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历史试题
第Ⅰ 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将正确答案前的序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1.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分六集,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下列选项是其前四集的名称,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应集中在
A. 《中国新生》 B. 《峥嵘岁月》 C. 《千年巨变》 D. 《伟大转折》
2.这是一场交战双方力量对比极其悬殊条件下进行的现代化战争,首战两水洞、鏖战长津湖、血战上甘岭都是这场战争中的典型战役,激发了人们对志愿军战士的无限崇敬。以下属于“最可爱的人”是
A.张自忠 B.黄继光 C.邓世昌 D.雷锋
3.图1是新中国某个时期农村粮食产量的变化示意图(单位:亿吨) ,对图中数据变化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A.进行土地改革
B.完成三大改造
C.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新中国建立初期,一名资本家这样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 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该言论相关的史事是
A.土地改革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三大改造 D. “大跃进”运动
5.读下图2,M到N处生产总值增速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开展 B.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C. “一五”计划的实施 D. “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6.上图3反映了我国1978-1987年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变化,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实行新解放区土地改革 B.进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C.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7.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解释等方式。其中,历史解释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 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D.中共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8.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前,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
A.邓小平理论 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9.邓小平说,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可以采取独特的模式,社会制度不变,台湾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外国资本不动,台湾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 即使武装统一, 台湾的现状也可以不变。从中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A.台湾问题必须使用和平方式解决 B.武力统一后也可实行“一国两制”
C. “一国两制”构想排斥使用武力 D.只有通过武力才能解决台湾问题
10.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是某同学围绕中国现有的外交成就整理的笔记,其中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历史事实 历史结论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标志着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B 求同存异 促进了中国同欧洲国家的友好交往
C 中日邦交正常化 亚洲实现了永久和平
D 中美建交 消除中美两国的隔阂
11.“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今有嘉宾, 德音孔昭。”这段颁奖词赞誉的是屠呦呦。对屠呦呦评价恰当的是
A.飞天揽月、 漫步太空 B.淡泊名利、 两弹元勋
C.杂交水稻、惠泽苍生 D.青蒿济世、科研报国
12.下面图4为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人口变化统计图,这种变化与某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制度密切相关。该制度为
A.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一国两制”
13.2023年5 月 22日是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逝世两周年纪念日,观察右上图5,对他的评价正确的是
A.改变兰考面貌的“党的好干部” B.率领钻井队参加石油大会战的“铁人”
C.研发杂交水稻技术的农业科学家 D.公而忘私、助人为乐的解放军好战士
14.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相比,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风格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从“我”到“我们”,从“讲历史”到“向未来” (见图6与图7)。这体现了当下中国更注重
A.大众体育器材的推广 B.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C.国民健康意识的增强 D.平安高效奥运会的举办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 材料分析
15.【关注经济建设】 (12分)
2023年是中国经济启稳复苏的关键之年。持续深化改革, 大力推进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要求和部署,多次出现在经济工作会议之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工业化是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状况下启动的,落后的传统农业对工业化造成极大制约,这种制约突出表现在农产品供给短缺的制约和农村市场需求不足的制约两种形式。因此随着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行,对农业发展的要求就变得十分强烈。
——孙代尧《20世纪 50年代中国急速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工业化背景分析》
材料二 1992年初, 中国的改革走到了一个关键时期。 中国要不要搞市场经济 人们对此争论不休。在这个关键时刻,邓小平先后到深圳、珠海等地进行考察研究,并发表了重要讲话。邓小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材料三 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巨大成果。机器人,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合奏出中国经济最强音。我国技术密集型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 华为、 联想、 中兴、 阿里巴巴等一大批企业步入全球高新技术行业领先者行列。神舟飞天、高铁奔驰、北斗导航向全球拓展……一个个响亮的中国品牌,是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见证,也成为国际市场上闪光的“中国名片”。从“跟跑者”到“并行者”, 再到“领跑者”,创新驱动的火车头正牵引着中国号列车全速前进。
——人民日报文章《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50年代,为协调工业化的推行和发展,新中国在农业发展方面进行了哪些探索 (4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1992年改革关键时期,邓小平的讲话最终促使我国在经济领域做出了怎样的调整 (2分)
(3) 仔细阅读材料三,指出新时代我国经济建设的重点产业是什么 (4分)从“跟跑者”到“领跑者”的转变得益于哪一战略的推行 (2分)
16.【对话中美关系】 (10分)
材料一1971年,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赛会结束后,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乒乓外交”开创了以人民之间的友谊促动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和解的成功模式,是跨越意识形态障碍的国际体育交流。1979年,国际奥委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中国体育迈出了走向世界的关键一步。
材料二 美国对华关系的两面性在新中国成立后仍然存在,主要是双方意识形态的分歧和社会制度的不同。表现在20世纪50——70年代的 20多年中, 美国采取孤立、封锁、遏制中国的政策,对中国实行冷战甚至热战,但在20世纪 70年代以后, 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也由于双方为了各自的国家利益,两国关系出现了转机。美国同中国改善和发展关系、寻求合作, 同时也奉行制约和防范中国的政策。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我国一贯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1分)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外交开创了新局面,列举2件中国外交上的大事。 (2分)
(2)仔细阅读材料二,概括影响中美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 (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中美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3分)
17. 【实现祖国统一】 (10分)
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 事件
1992年 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1997年7月1日 香港顺利回归
1999 年12月20日 澳门顺利回归
2005年 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大陆
2015年 习近平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祖国和平统一”为主题,完成一篇小论文。 (要求:自拟题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逻辑清晰,字数100 字以上)
32. 【征兵通知】 (7分)
今天上午,居委会主任找到小张。
主任:小张,区征兵办公室来通知了,通知你去参加征兵体检。
小张:当兵 我才不去!
主任:这可是上级来的通知啊! 其他的青年收到通知都去了。
小张:他们都是应该去的。我爸是董事长,怕什么
阅读上面这段对话,请对小张的言行进行评析。
八年级期末历史调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答案(本题共 14 个小题,共 28 分)
1-14 ABACB DCDBA DBCB
二、非选择题答案(本题共 3 小题,共 32 分 )
15. (12 分)
(1)探索:土地改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 4 分)
(2)选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 分)
(3)重点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 4 分) 战略:创新驱动发展;(2 分)
16.(10 分)
(1)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 分) 外交大事: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回答其中两点即可,2 分)
(2)主要因素:意识形态的分歧和社会制度的不同;国家实力;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 利益。(只写两点,4 分)
(3)启示:示例①国家实力决定国家的国际地位(国家关系),不断提高我们国家的综合 国力。
示例②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高 于一切的位置。(2+1 赋分,3 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17. (10 分)
采用 solo 评价法,由题目、观点、论述、结论四部分组成,要包含至少两个史事。其 中题目 2 分,观点 2 分,论述 4 分,结论 2 分,具体打分依据如下表。
等级 水平描述 分值
一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事运用充分,逻辑清晰,结论表述正确。 8-10 分
二 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史事运用较为充分,逻辑清晰,结论表述正确 6-7 分
三 观点比较明确,罗列部分史事,结论表述比较正确 3-5 分
四 没有提出观点,孤立运用史事,时序、逻辑混乱 0-2 分
【示例】 题目: “一国两制”与祖国和平统一(2 分)
“一国两制”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提供了重要保证。(2 分)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 提高,1997 年 7 月 1 日香港顺利回归:随后,1999 年日 2 月 20 日澳门顺利回归,祖国统一 大业迈出了重要一步。(4 分)
香港、澳门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证明了“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和平 统一的重要保证。(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