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临沂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题(模拟)
历史Ⅰ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答在本试卷上不得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第Ⅰ卷为选择题,共25道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习近平曾在演讲中强调:“国不以利利,以义为利也。”在国际合作中,我们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中华民族历来主张“君子义以为质”,强调“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一主张源自( )
A. 庄子的思想 B. 墨子的思想
C. 老子的思想 D. 孔子的思想
2. 西汉建立之初,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的田地荒芜。当时连皇帝的马车也配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这表明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
A.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 恢复发展社会生产
C. 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 D. 巩固濒临灭亡的王朝
3. 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 秦二世统治时 B. 东汉末年
C. 汉武帝统治时 D. 西汉末年
4. 南朝是继东晋之后,是中国历史上由汉族建立的四个正统王朝的统称,为华夏文明的延续、发展和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四个正统王朝”均将都城定在( )
A. 洛阳 B. 临安 C. 建康 D. 长安
5. 在历史发展潮流中,出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一个大趋势。下列史实中顺应这一“趋势”的有( )
①前221年,秦国攻灭六国 ②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
③1234年,蒙古灭金 ④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6. 唐代高僧鉴真第6次东渡日本后开始建造下图所示的“唐招提寺”,大约于770年竣工。763年,鉴真卒于唐招提寺。下列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唐招提寺”由鉴真主持建成
B. 鉴真从扬州大明寺自发东渡
C. “唐招提寺”是世界文化遗产
D. 鉴真东渡的动因是学习日本
7. “东尽辽左,西极流沙,北逾阴山,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时不及也”所描述的朝代( )
A. 出现了铜活字印刷技术 B. 攻灭北宋残部完成统一
C. 传统节日开始受到人们重视 D. 设置澎湖巡检司以管辖西藏
8. 图中的他英勇善战,成为起义队伍的领袖,人称“李闯王”,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这位“闯王”建立政权的地点和国号分别是( )
A. 西安、大顺 B. 北京、大顺 C. 西安、大清 D. 北京、大清
9. 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
A. 领导集团的腐败 B. 反动势力的镇压
C.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D. 革命纲领不切实际
10. 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中说:1837年,中国政府终于到了非立即采取坚决措施不可的地步。因鸦片的输入而引起的白银不断外流,开始破坏天朝的国库收支和货币流通。这表明( )
A. 鸦片贸易在中国实现合法化 B.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效果甚微
C. 英国政府公然发动侵华战争 D. 鸦片输入导致国家财政困难
11. 下图所示学校创办于1924年,此后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在该“学校”担任政治部主任的是( )
学校旧址大门
A. 周恩来 B. 蒋介石 C. 孙中山 D. 毛泽东
12.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这首《七律·长征》,概括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红军要进行长征的原因是( )
A. 国民党制造反共“摩擦” B.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C. 汪精卫召开“分共会议” D.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13. 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该“会议”是( )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C.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14. 下图所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件,该事件标志着( )
开国大典
A.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B. 我国新生的人民政权得到巩固
C. 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发生
D. 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
15. 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这一系列的法律保障有利于( )
A. 推动新型民族关系的形成 B. 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C. 贯彻祖国统一大业基本方针 D. 加强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
16. 习近平总书记说:“20年前的今天,饱经沧桑的澳门回到祖国怀抱,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宣告成立,开启了澳门历史新纪元。”这个“新纪元”开启的主要原因是( )
A.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B. 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C. “一国两制”的指引 D. 中国推进全方位外交
17. 下列关于下图中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1中人物从事原子弹研究工作
B. 两人推动“两弹一星”的实现
C. 图2人物致力于我国航天事业
D. 两人是新时代杰出的代表人物
18. 欧洲历史传统上可以划分为古典时代、中世纪、近现代等三个时期。其中,“中世纪”始于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终于1453年东罗马帝国的灭亡。发生在这一时期的史实有( )
①查理曼去世 ②屋大维首创“元首制”
③欧洲文艺复兴 ④哥伦布“发现”美洲
A. 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③ D. ①②③
19. 图中的“文献”奠定了后世法学尤其是大陆法系民法典的基础,是法学研究者研究民法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资料之一。该文献( )
《罗马民法大全》
A. 主要由三部法律典籍组成 B. 仍然承认奴隶制
C. 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 D. 条例间相互矛盾
20. 1849年,马克思移居伦敦。定居伦敦后,大英博物馆的阅览室就成了他几乎每天必到的地方。他在这里查阅资料,撰写了很多重要的著作和文章。其中,影响巨大的杰作之一是( )
A. 《共产党宣言》 B. 《莱茵报》
C. 《工人联合会》 D. 《资本论》
21. 人造纤维能够完美模拟棉、麻、丝的手感,它们更容易上色,而且效果更加鲜艳;它们不仅柔软、顺滑、凉爽,还能隔热,所以在酷热且湿润的环境里,它们通常是制衣首选的面料。“人造纤维”诞生于( )
A. 海厄特发明 B. 诺贝尔的发明
C. 斯蒂芬森的发明 D. 夏尔多内的发明
22.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扎格鲁尔领导的埃及华夫脱运动和卡德纳斯领导的墨西哥改革,影响深远,颇具特色。上述运动和改革的领导阶级均是( )
A. 无产阶级 B. 工人阶级 C. 资产阶级 D. 地主阶级
23. 胡佛在竞选美国总统时宣称:“现在,我们美国人距最终战胜贫困是如此之近,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在这方面都无法与我们相比。”然而不久之后,许多家庭失去了住房,只能住在临时搭建的窝棚里。人们将这些棚户区称为“胡佛村”。“胡佛村”这一特殊历史称谓出现时( )
A. 德军“闪电战”突袭波兰 B. 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
C. 资本主义世界受到冲击 D. 美英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24. 某学校历史兴趣小组根据一个研究主题搜集了下图所示的资料。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A.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B. 中苏关系的合作与发展
C. 冷战格局的形成与结束 D.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3道题,第26、27题各17分,第28题16分,共50分。
25.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历史的回眸:中国古代改革
材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摘自李斯《谏逐客书》
(1)“商鞅之法”实施历史背景是什么?李斯写《谏逐客书》的目的是什么?秦始皇时期,李斯提出并且主持了哪一巩固统一的措施?
材料二 迁都中原后,孝文帝更加积极地吸收中原先进文化和制度。例如,尊孔子,为群臣“班赐冠服”,并“行幸鲁城,亲祠孔子庙”,依汉律制定礼乐刑罚;学汉语,令文武百官说汉语、穿汉服;改姓氏,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其中皇族拓跋氏改姓元氏。
——摘自李翠《中国民族报》(2021年1月26日)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革的措施,并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 王安石变法主要措施举例
领域 措施 内容
经济 募役法 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
军事 保甲法 把农村人户编制起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人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
(3)表中两项措施的目的是什么?王安石变法的结果如何?
(4)谈一谈上述三次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对今天的我们有哪些有益的历史启示?
26.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征途中,在图中所示各地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是中国历史上哪一具有深刻意义的史事?该史事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作用如何?中国共产党是在哪次“大会”上成立的?在图中适当位置标注出“大会”举行的地点是在哪里。
(2)从图中所示各地中,找出中国共产党人首次尝试创建国家政权的地点,并指出该地点当时所属革命根据地的名称。
(3)根据上述材料,任意选择“足迹”中相互关联的地点,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以“足迹”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7.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步入近代的大师
材料一 达尔文(1809—1882)的《物种起源》出版后,宗教势力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他们组织信徒出版刊物,不断集会大造声势,他们不准把《物种起源》放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图书馆内。1864年,有30位皇家学会会员与40位医学博士,联名发表宣言反对达尔文。
——摘编自解恩泽《科学蒙难集》
(1)达尔文的进化论指出物种会经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物种起源》出版后引起了怎样的轩然大波?19世纪末,严复所译《天演论》宣传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这一著作可能发表在哪一报刊上?是为了推动哪一思想的传播?
材料二 贝多芬(1770—1827)为克服失聪带来的困难,他曾将一根小木棒的一端插在钢琴箱里,一端咬在牙齿中间,在作曲时用来辨音。他于1804年所作的作品用全新的风格,表现了他对英雄的理解,是一部不朽之作。该曲原本是为拿破仑而作的,但在发表时,他愤怒地去掉了拿破仑的名字。
——据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2)材料二中历史人物在1804年所作的代表乐曲是什么?这一乐曲表达出他对哪些政治信念的坚守?他发表时去掉拿破仑名字的原因是什么?同年,拿破仑主持制定的民法典与《人权宣言》所体现的哪些原则相近?
(3)从材料一、二中,可以看出这两位历史人物有何突出的共同点?上述两则材料中的历史人物共同所处的历史时期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进入了哪个“时代”?2024年临沂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题(模拟)
历史Ⅰ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答在本试卷上不得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第Ⅰ卷为选择题,共25道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习近平曾在演讲中强调:“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在国际合作中,我们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中华民族历来主张“君子义以为质”,强调“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一主张源自( )
A. 庄子的思想 B. 墨子的思想
C. 老子的思想 D. 孔子的思想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可知,题干中的“君子义以为质”意思是君子把仁义作为根本,“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意思是用不义的手段获得的荣华富贵对自己来说没有什么价值。结合所学可知,“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出自孔子的《论语·述而》,孔子主张“仁”,礼、以德治国,强调义与利的价值取向,符合题干意思,D项正确;庄子的思想是消极的,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墨子的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尚贤等,没有强调义与利的关系,排除B项;老子的思想主张无为、顺应自然,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2. 西汉建立之初,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的田地荒芜。当时连皇帝的马车也配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这表明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
A.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 恢复发展社会生产
C. 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 D. 巩固濒临灭亡的王朝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西汉建立之初,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的田地荒芜。当时连皇帝的马车也配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和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建立之初,经济凋敝,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王朝,成为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B项正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是汉武帝时期面临的突出问题,排除A项;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是汉初统治面对问题采取的措施,排除C项;材料是西汉初年的情况而非巩固濒临灭亡的王朝,排除D项。故选B项。
3. 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 秦二世统治时 B. 东汉末年
C. 汉武帝统治时 D. 西汉末年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图片可以看出“黄巾起义”,依据所学可知,黄巾起义是发生在东汉末年规模庞大的农民起义,B项正确;陈胜吴广起义发生在秦二世统治时,排除A项;黄巾起义发生在东汉末年,与西汉汉武帝统治时期和西汉末年时间不符,排除C、D两项。故选B项。
4. 南朝是继东晋之后,是中国历史上由汉族建立的四个正统王朝的统称,为华夏文明的延续、发展和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四个正统王朝”均将都城定在( )
A. 洛阳 B. 临安 C. 建康 D. 长安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朝的更迭朝代顺序是:宋——齐——梁——陈,而这四朝的都城都是建在建康,就是今天的江苏南京,C项正确;洛阳是北方城市,排除A项;临安是南宋的都城,排除B项;长安是北方城市,排除D项。故选C项。
5. 在历史的发展潮流中,出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一个大趋势。下列史实中顺应这一“趋势”的有( )
①前221年,秦国攻灭六国 ②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
③1234年,蒙古灭金 ④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前221年,秦国攻灭六国,建立了统一国家;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A项正确;1234年,蒙古灭金后还未实现统一,③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
6. 唐代高僧鉴真第6次东渡日本后开始建造下图所示的“唐招提寺”,大约于770年竣工。763年,鉴真卒于唐招提寺。下列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唐招提寺”由鉴真主持建成
B. 鉴真从扬州大明寺自发东渡
C. “唐招提寺”是世界文化遗产
D. 鉴真东渡的动因是学习日本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题干“唐代高僧鉴真第6次东渡日本后开始建造下图所示的‘唐招提寺’,大约于770年竣工。763年,鉴真卒于唐招提寺”和所学知识可知,鉴真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5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但鉴真矢志不渝,继续进行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C项正确;“唐招提寺”大约于770年竣工,763年鉴真卒于“唐招提寺”,鉴真去世时“唐招提寺”并未建成,排除A项;扬州大明寺的高僧鉴真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而非鉴真自发东渡,排除B项;鉴真东渡的动因是去日本传授佛经,而非学习日本,排除D项。故选C项。
7. “东尽辽左,西极流沙,北逾阴山,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时不及也”所描述的朝代( )
A. 出现了铜活字印刷技术 B. 攻灭北宋残部完成统一
C. 传统节日开始受到人们重视 D. 设置澎湖巡检司以管辖西藏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题干“东尽辽左,西极流沙,北逾阴山,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时不及也”和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故题干所述朝代是元朝,元朝中期,出现了铜活字印刷,A项正确;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排除B项;宋朝时,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排除C项;在东南地区,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排除D项。故选A项。
8. 图中的他英勇善战,成为起义队伍的领袖,人称“李闯王”,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这位“闯王”建立政权的地点和国号分别是( )
A. 西安、大顺 B. 北京、大顺 C. 西安、大清 D. 北京、大清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李闯王”和结合所学可知,明朝末年爆发了李自成起义,李自成被人称为“李闯王”,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A项正确;李自成起义在西安建立政权,排除B项;皇太极建立大清,排除C项;李自成起义在西安建立政权,皇太极建立了大清,排除D项。故选A项。
9. 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
A. 领导集团的腐败 B. 反动势力的镇压
C.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D. 革命纲领不切实际
【答案】C
【解析】
【详解】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源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的代表,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C项正确;腐朽享乐导致内部矛盾尖锐,以致发生内讧,领导者被胜利冲晕头脑,进取心逐渐衰退的表现,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项;反动势力的镇压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项;提出的《天朝田亩制度》 主张平均主义,在当时是根本不可能实现,但这是农民阶级局限性的表现,排除D项。故选C项。
10. 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中说:1837年,中国政府终于到了非立即采取坚决措施不可地步。因鸦片的输入而引起的白银不断外流,开始破坏天朝的国库收支和货币流通。这表明( )
A. 鸦片贸易在中国实现合法化 B.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效果甚微
C. 英国政府公然发动侵华战争 D. 鸦片输入导致国家财政困难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因鸦片的输入而引起的白银不断外流,开始破坏天朝的国库收支和货币流通”和所学可知,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造成大量白银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导致国家财政困难,D项正确;1856年,《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被迫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排除A项;林则徐虎门销烟是1839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1840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1. 下图所示学校创办于1924年,此后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在该“学校”担任政治部主任的是( )
学校旧址大门
A. 周恩来 B. 蒋介石 C. 孙中山 D. 毛泽东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所学校指的是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的“黄埔军校”。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人才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作了准备,A项正确;蒋介石任黄埔军校的校长,排除B项;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创办了黄埔军校但未担任任何职务,排除C项;毛泽东并未在黄埔军校中担任任何职务,排除D项。故选A项。
12.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这首《七律·长征》,概括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红军要进行长征的原因是( )
A. 国民党制造反共“摩擦” B.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C. 汪精卫召开“分共会议” D.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33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这次失败使得红军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威胁,因此1934年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D项正确;国民党制造反共“摩擦”是共产党在长征前面临的政治压力和挑战,但并不是长征发生的直接导火索,排除A项;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召开“分共会议”,与长征并无直接关系,排除B、C项。故选D项。
13. 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该“会议”是( )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C.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会议还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缅怀。因此,这里的“会议”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A项正确;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召开, 会议一致决议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施政方针,排除B项;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题干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项;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1949年10月9日在北京举行, 这次会议的主要议程是听取周恩来委员报告参加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各单位协商经过,和选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常务委员和秘书长,排除D项。故选A项。
14. 下图所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件,该事件标志着( )
开国大典
A.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B. 我国新生的人民政权得到巩固
C. 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发生
D. 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A项正确;开国大典的举行宣告了新生的人民政权的确立,随后的一段时间里,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这个政权,包括抗美援朝战争、土地改革等,排除B项;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排除C项;改革开放后,我国国际地位前所未有的提升,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人民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排除D项。故选A项。
15. 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这一系列的法律保障有利于( )
A. 推动新型民族关系的形成 B. 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C. 贯彻祖国统一大业基本方针 D. 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B项正确;我国新型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与题干民族区域自治不符,排除A项;贯彻祖国统一大业基本方针是一国两制,排除C项;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与题干民族区域自治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6. 习近平总书记说:“20年前的今天,饱经沧桑的澳门回到祖国怀抱,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宣告成立,开启了澳门历史新纪元。”这个“新纪元”开启的主要原因是( )
A.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B. 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C. “一国两制”的指引 D. 中国推进全方位外交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澳门回到祖国怀抱、新纪元”和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引下,澳门回归祖国,根本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排除B项;中美关系正常化与澳门回归没有关系,排除A项;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是根本,排除C项;中国推进全方位外交,是中国新时期的外交布局,与澳门回归没有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17. 下列关于下图中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1中人物从事原子弹研究工作
B. 两人推动“两弹一星”的实现
C. 图2人物致力于我国航天事业
D. 两人是新时代杰出代表人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钱学森和邓稼先都是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他们在导弹、原子弹和卫星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两弹一星”的实现,B项正确;图1中人物是钱学森,他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主要从事火箭、导弹和航天领域的研究工作,而不是原子弹研究,排除A项;邓稼先在中国核武器研究领域有重要贡献,而非航天领域,排除C项;钱学森和邓稼先都是中国20世纪的杰出代表人物,他们的贡献和成就主要集中在20世纪,而非新时代,排除D项。故选B项。
18. 欧洲历史传统上可以划分为古典时代、中世纪、近现代等三个时期。其中,“中世纪”始于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终于1453年东罗马帝国的灭亡。发生在这一时期的史实有( )
①查理曼去世 ②屋大维首创“元首制”
③欧洲文艺复兴 ④哥伦布“发现”美洲
A. 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③ D. ①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题干“‘中世纪’始于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终于1453年东罗马帝国的灭亡”和所学知识可知,814年,查理曼去世,强盛一时的帝国很快走向分裂,①属于发生在中世纪的史实;公元前27年,屋大维首创“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③属于发生在中世纪的史实;1492年8月,受西班牙王室资助,哥伦布率领由87名船员和3艘船组成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开始横渡大西洋,10月,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后来,他们又“发现”了古巴和海地,故①③符合题意,C项正确;②不属于发生在中世纪的史实;文艺复兴是自14世纪中叶起在欧洲发生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④哥伦布“发现”美洲是在15世纪,不属于发生在中世纪的史实,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19. 图中的“文献”奠定了后世法学尤其是大陆法系民法典的基础,是法学研究者研究民法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资料之一。该文献( )
《罗马民法大全》
A. 主要由三部法律典籍组成 B. 仍然承认奴隶制
C. 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 D. 条例间相互矛盾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但该文献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B项正确;《罗马民法大全》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四部,排除A项;《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排除C项;《罗马民法大全》已经剔除了相互矛盾的法典,排除D项。故选B项。
20. 1849年,马克思移居伦敦。定居伦敦后,大英博物馆的阅览室就成了他几乎每天必到的地方。他在这里查阅资料,撰写了很多重要的著作和文章。其中,影响巨大的杰作之一是( )
A. 《共产党宣言》 B. 《莱茵报》
C. 《工人联合会》 D. 《资本论》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题干“1849年,马克思移居伦敦。定居伦敦后,大英博物馆的阅览室就成了他几乎每天必到的地方。他在这里查阅资料,撰写了很多重要的著作和文章。其中,影响巨大的杰作之一”和所学知识可知,1849年,马克思移居伦敦,定居伦敦后,大英博物馆的阅览室就成了马克思几乎每天必到的地方,他在这里查阅资料,撰写了很多重要的著作和文章,其中,《资本论》是影响巨大的杰作之一,D项正确;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排除A项;马克思博士毕业后,开始从事政治活动,他多次在《莱茵报》上发表文章,抨击普鲁士政府,普鲁士政府决定查封报纸,马克思被迫转赴法国巴黎,排除B项;《工人联合会》收录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马克思指出,“工人联合会”是团结工人的手段,是准备推翻整个旧社会、彻底解决其阶级矛盾的手段,同时,马克思在该文中抨击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反对工人联合会的论点,排除C项。故选D项。
21. 人造纤维能够完美模拟棉、麻、丝的手感,它们更容易上色,而且效果更加鲜艳;它们不仅柔软、顺滑、凉爽,还能隔热,所以在酷热且湿润的环境里,它们通常是制衣首选的面料。“人造纤维”诞生于( )
A. 海厄特的发明 B. 诺贝尔的发明
C. 斯蒂芬森的发明 D. 夏尔多内的发明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题干“人造纤维”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现代化学工业的产生也是应用技术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D项正确;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的制造技术,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排除A项;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经过多年的研究,发明了现代炸药,排除B项;斯蒂芬森的发明是蒸汽机车,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
22.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扎格鲁尔领导的埃及华夫脱运动和卡德纳斯领导的墨西哥改革,影响深远,颇具特色。上述运动和改革的领导阶级均是( )
A. 无产阶级 B. 工人阶级 C. 资产阶级 D. 地主阶级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扎格鲁尔领导的埃及华夫脱运动和卡德纳斯领导的墨西哥改革”和所学知识可知,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甘地控制了群众的斗争方式,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埃及的资产阶级逐渐壮大,英国继续维持在埃及的统治,激起埃及人民的强烈反抗,爆发了华夫脱运动。卡德纳斯改革保证了宪法的实施,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可见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扎格鲁尔领导的埃及华夫脱运动和卡德纳斯领导的墨西哥改革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C项正确;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扎格鲁尔领导的埃及华夫脱运动和卡德纳斯领导的墨西哥改革维护的是资产阶级,不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排除A项;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扎格鲁尔领导的埃及华夫脱运动和卡德纳斯领导的墨西哥改革维护的是资产阶级,不是工人阶级领导的,排除B项;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扎格鲁尔领导的埃及华夫脱运动和卡德纳斯领导的墨西哥改革中没有地主阶级,排除D项。故选C项。
23. 胡佛在竞选美国总统时宣称:“现在,我们美国人距最终战胜贫困是如此之近,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在这方面都无法与我们相比。”然而不久之后,许多家庭失去了住房,只能住在临时搭建的窝棚里。人们将这些棚户区称为“胡佛村”。“胡佛村”这一特殊历史称谓出现时( )
A. 德军“闪电战”突袭波兰 B. 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
C. 资本主义世界受到冲击 D. 美英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题干“胡佛在竞选美国总统时宣称:‘现在,我们美国人距最终战胜贫困是如此之近,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在这方面都无法与我们相比’”“然而不久之后,许多家庭失去了住房,只能住在临时搭建的窝棚里。人们将这些棚户区称为‘胡佛村’”和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10月下旬,美国股票价格突然暴跌,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1929-1933年,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贸易额减少了2/3,其中,美国的工业产量下降超过40%,贸易额减少70%,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美国有1500万-1700万人失业,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失业人数更是超过3 000万,穷人们想尽一切办法艰难度日,常常食不果腹,衣不御寒,资本家为了维持商品价格,保证利润,不惜销毁大量商品,C项正确;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军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排除A项;美国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排除B项;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人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排除D项。故选C项。
24. 某学校历史兴趣小组根据一个研究主题搜集了下图所示的资料。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A.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B. 中苏关系的合作与发展
C. 冷战格局的形成与结束 D.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题干“经济互助委员会标志”“中苏建交新闻”“勃列日涅夫改革”“苏联解体漫画”和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苏联通过经互会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但也利用经互会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苏联就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对新中国是很重要的支持,1950年,中苏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新中国掀起了学习苏联的热潮;1964年,勃列日涅夫开始执政,勃列日涅夫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但是,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故题干某学校历史兴趣小组搜集的资料的研究主题是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A项正确;题干某学校历史兴趣小组搜集的资料中仅“中苏建交新闻”与中苏关系的合作与发展这一研究主题相符,排除B项;题干某学校历史兴趣小组搜集的资料都是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事件,故与冷战格局的形成与结束这一研究主题不相符,排除C项;题干某学校历史兴趣小组搜集的资料都是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事件,故与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这一研究主题不相符,排除D项。故选A项。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3道题,第26、27题各17分,第28题16分,共50分。
25.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历史的回眸:中国古代改革
材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摘自李斯《谏逐客书》
(1)“商鞅之法”实施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李斯写《谏逐客书》的目的是什么?秦始皇时期,李斯提出并且主持了哪一巩固统一的措施?
材料二 迁都中原后,孝文帝更加积极地吸收中原先进文化和制度。例如,尊孔子,为群臣“班赐冠服”,并“行幸鲁城,亲祠孔子庙”,依汉律制定礼乐刑罚;学汉语,令文武百官说汉语、穿汉服;改姓氏,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其中皇族拓跋氏改姓元氏。
——摘自李翠《中国民族报》(2021年1月26日)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革的措施,并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 王安石变法主要措施举例
领域 措施 内容
经济 募役法 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
军事 保甲法 把农村人户编制起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人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
(3)表中两项措施的目的是什么?王安石变法的结果如何?
(4)谈一谈上述三次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对今天的我们有哪些有益的历史启示?
【答案】(1)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政治经济急剧变化;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劝说秦王不要驱逐客卿。统一文字。
(2)尊崇孔子,学习汉律,制定礼乐刑罚;把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官员在朝廷中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
促进了民族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方恢复发展;促进了北魏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北方统一南方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
(3)富国强兵。收到一些成效,因受到反对而几乎全部被废除。
(4)好的改革可以使国家国富民强,只有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符合本国国情,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适时做出变革是顺应历史潮流的要求,要树立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改革要兼顾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争取广泛的社会基础;改革需要好的顶层设计,更需要有效的执行;学习商鞅、孝文帝和王安石永不停息的进步精神,为新时代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面深化改革凝聚精神力量。
【解析】
【小问1详解】
历史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可从政治、经济等角度进行分析作答,如经济上,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政治上,社会政治经济急剧变化;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目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李斯写《谏逐客书》是劝说秦王不要驱逐客卿。
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小问2详解】
措施:根据材料二“尊孔子,为群臣;‘班赐冠服’,并‘行幸鲁城,亲祠孔子庙’,依汉律制定礼乐刑罚;”和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尊崇孔子,学习汉律,制定礼乐刑罚,把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根据材料二“学汉语,令文武百官说汉语、穿汉服;改姓氏,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其中皇族拓跋氏改姓元氏。”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是,官员在朝廷中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
历史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影响可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国家统一等方面作答。如促进了民族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方恢复发展;促进了北魏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北方统一南方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
【小问3详解】
目的:根据材料三“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可知,变法可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根据材料三“把农村人户编制起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人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可知,变法可以增强军队战斗力,概括起来变法的目的就是富国强兵。
结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变法收到一些成效,但是,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因反对而几乎全部被废除。
【小问4详解】
启示:根据材料中的三个改革和所学知识,从改革的目的、内容、结果、统治者的支持、改革家的精神等方面进行分析作答即可。例如,好的改革可以使国家国富民强,只有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符合本国国情,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适时做出变革是顺应历史潮流的要求,要树立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改革要兼顾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争取广泛的社会基础;改革需要好的顶层设计,更需要有效的执行;学习商鞅、孝文帝和王安石永不停息的进步精神,为新时代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面深化改革凝聚精神力量等,言之有理即可。
26.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征途中,在图中所示各地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是中国历史上哪一具有深刻意义的史事?该史事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作用如何?中国共产党是在哪次“大会”上成立的?在图中适当位置标注出“大会”举行的地点是在哪里。
(2)从图中所示各地中,找出中国共产党人首次尝试创建国家政权的地点,并指出该地点当时所属革命根据地的名称。
(3)根据上述材料,任意选择“足迹”中相互关联的地点,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以“足迹”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26. 史事:五四运动。
作用: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大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地点: 27. 地点:瑞金。
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
28. 地点:瑞金、遵义、延安、锦州、徐州、北平等。
观点:“足迹”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斗争的过程。
论述:从1931年9月至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在瑞金领导巩固了各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领导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由于“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长征途中,于1935年1月召开了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思想在党中央的领导,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随中央红军继续长征,最终胜利到达陕北。此后的十年间,延安作为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和战略总后方,领导了敌后军民的抗日战争并取得了完全胜利,召开了中共七大和领导了解放战争初期的斗争。1949年,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一举切断了敌人向关内的退路,解放东北全境;1949年1月,淮海战役胜利结束,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三大战役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此后中共中央开始积极筹划新中国的成立问题。1949年秋,在北平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将北平改名北京,定为新中国的首都,并于1949年10月1日举行了开国大典,建立了新中国。
结论:纵观这一时期的足迹,从城市革命道路到井冈山革命道路,是党对革命道路的艰苦探索史,是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胜利的奋斗史。
【解析】
【小问1详解】
史事:根据题干地图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作用:根据题干地图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大会:根据题干地图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地点:根据题干地图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可得出需要在题干地图中标注出上海。
【小问2详解】
地点:根据题干地图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会议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瑞金。
根据地:根据题干地图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瑞金当时所属革命根据地是中央革命根据地。
【小问3详解】
本题为开放性题,言之有理即可。首先,要注意题干所设定的范围和主题,分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足迹”。然后,根据题干要求,选择相应的史实,所谓“足迹”就是我们说的脚印,在这一题中也就是中国共产党在上述地图中的瑞金、遵义、延安、锦州、徐州、北平等地点所进行的革命活动或者决策给历史留下来的东西,同时要注意不同地点之间变换的原因,进而总结出观点:“足迹”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斗争的过程。最后,将从题干地图中选择出的关键地点的史实归纳概括表述成文,尽可能压缩字数,做到表达简洁,注意不同地点史实之间的表达要有过渡,结尾的时候用简短的语言加以提炼升华得出结论,例如:纵观这一时期的足迹,从城市革命道路到井冈山革命道路,是党对革命道路的艰苦探索史,是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胜利的奋斗史。具体论述如下:
地点:瑞金、遵义、延安、锦州、徐州、北平等。
观点:“足迹”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斗争的过程。
论述:从1931年9月至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在瑞金领导巩固了各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领导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由于“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长征途中,于1935年1月召开了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思想在党中央的领导,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随中央红军继续长征,最终胜利到达陕北。此后的十年间,延安作为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和战略总后方,领导了敌后军民的抗日战争并取得了完全胜利,召开了中共七大和领导了解放战争初期的斗争。1949年,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一举切断了敌人向关内的退路,解放东北全境;1949年1月,淮海战役胜利结束,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三大战役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此后中共中央开始积极筹划新中国的成立问题。1949年秋,在北平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将北平改名北京,定为新中国的首都,并于1949年10月1日举行了开国大典,建立了新中国。
结论:纵观这一时期的足迹,从城市革命道路到井冈山革命道路,是党对革命道路的艰苦探索史,是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胜利的奋斗史。
27.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步入近代的大师
材料一 达尔文(1809—1882)的《物种起源》出版后,宗教势力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他们组织信徒出版刊物,不断集会大造声势,他们不准把《物种起源》放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图书馆内。1864年,有30位皇家学会会员与40位医学博士,联名发表宣言反对达尔文。
——摘编自解恩泽《科学蒙难集》
(1)达尔文的进化论指出物种会经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物种起源》出版后引起了怎样的轩然大波?19世纪末,严复所译《天演论》宣传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这一著作可能发表在哪一报刊上?是为了推动哪一思想的传播?
材料二 贝多芬(1770—1827)为克服失聪带来的困难,他曾将一根小木棒的一端插在钢琴箱里,一端咬在牙齿中间,在作曲时用来辨音。他于1804年所作的作品用全新的风格,表现了他对英雄的理解,是一部不朽之作。该曲原本是为拿破仑而作的,但在发表时,他愤怒地去掉了拿破仑的名字。
——据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2)材料二中历史人物在1804年所作的代表乐曲是什么?这一乐曲表达出他对哪些政治信念的坚守?他发表时去掉拿破仑名字的原因是什么?同年,拿破仑主持制定的民法典与《人权宣言》所体现的哪些原则相近?
(3)从材料一、二中,可以看出这两位历史人物有何突出的共同点?上述两则材料中的历史人物共同所处的历史时期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进入了哪个“时代”?
【答案】27. 过程:由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
影响: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在科学和宗教之间的观点存在冲突;在学术界内部存在分歧;遭到教会为首的顽固势力的巨大抵制。
报刊:《国闻报》。(不加“《》”不得分)
思想:维新思想。 28. 代表作:《英雄交响曲》。政治信念:自由、平等和博爱。
原因:拿破仑加冕称帝。原则:自由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保护私有财产。
29. 共同点:对自由和进步的追求、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对人类命运和社会不公进行抗争的精神;善于思考,敢于挑战权威,不倦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对生命的珍惜、对生活的热爱。
时代:铁路时代。
【解析】
【小问1详解】
发展过程:依据所学可知,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出版了他的《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进化论”的思想,指出一切物种都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都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物种起源》出版后影响:依据材料一信息“达尔文(1809—1882)的《物种起源》出版后,宗教势力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他们组织信徒出版刊物,不断集会大造声势,他们不准把《物种起源》放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图书馆内。1864年,有30位皇家学会会员与40位医学博士,联名发表宣言反对达尔文”并结合所学可知,达尔文《物种起源》出版后,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在科学和宗教之间的观点存在冲突;在学术界内部存在分歧;遭到教会为首的顽固势力的巨大抵制。
报刊:依据所学可知,严复所译《天演论》发表在《国闻报》。
传播:依据所学可知,严复是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严复翻译大量外国思想家的著作,以《天演论》影响最大,书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推动维新思想的传播,激励着人们“自强保种”,救亡图存,反对外来侵略。
【小问2详解】
乐曲:依据所学可知,贝多芬在1804年所作的代表乐曲是《英雄交响曲》。
表达政治信念:依据所学可知,《英雄交响曲》表达了贝多芬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政治信念。
原因: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贝多芬为拿破仑所作的音乐作品是《英雄交响曲》,由于拿破仑将共和制改为帝制,贝多芬受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的影响,追求自由、民主、反对封建专制,听闻此消息非常愤慨,所以他发表时去掉拿破仑名字。
原则:依据所学可知,拿破仑主持制定的民法典与《人权宣言》所体现的“自由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比较相近。
【小问3详解】
共同点:依据材料一信息和材料二信息可知,达尔文和贝多芬都对自由和进步的追求、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对人类命运和社会不公进行抗争的精神;善于思考,敢于挑战权威,不倦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对生命的珍惜、对生活的热爱(结合材料及所学言之有理即可)。
时代:依据材料一“达尔文(1809—1882)”和材料二“贝多芬(1770—1827)”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825年,由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拖着车厢载着 450名乘客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