治起到承前启后的枢纽作用,史称“武周之治”。这些评价主要是依据她( )
A.在位期间政治经济发展 B.稳定朝政打击守旧势力
C.开创殿试选拔优秀人才 D.是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5.中国的诗歌独具时、地、人、事四个特点,合理地利用,可以用来证史。下列诗句中,可以用来补证唐代社会历史的是( )
A.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 B.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C.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 D.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6.唐太宗说:“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无智、愚、勇、怯,兼而用之。故良匠无弃材,明主无弃士。”由此可见,唐太宗( )
A.推行开明民族政策 B.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C.知人善任,量才用人 D.重视地方吏治管理
7.下面两组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A.政治制度完备 B.农业技术进步
C.海外贸易发达 D.文学艺术繁荣
8.我们通过研究唐代诗人的诗篇发现,杜甫恋君爱民、关怀社会;李白痴想神仙、洒脱不羁;王维淡漠世情、静观自适。这体现出唐诗( )
A.不关注现实社会 B.成为君主的统治工具
C.风格呈现多元化 D.具有极强的教化作用
9.唐朝人充满自信和活力,他们以博大的胸怀学习和吸收着各种外来文化。下列体现这一时代特征的是( )
A.鉴真受邀到日本传授佛溃 B.玄奘游学天竺带回佛经
C.白居易的诗关注人民疾苦 D.文成公主入藏带去技术和书籍
10.吐蕃首领松赞干布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以上史实表明,唐朝时( )
A.民族间矛盾已经消除 B.妇女没有人身自由
C.民族交往与交融加强 D.统治阶级内部团结
11.唐代社会涌现出一大批天下闻名的女性人物,其中既有女皇帝武则天、女将军平阳公主,又有女官上官婉儿、女诗人薛涛等。这种现象( )
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进步 B.体现了民族交融的成果
C.得益于社会风气的开放 D.确立了重文轻武的局面
12.杜甫在安史之乱时期写道:“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这些诗句反映了( )
A.“开元盛世”出现的背景 B.战争给人民带来苦难
C.唐朝社会风气的变化 D.人们安宁的社会生活
13.下表列出了部分外国人在唐朝的任官情况。该表可以用来研究唐朝( )
A.发达的商业贸易 B.包容开放的政治
C.和睦的民族关系 D.等级森严的社会
14.“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材料反映的是唐朝时出现的哪一局面( )
A.藩镇割据 B.宦官专权 C.黄巢起义 D.安史之乱
15.下图反映了五代十国时期历史发展的突出特点是( )
A.政权更迭与分立 B.民族交融与发展
C.藩镇割据与战乱 D.武将专权与争权
二、简答题(55分)
16.隋炀帝是历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605年,乙丑,隋炀帝杨广大业元年。三月,诏尚书令杨素、纳言杨达.将作大匠宇文恺营建东京,工程浩大,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命尚书右丞相皇甫议发河南、淮北诸郡民前后百余万开通济渠……五月,于洛阳筑西苑。八月,隋炀帝乘龙舟,至江都。所用船只首尾相接二百余里,所过州县五百里内都被命令献食。
——摘编自杜文玉《中国历代大事年表》
(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炀帝杨广大业元年发生的主要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历史事件造成的主要社会问题。(4分)
材料二:说“炀帝是一个暴君”是极片面和无道理的。炀帝是一个很有才能和气魄的政治家、军事家与文学家,他在内部与对外方面所进行的各种活动,不仅起到了完成我国统一事业的作用,也起到了促进我国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外关系发展的作用。”
——摘编自万绳楠《论隋炀帝》
(2)指出材料二对隋炀帝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相关史实加以证明。(4分)
材料三:20世纪50 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末,当代历史学家大部分人持不必争论的态度,延续此前历代朝野对隋炀帝的恶评。20世纪70年代末到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海内外学者纷纷认为不能以“末代昏君”论定隋炀帝,也不能以胜败定功过。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至今,有学者疾呼“愿天下人还他个公道”,希望更多地从正面、积极的角度重新评价隋炀帝。
——摘编自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3)获取并整理历史信息是历史学科学习的重要能力。根据材料三,在A.B处填写恰当的内容。(2分)
时间 当代史学家对隋炀帝的评价
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末 A: 。
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末 不能以“末代昏君”论定隋炀帝,也不能以胜败定功过
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至今 B: 。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评价历史人物时应坚持的原则。(2分)
17.繁盛的唐朝享誉世界,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唐代文物所蕴含的历史信息。(4分)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心目中的“大唐”具有怎样的风采 选择其中两幅图片予以说明。(6分)
材料三: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唐朝实行的对外政策,试举一个唐朝时对外交往的事例。(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的原因。(2分)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秦始皇发动了若干次大规模战争,进行了大量国防建设和土木工程建设。为动员人力、筹集费用,秦朝统治者大大加强了对人民的征敛,赋役繁重,刑罚严酷。隋炀帝时期,赋役过重、刑罚严苛,其本人骄奢淫逸,不恤民力,修东都、开运河、建行宫……对高丽发动战争。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两位帝王的相同做法。这最终导致了怎样的结果 (4分)
材料二:李世民认为,国家兴衰的关键在于是否能通过纳谏防止和改正错误,因此,他提倡和鼓励诤谏,在专制体制下,实行了一定内容和形式的“民主”,使贞观年间政治生活趋向健康、和谐。君臣共商国是成了“贞观之治”的特色,对巩固君臣关系和臣属的忠君思想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发展。
——摘编自齐廉允《“贞观之治”面面观》
(2)根据材料二,指出李世民要“提倡和鼓励诤谏”的原因。这一举措有什么积极作用 (4 分)
材料三:上(唐宪宗)顾谓宰臣曰:“朕读《玄宗实录》,见开元初,锐意求理,至十六年以后,稍似懈倦,开元末又不及中年,何也 ”崔群对曰:“玄宗少历民间,身经迪难(祸乱、灾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加之姚崇、宋璟、苏颐、卢怀慎等守正之辅,孜孜献纳,故致治平。及后承平日久,安于逸乐,渐远端士,而近小人。”
——摘编自《旧唐书·宪宗下》
(3)根据材料三,指出崔群认为“开元末又不及中年”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开元末年的危机最终造成了什么局面 (4分)
(4)从以上几位帝王治国理政的措施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2分)
19.唐朝前期,社会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
序号 唐朝具体史事
① 发明并推广了曲辕犁和筒车
② 很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
③ 文成公主入藏
④ 妇女喜好骑马、射箭等活动
⑤ 很多少数民族首领被唐统治者册封
⑥ 丝织工艺、陶瓷生产等水平高超
⑦ 唐都长安分为东市和西市
⑧ “女着男装”成为时尚潮流
⑨ 中亚胡旋舞十分流行
(1)从以上表格中找出促进吐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史事。(写序号)(1分)
(2)选择材料中互相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10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通顺)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前期兴盛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C 2.B 3.D 4.A 5.D 6.C 7.B 8.C 9.B 10.C 11.C 12.B 13.B 14.A 15.A
16.答:(1)历史事件:营建东都洛阳;开通济渠;建筑西苑;乘龙舟游江都。(任答两点)社会问题:役
使大量劳动力,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巡游江南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导致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任答一点)
(2)评价:隋炀帝是一个很有才能和气魄的政治家、军事家与文学家,不是暴君。史实: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隋炀帝创立进士科,确立科举制,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任答一点,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3)延续历代对隋炀帝的恶评;希望更多地从正面、积极的角度重新评价隋炀帝
(4)原则:要客观、全面、科学、公正、理性地评价历史人物;要结合史料,论从史出;要将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时空中去评价。(任答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17.答:(1)历史信息:唐代社会风气较为开放;展现了唐代手工业、农业发展水平较高;唐代民族交往加强。(任答两点)
(2)风采:繁荣富强的盛世。(言之有理即可)图片及说明:唐戴帷帽女子骑马雕塑体现了唐朝社会风气的开放,说明唐朝衣、食、住、行受到少数民族习俗影响;曲辕犁是非常重要的农业生产工具,反映
了唐朝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步辇图》体现了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
社会的发展;三彩女坐俑体现了唐朝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造型精美。(任选两幅说明)
(3)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事例: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任答一点)
(4)原因:唐朝对外交往十分广泛;唐朝科技文化以及政治经济制度优越、先进;唐朝经济十分繁盛;唐朝国际地位非常高;唐朝是世界文化的中心之一,深得世界各国向往。(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18.答:(1)相同做法: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大肆兴建工程;征收繁重赋役;刑罚严苛。(任答两点)结果:
导致了王朝的灭亡。
(2)原因:诤谏事关国家兴衰。积极作用: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发展;推动了“贞观之治”的出现。
(3)原因:开元末,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局面:引发安史之乱,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4)启示:统治者必须提高自身的执政素质;人才和制度是社会发展的条件和保证;要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19.答:(1)史事:③。
(2)【示例】观点: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交融。论述: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意即各族共同的君主。唐朝时期,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在朝廷中,有很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朝关系密切,如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结论:因而说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交融。
(3)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统治者励精图治、勤于政事、任用贤能,推行一系列革新措施;开放的对外政策;和睦的民族关系;等等。(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单元检测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