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九单元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测试卷(含解析)

第九单元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测试卷
一、单选题
1.1971年,为扭转外贸逆差,尼克松政府宣布了“新经济政策”,决定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和暂停用美元兑换黄金。立即遭到日本和西欧共同市场的强烈反对,在联合抗美的形势下,美国被迫同意美元贬值和取消进口附加税。……西欧共同市场国家还采取了种种反对美资控制的措施。上述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摩擦
B.西欧、日本经济崛起,抵制美国的经济控制
C.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D.日本、西欧、美国的市场竞争
2.《世界不是平的》的作者尖锐地指出:“技术进步并不能决定全球化,因为世界肯定不是平的,也不可能是平的。全球化并不是在真空中发生的,全球化也并不是一条单行线。”作者意在说明
A.西方主导的全球化无法持续 B.全球化需要全球治理的新思维
C.科技进步是全球化发展动力 D.经济多元化阻碍了全球化进程
3.1963年,75个亚非拉国家在第十八届联合国大会上发表了召开贸易和发展会议(简称“贸发会”)的联合宣言。1964年联合国将“贸发会”确定为联合国的常设机构。“贸发会”自成立以来,在促进发展中国家经贸发展、推动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由此可见,该机构的设置( )
A.促进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成立 B.能够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形成
C.使联合国的职能发生了重大转变 D.避免了国际冲突和各国政局动荡
4.如表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的数据,它反映出
1800年前后 世界上的科学技术研究人员约1000人
1896年 全世界科学技术研究人员总共5万多人,其中科学家只有2000人
20世纪70年代 全世界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人员已突破500万人
A.科学技术推动工业革命开展 B.科研难度不断降低
C.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走向联合 D.各国重视科技发展
5.1995年,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中国政府承诺平均关税税率从35.9%降至23%,并取消了176项进口许可证。这反映出中国政府
A.履行了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 B.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C.融入国际经济社会的决心 D.愿与邻国建立贸易伙伴关系
6.2020年11月15日,在印度中途退出的情况下,有中国参加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完成签署,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宣告诞生。中国政府还宣布将积极考虑加入开放程度更高的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这表明
①区域经济一体化在曲折中发展 ②国际经济新秩序基本确立
③发展中国家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 ④中国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7.二战后不久,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等欧洲各国原本落后的农村,大量资金涌入,农产品畅销西欧各国,大量农民迅速致富,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马歇尔计划发挥作用 B.战争结束社会稳定
C.西欧福利制度的确立 D.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
8.下图中折线表示2001-2016年世界贸易增长百分比,长条图代表的是片面采取贸易保护措施的WTO成员国,其中深色部分表示发达的工业化国家采取的措施浅色部分表示发展中国家采取的措施。据图可知在全球化过程中
A.发达国家主导全球化
B.出现了逆全球化趋势
C.经济区域化趋势加强
D.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
9.重大传染性疾病是全人类的敌人。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截止2020年4月10日,全球累计确诊超160万,累计死亡达9万,超过180个国家和地区卷入。面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巨大挑战,国际社会应该
①发挥国际组织的重要作用 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③共享信息、开展科研合作 ④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强调坚持以和平合作、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70多个国际组织派出代表参加论坛,“一带一路”倡议赢得肯定和支持是因为
A.全球化趋势下和平与发展是共同要求
B.公正合理的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确立
C.全球化使我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D.我国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准则
11.有学者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出现了数量上的爆炸式增长、分布态势上的全球性、活动领域的广泛性、组织间联系的制度化等特点。这些特点说明了
A.全球治理方式多样化 B.国际经济旧秩序已被打破
C.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 D.世界殖民体系的彻底崩溃
12.根据世界银行统计,2020年新兴市场30国(E30)的 GDP为29.08万亿美元,占世界GDP 总量的34.33%。还有数据显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GDP占全球总量已经从1980年的24.3%增加至2020年的40.6%,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0%。这表明,当前( )
A.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B.世界经济一体化加强
C.国际经济秩序变革持续加速 D.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
13.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录中指出:“中国和美国在七十年代初谋求和解,这是世界环境所决定的。”当时的“世界环境”是
A.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矛盾基本消除
B.中美苏成为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力量
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已经出现
D.中国重返联合国改变了美苏对峙格局
14.法国外长舒曼说:“(欧洲煤钢共同体)不仅使(法德)战争是不可能想象的,而且在物质上也是不可能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欧共体成立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法德战争
B.欧洲煤钢共同体既加强了经济联系也消除了战争的物质基础
C.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彻底消除了法德之间的宿怨
D.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使法德成为一体
15.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领域的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因素包括
①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的科学技术发展 ②跨国公司迅猛发展
③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措施 ④世界贸易组织诞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开展了全方位对外交往,致力于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举措( )
A.利于摆脱外交孤立状态 B.彰显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C.意在构建多极世界格局 D.实现了全球治理的现代化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相互关系的性质来看,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冷战”和它会变成真正的战争的经常性的严重危险,已经成为国际关系中存在的局势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不可能发生的全而核灾祸的唯一的办法。
——《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1961年9月)
材料二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需要一个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现有的军事集团”形成的标志和不结盟运动的主要发起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国对外政策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18.货币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中期白银的货币化,使货币摆脱了几千年来依于国家财力来缓解财政困难的状况。国家再也无法像印纸钞时那样,把大批社会财富聚于自己控制之下,中央集权国家专制权力由此受到了严重削弱。白银是民间自由贸易的象征。民间贸易制度崇尚的是平等交易的原则,与专制等级制度可以说是“形同水火”。民间海外贸易的自由发展,个自然的结果就是对明王朝作为身立命之本的等级秩序的致命颠覆,开创了自由思索与行事的开放氛围,明代的社会政治生活也由前期的严峻冷酷到中期的自由奔放,对于明代社会的多元化进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陈昆《大明帝国与白银货币》
材料二特别提款权(SDR)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会员国认份颜分配的、可用于侩还国际货币基全组织债务、弥补会员国之间国际收支平衡的一种账面资产。自2010年底开始,中国政府针对“自由使用货币”标准,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以积极姿态期望人民币能够平日加入SDR货币篮子大家庭。在过去5年中,我国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资本项目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体系的地位和作用明显提升,人民币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第四大支付货币和第六大外汇交易货币。最终,2015年11月30日,IMF正式宣布,人民币于2016年10月1日正式加入SDR。
——摘编自郑联盛《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根源与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中期白银货币化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朝中期白银货币化与人民币纳入SDR的不同之处。并分析人民币纳入SDR的社会背景。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汉代以来,在东亚逐渐形成的以中国为中心的西太平洋贸易网,通过区域内部贸易交流,构成了古代东亚经济圈。在整个东亚经济结构当中,中心与外围的层次关系非常明显,日本、朝鲜以至东南亚各国并不拒绝加入这个经济体系。……东亚经济圈走向鼎盛与成熟,主要表现为对外贸易区域的扩大,经贸活动向域外传播和扩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贸易中心。……宋代的造船技术益臻其极。其与指南针技术的应用使中国商船远航于南洋、印度洋、波斯湾和非洲东部海岸。元代对外贸易与交通持续发展,规模超过前代。中央政府采取了开放的政策:不仅有中国商船抵达亚非数十国家,而且允许大量的外国人进入中国,从事商业贸易活动。当时的京城大都是世界著名的经济文化中心,吸引着世界各国商人、学者、旅行家、传教士纷纷东来,把域外的文明带到中国,同时也把中国文明带到世界。
材料二:到19世纪八九十年代,越南、朝鲜相继脱离与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关系,古老的东亚国际关系体系彻底解体。据统计,1830年中国工业生产占世界总额的29.8%,尚可称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但50年后,下降到只占世界总额的12.5%.从东亚输出的商品来看,一般以茶叶、瓷器、陶器、古董、药材、香料、书籍等生活消费品为主,西方国家对中国输出的商品一般是工业革命后的商品,或经过工业革命后的思想、文化与科技。
﹣﹣以上材料摘编自陈奉林《对东亚经济圈的历史考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东亚经济圈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宋元时期东亚经济圈得以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东亚经济圈衰落的国际因素。结合当今世界形势分析东亚经济圈复兴的有利条件。
三、论述题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萧条前 金融危机前
1919-1929年 1980-2007年
新兴产业 收音机销售额由4500万美元增加到8.42亿美元 金融地产业占GDP份额由15.1%上升到20.7%
汽车产量由150万辆增加到540万辆 信息技术产业占GDP份额由3.9%上升到8.7%
建筑业产值由120亿美元增加到540亿美元 商业服务业占GDP份额由6.2%上升到12.1%
传统产业 农业衰落,出口肉类价值下降88.9%出口小麦价值下降33.3%;农场破产率由6.4%上升到17.7%;煤炭、纺织、服装、皮革等传统产业不同程度下滑 制造业占GDP的份额由20%下降到11.6%
——资料来源:浙江大学历史系编《20世纪世界史》
以上表格描述了产业变革与经济危机的内在联系,请你选择其中可对比的某些数据予以分析探究。(要求,选择合理数据简要提出问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予以探究,事实无误,知识正确,逻辑严密,并且得出历史启示。)
参考答案:
1.B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及其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在联合抗美的形势下,美国被迫同意美元贬值和取消进口附加税……西欧共同市场国家还采取了种种反对美资控制的措施”说明了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和西欧开始摆脱美国的经济控制,并有实力与美国进行经济抗衡,这也体现了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说法过于笼统,排除;C项结论与材料的描述不符,排除;D项说法过于笼统,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故选B。
考点: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影响
【名师点睛】过于对二战后初期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概况的认识与理解:二战后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现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尤其是三大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美元充当了国际货币,美国主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航向;但随着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以及日本经济的崛起,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遭遇极大挑战,这一问题在20世纪70年代得以明显展现。
2.B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作者认为全球化不是单行线,不能仅仅靠技术解决,继续推进全球化需要全球治理的新思维,故B项正确;全球化仍在进行中,A项与史实不符,且与材料无关,故A排除;科技进步是全球化发展动力表述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排除;题干材料不涉及经济多元化及全球进程等相关信息无,故D排除。
3.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和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推断题和影响题。时空是20世纪60年代(亚非拉)。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贸发会”自成立以来,在促进发展中国家经贸发展、推动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利于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形成,B项正确;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成立的时间是194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对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影响,并没有使联合国的职能发生了重大转变 ,排除C项;“避免了”,表述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
4.D
【详解】据材料数据可知,全世界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数量不断增长,说明世界各国重视科技发展,D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没有和技术紧密结合,A项错误;科学研究的人员数量不断增长与科研难度无关,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世界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数量增长,未涉及世界各国科学技术发展合作程度,C项错误。
5.C
【详解】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后,承诺降低关税和取消部分进口许可证,体现了中国政府对该组织的重视,中国以积极、合作的态度参与其活动,这充分反映出中国融入国际经济社会的决心,故C项正确;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这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对外开放,而非对内改革,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中国与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之间的经济联系,不能将亚太经合组织成员等同于“邻国”,故D项错误。
6.D
【详解】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签署的过程中印度中途退出,而中国则完成签署,同时中国还考虑加入开放程度更高的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这说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是有曲折的,不是一帆风顺的,但中国始终是在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的,①④符合题意,故选D;国际经济新秩序还在形成中,没有确立,②错误;印度也是发展中国家,但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不是积极的,③错误,排除ABC。
7.D
【详解】根据材料“二战后不久,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等欧洲各国原本落后的农村,大量资金涌入,农产品畅销西欧各国,大量农民迅速致富”及所学可知,1967年欧共体成立后,促成了成员国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机械化,使农民收入大大增加,说明欧洲经济一体化推动了欧洲农村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马歇尔计划发挥作用的时间主要是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二战后因美苏冷战的影响,德国分裂为两个国家,东德与西德的关系比较紧张,排除B项;二战后,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了福利制度并不断发展完善,材料强调的是欧洲农村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8.B
【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贸易增长起伏较大,说明出现逆全球化现象,故选B;由材料看不出达国家主导全球化,排除A;C项与题意无关;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并未体现,排除D。
9.D
【详解】重大传染性疾病是全人类的敌人,面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巨大挑战,国际社会应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享信息、开展科研合作,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还要发挥国际组织的重要作用,①②③④正确,故选D;ABC不全面,排除。
10.A
【详解】材料反映了中国的“一带一路”论坛及其提倡的“和平合作、互利共赢”精神得到很多国家和地区的肯定与支持。结合所学可知,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主流,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这样的时代形势要求各国加强合作、互利共赢,故A符合题意;当今世界公正合理的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确立,故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全球化对中国国际地位的作用,故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相关信息,故排除D。
11.A
【详解】题干材料说明国际非政府组织发展快速,发挥作用日益明显,与有关国际政府组织一起维系着国际发展秩序,说明全球治理方式的多样化,故选A;国际经济旧秩序在二战后不断受到冲击,但至今未被打破,故排除B;当今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目前尚未形成多极化格局,故排除C;D项与题干叙述无关,排除。
1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20年(世界)。根据材料“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GDP占全球总量已经从1980年的24.3%增加至2020年的40.6%,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0%”可知,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体现了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说明国际经济秩序变革持续加速,C项正确;新兴国家经济发展较快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相互依赖加强,但不是一体化,排除B项;新兴市场30国属于非区域经济集团,不能表明区域集团化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13.C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20世纪七十年代的世界环境是不同的经济体经济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从而使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C项符合题意;“基本消除”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民享不符,排除;中国重返联合国并没有改变美苏对峙的格局,排除D项。
14.B
【详解】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把欧洲主要的工业区置于共同管治之下,保证了这些资源不再被用于军国主义,加强了法德之间的经济联系,有利于法德之间矛盾的和解,从而防止欧洲再次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B选项符合题意;欧共体成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抗美苏,A选项排除;C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欧共体的成立只能说使法德合作化程度加深,D选项排除。
15.B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领域的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因素包括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的科学技术发展 、跨国公司迅猛发展和世界贸易组织诞生,①②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措施不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排除包含③的ACD项。故选B项。
1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8年后(中国)。根据材料“致力于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知,中国为促进人类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充分彰显了大国大党的气度风范,彰显我们党致力于为人民谋幸福、为人类谋进步的天下情怀,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独特优势,B项正确;建国第一年,中国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打破西方外交孤立,进入70年代以来中国彻底打破了西方的“孤立政策”,外交取得重大突破,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世界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朝着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反映,材料强调的是建立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排除C项。根据材料不能得出全球治理已经实现现代化,且“实现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
17.(1)1949年北约建立、1955年华约建立:发起人:铁托、尼赫鲁、纳赛尔
(2)新变化:由对抗转向对话。原因:西欧、日本的崛起,冲击了美国的霸权地位: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力量的不断壮大。
【详解】(1)标志:根据“现有的军事集团”“冷战”,结合所学可知是1949年建立的北约、1955年建立的华约。发起人:结合所学可知,不结盟运动的主要发起人是铁托、尼赫鲁、纳赛尔。
(2)新变化:根据“我提到需要一个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的时代”得出由对抗转向对话。原因:根据“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结合所学,可从西欧、日本的崛起,冲击了美国的霸权地位;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力量的不断壮大等角度分析总结。
【点睛】
18.(1)积极影响:打破了明朝专制政权的货币垄断权;促进了明朝中后期市场的繁荣、海外贸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抑制货币的恶性通货膨胀;促进了社会生活的自由奔放和社会的多元化。
(2)不同之处:明朝白银货币化指白银从贵重商品走向了完全货币形态;当今人民币纳入SDR,是中国人民币国际化,成为世界货币,具备世界范围内的贮藏、交易等功能的标志。社会背景: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实力的增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特别提款权的制度的发展。
【详解】(1)影响:根据材料“国家再也无法像印纸钞时那样,把大批社会财富聚于自己控制之下”可归纳出打破了明朝专制政权的货币垄断权;根据材料“白银是民间自由贸易的象征”“民间海外贸易的自由发展”可归纳出促进了明朝中后期市场的繁荣、海外贸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还需要从抑制货币的通货膨胀、促进社会生活的多元化等角度进行补充。
(2)不同:根据材料“人民币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第四大支付货币和第六大外汇交易货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白银货币化指白银从贵重商品走向了完全货币形态;当今人民币纳入SDR,是中国人民币国际化。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需要从世界格局的变动、中国的经济发展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特别提款权的制度的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19.(1)特点:形成时间早;以中国为中心;区域广阔;以经济贸易为主.(答到三点给4分)
原因:①东亚各国经济联系密切;②宋代局部统一到元代大一统的局面和封建经济繁荣使经济圈形成有了强有力的核心;③抑商政策松动;④对外开放的政策促进了东亚各国与中国的经济文化联系(或答古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开放,推动了周边地区社会发展);⑤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和造船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东亚的经济文化交流.
(2)国际因素: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兴起,提高了西方国家竞争水平;西方大力推行殖民主义,对东方进行掠夺;近代以来东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有利条件:①东亚各国主权独立,社会比较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②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潮流;③经济全球化趋势、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东亚各国合作日益加深;④西方在东亚的投资日益增多,外来资金不断注入,给东亚经济发展提供源源动力;⑤东亚各国文化差异不大,交往频繁,为东亚经济圈的复兴奠定了基础.⑥东亚各国经济互补性强
【详解】本题考查古代东亚经济圈的特点、宋元时期东亚经济圈得以发展的原因,以及近代东亚经济圈衰落的国际因素和当今世界形势下东亚经济圈复兴的有利条件,主要是通过对材料信息的分析归纳以及联系所学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
(1)古代东亚经济圈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自汉代以来,在东亚逐渐形成的以中国为中心的西太平洋贸易网,通过区域内部贸易交流,构成了古代东亚经济圈”“东亚经济圈走向鼎盛与成熟,主要表现为对外贸易区域的扩大,经贸活动向域外传播和扩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贸易中心”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宋元时期东亚经济圈得以发展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宋代的造船技术益臻其极。其与指南针技术的应用使中国商船远航于南洋、印度洋、波斯湾和非洲东部海岸。元代对外贸易与交通持续发展,规模超过前代。中央政府采取了开放的政策”等信息,并联系宋元时期的社会状况中的有关内容来回答。
(2)近代东亚经济圈衰落的国际因素,应当联系当时的国际局势,从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兴起、西方大力推行殖民主义和近代以来东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等方面来说明。结合当今世界形势分析东亚经济圈复兴的有利条件,应当联系所学,从政治保障、世界潮流、经济全球化趋势、以及东亚各国的文化和经济特点来回答。
20.(12分)评分说明和答案示例(其他合理的答案可以酌情给分)
答案示例 评分说明
选择合理数据简要提出问题(3,2,1,0分) 示例1:1980-2007年,金融业的上升,制造业的下降是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 示例2:1919-1929年建筑业的上升,农业的衰落是经济危机的原因之一。 分三个等级给分:A等3分,数据合理可对比,叙述问题清晰;B等2分,数据合理可对比,能够叙述出问题;C等1分,数据对比勉强,问题叙述模糊。
利用知识进行分析(6,4,2,0分) 示例1:金融业上升,虚拟经济膨胀,金融投机盛行,金融风险增加,2008年金融危机是从金融业首先引爆的;传统制造业的下降,造成大量失业,形成庞大的弱势群体,加剧社会的恐慌。 示例2:建筑业上升,房地产业兴旺,推动购房消费及相关的贷款业务,金融风险上升;传统农业衰退,农业劳动力失业大增,已潜伏危机,当股市泡沫无法支撑时,全面经济危机爆发。 回答问题的逻辑推理是:新技术推动经济繁荣,人们对经济乐观,投机盛行,金融风险上升;传统行业衰退,产生失业,潜伏危机。 分三个等级给分:A等6分,利用合理的知识,与问题构建必然的逻辑关系,论述清晰;B等4分,知识合理利用,逻辑关系不紧密;D等2分,知识有不科学,与问题关系不紧密,论述模糊。
历史启示(3,2,1,0分) 示例:以上分析可见,新科技革命在带来经济繁荣时也往往带来危机;科技进步一方面促进生产力发展,同时也对传统产业带来冲击,造成结构性失业。 人们在对新科技欢呼的同时,应该保持危机警惕。 回答问题的关键是:回扣提出的问题,得出历史启示。 分3等给分:A等3分,紧扣问题,前后呼应,叙述清晰,观点正确;B等2分,紧扣问题,叙述不全;D等1分,结论与问题不紧,论述不清。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论证和阐述问题的能力,也是开放性的题目。首先从表中得出产业变革与经济危机的内在联系:1980-2007年,金融业的上升,制造业的下降是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1919-1929年建筑业的上升,农业的衰落是经济危机的原因之一。然后结合史实来分析这些关系。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九单元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测试卷(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